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二会计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

第1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一、会计实训的程序: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根据模拟实训教材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

(二)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

相关账户的摘要栏填写“期初余额”字样,根据模拟实训教材提供的有关账户期初余额。并在其余额栏内登记其期初数。

(三)账务处理

需填制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填列。1根据提供的资料逐笔审核原始凭证。

2编制记账凭证

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并将原始凭证粘贴在有关的记账凭证之后。

3登记日记账

逐日结出余额,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业务发生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月末根据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登记明细账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逐笔登记有关明细账。

5编制科目汇总表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开设T形账户。按照相同的总账账户归类,定期汇总每个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并将各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填列到科目汇总表的相应栏目内。

6登记总账

月末时计算出各总分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及期末余额。根据科目汇总表定期登记各总分类账。

并编制总账科目余额试算平衡表。7将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核对。

(四)编制会计报表

(五)撰写会计模拟实训小结报告

二、会计处理难度较大之处

(一)明细帐的登记

于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1应交税费的明细帐。登记的内容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出口退税。虽然有时不会有全部的明细帐会涉及到但登记起来还是有点难度。

需分为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物料消耗、业务招待费、税金、其他费用等项目,2管理费用的明细帐。何种费用记入什么项目容易搞错;

3销售费用及制造费用明细帐也是难以区分的觉得登记明细帐的难度还是蛮大的

尤其是一些费用的分配和结转。如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扎实,二)31号的记账凭证编制难度较大。操作时就困难重重。另外,开设T型账户、编制科目汇总表时计算量比较大,更需要细心和耐心。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最具挑战性的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还需要一个训练过程才能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三)所有的报表中。

三、会计实训课中的表现

做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的完成,一个学期的会计模拟实训中。老师所写的笔记能认真的抄下来,不懂的能及时的问老师和同学,同时也加强了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总体来看,觉得在这一学期里,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拉,以后继续努力!

四、会计实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1实训中。增强了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

2学会了编制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

(二)学会在作完所有的凭证后。

1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2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拘役登记总分类帐。

3结出各总分类帐本月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并据以编制总帐科目余额试算表。

4登记各应收应付明细帐。

5将总分类帐余额与日记帐明细帐相核对。

6编制会计报表。

(三)关于会计处理程序:一个学期下来。每一个环节我都亲历亲为,使我对会计处理程序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想这会为我今后从事财会工作带来许多便利。

会计模拟实训是至关重要的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更深刻的总结和理解,总之。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这门课程的熟练程度与能否高质量地按时完成决定我能否顺利就业。因为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的过程中,与学历相比,更看重动手能力,看重那些熟悉账务处理程序,熟悉报税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财会人才。

不仅调动了学习会计的积极性,通过这门课程的训练。挖掘了会计方面的潜力,同时也培养了细心耐心的敬业精神,让我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系统、快速地掌握了模拟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让我明白了当一名合格的会计并不容易,通过这门课程的训练。来不得一丝马虎;学习之余还应广泛汲取各种知识,培养职业道德,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五、对会计实训课的建议

第2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1明确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言的,民办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都是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相对于研究型高校,更重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是为中小企业培养骨干员工的,他们对现实操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另外应用型与技术技能型相比,应用型对理论的研究应该比技术技能型的更深入些,对专业业务的培训可塑性和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性更高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不断地分析和改进技术,经过系列培训可以担当重任成为企业管理层。

因此,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候,既要注意适当的理论引导,也要注意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人文精神和诚信品质,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又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实务操作,能够与企业需求相契合,研究和技能相结合的,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建造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体系

笔者所在的学院中,会计学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专业,分别是:会计学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金融会计方向、ACCA方向。这四个方向在就业上各有特点和鲜明方向,同时也存在交叉替换关系。在过去的几年里,学院在这些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方面不断地变化、修正,力争反映出该专业的特色。在专业核心课程的了解上也不断地变化。就目前而言,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我们是理解为将学生培养为具备各种会计业务处理、涉税业务处理、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日常事务处理的人,而需要设置的相关主要课程。就我们目前而言,经过不断地论证和组合,会计学专业方向以管理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初中高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作为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其中将初级财务会计、财经法规及财务管理作为学科基础课程,上述其余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另外设计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多个高校进行论证研究,认为初中高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这些课程为核心专业课。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主要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的6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开设,金融会计方向的在会计学方向的基础上再开设与金融行业相关的会计课程。

在笔者看来,就目前而言,上述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体系不能鲜明地反映出应用型大学的特质,缺乏相关实践技术的训练课程。在设计核心课程体系时,个人觉得除了上述理论课程外,应该加多几门实训课程,将财务分岗实训、财务案例分析等纳入核心课程,实现应用型教育的有效性。

3立足于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3.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大一第一学期安排上公共必修课,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才开设初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大二各种专业课开始汹涌而至,应接不暇。这是按照研究型大学课程开设的,对于应用型民办高校,应该根据专业特性和学生的特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建议要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个人认为可以在大一第一学期课程设置财经法规课程,让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明白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大一下学期可以安排初级财务会计学和初级财务会计实训,让学生及时地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训练,加深印象。如果学生接受能力尚可的话,还可以安排财务管理课程在本学期。大二上学期可以安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同时安排经济法或者税法在该学期,可以安排会计信息系统或者ERP软件等软件操作课程,确保每个学期都有实训课。大二下学期,可以继续安排中级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的学习,同时开设财务分岗实训课程,作为对会计课程的一个总结操作。大三上学期,学生已经对专业核心课程较为熟悉了,可以加深难度,安排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学习,在实训方面,安排ERP沙盘模拟,中级财务会计实务等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运作进行熟悉。大三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了,可以安排审计和财务分析课程,课堂中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大四上学期,可以安排案例导读、跨专业模拟实训等课程,设计较为逼真的企业环境,让学生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在毕业工作前进行一次模拟的工作。其余专业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平时选修课程进行,设定一定的选修学分制度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3.2界定好核心课程授课内容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初级—中级—高级财务会计学是属于主干课程中的核心。这三门核心课程的授课内容和难易程度应该呈现逐步递增加深的趋势,目前很多高校对这三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存在重复现象,这样既浪费了课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循序渐进接受度。例如,初级财务会计学中的存货计价方法、计划成本法、应收账款资产减值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增值税进项转出等知识点可以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学习。学生只需要对会计的基本原理和简单运用掌握透彻就好,由于目前社会上较少企业采用手工做账模式,因此里面关于凭证和账簿的知识可以采用手工实训的方式进行引导讲解,不需要花费太多课时;而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学,可以针对六要素进行详细业务的学习,另外再对财务报表进行学习即可,对于高级财务会计,如果课时不够,考虑安排两个学期:一个学期对特殊业务进行学习;另一学期以合并报表为主进行学习,对于应用型高校,合并报表大可不需进行很详细的讲解。

4提供良好的教学组织保障

4.1采用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所有的高校都明白应该采用行动、案例导向的教学模式,但是真正教学起来能做到的却极少。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主力军,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将教学方法灵活性运用于教学中,形成具有独立特色的教学模式。高校在课程建设时,可以对相关的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析,力争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理论以后工作都能用得上,工作时遇到相似问题就会自然地想到相关处理方法。教学方法花样各不一样,比如情景模拟法、情景想象法、案例教学法、问题中心法等,只要能达到目的的就可以运用于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自信的能力。

4.2丰富教学资源

核心课程建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便是需要建立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在这方面,应用型大学可以采用建立学习网站的方式进行,在学习网站上将相关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具体业务流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具体的实务操作进行分类展示,建立会计专业案例库等。在教材选用方面,尽量选择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教材既要有详尽准确的理论,也需要有一定的案例和实操练习。自编教材也具有一定的可选性,但是要确保适用性。

4.3建立应用型教学教师团队

高校的学习中,虽然说主要是靠学生的主动学习,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意义重大的。民办高校由于其特殊性,在教师的聘用上比较多样化,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状态,即中年骨干教师少,公办高校退休返聘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居多。这样就导致平时在教学中,出现老教授极度注重理论讲解,缺乏实际应用引导;而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在课堂中也缺乏联系理论的案例。这对于培养应用型学生是极其不利的。民办高校应当采取措施稳住教师队伍,利用老教授引导理论学习,重用中间骨干教师,培养年轻教师,为年轻教师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每门课程安排相对稳定的教师进行授课,相互交流,形成特色教学。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和目标。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每个学校都在积极地改进中,笔者所在学院也在积极响应中,在深化特色教育、深化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会进一步地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和教师队伍,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宇,张园.大学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2]华娜.谈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民办高校发展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2).

[3]王仕勋.浅谈高职院校校风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第3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训总结。

在本次会计实训中,我们实训的内容以一个较大的模拟单位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结合专业教材的内容,对会计主体的必要简介,相关资料的提供,有关经济业务的提示和说明等等。在实训中,我们充当单位的记账人员,掌握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和如何进行相互配合,弥补我们在课 堂学习中实践知识不足的缺陷,掌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距离,也可通过实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到实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参与实训的兴趣。

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实训。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实训书上各种单子、凭证剪下来附到记账凭证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成册。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掌握所学内容的质量。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训的第一天做了分录,虽 然之前从来没有实训过,但感觉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老师说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实训时自己桌上的做账用品,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下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晚上继续忙当天没做完的任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账单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有了前两天的经验,接下来的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再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对熟练多了。不过我知道我离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师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正在努力的学习这些知识。

第4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一.单位简介: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 年,1990年投产 ,是全军八五期间重点投资兴建的大型纺织服装联合企业。现隶属中国际华轻工集团。企业年均利润超千万元,年均利税4000余万元。成为湖北省纺织行业利税大户。公司财务部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名出纳、六名会计员。

二.实习内容按照计划安排

从出纳开始,师从每个会计及出纳四天,因为每个会计及出纳所管理的业务均不相同,由次来了解整个会计工作的流程。由于在大二两个学期的期末均做过会计模拟实训,所以自我感觉对于出纳日常使用的单据并不陌生,可到了实际操作中才发现并不容易,刚开开始时更是错误百出。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而且,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细心,对于比较粗心的我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几天过后在出纳的指导下,我对单据的填制熟悉了很多。接下来的就是跟随分管各类业务的会计员,观察各个会计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开始翻看会计凭证,刚开始时觉得各个会计分录觉得这些分录很简单,甚至简单过在学校做的一些业务题,后来发现我想错了,拿在手里的记帐凭证真正有价值的是附在凭证后的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在学校里是肯定看不到的。通过这些原始凭证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个业务发生的细节。还有在学校实训时各个程序都是通过手工来完成,而公司财务部则实现了电算化,计算机代替了大部分的手工工作。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之间的距离在翻看凭证的过程中很好的解决了。翻看了公司一整个月的会计凭证之后便尝试着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

进入用友录入记帐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帐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这便是电算化会计制作记帐凭证的程序,和手工会计有不小的区别,亲手操作过后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整个过程赵会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给了我很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因为财务部日常工作繁忙有序,能给我这样一个新手操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最后翻看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报表。因为我刚刚大二对于会计的相关知识并不是很完善,在赵会计的建议下,我的会计实习工作便到此为止。

三.实习报告总结和体会经过。

第5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专业定位明确,但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不利于学生的分级分类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方向性人才培养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提升层次、拓宽专业、提高素质、注重实践、面向市场,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结构性,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最佳组合。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核心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按财务管理的层次来设置、按资金运动的阶段来设置、按财务管理的主体来设置以及按财务管理的环节来设置几种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1)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相似度高,没有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课程设置缺乏方向性。(2)专业课和专业特色课程缺乏深度和广度,个人理财规划课程、公司理财规划课程以及企业风险管理等相关专业特色课程缺乏。(二)双师型师资队伍资源丰富但后续师资实践培训平台缺乏。(三)实践教学意识明确,但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以及效果落实监控手段匮乏。(四)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稀少,建设效果不明显。(五)学生能力目标体系仅限于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六)实践教学以课程实践教学为主,手工实训、电算化实验和实验室实践比重较轻,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优化路径分析

    (一)建立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的关键点就是将教学质量管理提升到学校战略管理的核心地位。以战略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制定战略实施计划。战略规划中要谋全局,谋重点,谋长远。2.充分利用机制的灵活性和办学的自主权,突出优势把握社会需要的发展机会。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创设特色专业奠定社会地位,扩大社会影响力,集中力量创特色专业。在理论研究型大学和实践应用型大专之间找准自己的定位3.教学科研人员、课程与学生的质量及基础设施和学术环境的质量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组建高效的教学管理团队,加强对教学秘书、教务干事的教学管理培训,在明晰的政策、制度指引下,使教学管理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研究化的方向发展。5.突出企业等用人单位在独立学院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落实校企结合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战略。(二)积极合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构建,形成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保障体系的三层次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遵循时效性、规范性和稳定性。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和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规划和创业方案设计并提供财务管理相关内容的咨询。2.校外实训季度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资源整合,结合市场机制的导向结果,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完善高校的培养技能和目标,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提供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图1-校企合作就业机制框架图(三)构建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效率性为原则的实践教学体系。1.整体性原则。建立计划—实施—评价的循环式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财务会计作业、财务报告评价、财务管理认识实习、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总结来监控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监督学生对会计整个循环过程的认识程度以及独立完成会计数据生成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决策方法运用能力等。2.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就是将实践教学目标分为整体目标和分级目标,整体目标则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分级目标则包括了基础目标、技能目标和方向目标。层次性目标的制定和执行要结合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两地办学的特点,对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3.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就是通过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兴趣特点为出发点,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1)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根据质量评价指标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管理。(2)利用课程体系专业课的方向性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级培养。4.效率性原则。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技能为本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优化实践教学考评维度。在课程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案例教学、手工实训、电算化实验、实验室实验等多种实践环节中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考评维度,全面监控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质量,确定合理的成绩结构,改革课程考试题型。(2)明确考核标准,细化和拓宽考核内容。对实践环节中的内容细化、量化,通过明确的指标体系展现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后续教育即业务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水平。鉴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强的特点,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双师型教师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通过宣传教育、校企合作岗位培训、教学实践、社会实践见习、学历进修、技能培训与考核等手段,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多用途教师队伍,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缺少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模块,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培育精品课程,持续抓好重点课程建设。(七)通过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分向引导和培养。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二结束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考评,根据学生个人意愿以及学生家长、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考研、考证、实践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针对性培养。使学生能够心中有目标、实施有计划、行为有动力、结果有预期。(八)继续加强教改和科研建设,以改促学,以研促教。(九)通过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多方面培养。在财务工作实践中,财务应用能力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到工作岗位中能迅速接受单位财务工作基本工作流程和所在岗位任务的能力,即利用在校所学知识快速获取实践新知的能力。第二阶段是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适应期后专业应用能力的灵活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的能力包括了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入而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竞赛、财务管理案例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实践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十)完善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体现了专业对学生的认可,毕业证和学位证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认可,助理会计师、助理理财规划师等含金量颇高的资格证书则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认可。通过完善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证书通过率,提高专业、社会对毕业学生的认可程度,提高社会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程度。(十一)多途径增加手工模拟教学、电算化教学、实验室教学、校外实训等实践教学模式的比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众多,按照年级统一安排手工模拟教学、电算化教学、实验室教学等实践教学压力较大,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应充分发挥多种途径实施上述教学模式:1.根据学生专业课成绩按照一定标准进入实验室教学。2.发展学生手工实训、电算化教学的教师群体。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大四学生中有部分同学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水平和手工实训经验,可以通过电算化操作以及手工实训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考试筛选出水平较高的同学对大一、大二的同学进行小组式教学。3.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资源联系校外实训基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综上所述,充分发挥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现有的服务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定位的课程设置体系、学生能力目标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师资力量的作用,并通过对以上方面更深入、更专业、更精准的补充和强化,继续构建和完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独立学院特色财务管理专业。

第6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联营 实训基地 真实业务

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合作才能落地,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在实践中,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不大,特别是会计专业,因为与学校合作找不到盈利点,企业并不积极。学校和企业的广度、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如何破除“校热企不热”壁垒,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难题。

一、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的局限性

从全国来看,各院校会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各不相同,基本都处于摸索之中,一般采取的都是仿真实训,或让学生到会计公司实习等模式,没有成熟的、可以全面推广的办学模式。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一)会计实训突出“仿真”特点

大部分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突出一个“仿真”特点,即在校内建一个仿真实训室,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但在实验室集中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缺乏一个实际业务活动平台,一味地只是进行仿真实训,没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无法培养的。无疑,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无法培养高技能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实训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做账上

会计工作不只是做账,还包括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业务往来,目前,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题。作为一名会计,不但要与本公司、本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还要与其他各个部门,包括银行、税务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如此,才能更加方便日常的业务流转,所以,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训不光要有做账的内容,还要有沟通能力的专项训练。

(三)学生到企业实习会计工作,实际操作有限

会计与数控等操作型职业有根本性的区别:在工作中会涉及到商业机密,而且学生实习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一般企业都不愿意接受会计实习生,即使接受了,也不会让实习生进行真实的账务处理,充其量只是让实习生把做好的账看一下,学生实际操作会计业务的机会非常有限。零距离上岗是目前国内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的要求,是衡量高技能人才的标准,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到企业即能上岗,不需要企业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对新员工进行培养。然而,社会现实情况造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恶性循环,会计专业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企业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学生就业不对口――企业不愿到院校招学生,这样就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

(四)与校财务处合作,资源整合育人才

为了突破传统会计仿真模拟教学的局限,解决会计专业顶岗实训的问题, 我院曾将学院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场所转化为实习实训场地,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这在全国是首创。学院会计核算中心整体搬迁到了会计专业实训中心,形成了核算中心与学生实训中心一体化,学院会计结算中心将核算的出纳、会计岗位向学生开放,其业务主要包括:出纳岗位、记账岗位、会计档案整理等实训项目,由财务人员实施具体指导,从而将学生学习的《出纳实务》等部分课程的实践内容由真实的业务来体现,实现了在学校内的生产性岗位实训。但由于学校的事业性质,学生实训业务接触到的内容主要是事业单位会计,实训岗位也仅限于出纳和档案整理,内容过于单一,专业接触面有些窄,与走向社会后会计岗位对能力的需求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一体化实训中心经历二年后只能关闭,学生的实训又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

二、引企入校,探索校企联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针对会计实训“校热企不热”的情况,为找到校企合作双方的兴趣点,我院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及实训模式的建设方面做了较大的尝试,从2015年起开始,与北仑金桥会计服务公司合作,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电脑等办公设备,企业与专业合作,共同参与教学,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实训内容、考核标准,由企业负责,以真实业务为实训资料,对学生进行实训,利用企业的奖惩和考核制度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集中实训从大二开始,每班集训时间为一个月,集训的内容主要是会计实务操作内容,涉及的理论课程有:企业会计实务、出纳、电算化会计、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手工操作等,能够体现“真环境、真项目、真要求”。

(一)以真实业务为实训内容,以师傅带徒方式带教

北仑金桥会计服务公司近500家中小企业的账务,学校引入金桥会计服务公司后,就以这些企业的账务作为实训的内容,由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指导学生做真账,真正做到了真实业务做实训。实训内容包括:识别、审核原始凭证,电算化会计实务操作,计算申报企业税费,整理会计档案,银行业务,工商登记验资业务。每个学生负责2―3家企业的记账业务,由于企业的行业不同,@意味着学生可以做不同行业的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1.识别、审核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会计实务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会计资料,是编制会计记账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的原始依据。会计业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职业判断,识别、审核原始凭证。原始凭据的审核、发票的开具及核对整理,对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会计内容。以往学生接触的原始凭证是模拟的,是印在教材中的,比如基础会计实训,学生从书中裁剪下来粘贴在记账凭证之后即可,这种思想上的先入为主,容易造成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过程的忽视,认为只要是外部提供的原始凭证都是对的,再加上教材上的原始凭证有些已经不是最新版,学生在填制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的过程中,填制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加强原始凭证实训是重中之重。为此,在原始凭证实训开始,我们就与金桥会计服务公司商议,由公司提供企业真实原始凭证,先让学生识别,指出错误,学生再动手填制真实的原始凭证,如发票、支票等,然后由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进行点评,总结原始凭证审核要点及技巧,这些技巧是会计人员的长期实践工作经验,也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实训,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辨别能力提升很快,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2.电算化会计实务操作。这是一个会计电算化项目操作内容,学生需要从账套设置、会计科目设置、科目余额录入、权限设置等初始化工作开始,根据已审核的真实的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输入记账凭证,并进行打印整理,并由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审核。这些内容,虽然在电算化会计课程上学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旦由学生独立做~,刚开始好多学生还是不敢下手,做账速度较慢,错误也较多,在指导教师和师傅的帮助下,学生才慢慢上手,首先熟悉了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企业的业务范围、部门分工等情况,然后才开始编制会计凭证,先从一些基本的凭证入手,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接着是成本核算等。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真正体会到会计就是一项细心的工作,严谨认真是做好工作的不二法门。

3计算申报企业税费。计算申报企业税费包括:国税增值税计算及纳税申报的实务操作;地税各个税种的计算方法和纳税申报的实务操作;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纳税申报;税控发票开具和增值税抵扣认证的实务操作。其中企业所得税费计算是重点,在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实际经济业务,先进行职业判断,哪些业务要交税,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基本掌握了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和技巧,接下来是报税,学生熟悉税务工作每月的时间内容。如:每月初进行零申报、E税通申报、抄税等;每月中进行清卡买票、一般纳税人调拨开票;月末对本月扫描的发票进行核对等,最后进行网上申报,通过这样的税务实操,学生对今后的零距离上岗工作更加有信心。

4.会计档案整理和其他实务。会计档案整理包括: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国地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抵扣联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其他实务包括:打字、点钞、键盘录入、常用会计书写、工商、税务、银行事项办理等的实训。

(二)学会沟通与交流

学会沟通,学会与人交流,看似简单,但其中很有学问。为此,我们安排学生走出去,在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带领下,去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办理业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许多学生感悟到,通过实际接触,锻炼与人沟通能力,是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通过与人交流,学会聆听,通过虚心听取前辈们的工作经验介绍,帮助自己提升了日常的工作能力。

(三)建立企业化考核制度和规范

在实训期间,学生按企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服从企业的管理;金桥实训基地对参加实训的学生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进行科学、合理和严格的考核,并定期提供考核结果。具体考核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1)业务技能是否熟练:主要包括书写规范、票据差错率、票据作废率、银行退票率、凭证准确率、纳税计算、报表完成和会计档案等。(2)职业素养是否过硬:主要包括劳动纪律、工作态度、礼貌服务、与顾客沟通、服从意识和保密等。(3)稽核及财务分析报告是否准确:通过实训,要求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其目的是不但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求学生会写。

(四)规范实训管理

为了使实践教学严谨化、规范化、科学化,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相关条例,以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包括金桥实训基地学生轮岗实训规章制度,宁职院会计专业金桥实训基地轮岗实训考核表,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训基地教学指导,实训鉴定表,实训学生基本情况等。

三、结语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通过实训,真真切切地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会计。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产学研深层次合作的一个方向,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也是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虽然期间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矛盾和困难,但只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及时沟通,就一定会克服这些矛盾和困难,在共同发展中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燕.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 ,(3下).

[2]王贵兰,肖平.对高职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14).

[3]熊玉红.关于校企合作共建经营性会计校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4]胡苗忠.校企共建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培养会计高技能人才研究与实践[J].财会教育,2012,(2).

[5]许蔚君.高职院校“2+1”校企合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2,(17).

[6]刘艳桃.“订单式”校企合作的企业成本与利益均衡研究[J].商业会计,2015,(09).

第7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规划;自主学习

当前如何激发学生职业规划,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笔者近年来针对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措施有:

一、构建“会、信、管”理念

通过对中小企业、知名软件公司、政府机构等组织的调查和走访、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了解和观察,我们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情况,而我校相关专业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且学生生源较好、教学环境完善,毕业的学生基本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以会计和信息化行业所需为目标,以岗位要求为依据,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狠抓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了解企业、关注会计、工商管理和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掌握会计准则、会计及信息化技术规范、管理软件标准、企业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等,提升办学质量。针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树立“会、信、管”理念。

“会、信、管”理念,强调从会计信息化职业目标出发,以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知识为起点,设计课程体系,从而构建以财务会计类、信息技术类、工商管理类知识为支撑,集会计与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于一身,融操作、维护与实施为一体,形成专业与学科、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相互互动,产学研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会、信、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

面对“会、信、管”理念和现在的就业竞争压力,我们认为学生必须从大一刚进校就要尽快有效率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与社会无缝对接。

会计信息化专业新生刚进学校时很多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会计信息化是干什么的?”,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觉得很有必要去启发和引导学生,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样让学生去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会计信息化岗位的要求和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的。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集会计与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于一身”,“融操作、维护与实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我们应该明确,必须坚持“会、信、管”理念去引领学生,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岗位工作知识和能力,从而明晰学习的方向,学会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教育思想上形成我校不同于全国其它财经类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的独特观点。为了让学生树立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会、信、管”理念,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便对各个班级进行入学教育和企业认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二通过岗位实验和主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热爱专业,了解岗位。大三通过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创业计划实训、企业实习等课程,让学生理解岗位、融入岗位,自觉投入到岗位实践之中。

二、开展定期的学术讲座

教育者的眼光不仅只停留在本地,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学术讲座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无疑可以让学生开阔思路, 增强创新意识,给课程改革注入新鲜血液。经过精心准备的各类讲座介绍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及发展态势,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信息储备,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尤其在专业教学中我们适当采用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就重点、难点内容,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促成其强烈的创新欲望,打破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的单向“接收”,使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研究”问题的习惯。

三、学生职业规划与目标设计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准确选好就业方向,我们将专业学习与学生职业规划放在一起考虑。根据工作知识的特点,首先给新生树立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 “会、信、管”理念,让他们逐步理解会计信息化广义的内涵和相关的知识组成,明白会计信息化有哪些具体岗位,知道要学习什么。然后班级导师在班上会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大学阶段目标设计和职业规划。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现在新入学的大学生中有相当部分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不足,也不知道今后有什么样的打算和安排,对大学学习方法和过程不了解、不适应,缺乏思考和规划,不知道怎样去融入社会,许多学生只是盲目的学习,缺乏对专业、对社会、对企业的了解,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差异也很明显,学生的未来规划也需要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建立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职业规划与目标设计”,即通过学生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后,设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学生和学校为此要共同努力。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想从事的岗位方向等来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目标设计。在目标设计中总体目标一般在第一学年中期进行制定,学生本人大致确定自己的未来基本规划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达到的高度,职业导师将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适时的评价和修正,然后学生再进行阶段目标设计,对于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如下:

大一:第一,思考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价值观;第二,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思考怎样扩大学生会计电算化视野;第四,努力学好通用知识课程,开始接触“会、信、管”综合知识。

大二:第一,明确学习兴趣点与岗位方向;第二,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掌握良好;第三,进一步加强学生“会、信、管”的综合知识修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融入社会的能力,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大三:第一,加强即将从事的岗位工作知识掌握;第二,围绕岗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第三,在岗位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

第四,实现成功就业。

四、导师制

从2007年开始,为了顺利实现各阶段目标,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疑问,引导学生走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实施了专业导师制度,为不同的岗位方向配备了相对应的专业老师指导,以便根据学生个人愿望把他们培养成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同时我们也根据导师的专业和特长对导师进行了分类。在导师制下,学生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消除和引导,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8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根据文件精神,高职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学校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金融保险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变革对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深入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专家、教学工作者积极从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总的来说,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在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和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理论。通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本专业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与探析。

二、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一)金融保险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本专业首先进行了分层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生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进行了改革,设立普高生、三校生两套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设置、选修课学分比例、课时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在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小班化教学课时占当期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31.05%;实施分层教学的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的比例提高到34.48%,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50%,已经达到教育厅设定的要求。根据生源的差异,对于普高生源的学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对于三校生,开设《银行会计》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学科基础的差异,又与后续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同时,在专业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实训,不同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二)金融保险专业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选择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进行了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具体改革情况如下:1.《金融产品营销实务》小班化教学改革。本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与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将部分教学项目引入课堂,在“金融产品认知”、“金融产品营销策略”、“金融产品模拟营销”等项目中与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中国银行、平安人寿等金融机构合作,由企业派遣讲师过来给学生进行分项目指导,学生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训项目。同时,根据学生能力与兴趣的不同,在分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层次性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性,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分项目的方式,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体验式保险营销”项目的积极尝试,主要分为通关测试、增险销售、付费险销售这三个项目的实践,专业学生首先需要通过保险营销话术的通关测试,过了五个关卡之后,进行增险销售,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尝试付费险销售,再根据能力差异,从意外险到普通寿险、健康险、消费险进行差别化的“体验式营销”,既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了营销的全部流程和业务特点,又差别化体验。2.《保险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分组教学,模拟营销。保险实务是从本院学生就业职业特点出发,培养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学生就业必须具备保险销售方面的实战经验。基于此,在课上,学生分为3~4人一组,共分为12组,就不同的保险险种进行了模拟销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保险产品营销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在保险产品营销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结一定的保险销售经验和营销技巧。每组学生表演完后,由其他组学生代表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表演之后,再一起回顾总结相关险种的内容和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3.《商业银行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商业银行实务》课程在基本知识点的讲授环节采取了学方式,在实训和作业环节部分采取了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在该课程的实践时间操作中会用到一套“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仿真实训平台”,包括个人储蓄系统模拟操作和对公会计系统模拟操作。教师采取了班内“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该项实训,全班学生均要求完成个人储蓄系统的全部案例操作,而对于知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则进一步完成对公会计系统的案例操作,教师进行加分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之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在部分作业的布置上采取小组模式,如商业银行信息简报、信用卡设计等小组作业。教师先进行情景引导、任务描述;学生自我思考讨论,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完成任务并展示。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学生们通过分工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模式的引入,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之中。4.《银行技能竞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分层选拔。由于银行技能竞赛的内容为典阅银行软件(对公业务和个人储蓄业务)、银行三项技能(点钞、字符输入、翻打传票),因此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技能竞赛的初级选拔,通常来说,三校生的技能较为扎实,普高生的软件操作较为熟练,所以在备赛选手的遴选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源差异,优胜劣汰。对于进入初级选拔范围的学生,进一步通过竞赛(院级竞赛)的方式从中进行选拔,根据大赛的要求,选拔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国竞赛。通过这样分层选拔的方式,通盘考虑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优势,并从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参赛团队。二是小班化竞赛培训。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在参赛前3个月开始组织训练,并从院级银行技能竞赛中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准备省级竞赛,最后选拔出三名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采用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两种方式。第一阶段为分散式实训,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或者寝室进行银行软件和手工技能的训练,第二阶段为集中式训练,每天由一位指导老师指导并监督参赛学生进行技能练习,并且每天考核一次。在最后集中训练阶段,采用全天停课的方式进行小班化培训,直到参赛前,小班化教学时间全部安排到实训室进行训练、模拟考核,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每天一位老师,每天一次测试”的方式加紧训练。

三、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下一步的举措

一年多来的努力,本专业在执行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时,各专业、各班级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的比例均达到了浙江省教育厅课堂创新行动计划的要求,部分专业课程也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改革与探析。接来下,将进一步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全面展开小班化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校企合作,订立专业行政小班

由于本专业自2014级以来,只招收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生源主要为普高生及自主招生两种,接下来可以考虑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拆分成两个行政小班,同时考虑到本专业的特点,可以通过宣讲会的方式班级学生自主进行分班,并冠以“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的公司名。具体改革有两个步骤:1.部分专业课程率先进行小班化教学。计划先对2014级学生进行部分专业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改革,从大二下开始,选择两门主要专业课程《保险团队运作与管理》、《金融产品营销实务》进行课程改革,在学期初,通过自主报名和企业选拔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太平人寿”班和“中国人寿”两个课程班,在课程的理论教学阶段,主要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指导老师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模块,由两家保险公司派出指导老师进行授课与指导,两个班级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充分体现公司的文化与特点,同时保险公司参与后续的顶岗实习管理关节。2.行政小班化阶段。在上述分课程小班化教学方式运作比较成熟的情形下,考虑在16或者17级的学生中,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分班,从职业生涯导航、课程设置、实训安排、教学内容等环节充分融入企业元素与小班特色,同时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开展实质性的行政小班化教学。

(二)分模块、分难度实施分层教学

在原有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分层教学:深化课程的分层教学。以《金融产品营销实务》为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简、中、难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实训模块,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尝试赠险、简易险、综合性险种的销售,既兼顾大众,又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在作业模块,同样设立基本模块和附加模块,对于基本模块要求所有同学参加,并以此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依据,而附加模块则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和创新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技能竞赛的分层教学。根据竞赛的要求,将实训模块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模块,初级阶段为人人必过阶段,要求每一个专业学生必须达到,中级阶段难度相对比较大,为院级竞赛水平,高级阶段主要为全国技能竞赛准备,选的选手将参加全国规模的竞赛,既体现学生技能的差异,同时又能配合竞赛,两者相得益彰。

(三)优化教师资源,为分层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第9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50-02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因此,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实施“2+1”或“2.5+0.5”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目前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现状

2009年起,我院会计专业就成立了实训实习教研室(2012年分立为实训教研室和实习就业教研室),专门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并配备就业专员协助完成工作。2011年起,我院与中山市中正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市新塘经纬会计师事务所等4家单位签订了会计实习基地协议。在采取系里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进行统一安排与学生自主落实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形式下,我院共输送了两届约900名会计学专业学生进行为期至少三个月的顶岗实习。目前,我院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和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总结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和教育

与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搜集、核实和实习基地招聘信息;组织实习学生面试;收集学生实习顶岗单位名称、企业联系人与联系方式等;制订工作总体安排、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毕业生顶岗实习流程图、毕业生顶岗实习周报与指导记录表、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模板和实习指导老师安排等管理文件;成立实习工作指导小组;召开学生实习动员大会,向学生讲解顶岗实习要求、过程,以及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背景等内容。

2.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

实行辅导员、班主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和单位指导老师的多方面的双重管理和监督方式:实习指导老师每周收集学生周报并反馈意见,指导学生实习报告及实结的撰写与装订,定期给学生打电话或通过实习QQ群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实习问题,不定时地给单位指导老师打电话,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及实习情况;根据情况安排巡视实习基地,实地关心学生实习情况;及时了解和处理学生擅自离岗、调换单位等情况,做好学生实习单位和通讯方式变更的资料登记等。

3.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总结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顶岗实习考核评价表(见下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毕业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评选奖励优秀实习生,面向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召开实习就业经验交流会;实习后鼓励学生以实习促就业,推动就业工作顺利完成。

二 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安全隐患多

我院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每年有400人左右,人数较多,实习地点分散、岗位不同,而且结合我院学生生源情况,大部分是来自珠三角地区的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富裕,其适应能力和耐挫力较差,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弱,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注重待遇,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不愿意参加顶岗实习工作,加之学生进入企业后的自由活动空间扩大,给实习管理和考核评价带来了一定难度,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经学校推荐的顶岗实习学生尚在管理范围内,而自主实习、面试未报到、自行离岗学生则在失去学校监控的状态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顶岗实习制度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

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的学生仍然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并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因此,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和薪酬问题等权益方面的纠纷时,用人单位会认为实习生不是单位正式的员工,不能进行工伤保险赔偿,不能按照《劳动法》和国家《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使监督考核流于形式

我院主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来完成相关工作,而这些老师由于还承担教学、行政等任务,加上自身专业实践指导水平有限,同时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及工作内容不同,无法做到与每个企业和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及时的指导,从而造成实习管理出现松散现象。校内指导教师多以学生的实习报告、总结和实习单位的评语作为参考对学生顶岗实习环节进行考核,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不能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出合理的评价,使得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过程流于形式。

4.校企合作不深入,专业培养方向与顶岗实习的岗位不完全吻合

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则是以企业为中心,一般的学生顶岗实习也都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而且会计岗位有限,顶岗实习的岗位往往是企业急需要人员的岗位,即依岗设人,而非依人定岗,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质性的、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企业认为他们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培训教育学生,特别是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工作的报酬,这经常会造成岗位和所学不一致。同时,顶岗实习的岗位通常是固定在某一岗位,企业不希望轮岗安排实习生,大多数顶岗实习的学生希望能够在顶岗实习单位里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然而事实却让他们失望。因此顶岗实习的学生认为在学校课堂上学的很多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能得到发挥,而工作岗位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又未学到,出现了脱节和错位。

三 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其安全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开展形式各样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班会、演讲和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还可以用适度批评,增加劳累,设置困境,举办各种竞赛等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的活动,要培养高职生对挫折的耐受性,提高抗挫能力和适应性,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岗前培训教育,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做出合理的综合评价、个人定位和生涯规划,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充分准备,强化学生德育素质,提高其主人翁意识,为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完善顶岗实习风险控制体系,为顶岗实习提供保障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学生实习风险,我院要制订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成立安全事故处理小组,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所有顶岗实习学生均应购买大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及企业实习劳动保险,前者由我院购买,后者由顶岗实习单位购买,保证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后学生能得到相应的保险补偿;动员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学院将实习单位接收函和实习协议书留存备案,学生与学校要签订自主实习申请书和自主实习承诺书,明确学校、企业、家庭和学生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确保学生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结合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强化安全教育,形成教育、预防、管理一体化的实习风险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

3.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促使实习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一,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文件,规范工作运行管理。鉴于我院成立时间较短,目前只有两届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地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的工作总体安排、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毕业生顶岗实习流程图、毕业生顶岗实习周报与指导记录表、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模板和实习指导老师安排等文件,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和要求,顶岗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流程等。如细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让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依据制度具体落实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责任;修订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结合实际明确实习考核具体要求及细则,在学生实习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知晓并使之规范自身实习行为。通过建立健全的实习制度保障体系,保证实习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规范了顶岗实习工作运行的管理。

第二,加强顶岗实习教师指导,强化实习过程管理。为强化实习过程管理,(1)建立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校内实习指导老师有效开展工作;(2)加强巡视学生的实习动态情况的力度,在学生集中的单位,可以安排专职教师驻扎在企业(其间也可以轮换老师),在学生分散的实习单位,可以在一个地方或区域安排1~2位老师,经常到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去看望学生,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3)高薪聘请企业技术员、管理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全面负责,保障学生劳动的安全;(4)建立顶岗实习专题网站,设立在线交流和网上答疑版块,强化远程教学团队的指导。

4.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提高专业对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