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虚拟教育范文

虚拟教育精选(九篇)

虚拟教育

第1篇:虚拟教育范文

1.1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授课教学中的应用多限于理论方面的探讨,但在某些高等院校的训练中有了一些尝试.比如:尚晓军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学校“射击”训练、赵克宁虚拟技术辅助篮球教育、朱晓兰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场景虚拟系统、李峰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乒乓球系统等等.但教学训练研究多处于视听感知阶段的研究,学生沉浸不够,缺乏深沉次的交流与互动,模具的构建单一.

1.2制作体育教学课件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根据体育教学课件自身的需求构建全面的虚拟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创建的环境中学习训练.但需要把体育课程上所有的知识都创编到虚拟的环境中,是需要有海量的工作要做的,所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相应的文件嵌入到体育课件中,配合使用,是目前这个阶段制作体育教学课件行之有效的措施.

1.3网络远程教育

诸多高校校园网建成,且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连在了一起,这是实现虚拟现实技术联网的基础.在学校体育网页的基础上拓展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课件以及成立数据库,使其可以覆盖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每个方面,包括授课体育教师的个人资料、校内体育竞赛群体活动开展简介、体育专项课开课时网上的选课、体育锻炼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校内外竞赛情况、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及国内外实时体育信息等等,促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使网页充分地发挥了信息传播和教育的作用.

2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展望

2.1可以避免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过程.身体练习的过程是会痛苦的、难受的、是要体会“极点”的,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的.如今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别说高难度、高危险的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就连简单的中长跑也慢慢将要在学校体育中消失.传统的体操课、田径课(铅球、跨栏等)很难再体育课中看见.教师、学生畏手畏脚,其严重影响了传统体育技能的传承,体育文化的继承.然而在虚拟现实的场景中,脱离了真实的危险器械、场地等因素,又能还原其真实的感受,教与学将都在一种安全模式下经行,体育教师和学生将能放心的体会高难的、高危险的技术动作.

2.2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虽说近年来学校引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诸多大中型体育场(馆)落成,解决了学校体育中体育场馆缺乏的一些问题.然而诸多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维修落后,不能完全对外开放,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何况还有一部分体育场(馆)不足的区域,教学条件有限的学校.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场景的功能可以弥补一些场(馆)不足造成的影响.

2.3可以虚拟人物形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感兴趣,很多时候是因为喜欢某个体育明星.虚拟现实能从强大的数据库中提取某个明星的数据虚拟出明星的场景,由虚拟的明星去教学,去陪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第2篇:虚拟教育范文

高校德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德育目标能否与德育环境的有机结合。当前高校德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这与虚拟网络带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高校德育环境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多元价值观冲击着传统德育价值观

网络虚拟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是一个由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实现的信息活动过程,是一个由受众主动选择媒体、选择信息的过程[4]。海量信息和资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迅速传播扩散,摆在大学生面前的是未经过滤的信息、扑朔迷离的社会新闻、众说纷纭的舆论导向、形形的价值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现实发展来看,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道德迷茫、西方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等社会现实问题在虚拟网络中被不断放大,并逐渐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需要大学生自行辨别、选择。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缺乏正确的判断分析能力,加之好奇心强,自我克制力差,容易受网络中各种不良思想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而高校传统德育价值观注重德育的政治性和目的性,强调“崇高的理想”“个人的奉献”“热爱集体”等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价值观念和标准,理论性较强,语言枯燥乏味,在应对虚拟网络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时较为乏力,“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有时甚至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5]。

(二)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冲击着传统德育教育的途径

网络虚拟环境中的社交网络是一种新的交往模式,它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物理空间、地域文化、人情世故等因素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实名或匿名地进行人际交往,“人—机器—人”的交往模式随之出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大学生更喜欢通过QQ、人人、微信、微博等与老师或者朋友进行沟通,传统“面对面”的谈话和情感交流逐渐被网络沟通替代。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对局限于固定地点和固定时间的“两课”课堂教学、辅导员和班主任日常管理和言传身教[6]等传统德育途径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言论自由冲击着传统德育教育方法

虚拟网络时代为言论自由打开了方便之门,打破了传统媒介对话语权的层层控制,使每个人都享有在网络中“说话的权利”,高校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就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独立地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而传统高校德育教育“以教育者为尊,强调权威和服从”,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客体,通过“灌输”进行道德概念解读和道德行为约束,重说教、轻互动,忽视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轻视个体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传统德育方式和话语形式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二、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构建以网络为纽带的全方位德育体系

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手段,正确认识网络和3G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利弊,充分利用家庭、政府、社会的各种资源,构建以网络为纽带的全方位德育体系是摆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一)树立开放的德育观,建设校园德育网络,将传统德育教育与网络德育相结合

网络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德育环境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封闭的德育环境已不复存在,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家庭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目前大学生实际受三种环境的影响,即社会大环境、校园小环境、网络虚拟环境。因此,高校应以积极的姿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利用虚拟网络技术的交互,将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扩展到网络中来,提高德育质量。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要立足校园网,开辟德育主题专栏,及时各种国内外最新资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通过网络“两课”课堂、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就业指导等切实解决学生的需求。其次,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QQ、人人、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络,直接与学生对话,时刻关注学生动向,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再次,高校维稳部门要学会运用各种网络新媒体,完善突发事件的网络应对机制,第一时间事件信息,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素材,不断创新高校德育内容

在虚拟网络和3G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资源和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单纯的以政治形态和思想意识为主的高校德育教育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高校德育教育内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网络中海量的即时信息、社会热点事件、大众舆论等都可以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鲜活资料和案例素材。因此,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实际,引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政府诚信、环境保护、官员腐败以及自身理想、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内容,“回归人的德育教育,从满足人的需要出发,不是简单地适应人的所有需要,而是把大学生自我发展与其社会化的基本要求结合起来”[6]。重点加强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切实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适应性。

(三)完善网络干预机制,提供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前提。在虚拟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让整个世界隐蔽的部分逐步暴露在公众面前,当前很多主流传媒介及网络新闻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大量报道社会负面新闻和信息,这样的舆论环境对于三观正在形成的在校大学生负面影响极大。因此,政府应完善网络干预机制,及时采用相关网络技术手段对虚拟网络中的虚假有害信息、反动言论、谣言、假新闻等等进行过滤和处理,加大网络监测管理力度,创建“绿色”网络 环境,从技术层面上实现信息的初次过滤,减少各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

第3篇:虚拟教育范文

摘 要: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技术工作者把先进的教育思想整合到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开拓了思路。本文通过叙述虚拟演播室的概念、基本原理,分析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教育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指出虚拟演播室在教育应用中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关键词:虚拟演播室;教育应用;

1、概述

1.1 虚拟演播室的概念

虚拟演播室(Virtual Studio)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的色键抠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将真实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实时地与计算机图形工作站生成的三维虚拟场景进行合成的新型电视节目前期制作系统。

1.2 虚拟演播室的基本原理

在虚拟演播室中,把摄像机拍摄到的人物、景物称为前景图像,而把通过计算机动画软件制作的二维或三维动画图形,称为虚拟背景或虚拟场景。我们知,虽然虚拟演播室前景、背景图像也是靠色键技术合成的,但二者之间却有“同步联动”关系,即将拍摄前景的摄像机进行摇移、俯仰、变焦、聚焦动作时,可以通过获取摄像机的各种运动参数(摇移、俯仰、变焦、聚焦、摄像机空间位置等),去控制背景图像生成装置,使之生成与前景图像保持透视关系的背景图像,最后通过色键将前景、背景图像合成输出。

2、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2.1虚拟演播室技术的优势

虚拟演播室之所以能在教育应用中开辟新局面是因为其有着其他媒体和技术所没有的优点:

2.1.1创意自由,布景方便

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演播室产生的虚拟场景几乎不受限制,实现真实场景无法达到的许多效果,给创作人员带来了充足的创意空间,教学设计思路也不再被演播室的大小和节目组资金状况所限制。只要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创作人员可任意想象、自由发挥。同时,虚拟演播室技术在布景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能力,计算机能够生成在真实演播室中无法制作的背景。

2.1.2 生动有趣,提高效率

由于虚拟演播室技术中的布景都是合乎比例的立体设计,因此当摄像机移动时,虚拟的布景与前景画面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形成“真实”的虚拟画面。演播室现场视频可以实时地与计算机产生的三维图形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人物和虚拟场景可以实现天衣无缝的结合,使播出的效果达到一种惊人的、传统技术望尘莫及的全新境界。借助虚拟演播室技术,不仅能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烦琐的公式推导,用图形显示的方式和虚拟的场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达到了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3 节约资金,省时省力

虚拟演播室只需一个蓝幕布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制作出各种形式的、能与主题相配的场景。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可以方便地对虚拟场景(教具)增删、移位等变化,这为教学的设计创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外,同一演播室能为多套节目所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景费用,使演播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教育节目多样化带来的对空间、时间和财力的要求。

2.2 虚拟演播室技术的不足

2.2.1 真实性不足

这是因为虚拟场景的生成不仅受软件功能缺陷的限制,而且硬件速度问题也是一个制约因素。虽然现在能使用三维虚拟演播室达到逼真的三维效果,但价格昂贵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2.2.2 对操作者有较高的要求

利用虚拟演播室进行节目创作更加复杂,对节目制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三维系统运作过于复杂,非专业人士很难胜任操作。

2.2.3 灯光问题

虚拟演播室的灯光效果不如实景具有亲和力,近景的光线“平”,没有层次,远、中、近景难以做到近实、远虚的真实效果,虚拟灯光与实际灯光存在位置、强弱、冷暖、数量等著异,容易导致主持人与生成的场景脱节。

2.2.4 延时问题

虚拟场景的生成不仅存在摄像跟踪延时,而且系统接受、处理和运算数据都需要时间。因此在前景与虚拟场景合成之前,首先要对前景进行相应的延时处理,另外声音信号也要做相同的延时处理,以保证演员的声音与口型一致,以确保观众看到的音视频同步。

3.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

3.1 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视频数字化的发展,不仅虚拟演播室技术日趋完善,已经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程度,而且虚拟演播室系统的性价比得到大幅提升,加快了虚拟演播室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速度。虚拟演播室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重视。虚拟演播室建设,已成为目前教育技术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教育电视节目中,虚拟演播室技术在虚拟场景的生成方面的突出优势为教育节目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段。虚拟演播室主要应用于场景的制作,场景的设计随教学形式或课程内容而变化。

在远程教学中,虚拟演播室技术可将远地演播室中专家的实况视频与本地演播室中教师的场景视频实时地结合在一个虚拟场景中,两人可以在虚拟场景中面对面地相互交谈、演示,学生觉察不到他们是身处异地,增强现场感、参与感。

3.2 未来发展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平台的不断涌现,实时地将众多数据以图形、场景的模式加入到虚拟演播室系统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利用这些新技术制作教育电视节目并非还很遥远,期待着它们的出现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和冲击力。同时,近年来提出的MPEG-4 压缩技术是一种基于对象的编码方式,非常适合于教育虚拟演播室系统,它的出现必将对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起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虚拟演播室系统将会在教育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发挥出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关注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发展,探索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方法、模式和基本原则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第4篇:虚拟教育范文

【关 键 词】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环境;学习空间

在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是学校真实工作环境的建设和较小的师生比要求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学习空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虚拟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泛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也说明学习不再是局限在某一个固定区域的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学习者也乐于自己在网络上搜集知识,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在无形中产生了。如何有针对性地为学习者提供专业的、系统的知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加速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传统的网络教育相比,现在的虚拟学习空间通过交互技术、仿真技术在原来“教学资源”提供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虚拟环境中的角色扮演,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对实践活动的模仿在促进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1. 虚拟学习空间中学习的特点。学习环境对学习过程和形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虚拟学习空间中的学习区别于传统课堂和远程教育,它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者、教育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和施教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更利于传递职业技能。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过程完全受教师的控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进度由施教者把握,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虚拟环境下的学习是由学习者主动发起,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人学习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当我们进入虚拟学习空间时,传统的教学特征大都不复存在。由于虚拟学习空间中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学习者对“教师”的依赖大幅减小,教师可以同时为更多的学生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虚拟学习空间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利于职业技能的创新。传统课堂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合在一起,开设课程有学期规律和限制。在虚拟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选择课程,同一课程的学习者也是不确定的,他可以是新入门的学习者,也可以是为了提高自己水平的重复学习者。学习者在交互的过程中,重复学习者可以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帮助新手学习者。虚拟学习空间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需要随机改变的,它可以是学校针对全校开设的某些公开讲座,也可以是几个人组织的针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小组。学习者掌握更广的知识,听取更多的观点,更容易综合利用来创新。虚拟学习空间设计即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一种专门的学习方式而存在。

第三,虚拟学习空间中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更能吸引职教学生注意力。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网络教学的内容更突出信息性和数字化的特性,方便与多种媒体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刺激学生来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虚拟学习空间中更容易创建各种“真实”工作环境。利用仿真技术的虚拟实验室与普通实验室建设相比较,可以降低设备的投入。实验教学资源的复用有效调节了“师生比”,仿真实验平台使用减少了职业教育对实验设施的依赖,使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多种设备的使用技术和安全事项成为可能。虚拟实验室可以通过分屏控制边讲解演示,边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学习者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进入试验平台进行练习。

二、虚拟实训平台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1.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经过多次修改但总体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从最初单纯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到培养大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都强调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虚拟实训平台可以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模拟训练机会来促进学习者掌握技能,减少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适应的时间,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2. 职业院校虚拟实验室的优势。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配套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实验室建设,而虚拟实验室建设作为校园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出路。虚拟实验室可以通过网络为学习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可以通过网上实验开发、实验交流促进学习者学习。网络虚拟实验室可以作为普通实验室的补充,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不同实验项目的差异性学习需求,解决学校实验室硬件不足的问题,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虚拟实验室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实验场所,满足在职人员技能提升的需求。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学习者不得不通过业余时间来学习。职业院校虚拟实验室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方式和虚拟化的实训平台有针对性、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水平,为完善终身学习体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虚拟学习空间也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局限性,除了教育资源共享以外,虚拟学习空间的设计还满足了相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职院学生与在职者之间的交互,促进在校学生了解职业动向、有针对性地与资源之间的交互,紧跟职业步伐,提高学习效果。而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参与者之间构成虚拟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平台还便于统计学习者的反馈,通过反馈意见来改善学习设施和课程设计,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3. 职业院校虚拟实训平台建设的建议。虚拟实训平台能为职业教育提供大量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虚拟环境下的实训平台建设要改变传统的实验室建设的思路,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充分考虑职校学生学习基础差,乐于动手不爱学习理论的特点。虚拟环境下的学习强调以学习为主,所以在内容设计和组织上要充分考虑其特性,既能满足知识技能的传递,同时还能吸引学习者继续深入的学习。虚拟实训平台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实训平台的通用性,要让实训平台满足多种不同的需要,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适性,既能满足某一具体实验内容的学习,又能满足某一领域多数实训的进行。虚拟实训平台的建设还要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是现阶段所有的网络平台必须考虑的,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安全保障,为后期维护降低成本;可扩展性是指为了适应技术的快速更新,必须预留一定的升级空间,保证平台训练的技术始终处于当前职业应用的前沿,这样可以保障平台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可用状态。

三、虚拟学习空间中的角色定位

1. 虚拟学习空间的教师角色定位。虚拟学习空间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虚拟实训平台的应用使教师的角色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虚拟学习空间要求教师要时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实验内容,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实时修改内容和资源。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职业院校学习者的自身特点提供多种不同的学习情景、多种不同的职业问题,使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控制者、指导者和协调者。小组协作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职业教育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数量更多,原有知识层次差距更大,在这种环境中,要求教师能为学习者组织多种适合学习不同内容的小组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想要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就要为学习者提供对应的资源和友好的交互界面,吸引相关学生参与进来。虚拟学习环境中对教师的合作精神和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中要求教师能有效的组织课堂学习,在完成对应教学内容的传授后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在虚拟环境下,要求教师不单纯能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实习实训方案,还要求有较高的网络处理能力、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适应该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所以要求教师本身能与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科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融合。

2. 虚拟学习空间的学生角色的定位。职业院校虚拟环境下的学习空间,不是单纯的课堂学习的补充,它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学习场所。虚拟环境下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平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修改,不再完全受控于教师。虚拟学习空间是一种开放的,可以被人自由控制的空间,它可以由学习者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同时他又是封闭的,当学习者与教师或同伴交流时,它不会影响该虚拟空间下的其他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发问。虚拟学习空间下要求学生能针对职业面向,主动组织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选择学习内容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同时,网络环境对学习者的交互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学习者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被动的参与交互,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要主动去跟教师、其他学习者交流,交流互动的对象、讨论小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者还要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虚拟学习空间中,能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内容,而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提供。

四、虚拟学习环境下学习的过程

1. 资源的提供。网络教育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在发展的初期,网络教育是以资源建设为主要的方式存在,大量的网络精品课程在网络上涌现出来。现阶段,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也是以资源建设作为前提,资源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合适的学习对象。职业教育在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资源建设上也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针对职业教育的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多,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内容也不断的完善。虚拟实验平台也在人们对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校园实验室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环境下,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实验内容作为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验室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在实验室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换成为对应的技能,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网络虚拟学习资源的建设适应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求。

2. 学习者的交互。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在虚拟学习环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现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交互必须要考虑虚拟学习空间基于网络的特性。在虚拟学习环境中,交互的类型主要有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资源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在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中,可以存在一对一的交互,也可以存在多名学习者共同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活动,通过认识学习的目标、共同利益和学习者自己的职责,相互帮助、相互理解来设定交流内容,共享解决问题的资源并分享对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解决方法。竞争与合作相互补充,使学习者在这一环境中相互强化、共同提高。虚拟环境下的交互,学习者不再面对面,他们可以通过教师组织的某一问题来通过网络传递文字、图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可以是实时的在线交互,也可以是类似于留言板性质的非实时互。在虚拟空间中,既可以是属于个人的空间,也有可以属于小组的虚拟空间;小组的环境可以允许人们使用别人的个人空间,这样交互范围会不断地扩大,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虚拟环境下学习者之间是非面对面的,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相互交流,提高了交互的效果,学习者也容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3. 学生思考反馈和自我提升。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不断从学习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同化的过程。职业教育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环境中获得资源支持,通过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再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探讨,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升华。虚拟学习环境中,可以针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组织专题研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建设学习资源,多方面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要,多角度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提升。当学习者对环境中所提供的内容都熟知,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时,学习者就完成了自身知识的建构和学习水平的提升。资源的建设为虚拟学习环境的学习提供了基础,交互的过程帮助学习者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同时避免了自我建构的弊端,这些都满足了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而有针对性的反馈为资源的建设提供了侧面的指导,为小组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建设性的话题。学生在交互和反馈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知识的构建提升了水平。

总之,虚拟学习空间对原有的学习环境进行了扩充,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结合网络的优势,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时空局限性。虚拟实验平台的应用降低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同时还提供了多种交互功能,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保障。虚拟学习空间的是传统学习空间的扩展,它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职业教育虚拟空间的建设也必将促进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

参考文献:

[1]霍丽娟.基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47-48.

[2]徐瑾.适应下的理想――工作场所学习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及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3]李欣.虚拟学习空间的建构与交互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8:95-98.

[4]汪小刚.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学与教[J].远程教育杂志,2007,8:28-32.

第5篇:虚拟教育范文

1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分析

1.1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1.1利于沟通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育者的教育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对象———大学生的主观意愿和接收程度,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启发严重不足,特别是“9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人群,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的社会倾向,有明显的自我权利意识和价值诉求。又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充分尊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民主而开放的氛围代替了刻板和枯燥,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必定是明显的。

1.1.2利于突破时空约束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硬件基础的,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在虚拟社区的世界里,无论在校园内外,无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网络上宣泄情感,发表态度,宣扬主张。这一方面使教育对象(大学生)可以即时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全方位交流和沟通,使全程教育摆脱了时间的约束,又可以为教育者因势利导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实时的保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1.1.3利于增强教育活力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以虚拟社区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自然亲切,内容上丰富多变,彻底改变了枯燥乏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准确而及时的把握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特征,使得教育者能够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政治性和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升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与学生共同构建的轻松生动的教育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1.2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

1.2.1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由于网络虚拟社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充分尊重个性”的表达显得更加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强化了个体意识,致使许多大学生沉醉其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加剧,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半径限制在了网络空间,阻断了与外界生活的正常交往,与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必要沟通因此减弱和消失,最终的结果是,大学生群体现实意识的消退,造成了社会意识的群体淡薄和人际关系的普遍冷漠,削弱了学校组织的凝聚力[1]。

1.2.2思想道德行为失范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一些不良文化和垃圾文化也伺机萌动并呈泛滥之势。根据心理学原理,当个体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不能完全与网络社区模式相匹配时,个体与网络的冲突和矛盾就在所难免。大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发育期,其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均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当网络中的某种道德理念借机侵入时,很可能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遭受极大的阻碍[2]。

1.2.3网络成瘾性加剧当虚拟社区暂时屏蔽了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向虚拟世界寻求平衡的心理诉求就会加剧,对网络的依赖也会越来越严重。如果长期、过度地沉迷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将逐渐孤僻而封闭,离群索居,人际关系失调,最终导致自我认知错位,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这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不具任何效果。

1.3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从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落后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过度强调课堂教育活动,工作量负荷严重;相对于规模急剧增长的学生人群,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难以持续进行。这种情况下,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同时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需要。当前情况下,高校校园网络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这为基于虚拟社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伦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该群体也因此具备了一定的网络自制能力和分辨能力。

1.4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网络虚拟社区在实现互动式交流的同时,也因此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群体的行为出现了偏差,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电影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误导也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使得部分高校在涉足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问题上持严重的谨慎态度,甚至投鼠忌器,因此网络虚拟社区的积极教育功能被盲目抹杀了。在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上,高校必须做好网络平台的监控与维护,使网络能够正常的运转。这就要求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教育者,要将舆论导向的监督引导和网络的后台维护同时承担起来,这在当前的大多数高校中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政教师的通信技术都相 当有限,实现对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全方位管理存在着诸多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核心环节是“内化”,而“网络无政府主义”的现实使得大学生充分暴露了潜在的需求和欲望,这些需求和欲望甚至是不道德的,但经过网络散发出去后,被无形的放大[3]。这严重阻碍了社会先进道德规范进化群体意识的进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受到严重破坏。

2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

2.1教育模式的转变

在网络虚拟社区背景下,对社会群体中的知识层次高,但对是非辨别能力弱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如果还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教育功效是很难显现的。这就要求在丰富多样、时效性强的网络虚拟社区文化中,只有独立的进行文化辨识,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大学生们才有可能在多元复杂的网络思想理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单纯的课堂讲授是行不通的,只有转变教育模式,即从“灌输教育”转向“辨识教育”[4]。加强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式的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主体,使得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受益者。

2.2教育者能力的提高

根据前文的论述,作为一种前喻文化,虚拟社区文化中的大学生们,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高校的德育工作者们要具备影响和引导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发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在思想观念上和认识水平上率先进入网络外,还要在技术上与网络虚拟空间互联,以一个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整治塑造。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当具备敏锐的信息嗅觉,随时捕捉、分析、判断网络上的各种声音,并把吸收到的有用信息经个人加工整理后及时传递给学生,也要随时接收和处理由学生传递给教师各种信息,并做及时的反馈,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育者要具备新形势下网络技术操作能力,更要具备在虚拟社区里起到引导者、掌控者、前行者的能力,这从一方面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第6篇:虚拟教育范文

【关键词】动漫创作教学 中职生 虚拟环境 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人们的观念在逐渐转变,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兴趣点也在迁移,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显得苍白、说服力差。

一、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研究的提出

在我国的中职学校中,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动漫设计专业,但同时,对于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少思想方面的“特殊生”;另一方面,我们这些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的成就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为此,我们提出了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研究,以探索出学生能够在动漫创作教学过程中能实现“自教”和“他教”的方法。

二、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内涵

那什么是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呢?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生活即教育”。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正是以这一指导思想为核心,以技术学习和德育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所进行的作品(如FLASH动画、游戏、漫画)的创作过程(并非严格学术意义上所指的虚拟环境概念),使学生作为主要创作者、参与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感知的一个过程。

三、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研究的意义

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丰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

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研究旨在打破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借助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开辟一种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实际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德育教育模式,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接受他人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变事后纠偏为前期预防式教育。

(二)探索出中职动漫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研究就是要探索出中职动漫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变被动的德育教育为主动的自我教育。

1.使动漫创作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是基于虚拟环境进行动漫创作教学,这一过程其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如团结协作、互相关爱、文明礼仪、救灾逃生、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等等,可以通过作品创作的形式,将相关的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当中。从动漫创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实践等方面挖掘出动漫创作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素材,从而形成对利用动漫创作教学这一虚拟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力支撑。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虚拟德育环境,即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以德育为核心的创作作品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虚化到作品中,让自己成为动漫作品中的主角。同时,这样的虚拟德育环境也使得专业技术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并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由于要应用到相关的技能知识,这时,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要求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技能的目标。

3.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自我体验与自我引导

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研究是以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虚拟环境,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自我体验与自我引导,从而达到德育效果。我们知道,人的亲身体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好处在于能够让人在内心深处产生独特的感受,从而达到独特的学习效果。

(三)探索出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式

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主要观点在于将动漫创作的技能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项目、任务驱动等形式,以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达到技能学习与德育教育的效果。

1.确立教学项目

将传统的课程模式改变成适应利用动漫创作教学进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模块化课程。课程授课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创作项目从兴趣入手,然后对技能知识进行分析整理,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德育故事,组合成模块化教学内容,从而确立教学项目并最终形成校本教材。

2.学生分组合作

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下,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确定动漫创作项目,以小组做项目实验的方法来开展,从而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既有团队的合作又有小组间的竞争,从而激励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知识,自主完成虚拟环境德育教育的目标。

3.自主探究学习

项目实施过程主要是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以小组项目制作为主要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创作为中心,对学生的选题、素材选择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自然地将德育教育由他教转变为自教,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4.呈现项目

将学生完成的动漫创作项目作品挂在校园网、热门网站上,或参加各种类型的动漫比赛等,一方面展示学生的技能成果,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网站、比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起到辐射作用。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下,本着不断创新思想教育模式和途径的思想,我们提倡的在动漫创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希望能较好地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并使行为教育理论能够在普通学校实施,节约教育成本,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虚拟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虚拟社区 建设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85-01

1 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

虚拟社区不但是一种学习化社会学习组织,同时也是一个有网络、计算机以及人组成的人机系统。教师专业虚拟社区的发展有三类成员,分别是学习者、管理员以及专家。其中学习者也就是在社区中进行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均包括在内;管理者则也就是系统栏目编辑和维护人员;专家也就是对学习指导工作进行提供的教育专家。依照虚拟社区中的角色差异,可以将其分成学习者系统、管理员系统以及专家系统。如果从其应用来看的话,虚拟社区体系结构共有三层,分别是交互层、中间层以及资源层。具体如图一所示。

(图一 虚拟社区建设结构)

其中,交互层的构成主要是一些ASP页面,功能是对用户请求进行接受,并将其请求内容经过系统分析处理之后呈现给用户。交互层能够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提供,对其具体的应用功能进行实现。在虚拟社区中,学习者所有的感性接触全部都在这一层,所以在这一层中关于功能界面的设计的合理性就非常重要。在对界面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学习者应用方便性作为首要达到目标,坚持间接朴实特色。中间层则对整个系统的网络服务和分析处理功能进行了主要集中,主要也就是数据库和客户端两者之间的连接作用。其能够对客户端所发送的请求进行接受,采用ASP计算将其和数据库进行了解,并实施申请处理,之后再将其具体的处理结构返回到Web服务器,最终传送给客户端。中间层对于资源层中的数据资源,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技术对其实施监控,并保障其数据的安全性,并对虚拟社区中的各种功能实施日常维护,管理注册用户的基本资料。这一层能够对数据层到交互层的顺利传输进行保障,从而确保虚拟社区的安全顺利运行。资源层就是为虚拟社区提供所需要的大量数据资源,其中包括学习资源库、论坛资料库、学习者和专家信息库及活动记录库等基础数据库,另外还包括有Internet。关于交互层中所需要的各种应用数据调用,均来自于资源层,这一层是整个虚拟社区功能实行的基础保障。关于中小学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基本构成以及其各层功能则如上所示,为了保障其高效运行,还需要日常多加维护。

2 中小学教育虚拟社区的探究

2.1 人性化的组织

为了促进虚拟社区间的交往,我们建立了一个功能服务模块的人性化的组织,这个组织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的,因此为了保持交往的畅通,教师应该先保证网络系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正常的运行。教育虚拟社区平台系统的前台服务层,对于教育系统的社区平台的正常运行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后台数据层是教育虚拟平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教师查找资料都要借助后台数据层。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尤其是针对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这样就会很容易地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平等的社区环境。这样,就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特征,这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的影响都是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的。学生的不断学习和交往,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图二 虚拟社区人性化服务功能)

根据图二所示,我们发现虚拟社区提供的人性化的服务功能是主要的,这样也十分有利于社区间的交往和交流,对于社区的发展和进步是十分的有利的。但是,我们发现其主要的服务功能还是中间的后台数据层,这一层能够全面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像交流天地、学科论坛以及教学探讨的等其他的方面体现的实质是教育虚拟平台的精神实质,并且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起着巨大的作用。

2.2 评价智能化的形成

对于社区的总体评价我们应该坚持客观、公平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有利于社区的发展和进步。教师以往评价强调的是结果,往往忽略了对于过程的评价,从而使得评价不准确或者不全面。

3 结语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和探究,我们发现虚拟社区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的教学,并且对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建设教育虚拟的社区,并且紧紧围绕增强社区的情感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等方面来进行社区的建设。

(1.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 江阴 214400 2.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 江阴 214400)

参考文献:

第8篇:虚拟教育范文

【关键词】虚拟仿真艺术 警察办案 教育培训 设计

虚拟仿真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仿真技术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生成的将视觉、听觉融合为一体的沉浸式交互环境,用户以自然的方式,借助必要的设备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二者产生相互影响且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与此同时,用户会感受如同甚至超越真实场景般的体验。仿真技术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突出行业特色,增强表现力。

一、虚拟仿真技术现状

目前,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军事、交通以及建筑等领域,并将危险的、不能再现的多种环境逼真地再现于虚拟环境中,不仅增强视觉效果,而且提高了各项研究的效率,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虚拟仿真技术也普遍应用在教育领域,尤其高危行业,例如,飞行员的教学、刑警办案教学、汽车驾驶教学等。虚拟仿真技术在俄罗斯和欧美地区的一些国家较为发达,尤其体现在军事方面的一些技术含量高、装备更新快、硬件条件相对不足的军事部门。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虚拟仿真起步较晚,虚拟仿真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够成熟。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行业不仅是资金技术的缺乏,更重要的是能否在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操作。这就需要采用一种有效的手段解决现存的问题。

二、虚拟仿真警察办案教学系统

1. 警察办案遇到的难点

维护社会安定,保证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政府的基本职责,随着社会的转型,环境的变化,刑事案件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近年来,有关警察殉职的消息比较多,令人惋惜,究其原因,其一是犯罪分子手段残忍,二是办案人员实战经验不足。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刑警需在掌握综合职业素质的同时,进行实战演习。

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只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能制服罪犯的,只有在掌握刑事办案的侦查规律、办案程序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与罪犯进行思想和行动斗争,警察具备了实战经验才能够胸有成竹,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顺利抓捕犯人。警察训练的随机性较大,突况多,培训成本高,效率低,这成为警察训练的难点,关系到警察办案人员的生命安危以及能否顺利破案。

2. 虚拟仿真教学为警察行业带来转机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不断发展,配合警察办案教学培训的虚拟仿真软件不断涌现,将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警察办理刑事案件的教学中,可较好地解决警察办案遇到的难点,模拟办案现场、技术室、抓捕现场等。实现办案过程的模拟训练、可根据需要部署现场、抓捕犯人,将警察伤亡率降低到最低甚至无伤亡率。

三、虚拟仿真系统的技术思路

1. 虚拟场景的制作

虚拟场景是通过软件建模描述场景存在的物品,包括模拟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等现实存在的物体。警察训练系统教学中,尽量还原案发现场,体现真实感,使训练者沉浸在办案过程。本教学使用Unity3D专业游戏引擎和3DMax软件结合建模,在不影响运行速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模型面片数。

2. 灯光

灯光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的好坏,环境光能够烘托气氛,例如,暖色的灯光给人以柔和温馨舒适的感觉,冷色调的灯光预示坏事的发生,在警察办案教学中,灯光能够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图1)。

3. 交互设计制作

办案系统不仅要有教学训练的功能,还要通过交互功能吸引用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整个系统与用户进行全面自由地互动,带给用户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感知等多方面的体验,使用户真实的感受“融入沉浸――接受挑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全过程。

此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中,交互设计包括:提取血液、脚印、毛巾等证据(物),为证物贴标签拍照,显微镜与电脑等电子设备对证据(物)的比对与排查,以第一视角与“上帝视角”探测案发现场、技术室和抓捕现场,场景内存在多台摄像机,根据需要切换摄像机机位等。依托刑警办案程序进行仿真,同时增添趣味性,帮助用户快速学习专业知识,达到训练目的。

结语

“警察办案仿真训练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一套基于网络的模拟系统,实现了刑警专业人员办理案件过程的训练,可以弥补实际训练资金不足和保证人员安全等缺陷,解决了在训练中受时间、地点、犯罪分子等限制院校教学无法实际训练的难题。实践证明,针对警察刑事办案内容和过程的复杂性,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采用仿真系统模拟训练手段,不断建立综合完善的训练体系,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降低培训费用,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安定培养专业型人才提供保障。

[注: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行业仿真训练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文军,李冰,安川林.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06).

[2]倪乐波,戚鹏产.Unity3D产品虚拟展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9).

[3]康辉,于岩君,彭玲.远程讯问轻微刑事案件[J].检察日报,2007-3-21.

[4]施剑松.高校实践教育的“仿真工厂”[N].中国教育报,2014-1-7.

[5]邱建松.基于Unity3D的实时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制作,2012(12).

[6]陈洪,马钦,海.基于Unity3D的交互式虚拟农业仿真平台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2(03).

[7]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1.

[8]王晓明,黄卫权.某型导弹视景仿真系统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9]林蝶. 数字艺术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大众文艺,2013(22).

第9篇:虚拟教育范文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地方块状经济发展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赋予的时代使命。校企合力举办虚拟班的模式是工业设计专业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进行改革的需要,也是着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了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行业、企业和学科共同合力举办的虚拟班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型教育、虚拟班模式

一、虚拟班以市场导向性需求培养专业技能的必要模式

浙江工业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应用型性人才的培养。学生的父母和学生本人希望通过专业学习,走出校门就能为企业所用,因而,专业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坚持以虚拟班为载体,推进“业师进课堂、竞赛进课堂、项目进课堂”的课程改革与实施路径,推进“走进企业、学习企业、融入企业”的办学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与企业联合培养,深度合作,协同推行虚拟班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经常要做的事情,做好应用型课程的教育,就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倒逼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改革,通过改革形成与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教学结构,转型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加拿大约克大学的教授Dr.PeterConstantionou博士说,世界大学教育“每几年就会出现一个趋势,当前的趋势就是应用型趋势”,这是全球经济化发展必然的结果,这是一个国家要生存的必要竞争力和繁荣的象征。怎样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的实用性,通过改革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学科,如何去打造应用型专业,对教育者来说是一困扰已久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体系没有问题,就不需要改变了。但是,不改革是不行的,不是小修小改,而是要做大的改造。改造要有新的关注点,这个关注点就是注重专业在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紧密合作,通过虚拟班的教育模式,学科专业与社会产生更好的合力。“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世界在改变,课程的设置就要适应时代的改变。

(一)校企合作举办虚拟班共同打造应用型人才

怎么做好应用型课程的改革呢?首先是对专业课程的基本性质重新定位;其次是修正教学培养人才的使命、期望的愿景和价值,开始重新设计课程。学校和企业、行业共同合力办学,共同研究开好工业设计虚拟班的课程,那么,无论是整个学科还是课程教育,在校企联合中做好扎扎实实的建设工作,保持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为学生事业上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今后的日常生活道路上获得了终生受用的技能。就业能力是衡量应用型本科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虚拟班是校企合力走培养专业人才的办学之路,会给学校、学生、企业带来很多的益处。学生在校期间的企业实习经历,是用人单位甄选毕业生的重要依据。

(二)虚拟班把握住行业要求对产品设计业技能培训的脉络

建立新型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学科教育,达到专业建设的应用型教育愿景。产品设计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必要的专业技能,是中国大学教育体系下的一种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水平的学衔课程,也是专门为企业或设计机构培养中高层设计师而设置的核心课程。虚拟班的教学的主旨是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旨在帮助他们系统地梳理所在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内核,熟练掌握相应专业技能,以及拓展全球视野等。业师选聘除了学术功底深厚以外,还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专业教学经验,一般都是在商界卓有成就的专业领袖。

二、虚拟班是应用型专业提升技能的好办法

在校企合作虚拟班的教学中,锤炼学生进一步提升软件运用的技能,很有效果,以至于毕业设计和毕业实践所选择的定向实践企业有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择业的取向起决定作用,必要的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考虑:

(一)第一层是虚拟班教学的创意设计能力的实训

虚拟班项目设计对学生的创意能力提升很大,设计师直接把本公司的项目用来作课题实训,这是厂商委托该公司的设计项目,设计师按照公司的设计流程让学生参与该项目的设计,设计阶段让学生尝到了艰苦的滋味。团队讨论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每一个设计师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拿出来共享,讲解自己的设计构思,对各自的方案的优劣提出自己的看法。设计师对学生的方案指出设计的不足之处,甚至否定设计方案,考验学生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在项目研讨和发表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实际的知识。一旦设计方案得到了公司的认可,鼓舞非常大,精心完成后期的设计工作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成功和失败对他们都很重要,实际项目实践使他的经历了必要的成长过程。一个项目顺利完成,另一个新的项目接踵而至,全新的产品性能、造型、使用方式,人文环境、材料与制作、不同厂家的竞争等,要寻找新的思路,发现新的亮点,新的创意设计又要从头开始。设计从调研策划开始——合同评审——立项评审——设计准备——方案设计——设计评审——三维模型软件制作——效果图评审——样品试制及设计验证——设计修正——设计确认——设计输出——模型制作——设计再次确认——开磨具——投入生产的整个过程,全程设计培养一个设计师的必经之路,一个好的设计也是通过无数次的修改才能获得了成功的,一个好的人才也是经历多次的锤炼才能成长的,而学生在这些反反复复的锤炼中获得了经验和技能。虚拟班通过反复训练的手段到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第二层面是虚拟班项目教学的三维建模实训

掌握项目三维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是从业技能课程。虚拟班实训结合公司的产品结构知识,再一次用三维建模软件——Rhino夯实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用三维的设计角度创造出新产品的造型技能。据了解,现在浙江省很多的设计公司和制造业对那些熟练操作Rhino、Pro/Engineer软件的毕业生求贤欲渴,如果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技能,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三)第三层面是更加熟练地运用平面软件辅助工具

进行产品二维效果图的课程设计,用二维软件做效果图,以其绘制快速、表现灵活、易于修改等优点,逐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所青睐,成为产品概念设计阶段、表达设计思想和产品预想图最终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熟练掌握产品二维效果图的绘制技术也俨然成为了工业设计师所必备的一项素质。学生必须熟练运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软件绘制产品的二维效果图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能,虚拟班高频率训练促进学生准确掌握高效、准确的绘制能力。在虚拟班中,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Pro/Engineer和3DMAX的软件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每一个学生需要熟练应用的一门专业技术工具课。掌握实物测绘、零件草绘、三维建模、装配和工程图生成等相关模具设计的知识,学生能更多地获得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工程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未来的驻厂设计师,能够独立进行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做好准备。

(四)第三层面虚拟班培训创新原理、创新思维的技能

能够熟练运用创新知识和创新理论开展创新设计,虚拟班的产品创新设计意识的课程围绕“市场化”的设计原则,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注重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人文关怀的渗透和交融,对产品的设计和创新能进行综合开发,充分体现系统应用创新的思想,强化先进设计思想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强化创造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个性发挥能力、先进技能表现能力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设计。

三、虚拟班的实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一)具备人际间的交流和相处能力

人际间交流在虚拟班的实践课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这是锻炼学生除了专业学习本领外不可小视的——口才交流,是学生的隐性能力、个人能力,具体表现熟练掌握以下的能力:1.反思性学习活动——设计汇报能力的训练。2.考虑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训练。3.汇报的组织和清楚表达的训练。4.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的质量和完整性训练。一个小组中,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设计方案,或者从自己擅长的方向来讲述设计的问题,以小组成员和教师的共同的合力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质量。

(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训

整合创新设计是一门新锐而重要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学生需具备创新设计的能力,它研究产品设计的整合性理论与方法、制造技术的人性化反思,以及信息时代产品系统的整合与创新,主要是人与产品的交互的信息,生产技术和商品销售的信息,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分析、判断和整合创新设计,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在虚拟班的学习中得到系统地实训,强化设计表现理念和设计创意的技能,用设计草图表达设计构思,记录设计创意,传递设计意图,交流设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的表意和内涵,从中择取最佳的方案加以深入和演化,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因此,在学习中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调查信息汇集起来,必须以最迅速、最敏捷地反映出设计工作的进程和动态,并适时地记录下人与产品使用中已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设计实践使他们学会了能够进行系统需求的详细调查与分析,能够制定调查提纲,能够进行设计流程分析,能够撰写调查报告并向公司的领导者提出再设计的优化建议,这项能力的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很重要。虚拟班的实训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的创新设计的课题是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他们综合运用产品创新思维和产品设计技能,四年的学习保持勤奋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和企业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华,毕业时以超群的能力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虚拟班教学模式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教育必要的一种模式,是掌握市场、产业、产品和跨领域之间的有机协作运转模式,学校与企业合力办学,为培养驻厂设计师和机构设计师,开辟了一条高效的应用型人才成长的之路。

作者:陈剑荣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记.北京:中国轻纺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