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忽略阅读答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忽略阅读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忽略阅读答案

第1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复习 说明文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96-02

初中语文复习时,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多以记叙文为主,忽视和冷落了说明文和议论文。近年来,说明文的考查,从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不难看出,说明文的阅读逐年呈递增趋势,因此,初三语文复习,注重说明文的阅读的方法的探讨,不可小觑。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初三语文总复习时,强化说明文的复习,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把握命题趋势,明确考纲,找准考点

1.语文阅读命题趋势

从全国各个省市的初三语文中考试卷分析,阅读部分,所选的文章很少涉猎教材中文章和篇目,一般以课外阅读为主,尤其是现代文的阅读部分,更为明显。但所选的内容,又以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身边的人或事为主。这些方面的话题文章,记叙文、说明文居主导地位。

对阅读题的考查,也逐渐由“主观型”和“开放题”转化,所谓开放,就是答案,不局限于阅读文章中的只言片语,而体现思路和答案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创新思考,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

2.说明文阅读的考点

把握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利于针对性指导,学生整体提高,也利于落实阅读复习课的有效性,提高阅读复习教学质量。(1)基础字词的音形义;(2)说明的对象和特征;(3)说明的顺序和结构;(4)筛选信息,归纳文章的要点;(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6)说明的方法和运用;(7)主题的延伸。

二、依据课标、遵从考纲,巧妙设计真题演练

1.以教材说明文文章为依托,强化方法的训练

对于教材中的说明文,一轮复习时,按教材分册进行重点性复习;二轮复习,在专题训练时,将每一册的说明文,再次集中“品读”,根据考点和考试要求,重新将这些说明文而定位,设计新、实、开放的思考题,让教材中的说明文,成为学生复习方法、形成策略的依据和抓手。

2.注重真题演练,提升说明文阅读的策略

真题演练,就是根据考纲要求、考试的试题特点以及说明文的考点,而巧妙选择阅读文章,重点以科技、信息方面的为主,以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如提供给学生《中国石拱桥》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从文题上先入手:这篇文章是____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最好不要先阅读文章,从文题的研究着手,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不难得出答案“说明文”,并得到: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石拱桥。再让学生细读这篇文章,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石拱桥的。引导学生阅读前,对这个问题,也可以放飞思维,而想象:如果你要写“石拱桥”,你会从哪几个方面重点说明和介绍,得出形状、结构、历史等几个方面后,再阅读文章,验证自己的猜想,完善问题的答案:形式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这样,从“思”“猜”“验”等几个层面,层层深入,逐渐使答案明晰。

三、探究提升,强化技巧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复习阅读课的主要目标。教师精心选择例文,让学生探究、提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如《苏州园林》的阅读,教师可以针对“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而巧妙设计问题:这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应给以方法的点拨和指导:(1)明确说明内容,抓住说明的对象和特征;(2)说明对象的把握,从三个方面入手:文题、中心句和首尾的关键句;(3)说明对象的特征,应抓住关键词,回答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多多益善”;(4)回答的模式最好为:介绍了……的……这样的回答,既包含说明的对象,更包括说明的对象的特征。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1.辨析说明方法

中考说明文的阅读,命题方式,一般以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会判断;(2)会分析其作用。

如:我从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提出问题: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思考、作答的基础上,完善答题方法和技巧,采用下面的模式而回答: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_______特点。这样的回答,给阅卷者清晰、自然的感觉,想扣分都不易。

总之,初三语文复习,在全面复习时,说明文的复习不能成为遗憾,应加大说明文的阅读复习的力度,从阅读考试题型、说明文的特点、考试技巧的点拨、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力求抓实、抓牢、抓紧说明文的复习力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有余、策略掌握、应试技巧提高,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房瑞新.初中语文学科学案的有效编制和设计研究――说明方法及作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07).

第2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是中考阅读复习中的一块儿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阅读复习教学的薄弱环节,就目前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表现现状看,大部分的学生只停留的表明的认读,囫囵吞枣地接受,未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加上文体上的特点,造成了复习教学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气氛,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从而造成阅读能力低下,在中考中失分不少。究其原因有三点:

1.教师对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把握不透,对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着力点把握不准。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课文内容的讲解,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3.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技巧的传授,造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和能力的缺陷。

如何突破以上三道防线?这是提高阅读复习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点。在这一问题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笔者认为,要提高议论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从新运作我们的教学策略。以下是笔者的粗浅看法,以此就教于同仁:

策略一:总结规律,找准教学着力点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应是什么?阅读复习教学的着力点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总结。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命题与语文学科的其它知识模块一样,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着重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实施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中考议论文阅读设置的考点,其实是对这些要求的细化和显性化。纵观以上地市的中考考查情况,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个规律:

1.材料的选择。议论文阅读所选的材料规范,能够注重文化内涵,突出人文精神,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这些文章的选材都围绕人生的意义、人生的启迪,所选文章的内容都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教益,贴近人的心灵。

2.考查的内容。纵观我省一些地市的中考命题情况看,这些题目难易适中,注重双基,着眼能力,着眼整体,着眼思维的训练。文体知识的考查与学生的的阅读分析及运用能力紧密结合。考查要点全面多样:分析概括论点;辨析论据,补充论据,理解论据的作用;辨析论证方法,探究论证方法的作用;理清论证结构思路;赏析品味议论的语言;理解文章关键词、句;理解、感悟文章内容的等。同时,题目也逐渐趋向于迁移拓展,渗透积累。更加注重思想内容与个性品质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读写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开放性试题大量增加。

3.考题的形式。中考命题的题号为2~5题;分值在10~15分之间;试题形式填空、简答是主流;直接考查识记、判断文体知识的题目很少出现;迁移性,开放性试题大量涌现;考题答案灵活多样,不局限于一种答案。

研究课标,把脉中考走向,我们不难发现,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着力点应放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环节上,而这点恰恰是我们当前教学中所忽略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实现从课文内容分析的模式回归到发展阅读的能力上来呢?

策略二: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1.转变观念。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前提。转变教学观念,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教材和资料的关系。以往复习中,教师往往重资料轻教材,殊不知,过度远离教材、引进资料、沉湎题海,导致学生学习疲惫,所学知识零乱,知识结构体系难以构筑,最终制约学生能力的形成。二是基础与能力的关系。传统复习中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强化训练,忽略知识积累。正确的做法应注重双基,侧重能力的培养。三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传统的复习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接收器。学生是主体,就教育对象而言,它要求我们的复习教学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2.纲举目张。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原则。纲举目张,即复习教学要以“课标”、“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目;以课内为纲,以课外为目。构建“以教材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以课堂为中心,以创新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以教法为保障”的教学体系,才能凸显语文复习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认识有序,学用有机,创新有序,能力有提。

3.教法创新。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核心。在复习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教法就得创新,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在阅读复习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对议论文有关知识、技能进行讨论探究、启发辩论等的语言活动,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联想、想象等的思维活动。通过启发、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思维的训练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融为一炉。

例如:在复习梳理议论文有关知识点、能力点时,我的课堂教学导读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出示三则材料:一是课标对议论文阅读要求的文字材料;二是中考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的文字材料;三是出示表格材料,表格设计近六年来龙岩市议论文阅读的篇目、考查的题目、题型、分值等。要求学生研读三则材料,探究议论文阅读复习的目标,明确中考考查的范围要点。经过探究,师生总结,得出议论文学习的六大考点:

(1)分析概括文章的论点

(2)辨析论据的种类,概括论据

(3)辨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5)议论文语言的分析理解(含词句理解、语言赏析)

(6)拓展、感悟、启示(开放性试题)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明确上述问题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按平时惯例,每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检查员,将全班分为12小组。教师出示讨论的问题,明确讨论的目标:

问题:梳理并交流讨论上述每个考点的知识要点,解题方法。

分工:第一、二组完成第一个考点;第三、四组完成第二个考点;第五、六组完成第三个考点;第七、八组完成第四个考点;第九、十组完成第五个考点;第十一、十二组完成第六个考点。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记录员记下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并推选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

第三阶段:交流心得总结归纳。每一小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心得体会,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板书,师生共同构筑议论文阅读复习的知识、能力、技巧等知识技能体系。

第四阶段:考点技巧专项精练。针对每一考点,教师设计3~4篇的阅读语段加以强化。

第五阶段:学生评价反思改进。在练习批改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自我纠错,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这样的阅读复习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一讲到底的复习模式,复习有目的,针对性强,学习效果显著,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策略三:精心引导,加强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从学生终身受用的观点出发,我们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梳理要点。在阅读复习中,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进行详细的梳理,或以网络的形式,或以表格的形式以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对议论文的定义,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论证方式、语言特点等有明确的、系统的、完整的印象。

2.点拨技法。在阅读复习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梳理知识,还要教会学生针对每个考点的考试方法技巧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注意点和面的结合,从课内总结知识点及方法,再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针对考查方向精选题目进行系统训练,在训练中总结题型,总结方法,形成能力。

3.规范答题。在中考阅读复习中,教会学生规范答题是获得阅读高分的关键,在考点的训练中,我是按照以下答题的步骤方法要求指导学生的:

第一步:浏览题干,审读要求。审题要把握三个要素:明确命题的角度;看清题目表述的要求;根据题意确定阅读范围。

第二步:整体感知,掌握大意。对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议论文的整体感知包括所议论问题的感知、所议论作者观点的感知,还包括作者所运用的论据、论证方法的感知。这时的阅读只须掌握大意即可,不必咬文嚼字、深究细研。

第三步:对应原文,聚焦考点。根据设计的问题,逐一找到原文的对应处,再联系上下文,确定考题的落脚点:一是局部的语段或语句;二是文章的整体。

第四步:整理信息,稳妥解答。从文章中收集整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摘录原文词句或提炼文章有效信息,用确切的文字加以表述。

第五步:掌握方法,规范答题。有些题目明确规定答题的字数,解答这种题目可分三步走:首先读懂题意,不限字数的多少,尽可能网罗答案。其次根据字数要求进行简缩:抓住核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或可要可不要的词句。最后根据题意和字数要求组织答案,做到简明通顺。有些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答好这种题目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根据题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和语句来回答;然后再把原文中的内容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A.变换句式法:如将文中的疑问、设问、反问句改为语意明确的陈述句;B.提炼概括法:对原文相关句子进行提炼概括,剔除一些修饰语和无关紧要词语;C.词语替换法:是用通俗易懂的词句替换原文的生僻词句。

第3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仲:

做小阅读需要很细心,而又是第一道,在心情很紧张的情况下更害怕出错,也就越紧张。很容易忽略细节。第一小问就看了半天,始终进不了状态

李:

语文是高考第一科,当时难免紧张,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是做题正确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又因为怕做题时间不够,急于求成,难免忽视细节问题。这是我这次小阅读只对一个的悲怆感慨。

李:

还有些题外话,就我个人而言,卷子发下来先答古诗文默写是错误的。如果答不好,难免增加心理负担,影响之后的答题;如果答得好,难免轻敌,认为高考题不过如此,从而导致对其他题目的浅易思考,草草作答。

李:

考试的时候脑壳短路。有时候做题爱纠结,一纠结就错了

哈: 老师,我发现答第一个小阅读的时候如果心态没有调整好,很容易把一些选择的细节忽略。老师我错了好多选择,就是紧张,短时间内没有调整过来,让您失望了

石:

我反正一直昏昏沉沉的状态 。一直神游。我终于明白什么叫高考和平时无关了。

……

从同学们的上述报告可知,同学们答高考第一题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时,大都很紧张,一时进不了大体状态,心理不稳定,未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稳定的心理何尝又不是成功的一半? 应该说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做高考第一题。石同学说的“我终于明白什么叫高考和平时无关了”话,一定程度

说明了这个道理。高考就是一种比赛,比赛比的是知识技能,更比的是心理素质。

所以,同学们平时做论述类阅读题时,一定要把提高心理素质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具体怎样做呢?,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

一、专注解答过程,不想解答的结果

过程决定结果。一边解题,一边想解答结果的正误,精力就很难集中在解题过程中,心里也会紧张起来,解题过程必然会受影响,解题的正确率就会下降。做论述类阅读题精力需要高度集中。只有把精力全放在解答过程上,不去想解答的正误,心理才自然会稳定下来。

二、自信果断

充满自信,心理才会稳定;果断选择,心理才不会纠结。俗语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三、及时反思,总结成功得失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不及时反思总结,下一次照样失败。反思总结到位了,心里有底了,自信心有了,心理自然会稳定。

四、把每一次复习训练,都当作在考场上

模拟训练越贴近高考考场,越有利于提高考场心理素质。所以,每一次训练前,先要调整好心态,稳定好心理,认为自己面对的就是高考。训练到“认为高考无非是又做了一套模拟题”时,如果有了这样的心理素质,何愁发挥不出水平?

五、方法正确,过程到位

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方法,方法正确,成功的几率就高,反之,则低。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来。阅读的过程必须到位,一步也不能少,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最易造成心紧张心理。所以,平时复习训练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一定要这样一步一步来:浏览全文,看题干(题目)题肢(选项),筛选相关信息,比较分析题肢的表述与原文信息异同,判断题肢的正误,选定答案。

第4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一、读

1.“静读”。

我一直给学生强调,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读,要心无旁骛,不要带任何功利的目的,不是为做题去读。只有“静读”才有可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身临其境之感,才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否则,什么也读不进去。

2.“速读”。

即整体粗略的速读,在速读的过程中,要了解弄清“什么人”、“什么事”以及大致的结构、思路。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除了读文本显性的信息,一定不能忽视读其他的信息,如题目、作者、题干(隐性信息)、课后注释。这些都是做题的有效信息,从中可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以及命题人的意图。例如学生做过的叶稚珊的《念想儿》,文章的落款是:1989.8.24长江洪水始返之日。如果学生不关注此信息,就不会把握住作者对灾区人民的牵挂之情。

二、划

勾划阅读是一种边阅读边勾划标记的阅读方法,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勾划圈点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一般让学生勾划这些内容:

1.每一段前划序号。

划序号目的是理清思路(分层),把结构层次理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2012重庆卷《太阳梦》,学生对本文标序号的过程,就梳理了作者的写作思路。第2题: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2.勾划议论性观点句、作者情感倾向句、首尾句、过渡句、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

例如《念想儿》:“带着很浓感彩的纪念物,北京人叫念想儿”、“乡下的、城里的母子情是一样的”、“无实物的念想儿,一样的温暖蕴藉”……只要学生能够勾划出这些情感倾向句,就不难做出最后一道题:探究“念想”这一标题的意蕴。

三、审

1.审清题干。

例如2012安徽卷《往事》第2题: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要明确题干让学生梳理的是“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而不是全文。

2.审清题干分值。

学生在答题时要做到分条作答,据分作答,一般一条一分值,或者一条二分值。换言之,如果分值是4分,那至少应答2条,最多答4条;若分值为6分,至少答3条,最多答6条。

四、抓

即从原文中抓取答案,从原文中来到原文中去。做题时,要从题目中确定此题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例如郑毅的《听秋》第3题:“秋收后的田野,容颜更显得沧桑,胸怀更显得空旷。”分析句子的含义。根据此句回到原文,锁定第7段,抓住本段中的“萧瑟、荒凉、从容、沉静”等关键词,这句话的含义就明了了。

五、答

即认真规范答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要引导学生能用原文作答的题目尽量用原文作答,不能脱离文本凭主观臆断作答。

以上是我教授给学生现代文散文阅读的几个步骤,我认为,学生在每一次的做题过程中注意遵循这几条步骤,便会提升自己的做题能力。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会涉及到学生的文体知识、阅读技巧、自由阅读经历、人生阅历、理解能力、语言感悟力等许多因素。以上仅仅是自己从事教学以来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这些做法能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从门里、窗外找到自己的阅读思路,我认为,学生还需要不断地去感悟、体验。同时作为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当今语文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童庆丙 《文学理论教程》。

第5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一、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有效信息

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找准信息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如果对材料一知半解时就去作答,容易造成观点以偏赅全。

历史主观性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漫画等。

阅读文字材料,我们要把握全面、概括、分层、标注几个原则。全面,就是除了阅读材料内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标题和出处,它们可以给考生提供一些细节的提示,帮助考生对问题作出判断。概括,有些材料较长、信息量较大或者语意复杂,在阅读时需要概括每段材料的大意,找出中心句或中心词,为正确理解分析题意作准备。分层,阅读文字材料最好随手划分层次,这有利于分析一些概括、对比类的问题。标注,在阅读时对一些重要词句即有效信息作出标记,或画出横线,使线索更清晰,重点更明确。

对于图表材料,要详尽阅读图表标题、图表内容及图表注释,尤其注意图表中数据或图形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对于漫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背景信息;然后再认真阅读图画,注意画中人物的对话及行为,理解其寓意,领会有效信息。

二、审题清楚,抓住设问的中心词

审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只有审题清楚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法。如果不懂题意就盲目作答,往往会造成答非所问,这就如同写作文跑题一样,丢掉的分值是很大的。

审题时,要注意理解问句。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比如问原因、特点、影响等,那就结合材料围绕这些中心词作答。但如果有些问题语意复杂、句子较长,就需要认真分析问题结构。一个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中心词、限定语、提示语。例如,“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其中,“举措及其共同目标”是中心词,“政治上的”是限定语,“根据材料一、二”是提示语。只要学会分析问题结构,答题时就容易有的放矢了。

三、拟定提纲,组织重点

审题清楚之后,再将材料的有效信息和设问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简单列出答案要点,草拟答题提纲。

很多考生的答案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围绕一个要点写上很多,却忽略了其他要点的组织。这正是因为考生没有草拟提纲,才造成答题的条理不清,思路混乱,想一句写一句。所以,在组织答题要点时,要有一定的次序安排,比如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就可分为根本原因、外部原因、直接原因等。

四、要点联系教材

一般来说,主观题设问往往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相关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将材料观点和教材知识有效整合起来。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将材料观点回归教材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答题。

很多考生答题时往往不能从材料中“跳”出来,围绕材料观点绕来绕去,就是写不出全面而又具体的答案。这主要在于考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临场发挥时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复习多做练习。在考场上,要认真回顾教材中与材料信息相关的内容,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相关知识点。

五、语言规范,条理清楚

在审题清楚并列出答案要点后,就可以用规范的语言来写出答案了。

历史专业语言包括教材语言(史学观点)和材料语言。教材语言是解题的理论依据,材料语言代表作者的实际观点。同学们切忌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也不要使用所谓的“文学”语言或者大白话。

在答题时条理一定要清晰,无论是纵向、横向或者类比作答,都要层次分明,切忌一段话写下来,标点不明,主次不分。

六、主观题答题的几个误区

1.以为写得越多越好。高考答题时间紧张,每道试题的分值有限,因此,考生组织要点时需准确、简明、全面,切忌长篇大论。

2.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有些同学答题时会将“我认为”这样的个人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从而忽略了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最终造成跑题现象。

3.天马行空发表“启示”或“感想”。主观题的几则材料之间总有某种线索将其联系在一起,回答“启示”或“感想”的时候不能抛开材料胡编乱造,而是要从几则材料中找出它们的联系或个性特点,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作答。

第6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比如疑难生词学习,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总结等几个重要部分的分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尤其是受制于教师参考用书的固有提示和参考。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固定的思考模式,不论什么样的文章,粗略阅读后习惯性地就想要找到文章的段落划分与中心思想,总是忽略了阅读真正的快乐和体验。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少或者是意识不到洋溢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美感。很多学生对于大纲要求的背诵课文可以背得滚瓜烂熟,但要是问他们课文好在哪里,他们大多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会知道文章的思想,但也是基本雷同的,大都逃不出参考用书中概括的内容。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向思维模式。

奥尔夫这一独创的教学法是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所独创,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对全世界的音乐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更高层次以及各种音乐培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完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为重的教学方法,他强调学习的过程,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音乐舞蹈的天赋,只不过高低不同,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激发出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这种热情和天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并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阅读中同样也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考试要求和上课方式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总是抱着一种寻找答案的心态和思路对待阅读,基本上忽略了阅读本身的快乐感,所以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影响,小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热衷,对于纸质文章的阅读兴趣更加淡化。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对于小学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和改善。那么具体如何将音乐教学中的奥尔夫教学法借鉴和引入阅读中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首先,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所以阅读文章实际上变成了寻找答案的过程,学生对待文章只是简单急切地要找到回答问题的词句。其他东西基本都是被当成没用的皮毛被忽略。所以笔者认为在学生面对新文章的时候先不要接着提出问题,也不要做对文章太过于具体的提示,只是对文章中的生词给予提示和学习即可。让学生自由地去朗读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在课堂中用这样的方式尝试后发现,学生在没有被提醒的情况下阅读文章,他们对于文章的整体认识和关注点是多方面的,结果非常丰富多彩,这主要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不同所呈现的结果。而且这样阅读之后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和想法,分享后也使课堂变得有趣和活跃。当然,从表面上,这样的结果与参考用书所给的提示是不太吻合的,但这样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可以做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再进行二次阅读,然后回答自己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其次,笔者认为阅读一定要读出声,中国传统的诗词文章教学都讲究声韵调律,这些正是蕴藏了阅读的巨大美感。所以对于现代的小学阅读也应该借鉴古人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带着韵律大声朗读出来,让文章真正地活起来,从而也可以营造一种课堂的氛围和情景感。

第7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文本阅读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1-01

现今教学提倡“以生为本”,也就是说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语文教学注重文本,而现实却是学生对文本阅读上的兴趣不大,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也就意味着必须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保障,一旦有了兴趣,不必教师看管、要求,就会自觉性的完成任务,不但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文本阅读方面的不足

根据新课标要求,多数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兴趣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变化,文本阅读在小学教学中极为重要,它是学生初步认识口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的第一道大门[1]。虽然教师的思维改变是一个进步,但是在具体做法的实施中却有明显的不足,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在文本阅读兴趣的激发上存在的主要缺陷就是注重形式的新颖,忽略了教学初衷。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引入了与时代接轨的新型科技、技术,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便。但这些技术中也有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阅读激发中被错误的利用,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例如:多媒体技术,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过分依赖,只注重形式的新颖,忽略了教学的初衷。

多媒体技术在几年前被引入教学范围,几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当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出现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的现象。为了达到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目的,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课件,这些课件主要表现特点就是形式太过新颖,在画面、音效上都做了处理。诚然,此种方式的确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但其缺点却往往被人忽视,这种教学方式结果会使得学生只记住这些新颖方式展示的画面、音效、场景,却忘了教学内容。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达到目的,却忽略了教学初衷,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二、激发小学教学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最近几年提出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文本的表述自己感悟,最后向学生描述文本表现的情境,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文本产生兴趣,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根据具体情况来讲,文本阅读就需要一定的情境,与其没有感情的进行阅读,还不如倾听教师的描绘,开展想象,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这将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二)注重文本阅读方式

文本阅读在小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让某一个学生阅读,不会有过多的要求,就只是阅读,没有情感也没有比较,十分枯燥,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更能够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厌恶,认为这是一种噪音,毫无美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现在要做的一点就是在文本阅读方式上进行创新[2]。现根据有关案例提出几种阅读方式:分组阅读,就是将班级的学生按组进行划分,让他们阅读;竞争阅读,教师有选择性的选出几名学生,对同一文本进行阅读,让学生进行评定;角色阅读,选定几个学生对文本较色进行分配,让学生有感情的阅读。当然,除了现在提供的几种阅读方式,还有其它的,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加强文本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寻求兴趣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转变,彻底放弃原有的“填鸭式”教学,不仅因为“填鸭式教学”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还因为小学生现在正是处于懵懂的年级,脑袋里充满了“为什么”,不得到答案就不会罢休。而原有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够解答他们的疑问,还很有可能会生生扼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这就注定小学语文教学“填鸭式”的失败。

尽管教育理念不断改革,但是“以生为本”这一理念是永远不会变的,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在小学中的能力培养很重要,尤其是语文,它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与情感表达能力。所以文本阅读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并非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有足够的耐心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第8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低效;优化;有效对策

一、近年中考阅读命题的普遍趋势

近年来,英语中考的阅读理解文章从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上,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也是相对区分度较大的题目。有不少文章都是从原版的材料中节选的,三篇文章由浅入深,考题也是由易到难的。英语中考试题中的阅读文章,题材大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体裁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总之,阅读理解是对学生全方位、多侧面阅读能力的考核,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考命题的趋势。

二、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低效现状

尽管每个教师都明白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已逐渐上升到了教学的主导地位。但在初中英语《新目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现象,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仔细进行分析,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低效现象存在:

现象1:教学方法程式化。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爱使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是就文章中的叙述进行提问,没有更深层次的含意;接着让学生机械地跟着录音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和复述课文,或根据课文填写课文下面的表格等等。如此这般的阅读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影响了许多学生理解的准确性,既不能有效地推断所读文章的要点,也不能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正确的把握。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是缺乏潜力的,这样的操作肯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仍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现象2:过分忽视语法。

在《新目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谈语法色变,总把语法教学放在一个非常暧昧、尴尬的位置。有些学校的教师把阅读课当作课外阅读来上,有时甚至简单地划划词组和对对答案。回想上世纪80年代,在老教材阅读教学时许多教师过多地偏重了语法教学,导致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非常有限。十几年来,我们教师对这种状况一直在进行改革,虽然已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也有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应有的必须正常进行的语法教学部分,未能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和正确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获取文章的内涵信息。

现象3:处理生词简单化。

处理《新目标》阅读材料中的生词一直让许多教师感到棘手,有些教师往往片面追求全文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在阅读前将有关词汇的词义给出,而且也只是涉及关键词的一般含义而已,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如果学生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偏离,特别是很多关键的高频多义词,如果不向学生阐明各种意思以及出现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到位的,以至于下次读新的文章时,遇见新的语言环境,即便老师教过的词对他们来说仍然感觉是新词,会导致全无印象。

现象4:滥用多媒体。

当今,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滥用多媒体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确实已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中了,但多媒体若使用不当或过多则会干扰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把阅读材料中的主要情节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会失去本应通过文字解读和推理归纳才能获得的信息,这样就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的滥用或泛用会阻碍学生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的提高,在一程度上也严重扼杀了学生追求新奇思维的探究心理。

三、《新目标》阅读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为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点针对性的有效对策:

对策1:有效利用阅读策略感知信息。

模式化的师生一问一答式的阅读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阅读中的运用。实践证明,在《新目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方法,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独到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鼓励每位学生都能较轻松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教师也可以轻松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最后还可以通过填图表的形式,对辩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这样通过阅读,能达到较高的教学认知目标。

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记叙性的阅读文章,可让学生通过略读、跳读,辅以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中时间、空间、过程的顺序与关系,引导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全面理清文章的脉络,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目的。对于说理性的阅读文章,帮助学生找出各段落的主题句是可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每个段落提出一个问题,再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式的讨论寻找答案,将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带着问题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

对策2:借助语法理解句子,正确获取信息。

阅读教学也不能一概否定语法的作用,因为借助语法才是正确地理解所读语言材料,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达成阅读目标的有效方法。反之,脱离句法分析的阅读往往是肤浅的,理解的偏差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初中英语阅读文章中,结构复杂的复合句、长句和难句很多。我们可以先就阅读课文的信息载体作用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运用情景引入新课文。②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③介绍本节课阅读策略,让学生运用这种阅读策略仔细读课文。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⑤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信息填写,其他同学一起在书上填写。⑥全体根据黑板上的信息复述课文。

对策3:正确把握语篇意义,尽量扩充词汇。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在阅读中教师有必要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词汇思考题,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所学词汇的基本含义。这样能让学生明白阅读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学生在猜测词义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而且能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有助于词义的理解和扩展。在语境中有效学习词汇、扩充词汇、了解词汇,正确把握语篇的意义和发掘文章的内涵,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策4:恰当运用多媒体,有效达成目标。

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观察的能力,过多地或不恰当地运用媒体只会简化阅读内容和降低阅读难度。但是,如果在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提高阅读理解的难度时,适时和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只有画面的回忆,缺少了对文字意境的想象,阅读很容易成为走过场的游戏。

对策5:优化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是阅读教学最不可忽视的环节,操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阅读兴趣。设计问题和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得得体和精致,就能迅速把学生轻松引入问题情境,同时激发起他们探知和阅读的欲望,并且促使他们积极开展思考,对今后的发展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在问题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质量,保证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梯队性,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在事先有所估计,教学过程中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分析都要有所考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

2.掌握阅读节奏,有层次地加以引导。

(1)鼓励学生快读,捕捉全文大意。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的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等,并能让其在阅读材料提供的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词义,然后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题,要求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先不要看课文。坚持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2)指导学生精读,把握全文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采用“疏导法”,即教学生如何抓住重点句、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采用“点导法”,并且把重要语言点发挥下去。有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要求他们用绘画或动作等多种方式演绎出来。

(3)启发学生深读,领悟全文内涵。

阅读教学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启发他们深读文章,发挥他们的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自学英语的目的。

3.改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信和耐心,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尽量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4.开展具体读解,注意阅读过程的反馈调控。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展开具体读解。这个环节里教师应重点采用语感训练法,重点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比较的思维能力,最后概括、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英语教师共同的追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阅读课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却有其内在的规律。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其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确保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切记阅读教学的教学思路:导入激趣、营造氛围、读中求知、练中强化。

参考文献

[1]李冬梅.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9篇: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 阅读理解 培养方法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由知识型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方向过渡,而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侧重培养的主要技能之一。然而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看到英语阅读理解题,便有“望而却步”的感觉。曾有人对近五年的高考英语试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阅读理解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大部分学生都失分在阅读理解题上。那么怎样阅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英语学习中,应该通过哪些方法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的讨论即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不断地联系实践,课堂便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英语学习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基础上,但是高中阶段时间紧张,课程繁多,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忽略兴趣的培养,导致英语在阅读理解上存在诸多的问题。

1. 心态不端正

现在很多学生一看到阅读理解,首先便在心态上产生了一种畏惧感。因为阅读理解是最能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题型,所以学生在面对试卷上长段文章的时候,未审题,心已乱。故此,学生在面对阅读理解时,首先要端正心态,做好分析文章的准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去猜答案,而是理清思绪,提取信息,给出答案。只有端正了态度,稳定了心态,才能保证将自己所掌握的阅读技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2. 词汇量小

影响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就是词汇量问题。一个人掌握的词汇量越多,阅读时难度就越小;反之,掌握的词汇量少了,极容易曲解含义,误解整个句子,甚至整篇文章,这样难度就大了。

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方法

阅读理解作为当今英语考试中一种常见题型,往往以生词多、篇幅长等特征使广大学生头疼不已,然而想要做好阅读理解亦并非难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便水到渠成。学生首先应端正对阅读理解的认识,丢掉对阅读理解的惧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逐步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1. 增大词汇量

学生认为阅读理解难,主要即在于词汇量不够,往往不是经过认真判断后给出答案,而是盲目的“猜”答案。故要想提高阅读能力首先便应扩大词汇量。扩大词汇量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其一,熟悉掌握常用的构词法,即前缀、后缀、词根等。英语里70%的词汇是按一定法则组合而成的,故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英语中的构词法,将会对他们的单词记忆大有裨益,这样记住的单词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准确率较高;其二,联想对比法。通过对比法(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式)来扩大记忆,掌握词汇。因此, 在扩大词汇量的时候,必须有所侧重。可以选择一本比较好的英语词汇手册,有意识的对重点词汇进行反复记忆。

2. 教师应高度重视阅读课的教学

高中英语课文的篇幅较长,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完,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自己讲解而忽视了学生感受,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注重语法知识的教学,也不能片面追求口语化而将知识的传授弃之不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保证教学效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3. 提高答题准确率具备一定的水平以后,就要着眼于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因为只有准确率提高了,才是阅读理解水平的真正提高。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应掌握下列几个技巧:其一,在面对文章时,不要逐个单词的去阅读,然后解答,而应该首先浏览文章后的题目,对文章所要考察的方向有一大概印象,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文章;其二,在做到心中有“题”后,开始快速浏览文章,此时手里应拿一支铅笔,碰到与中心题目有关信息就做个记号,这些都是有用信息;其三,答题时,首先找到自己做了记号的有用信息,然后仔细审阅,看所给选项哪个符合文中所说,然后给出答案。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一些常见题型解答方法,如常见这样一些问题:

“What is the proper title of this text ?”

“What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

上述问题都是阅读理解中常见的提问方式,学生如能对这些句型了然于胸,便能够在阅读时紧抓中心句,归纳中心思想,从而提高准确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要抓好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指导和学习策略,使其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学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要注意词汇量的积累,在做题过程中注意及时总结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经过逐步训练,一定可以掌握出色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宗艳.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方法教学初探. 校园英语,2012(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