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刘新梅(1964),女,河北河间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设施产业规制效率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编号:70473071);西安交通大学“985工程”项目“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管理创新研究”(编号:07200701)。
摘 要:由于管制和市场都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属性,二者始终密切联系。政府管制会直接影响市场结构和绩效,也会通过不同市场主体的策略,以及产权等因素间接影响市场结构和绩效。
关键词:政府管制;市场结构;市场绩效
中国正处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时期,转轨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使整个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问题在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下,资源配置效率受政府管制的影响,而且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理解首先涉及到管制内涵及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路径。针对市场结构的效率问题和管制政策的影响因素,理论界已有较多文献作了讨论,且对于人们深入地认识有效的市场结构是有益的,但在研究方法上,此类文献往往针对特殊产业背景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内容上也过多地关注市场结构的均衡问题,这种研究取向必定会对现实的宏观调控和产业管制政策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管制问题,解释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机理,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政府管制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在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领域,对于政府管制都有不同的定义。在经济学中,比较流行的是Stigler的定义。Stigler(1971)认为:“管制是产业所需的并主要为其利益所设计和操作的法规。”在他看来,管制是国家强制权力的应用。而在法学中,Gellhorn和Pierce(1982)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他们认为:“政府产业管制仅仅是对众多私人经济力量的法律控制形式中的一种。”在政治学中,Meier(1985)将管制定义为“政府控制市民、公司或者准政府组织行为的任何企图”。史普博(1989)综合了上述观点,认为“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者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性为”;而“管制过程是由被管制市场中的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偏好和企业技术、可利用的战略以及规则组合来界定的一种博弈”。管制源自市场失灵、税收以及政府实现特定目标的要求(吉尔伯特,2004),制定和实施管制政策的过程就是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这个公共选择过程中,改善行政程序和方法,提高管制的透明度,减少各方的利益冲突,降低交易成本,规避管制风险,可以提高管制绩效(维斯库斯 等,2004)。但是有效的管制必须依赖于合理的管治程序和限制管制者滥用行政权力的互补机制(Levy and Spiller,1994)。可见,管制既涉及政治、经济和法律法规,又涉及行政程序和市场配置。管制过程是管制者、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博弈过程。政府管制市场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有效率的市场结构,从而弥补市场的不足,实现适度的规模和适度的垄断,提高效率,增加福利。
在各种学说中,市场结构的定义有所不同。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结构就是市场特征的划分体系,包括生产者的数目、产品的相似性、进入与退出的容易程度等;具体在产业经济学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特征和组织形式,它具有进入壁垒、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等属性(Dinald and Derek,1991);但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从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角度看,“经济中的若干个人选择结构的组合就是市场结构,它依赖于交易效率和专业化的递增报酬的相对规模,市场可以分为完全自给自足、准自给自足和完全交换三种形式”( Borland and Yang,1992);而在社会学中,市场结构是一种特定的竞争与交换的互动关系,依赖于权力建构的竞争者之间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既包括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又包括市场制度和政府制度(斯威德尔伯格,2005)。当然,制度学派则强调了它的产权、治理结构和交易规则等制度性约束。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的分工协作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比较上述定义,可以肯定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承认市场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的综合概念。但其不同点在于,认为市场结构是一种竞争结构,一种分工结构,一种社会结构,至少可以对其从垄断竞争、分工协作和社会网络三个视角进行分类,这有利于研究不同的市场绩效。
从市场结构和政府管制的关系看,二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从属性看,正是由于市场的多元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属性,才使得市场受到了更多条件的约束,这也是市场失灵的主要根源。在斯密眼里,只有在政府维护有效的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才会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这已经成为政府管制、市场和产权关系的最为经典的论断。正是在此基础上才要研究政府管制对于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
二、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
政府,作为一种与企业、市场并列的组织形式,必然会通过制度影响市场的结构。政府可以直接通过宏观改革改变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创新,调增企业的各项活动;还可以通过进入或者退出产业来影响产业竞争和所有制结构,从而导致一个产业中国有垄断大企业的数目下降,减少了市场集中度,降低了进入壁垒,提高了潜在的竞争水平。政府也可以间接通过管制活动来调节市场。史普博(1989)从管制的配置作用把管制分为直接干预市场机制的管制、通过影响消费决策从而影响市场均衡的管制,以及通过干预企业决策从而影响市场均衡的管制。可见,管制作用于市场,不仅改变供给决策、需求决策,而且改变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和分配,影响社会福利水平和市场均衡配置。因此,要研究管制对于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既要考虑政府管制的设计、管制者和管制效果等管制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在政府管制下市场各个主体之间的策略,以及产权等其他间接性因素,这样才有可能归纳出各种因素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作用路线。其理由是:首先,管制会因市场失灵、卖方垄断力量、外部性、信息成本、公共安全等等理由而普遍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投资主体和管制主体,会直接进出某些领域,也会通过价格管制等决定市场份额、规模经济、竞争程度和交换秩序等等。其次,政府管制不仅直接影响了市场结构和绩效,而且会通过影响市场主体的互动关系来影响市场结构和绩效。在市场主体之间策略性互动的背景下,市场的内外部因素会产生相互作用。最后,由于在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于市场化改革持有不同的观点,除了坚持市场改革优先的论调外,还有产权改革优先的论调,因此必须要考察产权结构等要素。
根据市场结构与管制的不同角度上的内涵发展,并且为了部分地弥补现有机理研究的不足,可以建立这样一个系统模形,用以表示市场结构和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管制设计同时影响到市场的各个主体的行为, 各个主体的反应表现在效率变化上,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而所有权结构常常在竞争和效率的变迁中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最后都会集中作用于市场的进入退出的价格壁垒、市场份额的集中度和产品的差异程度上,这些变量最后会改变市场绩效。这是一种间接作用,还有一种直接作用,那就是消费者、生产者、管制者的互动关系直接改变了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异程度。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有待实证检验的框架(图1)。
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直接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政府制度安排的角度看,管制目标在技术上表现为管制者在信息约束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换言之,管制的任务是把“弱势非效率”的市场转化为“强势有效率”的市场,实现有效竞争;政府反垄断政策应该促进经济效率,实现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利益集团主导下,管制设计则是化公为私、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机制,有助于“大公无私者劫贫济富”。政府对某个产业的管制,首先从被管制对象的利益出发,是为生产者的垄断行为所设置,管制调整进程往往为少数利益相关的企业所左右――政府管制成为产业进入的主要壁垒(斯蒂格勒,1989)。在多层委托关系中政府和管制者的社会关系,权力欲望和利益均衡等因素会发生综合作用。管制者既要保护消费者、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又要考虑到政治家的利益――多维的管制目标也会影响管制的过程以及管制的绩效(威尔曼,2001)。
其次,从管制者的角度看,作为一个“集体人”,在市场失灵领域必然需要政府管制。但是行政体制及其他制度障碍,可能导致政府之间以及政企之间发生过度竞争,出现非市场化的进入和退出(孙天琦,2001),从而导致政府管制失灵。而作为“理性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等制约,处于委托―链条中的政治家与管制者,必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出现“创租”和“抽租”的行为(McChesney,1978),也可能被利益集团“俘获”,从而并不能保证管制对于市场的有效性。此外,管制者常常通过进入威胁、行为限制、价格管制等手段维护垄断,这就使X-非效率在管制市场出现,它会抵消管制的配置效率,管制投入决策也往往会被“A-J”效应所扭曲,而有效的管制回报率导致相对的价格无效率(Devaney and Weber. 2000)。
最后,从被管制的企业看,企业用大量资源适应或者游说管制者,构成了大量的“管制的交易成本”,造成无谓的浪费;企业的管理目标以管制为导向――这种“管制的时滞”降低了公司的灵活性。反之,它们却可能保护生产者利益,使市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之,政府管制从制度设计、管制者的有限性及其行为扭曲、管制效果几个方面影响市场结构和绩效。
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间接影响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下的策略和产权结构两方面:
(1)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策略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作用机理。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市场内外的各个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彼此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企业之间的策略。为了实现和保持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企业不得不通过内部学习提高内部效率,通过模仿市场实现外部学习,这把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拓展到市场的规模经济效益,实现了纵向一体化(斯蒂格勒,1989)。纵向一体化的企业行为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促进R&D,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多重定价;但是也设置了进入壁垒,驱逐竞争对手。同时,企业之间还可以借助排他性契约、市场势力或者信号威胁,实施纵向控制,提高实际或潜在竞争对手的成本,在不对称结构下,在位厂商的策略会扼制进入厂商,阻碍市场竞争,从而实现垄断地位。其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策略。在市场需求中占据绝对份额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垂直一体化、垂直约束等途径进入上游企业,以用户身份操纵要素或者投入品市场,取消上游产业的供给竞争,排除竞争对手,达到“大用户垄断”市场的目的(卡尔顿、佩罗夫,1998)。在讨价还价中,消费者凭借抵制联盟,或者扩大搜寻,或者隐藏偏好来获得更多选择的主动权,从而影响着市场价格、企业的生产和效率。而反过来,在兼容性条件下,获得市场网络效应的企业,通过捆绑交易、知识专利保护、掠夺性定价等锁定消费者,尤其是企业凭借广告展示引导消费潮流,挖掘潜在需求,引出了更多的派生需求,这会推动企业的创新和短期的高额利润。再次,(企业或者消费者)利益集团与管制者之间的策略性活动。企业不仅通过价格和产量决策等行为影响消费者,也通过利益集团的形式试图游说管制者,使其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当然,集聚度高的产业凭借“卡特尔组织”自我保护垄断利益,而集聚度不高的产业只有通过政治活动来保护自己。相反,管制者在委托关系中可能通过立法程序的修定创租,或者通过立法威胁抽租,来对企业实施策略性活动(McChesney,1978)。而管制者与消费者通过最优税制设置和公民投票机制等途径实现策略性的互动活动。实际上,政府的税收规制不仅影响着企业和消费者享有的行为和策略,而且影响着三者之间的策略变化趋势。这样,策略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作用导致市场结构和绩效发生变化,使得市场主体的数量、竞争关系、进入退出等发生变化。上述研究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各种策略形式及其效果,倾向于各个主体利益均衡的观点,而且需要一定的长期性契约保证。
(2)政府管制通过产权改革影响市场结构和绩效。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有学者发现,垄断市场的效率要高于公私竞争的市场但是低于私人与私人竞争的市场,说明市场结构和绩效还与产权关系密切相关。维斯库斯 (2004)认为,在被管制市场上,影响了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管制政策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直接影响、企业产权结构通过影响企业行为和竞争关系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间接影响。受产业经济特征和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产权结构通过影响产业政策和管制政策实现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间接影响:首先通过产权改革引入竞争,实现激励性管制,刺激企业投资和创新等行为;其次通过产权明晰降低管制风险,避免管制失灵,影响管制政策和目标,进而影响市场结构和绩效;最后市场结构和绩效与产权结构二者共同改善被管制市场的绩效,纠正市场失灵的现象。中国的市场结构和绩效更多地依赖于产权结构的管制程度及其相对强度(刘小玄,2003),市场竞争强度与国有企业效率正相关,而与民营企业效率负相关,在产权结构优化的管制过程中,市场集中度与绩效正相关,市场份额与绩效负相关(胡一帆 等,2005)。
三、小结
在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方面:管制设计既可能形成有效竞争,也可能形成进入或者退出的壁垒;管制者的有限理性等缺陷可能会导致创租、抽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X-非效率和“A-J”效应,也可能直接导致管制失灵;从被管制的效果看,管制的交易成本和时滞既可能造成浪费,又可能维持市场的稳定。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策略可能有模仿学习、一体化和信号威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策略可能表现为大用户垄断、消费抵制联盟、锁定消费者等。在管制者、消费者和企业同时出现时,情况就比较复杂,这里只是简单地提到了企业组织卡特尔或者游说管制者,消费者通过公共投票方式参与,而管制者通过最优税制实施管制。对于产权结构的管制也间接作用于市场机构,这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化改革中非常重要。当然,本文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于管制下的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薄弱,在生产视角上过多地关注企业垄断竞争等行为和产权等正式制度,而忽视了其他行为的作用和非正式制度。
参考文献:
胡一帆,宋敏,张俊喜.2005.竞争、产权、公司治理三大理论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关系[J].经济研究(9). 卡尔顿,佩罗夫.1998.现代产业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吉尔伯特.2004.产业监管的方式及其政治经济学[J].比较(13).
刘小玄.2003.中国转轨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产业绩效水平的决定因素[J].经济研究(1).
史普博.2003.管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5-125.
孙天琦.2001.产业组织结构研究――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78-198.
斯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42-164.
斯威德尔伯格.2005.经济社会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维尔曼 等.2003.监管关系的演进:私有化行业中的监管制度与公司行为[J].比较(8).
维斯库斯 等.2004.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6-98.
BORLAND J,YANG Xiaokai.1992.Specialization and a new approach to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growth[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2(4):386-394.
DINALD A H, DEREK J M.1991.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M].[S. 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VANEY M, WEBER W L. 2000.Productivity growth , market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 cal change : evidence from the rural banking sector[J]. Apllied Financial Economics,78 (10):587-595.
GELLHORME, Pierce R J Jr. 1982. Regulated industries[M]. St. Paul:West publishing Co:7-8.
LEVY B, SPILLER P T.1996.Regulations , i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M].[S. 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CHESNEY F S.1978. Rent extraction and rent creation i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regulation [J].Journal of Legal Studies,16(1):101-118.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最常见的原因,临床医生通常应用硝酸酯制剂,目前各级医院许多临床医师对住院患者普遍采取口服制剂+静脉制剂联合应用的治疗手段,但这与应用硝酸酯制剂无药期的要求相悖。试图通过本实验找到硝酸酯制剂更加规范的应用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Goldman分级[1])患者171例,随机分成二组,其中A组(口服药物组)87例,男性51例,女性36例,年龄28-92岁,平均(69.9±11.8)岁。B组(口服+静脉药物组)84例,男性53例,女性31例,年龄30-91岁,平均(68.2±9.7)岁。二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Goldman分级方法,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严重梗阻性瓣膜病、心肌病及肺功能不全患者。
1.3 治疗方法 A组: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tid口服,根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及耐受程度增、减剂量至15mg/2.5mgtid。B组:24小时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同时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tid口服,根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及耐受程度增、减剂量至15mg/2.5mgtid,24小时后停用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
1.4 疗效评价 根据临床症状评价疗效。设24小时为观察点。显效:肺内罗音减少≥50%及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及以上;有效:肺内罗音减少,但≤50%及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无效:肺内罗音不变/增多及心功能分级无改善。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二组患者24小时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Mean±SD)应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24小时,二组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二组均未出现颅内压增高、严重低血压、传导阻滞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应用占重要地位的硝酸酯制剂主要有三种: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其药理作用是经过有巯基参加的生物转化,产生NO,弥补内源性NO不足,发挥调节作用[2]。从而达到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流动力、改善心肌供血的临床效果。硝酸酯对于不同层次血管的扩张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小剂量即可扩张静脉,降低前负荷,随着剂量增加至小动脉扩张,后负荷下降。有学者认为静点硝酸异山梨酯注射剂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无论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CO、FS、LVESV、LVEDV)[3],联合用药在药理上属于不合理用药[4],可许多临床医师仍对住院患者普遍采取口服制剂+静脉制剂联合应用作为治疗手段,为什么呢?
本研究表明,二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在理论上属于不合理用药,却依然取得了临床显效率,而且为临床医师所采纳。静脉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要求及时调整剂量,即使每10分钟调整1次剂量[5],这在医院需要专业医师、护理人员进行调整,做到这一点实际确实存在困难。同时临床应用硝酸酯制剂要面临一个潜在问题是反跳现象[6],联合应用则回避了这个问题。而A组仅仅应用口服制剂,显效率A、B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考虑这与常规的强心药物和利尿剂使用相关。因此我们建议静脉应用硝酸酯制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治疗中应选取合并严重高血压患者,一般患者则应尽可能地采取口服给药方式,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译,BRAUNWALD 心脏病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1.
[2] Bassenge E.Clinical relevance of endothelium derived factor(EDRF).Br J Clin pharmacol,1992,34:37s.
[3] 闫智卿,静点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临床医学,2011,6(24):3304.
[4] 那开宪,余平等,再论硝酸酯类药物应用中的一些误区.中国医刊,2010,45(12):10.
市场营销实际上指的是以市场为基础,运用交换手段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运用市场营销,企业可以更加有效的经营企业经济活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管理职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营销是最根本的一项职能,能够促进企业未来发展[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清市场营销这门学科的特点:首先,市场营销属于软学科,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偏向抽象的理论讲述;其次,市场营销属于综合性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最后,市场营销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采集,仅仅依靠模拟实验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学生通过市场营销课程,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时间动手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教学的整合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在各个领域中。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课程整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方法、内容,还是模式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对两者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认识不足
在市场营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在课程深度与课程内容的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差异,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两者之间的整合没有办法充分理解,认为两者的整合只是单纯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可,这是教师思想上的重大偏差,甚至一些教师将文字与图片强加到市场营销课程中,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适得其反[2]。
(二)侧重偏差
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使知识传达得更加清晰与快捷,但是,在对网络技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却远远比不上真实的教学场景。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网页资源的依赖性过强,制作课件时,只是单纯的将素材呈现给学生,这让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科相关信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对一个问题深入了解。
三、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教学的整合
(一)整合思路
在对两者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思路之一便是使教学组织模式多元化,如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等,还要将课上学习、课后巩固、课程实践、期末考核等关系处理好,运用导学制与模块制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改革力度。思路之二便是以学校网络教学硬件为基础,通过校园网,开展在线学习与BBS答疑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明确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特征,从而将其传达给学生。
(二)整合效果
课程整合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树立整合效果的相关指标,以达到最终的整合要求。现阶段,教学理念与教学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学校需要更加重视学校中的计算机设备,强化对相关设备的维护,为以后的教学做好物质准备[3]。另外,学校还需要强化软件工程的相关建设,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实现市场营销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
(三)影响因素
大体上讲,对课程整合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影响,教师需要运用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加强互动,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对市场营销课程的理解也会更加充分与深入。第三,市场营销需要获取很多动态的信息,而信息技术正是一种动态广泛的技术,两者之间的相互整合更有利于教师从网络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且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更新速度更加快速,便于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实践与理论知识。
四、结语
关键词:大数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28-01
在过去的数年中,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技术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市场营销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结合大数据技术的新发展,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和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
1.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
大数据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业界对于大数据较为贴切的认识是"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最鲜明的特征是种类多、速度快、容量大、流量快、价值高,大数据的这种特点是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数据概念,大数据不仅要搜集海量的数据,还要根据这些海量的数据分析、挖掘、处理得到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这意味着每个数据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得生命,产生智能,散发活力和光彩。
2.大数据对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影响
2.1 企业的市场营销规划周期将缩短。大数据技术在市场营销行业中的应用会造成企业的市场营销规划周期的缩短,企业的市场营销规划是一个长期工程,通过长期性、根本性和方向性的企业与社会环境互动,但是大数据引起市场营销后,各种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新型的市场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市场营销有了大数据的支持,营销目标人群的精准度大幅提高,企业要及时根据当前的营销状况,调整市场营销策略,这样企业才不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落伍,销售目标才能完完成。
2.2 同类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发展是基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营销行为的成功,在技术水平基本持平的行业,产品的性能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因此决定企业发展好坏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大范围的市场推广、精准的目标群体主动影响等都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原因,大数据作为一个开放的环境和平台,可以为每一个企业服务,大数据提高的海量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企业制定差别化的市场营销方案,这会导致同行业的企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加速了市场的优胜劣汰选择。
2.3 大数据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将更加重要。大数据的出现使企业在制度市场营销方案时更加的科学,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和准确度,传统的市场营销是基于对市场大众的抽样调查,调查分析结果和真实情况还具有一定的偏离度,尤其是对于特殊行业。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整个企业营销流程中,各种相关的数据调查和数据库有力地支持了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大数据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挑战
3.1 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缺乏大数据相关内容。大数据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现了很高的发展潜力,基于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能够对社会公众群体的特征和行为进行统计性、科学化的概括,这种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大幅度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和效果,甚至可以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引起市场营销专业的变革。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缺少关于大数据的相关知识,为了保证高校培养的学生能有效满足企业的需要,必须在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加入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搜索技术等,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2 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缺乏实训课程。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实践能力,能够学以致用,但是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能听到学生说,市场营销很抽象,感觉离自己很远,不好理解,也不好操作,总的来说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主要以教为主,学生的实训实操碍于客观条件长期被忽略,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市场营销的理解是碎片化、理论化的,这十分不利用大数据背景下的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
4.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进策略
4.1 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在大数据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层出不穷、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缭乱,国内现行的教学体系基本沿用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体系,长期以来教材和教法相对固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不能满足当下的大数据应用背景要求,因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要突破以往的旧体系,实时引入新知识、新内容、新教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跟踪大数据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在课堂上和学生们探讨分析,引导学生使用大数据结论指导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及时调研大数据发展的新成果,及时引入课堂,使学生能接受最新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社会需求 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只有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并且能够最大化售出,才会有市场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发展壮大前提是需要一支优秀的市场营销团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市场营销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要采取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学校不能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态势及变化,认真做好专业需求调研和分析,对专业的就业范围和岗位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致使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市场所需要求。因此,高校要合理发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使之符合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社会供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市场营销人员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公司,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没有科学的、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是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市场营销人员是各个大小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特别是大型企业对营销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但由于培养数量一直跟不上,所以毕业生供不应求。根据2014~2015人才市场报告出炉:市场营销专业需求最旺。各地人才市场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中高级市场营销人才非常紧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给短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的误区
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上,点开各大招聘页面看,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人才的招聘占据了90%还多,并且招录的条件都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学历的要求,只要能够吃苦耐劳,只要能够抵住高压的工作绩效,只要能够坚持就可以成为营销的一员。因此,很多学生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误区:任何专业毕业的都有机会去做营销,这个专业技术含量不高;现在大多数企业招营销的,其实就是招聘业务员。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去选择市场营销专业学习,造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相对其他专业学生人员较少的局面。
(二)高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人才与社会、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方面,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表现在一是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二是重理论轻实践。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营销理念的认识上不仅停留在落后的理论知识上,同时也缺乏感性认识和体验;另一方面,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潜力的发挥,扼杀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三、社会供求状况对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的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此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合理发展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符合行业和市场的要求。
(一)课程设置要合理,要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随着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营销的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传播环境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企业营销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配合传统思维的更新,以新媒体为营销将要成为营销主角。然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出现严重的落后社会需求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在专业课方面还是基于传统店面营销方面的设置。学校培养出的市场营销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市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多与企业进行沟通,紧跟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营销人才。
(二)高校应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市场营销人才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就业方向比较广,如商品购销、市场开发、营销策划、商务谈判、商品推介等业务工作或管理工作,同时就业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饮食服务业需要众多的营销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市场营销人才。因此,各个高校对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制定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没有针对性。学生在有限的大学四年里不可能把所有的就业方向方面的知识都学的非常精通,这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人才难以适应多样化、差异化的市场人才需求。这就需要不同的高校根据师资的力量以及本学校的特色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有所不同的侧重,同时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有所偏重。这样培养出来的营销人才,才会有针对性,技术含量高,而不像外行人理解的什么人都可以做营销。
(三)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艺术性特点的专业。因此,社会对营销类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其实战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注重理论知识,要在理论学习中贯穿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针对多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在理论课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将理论融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自身素质、打造创业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实践教学实施方面,学校要注重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状况,熟悉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流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鼓励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单位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陈伟杰(1979―),女,山东日照人,博士,讲师。]
参考文献
[1] 胡忆.基于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2).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体验式教学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大胆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教育中的市场营销教学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实际教学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积累,只有完成市场营销教学的科学化与系统化才能真正保障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健康发展。
1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第一点,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参与者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主要表现特征,通过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第二点,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自由活动去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大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通过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去进行实践训练,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观察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第三点,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体验与反思的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中往往强调死记硬背,而体验式教学则是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反思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反思、理解去真正掌握知识的深刻内涵,它既符合学生知识的形成规律也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这种理解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来说更加扎实。第四点,实践产生理论,理论又回过头来指导实践,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体验式教学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第五点,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体验式教学中得以完美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由教与学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这样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也在良性互动中促进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2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特征和教学现状
2.1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特征分析
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最鲜明的特征是它的趣味性。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以往被动的学习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接受创新性的教学思想。
2.2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但目前它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在教育领域开始强调全面素质教育,但这种理念依然没能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彻底转变过来,体现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依然充满了矛盾性,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体验式教学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乐趣不高,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了解并产生某种消极心理。
3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体验式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要多方面考虑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要采取最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角色扮演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商业情境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去亲身体验,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所扮角色的前提下予以积极引导,师生的这种共同配合可以使学习内容成为一种深刻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被有效激活从而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第二,可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把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适时搬到校外实训中。课堂教学中的案例以及教学情境相对来说缺乏真实性,而校外实训能够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优势,让学生通过对市场和企业更多的了解去参悟营销理念的实质与内涵,从多方面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对自己的经验加以科学化总结,真正实现全面提高营销专业素养的目标。第三,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市场营销的专业特点,通过对各种市场营销案例的解剖与分析去研讨它的实际应用性,学习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去发现各种案例发生的原因及发展和终止因素,从中掌握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营销案例是对营销实践活动最有价值的总结,它有非常明显的借鉴意义,教师要对学生在案例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多下一些功夫,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贯穿到营销活动实践中,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具一定参考价值的分析,在对实际案例的比对及研究中去更多地了解市场营销的策略与方法。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市场发展的需要,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必须对体验式教学模式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推广普及,以确保我们能够为市场输送更多的营销人才。本文主要从体验式教学的特征入手进行了研究,希望这一研究不但能为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能对实际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云凌 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一、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职教育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在各门课程中的开展,尤其是市场营销这门本身就具有极强应用性的课程。因此,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性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开展是适应市场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和衡量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集中体现在: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选择,看重的不再是单纯的一张文凭和各种证书,更多需要看其是否具备实际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否具备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实践性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开展正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是适应市场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实践性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开展是提高和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职业教育的生命和信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这就要求在职业教育中,不断强化实践性教学的开展,着力打造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与此同时,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也有助于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和检验市场营销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践性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开展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需要。中职市场营销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枯燥,而与此同时这门课程又对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结合这一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深化理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更应该强化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从而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掌握理论。
二、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思路探微
对中职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他们的安身立业之本。对中职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是其特色和生命力所在。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当前理论教学在包括市场营销课程等在内的职业教育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丰富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一)情景模式教学。情景模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一教学主题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再现出来。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引入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市场营销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模拟极大的帮助学生来理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授“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5人的模拟小组,在给定的事件发生地点、情景下,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品买卖双方,模拟交易全过程。然后让学生们针对上述交易过程,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二)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是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展示和教授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助于增加学生感性而直观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演示教学可以在课程之前或之后进行,有助于导入和巩固知识。比如,在教授“广告策略”这一知识点时候,教师在课后可以首先播放一些知名品牌的广告宣传语,让学生首先有一些基本、直观的认识。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就上述广告策略进行分析和评论,增强理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些真实发生的案例,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来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评价等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拉近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帮助学生积累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比如,在教授“市场定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举一个大家熟知的成功的营销案例,让学生从市场定位的角度针对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市场营销,怎样通过比较实在说法,能够让一线的员工执行方便且有效,都会涉及到市场与销售的环节,任何一家企业或个人只要你的产品不给自己生产的,也要有“市场营销”一词,市场营销如何做呢?专业人士与营销大师的著作太精华,行业管理与从业人员出发点又太实际,外国案例影响力不大,就当是中国的老百姓做一回自己的“市场营销”。
中国的老百姓对市场营销的做法有太多的经验与教训,也正花钱学习着呢,现实摆在眼前的是那些行业的混乱、行政管理的多重性、低廉价格的科技品、毫无章法的手段、参差不齐的营销人士、狡诈的商业渠道、甚至出现恶性的空壳套用、强卖强买、市场变的“眼花缭乱”,所有人都在问,这个市场为何如此?什么原因要对这个市场下此毒手!我们又有什么对策加以对付?这个问题已经是大家每每思索不解?市场营销乃我如何?
一般的惯例是先挤进去,然后找对策解决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市场会如次不规则,而众多商家又“乐此不疲”,其中原委恐怕就连市场调查专家也难以说清楚,大概的几类都归结于国情、国民与国市。国情是现实,国民跟着现实走,国市又跟着国民走,绕了一大圈还是走着瞧!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去顺应这个市场,而不能怪我们把市场给“糟蹋”了,说白了这不是营销市场人士能解决的,只能在浩浩荡荡的潮流中,顺之者昌了。
在我们罗列的许多实际案例中,大概有以下一些做法可以在市场营销中“摸爬滚打”,比较切合于当今市场营销的国情、国民与国市,剩下的就是您如何考虑运用了。
一、 关于对媒体的利用
媒体的要点在于想说什么,国家指导下的传媒在于教育与娱乐的双重性,媒体要在市场中立足,媒体有媒体的难处,也就是媒体的价值趋向一半决定社会的承认,产品在媒体中有利益的作用,因此,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角色刚好能够利用上,充分发挥媒体在市场的权威作用,产品的市场效益就由此产生。
二、 关于对行政管理的利用
现有地方的行政管理很大程度上围绕当地的实际在运作,管理上滞后与市场的发展,也就是只能出了什么事,拿圈圈围住就地解决,至于市场的健康是否?衡量标准又不一定,造成管理上的许多事情只能管一看二,这就为市场的准入与营销发生了质的变化,故行政管理的利用就在与市场的合作上。
三、 关于对行政资源的利用
行政资源与行政管理不一样,行政资源有权力资源、行政网络资源、地方辖区资源,有组织资源等等,市场营销如能够运作的游刃有余,将大大提高市场营销工作的深度发展,许多商家的公关事务部就是寻找与发展行政资源的作用,在现实中杀伤力很强。
四、 关于对公共网络的利用 公共网络的价值是借鸡生蛋 ,信息社会的好处实在能巧妙利用公共网络做企业的事,公共网络属于哪些?属于现有的渠道,即销售渠道、人际渠道、安全渠道、货币渠道、服务渠道等等,有些渠道已经建立,有些渠道正在招募,公共网络的现实意义就是加快市场营销的周转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限内达到效果。
五、 关于对社会公益的利用
社会公益行动由于企业的加入更加人性化,更能说明社会的进步,那么市场营销能对社会公益事业有所利用,关键在于社会公益本身的价值能否适合市场营销的特点,比如公益性的覆盖面、实际的内容核心可有操作性,强调社会公益与企业市场的双赢,哈药集团的社会公益性就充分体现他的核心与价值。
六、 关于对大众名人的利用
大众名人有几种,一种是知名人士,在当地有较高的地位与声望,受人尊敬。一种是某一种特长而出名的人士,比如文艺工作者。在市场营销的特定时候,借用两种名人在大众有良好的关系与脸面,通常的时候后者的利用情况比较普遍,出入于各种媒体与场合,赢得大众的注意,市场营销中的品牌代言人当属此范畴。但前者的特殊性将在具体的环境下发挥独特的作用,所以对前者的利用在市场营销中不要有所忽视。
七、 关于对大众口碑传播的利用
“大众口碑”传播,这里仅指在市场营销中获取的特殊消费者之间的传播,一般称之为典型消费者,关于对这样的特殊人群,千万不能错过,必须抓紧进行传播工作,要讲究典型的使用技巧,要通过特殊渠道进行广泛使用,使之达到营销传播的目的。大众对于这种传播认为可信度较高,使用时要注意使用的合法或合规,这样的效果更符合营销的实际要求。
八、 关于对市场人情世故的利用
人情世故在各地都不一样,尤其我国疆土辽阔,但人情世故在几千年的熏陶下,无一例外都十分讲究,如何利用好市场的人情世故就大有说法,这要考虑我国的宗教与政治信仰,有一种可以直接利用,就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如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等,还有当地自己的各种节日都可以参与,只要对市场有利,对营销有促进作用,均可以加入,在一定的情况下,人情大于广告的传播。如果关系到宗教与信仰,要尊重并谨慎选择。
九、 关于对品牌的传播利用
品牌价值在传播中的体现更趋于完美,市场营销的品牌传播讲究整合的传播效果,但许多企业在整合营销中对于品牌的传播各有说词,有些靠广告,如电视、报媒、终端一起上,但效果不佳,有些专攻一种组合,如报媒加终端,效果就好,为什么?品牌的传播要实用,要让市场熟悉,要让消费者明白,这样的品牌传播才能结果。
十、 关于对市场回报的利用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服装市场营销学》;实践;体验式教学
《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以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为核心内容,而《服装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的细化和延伸,专门研究服装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辨识未被满足的需要,定义、量度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利润潜力,找到最适合企业进入的市场细分和适合该细分的市场供给品而获取利润。《服装市场营销学》同样要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从研究消费者需求开始,到实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结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服装产品的销售问题,达到服装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现代服装市场营销要求服装工作者着重研究服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幻无穷的服装市场营销环境中,去识别、分析、评价、选择和利用各种市场机会,紧紧围绕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努力创造市场价值,为企业谋取利润而展开总体营销活动。
学科特点决定了《服装市场营销学》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而应将其作为一门实训主导型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服装市场的经济现象、解决服装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这与服装市场营销学的特点是不相符的,也不适应现代服装企业和服装市场营销的需要。该课程的教学应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让学生愿意学,有兴趣学。
依据上述观点,结合行业实际需求,笔者与学科组成员一道,对《服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性实践。通过实践认为,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自然的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合格的服装营销人才。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从以往的讲授式转变为体验探究式,其过程大致为:在对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服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一定课时的讲授后,使学生对服装市场营销形成一个初步的理论体系,但这个初步的“体系”对学生而言是抽象且模糊的,不具有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此时,组织学生带着这个初步的“体系”投身到真实(或模拟)的营销环境中,体验服装营销的过程和实际内容,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可将抽象的理论消化吸收,转变为具象的营销技能。
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践、重复经历的过程,呈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教师将书本的知识讲授和传递给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师传递过来的知识,这种知识的传递关系很难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就是教师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的。而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在亲身经历中主动的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在探索实践中增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获得知识。
二、体验式教学法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服装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理论在服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理论的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如何让学生通俗易通、有兴趣的学好并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且很好的应用到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在服装市场营销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变成实践的经验。同时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观点,拓宽自身实践的知识。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承担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角色,而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服装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或结束后都要参加一定的服装营销实践,通过实践才能充分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深化,而体验式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体验教学使营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服装市场又是一个结构很复杂的体系,服装的季节性、流行性、层次性、地域性等特点,使得不同的服装、不同的目标市场,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是不同的,怎样在服装营销过程中将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方法与营销理论相结合,复杂的程度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服装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和问题前,试着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现实的问题,通过对繁多资料的分析、推导,并深入探讨,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营销场景,将学生置身于动态的营销实战中,强化学生的营销体验,使学生的营销感觉、营销视野、营销情绪、营销思维、营销经验等关联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生成专业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办一个跳蚤市场,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能力,把他们编成小组,分成采购部、销售部、售后服务部,根据部门职能的不同各负其责,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达到轻松学习,自主学习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互动过程,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体验式教学方法应注意的几点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重点环节是分析、交流、总结。教师通过适当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交流。交流结束后,教师做适当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现场引导控制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服装企业的管理、生产过程、服装市场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那么作为体验式教学方法实施的老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现场引导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