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读书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读书调查报告

第1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1.读书笔记的作用:

(1)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2)锻炼思考能力。读完书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并研究新问题。

2.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主要采用四种载体:

a 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b 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c 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d 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e 全文复印。

对于重要的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广播新闻

广播新闻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通过导线,向广大听众传播声音的新闻,统称为广播新闻。在广播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叫做“无线电广播”;通过导线传送声音的叫做“有线广播”。

1.广播新闻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电台利用电波传递声音,每秒钟行程30万公里,迅速无比。

(2)传播范围广。广播可以翻山越岭,渡江涉河,传播范围之广非一般媒介所能匹敌。

(3)简短易记。很多新闻报道在广播中仅占30到45秒。

2.广播新闻的种类:

一般说来,广播新闻的种类有:录音讲话(包括录音座谈会)、录音报道(包括文字解说、音响和配乐、人物谈话)、录音新闻、口头报道、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广播、广播对话、广播评论、广播大会、重大集会的实况广播、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的实况转播。

3.广播新闻(广播稿)的写作要求:

(1)要通俗化、口语化。报纸是给人看的,广播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语言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念起来顺口,听起来省力。因此,写稿时,用语要简明,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句子要短小精悍,多用人称名词,不该省的字不可省略。

(2)采写要及时。及时性是广播新闻与其他媒介新闻相区分、相竞争的最大特性。广播新闻一般主张采取只抓重点,少作深度挖掘、批判的姿态,充分发挥自己无可比拟的快捷特性。

(3)导语。要先强调,请听众注意收听,增强吸引力。

(4)要有音响上的特点。广播的特点在它的音响上。所以,广播稿要突出这个特点,一定要在背景音乐上作文章,如录音讲话、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等。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的问题、情况、事件的深入调查,经过分析、综合,从而揭示出其本质或客观规律的书面报告。

1.调查报告的作用:

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起到了解、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从而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

2.调查报告的分类:

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济调查报告、新生事物调查报告、揭露问题调查报告。

3.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 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双行标题,又叫主副式标题;一种是单行标题。双行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构成,与新闻专访的标题相似。单行标题又分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公文式标题,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内容概括式标题,这种形式相当灵活。

第2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臧克家爷爷告诉我们:"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更丰满。"高尔基告诉我们:"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用这短短的青春学习无穷的智慧。"这两个人告诉我们要多多学习,多多看书。今天,我要来做一份。

经过调查,同学有20%的人看童话,26%看漫画,28%的人看作文,10%看其他书籍。阅读时间是半小时40%,1小时30%,2小时20%,3小时10%。看书后写读后感10%,20%做笔记,圈的有5%,不做的有65%。有25%的重视,20%不重视,55%的自己重视。

家长要经常重视,不然的话会成绩下降,让孩子养成不爱看书的坏习惯。主要是孩子喜欢玩电脑,看电视,家长一定要多多管理,课外

读书的好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积累运用、提高写作,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人他喜欢看暴力漫画,结果把一个人打成重伤,被判刑故意伤害罪3年。  

第3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第4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一、选题的提出———广泛获取和科学处理各方面相关信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纷呈、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否迅速把握和利用大量有用信息,关系甚大,信息是选题策划的基础。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配备各种参考消息,包括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如《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等)和报纸(如《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等);《全国新书目》、《全国在版图书出版周报》、《新华新书目》及某些地方性的预告书目、在版书目等图书目录;工具书(如《中国出版年鉴》、《中国新闻出版机构名录》、《图书出版管理手册》等);图书市场研究报告,如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专门研究我国图书市场行情,连续跟踪和分析各类图书的销售情况,并分析预测其市场景气指数,提供各类畅销书排行情况的调查报告,这将有助于调整选题策划。编辑要经常光顾新华书店、图书城,参观大型书展、书市、图书订货会、博览会等。 除此以外,互联网也是搜索信息的重要手段,对编辑选题策划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作为策划选题的编辑,除了要善于收集信息和挖掘信息,还要长于处理信息。首先是善于选择,就是要“去伪存真”、“择优汰劣”、“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从中发现对选题策划具有参考意义的内容;其次,编辑还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类有效信息,在选题策划中,有很多很好的创意就是受来自各方的信息的触动而产生的。编辑不仅要善于获取和鉴别信息,还要善于将有价值的信息用于策划。 二、选题的论证———市场和读者调查 提出选题以后,并非立即开始运作。只有经过严格的论证,淘汰掉那些平庸的选题,才能获得真正出色的选题。选题论证主要论证两个基本方面:一是选题的出版价值;二是选题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选题论证不仅是对选题本身的出版价值作出判定,而且是在做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市场的角度来论证选题的价值,选题的论证在于对市场和读者的调查。 市场调查又称市场调研、买卖调查、市场研究等,市场调查有两个内容:一是一般性的调查,什么书好卖,读者需要怎样的书;二是对可替代产品的调查与分析。严格的论证与决策不仅需要将主要的竞争产品搜罗起来,还必须对产品、出版社、品牌、营销作深入的比较研究。目前,出版社的调查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专业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如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报告。开卷的报告是基于定量的数据分析,经研究人员撰写而成,它的意义在于为书业引进竞争环境的调查研究。另一类是本社内部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出版社的发行部门也或多或少地承担了调查和反馈的工作。编辑善于做市场调查和读者调查,乐于研究读者阅读的需求。成功的选题策划,往往来自于对图书市场和读者的正确分析。从更深远的角度讲,编辑了解图书市场不仅只是看看眼下市场上有什么好销的书,谁出了什么好销的书,印了几版,印数多少,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好销的书为什么好销,谁来读这些书,现在的销售动态怎样,今后的走向如何,使选题的确定建立在准确、可靠、科学的基础上。 三、选题的实现———组织作者、沟通作者 选题通过之后,编辑开始组稿,即组织作者、沟通作者。编辑与作者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编辑原则应是忠诚于你的作者,激发他们潜在的才华,同时好好善待他们,包括在逆境中支持他们。首先,编辑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根据开卷的调查结果,作者的品牌是读者在选择图书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好的选题,没有好的作者,是难以成为好书的,作者可以说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其次,编辑要有“踏破铁鞋”和一视同仁的精神,尽自己的能力找到最理想、最满意的作者。团结、依靠老作者,支持、培养新作者是作者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老作者知名度高,容易被重视,而在新作者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处女作只有通过编辑的慧眼得到出版的机会,才有可能走上成功的道路。编辑选定作者后,必须要不断注意沟通,让作者在动笔前就对编辑的意图得以领会,从选题意向、总体设想、篇章结构乃至语言表达、读者对象的要求,均应让作者知晓。这样,作者了解和领会了编辑的意图后,将编辑的创造性意图融入到自己的创造性中去。再次,编辑与作者之间应该建立经常的交往和真诚的友谊。作者如果一直相信一个热情、富有理解力和乐于助人的编辑,那是大有益处的。换言之,编辑如果能与一个多产的作者合作,也能从中获得工作的乐趣,提高工作效率,出版更多的好书。

第5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湖南人民出版社韶山分社从筹备到授牌成立历时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共同领导。该分社是湖南人民出版社授权范围内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分支机构,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复设立的异地出版分社。

韶山分社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湘潭,遵循着力打造红色图书品牌的总体经营战略和发展思路,以政治理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为出书范围,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

——《中国新闻出版报》

上海市民阅读报告

逾三成受访者每天读书超半小时

2012年8月13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度)》,这是上海连续第二年就市民阅读状况组织专门调查并权威报告。报告显示,在网络阅读比例显著上升的情况下,上海市民依然对传统纸质阅读情有独钟。

报告称,86.63%的受访上海市民认同阅读“非常重要”“比较重要”和“越来越重要”。而在首选阅读方式方面,56.69%的上海市民依然青睐“传统(纸质)阅读”。与此同时,32.06%的上海市民首选“网络阅读”,首选“电子终端阅读”的占10.66%。

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主要与阅读的质量和要求相关。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纸质阅读”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超过三成的受访者每天读书超过半小时。与此同时,47.96%的上海市民每天上网时长超过一个小时,网络阅读以其博采信息、搜索便捷、成本低廉的特点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本次调查自2011年11月启动,采用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于2012年1月开始在上海全市17个区县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数千份,基本覆盖各个阶层和年龄段。

——《光明日报》

全国少先队启动红领巾阅读推广计划

全国少先队“红领巾阅读推广计划”启动仪式日前在山东青岛举行。活动旨在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便捷的文化服务,引导红领巾们在阅读中吸取优秀文化成果。

“红领巾阅读推广计划”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青岛出版集团主办,《少先队小干部》杂志社和青岛出版集团少儿期刊中心承办。本次活动希望通过“红领巾阅读推广计划”的实施,用5年时间,在全国建立5000所红领巾阅读活动示范学校,让阅读这一终生学习能力成为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最好礼物。

据了解,主办单位将整合各方面资源,向基层少先队组织捐赠红领巾图书角;并组织少先队辅导员、教育工作者、少年儿童工作者等相关人士,开展儿童阅读推广、专家讲座、参观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性阅读推广活动。

——新华网

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签约七重点项目

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哈尔滨)青少年动漫周期间,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成功签约7个重点产业合作项目,签约项目总金额达3350万元。

这7个重点合作项目为“三角和他的朋友们项目”制作与发行,IDC服务器托管合作项目,云存储、云科技服务项目,手机阅读业务项目,动画片《甜甜圈宝贝》合作播放项目,《鸿门Q宴》游戏研发、升级与运营项目,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合作项目。

——《中国文化报》

《农民画说新疆巨变》出版发行

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全国“迎接党的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农民画说新疆巨变》, 日前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以维、汉、哈三种文字出版发行。

这套丛书是阿瓦提县的100多名农民,将身边的变化和在广播、电视里听到和看到的新疆变化,以及自己对党对政府的感激之情、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画成一幅幅油画和水彩画。阿瓦提县文化馆征集了几百幅农民画举办了画展,并得到了前来阿瓦提县调研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肯定。张春贤评价道:这是出自农民之手、发自农民心声、反映农民心愿、农民最喜闻乐见的作品。

在阿瓦提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对这些农民画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派出专家指导农民画家对画作进行修改和创作,历时10个月终于出版了这套由维吾尔族农民集体创作的《农民画说新疆巨变》丛书。

——《新疆日报》

湖北公布五大违禁侵权案

收缴出版物450余万册

近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公布上半年该省查处的五大违禁、侵权案件。

上半年,湖北省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50余万册,检查出版物市场、店档摊点1.6万余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7913家次,取缔关闭无证无照经营门店225个,查办案件176件,其中违禁出版物案件2件,色情23件,侵权盗版105件。

第6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照特定方式编排、广泛搜集某一领域知识与资料的工具书,是任何一个迈入学业大门的人都曾接触和使用过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在我国,人们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就曾系统地学习过语言类词典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并由此开始了使用工具书的生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具书的出版载体不再禁锢于有限的纸张,在线工具书、网络工具书发展起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和纸质阅读,更多人开始习惯从网络上获取专业知识。

传统工具书的使用,曾是绝大多数人获得信息和专业知识的唯一方式,但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对传统工具书的冲击越来越明显。首先是人们大量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网络提供商也积极地强化搜索引擎,并进一步开拓了如维基百科、百度知道这样的互动性网络百科全书,这使得传统工具书的知识宝库地位进一步受到威胁;其次是一些有实力的先进的出版商开始主动地利用网络在线技术,实现传统工具书的网络化和即时查询功能。同时,受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许多出版商不再强调工具书出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进一步导致传统工具书的出版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尴尬局面。

但毕竟,工具书的权威性、全面性是主流知识体系的唯一来源和最终成果,更是学术研究和人们工作学习的重要知识保障。如今,国内工具书的出版市场已成规模,又时值《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发行之际,传统工具书的使用是否能够再次引起读者兴趣?人们使用工具书的行为习惯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琳琅满目的工具书,又有哪些受读者偏爱?

就此,新华书店读者调查中心特别开展了“工具书使用情况读者调研活动”。对首都图书馆、王府井新华书店、北京国际图书城(北京台湖)的300位读者进行了一对一的问卷式抽样调查,旨在了解读者对传统工具书的使用情况,为出版社提供一份来自终端读者的使用性参考,以期完善工具书出版环节。同时,对已经出版发行3个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读者认知情况进行摸底,了解读者对《百科(二版)》的看法与反响。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274份,有效调查表为245份,有效率达90%。以下分析均以有效样本为基础。由于本次工具书问卷调查大部分题目为多选题,所以统计人数之和有可能超过245,比例之和超过100%。

从学历构成上看,参与调查的读者中,本科学历的读者达到51.84%,第二位的是大专学历读者占21.22%(如图1)。参与调查的读者学历普遍较高,大专以上学历的读者共占73.06%。

从职业构成上来看,参与调查的读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占样本总数的36.33%,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占14.29%,再次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学生分别占13.88%和11.02%。其余各类如科研人员、教师、办事人员、文化、艺术工作者、律师、离退休人员、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等职业所占比例相差不多,大约均占样本总数的3%左右。

69%

工具书拥有率较高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它是系统汇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考用的文献。在每个人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工具书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然而本次“工具书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72.65%的读者只是偶尔使用工具书,每天都会使用工具书的读者仅占样本总数的19.59%,令人比较欣慰的是没有使用过工具书的读者比重为0(如图2)。

调查结果显示,读者使用工具书的主要目的依次是“工作需要”、“查询生字生词”、“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如图3)。值得注意的是,“购买工具书馈赠亲友”的读者比例非常少,在245份有效问卷中仅有1位读者有此意向。不难看出,读者对工具书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自用阶段。其实,随着工具书出版类型的不断发展,现已形成字典、词典、图谱、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等多种类型,一些定位较高的辞海、百科全书等除传统的“授业解惑”功能以外,也兼有礼品功能,但调查数据显示,读者对工具书的这一功能并没有普遍了解,出版机构可在此方面多做文章。

虽然大多数读者只偶尔使用工具书,但调查结果显示,拥有5本以上的工具书的读者却占到69%。其中,拥有5本~10本工具书的读者数占样本总数的56.73%,拥有5本以下的读者占31.02%,而拥有10本以上的读者占到12.24%(如图4)。

读者最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类别依次为,“语言类字、辞典”占整个调查样本的75.10%,“人文社科类辞典”占11.02%,“科学、医药类辞典、图谱”占5.71%,其他类别工具书如百科全书、手册、年表等使用者较少,均只占3%左右(如图5)。

53.88%

网络搜索冲击传统工具书

随着网络媒体和互动技术的日趋成熟,读者在获取知识和对信息进行检索时,并不再只依赖纸制的工具书资料,检索信息的形式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在需要查询相关资料时,会首先想到借助网络工具。在此次调查中,选择“网络工具”获取专业知识的读者比例高达53.88%。

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都设置了诸如“百科”、“学术搜索”等便于查找专业信息的网络检索工具,CNKI知网等在线图书更是将传统工具书做成电子版,可供下载和在线浏览。这些渠道相较于传统工具书具有更大的优势――资料更新快、费用低廉、检索方便。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清晰显示,49.39%的读者更倾向于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来获取知识和信息检索,另有4.49%的读者会使用维基、知网等百科网站,而倾向于使用传统工具书进行信息检索的只占到32.24%(如图6)。

对于使用工具书,大部分读者并不倾向于购买,而是选择书店、图书馆等场所进行借阅(如图7),这一比例高达68.98%,其中有27.76%的读者倾向于到书店浏览,41.22%的读者更希望去图书馆借阅工具书。此外,近34%的读者选择利用“网络电子工具书点阅”。

对读者如何了解工具书的出版情况,本次调查也给予了一定关注。调查结果显示,读者了解工具书出版信息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广告宣传、朋友介绍和网络信息几种途径。其中,依靠“朋友介绍”而了解工具书出版信息的读者比例为35.1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工具书的宣传推广,更多依靠书籍本身的品质和读者的口耳相传。因而,出版机构在策划和出版工具书方面更应该注重图书质量和读者使用的效果。此外,通过广告宣传了解工具书出版信息的读者比例占到20.41%、网络信息占22.86%(如图8)。这些数据均可以反映出网络信息时代对传统纸制出版物以及工具书的影响,工具书的出版和发行应该更为充分地利用网络强大的覆盖力,以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促进工具书出版发行的良性循环。

56.73%

更新慢成为发展症结

无论是从工具书的拥有量和使用率的数据,或是从工具书资料内容全面、专业性强、权威性高的普遍优势上来看,工具书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大的。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也可在其中发现今后工具书的市场发展上,更需要关注和改进的方方面面。

在此次的抽样样本中,读者在购买同类工具书时,比较重视的方面集中在书的质量、出版社、编著和内容、释义几个方面,书的质量是最受读者关注的因素,占到了样本总数的42.45%,重视出版社、编著和内容、释义两方面的读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0.61%和24.08%(如图9)。可以说工具书若想打开市场,最重要的还是注重工具书本身的品质和内容。

改变本身的不足之处,是传统工具书在未来发展之路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从调查结果来看,56.73%的读者认为工具书的资料更新速度比较慢,这是制约读者使用传统工具书的重要原因。同时,22.45%的读者认为工具书的定价过高,也有27%左右的读者提出工具书还存在检索不便和知识面窄等等劣势(如图10)。实话实说,让传统工具书像网络那样实现资料的实时更新是不现实的,但社会进步的快速步伐,还是对传统工具书的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症结,是值得出版机构探讨和研究的。

3.67%

百科全书使用率堪忧

在本次工具书读者问卷调查中,不同读者由于其学历上的差异和每个人所从事职业的不同,在对工具书的使用情况上也都不尽相同。

其中,拥有5本~10本工具书的读者学历程度主要集中在本科学历人员,职业也大多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从而可以看出高学历人群对工具书的需求量会更大,工具书的使用率也比较高。而购买工具书的频率则基本不受学历、职业等其他因素影响,调查中几乎所有读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需要时才会进行购买。

在工具书的类别上,使用人文社科类辞典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医药类辞典、图谱的使用者主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同样能够反映出工具书的使用通常与读者的职业属息相关。同时可以看到,读者对于百科全书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在调查样本中仅有3.67%的人经常使用百科全书,究其原因也许与百科全书过于厚重、定价过高、不方便检索有关。

另外,本科与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读者群在使用工具书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的需要,绝大部分人同样会使用工具数查询生字词、增长知识,体现出工具书对于任何年龄、任何学历、任何职业的人无论是在学习、工作甚至是生活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可见,读者对工具书的需求较为可观,市场潜力值得关注。12706

调查时间:2009年7月

调查机构:新华书店读者调查中心

调查范围: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北京国际图书城(北京台湖)、首都图书馆、中图读者俱乐部、现代书店国家图书馆分店

报告执笔: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市场推广部

支持单位:新华书目报、《现代阅读》杂志社、中版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面临59.18%的市场空白 拓展市场是重中之重

2009年4月,历经14年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百科(二版)》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性产品。《百科(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重编,全书总卷数为32卷,共选收条目约6万条,总篇幅约6000万字,是面向21世纪的、反映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按国际惯例编写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据悉,《百科(二版)》对目前工具书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读者对象从适合大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读者转向中等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内容上由侧重自然科学转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比例适中;所收条目从注重学科、阐释详尽向注重综合、阐释精要转变;印刷也由黑白、彩图插页,变为文图混排、全彩色印刷。为此,我们专门对《百科(二版)》市场情况作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抽样样本中有59.18%的人并不知道《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已经上市,只有12.65%的读者进行了购买,有购买意向的读者也仅有13.06%(如图11)。可见运用市场力量对《百科(二版)》进行宣传、营销至关重要。

第7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而且,他还告诉我,真有人走进书店或图书馆,看到一排排书架,就感到心口不适,呼吸急促,需要赶快奔出去,以免晕倒。

我觉得这个情况很严重,所以特地在此报告医学界,请他们注意:听说“晕书综合征”是全球性的,却在中国蔓延扩展得特别快,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而且男性所占比例似乎比女性大。

得此病的青少年,或许是被中国特色的成堆教科书和教辅材料气昏了头脑,看到文字就恼火。他们被强迫读这些东西之余,除了QQ和MSN,除了网上的“浅阅读”、报纸上的明星八卦,其他什么书都不想读。

这个病在中国造成的危害很惊人。据调查,中国公民每年平均阅读量为十分之七本书,日本为四本,韩国七本,法国十一本。

在这个所谓的后现代,据说文化已经混成一片,没有什么文化层次之分、雅俗之分,全球化把各国文化都变成了“奇观狂欢节”。有不少文化学家说,这是时代病,现在是图像时代、影视时代,全世界的人都离书本越来越远。也有人说,知识结构正在改变,不读书不等于没有知识。

我在这里倒是有个数字:中国人有“读书习惯”的,从几年前的7%,降到2004年的5%;而英国有“读书习惯”的人,从1977年的54%,升到2002年的65%。

理论家的宏论,实际上掩盖了一个可怕的文化等级分野,而且是越来越严重的等级分野。

首先,各个国家之间,读书习惯差别很大。联合国在企业家中做读书调查,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五十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半本,相差一百倍。而中国企业家读书的数量,是全中国人民的平均数,看来在中国,真是什么人都能当老板。正当中国企业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时,这个读书统计,让人担忧中国资本的进军,会不会一路顺利。

在每个社会,读书都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阶层性。2002年英国统计,四分之一的人读书五本以下,半数人读书五本以上,还有四分之一的人读书二十本以上,两极分化严重。美国NEA(全国教育协会)调查,美国人中有“读书习惯”的,全国平均为38%,但是南美裔移民中只有26.5%。这个调查还指出,有读书习惯的阶层,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超出没有读书习惯的阶层两三倍。

读不读书,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已经有大量统计资料证明。据很多后现代文化学家说,当代社会,是一个普遍“感性商品化”的社会,上层社会要保持上层品位,就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香水的品牌、香槟的价位、手提包的价格。我看这些文化学家有点糊涂:读书习惯与知识范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阶层指标,而且这个格调区分“间隔”正在越拉越大。

我知道,抽象地谈“开卷有益”,已经说服不了当今的年轻人。但是我有一则有趣的社会统计,可以让中国舒舒服服患“晕书综合征”的男性青年,吓得坐起来认真思考一下――企鹅出版公司研究部调查了两千位女性,其中85%认为,聊天闲谈或正儿八经谈情说爱的男人,如果大谈读过的书,便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让她们“感到爱慕”。

或许,这是医治中国青少年“晕书综合征”流传的惟一妙方。

大英帝国没有了,大英书国却还在。至少,英国女士的读书趣味,会影响两个男人:想成为她丈夫的人、不得不成为她儿子的人。

第8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一、中职生阅读调查现状及分析

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的内容、工具和时地也因此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41.9%的国民进行手机阅读。74.2%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基于海量用户行为和调查数据,勾勒了移动阅读用户群像特征以及整体使用情况。报告显示,中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此外,报告还揭示了移动阅读的一些趣味性规律:比如阅读高峰期永远在床上(占34.5%),在公交或地铁上占28.6%,有12.7%的人会在马桶上读书;阅读的时间除了22点睡觉前后,12点、18点分别出现两个阅读的活跃期。

我校也进行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有效问卷数为1465份,涉及的专业有软件网络部、商贸部、旅游部和会计部,问卷涉及阅读方式、阅读工具、阅读时间和阅读场所等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为中职生课外阅读开出药方,以下是问卷呈现出的几大特点:

第一,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工具发生了改变。学生虽然更偏爱纸质书籍,偏爱纸质书籍的人数为783人,占比53.4%,略胜于电子书籍,但在实际阅读中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每天阅读纸质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803人,占60%,30分钟以上的有549人,占比40%;而每天阅读电子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704人,占55%,30分钟以上的648人,占45%。可以说,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阅读媒介仍然占据着学生的主流习惯,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却更不由自主地选择电子书籍。而在电子阅读工具的选择上,手机占89.9%,形成压倒性的优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分别只占6.3%和3.9%,校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

第二,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所谓“碎片化”就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阅读中的碎片化除了阅读时间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在内容上,也意味着阅读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很难按照一个思维逻辑过程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根据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地点的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时间都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如:29%的在睡前,20%的在午休,15%会在上厕所,15%在课间,13%在等车时,还有8%在饭前。阅读的层次上也随之降低,阅读更容易被标题党的文章所吸引。

第三,阅读内容上缺乏经典,呈现出“轻阅读”的趋势,他们的阅读内容以实用和娱乐为主,缺乏经典的引导和沉淀。据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选择的是生活实用类图书,选择励志类图书和娱乐休闲资讯的均为19%,新闻时政类的占15%,文学作品占14%,专业教辅占7%。其中文学类图书中,青春校园小说最受欢迎,占22%;其次是网络文学和武侠小说,均占19%;依次是言情小说(16%)、科幻小说(11%)、名著(7%)和散文诗歌(5%)。

第四,阅读习惯还有待改善。阅读中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35%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37%的偶尔会做,28%的从来不做。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29%的学生会佳句点评,29%的会提出自己的看法,26%的摘抄好词佳句,8%的会写下心得体会,8%的会圈点批注。提起阅读计划,只有56%的学生有过制定计划进行有规律的阅读,44%的学生没有计划,看到感兴趣的才读。

在问到为何阅读量会少这个问题时,21%的学生认为是阅读氛围不浓厚,19%的学生说学习压力大,17%的资源不足,13%的信息获取途径不足,11%是没有阅读兴趣,9%缺乏选书指导。

二、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生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

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结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和《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电子阅读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阅读工具也更集中于手机终端。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势利导,既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又能着眼于课外阅读的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步骤地推进:

首先,打造书香校园,培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在校园硬环境上,让学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营造校园良好的书香静态环境,打造班级的阅读气氛。我校向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体现为生本教育,在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同样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上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我的校园我做主”的主题活动,以专业部为单位,将校园的走廊和板墙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者壁画制作出来并挂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呈现出一番读书的文化景观。装点书香校园也可以辐射到班级,在班级的软装饰上着力,让“读书”上墙,可以粘贴名人名言,也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微图书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买的好书带到班级来,跟同学一起分享好书。

在校园软环境上,学校倡导阅读,可以在每周的晨会上,按班级顺序进行好书推荐,并将稿件推送至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并在每学期末进行投票评奖;在广播站开辟“一职之声――我的微书评”专栏,把学生的优秀微书评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读书的活动,比如在全校开展“阅读月”的系列活动,开展征文活动,开展“微书评”征集活动,图书馆还可以进行年度借阅量统计,对排名前十和前二十的学生全校表彰。

其次,做好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增加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一是走进图书馆,让学生与书的接触率增加,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图书馆为新生开展读者培训,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馆藏,了解图书馆的检索方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职图书馆”,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和参与图书馆的活动。二是以班级语文老师为辐射点,可以在每个班级开展“阅读课”,教师每学期可以重点推荐几本书,也可以在班级定期开展“图书分享会――好书一起品”的活动,从学生相互影响的角度提到学生阅读的质量。三是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语文科组和图书馆给全校学生开出推荐书目,书籍涉及专业类和非专业类。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对于整体阅读兴趣不浓和阅读主动性不高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指引和促进,希望学生才能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中找到方向。

再次,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鉴于阅读工具的改变,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主流阅读,是通过手机进行视觉观看的一种阅读方式,包括手机新闻、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手机网页、手机图书。它虽然呈现出碎片化、轻阅读的弊端,但手机阅读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微传播的功能和互动性,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手机阅读的传播类似于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阅读的传播功能,利用校园网络、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定期介绍好书新书,进一步做好阅读的推荐;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网络平台或者公众微信号,比如古文故事、中华好诗词等,以此来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手机阅读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零星的阅读心得,教师鼓励学生跟帖评论,互动的评论也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微书评”比赛活动,同时推送到“一职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可以通过学生的推荐带动校园的阅读氛围。

第9篇:读书调查报告范文

一、根据上级活动要求制定以下活动内容与计划,有步骤开展读书活动:

1、5月28日,确定活动方案;

2、6月29日在全校进行宣传发动,与各年级进行明确分工,并把活动宣传下发到各年级各班,组织与动员队员自由参加;

2、7月10日—8月31日,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队员开展暑期系列读书活动。

二、组织队员积极参加xx区及街道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

1、参加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参加光塔街社区的启动仪式,组织队员在少儿馆网站开通新书、好书推介与图书点评活动。以及“小游戏大学问”科普游戏嘉年华。组织队员到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沿江馆三楼借阅处、海珠分馆中小学生借阅处,进行借书与阅读活动

二、组织队员参加城建2222年知识竞赛

引导队员在少儿馆网站下载竞赛题,领取读书知识竞赛题,参加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三、开展“我做小小调查员”活动

让队员在活动地点领取以及登陆少儿图书馆网站下载《阅读调查报告表》,确定调查对象——小调查员身边的亲人、朋友和邻居,通过填写阅读调查表,一方面让队员们走出学校、走出社区,增长见识;另一方面让队员们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扩阔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阅读调查,完成调查报告表。

四、社区好书交换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