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读书经验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读书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家园共育;早期阅读能力;方法策略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中。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早期阅读活动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与家长、老师、同伴阅读,进而为幼儿创造了与人“对话”的社会交往机会。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对读物尤其是图画的观察和猜测,可以学习观察的技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想象和推测。早期阅读还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丰富幼儿的情感。因此,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对幼儿进行正确和有效的引导。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既有各自的优势,同时又存在各自的不足,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方面,需要家园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家园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教师可以在班里开辟“图书馆”,提供绘画精美的书籍,每周五为“借阅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签字借阅,并在第二周提供机会请幼儿讲述自己书籍内容;在每月替换新书的时候给幼儿讲解新书的封面和基本内容。

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家长要养成经常购书的习惯,家长要养成经常看书、看报纸的习惯,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喜欢读书。同时,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阅读氛围。

另外,家长和老师们可经常带幼儿去图书馆,通过对幼儿在图书馆的一系列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对各类图书的喜好,如果发现幼儿对某类图书特别的爱不释手,那么幼儿一定特别的喜爱,不妨家长和老师可上书店为孩子买这类书籍。

二、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

为幼儿选择好的阅读材料是展开阅读活动的关键。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主地感知、体验、探索。

家长和教师首先要为幼儿选择的图书就要图画色彩鲜明,这样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其次,图书内容简短明了、生动有趣、贴近社会,并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再次,书面配字要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子短而重复,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的图书资源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图书角,让幼儿将在家看过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幼儿也可将在幼儿园特别感兴趣的书拿到家中阅读,并及时归还,形成良好的阅读交流体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日常生活中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最好时机。当幼儿对一些文字、图标、商品商标感兴趣时,家长和教师适时指导。如逛街时,路旁的广告牌、商店招牌、路标等家长可有意识的教幼儿认读,幼儿在幼儿园中看到的各种图标和文字,教师可教幼儿认读等。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丰富幼儿阅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交往、交流中有意识的运用幼儿学会的新词和语句与幼儿交流。当幼儿就图书、文字对家长提问时,家长、教师应积极地和幼儿交流,对幼儿的问题可与幼儿一起找资料查答案解决问题,在一同解决问题中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亲子共读。家长每天必须抽出一段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因为孩子与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多与幼儿互动,可以采取提问、回忆阅读内容、续编阅读材料等。通过亲子阅读,孩子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幼儿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让幼儿学会怎样翻书、怎样取放,在有条件的地方,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共图书馆阅读,体验大阅读氛围、体验阅读环境的温馨、阅读氛围的浓郁,从而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基等等。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进行网络阅读,让孩子感受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生共读。在幼儿园,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很快地融人到文学作品中。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语言的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的阅读,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经验,鼓励幼儿把自己听到或创编的故事画成一幅一幅画,装订成册,讲给老师、同伴听,或投放到图书角里。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阅读活动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

教师和家长可以将旧图书上的图片剪下来装订成册,也可用幼儿的照片装订成属于幼儿的书籍,记录幼儿生活的过程和生活趣事,鼓励幼儿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图书的内容。还可把幼儿美术、手工课上的作品制作成书籍,让幼儿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了解制作图书的流程和体验到制作图书乐趣,增加幼儿的自豪感。

四、幼儿园为幼儿及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师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半日活动,请家长走进班级,和幼儿一起阅读书籍,并请家长相互交流。如 “小小故事会”,“亲子交流会”等活动,可让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幼儿与教师、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家长通过长期的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许多好的经验,通过家长交流会的形式,实现家长与教师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

家园共育,真正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引导幼儿运用一定的阅读能力在生活中阅读,阅读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因此,幼儿园、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发《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

[2]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4年.

[3]李麦浪 《0岁阅读的起跑线》新世纪出版社,

第2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一、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阅读情境,即一种气氛。情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将幼儿拉进阅读世界的第一步,逐步引发幼儿的阅读动机,要幼儿爱读书,就要让他们在读书之前先爱上读书的气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情境,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我们采取了多样化的形式,让幼儿参与阅读。例如,晨会活动中、离园前,有时幼儿会带来一些图片、照片等资料,这时我们会鼓励、引导幼儿通过介绍、观察讲述等方式进行阅读、交流;饭后,我们有时会集中幼儿进行图书阅读,这时教师可以在幼儿集中阅览中,全面观察多数幼儿的活动情况,给予集中指导。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幼共读、师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补充、完善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令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如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还能起着带动的作用。因此,有时,我们也让幼儿随意分散阅读,让孩子选择阅读资料后,自由结伴、分散地进行阅读活动。这也有利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图书区是每个班内必备的活动角区,也是我们创设阅读情境的另一有效途径,图书区中摆放各种有趣的图书和阅读材料,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来获得认同、接纳、借鉴同伴的阅读经验;图书区是多层次的,为幼儿提供的书籍有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教师还要留心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从图书区中选择一些图书读给幼儿听,在老师的有意识的影响下提高幼儿对这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图书区内除了书外,还要有些其他材料,如纸、笔等各种文具来支持幼儿反映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生活,让他们自己学着书的上标记、符号、文字、绘画尝试制作图书,并对幼儿有创造性的画、涂、写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多样阅读材料

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这里所说的合适,是指符合幼儿阅读的目标和特点;优秀,是指画面形象生动、内容健康向上、语言丰富优美。因此,在选材时,必须以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提供大量有具体意义、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同时,要摆放在幼儿容易取到的地方,方便幼儿自由选择,自主阅读,感知、体验其中的乐趣。

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阅读特点,选择了一些幼儿所喜爱的、画面生动的、内容科学的读物作为他们的阅读材料。其中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它包括以下几类:

1、视觉类的:图书、图画、图片、影像以及根据幼儿近期热门话题用图文制作的画面。如以“神舟五号”为主题,用文字或图画形式记录下来的、幼儿自己发现的、与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有关的内容:“我看见航天员杨利伟叔叔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神舟五号”等。另外,我们还结合各班的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自己收集、自制图片等材料,动手布置画面。同时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与内容吻合的背景,如与“冬天”主题相关的雪花的背景等。

2、听觉类的:配套的故事、儿歌、散文、轻柔的音乐磁带等。让幼儿自主地操作,把他们自编自讲的故事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甚至有时让幼儿自己来录音。3、 操作类的:提供图、文配对材料,让幼儿玩配对游戏,或看字做动作、看动作猜字等。

4、表演类的:提供头饰、面具等具有形象特征的道具,以及不同场景的背景等,供幼儿表演。

我们在选择这些阅读材料时,注意了题材的多样化和文体的多样化。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经历奇险,各种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讨论话题,都试着让幼儿去接触。我们为幼儿提供的不仅有儿歌、童谣、诗和故事,还有一些知识性的图书。幼儿在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呈现方式中,渐渐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知识、信息的积累有所加强,视野也扩大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表现力和理解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调动家长参与阅读教学,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

第3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然而,审视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学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迫在眉睫。

一、合理选取阅读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选文要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阅读。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选择的材料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二者相辅相成,读是积累,写是倾吐运用,惟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早期阅读;幼儿;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从图画阅读向文字阅读积极过渡,使幼儿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养成主动读书的态度,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生活动的自觉动力。”幼儿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期,而幼儿的思维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乐于接受的阅读材料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对刚进园的孩子,就应该选择色彩鲜艳、构图与线条简单、人物形象鲜明、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的图书。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应该为他们选择色彩鲜艳、形象突出、画面清晰、内容富有童趣的一页多幅画面的图书。如《看图说话》《幼儿画报》等。此外,各类科普类读物、训练智力类读物都是大班孩子喜欢的图书。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材料都是幼儿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如教师自制的教学图片、汉字卡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头饰,幼儿自制的图书、卡片等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呈现在幼儿的面前,能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因此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1.在幼儿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光线充足、空间适宜、相对安静的阅读区“快乐书吧”。“书吧”中摆放各种有趣的图书和阅读材料。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来获得认同、接纳、借鉴同伴的阅读经验。2.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在家庭中也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图书,每天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也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开阔了幼儿的视野。3.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秋天到了,带幼儿到园外欣赏美丽的秋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三、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是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子互动的阅读关系,可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首先,最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为孩子大声地朗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倾听朗朗的读书声,激励着幼儿和教师共享作品,理解故事内涵,加深了老师和幼儿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其次,以同伴互动的形式进行阅读和讨论,来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分小组阅读童话书,轮流讲故事内容,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发展了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了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另外,世界著名学者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在自传里写到:“如果说我有一点成就的话,那是我从我父亲那里接受了早期教育的结果。是父亲从小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我还可以断言,早期阅读使得我进入社会比别人偏得25年时间。”可见,阅读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共同参与,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活动对于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爸爸妈妈陪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可以教给幼儿一些阅读的基础知识与阅读技巧,可以教育幼儿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大发展。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的理念,是对幼儿早期阅读意义的拓展。拓展早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丰富方法和手段,能为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开展幼儿自由阅读、师幼共同阅读、听赏活动、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有机结合的阅读活动。如:1.听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根据幼儿特点,我们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组织幼儿听赏优秀文学作品,并争取家园配合,增大信息量。通过听赏活动,可以激发起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强烈兴趣。2.分享阅读。教师与幼儿共读一本书,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分享阅读的快乐,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把阅读和游戏、表演、绘画、音乐、手工等结合起来,重现书中角色与情节,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不断重复故事内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总之,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因此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李莉.全阅读教育理念与儿童早期阅读学前教育研究,2011(2).

第5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阅读理解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37-01

“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0-6 岁)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在成人借助于图书和幼儿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以及与阅读能力相关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从这个对早期阅读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阅读十分重要,对幼儿的阅读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现状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合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但是现在早期阅读在很多人的眼中并不以为然,所以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合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存在的问题

2.1学习适应上的困难

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教材, 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 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 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 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 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 积累阅读经验。同时, 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 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 进行交流活动。我们发现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 会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 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一段小故事, 幼儿也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进行交流。久而久之, 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 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 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4]。

2.2缺乏阅读兴趣

其实对幼儿来说,早期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视觉的,还包括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是与阅读有关的行为,都可以算作是阅读。例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并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成人念图书文字等。识字,只是早期阅读中的一个成果,并不是目的。只要处于正常的教育轨迹之中,认识字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方面用不着太操心。天下没有爱读书的人不认识字的,但有很多认识字的却不爱读书。当然,认的字多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看书,识字毕竟是阅读的一种很有效的工具。

2.3阅读理解能力差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单独划分出一个识字阶段,这与儿童言语发展规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适应的。事实上,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现在市场上有些识字卡片属于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其实,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3对策与建议

3.1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随着视觉媒体的普及,幼儿的阅读已不满足于以前单一的书面材料了,他们很早就表现出对电视、画报的兴趣。我们应该从多种渠道来收集幼儿的阅读材料,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彩图幼儿故事100集》(红果、绿果、黄果三套)《幼儿识字》《好儿童》《娃娃画报》《小青蛙故事报》等等,可以为提供各种音像资料,如录像、动画片等,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阅读拼图、识字玩具等。鼓励全体教师、幼儿、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来共同参与,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丰富的材料,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使幼儿能在阅读时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增强表达的愿望,为阅读兴趣和后天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语言阅读区的材料可以丰富多样,围绕教学主题,用图文结合的板面布置,如以“春天悄悄话”为主题,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并且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幼儿通过自己观察生活,加深对春天的了解。

3.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潜在课程,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利用一切需要向幼儿提供的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

3.3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速度都不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等等。因此,教师注意调动每个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幼儿是好动、好模仿的,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教师从中观察、了解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时发现幼儿间的差异,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在指导阅读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充分想象,大胆创编;让能力较弱和能力较强的幼儿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相互影响;让幼儿多交流阅读体会,为能力弱的幼儿开展阅读内容讲述训练等。

总结

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者、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与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创设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阅读环境,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鸿菊.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浅探[J]. 学前教育研究.2007(3):28-29.

第6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为了强化学生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与2008年3月积极申报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协调发展》的课题研究。依对该课题工作的时间和探索,学校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的教育、教研体系。现在广大实验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此次课题研究中。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确立了具体的研究目标

1. 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自主积累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由在阅读中不会积累语言过度到能积累有价值的语言,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主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2.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构开放而又活力的课堂,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摸索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积累语言的方法,策略,技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二、 根据教学实际确立具体的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搜索有关语感培养和加强语言积累的文献资料,通过复印、做文摘卡片、专题索引、读书笔记、存光盘等方法处理、归类相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 案例研究法。整理和提炼比较科学的、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形成典型的研究个案。

3. 实践反思法。针对课题研究中不断生成的一些新的问题,通过集体备课,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形成新的研究目标,并付之于行动,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4. 经验总结法。对在时间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三、 在时间研究过程中,认真落实“四”个精心

(一) 精心筛选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校课题小组与实 验教师一起制定了小学生应阅读的图书内容。语文课本上那些文字优美、充满时代气息的文章非常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欣赏、理解了课文后,背诵全文或喜爱的段落。同时,充分利用好与此次课题研究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积累伴我成长》,因为那里面的文章篇幅短小,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阅读、背诵。对于各年级的学生,课题组要求低年级以童话、寓言、儿歌为主;中年级增加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精彩段篇;高年级加强对优秀古诗文及名家名篇的诵读积累。目的是使学生在感受这些语言美的同时,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提升语言素养。

(二) 精心安排

为了充分利用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课题组要求广大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外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的语文材料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充满人文气息的语言积累环境中。

1. 提供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规定每周有三个早自习为晨读,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段篇领悟、诵读。每周五安排一节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谈体会,做交流。每天学生在家阅读要保证30分钟。

2. 合理利用图书资源。我校有较为丰富的图书,课题组规定每周利用两次课外活动课,对学生开放图书室,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并规定学随时摘记好的词句段篇,每月进行一次图书交流活动。

3.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段篇都要分门别类编辑成册,装进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各班定期评出优秀生。

4. 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实验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定期收听、收看远程教育录像课以及名师名家的观摩课,拓展学生视野,扩大积累范围。

5. 强化写。学校要求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每人要有一个“日记本”,要随时摘记好的词句段篇,或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描写身边的人、事、物。学校每月对学生的日记做一次全校规模的展评。

(三) 精心指导

要想学生在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训练学生掌握积累短篇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四种方法:

1. 熟读成诵法。它包括主导词背诵法、提纲背诵法、手抄与背诵相结合法。

2. 摘记法。教给学生圈点勾划,批注,摘抄,写体会,做读书笔记,记诵精彩段篇。

3. 归类法。对摘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篇,一个阶段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记忆。

4. 活学活用法。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获得知识,督促学生在交际与作文中活学活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

(四) 精心检查

有检查才有落实,有测评才有促进,课题组定期对实验班级加以检查评定,成果给予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积累的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查,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1. 口头交流。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进行两分钟展示,或背诵精彩段篇,或即兴演讲。活动课上让学生轮流背诵优美语段,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2. 开设专栏。利用班级“图书角”张贴搜集到的精彩段篇。利用黑板报的“学习园地”推荐著名作家的名作品。

3. 开展多种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作家作品知多少”,“小小书市”等读书汇报,阅读欣赏活动。

4. 进行评比。定时定期地进行评比,采用擂台赛等形式,设立“读书之星”“小博士”“采蜜大师”等形式,通过一系列评比,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

四、 研究成果

第7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根曾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神,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博物使人深沉,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富兰克林也曾经说“阅读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刻”。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我努力探究各种途径,积极拓展渠道,努力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使读书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拓展阅读渠道,激发读书兴趣

1.走进书海,自主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进行阅读活动,充分体现自主性。由于学生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对阅读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大家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自主性”阅读,有的学生会表现出对某一类书籍的特别兴趣,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读得更广一些,思考得更深一些,这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性阅读。

2.利用传媒,促进阅读

电视、电影、录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冲击,我们要善于为我所用。传媒中的一些节目可以引起儿童的阅读动机,激发其阅读兴趣。如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对同名小说感兴趣。但不可以过分依赖声像材料,否则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须知,阅读能力实际上就是凭借生活经验,借助想像和联想,将文字符号还原为“图像”的能力,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阅读。

3.上网浏览,感性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音频和视频点播,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等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而这种声像结合的阅读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

二、拓展阅读内容,激发读书兴趣

在开展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我注重探索总结如何拓展阅读内容,即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与课外怎样有机结合,课内引导,课外指导等。

1.根据课内内容到课外书籍中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

2.课文是节选的,到课外查找、阅读整篇的著作。

3.根据课文中的引文到课外查找、阅读引文所在的文章。

4.课文是历史白话故事的,到课外查找、阅读故事的文言文。

5.查找、阅读与课文题材、内容、写法相联系的其他文章。

6.查找、阅读作者所写的其他相关作品。

7.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书目。

三、拓展阅读交流方式,激发读书兴趣

为了把班级已初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来,发扬下去,我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这些方式更大限度地激发、促进学生的读书兴趣。回顾总结这些活动,可以归纳为“五会”、“四展评”、“一表演”。“五会”即“童话会”、“故事会”、“读书心得会”、“藏书交流会”、“读书竞赛会”。“童话会”是最初阶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而且更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故事会”则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的心理,把从课外阅读中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有时还可以采取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进行佳作赏析。“读书心得会”是学生把阅读时的收获、体会表达出来,共同交流,这也间接提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藏书交流会”是学生把所藏书籍向大家介绍,而且可以直接问答交流,既检验了学生对藏书的阅读了解,也鼓励更多同学多藏书、多读书,同时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读书竞赛会”则采取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学生踊跃参加,内容广泛,如“名家名句名诗连”、“名言谚语上下连”、“影视屏上现名篇”、“名家名人谈读书”、“读书小获时时有”等。

“四展评”,即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优秀编辑表”、“优秀读书手抄报”、“优秀调查报告”,然后在班级展出。为了检验课外阅读效果,我一直把促进课外阅读的这些优秀作品的展评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读书笔记有三种:一种摘录式,摘录好词好句好段;二是提纲式,侧重提要作品的内容;三是心得体会式,着重写作品阅读后的心得体会。编辑本则要求学生把平时阅读到的一些作品,及喜欢的词句美文按一定类别整理成集册,并设计封页、插图,而且给集册取一个别致,有个性的名字,如《春草集》等。“读书手抄报”则是对语文知识、综合剪辑、信息处理等能力的综合考核。但可以在短时间检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调查报告”则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而且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略读、浏览、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一表演”,即课本剧表演,这是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的一种交流方式,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及对作品的感悟、理解,全都展现出来。

第8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幼儿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3~8岁,调查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是阅读能力的形成期,如果在此期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阅读中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反之,如果错过这个良好的阅读能力形成期,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很难适应学习环境。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时期的阅读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那么,我们谈谈培养幼儿阅读识字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为幼儿创造阅读识字的条件和氛围。

阅读是一项对外界环境要求很高的学习活动。加入我们在十分嘈杂的环境下是很难静下心来阅读的,即使能够安心看书,也没有敏锐的分析和整合能力。幼儿如果长时间地在不适宜的环境下阅读,容易形成错误的阅读习惯,甚至会错误地认为阅读就是把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不需要学习、分析和记忆。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营造一种融洽的有利用于阅读的氛围和环境,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分析和提炼文章中的精华,学会提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伟大的教育家皮亚杰曾说:“外部条件、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如果学生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学习,且与环境进行交融和互动,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就会快速地掌握和理解,能力也会突飞猛进而得到提高。”为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为幼儿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幼儿时期的阅读能力和经验。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或文章。春天来临时,我们就阅读一些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亲身感受及领会其中的含义和情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语言表达的知识,将语言表达的含义与自身的情感相结合,得到有效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慢慢地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新鲜的阅读材料,增强学生识字阅读的动力。

阅读除了需要适宜的环境之外,还要求文章和材料要适宜幼儿阅读。太难会打击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不但不能够促进培养阅读的兴趣,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太简单又会让幼儿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训练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时期,我们要为幼儿准备一些难易适中的,既能满足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和文章。

知识的载体是书籍,阅读使让学生走进知识的宝库——书籍,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幼儿学习阶段,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为幼儿选择一些具有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且把这些材料放在幼儿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让幼儿在自由的时间里能够自由地选择阅读的材料,并自主地进行内容的感知、体验和探索等活动。例如,在上阅读课前,教师会在图书角放置一些新的图书、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图片或图书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感想,从而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在为幼儿选购阅读材料时一定要选那些色彩鲜明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字正确优美且朗朗上口的材料,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阅读的动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达到显著的效果。

三、阅读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建立融洽的阅读关系。

良好适宜的阅读环境除了地点和氛围之外,还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很好的交流,才能确保书与人之间的更好的对话,才能从阅读材料中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含义。在阅读教学中,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能够帮助幼儿培养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除了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之外,还要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确保学生在愉悦、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反复阅读文章之后,要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阅读后获取的知识及感想,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更彻、全面地理解文章或是材料的内容。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还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教师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注意侧重点。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阅读识字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第9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语文;阅读;培养;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与此同时,新的教材还增编了与之相配套的课外《读本》,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智力背景阅读"的观点,认为只有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求知欲望会越来越强烈,对知识的感受性会越来越敏锐,这样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针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并尝试采用了多种做法。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爱读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就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树立榜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方面,我多次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敬,增强对阅读的渴望。例如介绍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介绍领袖在患有白内障的80多岁高龄时,还坚持阅读古文。我还引导学生观看电视新闻:前任国务院总理,每次在中外记者招待会回答提问,都会即兴引用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句与典故,去阐明政府的立场和自己的观点,其言论一语中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温总理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为国人学习、运用古典文化树立了楷模。通过这些榜样的力量,有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多读书,多向学生介绍读书的经验和体会。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直接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我常常与学生一起读经典名著,一起诵读不同风格作家的古诗或现代诗,互相分享读书心得;向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方法,给学生传阅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自己老师对阅读的重视,增强班级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按层次和个性特点分类指导,培养阅读的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在课外阅读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个性地自由学习,才是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的最适合的方式,他们各方面的才能才会充分地展现出来。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我布置了相应的阅读要求。如要求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每天阅读量为两千字以上,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阅读量为两千到一千字,阅读能力较弱的一千字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的量。

同时,根据各人的生活背景、个人的兴趣性格的不同,也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内容。如女生内心情感比较丰富,她们比较爱读文笔生动、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有些男生爱探险,冒险精神较强,他们比较爱读名人传记及武侠小说;有些学生喜欢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收集信息,关心时政,他们就喜爱读针砭时弊的报刊杂志……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内容,成为阅读的主人公,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的潜能,学生的课外阅读才会有兴趣,有方向,也才能持之以恒。

3、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大多喜欢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我们注意把一些枯燥的沉闷的阅读化为多彩的有趣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集知识性与娱乐性的活动中,化死板为灵活,化沉闷为有趣,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

(1)组织竞赛类的活动。多姿多彩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手段。我在班里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美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学知识抢答比赛”“读书辩论赛” 等。竞赛都是采取轮流制,强调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让所有学生都有参赛的机会。

(2)开展交流类的活动。文豪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流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借鉴别人的阅读经验,分享独到的阅读体会,可以在班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的交流类的活动有:“读书经验交流会”“好书让我来推介”“精读与速读方法推广会”等。

(3)举办展示类的活动。展示类活动旨在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既可以让那些阅读面广、知识面丰富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课外阅读活动的同学。我举办过的展示类活动有:“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笔记展览”“优秀读书日记展示”等等。

这些活动突出兴趣,注重活动的参与性,能使大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许多具体的感性认识,实践证明,各种各样适合学生的活动,对于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优化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指导学生挑选适合阅读的篇目

课外阅读读物,林林总总,良莠不齐,深奥浅易各不相同,我们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挑选适合阅读的篇目。挑选范围为:

第一、文质兼美的。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林清玄《林清玄散文》等,这些经典的名家名作可以提高欣赏水平、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阅读观;

第二、知识丰富的。如季羡林的《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葛兆光的《唐诗过后是宋词》,台湾诗人洛夫的散文《诗与酒》等;

第三、哲理性强的。如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弥尔顿《失乐园》、余秋雨的《西湖梦》、《都江堰》,张晓风的《庄子与尼采》等;

第四、围绕高考扩充有用知识面的。如读一些介绍语文知识的书、读一些古代文化典籍、文言文课外读本等;

第五、趣味盎然的。如孙绍振的《北大读书》,贾平凹的《秃顶》、幽默小品文等,这些书能增加学语文的兴趣,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

2、教给学生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选读、精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据此,我教给学生以下三种阅读的方法:

a、选读法。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学生根据自己在课文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些总为写作文时没有素材而发愁的学生,可引导他们选读一些《作文素材》、《新闻周刊》之类的读物,让他们积累素材。又比如,我们学习了《神奇的极光》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借阅与“极光”相关的资料,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b、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细读、深读,逐字逐句,全面地、深入地掌握其内容的阅读方法。精读法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兴趣、意识力、毅力、等良好心理品质,优化学习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以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c、速读法。速读法就是从文字中间迅速地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课外阅读也要讲质量讲时效。加上现在的学生常常被功课压得抬不起头,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因此教会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快速阅读方法与技巧,不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面,要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们确实应该教导学生要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要了解信息,掌握知识,必须接受多渠道全方位的阅读方式。书籍固然是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材料,报刊杂志,特别是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字以它传播知识的迅速优势,已成了我们重要的阅读来源。就连我们身边的电视广告,街头广告,马路两旁的宣传廊,也有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

为此,我曾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搜集各类广告语的活动。比一比,哪条广告语最精彩。全班同学把视野投向了一切可能出现广告语的场所,每人都搜寻到了不下十条的精彩广告语……

最终一则马路公益广告语“人生追求完善,从‘七不’规范做起”,另有一则理发店广告语“虽乃毫毛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均以其语言清新朴实,含义隽永深刻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次广告语、宣传语的收集、评比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应对高考中的语言运用题,更大大提高了他们把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凡事谋则立”。只有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周密的计划,并进行具体的精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充实、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