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游子吟古诗范文

游子吟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游子吟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游子吟古诗

第1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学生初读一首古诗,并不能很好地读通、读顺,那就更难理解诗意。如果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创作背景,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与传说,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促进背诵与积累。如在指导学生诵读《示儿》时,我向学生介绍: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这首诗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听了我的介绍,学生无不为陆游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诵读时既读出了诗中的悲愤,又读出了诗中的激昂,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著、深沉,做到了与诗句、与诗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二、百般红紫斗芳菲——多式多样诵经典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经典诗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要让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多式多样的诵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活泼好动是孩子的特点,在读古诗时,口、手、脚并用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帮助学生记忆。古诗富有节奏感,让学生拍拍手、摇摇头、挥挥臂、扭扭腰、跺跺脚,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诵读兴趣,这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例如:诵读刘禹锡的《途中早发》中的“马踏尘上霜”时,我让学生诵读时加上了跺脚、骑马的动作,学生犹如一匹骏马,读起来非常有劲。读《鸳鸯篇》时,我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就让学生配上小鸟飞翔的动作诵读。根据古诗的不同节奏和内容,配上不同的动作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历来古诗都讲究“吟”。根据古诗的韵调,许多古诗也被配上了有现代气息的典雅曲调,如《明月几时有》《游子吟》《春晓》等,这些大家熟知的古诗,唱来朗朗上口,余音绕梁。在诵读古诗接龙时,我也试着让学生自己给诗配上了熟悉的曲子,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吟唱,加上编的动作,真是一片载歌载舞、趣味盎然的诵读场面。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以诗想画知诗意

在诵读古诗接龙时,我经常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想象引导背诵,如借助多种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启迪想象;借助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唱,丰富想象。在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时,我让学生通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让学生品读“放歌”“纵酒”“还乡”“穿巫峡”“下襄阳”等诗句,边读边想象所叙述的人和事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对诗人感情的领悟。

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同时,想象也能把诗句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多理解诗句,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有初步的感受和体会,促进背诵和记忆。

四、小荷才露尖尖角——以诗促学显才气

新课程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注重积累。古诗接龙游戏里的篇目,都是经过精选的、脍炙人口的优秀名篇,正是学生积累的好素材。“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天天吟诵,学到了有关地理、历史、习俗等各类知识。如读到“郁孤台下清江水”,知道了郁孤台就在家乡赣州;读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孩子们了解到古人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

课外吟诵,课内受益,诵读古诗,让学生积累了语言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三年级的学生习作语言简单,却也会用诗句表情达意。在习作《妈妈的爱》中,有的孩子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读诗用诗,以诗促学还体现在课外活动中。清明节前恰好下起了小雨,学生望着窗外低吟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去春游,学生喊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也有学生念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的“出口成章”,运用诗句得心应手,表达情感恰如其分,个性飞扬地展示着自己的才气,令老师们不由得感叹:小荷才露尖尖角啊!学生有如此诗韵,古诗接龙诵读功不可没啊!

第2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甲:老师们

乙:同学们,

合:中午好!

甲:今天,我们的《古诗欣赏驿站》正式跟大家见面了!

乙: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 为了让华人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教育部特意颁发了《语文新课标小学必读古诗160首》。 甲:意在让我们重拾古诗兴趣,在古诗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下,陶冶情操,校园《古诗欣赏驿站》广播稿

甲:老师们

乙:同学们,

合:中午好!

甲:今天,我们的《古诗欣赏驿站》正式跟大家见面了!

乙: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 为了让华人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教育部特意颁发了《语文新课标小学必读古诗160首》。

甲:意在让我们重拾古诗兴趣,在古诗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下,陶冶情操,将祖国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乙: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将中华古典诗词唱响校园,唱响神州吧!

甲:下面请欣赏唐代著名苦吟诗人孟郊写的古诗《游子吟》

(播放《试听 》 两遍)

乙: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古诗歌,是不是有一种想掉眼泪的感觉?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甲:古诗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相连,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甲:这种骨肉之情通过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唯恐儿子“迟迟”难归的心情,

以及作者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讴歌: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从而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乙:是啊,“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们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吧!

甲:领读:(主持人教一句,学生们跟着读一句!)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乙:同学们读得真动情呀!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古诗歌吧,大家可以跟着学唱哟!相信在一遍遍的跟唱之中,你一定就会对这首《游子吟》心领神会的,也期待着你在校园的古诗歌唱比赛中,一展你的歌喉,欣赏你的风采!

(欣赏《试听 》 播多少遍,根据所剩时间而定)

甲:老师们,同学们,在一遍遍的古诗歌曲唱诵中,我们深深陶醉在这阳光般的母爱中了,让我们也放声跟着唱起来,在歌声中来结束我们的这次广播,《古诗欣赏驿站》下周一再跟大家见面了!

第3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孕育班级文化

人在少年儿童时期,记忆最佳,心灵最清澈。这个时候让他们直面这些传世经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良好的环境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让古韵文化融入班级的每一个角落:走进班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班风首先映入眼帘;班级的黑板报开辟情景交融的古诗词赏析板块,刊载学生的作品;黑板报的两侧,以扇形和画卷等造型图案营造古典气息。“快乐诵读,清脆童音”专栏以分享学生的诵读和评选吟诵星为主;“诗词画苑”栏目中的诗词图文并茂,集美、雅为一体;班级“快乐读书屋”投放多样性的古典文学丛书,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浸润。

二、“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诵读浸润班级文化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学生走进古典文化,在诵读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一)落实实践诵经典

1.听,即听录音。利用课间和午间休息时间,班级播放古诗,供学生欣赏。学生每时每刻都沉浸在吟诵的旋律中,徜徉在古韵文化的长河里,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被有效激活。

2.看,即通过看黑板报、班级诗文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欣赏到古典文化。在长期耳濡目染之中将传统经典渗透进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文言雅行。

3.赛,在班级中开展“背诵之星”“小小唱诗家”等评比活动,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活动的开展,点燃了学生经典诵读的热情。

4.评,班级建立学生吟诵星级评价制度,评价分别由教师、家长、小组和自评四个部分组成。对在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吟诵氛围。

(二)用诗歌改变学生生活的方式

诵读古典诗词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课下,我再拾传统的游戏形式:丢手绢、拍手游戏……学生一边游戏,一边诵读经典,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中午和傍晚放学时段,是学生们身心最疲惫的时候,可此时我们的班级,却别有一番风景:班级小班长整理好放学队伍以后,就开始起头,带领全班同学一边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校园,一边高声齐诵经典诵读篇目。此时,每一个肚子已经咕咕叫的孩子,正享受精神食粮的哺育。

(三)亲子诵诗活动让经典更深入

单靠在校时间背诵,显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我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校联系,通过沟通,赢得家长的配合。其中便签就是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诵读情况,增加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与交流。另外,我还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诗、背诗,一起体味诗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样,学校吟诵与家庭吟诵形成经常性的互动与沟通,形成家校联合、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搭建平台点亮经典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在我校举行的“六一”学生综合素质成果展示中,我们班级进行了经典诗文吟诵展示。30多人吟诵的《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的古韵文化组合,博得了全体师生和家长一致称赞。此外,班级还举行制作经典文化手抄报、我为古诗配画展览等活动。在经典吟诵的多元化舞台上,不仅使每名学生找到了吟诵诗词的乐趣和自信,还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活动践行班级文化

每个月,我都会以经典为载体组织主题班会活动,比如结合《弟子规》进行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有感恩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活动中,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力争做到知行统一。

第4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现在,“每日一诵”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渗入了孩子们的骨髓。如果这时候,你问问班里的孩子,上了一年级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们一定会仰起小脸认真地说:我学会了吟诵,我爱上了吟诵!

一、吟唐诗宋词,品传统精华

“孩子们,从今天开始,咱们不读诗了,一起来唱诗!”正手捧古诗文选,一本正经朗读着的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疑惑地看看我。“对,唱诗!”我重复了一遍。一年级的孩子最容易激动,听我这么一说,叽叽喳喳像小喜鹊一样交头接耳起来。“鹅鹅鹅……”音乐响起,吟诵开始,有的孩子嘻嘻哈哈,真好玩,真好玩;有的孩子跟着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有的直接捂住耳朵,不好听,不好听……听过一遍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一只大白鹅在游泳。”“大白鹅唱着歌儿在河里快乐地游泳呢!”说也奇怪,听第二遍的时候,教室里没有嬉笑打闹的声音了,大家都静静地听,轻轻地哼,吟诵的魅力渐显。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班踏上了快乐的吟诵之旅。是的,中国的诗歌从产生那天起,“诗”和“歌”就形影不离,古人也喜欢唱诗,要不,怎么会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渐渐地,吟唱古诗词成了孩子们最欢迎的经典诵读形式。有一次下课,班里的一个小男生一路小跑,双手往两边拨开,嘴里还哼哼唧唧的,我仔细一听,原来唱的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看着他快乐的样子,我暗喜,吟唱既展现了诗词的音律,增加了古诗的韵味,又能帮助孩子理解诗文的内涵,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事半功倍。难怪有人说“吟唱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

每周吟唱一首诗,孩子们学得真快,有时迫不及待地问我:这一周能不能学两首?看着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样子,我很欣慰,自己找到了一种快乐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形式。

二、日日有所诵,天天有创作

每天,我班的孩子都在《日有所诵》的童谣里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早读铃声响起,孩子们便会迅速安静下来。每个孩子都会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眼睛亮闪闪的,等着看我给他们带来什么新的童谣。有一次,我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了一首童谣的前两行。

什么虫儿空中飞?

什么虫儿树上叫?

孩子们不用提醒便大声念起来。我笑眯眯地说:“班里有好多童谣高手,我得请你们来回答回答。”程沐蕊第一个站起来说:“什么虫儿空中飞?蜻蜓空中飞。什么虫儿树上叫?知了树上叫。”好家伙,与原文一字不差。我连忙抓住机会请她带大家读了一遍。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读得有腔有调,有滋有味。接着,我又逐句出示,孩子们在下面念的念,猜的猜,小脑袋碰在一起商量的商量,兴奋极了!等我请他们来回答的时候,立刻小手如林。一会儿工夫,整首童谣就出示在大屏幕上,于是,教室里开始回荡起我和孩子们的对答。

(师)什么虫儿空中飞?

什么虫儿树上叫?

什么虫儿路边爬?

什么虫儿草里跳?

(生)蜻蜓空中飞,

知了树上叫,

蚂蚁路边爬,

蚂蚱草里跳。

我们还采用了小组分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每一遍孩子们都那么兴致盎然。到后来,孩子们根本就没有再看屏幕,因为他们已经能够将这首童谣完整背下来了。背完后,有个孩子迫不及待地举手说:“老师,我又想到了一句:什么虫儿花里藏?蜜蜂花里藏。”“还有,蝴蝶花里藏。”……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问题和答案接踵而来。“什么虫儿耍大刀?螳螂耍大刀。”“什么虫儿提灯笼?萤火虫提灯笼。”“什么虫儿推粪球?屎壳郎推粪球。”……哈哈,笑倒一大片,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不容小觑。

童谣,就这样让孩子们快乐着,幸福着,也让我享受着,让我的语文课更加地精彩。

三、班级QQ群,吟诵大舞台

孩子们在校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如何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有效的吟诵呢?想来想去,班级QQ群不就是最好的阵地吗?于是,每天我都将需要吟诵的音频或白己的范读录音上传到QQ群里给孩子们听,诵读从课堂延伸到了家庭。家长们也很乐意把孩子的吟诵录制下来,传到群里跟其他的孩子、家长分享。有时,我和家长们还在群里交流指导孩子吟诵的心得体会。现在,我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临睡前总是打开QQ,听一听班里孩子们的吟诵录音,从诗歌到童谣,从故事到课文,丰富多彩。为了激励孩子们,每周我在班里评选一次吟诵小能手,发放奖品,并将他们的吟诵录音播放给全班同学听。被选上的一脸自豪,未当选的暗下决心。

第5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摘要:我们教材中的许多古诗,用词巧妙,字里行间耐人回味,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包含的意境及其深远。但正因为精短,许多老师在面对古诗教学时,经常手足无措,有时不知该教给学生什么,有时一首古诗半节课就上完,剩下的时间无所事事。要让一首古诗在一节课堂里面变得丰富多彩,拓展就是古诗教学的“春风”.

关键词:古诗;拓展;背景;教学形式;想象空间

诗人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中用“推”字还是用“敲”字琢磨不定,不觉撞入京兆尹韩愈的队伍,从而留下“推敲”的佳话。我们教材中的许多古诗,用词巧妙,字里行间耐人回味,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包含的意境及其深远。但正因为精短,许多老师在面对古诗教学时,经常手足无措,有时不知该教给学生什么,有时一首古诗半节课就上完,剩下的时间无所事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如何借助“春风”让一首古诗在一节课堂里面变得丰富多彩呢?我个人认为,拓展就是古诗教学的“春风”。

1 拓展延伸古诗的背景

许多古诗都是诗人在当时特定的环境,特殊的生活背景下吟咏而成。陆游一生颠沛流离,报国无门,大好河山不能收复的悲痛,壮志未酬的苍凉,让他留下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曹植在亲兄弟的生死胁逼之下,吟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名句……但作者的生活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太远,学生要来学习理解他们的作品有不少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有必要对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扩展延伸,补充介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

2 拓展古诗教学的多种形式

小学语文课程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孔子的时代就有“歌诗三百,诵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说法,可见古人将诗歌、音乐和舞蹈看作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古人写的诗歌有时要吟咏,有时要配与琴曲,和歌而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将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内容引人课堂。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旋律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音乐,学生在音乐中,如古人一般吟诵诗词。有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亦有“忽闻岸上踏歌声”。诗与歌本自相连,因此,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送别》,用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长亭外,古道边……”在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诗境。接着,再引导学生吟诵古诗,学生便能全身心投入,并配上合适的肢体语言。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体会诗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谊。最后,让学生尝试着自编歌词,以李白或汪伦为角色,来表达对对方的友情。再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古诗的内容。这样,用跨学科的方法来拓展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

3 拓展想象空间

古人的诗作中,运用的想象奇妙而大胆。李白《望庐山瀑布》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夜宿山寺》时,又言“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就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诗人从“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园中除了红杏之外,可能还会有什么美丽的景物?”让学生进行想象,把这幅春景图描绘得更加有生机,更加美焕绝伦。

4 拓展材料,升华情感

古诗精短,但情感丰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浓浓的血肉亲情令人感动;当“剑外忽传收蓟北”,杜甫他“初闻涕泪满衣裳”,那种爱国之情令人激昂振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身在异乡的思乡之情又给人带来了淡淡的忧伤……所以,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当让学生领悟情感,升华情感。可是,古诗寥寥数十字,学生单凭古诗内容较难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拓展材料,通过对比,联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古诗描绘的情境,进行情感体验之旅,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游子吟》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伟大的母爱,我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拓展:“同学们,你从平时的哪些事情明白母亲对你的爱?”与此同时,我出示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救自己在襁褓中的孩子,用她那纤弱的身躯抵挡那垮塌下来的房子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孩子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而在包着他的被子中发现了部手机,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当学生读着那位母亲给她孩子留下的遗言后,沉默了,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学生围绕着母爱与感恩进行激烈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的情感领悟更加深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学生在吟诵时,真情自然流露。最后,我播放那首经典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说说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与升华。如此拓展材料,与古诗内容相辅相成,学生成了诗人情感表达的知音。

5 拓展古诗的阅读面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文化历史长河中,古代文骚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令人百读不厌。所以,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古诗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本课内容随堂介绍一些适合学生吟诵的诗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学生学习《春晓》时,可以介绍学生阅读《春夜喜雨》或《己亥杂诗》等有关春天的古诗;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还可让学生去诵读《别董大》……通过拓展阅读面,丰富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拓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多加学习诗人贾岛的“推敲”,根据古诗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拓展延伸。如此,将会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迎来“万紫千红总是春。”

参考文献

[1] 《古诗赏析》

第6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三步走”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为了促使小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我们摸索出一套“三步走”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比较有效。

1. 巧妙引导

(1)根据故事导入。 故事最能吸引人,或风趣、或幽默,或辛酸,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因此不管谁对其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小学生。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唱他的诗,很想见李白一面,但始终是没有机会, 冥思苦想之后,心生一计,就修书一封:“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信后,欣然前往,见面后方知受骗。十里桃花即桃花潭,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几天的交往中,二人结下了深深的友谊,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即兴写下七绝《赠汪伦》。这个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古诗背景导入。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如讲授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1400年前,书生张继历经十年寒窗,本来指望着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结果却名落孙山。惆怅、孤寂、冷清、苦闷的他,当看到瑟瑟的枫叶,摇曳的渔火,冷清的江月,听到噪人的乌啼,悠长的钟声,不觉信口吟出一首千古绝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金榜提名的状元有多少?我们记住几个?但今天我们却忘不了这个落第的书生。

(3)音乐导入。音乐的直观性、渲染性是不可替代的,音乐直接烘托出其喜、怒、哀、乐,渲染当时的氛围。因此,教师在教授古诗时,要精心选择音乐,如教学《游子吟》时,课前可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的光盘,让学生直观感到母亲的伟大、无私、真爱,从而让学生深深感觉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心灵撞击。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诗人,而且对诗的背景有了了解,为理解诗的意境打好了伏笔。

(4)动画演示导入。 用Flas导入,同样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秋思》(明o马致远)这首小令尽管只有短短的28个字,尤其是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的展示了一幅野外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漂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首小令的意境只可会意,不可言传,但精心制作Flash,通过画面,通过音乐,让学生对小令加深理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趣味学诗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如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联想那九九艳阳天柳条吐绿的情景: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动,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又如在讲杜甫《绝句》一诗时,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景色。

在古诗中,有许多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如在教《题西林壁》一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鉴赏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抒胸臆。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在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抒发诗人做客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突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和复杂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说明了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少一人”等则表现了兄弟们在远处团聚时思念诗人的情景,亦即从另一角度突出诗人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

3. 课后回味 教学之后让学生再次回味古诗给大家带来的韵味。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第7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关键词 古诗词 诗境 诵读 特色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说:“不读诗,无以言。”诵读经典古诗词就是直抵孩子内心的歌唱,它可以雕琢孩子的心灵,感化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的志趣,开阔孩子的胸襟,端正孩子的言行,塑造孩子的人格,陶冶孩子的情操。近年来,我在班级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一、诗意环境: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我在班级开展诗香班级建设,将墙壁、生物角、小书架处处都有古诗词的影子,墙上的评比栏上冠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的标题,而“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栏目则粘贴着孩子们自制的读书卡,读书心得。桌子上摆放的小组组牌中亦见古诗,用“花之君子——兰花”“花中清友——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佳友——”等花中十友给小组命名,正面写组名,背面写相关的诗句,学生说他们班是在用和“花语诗情”相关的诗句来装扮教室,以花之精神怡情养性,以花之品格感染激励。“花中之王——牡丹”小组的同学在搜集研读了众多牡丹的诗句之后,竟然从资料中发现,洛阳牡丹原来是始于隋,成名于唐,甲天下于宋。教室的墙壁上的诗句,我们年级确定选用吟咏“黄河”的诗句,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作为一名洛阳人,我们更是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黄河水哺育着我们,黄河精神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些诗句更能引起学生共鸣,领悟到浓浓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我和学生们一起精选了许多吟咏黄河的诗句,从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看黄河的奔腾不息;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悟黄河的博大情怀。此外,我们班和本年级其他四个班的班级诗词布置主题也各有特点,分别是“花语诗情”“日月星辰”“上善若水”“山川锦绣”,加上各班墙上粘贴的“黄河精神”诗句,归纳到一起,我们年级的诗词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自然之道”。

这些,都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一份份收获;这些,不仅成了校园的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去欣赏、诵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影响。古诗词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得到滋润。

二、经典诵读:情趣课堂,融合所长

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语文课堂是古诗词诵读的主阵地,为了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讨,课堂上,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展示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和诗词浑然一体的音乐、生动再现诗文意境的图片,为学生理解古诗文搭建了桥梁,打通了时空的间隔。教师们通过吟、诵、唱、舞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受诗韵,浸润诗情。古诗课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寻春、探春、赏春,感受春之生机;在《卜算子咏梅》说梅、问梅、评梅、赞梅,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不禁令人感悟到: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念在唐诗宋词中得到了浓缩和提炼;唐诗宋词凝聚了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和人生智慧;唐诗宋词寄托着中国人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唐诗宋词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

每月一个主题吟诵古诗,让学生在不同的时节积累、吟诵不同的诗词。三月我们以“春天”为主题,四月以“牡丹”为主题,五月以“夏天”为主题,六月以“励志”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春游芳草地,夏观绿荷池;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文化、品味生活。一路走来,琅琅童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三、特色活动:品味诗韵,体验成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对教师来说,在古诗文的世界里,无论李杜,无论韩柳、无论苏黄,随便哪一位,都是古今中外绝世无双的奇才。教读经典诗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诵读经典诗词,更是一种永远的传承。

第8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一、润物细无声——以诗学史,以史促读

学生初读一首古诗,并不能很好地读通、读顺,也难理解诗意。如果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创作背景,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与传说,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促进背诵与积累。

如在指导学生诵读《示儿》时,笔者向学生介绍到: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听了笔者的介绍,学生无不为陆游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诵读时既读出了诗中的悲愤,又读出了诗中的激昂,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做到了与诗句、与诗人的对话。

二、百般红紫斗芳菲——多式多样诵经典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经典诗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要让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多式多样的诵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肢体语言辅助读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特点。在读古诗时,口、手、脚并用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学生记忆。古诗富有节奏感,让学生拍拍手、摇摇头、跺跺脚等,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诵读兴趣,这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例如,诵读刘禹锡的《途中早发》中的“马踏尘上霜”时,笔者让学生诵读时加上了跺脚、骑马的动作,学生犹如是一匹骏马,读起来非常有劲。

2.载歌载舞快乐读

历来古诗都讲究“吟”。根据古诗的韵调,许多古诗也被配上了有现代气息的典雅曲调,如《明月几时有》、《游子吟》、《春晓》等,这些大家熟知的古诗,唱来琅琅上口。在诵读古诗接龙时,笔者也试着让学生自己给诗配上了熟悉的曲子,让他们跟着音乐一起吟唱,加上编的动作,真是一片载歌载舞、趣味盎然的诵读画面。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以诗想画知诗意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内容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诗重想象。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像力的结晶。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想象必须依托文本,要把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自己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在诵读古诗接龙时,笔者经常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想象引导背诵。如借助多种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借助生动的语言描述,启迪想象;借助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唱,丰富想象。

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展开联想,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四、小荷才露尖尖角——以诗促学显才气

新课程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注重积累。《古诗接龙篇》里的篇目,都是经过精选的、脍炙人口的优秀名篇,正是学生积累的好素材。“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天天吟诵,学到了有关地理、历史、习俗等各类知识。如读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了解到古人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

第9篇:游子吟古诗范文

一、课前引发兴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保持兴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后增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