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前台年度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台年度工作计划

第1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一、非信息化状态下的职能管理工作现状

我所从2002年起将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计划进行管理,年初拟定年度重点管理工作,通过任务单下达至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工作,在计划要求的节点前将工作完成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完成工作闭环。这种计划管理模式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计划完成时间不可控制,经常出现计划未按时完成的现象;计划执行力不足,落实程度不高:涉及多部门协同进行的工作完成率不高,工作效率较低:在判断工作完成质量时主观因素占较大比重,激励措施未能发挥应有的效力。

二、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计划管理的优势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弊端,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管理理念,将管理工作计划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动态管理,科学统计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并与部门绩效考核挂钩,明确了奖惩。

从几年来管理计划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施的效果看,职能管理逐步规范,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重点工作的有序落实,基础管理的能力稳步提升。借助信息化平台使每项计划确定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完成标识及各级责任人,形成了可操作的监督机制,管理计划的严肃性明显提高,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执行力得到加强;由于使用统一的管理平台,各部门按照统一的计划安排进行同步工作,系统性任务的协同效率大幅提高;借助信息化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把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与绩效考核挂钩,把以前计划完成情况的定性考核转变为细化、量化考核,这种考核是科学的、合理的;管理计划通过网络以流程形式流转,不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约了成本,而且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提升了办公效率。

三、实施效果

2010年下达综合管理计划437项,按时完成率98.55%,计划调整率0.69%:2011年下达综合管理计划422项,计划按时完成率99.76%,计划调整率2.1%。2012年下达综合管理计划397项,计划按时完成率100%,计划调整率0.5%。从近3年的管理计划统计分析可见,按时完成率逐年提高,综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四、后续工作的建议

我所把管理计划与科研生产计划一起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计划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续还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 推行全面计划管理,构建精细管理格局。在经营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后续还将以市场分析和上级要求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流程创新为突破,以平台搭建为保障,在全所范围内深化实施全面计划管理。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计划管理全方位覆盖。进一步加大计划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制定涵盖管理职责、管理程序、保障措施、执行考核等内容的全面计划管理办法。

3 紧紧围绕科研生产需求,协调落实科研计划和管理计划。促进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体化,把对效益的追求嵌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将计划管理对应到效益实现点、生产需求点和工作关键点。

4 规范计划管理程序,实现计划管理有序运行。建立、完善季度计划分析例会制度,各职能部门汇报计划管理运行情况,逐步形成管理集成平台。

第2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一、切实做好生育指标分解控制工作。

严格执行生育政策,在安排好一孩生育的前提下,从严控制二孩生育计划,安排各乡(镇)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工作。特别是出生二孩压力较大的乡镇,切实加强对二孩生育秩序的整顿,提高控制政策外二孩生育能力。

二、切实做好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工作。

紧紧抓着XX年年考核重点即市定的9项工作目标和工作指标,实行常年监控、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办法,明确调查任务,强化调查责任,逐步建立了以“省级信数据库”为调查依据,结合入户走访群众和评估座谈等方法进行考核评估工作。实行了考核方案公开、考核时间提前通知等办法,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减少了基层工作负担。

三、切实做好信化建设工作。

(一)加强县、乡两级信化基础建设。根据省、市人口计生委信化发展规划要求,切实做好了县、乡两级信化建设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县、乡两级对信化建设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和物资配备,全县计划生育信建设全部达标。

(二)全面完成了省级数据库的集中录入工作。总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信录入准确率均达到了100%,当年出生、新婚、落实四项手术对象的信录入准确率均达到了98%以上。

(三)提高信化运用水平。根据省、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扎实开展信岗位练兵活动,切实提高我县信岗位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每月例会组织对乡镇微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四、切实做好基层台帐管理工作,召开了全市台帐规范管理现场会。

为适应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全省数据库统一集中管理,本着简明、实用、方便基层的原则,积极探索改进台帐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了计生台帐规范化管理制度,提高了利用信引导优质服务的水平。市人口计生委对这项工作作了肯定。

五、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和统计分析工作。

为加强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按照委统一安排,结合春、秋两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抽调业务骨干三十多人组成了四个督导组对全县所有乡镇的康检村进行了跟踪督导,在督导的同时,对乡、村两计生台帐进行指导,针对台帐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分类指导,实行挂帐销号制度,完善了各种档、卡、薄的规范化管理,引导基层加强平时基础工作,使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上了台阶。

六、切实加强对后进村的整顿治理工作。

今年,对计划生育后进村进行了强有力的整治,收到了明显成效。为了解后进村整顿治理的效果,组织了调查组结合年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对全县后进村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将整治效果与工作组所在单位年终计生目标考核成绩挂钩。通过整顿治理,有力消除了计划生育后进面,促进了整体工作平衡发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做好XX年年度各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结果的上报市工作;

二、做好XX年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年报工作;

三、做好迎接市对我县信化建设验收工作,积极创建全省信化建设先进单位;

四、做好2009年度人口计划下达和2009年度生育证的上报摸底工作;

五、做好2009年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新增对象的资格确认摸底工作。

第3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台湾地区 农业 生物技术 科技计划

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上世纪20-30年代,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农业就形成了以稻米和甘蔗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形态。50-60年代推行的第一次,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台湾农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达13%、农业劳动生产力年增长6.3%。1952年台湾的农业产值达到62.18亿元(新台币,下同),占当年台湾GDP的35.9%,而工业只占18%。经过十多年的发展,1963年农业产值达到235.97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为26.8%,工业产值达到28.1%,工业产值从此超过了农业[1]。在1953-1968年期间,台湾农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5%,被称为台湾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台湾当局开始实施“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将农业部门的“成长”和“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2]。而1969年则是台湾农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逐渐进入停滞阶段甚至出现负增长,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台湾农业占GDP的比率不断下降,从1968年的22.1%下降到1970年的17.9%和1972年的14.2%[3]。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现代化,台湾当局开始实施“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2]。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台湾当局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1980年推行的“第二次土地革命”,主要措施包括了进一步加速农地重划,促进共同经营、委托经营和代耕,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区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台湾农业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进入到所谓“精准农业”阶段,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都比较高[4]。台湾的农产品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使农产品符合相关国际标准,推动农产品的出口。另外,台湾也开始大力提倡订单农业,将农业全面推向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工业化时代的台湾农业发展也面临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第一,台湾是一个孤立的小岛,资源缺乏,人均耕地面积小,还面临着耕地的持续减少;第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影响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台湾的城乡贫富差距也使得农村就业人口持续减少。

面对这些问题,台湾农业的出路在哪里?台湾农业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工业化起步阶段,曾经给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支撑起了台湾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农民增收放慢、劳动力不断缩减的情况下,台湾当局面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认识到只有顺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倡导农业的转型升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农产品价值、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精准农业。因此,高度重视农业与生物技术结合的研究与应用,充分发挥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开发上的巨大潜力,提出要创造新一轮的农业黄金时代。

一、台湾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的背景

20世纪末,台湾生物技术产业稳定增长,1997年的产值达到147 亿元。在产值结构上,食品占51%,医药占24%,特用化学品占11%,其它占14%,其中农业生物技术部分,包括种苗、动物用药品及食品等,约占70%以上[5]。

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上、中、下游的配合以及产学界之间互动关系急待建立,中小型企业规模小、研发基础薄弱,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学术机构整合程度不高,研究效率需要提升[5]。

鉴于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为了加快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解决农业生物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台湾当局从政策上不断加大了对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增加科技研发经费和人力的投入。1982年台湾当局颁布的《科学发展方案》将生物技术列为8大重点科技之一,1987 年实施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计划》。在1995-1997年间,台湾“行政院”通过和修订的《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确定将农业与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作为台湾全力发展的重点科技。

为了发挥台湾的竞争优势并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需要,整合研发各阶段的优势,推动官产学研整体的创新机制建设,台湾“国科会”于1996年提出设立“国家型”科技计划并拟定了《“国家型”科技计划推动要点》[6]。1997 年3 月,台湾“国科会”将农业生物技术确定为台湾首批四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

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概况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for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的总目标是整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上中下游的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加强本土性、具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落实产业应用,提升台湾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计划提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是精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台湾农业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主要针对地区内产业发展需要,一方面开发本土性、具有市场前景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科技资源,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本地区得以牢固扎根,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将本地区发展为亚太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中心。该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整合台湾既有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上中下游资源,发展具有市场前景、本土性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发展高科技平台,提升产品质量,增进产品的盈利率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在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方面,该计划整合各资助单位现有计划中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成果,引入产业界的参与,有效建立研发应用的完整体系。

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共执行了三期,从1998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2008年以后,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台湾农业的科技优势与地理条件,台湾“农委会”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代替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引导农业从生产转向生活产业发展,期望以台湾高素质的研究人力、多样性的生态和文化及以发达的资源技术环境为基础,推动农村再生计划、海岸新生计划及6万公顷绿色造林计划,共同支持精准农业的发展。

1. 各期计划的总体情况

第一期计划执行期为四年(1998至2001年),总经费为7.9亿元。由台湾“国科会”、“农委会”与中研院共同研拟、推动与执行。第一期计划主要针对台湾产业发展的需要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建立发展本土性农业生物技术产品有关技术、科技资源及研发与应用体系,结合既有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上、中、下游资源,发展具有市场前景及本土性的产品。发展领域如下:花卉与观赏植物、植物保护、水产养殖、畜产及动物用疫苗、农产品保鲜利用、环境保护、保健及药用植物。其中2001年加入了基因组研究专案。

第二期计划执行期为三年(2002至2004年),总经费为19.9亿元。由“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与“卫生署”共同参与、推动与执行。研究重点包括花卉及观赏植物、植物保护、水产养殖、畜产及疫苗、植物有用基因的利用、环境保护及药用保健植物等七大领域。

第三期计划执行期为四年(2005至2008年),总经费为25.72亿元。由“国科会”、“农委会”、“工业局”、“卫生署”及中央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推动。“国科会”、“农委会”及中研院主要负责重点领域及产学合作计划的整合、推动与执行;转基因农产品在食品工业应用上所必须进行的安全评估与管制技术由“卫生署”协助管理,有关研发成果的厂商辅导及技术推广则由“经济部”、“工业局”协助办理。

为执行本计划,相关经费补助单位设有指导小组,另辅以工作小组、专家群、研究群等以利于业务推动。本计划规划的各项研究重点,由各研究群分别负责执行,而由计划工作小组负责规划、协调、整合审查与管理等的决策,计划办公室负责落实工作小组决策、执行跨部会协调、整体计划的科技行政管理及掌握研发成果并推动产业化。

计划第一、二期在七大领域发展的、具有产业化可能性的研究成果就已经开始以产学合作计划的方式转移给产业界。而自2005年进入的第三期,以发展15 项目标产业为主,包括:(一)植物产业领域的兰花产销体系的发展与整合、蔬果花卉保鲜技术的整合与应用、有机化农业的生产规范及关键技术的整合、中草药及保健食品产业化体系的建立及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二)动物产业领域的生产优质种苗(石斑、虾)技术的研发、生物技术在台湾鲷国际化推动的研发、生物技术在海鲡箱网养殖与加工技术的改良、良质猪、鸡生产体系的精准化、动物用生物制剂的开发;(三)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的转基因技术在观赏、医药及工业等产业上的应用、农业分子检测系统的开发、生物反应器生产特用产品相关技术的开发、基因改造生物(GMO)评估技术及产业认证、功能性基因组在生物技术产业的前瞻性研发等。加上“农委会”及“工业局”经费也开始支持产学合作计划,其促进厂商投资、提升诱发民间投资比例、以及学术界移转至产业界的情况就更为活跃。

已执行的三期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年度经费及研究人力投入详见表1。

2. 计划各阶段的执行情况

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第一、二期在材料(含品种)开发、技术创新或改进、环境平台建立等方面有丰硕的成果。为将先前取得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2005年开始的第三期,重点规划了15项目标进行产业化,期望能具体且有效地整合既有的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真正达到产业化、商品化;另一方面联合产官学研各界,加强发展本土性及具产业化发展前景与潜力的产品与技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协助将台湾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与营运中心。

从计划执行产出来看,第一期共获得专利授权3件,申请13件。其他研究成果例如:在第一期计划中,保健、药用植物属于重点推进的领域,设计有研究项目13个,有参与意向的厂商数达到28家。所取得的成果有:完成12个山药品种系的组织切片图谱及层析,供快速品种鉴定之用;引进12个山药种原并选育70W47、TNG2、70W35、70W34及70W73等具生产与抗氧化潜力的优良品系;证实山药萃取物对人类乳癌细胞生长具抑制能力及抗氧化作用;完成山药粉末、山药四神汤罐头等加工产品的制作。

在计划的第二期,开展的一般重点领域研究项目在2002-2004年共计完成52项。产学研发应用项目有8项获审核通过,另有8项处在审查阶段;发明专利核准数3项、申请待核准61项、已授权专利8项。

计划的第三期产业化效果明显。在第1、2期,7大领域具有产业化可能性的研究成果就开始以产学合作计划的方式转移给产业界。从2005年开始进入第3期后,台湾“农委会”和“工业局”也开始支持产学合作计划,尤其是“工业局”的加入明显提升了厂商投资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移。第三期完成推动成果产业化项目共39 件,带动35 家企业的参与,厂商投入研究及技术转让经费超过2亿元,这对业界研发能力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及从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1999-2008年各阶段的研究计划成果如表2、表3所示,产学合作计划成果见图1所示。

三、评述

台湾在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之初就考虑到以后的产业化问题,所以自始至终都有产学合作计划的实施。但计划执行10年来,虽然前期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率并不高。

从各期的投入情况来看,经费投入在第二期有飞速的增长,从7.9亿跃升到近20亿,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在第三期呈现出了极大的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产业化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投资、建厂等活动,促进了投入的增长。而前两期投入的人力主要是研究人员和部分试验推广人员。

从产出来看,学术论文在第二期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与第一期的研究积累和第二期的巨大的科研投入有很大关系。专利数量则是呈渐进式的态势,从前到后逐渐的增多,由于产学合作计划的实施,在企业的推动下产业化过程中的成果更多地以专利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研究重点可以看出,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计划的第一期和第二期都把重点放在了七个重点研究领域,但在2001年,基因组研究开始兴起,通过改变遗传基因来实现农产品的优良性状成为新兴领域,计划适时地加入了基因组研究。到第三期时,由于一、二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急需将产业引入,于是将前两期的成果通过组合形成15个产业领域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化。

总体来看,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的执行尚有不足之处,例如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原因。从开发产品的过程看仍有许多缺口,包括取得国内外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试量产及量产技术、商品化技术及创投等。从分析合作厂商核心能力及查访发现,大部份厂商的核心技术不足且规模不大,故承接能力不够。比较策略性研究计划进入产学合作计划的比例可知,许多基因组研发成果没有厂商承接,显示出这方面的成果产业化技术缺口很多,需要加强,急需以整合性好的计划完成技术配套,使成果足以让合作厂商有能力衔接。分析技术转移及产学合作计划的分布,显示出厂商愿意偏向承接短期能开发成产品的项目经理。为此,需要了解及解决产业界关键技术的瓶颈,主动筛选优良成果以与厂商实现对接。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台湾总览[M]. 1992.

[2] 张传国, 庄礼焕. 海峡两岸农业发展比较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 2010(5):16-20.

[3] 郑百龙, 翁伯琦, 周琼. 台湾“三生”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借鉴[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4):67-71.

[4] 高焕喜, 秦庆武. 台湾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 2002(9):6-7.

第4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石家庄北站;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工期;网络图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石家庄北站施工工期超常紧迫,在实现安全、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同时,工期是最关键的因素。2008年8月初开始施工准备,在设计文件不全、拆迁征地道路倒改尚未进行的情况下,要求在2008年底全部完成开通石家庄北站,从2008年8月10日到12月31日共计144天。要想再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且多专业交叉有序作业,必须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安排,否则将会作业混乱互相影响贻误工期。为此编制了一个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确定了各类工程的作业顺序和持续时间,控制了节点工期,在有效的100天时间内完成了石家庄北站。创造了快速施工的先河,受到了建设单位、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赞誉。

一、石家庄北站工程概况

石家庄北站工程量大,专业齐全,施工内容复杂,各类新旧管线网缆平立交错。路基土方14万方,新建、改建线路11股道约14km,新、改铺各型道岔35组(其中3组交叉渡线);铺碴3万余方;给、排水管道5km;泰华街框构桥接长48m,电大街框构接长6m,新建1~12m旅客地道框构76.92m,新建1~6m行包地道框构76m;新建旅客站台四座(1.25m高站台墙3.5km、出入口12处)。信号楼接建700多平方米。

各项工程施工相互影响,工期相互制约。泰华街框构、旅客地道、行包地道影响路基填筑、股道铺轨和站台墙接通施工,旅客、行包两座地道施工又受上下行正线行车的影响,正线下面的地道框构必须在正线过渡后方可施工,而泰华街框构接长和一、四站台墙的施工又制约着正线过渡的工期,站台墙施工进度制约着路基工期,路基施工又受线间给排水管道的影响并影响线路铺轨整修,有关股道铺轨整修完不成又不能实现正线过渡。根据这种相互制约影响的情况,编制施工网络计划,在网络图的指导下有序作业来实现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

二、施工要点及方案的确定

网络计划的编制和网络图的绘制是在确定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施工方案经过努力优化和向运输部门请求,取得了停止办理客运的条件,保留上下行正线行车。在停办客运的前提下,施工方案经过了两次优化,先是考虑拆除既有4、6、8、10道后先进行泰华街框构接长及三、四站台和旅客、行包地道的北三节30.44m施工,然后铺设新7、8、9、ⅹ、11及相关道岔,将石太上下行正线(站内既有ⅰ、ⅱ道)过渡到新9、ⅹ道通行,再进行旅客、行包地道南三节、一、二站台和新1~6道及相关道岔的施工,最后开通全站。但细化到每一步要点时出现了新9、ⅹ道过渡有上下行不能同时接发列车的现象,对运输影响大。在考虑一个方案是既有正线不过渡,用d型梁在两座地道出将上下行正线抬起,在下面直接灌筑地道施工。这样d型梁的筹备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d型梁的要点运输、安装又要较长时间,同时d型梁安装及拆除作业又对运输繁忙的石太线又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工期也保不住。第三次方案是协商设计院将旅客、行包地道在新1、2道线间变更增加一道沉降缝,先施工新1道下两座地道的一节框构和1、8~11道、三、四站台及二站台北墙,将下行正线过渡至新1道、上行正线过渡至新ⅹ道通行,这样既解决了双向同时接发列车的问题,又解决了原正线下旅客、行包地道框构的明挖施工问题,还可以实现两咽喉区新设15组道岔的点外铺设,大大减少了要点次数,减少了安全风险和紧凑了施工时间赶进工期。这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

三、各类工程的施工作业工期安排

1.计划2008年8月10日至9月15日36天的时间完成拆迁、断道、取弃土场调查确定、备料及有关试验等前期工作。

2.泰华街框构接长48m,影响着新5~11道及二、三、四站台的施工,但该框构北端30m左右不受停办客运拆除原4~8道的影响,故先开工。主体施工工期安排在2008年8月20日至10月8日50天,引道及附属工程10月9日至10月20日完成(后由于城市街道交通管理手续批复的影响,在2008年9月6日断道开工,10月12日主体完成)。

3.计划2008年9月15日停办客运,封锁拆除原3、5、4、6、8、10道及原8#、10#、23#、25#、26#道岔。只有拆除既有站线股道后才有旅客、行包地道、泰华街框构南端挖基的条件,才有站台施工的条件。

4.行包地道北四节、南一节46.68m主体计划在2008年9月16日至11月4日完成。

5.旅客地道北四节、南两节53.18m主体计划在2008年9月16日至11月4日完成。

因旅客、行包两座地道制约站台墙和轨道的施工,所以停办客运拆除站线后当天就开始除既有正线影响地段以外的地道挖基。

6.电大街框构接长计划在2008年9月16日至10月15日完成。

7.一、三、四站台墙、二站台北墙,站台填土,二至三、三至四站台间、9至ⅹ道间给排水管道,站台上地道出入口主体,二站台上列检所计划2008年9月16日至11月4日完成。

本期段内站台受地道和泰华街框构的影响不能通长施工,只能抢地道豁口不影响地段的施工工期,等地道框构主体完成后利用地道做出入口的时间同步将站台墙抢通,所以将站台墙和三趟线间给排水管道施工与旅客、行包两座地道同期施工。其中一、四站台的工期尤其关键,因为它影响到正线过渡的工期节点,不可有任何拖后。

8.ⅹ道、11道及两咽喉区至站台两段的路基由于不受站台、地道(泰华街框构豁口处除外)施工的影响可提前完成,计划2008年9月16日至10月4日完成。

9.ⅹ道、11道,两咽喉区可预铺到设计位置的道岔,站台两端至咽喉区间的各股道线路铺轨,西迁出线铺轨(电大街框构以东),已铺道岔、线路的铺砟整修,计划2008年10月5日至11月3日完成。

10.信号楼接建土建工程及装修计划2008年9月11日至10月25日完成。

11.信号楼室内设备安装及室外电缆、设备敷设,计划2008年10月26日至11月14日完成。

信号楼内的设备安装和室外的电缆敷设、设备埋设安装、电务设备的调试也是要保证正线过渡的工期节点,因为正线过渡的天窗点内就要启用新的电气集中。这是必保项目,抓紧施工还能赶出几天的自由时差,但过渡大点内电务工作量很大。

12.行包地道46.68m及一、三、四站台上出入口装修,旅客地道53.18m及三、四站台上出入口装修,计划2008年11月5日至11月18日完成。在地道及出入口装修的同时进行站台填土和铺面,充分利用时间,一、四站台还是重中之重。

13.新1、2、5~9道站台范围内的路基、铺轨整修,计划2008年11月5日至11月18日完成。

这段工期的安排是考虑站台墙抢完后才能进行两站台间的路基整平压实,将给排水管道埋在路基下,利用14天的时间将股道接通整修完成,准备正线过渡要点。 

14.2008年11月19日至11月20日为正线过渡关键节点工期,在这个时间的天窗点内要封锁石家庄至石家庄北联络线,拆除原5#、19#道岔,铺新5#、19#道岔、拨移k3+000至k3=800线路正位(最大拨距30cm)。西咽喉拆除原28#道岔、铺新30#道岔,原下行石太上下行正线在k5+350~5+450处拨接临时过渡反向曲线,点毕开通新1道、新8~11道,启用新的电气集中。

2008年11月19日是非常关键的节点工期,这个节点工期的完成正线过渡出去,即可开挖ⅱ—ⅳ道下的两座地道的基础,进行旅客、行包两座地道的接通施工和二站台南墙的施工,为下一阶段开通全站奠定基础。

15.行包地道ⅱ—ⅳ道下面的两节25.67m计划11月21日至12月31日施工。

16.旅客地道ⅱ—ⅳ道下面的两节23.74m计划11月21日至12月31日施工。

17.二站台南墙及一至二站台间的两趟给水管道计划11月21日至12月15日施工。二站台南墙与两座地道同时施工相互干扰的只是地道出的豁口,当地道主体接通后在短时间内将站台墙连通。12月15日以后的时间留给地道的出入口和装修、ⅱ—ⅳ道的铺轨整修。

18.ⅱ—ⅳ道两咽喉区有关的道岔10组(其中一组交叉渡线)点外铺设整修,1、ⅱ、ⅲ、5道除两座地道豁口处外的线路铺轨整修。计划11月21日至12月5日施工。

19.ⅳ道路基填筑、铺轨整修,1~5道两座地道豁口段的铺轨整修,12月16日至12月26日施工。ⅳ道路基、铺轨整修受二站台南墙工期制约,必须在12月15日二站台南墙形成后方可进行,所以计划在12月16日开始。

20.12月26日施工结束后全站所有线路、设备在点外的施工已全部完成,至12月底还有5天时间,留给要点开通和现场清理。

四、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绘制

为了清楚地表达石家庄北站各项工作、各施工时段控制,给决策者和现场施工组织者一个明晰的展示,必须绘制网络图。总工期自2008年8月10日到12月31日时间是144天,要将这144天分摊到每一项施工作业中去,控制每项工作的开始时刻和完成时刻。本文是在双代号网络图的基础上,为了明确表示出某项施工作业开始和完成的日历日期及在全工期中的占用的天数顺序,增绘了日历和天数坐标,称为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绘制要求如下:

1.在图幅的上下边绘制时间坐标,坐标栏中标注出日历坐标即某月某日,还要标注出144天子开始之结束的连续工作日坐标,以便控制每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日期和占用的工作天数。

2.列出每项工作的节点编号,编号按施工先后顺序由小向大编排,每个工作结点编号要对应时间坐标。各节点间用箭线连接,箭线方向是从开始指向结束,不可有逆向箭线和闭合回路。

3.列出每项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即最早、最迟开始时间和最早、最迟完成时间,自由时差和总时差(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查阅《网络计划技术》和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教材中有关施工进度控制的内容,篇幅较长,在这里不再编列)。

最早开始时间是指某项工作有条件开始施工作业的最早上班时刻。

最早完成时间是指某项工作完成日的下班时刻,是从最早开始时刻加上该项工作的持续时间。

最迟开始时间是指某项工作不影响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减去本工作的持续时间。

最迟完成时间是指某项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加上本工作的持续时间。

自由时差是指某项工作在开始节点至完成节点时段内完成后还有的富余时间,这是因为紧后工作的开始时间受其他工作的限制所造成的。比如图中泰华街框构10月20日完成后受旅客、行包地道和站台墙的影响而不能铺轨,只能等11月4日地道和站台墙完成方可进行,这就产生了14天的自由时差。自由时差可在本工作时段内由本工作自由利用。

总时差是从最终完成工期节点逆着各项工作顺序箭线方向找出的在某项工作上的累计时差。某项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如超过该项工作的总时差将会影响总工期。

工作的持续时间是按照工期定额计算的施工作业时间,具体到石家庄北站工期已超常压缩,谈不上定额工期,只能大量增加人力物力,时间和空间占满,平行作业来施工。

4.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关键线路是自始至终没有空闲时间连续施工的线路。关键工作是在关键线路上没有自由时差的工作。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用粗实箭线连接,垂直于时间坐标反映工作逻辑关系的关键线路因它不占用任何资源可用粗虚箭线表示。

5.箭线上方和下方标注出本项工作的作业内容、六个时间参数、作业的起止日期和连续天数。

以上几项要在网络图上绘出,表明每项工作所用的时间、对应日历日期、连续工期时段天数和六时参数。

从网络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哪些施工项目是制约工期关键,作出控制决策。

五、网络计划的调整

石家庄北站施工工期计划的关键节点是2008年11月19日的正线要点过渡,该工期节点实现与否决定着后续施工能不能开展。施工到2008年11月19日上班时刻节点工期检查对照时施工进度情况是(见网络图中前锋线检查示意图):泰华街框构较计划提前完成;行包地道框构北四节(39.88m)、南一节6.8m主体和三、四站台出入口主体按计划完成;旅客地道框构北四节(39.88m)、南两节13.3m的主体和一、三、四站台出入口主体按计划完成;电大街框构接长受城市街道交通导改得限制暂没动工,它不影响站内的开通;一、四站台墙两座地道豁口处没连通;三站台墙及二站台北墙完成计划的50%左右;线间给排水管道二、三、四站台间只完成了部分(约为计划的三分之一),9—ⅹ道间给排水管道已完成;ⅹ、11道及两端咽喉区的路基按计划完成;ⅹ、11道及两端咽喉区至站台两端可预铺的轨和道岔只完成计划的50%左右;1、2道、5、6、7、8、9道路基和铺轨整修因站台墙施工影响没有完成;信号楼土建工程和室内设备安装按计划完成,室外电缆信号设备的安装调试完成计划的60%左右。由于以上几项工作没按计划工期完成,导致11月19日至20日的线路过渡要点计划没能实现。为保证2008年底开通北站,必须对11月19日后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第一次施工方案中在11月19日开通新1道和新8~11道的方案调整为在11月24日只开通新1道和新ⅹ道,新1道通过下行列车,新ⅹ道通行上行列车,因新1道受一站台的限界影响,下行禁止超限货物列车通过。ⅱ~ⅳ道下的旅客地道23.74m和行包地道25.67m的框构主体和站台上的出入口同时开挖同时绑筋灌筑,行包地道一站台上的出入口设计变更为定,待确定后抢做。一至二至三站台间的给排水管道与站台墙同时进行。第一期计划中未完成的铺轨铺岔与正线过渡后让出的道岔线路位置同时铺设整修,并给电务电缆和设备的埋设及道岔调试留出施工时间。电大街框构接长因不影响站场开通安排在开通后施工。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总工期不变的前提下重新安排调整作业计划,必须在2008年12月26日全站开通。

 各项剩余工作第二次计划如下:

1.一、四站台墙地道豁口段接通,计划2008年11月19日至11月23日完成。

2.新1路基、铺轨整修、新ⅹ道铺轨整修,计划2008年11月19日至11月23日完成。 

3.两咽喉区影响新1、ⅹ道开通的道岔和线路,计划2008年11月19日至11月23日完成。

4.11月24日上下行天窗点正线过渡到新1、ⅹ道,启用新电气集中。

5.行包地道已完成的北四节、南一节和三、四站台出入口装修,旅客地道已完成的北四节、南两节及一、三、四站台出入口装修。计划2008年11月19日至12月20日完成。

6.二站台北墙、三站台墙接通,2008年11月19日至12月5日完成。

7.5~9道站台长度范围内路基、铺轨整修,给排水管道,计划2008年12月6日至12月25日完成。

8.行包地道ⅱ—ⅳ道下框构25.67m及旅客地道ⅱ—ⅳ道下23.74m框构挖基,计划2008年11月25日至11月27日完成。

9.行包地道ⅱ—ⅳ道下框构包括一、二站台上的出入口主体(这时行包地道一站台出入口设计变更方案已定)、旅客地道ⅱ—ⅳ道下框构包括二站台上的出入口主体同时施工,计划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6日完成。

10.行包、旅客地道ⅱ—ⅳ道下框构包括出入口装修,计划2008年12月17日至12月26日完成。

11.二站台南墙计划2008年11月25日至12月15 日完成。

12.正线过渡后两咽喉区道岔及站台两端线路的铺设整修,计划2008年11月25日至12月20日完成。

13.ⅱ—ⅳ道站台长度范围内路基,拨道、铺轨整修,给排水管道,计划2008年12月16日至12月25日完成。

14.站场信号电缆、设备安装调试。

15.四座站台填土铺面及二站台上列检休息室,计划2008年12月6日至12月25日完成。

16.计划2008年12月26日要点开通全站。

第5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来自台湾经济研究院推动会议展览服务业专案办公室(下称“会展专案办公室”)的廖英杰经理指出,台湾对于发展会展业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大陆的地方政府。这可以从目前台湾的展览馆现状就可以发现。目前台北国际贸易展览中心的展出面积只有3万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而优势产业外溢则是台湾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更大挑战。

以国际化为宗旨完善硬件设施

廖先生表示,台湾对于本地会展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在做出积极的回应。据悉,新建的南港国际展览中心室内面积约10万平方米,将于2008年正式运营。届时将极大地缓解台湾展馆面积不足的困境。廖先生还透露,为了台湾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正在讨论在桃园国际机场附近,高速铁路能够直达的青浦建设另一个展馆。

台湾的高速铁路是连结台北与高雄两大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系统,列车的最高营运速度可达每小时300公里,台北至高雄南北交通的行车时间,将由目前的4个小时大幅缩短为90分钟。据悉,台湾高速铁路将于07年正式运行,由于工程消耗巨大,建设之初曾备受争议。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高速铁路是未来城际客运交通的主力,此举将会使城市发展以及市民的出行均获益良多。如果在机场附近,高速铁路能够直达的青浦建设另一个展馆的设想成真,必将会进一步推动台湾会展业国际化水平。

“4年计划”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台湾《工商时报》、《联合报》报道,台湾业者指出,会展业最有希望成为岛内新兴服务业的主流,而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岸政策,因此呼吁加速两岸会展产业合作。在近日举行的“亚洲会展产业领袖论坛”记者会上,台北市展览暨会议公会理事长林茂廷、台湾会议展览协会理事长涂建国也都认为,当局必须采取松绑的政策,才能加速两岸会展产业合作的机会。

虽然加强两岸会展产业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台湾会展业发展,但是廖先生强调,台湾会展业与内地不同,它的最终目标是将台湾会议展览服务业带到国际舞台。为此,台湾于2005年开始实施为期4年的“会议展览服务发展计划”,希望藉此有效提升台湾会展产业的竞争力。

“会议展览服务发展计划”由提升会议展览服务业国际形象暨总体推动计划、经营管理辅导计划、人才认证培育计划和信息网建置计划组成。其中,提升会议展览服务业国际形象暨总体推动计划下设立会议展览服务业专案办公室。

提升会议展览服务业国际形象暨总体推动计划希望通过产业服务、政策咨询、协助辅导、国际宣传四个方面的工作,为台湾的会议展览业者提供相关协助,并规划会议展览产业发展的运作机制,提升台湾对外整体国际形象,争取国际会展活动来台举办以及来台参与会展活动的机会。

未来,企业或单位争取国际会议在台举办,会展专案办公室将全力辅助争取。辅助方式包括,提供政府机关推荐函、协调会议筹备及协办单位,提供文宣品和赠品,提供国内专业且具国际竞标经验的会议组织者名单,并且提供补捐助与弹性入境申请等方式。2006年会展专案办公室共协助争取23个会议,其中6个已经确定在台举办。

在协助辅导展览业发展方面,每年至少扶持3个具备潜力的品牌展览成为国际展。2006年的辅导目标是台湾水科技展、台北国际SPA暨美容医学展、第七届台湾电路板展览会和第四届台湾电子组装国际展览会。主要协助方式为通过相关产业的媒体资料库向国际买家宣传,协助邀请国际重要媒体与业界重要人士等。

开展国际宣传是提升台湾会展业国际化的有效手段。计划强调将有计划的、有目的的选定目标市场、设定宣传主轴,并据以规划、设计与执行各目标市场的整体营销工作:同时旅游观光和会展资源相结合,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强化台湾会展形象,提升台湾会展业国际能见度。2006年会展专案办公室针对台湾会议展览业进行的媒体宣传包括,国际会展刊物9次、专业参展媒体3次、国内媒体专刊以及广告等。

在产业服务方面,会展专案办公室针对台湾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整合资源,协助扩大相关展览的规模。此外,还要强化台湾会展企业提供整合型服务的能力。除了协助会展企业构建完整的运行、管理机制外,还将与旅游和交通方面结盟。结合周边人文与观光资源,提高会展的附加价值。

经营管理辅导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升台湾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台湾政府将此项计划专门委托给台湾的专业顾问咨询公司。该顾问公司可帮助辅导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经营管理问题。如合理规划新建项目,科学、合理控制费用等等。

人才认证培育计划由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主持。廖先生指出,台湾在会展人才的培育上与内地大相径庭。台湾没有专门的院校开设会展教育专业,台湾会展业的从业人员一般是外语、国际贸易、观光等专业出身。并且计划别指出培育师资力量,以期长期提升台湾会展人才素质。同时,人才认证培育计划目的主要也是为引进国外专业经验,并透过认证制度的建立及会展人才数据库的建立,为台湾会展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最终目的当然也是提升台湾会展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6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组;结构化;动态

0引言

据调查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在8.5%左右。“自扩招以来,中国每年普通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已从1999年的160万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447万人,在校生人数从413万人增加到1334万人”,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从1991年的3%上升到2003年的13%,从世界排名第131位,上升到第114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每年都在不断地设置新专业,这给我们在教学计划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实现教学计划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掌握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有必要研究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平台。

1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网络的普及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也改变了管理工作的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摆脱了繁重的工作。就教学计划而言,实际上就是计划学生应该修哪些课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并没有从教学计划申报审批等一系列流程来考虑,教务处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管理部门,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序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思想。作为教学计划的管理单位应该拥有一套适合教学计划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这样不仅能实现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有力推进教学计划的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思路

本文提出的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是指从“柔性”的角度出发,所谓教学计划的“柔性”,是指培养对象、培养过程、培养内容,教学节拍的随时调整性[1]。特别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时期,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在不同时期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不同时期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调整是关系到整个教学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好坏。以下给出动态教学计划管理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3教学计划结构化管理模式的概述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每学期都要进行教学调整,每作一次调整,教学计划就要修改一次,这会极大地浪费人力和物力。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着复杂、数据量大、出错率高等特点,我们把教学计划管理分为素质教育平台管理、专业教育平台管理和实践教育平台管理。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修的哪些课程,在以上三个教育平台上以课程组的形式进行管理。课程组具体又分为:公共必修课课程组管理,公共选修课课程组管理,学科共同课课程组管理;专业教育平台管理下分为: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管理、专业课课程组管理、专业选修课课程组管理;实践教育平台下分为:实践教学课(含入学教育、毕业论文等)课程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使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真正受益,将每个想法落实到实处。我们从学科教学出发制定结构化的符合本专业班级的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高校各专业的学科性质,以班为单位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需制定的教学计划平台信息,具体到教学计划有哪些教育平台,教育平台由哪些课程组组成。(2)优化课程组。挑选可以组成教育平台的课程组,按照课程组中课程的内容、课程重要度、课程难度、相关课程组等条目对课程组进行优化。(4)合理编排优化课程组在整个教育平台中出现的顺序。整理这些课程组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单支结构将这些课程组串联起来,组成教育平台必须的课程组。(5)合理组建教学计划中的教育平台。社会需要的是有真正实践能力、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通才,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根据其特点组建教学计划必须的教育平台,最后生成教学执行计划,即执行计划课程组。教学计划管理平台构建如图3所示。由以上步骤构建的教学计划管理平台更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培养,更突出课程组和班级相关联的特性,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各专业班级紧密结合,这样制定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按计划、有标准、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同时,也能根据学期教学内容,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有目的地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每月、每周乃至每课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结构化课程组和班级相关联管理模式的出现,特别是在我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能共同满足社会对人才类型和层次的立体需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4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原则

(1)平台整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在本系统平台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务处和各学院及系之间的关系,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既考虑安全性,同时也考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把握好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2)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在该平台设计时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既考虑到信息的充分共享,也考虑了信息的保护和隔离。系统在各个层次对访问都进行了控制,设置了严格的权限;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信息作为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数据,充分利用日志、健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3)平台的使用简洁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客户机可支持图形化界面,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平台的设计也充分考虑扩展性原则。(4)平台的使用动态性原则。在教学计划管理过程中,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率结合当时社会人才需求来调整新入校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即时跟踪当前社会人才需要的动态性及近几年人才需求变化前瞻性来动态调整教学计划。以符合当前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的规律,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5系统功能设计

5.1登录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人员和院级教务管理人员:系统运行时,只有登录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成功登录本系统,同时该系统对数据操作进行了数据参数化,避免了许多网络攻击,登录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用户类型,决定具有的用户权限和相关的操作权限。

5.2查询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可实现组合条件查询,可按年级、专业、班级查看教学计划和执行计划情况。其中包括教育平台信息、课程组基本信息,课程组内课程信息、课程组执行指定的专业、班级信息等。院级教务管理员:可查看本院各年级、专业班级的教学计划及执行计划情况,即计划课程组和执行计划课程组信息。

5.3审核模块

院级教务管理员对执行计划课程组内的课程修改后,校级教务管理员需对执行计划课程组进行审核,其中包括执行计划课程组的课程审核、执行课程组的合理性、课程组学分要求等。

5.4统筹管理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在安排新学年教学计划前,按招生计划导入新生班级信息,并通知督促各学院教务管理员及时参考往年计划制定新生教学计划。各学院完成后校级教务管理员关闭教学计划制定系统,选择非工作时间启动执行计划生成教学任务。生成执行计划后,进入执行计划维护阶段,不得再修改教学计划。

5.5教育平台管理模块

可对教学计划中的教育平台信息进行管理,对其可实现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5.6计划课程组及执行计划课程组管理模块

可实现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执行计划中的计划课程组、执行计划课程组管理,可编辑课程组的类型、课程组名称、课程组代码、课程组学分要求、门数要求等信息。班级的执行计划变更通过向该班级应修课程组列表增减已经通过审核的课程组来完成。

5.7执行计划及教学任务

生成管理模块可生成执行计划和教学任务,同时还可根据教学任务生成选课数据,最终实现学生网上自主选课。

6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本系统可直接产生教学执行计划课程组并可查看与之相关联的专业班级情况,可对教学执行计划课程中的课程和相关联专业进行编辑,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计划管理的工作效率。

7结论

研究设计的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将学校及各学院独立的教学计划管理变为统一的管理模式。采用了结构化的课程组与班级相关联模式来进行动态管理,并利用其流程约束规范了教学计划的制定、申报、变更、审核、反馈、统计、分析等工作环节,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计划管理工作的制定申报管理、审核管理、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同时,该系统针对现代大学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特点开发,功能模块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及开放性,同时对于不同层次高校的特殊要求具有非常方便的可扩展性。

作者:雷超群 李俊杰 张海涛 邱 静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8):81-83.

[2]邵青山,韩永红.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9(3):53-55.

[3]贺展,刘菲.基于C/S和B/S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1):86-88.

第7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核电厂;在役检查;信息化;群堆化;HTML5;虚拟现实

0 前言

核电厂在役检查主要依据检验规范、检查大纲和检验程序等的要求,对核电厂的核安全设备、部件和焊缝实施以无损检测方法为基础的定期检验,旨在发现被检部位中产生的超过记录标准缺陷,确保核电厂设备、系统和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目前,国内核电厂在在役检查工作实施过程中,役检工作的管理总体上依赖于人工计划和控制,工作效率难有较大的提高,而且随着投运机组运行时间的增长,以及在建/筹建机组的投产,在役检查工作量和数据量将会急剧增加,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改进和规范在役检查工作流程的管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而研究、开发和使用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对在役检查流程实施电子化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

1 核电厂役检工作流程梳理

核电厂在役检查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与役检相关文件、资料的管理、检查计划制定、检查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分析、处理与归档以及日常管理等。一次完整的在役检查活动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1)编制计划:以十年滚动计划为依据,编制年度检查计划;根据日常检修需要制定临时检修计划。

(2)检查计划准备:根据制定的检查计划准备工作包,整理各检查项目需要的工作票、图纸、检验规程、专用计划、质量计划等。

(3)检查计划实施:由检查计划实施方根据工作票展开现场检查,反馈各检验项目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对后期的检查计划进行调整。

(4)检查结果数据整理存储:将换料大修的检查结果报告整理存储。

(5)显示/缺陷处理:若检查过程中发现超标显示/缺陷,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编写QDR报告、NCR报告,并根据处理意见对后续检查计划进行调整。

2 平台结构设计及功能分析

由国内核电厂役检工作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特点可知,在役检查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IMS”)至少应包括4个信息资料库。首先建立核电厂役检部件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技术文件信息库、检查计划数据信息库、检查结果数据信息库。使核电厂役检工作的管理者、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制定检查计划、解读检查规范/标准、查询技术文件、管理检查结果数据,从而实现了核电厂役检工作的信息化。

2.1 系统软件架构

IMS平台采用SOA理念开发,针对核心役检业务对象进行模块化设计,基于MVC框架,完成配置型役检信息化平台搭建,实现多电厂、多机组(多堆型)的群堆化管理。依据具体电厂、机组实际业务特点,对核心业务模块基础数据进行手动配置,如图1所示,快速搭建目标电厂、机组的专用役检信息化管理平台。

IMS平台采用三层体系结构:Web服务,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分层部署,采用负载均衡技术进行集群处理保证系统运行性能,实现上层功能和中层平台沟通、中层功能和底层功能的沟通,用户访问系统全部采用B/S结构管理方式,避免了客户端程序的安装维护等问题,系统各模块具有可重复利用性,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在系统中增加页面、修改图形、重新组态时,无须用户编写程序代码就可以利用标准的组件、组态工具或生成工具来完成。

2.2 系统业务逻辑架构

以计划为核心,将“计划管理”的思想贯穿IMS平台开发始终。检查部件、检查规范/标准和在役检查大纲为本数据库的根本IMS平台的基础,通过检查规范标准和在役检查大纲来指导十年滚动计划的编制与升版,通过十年滚动计划自动生成年度计划,然后按照年度计划执行检查,录入检查结果,最后对检查结果的分析统计,并手动调节下一个年度计划。具体流程如图2示:

2.3 平台功能分析

以核电厂役检工作内容为基础,同时结合国内多家核电厂的役检业务特点,对核电厂在役检查基本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功能分析与设计。IMS平台由役检部件管理、技术文件管理、检查计划管理、检查结果管理、特殊部件管理、日常检验项目管理、大修管理、工器具&试块管理、检验人员管理、任务管理和系统维护十一个模块组成,同时考虑了与核电厂其他系统的接口关系。

2.3.1 役检部件管理模块

对核电厂在役检查活动中涉及到的设备、部件、最终被检部位/焊缝进行管理。根据核电厂业务系统、设备、部件、被检部位/焊缝的物理逻辑层次结构,构建一颗设备树,根据核电厂在役检查大纲各检验项目的划分规则构建一颗大纲树,通过这两种树结构,对设备/部件及其关系进科学的管理。

利用基于HTML5的图形技术将系统流程图、管道模拟图、等轴图与被检部件有机结合,实现在役检查图纸的便捷查阅:在图纸中快速的找到所需被检部位/焊缝或跳转到下一张相关图纸,同时通过图纸热点颜色的变化实时反映图中各受检部件的健康状态信息,并可即时获取图中任意受检部件的检查计划信息和历史检查结果信息,如图3所示。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及与主设备相连主管道的三维模型,模型包含主设备内部结构且针对每个受检部件/部位建立单体模型,采用GPU实例化、延迟着色技术降低内存需求,提升渲染性能,实现了三维模型在浏览器的流畅展现,建立各单体模型与被检部位/焊缝的关联关系。

2.3.2 z查计划管理模块

对核电厂的各种检查大纲、检查计划进行管理,包括各类十年计划、年度检查计划、临时检查计划。将各类计划信息数据化存储,并建立各类计划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实现年度检查计划的自动生成和手动调节,如图4所示,提高核电厂在役检查计划编制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为了提高计划数据的存取速度,将每个检验项目的计划信息以一个VARCHAR类型字段来存储,不同大修下的检查计划信息以“_”隔开,通过P、PF、F等字符来标记不同大修下各检验项目的状态。如图5所示。对计划数据的调整,后台均通过字符串操作来完成。

为保障计划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IMS平台建立了计划调整自动记录日志机制,当用舳允年滚动计划的数据进行调整后,系统会自动形成调整明细,调整明细以“A―>B”形式描述用户对某检验项目的调整过程。一条调整日志可包含多条调整明细,如图6所示。

2.3.3 检查结果管理模块

本模块实现对历次大修检查结果数据管理以及缺陷/显示的集中管理,在IMS平台中所有的检查结果数据均需与检查计划数据一一对应,从而保障从“计划―>结果―>计划”的闭环管理。

IMS平台中检查结果数据的管理包括两种模式,如图7所示。模式一:以汇总表形式对历次大修发现的缺陷/显示进行管理,汇总表与综合报告一一对应,每个汇总表中记录受检部件、检验时间、检验方法、综合报告编号、缺陷详细参数信息、不可达信息以及检验报告单页码,需查看缺陷/显示详细结果信息时可通过检验报告单页码查看对应的检验报告单页附件。该模式主要用于对早期检查结果数据的管理。模式二:以检验报告单形式对每个受检部件的结果进行管理,检验报告单与检查计划中的检验项目一一对应,针对不同的检验方法、受检对象设计不同的检验报告单模板,检验报告单中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全部信息,包括:受检部件信息、检验技术条件信息、缺陷报告单信息、不可达信息等。该模式实现了检验报告单的在线编、审、批以及业主认可,主要用于新产生的检验结果数据的管理。

按上述两种模式录入的检查结果数据审批生效后,缺陷/显示记录会自动导入缺陷/显示集中管理模块。在该模块内可对缺陷/显示数据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统计、分析,如图8所示,详细记录每个缺陷/显示的处理过程信息,同时可根据需要对相应受检部件的检查计划频度进行调整。

IMS平台针对法规标准中验收条款,结合役检缺陷/显示分析、判定流程,设计各检验方法以及典型受检部件的检查结果自动分析算法,实现了缺陷/显示是否达记录阈值或超标,是否存在明显扩展的自动判断,提高了核电厂役检结果录入/分析的客观性、准确性。

3 结束语

本文在梳理、总结传统核电站在役检查管理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电厂在役检查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对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论述。该平台涵盖了核电厂在役检查活动涉及的业务数据,为核电厂在役检查领域群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完善的信息化工具,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诸多问题,如:资料查阅不便、信息交换困难、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出错率高等,提高了役检工作效率、优化了役检资源、降低了役检成本。后续可基于IMS平台可建立国内在役检查数据仓库/中心,为各核电厂、核设施提供数据智能分析、评定及辅助决策等高附加值服务,以便更好的为核电厂的在役检查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聂勇.核电站在役检查现状和探讨[R].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二七年学术年会,2008.

[2]王春阳,张学粮.核电站在役检查大纲体系[R].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2011.

[3]张学粮,范岩成,等.核电站在役检查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及应用[J].电信科学,2014,30(2):160-164.

第8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我们始终以“服务企业服务青年”为宗旨,坚持党建带团建,全面增强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团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打造安全文化,尽最大可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主要规划是:

一、继续深入开展好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岗”、“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和“青年突击队”(防台抗台青年突击队、大风浪作业青年突击队、姚欣伟节能增效青年突击队)活动。

二、由往年侧重技术向技术和管理都重视方向发展,开设船舶管理经验、合理化建议等,邀请比较有管理经验的船长、轮机长等交流经验,使我们团员青年在管理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三、继续开展一些又一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包括足球赛,篮球赛,外出踏青,茶话会等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团支部宣传栏,qq群,博客和宁波港网站信息发送平台等做好团务公开,及时掌握团员信息并加强管理。

具体计划:

1月份:计划做好20xx年度集团a级团支部的评比,公司团内评优和20xx年团工作思路规划,“大风浪作业青年突击队”长航跟班活动

2月份:计划做好迎新春茶话会,青工春节期间的安全教育活动“大风浪作业青年突击队”长航跟班活动

3月份:计划做好“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船舶电器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大风浪作业青年突击队”长航跟班活动

4月份:计划做好外出踏青活动,“大风浪作业青年突击队”长航跟班活动总结

5月份:计划做好青工“五一”节假期间的安全教育活动,“防台抗台青年突击队”进行防台抗台应急演习,船舶管理合理化建议

6月份:计划“防台抗台青年突击队”进行防台抗台应急演习,船舶管理经验

7月份:计划“防台抗台青年突击队”进行防台抗台应急演习,足球赛

8月份:计划做好拖轮队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防台抗台青年突击队”防台抗台工作

9月份:计划做好“防台抗台青年突击队”防台抗台工作,“引航—助泊”交流会,党课学习

10月份:计划做好青工“十一”节假期间的安全教育活动,“防台抗台青年突击队”防台抗台工作,“大风浪作业青年突击队”大风浪作业经验交流会

11月份:计划做好多元化水手、技工技术比武,篮球赛,外出采风活动

12月份:计划做好20xx年团工作总结和20xx年团工作思路

团支部工作计划XX年度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司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党建带团建工作为契机,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为主线,以团员素质拓展工程为统揽,竭诚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重发展,增强精品意识;重服务,增强责任意识;重建设,增强效能意识,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努力推进团的各项工作,为广州客运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xx年,“新天威”共青团工作将面临更新更高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公司提出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在继承中求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提高,努力需求适合天河客运站的科学发展思路和办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落实效益经营、内提素质、外树形象,推动公司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为公司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做出积极贡献。

1、以党建带团建,弘扬五四精神。将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五四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各项决议、决定,共青团员***教育评议,与主动积极地向党组织推优、与共青团参与党风廉政和反***斗争相结合,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庆祝或纪念日,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

(1)规范、加强共青团系统的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结合国际国内局势,根据企业青年特点,通过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团日活动等,规范形式、丰富内容,大力提倡团员青年的自主参与性,达到学习理论、拓展素质、研讨问题、凝聚智慧的作用。

(2)开展团员***评议工作。按照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在全体团员中开展年度团员教育***评议活动,促进广大团员青年树理想、长动力、勤学习。

(3)进一步规范共青团员的发展、处理与团校培训工作,办好各类培训。要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明确培训要求,严格培训考核,充分体现团校在团员教育、团干部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4)主动、及时地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主动、及时地向党组织推优。

(5)搞好团的制度建设和统计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明确体现制度对团的工作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细致、及时地做好团内统计工作。

(6)搞好“五四”表彰评比活动。要注重实绩,公正、公开、公平地开展好年度评比、表彰工作。

(7)进行团的建设的理论探讨。结合公司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积极研究探索我司共青团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

2、规范有序,搞好团的内部管理。

(1)提倡团结、学习、创造、奉献,树立大局意识和形象意识,分工负责,责任落实。

(2)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团的工作的新方法。特别注重对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调研和指导,齐心协力,发挥优势,推进团总支的工作。

第9篇:前台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已于北京时间8月4日17点26分由德尔塔2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太空飞行。预计于2008年5月25日登陆火星北极。“凤凰号”此行的任务是寻找水和其它支持生命所需化学物质的证据。

美国宇航局推进技术实验室(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研究员、此次火星项目的负责人巴里・戈德斯坦(Barry Goldstein)日前表示,“我们为之已经工作了长达4年,时至发射当日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我们将集中注意所预定的着陆点,直至明年5月25日“凤凰号”顺利着陆。

据悉,不同于以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将首次采用火箭推进器而不是气囊进行安全着陆火星。如果一切按计划顺利进行,这将是自从1976年“海盗号”在火星表面成功软着陆之后,首次采用这种通过自身的发动机系统来实现缓慢登陆。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升空并返回

美宇航局“奋进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8日18点36分(北京时间8月9日6点36分),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发射升空。此次太空任务是:STS-118任务,对国际空间站进行建设,具体工作包括:安装S5桁架、更换力矩陀螺仪、运送科学仪器装置和物资补给。

“奋进”号上次飞返太空的时间是2002年11月,在战友“哥伦比亚”号悲剧性失事后停飞,如今终于重新批挂上阵。此次搭载7名宇航员,其中美国女教师摩根随乘“奋进号”航天飞机前往国际空间站,她已在太空向地面学生现场授课。摩根还参与一次与地球上学生互动式的视频广播,并为孩子们录制一系列有关太空奇妙景象的节目。在完成任务后于16日返回地球。

08年NASA发射卫星“撞月探水”

美国宇航局06年公布了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宇航局官员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证据,以利未来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建立长期基地。美宇航局副局长霍洛维茨当天在公布计划时说,撞击月球是为了了解月球上有多少资源可以为未来的宇航员登陆项目服务,他把这一项目称为“积极接触月球表面”。位于加利福尼亚中部的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将承担这一项目。

项目主管安德鲁斯解释说,这一项目将利用美宇航局定于2008年10月发射的“月球环形山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来撞击月球。

中国预计08年发射神舟7号运载火箭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消息称,承担“神舟7号”飞船按预定计划将在2008年发射。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发射“神舟7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6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矗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从“神舟7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2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2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2F”火箭担任。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介绍称,十一五期间,要把载人航天2期工作基本完成。

俄研制国际空间站新组件预计09年发射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Khrunichev国家宇宙科学生产中心负责人弗拉迪米尔・纳斯特沃夫(音)日前称他们目前正在筹措资金用于生产国际空间站的实验舱,但这个实验舱可能要等到2009年才能发射升空。

纳斯特沃夫介绍称,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经完成了国际空间站实验舱60%到70%的装配工作。研制这个实验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际空间站的分析研究能力,同时实验舱也可以配合国际空间站内的其它一些设施进行工作,完善国际空间站的功能。这个实验舱有望于2009年由俄罗斯“质子”运载火箭发射。

在谈到Khrunichev国家宇宙科学生产中心的计划时,纳斯特沃夫表示,俄罗斯将在2010年对新一代的轻型运载火箭“安加拉”进行试飞,新一代的重型运载火箭的试飞工作将等到2011年进行。

印度计划在2009年发射“GSLV Mark-III” 火箭

印度计划在在2009年发射“GSLV Mark-III”火箭,这是该国争取获得数十亿美元全球卫星发射市场份额的重大举措。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奈尔称,“GSLV Mark-III”火箭研制进展良好,希望能于2009年进行首度发射。“GSLVMark-III”是全新的3级段火箭,并非衍生自PSLV或GSLV Mark-I或 “GSLV Mark-II”系列。研制了“GSLVMark-III”火箭,印度就可以发射重型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SLVMark-III”是“GSLVMark-II”技术发展的结果。

奈尔透露,印度正计划在未来20~25年建造一种太空平台。这种太空平台能帮助太空舱安全返回地面。正常情况下,太空舱不是受损就是被破坏。安全回收后,这个太空舱能被重新使用。奈尔称,这个平台还能运送

射程100~150千米的火箭。日本08年发射“H2B”火箭

据新华社电 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将于2008年在位于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H2B火箭。H2B火箭之前被称为“强力型H2A火箭”,为了便于区别和记忆而改名为H2B火箭。和H2A火箭相比,H2B火箭的第一级直径粗了1米,引擎从1个增到2个,捆绑有4个大型固体燃料助推器。

现在,日本正在开发国际空间站货运飞船“HTV”,H2B火箭发射成功后,国际空间站的物资补给将不再单独依赖美国的航天飞机。预定2008年H2B第2次发射时将搭载国际空间站货运飞船“HTV”。

H2B火箭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于2004年开始联合开发的,开发费用为200亿日元,2006年政府将另外划拨38亿日元投入其建设研制。

日本计划2010年发射自制先进侦察卫星

据国日报网站报道,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开始研制先进侦察卫星并于2010年发射。政府消息称,这种新型卫星对地观测的分辨率为50厘米。此外,这种卫星能够在地球上空沿南北轨道以2900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行,使得日本政府能够每天获得1次序列照片,而目前的卫星系统两天才能提供1次照片。共同社说,该计划旨在观测朝鲜的导弹与核设施。

2003年日本部署了两颗侦察卫星,但是在2003年11月由于发射失败损失了另外两颗卫星。2010年新型侦察卫星发射前,日本计划在未来的3年中继续发射现有侦察卫星的改进型卫星。

西班牙计划2010年发射自主开发卫星

据新华社马德里的消息说,西班牙工业、商业和旅游大臣何塞蒙蒂利亚说,该国将于2010年发射首颗自主开发的人造地球卫星。

蒙蒂利亚透露,计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计耗资1.9亿欧元。卫星主要用于航天测绘、国防和环境监测。此外,这项计划还将为西班牙航天业增加70%的收入,600个直接工作岗位和1000个间接工作岗位。蒙蒂利亚还表示,西班牙一贯积极支持欧盟航天事业的发展,按照交纳会费的数额,西班牙已成为仅次于上述4国的第5大会员国。2005年,西班牙向欧洲航天局交纳的会费比上一年增加了17%,达到1.53亿欧元,2006年还将增加12.5%,达到1.6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