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精选(九篇)

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

第1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可视化

前言

在建筑工程中,其核心管理技术就是BIM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避免在三维空间中出现阶段性的信息缺失,其中BIM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建筑设计过程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以及对建筑工程的数据管理。BIM将建筑物所有的数据都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分析软件的接口,实现数据导入以及建模计算,分析该建筑的整体或是构件的情况。

一、BIM与标准化设计

1.标准化BIM构件库的建立

装配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标准化的预制构件或部品在工厂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组装成整体。装配式建筑设计要适应其特点,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是通过预制构件加工图来表达预制构件的设计,其平立剖面图纸还是传统的二维表达形式。在装配式建筑BIM应用中,应模拟工厂加工的方式,以“预制构件模型”的方式来进行系统集成和表达,这就需要建立装配式建筑的BIM构件库。通过装配式建筑BIM构件库的建立,可以不断增加BIM虚拟构件的数量、种类和规格,逐步构建标准化预制构件库。

2.可视化设计

与传统建筑方式采用BIM类似,装配式建筑的BIM应用有利于通过可视化的设计实现人机友好协同和更为精细化的设计。

3.BIM构件拆分及优化设计

在装配式建筑中要做好预制构件的“拆分设计”,俗称“构件拆分”。传统方式下大多是在施工图完成以后,再由构件厂进行“构件拆分”。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在前期策划阶段就专业介入,确定好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目标,在方案设计阶段根据既定目标依据构件拆分原则进行方案创作,这样才能避免方案性的不合理导致后期技术经济性的不合理,避免由于前后脱节造成的设计失误。BIM信息化有助于建立上述工作机制,单个外墙构件的几何属性经过可视化分析,可以对预制外墙板的类型数量进行优化,减少预制构件的类型和数量。

4.BIM协同设计

BIM模型以三维信息模型作为集成平台,在技术层面上适合各专业的协同工作,各专业可以基于同一模型进行工作。BIM模型还包含了建筑的材料信息、工艺设备信息、成本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使各专业的协同达到更高层次。

二、BIM与工厂化生产

1.构件加工图设计

通过BIM模型对建筑构件的信息化表达,构件加工图在BIM模型上直接完成和生成,不仅能清楚地传达传统图纸的二维关系,而且对于复杂的空间剖面关系也可以清楚表达,同时还能够将离散的二维图纸信息集中到一个模型当中,这样的模型能够更加紧密地实现与预制工厂的协同和对接。

2.构件生产指导

BIM建模是对建筑的真实反映,在生产加工过程中,BIM信息化技术可以直观地表达出配筋的空间关系和各种参数情况,能自动生成构件下料单、派工单、模具规格参数等生产表单,并且能通过可视化的直观表达帮助工人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可以形成BIM生产模拟动画、流程图、说明图等辅助培训的材料,有助于提高工人生产的准确性和质量效率。

3.通过CAM实现预制构件的数字化制造

借助工厂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采用集中、大型的生产设备,只需要将BIM信息数据输入设备,就可以实现机械的自动化生产,这种数字化建造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三、BIM与装配化施工

1.施工现场组织及工序模拟

将施工进度计划写入BIM信息模型,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模型中,就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提前预知本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场地布置是否合理,工序是否正确,并可以进行及时优化。

2.施工安装培训

通过虚拟建造,安装和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非常清晰地获知装配式建筑的组装构成,避免二维图纸造成的理解偏差,保证项目的如期进行。

3.施工模拟碰撞检测

通过碰撞检测分析,可以对传统二维模式下不易察觉的“错漏碰缺”进行收集更正。如预制构件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碰撞检测,地暖管与电器管线潜在的交错碰撞问题。

4.复杂节点的施工模拟

通过施工模拟对复杂部位和关键施工节点进行提前预演,增加工人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措施的熟悉度,提高施工效率。

四、BIM与一体化装修

1.装修部品产品库的建设

土建装修一体化作为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可以促进全过程的生产效率提高,将装修阶段的标准化设计集成到方案设计阶段可以有效地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可视化设计

通过可视化的便利进行室内渲染,可以保证室内的空间品质,帮助设计师进行精细化和优化设计。整体卫浴等统一部品的BIM设计、模拟安装,可以实现设计优化、成本统计、安装指导。

3.信息化集成

产业链中各家具生产厂商的商品信息都集成到BIM模型中,为内装部品的算量统计提供数据支持。对装修需要定制的部品和家具,可以在方案阶段就与生产厂家对接,实现家具的工厂批量化生产,同时预留好土建接口,按照模块化集成的原则确保其模数协调、机电支撑系统协调及整体协调。

五、BIM与信息化管理

1.经济算量分析

经济算量的主要原则是做到“准量、估算”,按照工业化建筑的组成及计价原则分为预制构件部分和现浇构件部分。结合工业化住宅的特点自主开发了装配式设计插件,通过该插件可以将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分类统计可以快速地对设计方案进行工程量分析,从而进行方案比选,再由确定的工程量结合地区的定额计算出本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实现在方案策划阶段对成本的初步控制。

2.RFID等实现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可追溯

实现在同一BIM模型上的建筑信息集成,BIM服务贯穿整个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一方面,可以实现住宅产业信息化;另一方面,可以将生产、施工及运维阶段的实际需求及技术整合到设计阶段,在虚拟环境中预演现实,真正实现BIM信息化应用的信息集成优势。通过在预制构件中预埋芯片等数字化标签,在生产、运输、施工、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记录相应的质量管理信息,可以实现建筑质量的责任归属,从而提高建筑质量。

3.利用BIM云平台实现适时、全球化、数字化的管理

BIM信息化技术与云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将信息在云端进行无缝传递,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借助移动设备设置客户端,可以实时查看项目所需要的信息,真正实现项目合作的可移动办公,提高项目的完成精度。

结语

综上可知,装配式建筑设计如何在行业BIM信息化的背景下,融入信息化大潮,发挥自身研发、设计和集成的优势,实现产业链拓展和过程阶段延伸,必将成为建筑产业化新时代的创新趋势。围绕这一创新趋势,设计行业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第2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工程量清单计价 评标方案 两阶段评标法

一、相关概念

(一)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在加工厂或现场预制的构件,通过机械运输、机械吊装及一定的连接手段,把一些零散的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而建造起来的房屋。这种建造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环境污染少及资源有效节约等特点。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量,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并经过相应竞争确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

(三)评标方案

评标方案是由招标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选择一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批和选择。评标标准是根据《招标投标法》中的相关规定,以及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招标文件的要求等制定。评标方法则要根据评标标准、评标细则及建筑物的特点等确定。

二、装配式建筑在招标评标过程中面临的窘境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采用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招投标时存在一定的问题。

(1)现有的《清单计价规范》和《计价定额》未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项目划分、特征描述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确定,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投标人项目划分不明确、特征描述不准确和工程量的计算随意性大的情况。

(2)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对完成的计量单位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中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时,增加了折旧和摊销中的损耗量,导致工程量增加,费用增高。

(3)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为了尽快回收建设成本,将对构件厂的长期投资常常采用加速折旧法摊到预制构件中,导致预制构件的单价提高,从而间接提高了投标人的投标报价。

(4)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尚且属于新技术,具备施工工艺和施工能力的投标人相对较少,导致了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串标等潜在的不利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象。

三、常用的评标方案

(一)合理最低价评标法

合理最低价评标法是指选择符合条件的报价最低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中标价。在合理最低价评标过程中,招标人制定了标底价。评标人根据招标人制定的标底价,并将各个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与基准价(可以取投标人投标报价的平均值为基准价,不符合条件的投标人除外)进行对比,选择符合条件的报价报价最低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合同的中标价。合理最低价评标法杜绝了某些投标人为了中标,降低企业的投标报价,甚至以低于企业成本价的投标价报价的现象。

(二)综合评标法

综合评标法是指在满足招标文件的基础之上,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审,以最终得分最高的投标人最为最终的中标人。在综合评标法中,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个因素根据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专家对各个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相应的要素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打分,考虑各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对各投标文件进行分数整理,最终以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为中标人。综合评标法相对全面的考虑了投标人的各个因素,竞争性大,是目前常用的评标方法。

(三)两阶段评标法

两阶段评标法是指针对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同一个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采用两个阶段投标的方法。第一阶段主要评审资质标。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编制的第一阶段招标文件(技术标不完善的招标文件)中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进行投递技术标。招标人根据各个投标人提交的技术标,完善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标,制定完善合理的正式招标文件。第一阶段中招标人根据各个投标人递交的技术标的投标文件,选择符合条件的投标人进入第二阶段商务标的评审。第二阶段主要评审商务标,符合条件的投标人根据招标人制定的完善的最终招标文件进行投标报价。招标人综合考虑投标人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得分情况,选择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为中标人。

四、装配式建筑评标方案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评审技术标。第一阶段主要评审各个投标人的技术标,包括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总体规划、根据施工进度与预制构件的生产数量要求、如何根据施工进度的合理采购预制构件、如何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运输、起吊和安装的安全有效实施及如何配置预制构件、灌浆料等主要资源等。另外还要考虑投标人的资质、资金情况以及已有的装配式建筑的类似施工经验、预制构件质量等。

(二)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评审商务标。选择符合第一阶段要求的投标人进入第二阶段商务标的评审,不符合第一阶段评审要求的投标人即被淘汰。第二阶段商务标的评审主要考虑:综合单价的内涵是否完整、综合单价报价是否合理、预制构件的报价是否合理、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及措施费用是否合理等。

两阶段评标法中,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赋予不同的权重,各个投标人最终的得分为各阶段相应的得分乘以各自的权重,最终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为中标人。

五、结语

本文考虑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装配式建筑在招标评标过程中面临的窘境,提出适合的装配式建筑的评标方法-两阶段评标法,降低投标人之间串标、围标的可能性,提高招标的效率,加大投标人之间的竞争强度,改变了招标人的被动局势,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香.实施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对工程造价计价体系的影响分析[J].建筑与预算,2014,09:21-23.

[2]王爽,王春艳.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浅析[J].建筑与预算,2014,07:26-29.

[3]丁勇.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03:103-105.

[4]乔鹏军.小型建筑企业的企业定额与投标报价[J].山西建筑,2014,24:247-248.

第3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配电室

一、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内容

就目前而言,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已基本上实行“智能化”设计,其“智能化”的根本标志表现在电气系统方面的设计与研究。电气系统设计包括强、弱电两大系统设计。强电系统设计包括:l0KV级变配电室设备及线路、应急发电室及设备、0.4KV级低压配电室设备及线路、低压配电系统主干与分支控制设备及线路、用电户终端设备及线路、公共通适照明、室内用电、水泵加压供水系统等;弱电系统设计包括:室内用电、电话、消防报警、有线电视、楼宇设备自动控制、保安监控、广播音响、电视会议、计算机网络等。

二、高层建筑楼电气相关设计

(一)高压供电方面

由于建筑用户对现代生活水平要求提高,高层建筑楼的高压供电设计就具有特殊的要求。另外,国家对高层建筑楼电气系统设计标准要求也较高,因此,选择高压供电设计方案尤为重要。高层建筑楼电气系统高压供电设计的目的是:(1)务必确保设计方案的高度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科学性、技术性;(2)满足建筑用户用电足够的负荷;(3)解决建筑用户用电在不同负荷时间段供电容量系数分配问题;(4)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楼整个环境的美观性,高压电源的引入必须是以电缆地埋方式。供电源必须采用双电源设计,其电源应是一用一备,单母线分段运行,从而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二)配电室方面

高层建筑楼在30层以下,为独立性点式楼(厦),并且有地下车库、消防、加压供水系统等。这时,10/0.4KV变配电室的位置应选择在地下层。如果是30层以上或是样体高层楼宇建筑,则10/0.4KV变配电室的位置应选择在负荷中心区,以树状的方式进行配电室分布设计。如果10/0.4Kv变配电室的位置在混合利用的地下室时,设计上应考虑:防水淹、防潮、通风,提高供电质量和减低损耗;变配电室面积过大、过小的问题;变压器的(即单台大容量,多台小容量)选择与运行方式(即单台大容量运行,还是并联多台小容量运行)。

(三)应急发电机方面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楼(商贸高层的标准要求相同)的供电可靠性,根据电气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楼均应配备应急发电机电源。应急发电机房设计选择的位置一般应在地下一层或地面平面一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排烟、散热、防噪音,废气对建筑物的污染、发电机的检修是否方便、发电机的容量与台数、发电机与市电的配合。发电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变配电室,这样一是接线方便,二是有利于管理。在超大、超高层建筑中需要配置2台以上的发电机,在供电性质和范围不同时,还要考虑自由关联的一此因素。这些问题要经过认真仔细研究,方能确定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综合技术目标。

(四)低压配电系统设计问题

设计低压配电系统时应考虑变压器选择台数、主结线运行方式、各台变压器运行方式与所带供电负荷的问题。当某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时,应考虑怎样切除负荷与分配负荷供电,如何分配一般负荷与重要负荷。同时,应该考虑如何分配季节性负荷和常规负荷,即常规照明负荷、动力负荷、不同季节空调负荷的问题。对于该部分的设计,各个细节都必须认真考虑,多设计几个方案,反复比较,选择出最优方案。

(五)用电负荷计算方面

普通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远非如工矿电气设备运行具有规律性及稳定性。高层建筑楼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极为复杂,并且极不稳定,与建筑用户的常规用电、家电购置及运行使用、住户的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经费意识、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有关人员应准确地核算建筑电气设计中部分电气负荷的装接容量,但有相当部分只能估算,如建筑中的二次装修负荷部分。其中需用系数的选择上,只有依据规范的推荐数据及设计者的经验酌情确定。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一个中等城市的每户家庭的近期用电量按5KW考虑,远期用电量按l0KW考虑是合适的。

(六)低压配电室的干线出线方面

高层建筑楼低压配电室干线至电气竖井干线之间采用什么方式敷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采用母线排配母线槽,还是绝缘导线配桥架敷设,母线至各用户负荷间是采用分主主干与分支主干母线排螺母连接,还是采用绝缘主主干与分主干的分支电缆连接方式等,设计时均应认真考虑。还需考虑各级连接线之间的可靠性和安装方便性,否则,处理不好将会带来安装和长期运行上的安全问题。主主干线采用母线排导母线槽方式进行设计与安装,次干线采用分支电缆设计与安装为宜,主要是有利于安装和节约造价。

(七)弱电系统设计

前面已提到弱电部分的设计问题,弱电系统设计突出现代、智能、整体网络的特点。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就必须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三步。从总体设计开始,设计人员将根据用户需求书和规划设计方案,考虑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如果说在上一阶段,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的话,那么,从这个阶段开始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种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精心设计,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扩充性。

(八)电气竖井

高层建筑楼的电气竖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电气竖井中,预制分支电缆技术理论上解决了插接式密集母线槽防护差、抗震性差、性价比不高等所有的问题,还增加了气密、防水、防尘、抗震性能。电气竖井设计时应考虑:电气竖井的设计规范,满足技术、经济要求,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电气竖井的位置、面积大小应根据建筑楼的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强、弱电各类份线规模、份线数多少、多少楼层段需要设计一个配电大、小间;详细标出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尺寸,并考虑实际安装情况,例如电缆的转弯半径等;不要因设计者原因带来施工和维护不便。

(九)计量表

高层建筑楼计量表设计应考虑:(1)计量表必须设计在户外(包括水、电、气三表),以实现建设部提出的三表出户,杜绝扰民、安全、管理的不便;(2)采用集控式、单表就地式安装与管理。因在高层建筑中要特别考虑管理、造价、安装布线问题,不同的设计会带来不同的造价和管理难度。应根据高层建筑总的楼层数而定,建议采用10层为一个单元点设计,布线往上下各5层的布线方式,如30层的高层楼设计为3个单元点,采用远程集控计量表进行计量。管理部门可在3个点完成总的抄录管理工作(或利用远程控制线路和控制装置器),或者管理者在办公室的计算机上实现总的现代化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气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也呈现复杂化。因此,设计人员应遵从国家相关规范,从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设计原则出发,使建筑电气设计更加合理,满足功能完备、适用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 设计要点;技术要点; 施工措施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要点

1.1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点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关键是选择给水方式,它直接关系到给水系统的使用和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一般不能满足高区部分生活用水的要求,绝大多数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即低区部分直接由城市给水管网供水,高区部分由水泵加压供水。由于建筑内所需水压较大,所以建筑给水系统应采用竖向分区。建筑给水方式可分为串联给水方式、并联给水方式和减压给水方式。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供水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给水方式。建筑给水还应注意水量计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公共部位的水量计算比较复杂,尤其是综合楼,建筑功能越多,水量计算就越多,而一些公共娱乐场所、饭店、餐厅等的用水量注意要分别计算,这对于国家提倡的节水节能的政策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1.2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

关于排水系统的选择问题。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合流方式,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在建筑中,排水立管长、水量大、流速高,通常容易造成排水立管底部连接的卫生器具有溢水的可能。因此,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应单独排出。排水立管需要进行转换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横干管上,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 m,不得小于1.5 m。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至室外检查井。

1.3建筑水消防系统的设计要点

(1)消防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栓给水系统是目前保障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设施,其设计涉及对消防水箱和消防栓设计的具体要求。该系统设计要注意的要点如下:一是水量的选定;二是环状管网的形成;三是底层消火栓的减压问题。(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闭式系统中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最为常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该系统设计要注意的要点如下:一是喷水水量的计算;二是喷头布置的合理与否和环状管网的形成;三是底层配水管入口减压问题。设计水量应按照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的喷头同时喷水的总流量确定。至于配水管道的布置,应使配水管入口压力均衡,配水管入口压力不宜大于0.40MPa。入口压力过大,必然使得喷水管上的喷水压力过大,各个喷头的喷水流量增加,会造成作用面积内的设计流量增加。

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特点和施工措施以及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1) 管道的安装问题施工前认真审查图纸,结合编制施工方案,全面安排管道的安装位置。关键部位的管道甩口尺寸应详细计算确定。管道安装前注意土建施工中有关尺寸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管道安装时,要认真清除管道内杂物,安装的坡度要均匀,防止局部倒坡。(2)给水设备的安装问题。水泵的铭牌上要标明清楚采用型号、选用流量、扬程、水泵配用电机功率。水泵安装时,要注意基础的验收及抗震要求。(3) 卫生洁具的安装问题。不得破坏防水层。已经破坏或没有防水层的,要先作好防水,并经12小时积水渗漏试验。此外,卫生洁具固定牢固,管道接口严密,而且要注意成品保护,防止磕碰卫生洁具。在通水之前,将器具内污物清理干净,不得借通水之便将污物冲入下水管内,以免管道堵塞。还有,严禁使用未经过滤的白灰粉代替白灰膏稳装卫生设备,避免造成卫生设备涨裂。(4)地漏的安装高度和走管问题。地漏在结构板面上安装,竖向高度空间上可以考虑借用二次装修时必须有的装修基层的高度。为稳妥起见,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在地漏安装板面位置局部下凹以尽量降低地漏面的标高。此外,地漏紧贴结构板面安装,地漏的排水支管无法与大便器的支管进行顺接,应单独设支管接入立管.

2.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措施

(1) 建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建筑面积大;层数多;有地下层和设备层。因此建筑土建施工阶段容易不重视给排水预埋工作,极易造成预埋、预留不准确或漏留、漏埋。要注意的重点部位的特点如下:地下室方面:建筑多数重要设备一般设计安装在地下层和设备层,设备管线多,往往出现管线冲突,并造成可用空间标高低,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因此应仔细核对图纸并及时与设计沟通,有问题提前解决。标准层方面:转换层及标准首层建筑结构较为复杂,梁柱密集,管道的敷设较难解决,标准层给排水套管、洞口、管线留设要一致,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使用及美观等方面有很大影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是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质量,并使工程按时完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是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去制定施工方案,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去调整施工方案,尤其注意要配合其他专业管线,避免冲突。(2) 施工措施。为了处理以上的建筑给排水施工重点和难点问题,下面提出了几点解决的措施:a、在预留预埋方面要注意的情况:预留预埋的套管、孔洞及管井的准确与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人员应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并对设备、洁具等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熟悉,可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艺做专项施工方案。b、在样板层方面要注意的情况:样板层的作用是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以后对其它楼层施工时参照样板层的数据或完全跟样施工。确认标准层每层的管道安装形式、尺寸、位置和各类管道配件、支托架等得布置形式,卫生间洁具的定位尺寸等。c、在成品保护方面要注意的情况:为防止卫生洁具、管道、配件不受损害和保护表面的光洁度,应对成品进行保护,派专人看护并对全体工人进行成品保护的重要性的教育。d、在管道的试压方面要注意的情况:给水管道试压方面,在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阀门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系统试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中止,并应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进行吹洗工作。

三、结束语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因此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通过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要点进行总结,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并有助于加强施工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S]

第5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土建施工;配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05-01

建筑的安装工程在整个施工工程中是属于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它在施工工程中具有双重性,虽然能独立的存在施工工程中,但是又与其它施工工程不可分割,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安装工程的施工中就会与土建施工工程之间不断的产生合作,与此同时,还需考虑在施工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因为在不同的施工时期,它们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的工作重心有所不同,尽量保证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实施配合管理具有的作用

(一)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又与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在技术与工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当在实际的施工和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施工难度。为了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合作实施配合管理,不但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还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例如:在建筑物的地下层安装消防设施时,在施工之前安装的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应该尽量配合土建工程的施工,做好预留工作确保安装工程的施工工作正常进行。另外,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之前,必须要仔细的检查好防水的套管以及其它的确认程序。尽可能的避免在混凝土实施浇筑工作后,发现漏掉的施工工作进而给建筑埋下安全隐患。

(二)提高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

要想使配合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效果,必须首先提升安装工程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因为只有施工质量的高低,才能说明安装工程与其它工程施工的配合效果。安装工程与其它工程的有效合作与配合,能够为建筑的施工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并且保证施工的质量。为了达到建筑市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在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土土建工程的施工展开密切的合作,并且积极的配合工作,才能保证安装工程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二、建筑的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与管理工作

(一)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在施工前的配合准备工作

在安装工程动工之前,应该做好一系列的配合准备工作。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这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配合工作。另外,安装工程的技术指导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掌握一定高度的施工技术与知识,对施工的方案与图纸进行专业的分析。尤其是建筑的梁、柱以及屋面的施工方法与电气之间存在的连接方案与方式,在施工和安装之前必须核对好电气的安装方法与连接方式,保证能够达到施工的要求。在设计土建工程的结构时,必须要有电气的安装技术人员的参与,并提出安装的技术要求,这样的配合便于土建施工与安装工程之间产生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配合管理

在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的进行过程中,需要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与安装工程的电气技术人员进行良好的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对建筑的排水管道在穿墙、套管的过程中、电缆穿墙、进户的施工中、以及挡水板的预留工作,都需要做好配合与协调工作。这样的配合工作能够避免由于安装工程的施工而损坏土建施工建设的防水层出现墙面渗水的现象。另外,在预留的工作中,安装的技术人员应和土建的施工人员要事先做好沟通,全面的了解土建对施工的具体要求,对于选取的建筑施工位置和施工材料都应明确的体现在施工图纸上,避免漏掉施工。与此同时,电气的安装工作要紧密配合土建工程的施工与进度,帮助施工人员做好安装工程的预留工作。

(三)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在装修过程中的配合管理

在对建筑进行安装与装修工作之前,需要安装的技术人员对建筑的垂直度是否达到建筑的施工标准。因为标准的施工对电气设备的安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检查完建筑的垂直度之后,电气设备的安装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垂直度的施工标准实施安装的预留工作,预留出的安装孔与线路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留。在完成预留工作之后,要对预留的电气暗线线路进行检查,并按照要求将线路布置好。另外,在最后的抹灰工作中,安装的技术人员需要与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配合好配电箱的收尾工作,注意抹灰一定要保持平整性,达到最高的施工质量。

三、在建筑的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的配合管理中解决问题的良策

在建筑安装工程的具体施工中,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管道的安装问题。这项安装任务在安装总工程量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必须要与土建工程进行紧密的配合。避免由于没有作预留工作而需要再次开安装的孔洞,给后期的施工带来难度。如果和土建施工做好配合与沟通,就会节约施工的劳动力与成本,也会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另外,在建筑中最常见的问题还有安装照明设备的问题。根据照明设备的安装要求,已经普遍安装软线类的吊灯,还需配有开关、插座以及配电箱等全套的装置。由于需要安装很多的照明配套设备,又与土建工程的施工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需要互相配合达到安装的标准,否则又会给施工带来庞大的工作量。因此,在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问题都需要利用与土建施工之间相互配合的对策去解决问题。

总结

综合施工的整体来看,在建筑的安装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都与土建的施工有着重要的联系。对于有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都需要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与土建工程在设计施工方案的初期以及施工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做好配合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加强工程之间的管理工作,强调配合工作对施工的重要性。只有事先配合着工作,才能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确保建筑的安全,并且也可以保证稳定的施工进度。通过专业化的施工配合管理,有效避免发生建筑事故,不断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行业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嘉辉.浅谈建筑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的配合管理[J].项目管理,2015,6(4):22―26.

[2] 赵云飞,赵磊.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分析[J].工程管理,2015,7(9):121.

第6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兴起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装配式住宅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丹麦和新加坡等国家目前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未来应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2017年3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截至2016年12月,装配式建筑涉及国家和行业规范、规程、图集共计16种,地方规范、规程、图集共计67种。2017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及《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3部国家标准,用以规范国家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设,《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已。

二、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与激励机制初步建立。2017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71号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济南、青岛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和县(市)分别达到25%、15%以上;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2016年1月,山东省出台《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对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奖励资金基准为500万元;对装配式建筑示范奖励基准为100元/平方米,示范方案批复后拨付50%,通过验收后再拨付50%,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

(二)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山东省初步建立了包括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在内的新型结构技术体系。陆续完成了《山东省(住宅)产业现代化推广应用技术体系》(第1号)、《山东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推广应用技术》(第2号)和《山东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

(三)装配式建筑试点初见成效。目前,全省先后公布了10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县)(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临沂、滕州、嘉祥、荣成、平邑)和5个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县)(济宁、泰安、峄城、蓬莱、单县)、85个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和73个试点工程项目。

三、淄博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2017年4月20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7〕28号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其中在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均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另外,各区县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细则正在积极制定中。

(二)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示范项目开展顺利。1、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1)山东方大杭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该项目位于淄川经济开发区淄矿工业园内,建设规划用地500亩,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实施,争创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项目总体规划年产钢管束构件20万吨、钢梁钢柱7万吨、钢筋桁架楼承板400万平方米和新型墙材板材20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地基基础的建设,车间主体正在建设中。(2)淄博鹏润建安绿色建筑产业基地。该项目位于淄川区罗村镇,总投资4.659亿元,一期工程计划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现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土地手续已完成,正在进行地基基础建设工作,建成后可年生产10万立方米混凝土构件。(3)淄博馨家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桓台县,前期计划投资1.6亿元,目前正在进行车间主体建设工作,预计2018年7月可以投产。(4)山东和悦生态新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配套材料生产基地。该项目位于淄川区,利用陶瓷废渣为主要原材料年产蒸压自保温材料30万立方米,产品已在多个建设工程中应用。由山东和悦生态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理工大学编制的《装配式CF蒸压瓷粉加气混凝土墙板应用技术导则》和《CF蒸压瓷粉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导则》被批准为山东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技术导则,已正式实施。该项目已被列为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1)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项目有莲台养生养老院活动中心、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城南棚户区辛店街片区10、11、12#楼项目。莲台养生养老院活动中心为省级试点示范项目,项目规划占地面积4.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6万平方米,其中2万平方米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城南棚户区辛店街片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10、11、12#楼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装配率不低于50%,该项目已被列为2018年度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2)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项目共4个,总建筑面积近82万平方米,分别为文昌嘉苑社区项目、欣洲千禧农谷沿街楼ABCD段项目、山东千江源环境有限公司科研楼和高青县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1#楼创客空间项目。其中,文昌嘉苑社区为省级试点示范项目,规划占地546.7亩,总建筑面积约78.5万平方米,主体框架全部采用钢结构;欣洲千禧农谷沿街楼ABCD段项目、山东千江源环境有限公司科研楼和高青县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分别为1.29、0.78和1.5万平方米,其中,高青县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装配率达到了65%。

四、淄博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问题

(一)装配式建筑市场尚需培育。由于受现有的城市规划、土地出让、资金扶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认可度不高,再加上装配式建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制约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推进,大部分企业对此还持观望态度。

(二)技术水平不足。装配式建筑改变了现浇建筑的建造方式,设计、施工等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随之发生重大变革。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依赖于扎实的专业技术,但目前许多企业在需要极强专业技能的关键技术岗位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断层或衔接不上的危机,缺少成熟的技术体系做支撑,使得在产能扩大方面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三)人才队伍缺乏。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各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缺乏。首先是装配式项目管理人才缺乏,装配式建筑项目从设计、施工到项目交付运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工业化的管理思维,对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其次是装配式技术人才缺乏,构件化的装配式设计流程、装配式的施工过程给设计、施工也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

(四)建设成本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增量成本,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牵扯到建筑企业的转型,需明确扶持措施。目前,只有省级的试点城市和示范项目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我市对发展装配式建筑还缺乏实质性的扶持政策。

五、装配式建筑发展建议

(一)结合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当前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是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未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点。针对当前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装配式材料、部件的生产存在缺失断层的现状问题,下一步应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链条,通过重组、重新配置、共享的方式,整合在装配式建筑行业这个产业链上的各相关企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二)稳妥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结合《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扶持装配式生产基地发展,将淄川区和桓台县作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区域,其他区县作为积极推动区,以生产基地为依托推动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

第7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目的很明确,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纲要》列出了四大发展任务,即企业信息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专项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标准,而BIM技术的应用是这四大任务的核心点。不论是勘察设计类企业还是施工类企业或工程总承包类企业,都要求采用BIM技术,并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按营业收入一定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开辟投融资渠道,保证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投入。注重引进BIM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各类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

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勘察设计类企业

(1)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并集成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深度融合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快BIM普及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

在工程项目勘察中,推进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构建支持异构数据和多种采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库,实现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集成应用BIM、GIS、物联网等技术,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3)强化企业知识管理,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研究改进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获取和表达方式,探索知识管理和发展模式,建立勘察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开发勘察设计信息资源,完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的价值,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2.施工类企业

(1)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满足企业多层级管理需求的数据中心,可采用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等方式。在施工现场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广泛使用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管理的互联互通强化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保障设施及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2) 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

普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施工阶段的BIM基础应用。有条件的企业应研究BIM应用条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 拓展管理信息系统新功能

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系统,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系统,开展物资设备采购和劳务分包,降低成本。开展BIM与物联网、云计算、3S等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集成应用研究,建立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和手段。

3.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1)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集成应用水平

进一步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信息流,持续完善项目资源分解结构和编码体系。深化应用估算、投标报价、费用控制及计划进度控制等信息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的估算、报价、费用及进度管控体系。继续完善商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及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提升成本管理和风险管控水平。利用新技术提升并深化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应用。

(2)推进“互联网+”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全过程信息化

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多参与方协同工作模式,建立并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工程项目多参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与信息共享。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项目基于BIM的多参与方成果交付标准,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阶段的数字化交付和全生命期信息共享。

――摘自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BIM是什么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BIM并不陌生,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缩写。早在十年前,住建部便有了BIM相关的研究课题,这些年来,关于BIM的各种消息也从来没有间断过,但似乎BIM却一直不温不火,更多的时候只是成为一个噱头。至于原因,不久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姜仁教授在一场关于BIM的演讲中提到两个原因:一是学习BIM技术的大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的设计师,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二是BIM的透明度太高了。除此之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很多项目运作不规范、不成熟,甲方朝令夕改,而BIM最终成果是全息模型,是一套极其精准的完整施工图,可能动一发而动全身,使得BIM并没有展现应有的高效。

很多人将BIM看作是3D版的 CAD,但其实远不止此。BIM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除了设计阶段,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BIM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BIM技术将建筑的设计、施工、监控、营销、运维等各个阶段整合在一个技术平台上,为全方位、系统化的技术集成提供了坚实基础,为项目的开发建造和运营管理提供了大量数据,这些信息可以真正地实现科学化开发、智慧化服务。此项技术的进步,颠覆了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依赖平面图进行设计建造的传统格局,是一项跨时代革命性的重大变革。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公开表示,BIM系统是降低成本的“杀手锏”。BIM系统在SOHO各个项目推进建设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在BIM系统中可以检查错误,大大减少了返工,节约了工期;二在成本的控制方面,BIM系统有效降低了项目花销;三能源管理系统;四多项目协同管理。所以由此可见,BIM系统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应用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已有很多,如北京市第一高楼“中国尊”、天津“117大厦”均应用BIM。以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工程为例,业主要求设计和所有参建方必须运用BIM技术,项目为此成立了BIM工作室,各专业BIM团队集中办公。通过BIM应用,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90%的图纸错误被排除、减少了60%的返工、节省了10%左右的施工进度。

此外,据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国内)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坤军介绍,上海中心(节约项目投资1个亿)、天津大厦(节约成本6300万)、广州周大福大厦(节约沟通成本60%)、国家会展中心(比常规工期缩短了40%)等均采用了BIM技术。以上海中心为例,作为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建筑,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仅用了11个月全部完成,节约了八成的工期。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说,应用BIM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促进建筑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投资、设计、施工乃至整个工程生命期的质量和效率,提升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工程质量。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建设市场监管处处长沈红华表示,BIM技术能够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换,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椴业链贯通提供技术保障和有效管理模式,促进建筑领域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保证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推动建筑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BIM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据2016年度NBS国际BIM报告显示,BIM在丹麦的使用率最高,在捷克最低。在日本和英国,这个数字略低于50%。这些数字表明,BIM正在加速成为多个国家建筑信息的标准规范。事实上,使用BIM或已成为在海外工作的先决条件。两个参与了此次和上次调查的国家――英国与加拿大,都在BIM 的使用者整体数量上有显著的增加。英国从2013年的39%增长到了48%。加拿大则从64%增加到了67%。

在英国,政府明确要求2016年前企业实现3D-BIM的全面协同。

在美国,政府自2003年起,实行部级3D-4D-BIM计划; 自2007年起,规定所有重要项目需要通过BIM进行空间规划。

在韩国,政府计划于2016年前实现全部公共工程的BIM应用。

在香港,2014年至2015年,政府计划将BIM应用作为所有房屋项目的设计标准。

在新加坡,政府成立BIM基金;计划于2015年前,超八成建筑业企业广泛应用BIM。

在北欧,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国家,已经孕育Tekla、Solibri等主要的建筑业信息技术软件厂商。

在日本,建筑信息技术软件产业成立部级国产解决方案软件联盟。

与此同时,BIM在我国也在快速发展,最新的《中国BIM应用价值研究报告》已,报告调查了350位专业设计人士和承包商,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已跻身全球前五大BIM应用增长最快地区之列。国内各地方政府也对BIM制定了发展计划。目前湖南、重庆、上海、深圳、成都等多地的BIM推广计划已经出台。

湖南实施推进BIM应用三年行动:针对BIM技术应用标准体系不全、认知度不高、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等现状,湖南省近日决定实施推进BIM技术应用三年行动,积极支持政府工程和社会投资的建设项目开展BIM技术应用示范,到2020年底,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咨询服务、运维管理等企业全面普及BIM技术。

湖南省将加快制定推动BIM技术应用的政策、技术标准,大力推进设计施工总承包,培育供需市场,形成有利于BIM技术应用发展的市场环境。在2018年底前,新建政府投资的医院、学校、保障性住房、市政设施等工程采用BIM技术,社会资本投资额在6000万元以上(或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采用BIM技术,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咨询服务、运维管理等企业基本掌握BIM技术。2020年底,90%以上的新建项目采用BIM技术,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咨询服务、运维管理等企业全面普及BIM技术。

上海力争3年内建筑业全面使用BIM:上海城乡建设委员会透露,为配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未来3年将全面使用BIM,并出台了《关于本(上海)市推广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自2016年10月1日起,市、区和特定区域管委会投资额1亿元及以上或者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以下简称规模以上)的政府建设财力投资的工程项目;规模以上市、区重大工程和郊区新城中国有企业投资的工程项目;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等六大重点功能区域内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投资的工程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实施的工程项目;申报绿色建筑星级评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奖项的工程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及以上财政预算或者使用城维资金的大修工程应当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鼓励运营等其他阶段应用BIM技术;已立项尚未开工的工程项目,应当根据当前实施阶段,从设计或施工招标投标或发承包中明确应用BIM技术要求;已开工项目鼓励在竣工验收归档和运营阶段应用BIM技术。

自2017年10月1日起,规模以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工程项目全部应用BIM技术,鼓励其他社会投资工程项目和规模以下工程项目应用BIM技术。

重庆市将在未来五年推广BIM技术:从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重庆市将在未来五年推广BIM技术。2017年起,重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包含以上规模公共建筑面积的综合体)在设计阶段必须采用BIM技术;主城区、城市发展新区、万州区、黔江区、开县、云阳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分别启动实施1至2个BIM设计示范工程。

据悉,重庆市计划从2018年起,大型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三层及以上的立交工程,在勘察、设计阶段必须采用BIM技术。2019年起,轨道交通站点工程,在勘察、设计阶段应采用BIM技术。2020年起,以国有投资为主的大型房屋建筑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大型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三层及以上的立交工程,全市所有公共建筑,申报金级、铂金级绿色建筑标识的居住建筑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申报市级优秀勘察设计、工程质量奖项的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阶段应采用BIM技术。

深圳率先BIM标准:2016年5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举办新闻会,了全国首个政府公共工程BIM实施纲要和实施管理标准――《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公共工程BIM应用实施纲要》,其中包括BIM应用的形势与需求、政府工程项目实施BIM的必要性、BIM应用的指导思想、BIM应用需求分析、BIM应用目标、BIM应用实施内容、BIM应用保障措施和BIM技术应用的成效预测8章内容。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张礼卫表示:“深圳是全国首家政府公共工程BIM实施纲要和标准的城市。《纲要》的出台,让原本各自为政的BIM实施主体有了准则,各个环节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实施,解决信息沟通不畅带来的障碍,提升了BIM应用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对全国BIM标准体系的建立都有示范作用。”

成都设计阶段不采用BIM将无法通过施工图审查:四川省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关于在成都市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通知》。通知指出,从2016年12月1日起,凡在成都市新取得《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均应采用BIM技术。

通知要求,设计单位在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相对应的BIM设计技术深度应满足《成都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技术规定》(2016版)的精度要求。设计单位应对提交的BIM模型负责。在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前,设计单位应按要求填写《成都市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报审表》;建设单位在报送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资料中,应包括BIM模型文件(宜提交浏览模型文件)和《成都市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报审表》。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将项目是否采用BIM技术,是否符合《成都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技术规定》(2016版)相关规定作为审查内容;审查合格后,方可发放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建设单位、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是否执行以上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BIM与装配式建筑

自2016年1月1日《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以来,装配式建筑作为整个建筑行业最为火热的话题贯穿了2016年全年,简单地说,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建筑模块在工厂标准化生产,然后现场组装的新型建筑形式,工厂进行一栋建筑的构件生产后,由于要拆分,量大面广,比现场施工更为复杂,单个的构件里可能要预埋各种管线、孔洞等。另外,在现场安装时不同构件之间可能产生打架,所以生产管理复杂,面临巨大的制造风险,必须采取生产信息化,即将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生产、运输和装配等各个环节水平。由此可见,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有着极高的契合度。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曾发文指出,目前传统现浇建筑设计与施工虽有脱节,现浇混凝土施工现场容错能力相对较强,矛盾不很突出。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的前置以及装配施工的方式,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设计和构件加工环节存在的任何疏漏与问题,在现场施工安装阶段很难纠正。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樊则森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通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所有有外墙,内墙,叠合楼板的建筑都可以用动画形式展示出来,每个墙板数据库,PC样单可以用BIM来做,可以做不同的展示,这都是很直观的效果展示。比如一个L型预制墙板,从工厂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可以用色彩体现它不同的构造关系,也可以把所有的外边材质去掉,看到里边钢筋是采用了何种排布方式,包括灌浆套筒的方式都可以提供给生产单位。BIM上也有水、电的数据库,就像汽车的一个部件一样,安装在装配式结构里,BIM在工程中非常有价值,相当于是把整个建筑所有的信息集成在一起,是非常好的信息化的模型。

利用BIM技术所构建的设计平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各专业设计人员能够快速地传递各自专业的设计信息,对设计方案进行“同步”修改。借助BIM技术与“云端”技术,各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将包含有各自专业的设计信息的BIM模型统一上传至BIM设计平台,通过碰撞与自动纠错功能,自动筛选出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帮助各专业设计人员及时找出专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种类和样式繁多,出图量大,通过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功能,某一专业设计人员修改的设计参数能够同步、无误地被其他专业设计人员调用,这方便了配套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调整,节省各专业设计人员由于设计方案调整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装配式建筑作为我国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将解决当前建筑行业中的许多问题,而BIM技术则在装配式建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住建部提出了五项措施,其中一项便是“加强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创新”,要求“研究推广开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第8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范围也不断拓展。若想保障其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施工人员针对该技术的优势和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具体施工情况,选择合适施工技术,达到稳定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当完成上述目标之后,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帮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由此可见: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本文能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概念

从装配式建筑概念来看,其主要强调的是在正式施工之前,将此次工程中所需要利用到的各种配件、施工材料等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具体需求,完成配件安装工程。相比较为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施工成本的支出,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其工作强度也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只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对结构件配件安装工作即可,如果出现施工模板,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管控。最后,根据上级部门统一指示,完成配件安装工作即可。将此建筑结构模式应用到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促进建筑企业整体效益的稳定性提升[1]。

2.现阶段装配式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若想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整体水平,最为重要的便是在正式施工之前,结合建筑行业中所涉及的相关标准,对其进行不断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施工方案的各个流程中,提升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施工人员而言,主要按照施工标准和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相关性内容,便可以满足建筑质量的相关要求。如果行政机构需要对建筑质量进行考察和审核,也可以满足既定要求。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点来看,在开始组织施工的时候,并没有专业化、较为严格的施工标准对其进行明确。就目前工作形势来看,主要是根据相关工作人员的设计经验,完成剪力墙结构方面的设计工作。采用这种方式,必然会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产生一些限制性作用。其次,在施工人员方面,其在专业性素养还表现为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正常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对于该技术的有效运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情节较为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产生诸多影响。在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的过程中,若想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必须借助专业化生产链的积极作用。但就现阶段所开展的建筑施工情况来看,其尚未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体系。当开展管理工作时,没有完整的数据体系为其提供支撑和参考,导致整个工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开展预制部件生产工作时,这更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步骤。在原材料质量方面,缺乏统一化标准,生产厂家不能对其预制部件的质量提供保障。针对该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便需要生产厂家加强对施工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关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生产标准,并且安排专业化人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也缺乏足够沟通和交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需要利用到的预制部件结构规格不明确,最终便会对正常施工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应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给予足够重视[2]。

3.装配式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3.1借助科学有效的辅助工具

从影响预制楼梯与层压板质量的相关性因素来看,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针对该方面特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从细节入手,严格控制各个部件结构的生产质量。在整个工作流程中,都需要确保其可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完成既定操作工作。当开展部件设计和制造工作时,对其过程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所生产的产品满足工程顺利开展的要求。在装配式平板部件输送的过程中,还需要着重考虑到外界因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根据研究可以发现:在现阶段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损坏的问题。对此,便需要在工程开展之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可以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尽量降低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3]。3.2加强对部件堆放的科学化管理结合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来看,若想有效提升其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效率和经济效益,便需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在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针对各个部件的存放位置进行严格、合理管控,使得相关管理措施可以切实落实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部件存放时,尽可能减少部件损坏问题的发生。如果出现部件损坏问题,则不可投入到施工过程中。否则将因为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大量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工作人员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标识,并对其标识进行保护。从其影响来看,这可以为后期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其中所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控制,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稳定性提升。在部件堆放管理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硬化处理。借助专门化排水系统的积极作用,对于各个部门所需要利用的不同部件,选择较为合适的堆放方法。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底层设置相应的防护层,尽量降低对部件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3.3提升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质量

在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分析制度也发挥了其独有的优势。具体来看,如果可以在施工之前,针对在整个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提前防范,并完成施工计划的制定。当后期工程中出现了问题之后,可以结合施工方案和计划中所规定的相关性内容对其进行有效调整。同时,还需要将吊装结构数量和编号进行综合性处理。对施工人员而言,其可以按照施工计划中所规定的相关性内容,顺利完成吊装工作。如果在工作中还出现了任何施工方面的问题,还需要管理人员展开深入调查和研究。针对该方面工作内容,便需要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让他们为施工人员讲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不断提升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还需要自发、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作用,加强对专业性知识的有效学习,提升自身综合性能力,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预制部件特点来看,其规格相对较大,并且塔吊运行效果还会受到各项附属措施的影响。对此,便需要在施工之前,针对所需要使用的附属部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其中所需要连接部件的位置进行明确,并完成相应的部署工作[4]。

3.4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当开展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工作时,需要利用到专门化临时支撑结构的积极作用。将其设置在底层位置处,确保其在支撑时间、支撑距离方面呈现出一致性特点。如果某部分的结构不够稳定,还需要对其及进行重复性支撑操作。当完成整个安全工作之前,应该将临时支撑框架及时拆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双层结构安装工作,则需要对其叠合板安装位置进行相应调整。一般来讲,多是将其位置再往前一些。当发现混凝土已经彻底凝固之后,则需要管理人员针对其叠合板强度、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可以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如果发现在设计强度已经达到了整体的70%以上,则可以判定其结构相对较为稳定。对施工人员而言,这也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5]。

第9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 、深化设计、管线综合排布、数据分析处、全周期管理理 ;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机电安装单位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

(1)建筑功能越来越齐全,机电系统越来越复杂,海量的数据,导致数据集中、处理、分享困难,项目基础数据处理混乱;

(2)二维设计容易存在错、漏、差、碰等问题,造成返工现象严重,并且返工牵扯面广,工作量大,在人力、财力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3)材料管理得不到控制,材料计划与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材料上的浪费;

(4)甲方、监理、施工单位二维纸介质进行信息沟通协同效率低下、错误多,沟通效率低,协调难度大,造成工期延误;

随着BIM技术的推广及发展,笔者发现BIM技术在解决以上机电安装单位存在的问题上存在巨大优势,下面就对机电安装单位BIM技术应用做简单介绍。

1、配合投标

招标单位给施工单位投标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按照常规的做法是施工单位在拿到招标文件及图纸后开始组织人员进行图纸算量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再进行组价得出总价后进行优惠报价。但是,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且工程量统计数据与算量人员水平关系较大,工程量往往误差较大。而采用BIM技术可快速准确的完成工程量的统计,为对内完成精确的成本核算对外进行不平衡报价提供数据支持,投标报价不在拍脑袋靠经验,报价更有底气。

随着业主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过去靠拼商务投标的方式越来越没有市场,技术标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如何才能赢得技术标评审专家的认可呢?我想BIM技术以其直观化、可视化的特点在技术标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1)方案模拟

现在的建筑物高度越来越高、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许多关键工艺如果仅用用文字描述,不但不易将方案讲透彻明白而且技术标篇幅大幅度增加也引不起评审专家的兴趣,而采用BIM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简单形象把工艺方案讲透彻,极大提高了技术标的含金量。下图为设备、管道吊装方案模拟。

(2)动画漫游

动画漫游是BIM技术在投标阶段的另一重要应用,如果在投标阶段就能将建筑物完成后的建筑模型、管线排布、设备安装等信息直观的呈献给业主,以动画漫游的形式带业主“参观”建筑物内部完成后的情形,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这不但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展示,也给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投标过程中,对管廊、管井、设备房等重点部位进行动画漫游,无形之中会增加业主的认可,提高中标的几率。下图为管廊、设备房动画漫游。

2、施工阶段应用

(1)综合管线排布

随着建筑物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建筑物的内部系统越来越复杂,而相应的管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对机电安装单位深化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涉及专业较多施工队伍多,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由管线碰撞引起的返工、浪费严重,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都带来极大损失。而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损失,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管线碰撞检测,不但能彻底消除管线碰撞,而且可以进行综合管线排布,实现管线排布优化及空间优化,为成品支架的工厂化预制和联合支架的使用提供支持。

(1)深化设计

管廊、管井、设备房是机电安装深化设计的重点部位,不但因为这些地方管线密集、空间狭小、设备较多,而且安装过程中涉及到多专业配合,这些地方也是文明施工、工程创优的“脸面”。传统施工中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各专业配合不力引起的返工、修复屡有发生,施工单位交足了“学费”但一直束手无策,BIM技术为施工单位带来了曙光。施工前对这些重点部位进行三维建模,合理排布管道路径及设备安装位置,到达一次成优的效果。

下图为某项目冷冻机房三维模型,优化完毕后进行剖切生成剖面图,直接指导现场施工。

(3)模拟数据分析

针对原始建筑设计方案,利用BIM模型和模拟分析软件,针对建筑外部的风、热环境,建筑内部的声、光、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对设计参数进行校核,为业主决策和深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让建造的建筑既满足业主要求且更节能、更环保。

(4)二维出图指导现场施工

运用BIM技术对三维模型深化设计、管线综合完成后,我们将优化后的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图纸,并对图纸信息进行标注。在BIM平面图中编写需要的各类注释标记族,直接对各专业模型平面图进行逐一标记,确定好管线、设备的标高、型号;再由尺寸标注定位管线平面位置,按照习惯标记标记该有标记的尺寸。随后将标记好的图纸以“精细”、“线框”模式导出成dwg格式,就可以得到直观而精准的二维施工图纸,真正实现了BIM技术的落地生根。

下图为用BIM技术导出的二维CAD平面图纸。

3、施工管理应用

(1)物资管理

由于机电安装系统复杂,物资种类多型号多,给项目管理人员物资数量统计、采购带来极大不便,项目上物资采购数量不准确、进场计划不按时等现象时有发生。BIM技术在建模时,对每个元素都赋予相应的参数和定义,管理人员通过设置不同的筛选条件,对模型进行操作即可导出相应的明细表,方便物资统计、采购、提材料计划及现场材料库房设置等。下图为利用BIM技术对管道、阀门量进行统计。

(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一直是现场管理的重点,传统的进度管理一般是制定工作计划绘制进度横道图或网络图,但由于进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的指导作用。而BIM模型与建筑信息相结合,通过它不仅可以直观地体现施工的界面、顺序,使总承包与各专业施工之间的施工协调变得清晰明了,而且将四维施工模拟与施工组织方案相结合,使设备材料进场、劳动力配置、机械调配等各项工作的安排变得最为经济有效。

(3)风险管理

项目的商务风险控制一直是管理人员最头疼的问题,有些项目从始至终该花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计算误差大,管理人员心里没底,加上项目人员调动等影响,有的项目更是一笔糊涂账。而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工程基础数据如工程量、价格等,数据准确、数据透明、数据共享。对于计划该花多少钱,实际项目造价花了多少钱,完全实现短周期、全过程对资金风险以及盈利目标的控制。BIM应用的算量、造价、全过程的造价管理都是在BIM数据和实际项目造价的动态对比之中进行。

4、结束语

现在,虽然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一日千里,但是对于BIM技术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来讲,BIM技术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机电系统将会越来越复杂,对机电安装单位的深化设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IM技术的应用无疑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