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轴对称图形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轴对称图形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轴对称图形课件

第1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一、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一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该内容。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初步认识完轴对称图形后,自主展开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网络,将各种标志、植物、动物图片、建筑、中国传统文化,如脸谱、剪纸等各个领域中的“轴对称图形”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角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体现“轴对称图形”后面所散发的魅力。

二、课件构思

1. 老师课堂教学用的积件。运用FLASH工具,解决“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问题。

设计方法:出示标准的轴对称图形――蝴蝶图片,任意点击,则出现对称轴的标准画法。由图片再到生活中一些标志的图案,点击任意一图案,动态演示对折进行验证。数学里的平面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点击任意一个平面图形,动态演示有几条对称轴,学生特别对圆的对称轴的条数有了深刻的认识。

2. 学生练习用的积件。运用FLASH解决“巩固练习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问题。

设计方法:这三个积件充分发挥人机互动的功能,学生通过操作鼠标进行拖动、拖动并拼图、点击序号这些动作完成巩固练习。

3. 拓展课堂教学的积件。运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旋转、粘贴功能,学生自主制作轴对称图形。两个运用FLASH制作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下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活动组织

1. 实物感知,课件抽象。小学生思维习惯及对图形的认知,总是从直观到抽象。在课堂上,学生们动手操作对折等,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配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实时演示教师课堂教学用的积件,使学生把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

2. 实践操作,感知特点。为了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轴对称条数。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自己想办法证明。结果学生有的动手画一画、有的动手折一折,最后圆形的对称轴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

3. 动态练习,加深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印象,我们设计了“智力冲浪”这一学习环节。让学生在电脑上运用鼠标拖一拖、拼一拼、判一判这样的操作完成巩固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理解。

4. 运用软件,绘制图形。通过电脑特长生的示范、全体学生的尝试,学生不仅认识画图的工具栏,还能用单击鼠标选中工具,用复制、旋转、拖动、粘贴功能绘制轴对称图形。

5. 网上自学,bbs交流。学生在轴对称图形专题网页里,通过FLASH小游戏、文字、动画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了解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被大量应用。

四、结论

1.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使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拓宽了学生的认知空间。

第2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教育部审定2013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第28、29页及练习七。

(二)说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这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图形运动方式之一。本节课则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这是学生要求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内容。对此,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儿童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对称现象,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鉴于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标准(2011)》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再过渡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体现数学的学科特征。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生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应多次加以利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辩一辩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感知并掌握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

首先创设情境,参观“对称王国”,导入新知。课件演示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安排小组讨论并汇报,老师适时点拨。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很直观地感知出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能说出“左右一样”“两边一样”等等的话语,从而认识对称现象。

师:你猜猜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演示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两边是完全一样的,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然后,即时做判断题数学书第29页做一做,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直观观察作出判断,进一步掌握对称的特点: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这些都是对称的,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老师也提供素村,如民间艺术剪纸,美丽的建筑物,神奇的大自然等欣赏生活中的对称。(欣赏片配有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对称的美,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与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做了一个呼应,将抽象的语言相信变为直观的事物欣赏)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

例1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我通过示范剪纸及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使学生明确对折后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为保证操作的有效性,我会通过合适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其教学目的。

第一,向学生提出任务: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师提问:怎样才能使图形左右形状一样?学生同位讨论,并汇报(对折)。师问“为什么要对折纸?”预设学生会说因为对折再剪,两边才会一样,使学生体会到是为了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对折了,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能完全重合。

第二,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适时指导。

第三,展示学生作品,认识对称轴。

师:老师展示的这些作品,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它们有一点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会说有一条折痕。师又以“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对折,再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叫作对对称轴。教师指导学生在剪出来的图形上描出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完善板书)

在通过展示观察讨论,抽象归纳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两边比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

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

首先,我出示直观判断题,即数学书第33页练习七第一题和第二题。通过直接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师:既然数字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那请你想一想,在英文字母图案中,又有没有轴对称的英文字母呢?请你说一说。

这两题是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习题,都采用学生熟悉的素材,既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联想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

然后,出示数学书第36页第13题“猜图形”,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想象出完整的图形,作出正确的猜想民。

第二层,综合练习。

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完成数学书第33页第3题,些题借助剪出的图形和剪剩的材料,让学生依托想象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剪纸,但剪下来的图形和剪剩下的纸边并不对应(出示课件),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

第三层,拓展练习。

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意在让学生明白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对称轴也不同;同一个轴对称图形能有多条对称轴。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观察是一种好方法。除了观察,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进一步来验证?(对折)请大家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1.同桌合作动手完成并交流

2.学生代表演示

师:对!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课件显示对称轴)

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呢?圆呢?用对折的方法找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对称轴。

3.学生动手折纸后全班演示,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圆,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课件显示)

5.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能在一个对称图形里面找出不同的对称轴。不同的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六、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

第3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6页~57页例题“想想做做”。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识别和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仔细地观察、猜想、操作,验证,思考,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1号信封:天安门、飞机、奖杯图;2号信封: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五边形纸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初步感知

出示春天郊外游览的幻灯片(小朋友在郊外尽情地玩,田野里鲜花盛开,几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交流谈话。

师: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的说)?花丛中的蝴蝶美吗?老师把它剪下来好吗?(生:好。教师现场剪纸蝴蝶,剪好后贴在黑板上)刚才老师是怎样剪的呢?有什么特征呢?

生:先对折,然后再剪的;我发现老师这样剪,左右两边是一样的,把左右两边对折过来,它们是一模一样的,左右对称的。

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物体吗?

学生举例……(鼓励学生多说,尽可能展开广阔的思维活动)

[在情境中,让学生从熟悉的剪纸人手,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操作验证,形成概念

1,操作,理解意义。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组物体的图片(天安门,飞机、奖杯),请小朋友选一个,对折,然后跟同学说一说(选三人在实物投影上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生:对折后中间有一条线(教师指出:这一条线有一个名字叫:对称轴);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把左右两边对折过来,它们是一模一样的,左右对称的。

小结:是啊,它们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能跟同桌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自由说后,多媒体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齐读)

2,识别,加深体验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对折后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今天也来到这里,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找一找它们中哪些也是轴对称图形?

①出示题目: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师: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大胆猜想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觉得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来验证一下你自己的猜想(利用手边的各种图形纸片)?先猜再验证。

②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折叠,验证。

交流:对每一个图形都提问――它的对称轴在哪?有几种对折的方法?也就是有几条对称轴?

师:为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要让学生充分的交流)?

[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第一层次,让学生在丰富的实例中进行感知,第二层次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感知,第三层次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轴对称图形]

三、运用提高,巩固特征

师:这是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①完成想想做做2,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看来,小朋友已经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出生活中的许多轴对称图形了。你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许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找出这些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吗(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画勾,如果不确定,可以拿出相应的字母折一折,完成了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②完成想想做做5,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真是随处可见,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对,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画勾,完成了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全班交流)?

③完成想想做做3,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你能自己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请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画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又快又好(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四、操作实践,内化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了、找了、画了轴对称图形,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好吗?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工具做,也可以自己想法做,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做出的图形美(活动,完成后,请一组到实物投影上展示,相机点评)!

[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但可以让学生共享彼此的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

五、观著名建筑,鉴赏美

过渡: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蝴蝶、蜻蜒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的飞翔。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多媒体播放)!

六、对话总结,课外拓展

第4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对于数学来说,主要是抽象思维和理论思维,而其基础是形象思维。如何通过具体的感性信息呈现,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有实感地去把握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尽可能多地通过身边的一些实物,让学生感性地去认识和理解。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下面,就一堂数学课教学来谈谈我对几何画板在数学课上的应用思考。

1 采用几何画板上的第一堂数学课

初步学习几何画板时,就感觉这是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平台。于是,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尝试着使用了几何画板。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欣赏对称图案,感知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像以前一样,让学生准备了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上课后我边演示边讲解边让学生模仿,首先取出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图案中添加彩色后迅速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反折回来,用力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最后打开白纸,让学生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了课题《对称图形》。

这时,我用几何画板对上述过程重演一遍。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楚。初步感知对称概念的基础上,我又用几何画板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并将剪纸过程演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剪纸艺术作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图案都是对折后剪出来的。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每人取出一张纸,对折,画上图案(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再用剪刀剪下图形,打开。学生会认识到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对这一过程,教师再次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使学生完全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时,让学生说说自然界中的对称图形,学生会说到蜻蜓、蝴蝶、树叶等等,我又伴着音乐将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性动态演示出来。在此基础上,我又用同样方法解决了对称轴的问题。

最后,再讲到画轴对称图形时,由于几何画板上预置了小方格,学生画起轴对称图形时便显得非常容易了。就这样,在几何画板的帮助下,我很轻松地完成了《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而且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探究,课堂教学效果极佳。

2 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几何画板的思考

上完《对称图形》这一课后,我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几何画板有了新的认识。几何画板不仅能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使数学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

2.1 几何画板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从一开始的折纸演示,到用几何画板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在美妙的音乐中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积极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器官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几何画板的使用,能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教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搜集图片、资料,上课时还要在黑板上无休止地画图、着色。利用几何画板,很快就能绘制出一系列能体现数学美的图形。用它们来引入正题、分析探究,节省了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时间,学生也能很快进入角色,带着问题、兴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

2.3 几何画板的使用,有利于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于几何画板工具,我们不但可以像学习“对称图形”那样把很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地展示出来,随时看到各种情形下的数量关系的变化,而且还可以把“形”和“数”的潜在关系及其变化动态地显现在屏幕上,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控制,学生也通过观察、制作、比较的过程,产生他的经验体系,形成他的认知结构,从而更好地完成整个认知过程。

2.4 几何画板的使用,使数形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尽管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出示挂图,在黑板上现场作画,用PPT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学生,在“数形结合”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但都只能给出一个“死图”,而利用画板平台教学,则可以绘制一幅幅有形有色会运动的“活”图,真正实现数形结合,增大课堂容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几何画板的使用,使数学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形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难以“动态处理”,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观和空间感。几何画板中的动画、追踪轨迹等功能恰好填补了探索动点运动规律的空白,使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得以清晰复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6 几何画板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几何画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态研究问题的工具,使他们有了创新的机会。当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后,再用几何画板探索“平移和旋转”问题时,就显得非常简单。另外,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图形功能,可以即刻改变问题的条件,观察结论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3 使用几何画板应注意的方面

3.1 要在传统的教学的基础上使用好几何画板。用好几何画板,前提是懂得教学规律,熟悉教学过程。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几何画板的长处,做到恰当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做到辅助教学有的放矢。

3.2 掌握几何画板的主要功能,进行合理操作。几何画板不是一个一般的绘图软件,不仅制作的图形是动态的,而且注重数学表达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掌握几何画板的主要菜单功能实现方法,发挥几何画板的长处,灵活应用画板功能与制作技巧。

3.3 使用几何画板不排斥其他工具软件。几何画板在动态制作与动态演示上确有独到之处。它除了本身应用比较方便外,还可以和PPT链接起来使用,这样就会更方便我们的教学,更灵活展示多媒体的作用,更多地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视野得到拓宽,思维得到发展。

第5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案例:轴对称图形

一、激趣导入,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准备好了吗?

课件先出示爱心的四分之一,再出示爱心的二分之一

师:猜到了吗?

生:爱心!

师:(出示爱心全图)真是一个爱心!

师:再猜猜!(出示五角星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师:看出来了吗?

生:五角星!

师:真了不起!可是为什么只看到一半,就能猜出它是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两边是一样的。(或者他们是对称的!)

师:像这样两边一样的物体,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

(板书一半的课题:对称)

课堂的引入选择“猜一猜”,并且选择的是爱心和五角星,出示四分之一的时候学生可能猜不出来,但出示二分之一后大部分学生会立刻猜出来,这里学生体验到仅凭一半就能猜出结果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充满生机的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这样的引入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在自主经历探索后,发现一些图形有着左右两边一样的共同特征,这样的图形是对称的。在体验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交流汇报,体验中获取新知、提升能力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瞧!老师这儿有三幅图,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

生:天安门、飞机、奖杯

师: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师:(把上面的物体画下来,可以得到下面的图形。)

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那这些图形也是?

生:对称的!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们也是对称的?

生:因为它们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小朋友手中也有这样的图形,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证明它们两边是一样的呢?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恩,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啦,那就请你独立动手尝试证明它们也是对称的!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证明完的小朋友在小组内拿着图形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生:(小组交流)

这段是《轴对称图形》的新授的一部分,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展开的活动是以学生自身的需要为动力而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就想到通过对折的方法来验证这些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去探索,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获得经验后,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合作要求明确:要求孩子拿着图形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体现出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价值,而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用对折的方法来验证图形两边是一样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天安门图是两边一样的?

生:对折

师: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1:对折天安门发现它两边是重合的(一样的)

师:那再请两个小朋友来说说对折飞机和奖杯你发现了什么?

生2:飞机是这样对折后两边重合的

生3:奖杯是这样对折后两边重合的

师:像这样不多不少两边全部重合在一起的,可以称作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是通过对折后发现折痕两边是一样的,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经历对折天安门、飞机和奖杯的过程,感悟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小组汇报的形式,也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一个过程,展示汇报的过程也使学生经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体验质疑,获得提升

识别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通过学习和研究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你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那我们先一起到图形馆看一看吧!

(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长方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的五边形)

师:瞧,图形馆里有好多图形,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1……

……

生6:这个五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它对折后两边不一样。

[这时有一部分学生举手反对,老师请了一个学生上来演示]

生:你这个是老师剪的不好,我这个五边形是对折后两边可以完全重合的,所以我这个是轴对称图形。

师:看来现在有分歧了,(老师拿起两个同学的五边形重叠放在一起,展示给学生看)

生:(学生很奇怪)一样的!

师:一样的五边形,为什么这个同学说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他是这样对折的,这样不行,要这样对称这个五边形两边才能完全重合!(学生一遍讲一边演示不同对折的方法)

师:看来这个五边形只有一种对折的方法,那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是!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的同时用课件演示,这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的只有一种对折方法,有的有两种对折方法,有的甚至有无数种对折方法,但只要它能通过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它就是?

生:轴对称图形!

这里的巩固练习中,关于给出的五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之间发生了分歧,而课堂中出现这样的分歧恰恰证明了人人都在参与和体验数学的学习,也体现了生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当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之后,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促使孩子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数学的学习不能仅靠感官的体验,学生个别的体验获取的经验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孩子体验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数学思维活动,并在体验中真正获得数学经验的提升。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幅图要你猜一猜!

(出示国旗的一部分),“你能根据里面的图案猜出它是什么吗”

生:中国国旗!

师:中国国旗的外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而我们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不是!因为里面的图案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在巩固练习后,让孩子们尝试动手用身边的材料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孩子们热情高涨,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用心地创作,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了自主探索获得真知和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是欣赏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配上老师的解说,孩子们体会到大自然中的对称美以及对称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6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固有矛盾,概念教学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为突破这一难题,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其独特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清晰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给概念教学增添无穷的乐趣。

一、 巧用信息技术,鲜活地引入概念

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抽象的定义,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得出数学结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手段,已被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同。而通过观察事物变化的轨迹,得到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概念教学引入的重要方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鲜活形象地引入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中形成鲜明、准确的概念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垂线》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入垂线的概念:首先,多媒体课件出示校园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道路,哪些路是相交成直角的。然后,选取其中的一个垂直点,课件演示红蓝两条直角边,蓝线闪烁,告诉学生蓝线垂直于红线;红线闪烁,红线垂直于蓝线,这样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两条线段互相垂直。接着,课件演示红线无限延长后成为直线,我们就说蓝线垂直于红线;同理,蓝线无限延长后成为直线,我们就说红线垂直于蓝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上述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从学校周围的道路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层层演示,让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把生活化经验和感性材料抽象出概念,为学生建立垂直的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巧用信息技术,形象地讲解概念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传统的 “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尤其是在二维或三维空间的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实现精讲,讲清概念,理解概念。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可以利用已有的《求三角形的面积》课件,用PPT动画的形式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连续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2],使学生弄清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理解了为什么能化三角形为平行四边形的道理,从而切实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知识。

这样恰到好处的动画演示,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弄清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点及其表面积公式的由来起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概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巧用信息技术,深入地巩固、辨析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中,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或接近,学生常常因为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而混淆。此时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多媒体设计一些对比的教学活动,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启发思考,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这一对概念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首先显示一条直线,用flas的形式进行延长演示,学生就有了更直观深入的理解,然后再利用变色、闪烁的效果在直线的某一部分上点上两点,并指出两点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它的长度可以度量,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和分析,深刻理解“直线”和“线段”的概念及其联系和区别。

四、 巧用信息技术,恰当地拓展、深化概念

学生掌握某一概念后,并不等于概念教学的结束。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概念的教与学,适当地拓展、深化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的局限,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不仅能丰富学生对概念的了解,拓展、深化概念,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要求学生绘出一个或几个轴对称图形。学生根据所学概念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在“几何画板”中自由创作。有的学生直接用鼠标拖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对其进行复制、旋转,再移到一起;有的学生拖出一个长方形,再拖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们按轴对称的要求进行组合;有的学生甚至画出颇有创意的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第7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关键词:互动;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61-04

一、引言

2011年,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一节微课还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方便供学习者对微课内容或知识点疑问做进一步的理解,营造了一个知识分享与学习的环境。简单地说,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

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举办的首届微课征集活动上,共收到1700多个微课作品,胡铁生老师从这些微课中进行分类统计发现:讲授类和探究类的微课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23.7%、22.3%,其次是合作学习类、问答类、实验类、练习类微课,几乎没有互动类微课作品。[1]2014年3月,教育部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共收到3790个微课作品,其中有12个会计类作品决赛获奖。在12个获奖作品中,有5个作品互动较好,其余作品几乎无互动。[2]

可见,现在微课主要是以教学视频与录像为主要载体,互动也仅限于评论、讨论等,练习都是线下完成的,互动性较弱,和传统的在线学习无根本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容易造成课堂乏味,且由于学习者没有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难以引起学习者认知冲突。如果能在视频片段间加入一些互动练习、测试、思维引导、设疑解答等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练习和测验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检验自我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更能起到强化所学知识点,帮助吸收和持久记忆的作用。因此,展开对互动型微课的研究,对提高微课视频互动性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互动性”微课的内涵与特征

1.什么是互动性微课

互动,在社会学中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而发生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所以说教学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3]经过以上对微课和互动教学的介绍,简单地把“互动性”微课概括为基于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一类微课。

互动性微课囊括了一般微课的教学功能,更加注重增添互动环节,使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为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互动性微课从注重技术表现逐步过渡到注重互动教学设计、互动教学内容上面。

2.互动性微课的特征

(1)深度沉浸的学习情境

互动性微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启发学习者对问题的思考。互动性微课使用与真实环境相关的材料进行学习,便于学习者接受与理解。

(2)多维度的教学互动

一是互动性微课有语言对话的互动。在录制微课时需要两位教师(最好一男一女)配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将教与学活动互动起来,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二是互动性微课有练习测试的互动,包括小测试、通关练习和思考题等习题,设置这些交互式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和巩固知识。三是互动性微课存在在线互动,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社区、即时通讯工具、网站论坛等方式与同伴、教师、专家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彼此之间的知识和经验。[4]

(3)及时的学习诊断与反馈

互动型微课中包含交互式的练习题,这些交互式练习题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检验该知识点是否学会了,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强化巩固该知识点内容。基于互动型微课的学习,学生能随时学习、随时得到及时的反馈,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

三、互动性微课与一般微课的比较

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讲解、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互动方式展开对互动型微课与一般微课的比较,从而突出了互动型微课的重要性。两者比较如表1所示。

四、“互动性”微课设计的基本流程

“互动性”微课的设计,既要体现出具有微课的特点,又能充分体现出互动教学的特点。下面是互动性微课设计的基本流程。

1.选题

在进行互动性微课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主题要突出、目标要明确,通常一节微课仅仅围绕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时要有一条清晰的知识点线索,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对象分析

为了能设计出对学习者最合适的微课,教师必须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互动性微课的应用面广,通过对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分析,可以确定适合使用互动性微课的学习人群。

3.教学内容分析

一节课有很多个知识点,教师首先要把这节课中的知识点罗列、归纳出来,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也就解决了哪个知识点先学和后学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率的知识传授效果。互动性微课选择的内容是某个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疑点,学习者利用互动性微课能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4.互动语言设计

在视频制作中加入一些趣味互动元素。加入趣味互动元素的目的是为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思想上开小差。具体的做法有:①灵活使用卡通人物,吸引学生注意力;②恰当使用字幕,用闪烁的文字或下划线方式突出重要语句。

5.教学策略设计

互动性微课是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步骤、规律来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学习者通过互动性练习题巩固某个知识点,碰到疑问时可以通过学习社区评论,这些疑问可以在学习者相互回复中得到解决。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各抒己见,可以相互分享、借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习者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5]

6.教学活动设计

游戏导入,寓教于乐。游戏比较适合为低年级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导入与知识点相关的游戏,逐步引出该知识点。互动练习测试是检测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情况,用Flash软件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练习题,并附上练习题的答案反馈,有助于学习者巩固知识和得到及时的学习反馈。

7.互动方式设计

互动方式除了有线上、线下互动外,我们可以在互动性微课视频中增加互动元素。游戏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互动解决问题。在互动性微课中设置相关知识点的交互式练习题,学习者可以自主做题、自主纠正错误。

五、“互动性”微课的教学设计实践

本节微课内容选取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认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内容,[6]围绕“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识点进行了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微课围绕“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识点的讲解,把实际生活事例和数学问题相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存量还比较少,抽象思维能力弱,喜欢接触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有动感的事物,如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因此,本节互动性微课要创设与轴对称图形问题相关的情境,设置一些互动练习题,让学习者得到即时的反馈信息,促使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微课的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和如何找出对称轴,疑点是容易把轴对称和对称轴两个概念相互混淆。学习者先对轴对称图形有个感性的认识,发现轴对称的特征,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4.互动语言设计

教师通过问答对话的互动语言加深学习者对轴对称图形内容的理解,教师有时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互动性微课视频中出现了字幕语言提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短时记忆。

5.教学策略设计

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知识点时运用了启发式和自我反馈的教学方法,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设置互动性的练习测试,由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闯关,自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6.教学活动设计

(1)游戏导入,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引入猜图游戏,实现“寓教于乐”效果,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在微课中显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例如飞机、蜻蜓、蜜蜂的一半形状,教师引导学生猜出完整的图形名称并要求说出是怎么猜出的。教师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情境的创设是互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节微课用图片引入了猜实物的游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学生在游戏互动中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7]

(2)动手对折图形,自主发现对称

教师通过微课中的动画演示对折,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学生一边观看演示一边动手对折,自主发现对称。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通过动手对折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

(3)学生发现对称特征,揭示概念

特别强调重点,把疑点讲清讲透,学生容易把轴对称和对称轴两个概念混淆。轴对称指的是一个图形,而对称轴指的是一条直线(用字幕注明),从而引出概念。经过了前面的相关互动活动,教师采用对话问答的互动方式,用引导性的语言揭示概念知识。

(4)巩固练习,加深体验对称

教师可以在轴对称图形微课中设置一些交互式的习题(见图1),学生学完一个知识点后通过练习测评检查自己掌握的程度,这些交互式练习题可以把评测信息立即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设置交互式练习题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对了进入下一环节的内容学习,做错了重新学习该知识点,直到学会了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内容学习。

(5)联系生活,感受对称图形之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并且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是一个知识与情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在微课视频中通过演示剪纸、脸谱、建筑等对称图片,学生充分体验到“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和对称图形之美。

(6)小组讨论,知识总结

学生在观看完轴对称图形微课视频后及时记下自己的疑惑,回到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把疑问汇总,最终由学科教师进行解答。解答完疑惑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内容,构建出清晰的知识内容框架。

7.互动方式设计

本节微课设计的主要互动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微课视频中用图片创设了猜实物游戏的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便提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通过自行探索或相互讨论的互动方式,很快完成了游戏中的任务。

其次,视频展示了图形对折动画,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动手对折实物的互动活动,加深了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互动性教学语言始终贯穿在轴对称图形的微课视频里,用对话问答、引导性的互动语言揭示了概念知识。为了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讨论,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疑问。

最后,设置交互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有答案反馈,学习者可以随时做题,自主发现、纠正错误。

六、结束语

从微课的应用前景看,互动性微课的推广和应用呈现出广阔的空间。王竹立教授认为微课的未来在网上,[8]这意味着要加快形成高效的网络交流微课平台,促使互动性微课资源的建设。教师是互动性微课资源开发的主体,这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的微课资源开发能力培训迫在眉睫。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而互动类型的微课所占的比例又甚少。因此,互动性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教育从事者积极地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吴珍琳.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会计类获奖作品分析[J].轻工科技,2015(3):143-163.

[3]马光仲,蔡F君,王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教学交往、交互及互动概念辨析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3(9):99-109.

[4]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4):56-62.

[5]王玉龙.基于百度文库的微课资源社区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2):73-78.

[6]黄慧芳.“对称”教学设计[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9):21-22.

第8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一、创设认知冲突,让智慧在主动思维中萌发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催发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芽。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充分给学生提供思索、表述的时空,使学生的不同观点在冲突中寻求平衡,在争辩中开发智慧潜能。

一位教师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创设了听“新闻联播片头曲”的教学情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是晚上7:00,这与电视上(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教学情境)显示的时间19:00产生了认识的冲突。“晚上7:00与19:00有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呢?……”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的智慧在探索中生长。又如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该教师采取了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然后分组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这种记时方法为什么叫24时记时法,不叫25时记时法”去学习数学知识,此时,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智慧的火花在不经意间点燃。

“揭疑”是学生智慧萌发的本能追求。学生的潜能和智慧需要激发的载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个个疑惑、悬念激起了数学课堂的涟漪,打破了学生原本平缓的思维,使学生亲历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智慧之旅。

二、巧用生成资源,让智慧在灵活思维中激荡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全部教育的智慧。”数学课堂充满了对学生好奇心的刺激和对教师智慧的挑战,智慧的教师,善于把握促使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以自己的情智开启学生的心智,与学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实践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剪刀创作一幅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好多孩子不一会就剪出了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当孩子们沉浸在动手创造的喜悦中时,教师打开一位同学剪剩下的彩纸,“瞧!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惊呼:“像一个灯笼,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耶……”这时,好多的孩子发现,自己剩余的图案也是一幅富有创意的轴对称图形,原来自己只用一剪刀就完成了两幅轴对称图形作品,成功的愉悦溢于言表。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猜这些图分别是从哪张纸上剪下的?实际上生成的这题就是“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有了刚才的实践经验,问题迎刃而解。

剪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教学目标所预设的,而学生发现剩余的镂空图案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是课堂灵动的生成,这源于教师课前的全面考虑和精心设计,更源于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内化。从“充分预设”走向“精彩生成”,这是智慧课堂的价值体现。

三、注重实践应用,让智慧在创造思维中进发

《数学课程标准》“实践与综合应用”提出的总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生活是智慧生成的源泉,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选择、突破和重构的过程,更是学生智慧闪现、感受数学价值的过程。

在苏教版第七册“用计算器计算”的实践应用中,当学生用计算器轻松解决了“算一算身边的数学”、“猜一猜数字的大小”等生活问题时,老师让学生挑战计算器的极限,计算111111111×111111111=口,学生发现,计算器已不能把结果正确显示出来了。在学生的质疑中,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们在探究交流中找到了答案中所蕴含的规律,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刚才计算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运用规律自主创造了多个多位数乘法算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教师推波助澜,引导学生阅读“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煽情的语言,有的是智慧的引领,引导学生不断挑战已有的智慧极限,培养并生发新的智慧潜能,学生学得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真切地体验到了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乐趣,享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

四、善用多元评价,让智慧在大胆思维中绽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智慧的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激励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迭起,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盈满智慧的灵光,涌动生命的灵性,绽放智慧的花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在名师张齐华的课堂上,我们时常能听到张老师幽默智慧而富有创意的评价。例如,在讨论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一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另一位学生马上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如果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它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时,张老师特意走到第一个学生跟前,跟他握手并说:“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

第9篇:轴对称图形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运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37-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及运用已成为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多媒体技术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综合体。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而形成多媒体课件,从而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了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信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克服了教师授课语言过于抽象和单调的缺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不管是哪个年级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充分利用多么课件资源进行教学,这对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视野,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声、像、图、文并茂的系统来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基本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形式创意)、实践探索、意义建构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蒋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更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一课时,制作和引入课件:滚动的汽车轮胎,转动的水车还有快速旋转的风车等,展示现实生活场景,用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个性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收集信息,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标强调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而多媒体就恰好可以储存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蜻蜓、天平和枫叶。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了相关图片,图片范围有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然后把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幻灯片,供学生们欣赏,启发他们认识各图形的特点。学生们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与思考,深刻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与思考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化解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理解

教学中,尤其是具有很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数学学科的教学,很多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演示,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这时,如果用电脑制作成课件,有助于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各个突破。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圆的面积”一课时,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对“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难于理解。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黑白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黑白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让学生得到形象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传统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将这些资料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全面的、直观的教学资源,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减轻了教学的工作量,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五、对多媒体课件运用的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但不能够只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片面追求感官效果,运用大量复杂的媒体形式来表现简单的理论原则也是不实际的,就像粉笔和黑板始终没有完全离开课堂一样。多媒体的运用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中要注重选择适合的对象,适合的时机以及适度的运用。要意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是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可能取代教师的教学思维和观念。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只要我们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多媒体课件的各项功能,并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就会发挥优势,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