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电气设计职业规划精选(九篇)

电气设计职业规划

第1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任务

1、学风、组织与制度建设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学院快速发展的根本,学风不正,各项工作难以实现。我院已确定200*年为学院质量管理年,以“迎评”工作为契机,狠抓学风建设,成立电子电气工程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教育部及学院的有关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学院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全员素质工程,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强化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诚实守信、学为人师、行为规范的优良学风。组织建设: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系部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特别是党团组织、学生管理组织、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度建设:以“建立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为契机,以学院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我系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修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各项工作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系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2、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是我系工作的重点之重,搞好电子类专业的开发尤为重要。对市场进一步作好调研论证,拟准备三个高职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通讯技术》和《供用电技术》专业的论证材料,编写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力争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我院的试点专业或示范性专业。搞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师的“师德、师能、师表”抓起,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脱产、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聘用,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继续提升双师素质型教师比例,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快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完善教师量化考核制度,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奖优汰劣,让最优秀的教师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和选拔学科(专业)带头人,院系骨干教师;制订新教师培养指导工作计划,专人指导定期督察;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作用,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开展课题研究;安排专业教师下厂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实践性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建设继续优化系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基础性实验实训室建设,实施技能性教学,构建模块式、一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现有的plc智能平台、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数字电路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积极探讨开发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技术培训功能,争取学院支持,申请增设电力拖动实训室、创新制作实训室、智能电子实训室、电气控制实验室、完善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在原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将华电淄博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日升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发展为我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6、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处的领导下,建立和健全学管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管理队伍。逐步实行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度,从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各个环节入手,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行信息反馈,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会的自我管理作用、学生社团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围绕当代大、中专学生思想发展新动态,专业特色和个性发展,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加强学生常规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加强纪律观念,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高度重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日常思想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宣传栏、板报、主题班会、团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增强掌握职业技能的主动性;特别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特困生的帮扶工作。

7、产教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是本学期系工作的重点之一。要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机制,以科研课题及职业培训为突破口,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发挥教学专家顾问、课座教授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利用系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和职业培训工作,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编写教材,积极参加学院、市、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与企业密切联系合作,努力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

8、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行业准入的门槛,持证上岗是就业的前提,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就业机会。充分发挥省市电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的作用,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工作,做好电类的职业技能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搞好社会培训考证工作。

9、作好迎评材料准备工作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根据学院统一要求和部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迎评材料,根据各个观测点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确保系以评促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配合学院有关处室搞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

10、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就业市场,促招生发展加强与电子行业的联系,开辟实习就业市场。积极与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联系,拓宽就业渠道。以就业促招生,系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提前做好明年的招生宣传工作,争取明年招生有一个大的突破。

5、z05电气自动化4*212机械与电气制图p05电气自动化4*15纪红高等数学w054*216w054*2电子教研室1郝岷工厂电气控制技术p04电气自动化6*318(教研室主任)2樊晓克数字电路p04电气自动化4*3123朱秀斌物理w0第2周(9.4-9.10)制订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计划各教研室主任校外实习情况检查、电工实训准备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3周(9.11-9.17)新上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材料准备自动化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热能教研室电工实训开始(3--18周)、培训工作宣传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大专新生开课教研室

第5周(9.25-10.1)青年教师培训综合教学科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自动化教研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热能教研室修订实验室管理、实验规程、实验教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大讨论系主任

第7周(10.9-10.15)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结题潘学海、郝岷省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曾照香、李贤温实验室帐物核查实验室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李高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院级)系全体教师

第10周(10.30-11.5)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潘学海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郝岷校内实训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室召开学生代表会议,交流专业发展问题李高健专业申报教研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大讨论系主任

第12周(11.13-11.19)《电工电子技术》系级公开课潘学海《数字电路》公开课(院级)郝岷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李高建

第19周(1.1-1.7)考查课、技能课考核潘学海考查课、技能课考核郝岷实验室工作总结实验室考查课、技能课考核李高健系精品课程课件检查总结教研室

附表

第2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一、 电气公司“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自2000年以来,电气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培育下,在兄弟厂矿分子公司及各部处的热情支持下,经过自身艰苦努力和拼搏奋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生产经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企业整体效益和职工收益稳步有效持续增长,全面完成了集团公司各项指令性任务及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基建技改等大、中修和抢修工程,为本公司的发展和集团公司的振兴做出较大贡献,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一厂变三厂的基本目标,成为非钢产业中的一颗明星,“十·五”计划的执行是健康稳进的、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

二、 “十·五”计划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⒈ 电气公司虽说是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实质上是“计划经济的指标,市场经济的经营”,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适应市场竞争。

⒉ 包钢集团公司“优化钢铁、突出稀土、大力发展非钢产业”的总体战略是正确的,但三年来对非钢产业,无论从组织领导上,还是资金投入上,特别是政策扶持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钢铁集团公司。整个非钢产业举步为艰,亏损严重,发展缓慢。

⒊ 集团公司个别部处、个别分公司的官本位主义思想和集团公司内部市场的无序竞争,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子公司的健康发展,集团公司机构体制改革已远远落后于包钢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⒋ 电气公司内部员工,特别是中上层经营管理者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使命感、责任感不强,危机感、压力感不强,依赖性、等靠要思想严重,是制约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

⒌ 没有名牌产品和系列规模生产,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本运作能力差;体制改革特别是三项制度改革,尤其是分配制度改革步子不大,力度不强,深化不够。这是电气公司乃至包钢非钢产业“十·五”前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三、 “十·五”计划的调整:

1. 电气公司内外部市场的预测:

从外部市场看,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全面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包头市加快经济强市和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拉动和推进电气公司的快速发展。

从包钢内部市场看,集团公司“十·五”、“十一·五”计划与规划的全面实施,必将加大产业调整、重组的力度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一是对国外先进电气设备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二是对“八·五”、“九·五”引进设备的升级;三是对四十年来原有高能耗电气设备的改造任务;四是对包钢现有电气设备的环保节能改造任务,应该说空间广阔,商机无限,电气公司具有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市场环境。

2. “十·五”后三年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总的看是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电气公司必须抢抓战略机遇,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到2005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

(1). 申办高科技企业;

(2). 初步实现集团化经营;

(3). 完成iso—9001与 14001、18001三证整合认证工作。

(4). 实现产值、利润翻一番(产值由2002年的4000万元,到2005年达到8000万元,利润由360万元达到8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达到24000元人民币。

(5). 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办公司内部学校,多媒体教室全年开班;二是继续与职教中心联办大专班及后期本科班;三是对重点专业技术人才外培;四是强化职工的全员基础培训,实施滚动教学。

(6).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重搞好现有产业的升级,大力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实现产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制造业,到2005年力争产品制造收入达到总收入的50%,形成“三、三、三制”的均衡发展。

四、 实施对策与举措:

1. 通过变压器新厂房与新生产线的投产运行,拟与国内外名优生产厂家联合,实现品牌规模制造和独立经济运行。

2. 通过非钢产业的整合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拟以联合或兼并少量人员、优良资产和适度投资、先进技术,组建开通“滑触线”生产线,“稀油防结蜡装置生产线”,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3.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构筑、勇于探索内部产权多元化和分配多样化,以变压器厂、电机修造中心为试点,推进模拟股权与期权制度,以科研开发为试点,逐步试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主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换代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机制创新,构筑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新型企业集团;通过管理创新,实施管理流程再造,以市场、顾客为导向。实现工艺、服务、信息三大网络,实现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5. 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吸引、选拔和任用以及激励、考核、评价、构筑企业人才高地,充分发挥“第一资源”的后发优势,全面提高电气公司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

6. 通过技术管理与技术研发的创新,实施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模拟期权,到2005年完成公司内部的十项科研项目。

五、 基建技改建议:

1. 基建项目建议:根据集团公司对电气公司“九·五”规划设想和包钢电气设备总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大型单体电机变压器检修的实际需要和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要求,拟在2005年或“十一·五”期间,投资新建一座具有75t吊装能力的大型电机、变压器修理厂房,设计投资3500—4000万人民币。 3. 随着今后八年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届时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环保的要求,拟对目前电气公司电镀厂(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无氢电镀厂)适时进行重大技术改造。

六、 电气公司“十一·五”规划目标与总体设想 电气公司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争当“三个模范”。要团结带领全体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全面实现“十·五”计划各项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向“十一·五”规划目标奋力冲击。

电气公司“十一·五”的规划目标是:

1. 到2012年把电气公司创建为一个西北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富于活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电气企业集团,成为包钢非钢产业中的明星。

第3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思路

将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转化为课程内容,称为现阶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1]。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改革思路为:调研分析机电专业学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由真实的工作过程导出典型项目,生成工作任务单。针对典型工作任务,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适用为原则,序化教学内容,规划学习情境,创设极具代表性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也随着课程内容、学生能力做出相应调整。

2课程改革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CA6140车床、YL-335B自动生产线设备、挖掘机等项目典型的机电设备,使学生在实践动手中,识别不同的电气元件,看懂简单的液压回路、气动回路、电气控制原理图、PLC的I/O接线图,能够正确使用拆装工具对机械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能够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电气接线与布线,能够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图或PLC控制程序,能够检测和排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简单故障,管理和维护整个设备。同时在项目训练中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文明工作、团队合作意识,为定岗实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课程教学改革路线

3.1设计课程项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覆盖机、电、液、气、控制技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本文利用CA6140车床项目将齿轮、带、导轨等机械结构与电气控制相结合。而挖掘机操作臂项目除了承接之前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又融合了液压控制、S7-200PLC控制。最后YL335B自动生产线项目既承接之前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S7-200PLC控制,又添加了气动控制和传感器检测技术,将机、电、气、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相互融合。因此,本文设计的课程项目既完成了单项项目的设计,又体现了单向项目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了知识、能力的连贯性和联系性,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至难的学习规律。

3.2设计项目情境

所谓项目的“情境”,就是这件事情的由来、它的工作环境与约束条件[2]。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首先将学生带到实训室、工厂或观看项目背景视频,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具体的实际工作,然后从项目再引出相应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1是项目实施场地,表2是YL335B加工单元的PLC控制与调试的项目情境。

3.3设计情境工作任务单

教师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开发工作任务单,即将学习情景转化为如同机电维修服务中心使用的维修任务单,模拟实际的工作过程。其中,资讯相当于产品原理说明,计划和决策相当于维修人员、维修工具和维修计划,实施相当于维修过程,检查和评估相当于维修结果。表3是工作任务单结构。

3.4设计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案摒弃了传统的卷面终结考试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结果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3]。因此本课程考核由工作任务单评价(15%)、技能实操考核(30%)、职业素养考核(10%)、形成性考核(10%)、试卷考核(10%)四部分组成。其中工作任务单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基础的掌握情况,技能实操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职业素养注重考核学生在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正确性、团队协作和安全意识等,试卷考核注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方法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表述能力评价和阶段学习效果。

4结论

在本次项目教学改革中,以实际工作过程生成教学项目,以项目驱动情境,以情境引出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按照工作任务单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完成工作任务,最终达到“夯实基础、熟练技能、服务专业”的金字塔式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冲,张亚军,孙山.“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的“四化”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5(3).

第4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问题要突出职业信息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可以举办高质量职业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探索中国文化特色学徒制。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推行“1+X”证书制度[1]。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利于让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市场,让理论贴合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让职业教育有所作为。

2面向“1+X”证书制度的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关于“1”的学历证书

为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学历证书和管理者的作用,需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基础。现阶段,必须让学生学习良好的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写作知识、基本的电气识图知识、电路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工作中的安全用电以及急救知识,常用集成器件、电子元器件及基于单片机的应用基本知识,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使用,基本电路的维修等。

2.2关于“X”的职业证书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现代化工业控制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维修可促进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技术改造[2]。该专业毕业生可以考取维修电工认证、电气制图师(AUTOCAD认证、PROTEL)、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工程师、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修理工、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师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电气智能技术应用工程师、CEAC-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工程师。职业中学虽然是以劳动为导向,但是也必须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需要综合考量如何将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相融合,能够让学生既能就业也能兼顾好未来的学历提升与职业提升的需求。“1+X”制度不仅能够让学生受益,而且也能够让学校更快适应好产业结构的调整。

2.3课程设置

进行课程设置时需了解学生未来从事的主要行业,电气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行业是机械加工、食品生产线维护以及电气行业等。电气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岗位是电气设备操作维护、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管理、电气控制系统维护与维修。确定好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后,中职学校需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行业一起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好培养计划后进行课程的设置。确定好课程后,制定课程标准制度时需要结合企业与行业的需求。

3设计原则

3.1课程与证书相互融合

需在“1+X”认证体系框架内了解学校的主要责任。将学历教育与电气职业培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的同时获得电气职业资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兼顾职业技能的考核标准和专业的教学标准,将电气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从而打破分科对课程设置的束缚,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技能等级证书,改革人才评价与培养方式,最终促进“1”和“X”的融合。

3.2职业与实践性

中职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必须意识到培养中职学生必须坚持职业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是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所以在确定培养计划之前,学校需要通过大量的企业调查去分析目前制造业相关企业对电气人才的需求现状,综合考虑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同时关注电气行业未来方向,深入研究电气行业的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的要求融入到教学组织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确保学生所学符合企业要求,同时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电气工程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领域,电气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应加强和突出实践性连接的设计,最好利用公司项目进行直接培训和实践,这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3.3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实施“1+X”认证制度,必须坚持落实、加强教育合作和双元教育机制,这也是职业教育培训的必要前提,职业培训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企业的需要,鼓励企业在制定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材的全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训基础,交流师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还为公司节省了培训员工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学校还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社会培训,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4目前存在的问题

4.1校企合作缺乏通道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校企合作缺乏通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校部分的信息反馈机制不足。职业院校和高校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无法被及时反馈到上级职能部门。政府制定的规则往往与实际的差距比较大,一线教师总结出的经验无法被准确反馈到社会上。②产业反馈链机制缺失。行业主体地位的缺失和基本不存在的职能管理,使得企业的信息根本无法被反馈到政府,企业向行业反馈信息的机制形同虚设。③教育产业链获得的融资反馈较少,合作单位的对接较单一化,并没达到产教融合的理想状态。

4.2缺少足够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很少有有工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学术型的教师往往会受限于自己的经历,他们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被会分配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这样会导致最终培养的学生和就业导向相背离。目前,中职学校迫切需要配备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导师,在确保通识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实践,这是确保受教育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而且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

4.3学校的实训基地不配套

目前大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基地规模较小,学生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但是机器的数量有限,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而且设备型号老旧与市场脱节问题很严重,有些甚至无法使用。所以学生就算得到训练大多也是无效的训练。这些经验不能给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参考,整个的实训与市场脱节。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适应,企业也需要花费高昂的培训费用。

4.4课程与教材落后

职业中学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没有跟上市场变化和时代的步伐。而且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调,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导向。他们参加工作后会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工作也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要求与期望,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5建议与对策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反馈不很流畅,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来促进校企融合,政府应该放手部分权利给行会,让行会成为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相信更多的中小企业和行业也会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反馈更加流畅的状态。中国必须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管理体系,减少校企合作的制度交易成本。需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划清楚校企双方的边界;明确校企合作的细则,合作的细则一定要细化到学院和公司部门;制定校企合作中可以参考的细则,这样使得校企合作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政府要积极促成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企业进行办学并且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并积极促成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对接和交流,大幅提高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学院与省内外优秀施工企业达成合作,通过兼职、引进、培训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师共同打造的专业培训体系,知名企业、知名专家[3]。同时鼓励教师坚持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坚持对传统电气教育进行改革,将课程与岗位、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可让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技能证书的认定培训,这样学校能够拥有企业的先进设备,企业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盈利。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学院还应该注重根据虚拟技术实验实训条件来开发建设,以内涵发展建设问题为着力点,使基地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实训、技能鉴定、企业产品生产等多种不同功能。“1+X”认证体系下的教学和培训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训体系。新体系下的课程体系结构应以理论和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职业培训为重点,以专业岗位为重点,引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例如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利用企业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对以后的工作有更多的感知。同时利用项目教学法也会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点,锻炼他们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6总结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统筹兼顾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培养出具备较强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一定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掌握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在电气自动化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研发,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电气自动化专业由于其本身的工科属性,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高职学校未来在这个专业的培养上更加应该注重拓展与社会性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建立生产性的培训基地,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张小娟,高蕊.电气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信息系统工程,2018(3):163,166.

第5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电气设备 煤矿企业 改进措施 维修 管理

中图分类号:TD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58-01

在煤炭的机械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序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煤矿电气设备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要问题

1.1 管理重视不够

客观地讲,现在煤炭企业对机电管理的力度比过去任何时间都强,不但有专门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还有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人员,但仍然存在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及时的现象。

深层次的原因是个别煤矿企业管理层没有真正认识到机电管理出效益的重要性,没有按标准配备人员,舍不得把那些年富力强的专门人才放到机电岗位,导致企业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组织不健全,管理网络脆弱,职能作用淡化。

1.2 设备自身缺陷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煤炭矿山企业的电气设备,品种越来越多,配套越来越好,进口设备也常见,大型、重型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也存在设计不切实际等问题,特别是设备配件多而杂,反而制约的零件的通用性,加上个别零件更新维护费用过于昂贵,造成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等问题,与安全生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3 维修力量薄弱

煤炭电气设备维修队伍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是长期以来煤矿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因此,在一些煤矿,电气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从事一线服务,指导煤矿生产的专家型人才更少。导致有设计规范,有措施不具体的电气运行现象时常发生。

1.4 检查保养不够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对于电气设备的检测手段水平还比较低,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等未按规定定期校验,加上还有的仪器仪表老化,测试手段和方法跟不上设备更新的步伐,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煤矿受资金制约,在检查保养时,片面为了节省经费,该保养的保养不足,该更换的更换不到位,造成煤炭电气设备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 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改进

煤矿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到位,势必影响煤矿企业生产。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解决好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问题。

2.1 重视电气设备管理

重视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的管理,首先是企业领导人要从思想的层面加以重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以倾斜,这是加强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的关键。同时,作为专门的管理部门,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的管理层要经常性,采取简短有效的方式,向分管领导汇报这方面的专门意见和建议,并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

同时,加强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的管理,应从宏观的层面加以管理,要作为企业生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和独立分支,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加以体现,这就要求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队。

2.2 建立机电管理机构

上面提到,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要从煤炭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认识。因此,相应的电气管理机构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体系结构等方面,都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不盲目贪大求全,不能一味模仿学习,但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和持续,必须要相对稳定,人员要稳定,机构要稳定,职责要稳定。

无论怎么样的形式,建立一个专门的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单门,是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发展的必须。特别是对于那些井型较大,设备较大,发展强劲的企业来讲,更显得尤其重要。可以从机构、规章、职责、职能、经费、编制等方面,从制度的层面加以确定,并扎实地推进。

2.3 做好综合管理工作

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2.4 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活动的准则,是做好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

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2.5 强化综合管理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

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小型矿井可采取机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轮流值班的方法,代行机电调度员的职责。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再次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电力及单位二次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侧重点有所变化。

2.6 加强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应逐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煤炭企业电气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3 结语

对于煤矿而言,其电气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和正常性不仅关系着煤矿的正常生产,更关系着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及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奇文,刘伟.浅谈煤矿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

第6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课程设置 改革思路

一、前言:

机电系是在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扩大专业,努力将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新疆一流的职业技术大学的背景下而产生的,并于2007年01月成立。机电系中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加工生产全过程的一批高新复合技术群,已形成“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传统的机械制造及设计领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对机电系如何科学合理的开设技术基础课和骨干课程已成为摆在我系面前的主要问题,课程设置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机电行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因此要做多方面的调研,并根据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体系。

二、我院对机电专业的定位思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与机电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机电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更能为新疆交通行业提供服务,使机电专业能够办出交通行业特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重在对技术操作应用方面拓宽其专业的服务面向。学生特殊的专业知识应依靠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因此加强基础性引导教育是拓宽专业面向的前提。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辅修专业,毕业生可同时拿到相关职业资格从业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增强就业的竞争力。此外,拟计划制定了在校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并可计算学分或作为毕业设计题目。

三、对我院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思:

(一)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公共基础课程为前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心。公共课程是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应厚实,充分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隔行如隔山”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对以后走向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积蓄知识能力,使毕业生真正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变革所需要的最佳知识结构。

(二)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的专业内容急待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新疆机械电子行业发展也在急需大量机电专业中的机电一体化、CAD/CAM、柔性制造等现代化机械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有关边缘学科知识技术使传统的机械类专业领域的内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有必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的需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科学、规范的制定机电专业的课程。

(三)实施核心课程“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将各相互独立课程通过有效实验与实训相结合,并对相关知识有机地渗透和融合,既能充分考虑教学过程教材选用与学生接受能力衔接,也能因地置宜地拓展学生知识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规划:

通过表一(见下表)《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教学计划进程表的课程设置,我们做了如下改革与调整:

(一)在专业课程上压缩了专业知识体系相融合的部分课程。如:

1、过去《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为两门课,讲解的内容也较详实,但面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其目的是够用和会用为度,如去绘制图形,将机械和计算机做到了有机的融合,也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也符合目前机电行业对制图人才的要求,同时压缩了课时量,为实验实训课的安排留出了较多的时间。

2、将《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及《工程材料学》这四门课压缩为《机械基础及材料》一门课程,在知识讲解中,对难度大的内容和涉及设计上的内容少讲,主要让学生对常见的知识原理明白,会识别机械工程图纸,懂得找出问题并会修理为要求。

3、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与设计》及《机床加工设备》四门课程有机地整合为《机械制造技术》一门课程,强调学生的绘图、制工艺卡片、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应用,使学生懂得机械制造过程,熟悉机械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机械技能和管理知识做铺垫。

(二)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符合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如:第一学期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第二学期设置有CAD技术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第三学期设置有单片机技术及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第四学期有数控编程技术及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第五学期主要有数控技术应用等。第三学年通过参加和实际操作,考取各类相应的计算机资格证来检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较紧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便于学生接受;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这门课在第三学期开设期间还含有实验、实训课程,在第四学期安排两周实习,强化第三学期学过的基础理论,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使理论与实践做到有机的融合。如表一中只要有周六学时专业课程基本上到要有相应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如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和《电机与拖动技术》后就进行《低压电气控制实训》,所有环节紧扣教学主题,让学生逐步接近“零距离”触摸社会的感觉。

(四)突出机电专业教学重点。以机电设备维修、电力电气控制技术操作和数控操作为主要方向,符合国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定位。因此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主要偏向机电设备维修和电气控制技术,其次是数控编程与操作;主要课程包括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设备维护与应用、电机拖动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可编程序控制(PLC),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专业课程。使学生毕业后有很宽的就业前景,并能在相关领域快速发展。

(五)加强实训操作,体现职业特色。课程设置中实训课程有钳工实训、机加工实习、PLC编程实习、低压电气实训、机械设备装配工艺实训、数控机床加工实习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实习,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学生毕业前还要参加计算机应用操作中级证、计算机绘图员(CAD)资格证、维修电工操作员中级资格证、机床加工上岗证、焊工中级资格证等各类资格考试,来检验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范围的学习效果,并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

五、今后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和想法:

(一)进一步精确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高专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我们则认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以电气控制为主、辅以机械维护、机(液)、电(磁)、计算机三足鼎立”基础上初步定位在: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维修、电气控制理论和操作方面进行强化,懂数控操作及应用,对通用机床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进行常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CAD/CAM应用、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二)基础教育先行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上仍需要坚持文化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教育,这是培养如何做人和塑造形象的基础;在对专业课程设置时,以能力本位开发课程,始终以工学结合、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思路,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技术基础知识的厚实,才有利于后劲储备;专业知识要专精,才有适应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要保质保量

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因此,因随时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使调整后的专业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实现专业建设的成熟期与专业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相对而言一致,为今后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做出科学的预测。今后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量”原则。在课时数量上对实践环节应占整个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以上,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二是“适时”原则。根据各个教学模块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及时跟上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程体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今后我院机电系要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规律决定取舍,以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的选择,学生能力的评价,要立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来衡量;课程体系的设计可根据灵活多样的形式与用人单位合作,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五)按项目化模块式组合课程

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对课程进行分类,组织若干个模块,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职校以主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通过调整相应的模块进行项目教学,使职校培养的毕业生更贴近需求,做到“产销对路”。一般可把课程分为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和技能模块(后二者又称为活动模块)。在公共模块的基础上,只须对活动模块作适当调整,该专业就可派生出几个岗位群。

(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核心课程主要由我院教师任教,基础课程可外聘。选派思想品德优秀的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六个月以上,参与企业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本院学生项岗实习工作,并与职称挂钩。教师通过到企业的培训,锻炼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这样可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骨干教师,为今后机电系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皮付进.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第7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目标制定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质量控制过程的识别和评价措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识别、施工技术、安全生产及CNG行业特殊要求等。施工对象的选择。CNG加气站虽然规模较小,但具有易燃易爆、储气设施和管路系统压力高等特点,对施工对象选择非常高,承建安装的施工单位应有电气设备、管道安装工程相应的资质,加气站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安装单位应取得特种设备许可资质等,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关键质量控制过程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这是整个CNG加气站电气施工过程的基础、主线和核心,应建立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对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两个环节严格控制。CNG加气站电气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过程主要是爆炸危险区域内配电柜(控制柜)、配管的安装、电缆敷设及电机接线等。此外,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材料、配件的质量,施工机械器具,施工环境、气候条件,工种间的交叉作业,土建施工质量,电气元件产品的质量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识别。组织人员收集国家现行的CNG加气站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设计等,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编织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计划。CNG加气站电气施工的全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编制质量控制计划,严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计划内容要详细描述PDCA循环模式所涉及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现场具体应用实施的途径。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此外,关注职责和权限的统一,以确保项目部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人力资源。确保各岗位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并对安装工、电气工程师、管理人员等提供相应的培训。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工种人员均需持证上岗。材料、设备及施工器械的质量。由于CNG加气站具有易燃易爆性,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选型、安装、电力线路敷设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用于电气工程施工安装的其他材料、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和试验报告单等。新型适用的施工机械和工具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在施工中要优先采用新型适用的施工机械和工具,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控制。CNG加气站电气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的重点主要是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部要制定施工方案,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施工中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制度,对配电柜、控制柜及电机等电气设备的安装进行重点控制。施工过程中,涉及已批准的方案计划的变更,应按有关制度报批准。落实施工质量“三检查”,做好每道工序的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定期、不定期召开施工例会,解决施工质量问题。应急预案。CNG加气站电气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建立事故应急预案。这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

(检查阶段)(1)定期检查。在施工阶段中每周进行一次质量评定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2)交叉检验。通过自检、互检,把好质量关;通过专业工程间、不同工序间的交叉验收,做到道道工序严格把关;(3)上级部门检查。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等。(处置阶段)纠正和预防。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并将其形成文件。项目部要对CNG加气站施工现场认真进行检查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施工完成的各项质量目标。PDCA模式下的CNG加气站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了施工方的质量管理机制,现场安全进一步体现了“预防化”控制,并且使项目负责人更加重视施工质量,人员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有效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需注意的是,PDCA模式强调的是“循环”,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也是一种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PDCA的循环管理模式,即施工质量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质量控制模式,从而提高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CNG加气站以其技术成熟、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等特点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天然气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开发出一片广阔的发展领域。质量控制是CNG加气站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因素,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只有抓好质量,才有CNG加气站工程的质量过硬,保障企业和人民财产的安全,从而造福企业,造福于民。

作者:王强 李震 单位: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第8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一、2012年主要目标

农网建设争创优秀。推进农网建设标准化,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部采用典型设计;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进度,确保11月底中低压升级改造工程、1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工程项目全面竣工,0.4千伏线路绝缘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乡镇手拉手供电,实现城区配网自动化;农网节能配变比率80%以上。

供电所管理争当典型。加快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健全和完善界面清晰、职责明确、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高效供电所管理机制;加快供电所信息化建设,完善并应用供电所视频会议系统;完善远抄集抄系统建设,城乡客户供电“四到户”管理95%以上;在10个供电所全部建成标准化供电所的基础上,力争建成1个标准化示范供电所。

关键业绩指标争做标杆。加大指标管理力度,确保指标先进性,公司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低压线损率分别达到99.892%、98.881%、8.8%。

二、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供电所管理

1、严格落实供电所系统集约化管理措施,形成涵盖规划、计划、执行、考核的闭环管控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加强供电所统一管理。

2、深化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建立界面清晰、职责明确、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高效供电所管理机制,实现配电(检修)和抄表专业化管理。

3、规范供电所组织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岗定员,研究建立符合农网实际、有利于队伍稳定和农电可持续发展的供电所用工形式。

(二)持续加强安全管理

1、深入推进供电所现场标准化作业,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全面完成各项年度安全重点工作。

2、着力提升供电所电力应急保障快速响应及有序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组建基层农电保障应急队伍,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和演习,加强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三)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1、科学编制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将升级改造规划纳入公司电网的总体规划,统筹城乡电网,适度超前经济发展,解决农网网架薄弱、供电质量不高、供电线损大、供电“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

2、推进农网标准化建设,按照“两型一化”、“两型三新”和“三通一标”等要求开展工程设计和施工,严格按照中低压配电设施改造典型设计标准进行改造。

3、组织好工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强化工程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做法。

4、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升农网安全、节能、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装备水平,深入推进新型农网建设。

5、加快“一户一表”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四到户”供电管理,加快推进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城乡客户实现“一户一表”。

(四)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电气化进程

1、进一步做好电气化建设规划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认真做好电气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衔接。

2、认真开展电气化建设的验收和整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成一个验收一个,达标一个,确保全面完成100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

3、大力实施线路绝缘化,新建和改造的0.4千伏线路全面实现绝缘化。

4、加快实施远抄集抄系统建设和居民用户智能磁卡电能表应用。

5、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家电下乡和现代农业等电力设施配套建设。

(五)扎实开展标准化供电所建设

1、突出抓好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工作差距的整改,高标准建设、规范化运作,推动供电所各项工作标准化。

2、加强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提高供电所设备、设施及管理水平,加大检查指导力度,改进检查考核办法。

三、工作要求

全面提高供电所系统争先意识,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大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创先争优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公司的要求,各供电所建立以供电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构,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供电所按照农电管理升级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和活动细则,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履职尽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9篇:电气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第一条(资金来源)

本市用于补贴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设备投资的资金,由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安排。

第二条(支持范围)

20*年*月*日至2012年年底,在本市范围内医院、宾馆、大型商场、商务楼宇、工厂等建筑物建成并投入使用,纳入市推进计划的单机规模1万千瓦及以下的分布式供能系统项目和燃气空调项目的单位,属于本办法支持对象。

第三条(支持方式和标准)

(一)对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项目单位给予一定的设备投资补贴,标准为:分布式供能系统按1000元/千瓦补贴,燃气空调按100元/千瓦制冷量补贴。

(二)对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用户要优先保障天然气供应,并继续保持现有气价政策不变。遇上游天然气门站价格调整,实行上下游价格联动调整。

(三)对分布式供能系统、燃气空调项目的燃气排管工程,优先列入道路掘路计划。排管工程需在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竣工后5年内或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的道路上开挖施工的,市、区县公路管理部门掘路修复费按现行市政定额标准收费(不收取加倍掘路修复费)。

(四)政府投资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设计单位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比选论证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的可行性,并优先考虑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方案。具备安装使用条件的,要优先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

(五)经核准,建设符合《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115-20*)并按照“以热(冷)定电”原则运行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电网企业要按有关规定接受并网,与项目单位签订并网协议,并积极提供相关服务。

(六)支持电力、燃气等能源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结合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燃气结构调整等工作,组建专业的能源服务公司。

第四条(设备补贴资金申请程序)

(一)申请设备投资补贴的项目单位向*市推进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工作小组办公室(该工作小组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建设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建设交通委燃气处,以下简称“市推进办”)索取《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设备投资补贴申请表》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设备投资补贴确认表》(以下统称《申请表》,表式见附件)。

《申请表》可到市推进办领取或在有关网址下载。(市推进办办公地址:徐家汇路579号12楼,电话:53014798-1261,53018165,网址:/shsz/shrq/)

(二)申请财政补贴的项目单位在项目建成后,要按规定完整填写《申请表》一式三份交市推进办。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购机合同,购机发票(复印件)。(如是外语的合同、发票,需有经翻译的中文件。)

2.有关项目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核准或审批文件。

3.竣工验收报告。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市推进办自收到申请材料起30个工作日内,会同燃气企业进行调查核准,并将有关审核意见及专项扶持资金申请报告送市财政局。

(四)市财政局自收到有关材料后,按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有关单位。

第五条(计划编制程序)

(一)各区县政府与燃气企业要在每年8月底前,编制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计划并报市推进办。计划包括发展台数、总制冷量或发电量和燃气需求量等数据。

(二)市推进办对各区县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计划进行汇总平衡后,编制全市年度推进计划,在每年9月底前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市推进办在市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正式下达年度推进计划。各区县主管部门与燃气企业要按照下达的推进计划实施,并按季度向市推进办报送推进计划的落实情况。

(四)市推进办负责对推进计划实施进行检查与协调。

第六条(部门职责)

建立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绩效跟踪考评和监督管理制度,落实部门管理责任。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本市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发展的协调推进工作,并组织对专项资金年度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织制订和实施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推进计划,并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行抽查和评估。

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的拨付,并与市审计局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