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精选(九篇)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第1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18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副职领导,面对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正襟危坐,静候询问。近百个旁听席位被法学界和群众、学生代表挤满。

所有工作都已准备就序,专题询问箭在弦上,只等主持人“一声令下”。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天下人的事,天天要管的事。如何让领导干部“官帽”与老百姓“餐桌”安全挂起钩来,为人民群众所关切。“我省在推进食品安全行政问责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差距?下一步如何完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国海成为提问第一人,他一口气提出了3个问题。

“我们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落实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为本地区的第一负责人。对出现严重考核不合格,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责任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甚至发生重大特大案件的地方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卫生厅厅长张健对食安问责制了然于胸,从容应答。

针对食安追责制存在管理办法不够细化,与监察、司法部门联动还有待加强等问题,张健表示,省食安办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评议、考核,防止出现监管漏洞,协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实施严格的经济处罚措施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报告显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据统计,食安机构职能调整后,全省从县到省三级质监局的食品生产监管人员仅有46个编制,全省90家食品检测机构有88家检测人员至今未给编制,部分市、县级工商局食安监管机构尚未建立,市级农产品监管机构没有组建到位。

面对这一现状,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梁尔源提出,“省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问题,在总体上有什么考虑?对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少而无法完成食品监督工作的具体问题怎么解决?”

省编办副巡视员张应明马上应答,“人员编制少对各个政府部门来说,都有共同感触。食品安全监督这一块反映比较突出。但是从中央要求来说,地方没有权力增加行政编制,只能在总量内调整。”关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编制少的问题,张应明表示,考虑从事业编制解决,省编办将拟定方案,按程序提请机构编制委员会进行决策。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克利在执法检查中深切地感受到,小餐饮、小作坊和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食堂是餐饮安全监管大难题和薄弱环节。刘克利的提问带着隐忧,“政府对小餐饮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将采取哪些措施?”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光荣答道,“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今年4月,在长沙市两个区、常德市和益阳市启动试点整治,以后实行分类管理。为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食堂的监管,省教育厅年初制定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整治。在下半年开学之际,将对学校餐饮进行重点督查。”

询问让“官话”走开

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发现,郴州市质监系统对全市1619家生产单位全面检查,按规定,每年抽检2次需经费588万元,缺口294万元。胡肖华委员据此发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购买样品的费用和检验费都应该由国家财政列支,请问我省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对这两笔费用的落实情况如何?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市、县如何确保食品抽检工作的全部到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一棘手难题,省长助理、省财政厅厅长李友志如实作答:“近3年,我们安排了抽样检验购买样品经费和检验费3.04亿元,各级地方财政部门3年安排了监测设备费专项资金2.3万元。此外,还专门安排了打击瘦肉精和有毒奶的专项经费1000亿元。”李友志坦陈,财政资金投入仍不能满足食品安全事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协调部门将对检验设备等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共建、共享、共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李友志最后一句,“非常感谢各位委员和代表对财政工作特别是对民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被视为现场沟通的“彩头”。

记者置身会议现场,发现了一些即时问答的精彩片断。当张健厅长回答了冯湘保委员提问“怎样协调统一和对接分段监管机制”后,省质监局局长蒋新祺立马说,“我补充一点意见,食品检验检疫机构建设,由质监部门会同农业、卫生、商务、工商部门等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按照法律规定办理。”

现场敏捷“答题”,既展示官员专业素养,又呈现良好的沟通技巧,被视为回答专题询问和民生热题应有的姿态。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罗述勇告诉记者,专题询问前一天,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专门召集有关政府厅局长开会,除了就着装、仪表等提出要求,还要求多用口语回答,更要有被追问的准备。

“专题询问对政府官员公共演讲能力、现场沟通能力是一次考试”。省人大代表、岳阳昌言律师事务所主任余缨观摩这场专题询问后对记者说,这种能力很重要,官员的公共沟通,应从做报告、念稿子的“官话”中解放出来,人大专题询问是一个改善契机。

“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询问可以被看作是人民的提问,政府官员应改掉讲套话的习惯,更不能打太极,答非所问。”有一位旁听公民说,少数官员在回答询问时语言欠精炼,有点像做工作报告,需要改进。

湘潭大学法学院夏新华教授和他的5位同事“慕名”前来旁听专题询问。夏新华说,专题询问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要继续防止应景式“表演秀”。

有旁听公民建议,官员可以带助手,细节问题由助手回答。因为“大部制”下官员管的事太多,厅长不可能对所有措施、数据了如指掌,但一定要知道大政方针。

“连珠炮”般现场追问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万伏秀对“地沟油”紧追不放,连问两个部门,被媒体的“长枪短炮”对焦,把专题询问气氛推向高潮。

“‘地沟油’回流餐桌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万伏秀委员的提问直接指向省政府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长效治理机制。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光荣答道,“地沟油”再利用隐蔽性很高,省里已经逐步建立了取缔机制,并已建立了“地沟油”治理的长效机制。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鼓励群众对非法使用地沟油的餐饮企业和非法窝点积极举报。

万伏秀接着“连珠炮”追问道:“地沟油”回流餐桌除了监管不到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省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且技术含量高的对餐厨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企业,请问省发改委在项目规划、扶持政策以及科技研发方面有没有实质性进展?

省发改委副主任张银桥主动“接招”。他说:省发改委正在做规划,鼓励有能力和相关的企业参与“地沟油”处理。同时,争取国家项目的支持,提升企业无害化处理“地沟油”能力。

“专题询问需要一种追问精神”,夏新华教授说,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可以在常委会会议,甚至指定专门委员会、代表小组对政府官员的表态继续进行追问,跟踪问效。

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和政府部门承诺会不会没有下文?面对公众这一疑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叔红表示,会后将把常委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的意见和专题询问提出的建议整理成常委会审议意见,按照监督法的规定交省人民政府处理并限期报告处理情况。

郭开朗副省长表示,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处理专题询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大事抓紧抓好。

有了审议意见及其处理这一制度性追踪,我们有理由相信专题询问会有更精彩的下文。

形成常态监督

执法检查发现,虽然全省食品安全态势总体向好,但形势依然严峻。2011年5月上旬,省工商、质监部门抽检的398组样品,合格率为85.68%;省农业厅对全省蔬菜质量安全开展的第一次例行监测,检出了甲胺磷、氧乐果等禁限用农药,市场抽检合格率为92.8%。这些数据,为专题询问提供了翔实的“论据”。

“专题询问与执法检查相结合,执法检查发现的典型问题,专题询问深化执法检查”。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罗述勇告诉记者,二者结合深化了人大监督。

记者获悉,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询问,开了两次协调会,并要求16个厅局“一把手”和分管副职赴会答问。

陈叔红说,由于常委会在专题询问前开展了执法检查,进行精心准备,“首次专题询问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

对于这次专题询问及其走向,无论是媒体,还是旁听公民都充满期许。

“人大常委会委员提问水平高,抓住了关键。通过专题询问可以促进政府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让监管真正到位。”余缨说,专题询问针对一个具体问题问答,是人大监督方式的创新,对人大行权、政府行政都是一种促进。

“专题询问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长效推动力”。有评论认为,“人大询问”不仅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政治生活的激活,更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治理走出“九龙治水”式困局有了积极的期盼。

“有了良好的开端,专题询问应走向经常化,而不是难得一遇的仪式。”夏新华教授说,专题询问应从全国人大延伸到基层人大,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纵横联动的监督风气,渐渐习惯专题询问。

期待专题询问更通透

一问一答,诚恳对话,近3个小时悄然溜过。13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保障等提问,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对所有问题一一作答,这让旁听者津津乐道。

在旁听席上,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卢乐云与其工作人员成为“特殊”的旁听者。他们听得格外认真,并不时记下细节。记者获悉,2011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将就“两院”队伍建设开展专题询问,他们前来准备“路演”。

“其实,省领导对推进人大民主、开放站得更高,这是一种执政智慧。”罗述勇告诉记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对此次专题询问做出批示:常委会委员都可以提出问题;只要会场能坐下,多组织公民来旁听。罗述勇说,这次虽然没有现场直播,但有实况录像和文字全记录,媒体将进行全景式报道。

第2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中午好!

乙: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好!我是***。

甲:我是***。

齐:今天,将由我俩陪大家一起度过这段快乐时光。这次的红领巾广播由303班供稿,安排的是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

甲:我们每天看到同学们不管是在家里,还是放学后,都喜欢吃零食,今天我们想与大家来谈谈有关儿童的食品问题。

乙:我们先给大家听一个新闻:

广州市最大的一家食品批发市场德路特色商业街的情人梅、相思梅等蜜饯的调查。看到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场面,真让我们难以相信,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

甲: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儿童食品十大安全问题》

乙:近年来,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食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儿童正餐外的食品费用已成为家庭的重要开支项目之一,且儿童食品在孩子们膳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多数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儿童食品的消费中存在着一些健康安全方面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近日,记者在采访北京石景山区消费者协会时了解到,消协除了维护消费者权益之外,还有指导消费者消费的功能。消协的赵副会长向记者介绍,他们同一些儿童食品健康专家在对儿童食品消费的调查中发现,儿童食品消费中存在的十大健康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家长缺乏儿童食品健康安全意识,希望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家长们注意避免、减少出现这些问题。

甲问题一:食品中的添加剂三精未引起高度重视。三精,指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标准规定的,很多儿童食品也确实符合有关标准,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

乙问题二: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家长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类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甲问题三:过分迷信洋食品。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儿童食品也并非100%完美。其实,如今的国产儿童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比前几年已有很大改观,有不少已达到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

乙问题四:用方便面代替正餐。方便面是在没有时间做饭时偶尔用来充饥的食品,其中以面粉为主,又经过高温油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还常常存在脂肪氧化的问题,常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

甲问题五:多吃营养滋补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具有副作用。

乙问题六: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现在,家长们受广告的影响,往往用钙奶、果奶之类的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给孩子增加营养。殊不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甲问题七:用甜饮料解渴,餐前喝饮料,饮后具有饱腹感,妨碍儿童正餐时的食欲。若要解渴,最好饮用白开水,它不仅容易吸收,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废物,不增加肾脏的负担。

乙问题八:吃大量巧克力、甜点和冷饮。甜味是人出生后本能喜爱的味道,其它味觉是后天形成的。如果一味沉溺于甜味之中,儿童的味觉将发育不良,无法感受天然食物的清淡滋味,甚至影响到大脑的发育。同时,甜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出众的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而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

甲问题九:长期食用精食。长期进食精细食物,不仅会因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有可能因为铬元素缺乏而株连视力,造成近视。

乙问题十:过分偏食引起过敏。儿童食物过敏者中大约30%是由偏食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使人体细胞发生中毒反应,长期偏食某种食物,会导致某些毒性成分在体内蓄积,当蓄积量达到或超过体内细胞的耐受量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甲: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每周一歌《健康歌》

甲:伸出你的手

乙:伸出我的手

甲:让我们携起手来把红领巾广播站越办越好,欢迎大家勇跃投稿

乙:本次播音到此结束,

齐: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广播稿二

亲爱的广大的经营户:

大家好!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不讲食品安全,哪怕是一块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让你身体残缺;不懂食品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包盐,就能中断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要食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意念,就能让生机勃勃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是什么让这些食品商如此做呢?一是部分厂家见利忘义,不负责任,泯灭良心。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名成功的经营者,不仅要考虑赚钱,也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我国的一些商家却是见利忘义,见钱眼开,只要赚钱,什么方法都用。二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经营者对食品的安全隐患的意识不高,喜欢拿生命开玩笑。更加说明了某些人的素质在下跌,人们的安全意识在下降,不道德的人越来越多。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卫生法》一无所知;三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整体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食品企业、良心事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合格、优质食品的生产者,是功臣,也是劣质有害食品制造者,又可能成为罪人,因此说,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决定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管理和设备,关键在于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食品安全不仅关乎他人的健康,也关乎大家自己的健康和长远利益。生产不合格食品的人,你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受害者是你自己,或是你的子女呢?你希望你的宝宝变成大头娃娃吗?广大经营者应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全面深刻的理解食品安全的意义。还要全面落实自律制度,诚信经营,文明经营,从正规途径进货,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上柜台,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的食品。

第3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随着以小餐饮为重点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杭州百姓的早餐正逐步实现“退路入室”,一个又一个的“采荷厨房”式便民早餐广场、小餐饮联营店正在杭州市民身边悄然出现。

早餐广场是杭州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也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成果。

继2008年、2009年先后开展生产领域、加工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评议后,2010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又对流通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评议,实现了食品安全工作“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督。

明察暗访 多方征求市民意见

立体调研 力求了解真实情况

说起2010年的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工作评议,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专项评议在总结前两年专项评议经验的基础上,特意增加了暗访环节,希望能够掌握杭州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农贸市场的真实情况。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高校和生产型企业集聚的地方,也是杭州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食品安全监管难度相对较大。正因如此,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查组便将暗访重点选在了下沙。

2010年3月初春的一个夜晚,调查组兵分两路,顶着尚有些料峭的春寒,走进了下沙灯光点点的夜市。

在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门口,有个已有一定规模的夜排档,调查组碰到了几位正在买夜宵的男生。

“同学,你们经常来这里吃吗?”调查人员试探着问道。一位男生微笑着点点头。

“那你觉得在这儿吃东西,卫不卫生?”

男生嘿嘿笑道:“比以前好多了,现在都用一次性碗筷,东西都是现做的,原料也都挺新鲜,还是蛮干净、规范的。”

“这附近,现在有没有路边摊了?”

“很少了,已经不大看得到了。”

在商业街的“和氏豆浆大王”,大师傅们正在厨房里忙碌着。调查组发现这家小店的卫生状况挺不错,还有专人负责餐具消毒。在店堂的墙上,整齐地挂着各类证照,“食品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里还贴了一张圆圆的“笑脸”。服务员说,这是卫生监督部门检查后贴的,卫生状况好、顾客满意度高的贴“笑脸”,反之就贴“哭脸”。

据了解,这种贴“笑脸”、“哭脸”的做法,目前已在全市小餐饮店中推行。食品安全状况简简单单地化成了一个符号,也成了顾客选择消费场所时的一种明确导向。

暗访中,调查组也发现个别小餐馆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证照也不齐全。在高沙社区农居点的一家小餐馆里,调查组找不到任何证照,一走进厨房,只见墙上地上油污不堪,配菜桌上、水池里杯盘狼藉,垃圾桶、泔水桶满得直往外溢,一旁还堆放着一大堆碗筷……

随后,调查组又走访了几家农贸市场。在高沙农贸市场,调查人员了解到,这里配有专门的检测人员,每天对每个摊位10个批次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吊白块等方面的检测,并把检测结果公示在门口的电子屏上。

不过,除了这些规范的农贸市场,杭州仍有大量无证无照无监管的马路菜场、临时集市。在余杭区良渚镇杜甫村靠近104国道的一块空地上,调查组就发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露天农贸市场。用几块水泥板做的摊位上,聚集了五六十个摊贩,蔬菜、肉类、卤味、小吃一应俱全。可是,这里的东西不仅进货渠道不明,而且没有经过任何检测,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也有热心市民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向调查组提供了市区内大量马路菜场、无证摊贩的资料。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努力,调查组通过暗访、实地视察、听取部门汇报、网上征求市民意见等形式,充分掌握了流通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状况,并形成了一份《关于杭州市食品安全(流通消费领域)工作的调查报告》,提交专项工作评议会审议。

评议各抒己见

现场“会诊开方”

2010年4月22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杭州市食品安全(流通消费领域)工作评议会,所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参与了评议,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工商、卫生、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杭州市副市长沈坚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流通消费领域)情况的汇报和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的调查报告,还观看了暗访专题短片。

分组审议时,针对流通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与会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个直抒胸臆。

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人称“八顶大盖帽”,结果造成了各部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等问题。市人大代表孙彰道说:“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政府相关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问题,建议政府部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形成以一个部门监管为主,其他相关部门主动配合的监管模式。”市人大代表管庆伟认为:“分段监管造成了不同环节之间形成管理盲区,如卤味摊点、前店后厂等都存在监管主体不明的问题。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快食品安全配套法规的立法进度,以此来解决监管主体不明、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诿等问题。”

如何解决群众消费需求和对无证无照摊贩规范管理的矛盾,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来自江干区的市人大代表步汉英说:“钱江新城很漂亮,但要吃根油条却要跑到几公里以外去买,配套服务设施的不健全,给无证无照小摊贩提供了商机。建议规划部门在规划新建小区时,充分考虑小餐饮等一些配套设施的规划。”市人大代表张少燕在前期充分调研后发现,许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辨别食品安全与否的能力和知识相对缺乏,有时为图方便、图便宜,在明知对方无证或卫生不过关的情况下,仍经常到小菜店、小排档、小作坊等地消费。为此,她建议,一定要增强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倡导自觉选择规范、安全的商家、市场及餐饮店消费的意识,自觉购买通过质量认证或安全检测的安全食品,着力营造食品安全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关于如何加强对无证经营户的规范监管等问题,代表们也积极献计献策。市人大代表杨涤提出:“要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三级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确保食品安全无缝监管。”李国平代表认为,对于无证无照经营户,政府部门要“开前门、堵后门”,加强对他们的帮扶引导,主动协调办理各类证照,指导完善经营场所设施,规范食品经营秩序。

…………

会上,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并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沈坚副市长在随后的发言中,诚恳表态:“我们一定以这次市人大常委会评议为契机,认真研究和积极落实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巩固已有成绩,抓好问题整改,不断加强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的真知灼见,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交给了市政府。

拟立法监管食品安全

人大监督仍在进行中

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的持续监督下,杭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围绕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2008年底正式启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以来,杭州市相继启动了从猪肉、蔬菜到水果、水产和茶叶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了具有“杭州模式”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2009年全市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009年、2010年,杭州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市民早餐广场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目前主城区已建成74个便民早餐广场。

2010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已在杭州范围内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对市民需求量最大的生鲜和冷藏肉、生食蔬菜、凉拌菜、熟肉制品等食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食品安全警示。

截至2010年9月底,杭州市卫生部门2010年检查小餐饮单位36299家次,规范率达98.44%;98%以上小食杂店食品安全制度和责任承诺上墙。与此同时,杭州市质监部门全面阻击地沟油回流餐桌,共检查了6840家次餐饮单位,抽样检测了251批次食用油,未发现有餐饮单位使用“地沟油”。

…………

2010年11月9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收到了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流通消费领域)评议意见的正式复函。杭州市政府表示,为了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他们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切实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职责不清、主体不明,特别是职能交叉或上位法规定不明确带来的多头监管和监管缺位问题。

第4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当前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食品污染。第二是食品添加剂滥用。第三是食品假冒伪劣。第四是食品过期。目前在我国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基本上是因为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形而导致的。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是任何一个政府最基本的功能和职责。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说,就食品安全而言,有效监管就是最好的服务。事实上,现代各主要国家都从保障公众生命健康权的高度,对食品安全建立起了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管流程,形成了一整套运行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在我国,由于我们过去在食品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直是短缺,食品安全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围绕食品卫生法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法律规范,但不论是这些规范本身还是规范的执行,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那些不断现诸于媒体的有关食品安全事件的“负面报道”,其实一直都在向我们提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何况,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见诸报端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过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透过这些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所存在的问题甚至失败。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着静态的规范层面和动态的执行层面的双重问题。从规范层面看,尽管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有几十部之多,但这些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很差。很多法规和政策都是不同部门追逐利益的产物,因此数量众多的法律规范并没有构成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规则系统;相反,由于立法的部门化,造成监管权力分割、监管标准混乱、甚至某些环节上的监管缺位。从规范执行层面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存在明显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同时又缺乏一个权威主体负责所有的食品安全执法。目前,包括工商、卫生、海关、公安、质量监督、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9个部门都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责,但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生产链条的不同环节。这种部门众多、分段执法的监管权分配和行使体制,不仅增加了食品监管执法成本,而且容易导致明显的执法漏洞,大大削弱了食品监管的有效性。中央和地方多层级的执法权配置结构,进一步使食品监管有效性受到侵蚀。一些地方政府基于狭隘的地方利益考虑,甚至对食品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在执法手段上,现有执法体制过分依赖非常规化的“运动式执法”,缺乏日常化的、可持续的执法技术,造成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泛滥―打击―问题缓解―再度泛滥―再打击”的轮回。

第5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一、调研过程的主要做法

为了深入开展本次调研,全面了解我区食品安全情况,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多次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徐汇分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工作沟通,确定检查切入口,制定调研方案,整个调研过程历时一个半月。本次调研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组建小组,导学法规。常委会组建了由专业代表、部分街道代表工作室专职干部参加的专项调研小组。并针对本次检点——超市、集市中猪肉制品、熟食卤味及散装食品的卫生情况,精选法律法规条款,有的放矢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第二阶段:上下联动,明查暗访。为了提高调研质量和监督实效,常委会采用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调研方式。在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和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分别组织、、三个街道代表工作室,以代表组的形式开展了检查。常委会还向参加调研的代表提供“三对照”(法规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表,引导代表自行组合、分散就近,进行持证暗访和随访,搭建了老百姓与人大代表共议食品安全的对话平台,充分倾听了民意。此次检查共收回反馈表80多份。第三阶段:集中视察,同步执法。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对我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集中视察,代表们兵分三路对世纪联华超市体育场店、漕溪新村菜市场、漕溪菜场的猪肉制品、熟食卤味、散装食品等食品的安全状况及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代表们在听取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徐汇分局的有关情况汇报后进行座谈。本次集中视察还安排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执法人员进行同步执法。第四阶段:事后专访,梳理总结。视察结束后,常委会还专访了我区食品卫生方面的专业人士,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调研过程中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向主任会议汇报。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代表们对区政府为保障我区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在监管职能从卫生局平移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工作不乱不散,有延续性,我区的食品安全情况总体处于动态可控的状况。同时针对在明查和暗访过程中发现的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或健康证过期;熟食改刀未标明时间;当日未销售完熟食处理记录不规范;散装食品标识不完整;菜市场部分摊位猪肉的供货渠道及检疫证明存在不少疑点等一些卫生安全隐患,指出了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食品安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我市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后,现实的执法主体和法定的执法主体存在冲撞。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使问题食品难以根除。此外,违法成本较低,致使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自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后,由于调整时间短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徐汇分局与重新调整后的食品药品监督所之间的磨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区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力量尚显不足。

3集贸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由于集贸市场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相对薄弱,难以把好食品准入关口,不安全食品屡见不鲜。

4一些销售人员素质较低。由于超市工作人员流动性强,一些销售人员在上岗前大都未接受过正规培训,也没有进行定期的体检。

三、意见和建议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顺利开展。建议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反映,针对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杜绝问题食品屡禁不止的现象。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量大,是一项复杂、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和市民防范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日常监督,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第6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要求愈来愈迫切。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1.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重建信用规范市场秩序。也希望让青少年学习并掌握食物与营养,食品与健康等知识,从小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形成“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2.时间:7月15日-------8月1日

3.地点:三信超市,银座商城,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

4.对象:食品安全。

5.方式:实地调查,上网调查。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1.过程:(实地调查)

(1)三信超市

我们小组去了三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7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0%,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6%。

(2)银座商城

在银座商城,我们的组员调查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8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6%,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6%。

(3)学校附近的小店

而在学校附近的小店,我们惊讶地发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7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摊

在街旁的地摊上,我们惊呆了。 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5%,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10%。

表格:

地点

三信超市

银座商城

学校附近的小店

街旁的地摊

绿色商标

70%

80%

50%

15%

生产日期

90%

96%

65%

10%

保质期

90%

95%

75%

5%

质量安全标志

90%

90%

70%

5%

厂方地址

90%

96%

85%

10%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在大型超市购买东西,不在小型超市购买东西,尤其是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等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地方购买东西!

(上网调查)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食品安全状况,就上网查了资料,发现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61.7%,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仍首选价格便宜。

2.结果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市民高度关注食品安全,我们但是和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还是有距离。市民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

1.不要吃街头小吃,注意卫生。

2.少吃学校附近小店里卖的零食。

3.少吃没有绿色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标志、产房地址的食品。

4.少吃油炸类食品,比如:薯片,薯条,同学们最喜欢吃的“德克士、肯德基”等。

5.不吃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型店铺里销售的“垃圾食品”。

(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学会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分工,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学会了综合应用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知道:要购买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绿色标志的由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还懂得了用正当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的安全,学习并掌握食物与营养,食品与健康等知识,从小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形成“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附)

调查问卷

1.在平时生活中,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吗? A.关注75% B.无所谓 20%C.不关注5%

请选择在平时生活中,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吗?

2.日常上网、生活中,您是否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

A.经常会有 35%B.有过,但是很少 55%C从来没有10%

请选择日常上网、生活中,您是否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

3.您认为下面哪方面对您的健康威胁最大?

A.环境污染35% B.食品不安全 35%C.交通、治安意外伤害隐患25% D.说不清5%

请选择您认为下面哪方面对您的健康威胁最大?

4.您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怎么样?

A.逐渐好转 5%B.这些年都差不多 15%C.越来越差 70%D.不清楚10%

请选择您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怎么样?

请选择您认为下面哪方面对您的健康威胁最大?

5.您认为目前中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政府部门监督不利40% B.相关法律不健全35%C.一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15% D.是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5% E.事情没那么严重,是媒体炒作出来的5% F.其他

6.请选择您认为目前中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6.6您对日常购买的食品给予评价?

A.全部放心 7%B.部分商品不放心35% C.多种商品不放心55% D.说不清3%

请选择您对日常购买的食品给予评价?

7.在食品安全方面,您最担心的问题是?(可多选)

A.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 45%B.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高残留问题 35%C.没有明确表示装基因问题 5%D.散装食品卫生问题 10%E.其他5%

请选择在食品安全方面,您最担心的问题是?(可多选)

9.当前有关食品安全知识方面,您最需要的是

1.食品安全相关法律

2.食品营养知识

3.食品储存知识

4.食品添加剂知识

5.等等

10.您知道“三无”产品是哪“三无”么?

A.知道 75% B.不知道25%

11.您对食品安全的意见和建议是:

1.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

2.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

3.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

第7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 消费者;食品安全;调查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6.023

Survey on Level of Tianjin Consumer’s Participation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WANG Li-juan, XIN Li-yuan, MA Xiang-you

(Information Institute,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arried out the survey on level of Tianjin consumer’s participation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umers had little knowledge about food safety, but had high participation active. The way of handling problem food was more consistent, most of them directly returned to the businesses, over half of consumers would be asked to pay compensation. The paper concluded with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onsumers; food safety; survey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三聚氰胺牛奶、假鸡蛋、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这些问题食品严重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1-2],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证食品安全,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打击无良企业,食品监管部门责无旁贷。但做好这件工作仅靠食品监管部门还远远不够,广大消费者是问题食品的直接受害者,应该积极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来。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以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为核心,其主要目标是为消费者服务,不仅要为消费者供应充足、优质、稳定的食物,制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还要为消费者提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服务,使消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3]。因此,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责无旁贷。只有广泛的消费者参与,才能产生普遍的接受、认可,而且由于消费者与管理者的目标一致,消费者的参与过程使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加顺畅[4]。为了进一步掌握天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切程度和参与程度,课题组开展此项调查,并提出提高消费者参与度的建议。

1 调查方案

基于可操作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天津市消费者为调查样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面谈的调查方式。调查地点选自市内六区的部分超市、街道、居民区和自由市场。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325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达到99.7%。

问卷涉及消费者个人特征,如性别、教育程度、年龄及家庭月收入,这些基本信息对调研结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5]。被调查消费者中,男女比例相当,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大学及以上占到60.2%,年龄以30岁以下为多,占全部被访者的37.7%。如表1所示。

问卷中还设计了消费者购买食品行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以及遇见问题食品时的处理方式。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的行为

消费者对天津市食品安全现状的评价,持否定态度的即认为“十分不安”和“感到不安”的占59.8%,持肯定态度的即对食品安全比较放心和十分放心的占40.2%。

被访者在购买食品时,主要担心食品中添加剂、农兽药残留问题,食品是否为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加工环境的安全性。食品中重金属含量、食品包装材料和微生物含量不被重视,担心的人数均不到一半。

被访者购买食品时,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主要依据为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品牌知名度及购买场所。

大多数消费者去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食品,光顾食品便利店、连锁店和路边小摊次数较少。

2.2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认知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晓程度较低。63.3%的消费者只是听说过《食品安全法》,但具体内容不了解,29.6%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有《食品安全法》,而对《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日期非常清楚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1%。

近期食品添加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食品安全法》中,有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那么消费者对此的了解程度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有28.7%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65.7%的消费者听说过,但不太了解更具体的内容,仅有6.6%的消费者对此十分了解。

《食品安全法》中还规定,当消费者买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时,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消费者对此项规定的了解程度调查显示,有37%的人不知道,54%的人听说过,仅9%的人很清楚这项规定。

受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影响,国家在2008年取消了食品类企业的国家免检产品政策。在此次调查的消费者中,几乎一半的被访者不知道食品类企业国家免检产品政策已经被取消。

2.3 消费者对食品认证标志的认知

食品认证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最高目的,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本报告调查了天津消费者对QS质量安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HACCP、ISO9000、ISO14000食品认证标志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者只是听说过上述食品认证标志,具体的认证标准及要求并不清楚。消费者对HACCP的认知度最低,70.4%的被访者不知道该认证体系(见表5)。

2.4 消费者参与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

天津消费者参与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非常高。被调查消费者购买食品后,有保留购物小票习惯的人占到54.3%;平时比较关注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占到88%;如果购物时看到变质或过期不合格食品在出售,66.4%的人会主动提醒商家;71.6%的人愿意当1 d的食品义务监督员。但是,大部分人未参加过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讲座或培训。

2.5 被访者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式

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日常生活中遇见问题食品更是常态。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5%的消费者遇到过问题食品。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处理方式较为一致,大部分人直接找商家退换,比例占到66.4%,自认倒霉的消费者占25.3%,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消费者占6.8%,提出民事赔偿诉讼的消费者占0.9%,向媒体反映的消费者占0.6%(见表6)。

在与商家交涉要求退换过程中,58.3%的消费者表示会要求支付赔偿金。向有关部门投诉的结果基本上是“有人接待,之后没有答复”的状态,占被调查消费者的比例为45.7%。28.7%的消费者投诉没人理,仅有7.1%的消费者投诉后获得赔偿。

在问及为什么没有去投诉时,76.2%的消费者回答“投诉太麻烦”,17.6%的消费者不知道找谁投诉,6.2%的消费者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投诉。

3 对策建议

(1)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6]。食物安全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上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发挥和保护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费者只有珍视自己的食品安全投票权,把钱投给那些提供优质安全食品的企业而从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自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那些为提供安全食品而付出额外代价的食品生产者和企业才能得到补偿,才能够有激励继续维护食品安全。因此,发动广大消费者力量,鼓励他们拿起自己手中的权利,提高自身的警惕和独立判断能力,用拒买、举报等行为筑起食品安全的屏障,形成打击问题食品的合力机制。

(2)开展有关的教育与宣传,引导食物安全消费。对消费者进行食物安全知识宣传,使他们掌握食物安全知识,能够在食物购买、消费过程中做出理性选择。市、县两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新闻媒体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物安全事件及时宣传报道。教育部门也要把食品安全引进课堂,强化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针对消费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项目,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全面开展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和咨询活动,特别是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消费者遇到问题食品时,能心中有法不慌,维权依法不乱,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打击问题食品。

(3)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制度,形成消费者监督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7-9]。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消费者无法及时了解到食品安全信息。为了将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公之于众,需要有关部门在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以及便利店设立食品安全信息警示牌,向公众披露检测出的问题食品[10]。通过与媒体合作,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及时检测信息和相关预警信息,披露违法企业等。此外,还可号召广大市民义务当食品安全监督员,在全市各个社区都安排几名食品安全监督员,形成全市食品安全监督网。据此次调查,有71.6%的消费者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4)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遇到问题食品时,选择与经营者交涉或者自认倒霉,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投诉,投诉后无人受理。为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放心程度,应该畅通食品安全各种渠道。在全市街道、社区、大型超市、商场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站和联络站,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11]。利用电话、互联网等途径,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设立专门处理食品申诉举报工作组,及时受理并快速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同时,利用居民区的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各种投诉渠道和方式,提高人们对各种投诉渠道的知晓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晓勇,李刚.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1):14-21.

[2] 王海英,何海波,石晓峰,等.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保障食品消费安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24-25.

[3] 信丽媛.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 张璇,杨杨.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模式转型选择研究――基于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0(5):78-80.

[5] 吴维成,黄博.成都市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7(1):98-102.

[6] 贾宝红,陆文龙.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5,(2):58-61.

[7] 吕彦氛.绿色食品感知风险构面实证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3):77-80.

[8] 王瑞懂,王景旭,周未.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0(2):44-48.

[9] 王汉林.社会型塑食品安全的参与者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236-240.

第8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double-edged sword ", which gives human life to bring a lot of benefits, but also has caused many negative effects. This problem is exposed in the food safety issue as well. Food safety in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s related to public health, the responsibility is major. However, recently, our country occurred to food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all the time. The essay trie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food safety issues, at the same time, it offer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ethics construction of foo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establish the combination the interest and moral, stresses integr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 ethics though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not only for great significance of standardizing the behaviors of food enterprises, but also makes contribution to ensure the social stability.

关键词: 食品安全;原因;对策

Key words: food safety;reason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312-03

0 引言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福利,也造成了许多负面效应。食品技术也是如此。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加工工艺,丰富了食品的种类,增强了食品的可贮藏性,但同时也引发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在如今的社会,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当我们在电脑上打开网站的搜索引擎,输入“食品”,搜索与“食品”有关的内容,“安全”和“中毒”变成了与结果最多联系的关键词,从早期的“三鹿奶粉事件”到“塑化剂食品事件”,再到今年前段时间刚被爆出的“老酸奶”以及果冻的原材料事件等这些问题,无一不牵动着社会公众的心。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许多有关部门的深思。认真分析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学术界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1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当今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食品中发现残存的化肥农药成分 这是食品安全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部分残存的化肥、农药等物质被普遍发现在我们所食用蔬菜、水果中,以导致这些令人十分担忧的食品安全状况。而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增收的目的,一些菜农、果农们会经常使用有毒甚至剧毒的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导致对人自身很大的健康伤害,蔬菜、水果的化肥农药残留量超标,消费者直接食用这样的蔬菜、水果,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1.2 食品中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重金属物质 这些具有危害性的元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包括常见的铅、锡、汞、锌等有害元素。部分地区人畜饮用水源被影响,农作物灌溉水源也被污染,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人们食用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对人们的身体危害就是不可低估的,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

1.3 食品中含有大量激素 经营者往往为了增加产量而滥用激素或其他药物,在种植业、养殖业中,例如,家禽、水产品体内含有大量的激素或其他有害物质,使得水果、蔬菜、家禽、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这样做不仅降低产品的营养价值,而且危害了食用者的健康。像带尖的西红柿、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是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样做只能带来短期的效益,对食品安全来说会造成长期的危害。

1.4 食品中发现食品添加剂剂量惊人 由于受到金钱的驱使,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想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他们有时抑或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一些超量的食品添加剂、抗生素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经常被违规使用。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用量,这些食品加工者为了追逐利润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无视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滥用这些化学制剂,最终对消费者带来的身体隐患是不可估量的。

例如,超标量的苯甲酸被使用在腌菜;在饮料中成倍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被添加在面粉;过量使用二氧化硫只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吊白块”只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使用矿物油只为使大米、饼干增亮;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所谓的这些化学物质,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却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的化学物质来。

2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泛滥的伦理道德原因分析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食品行业通过各种方式与社会发生联系,其行为必严格遵循市场经济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食品生产行业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保证公众生命健康也得依赖于此。社会为其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人们生活的产品和服务被它所支撑。在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他们也必须承担社会责任,食品行业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从近几年发生的许多食品重大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这种缺失、偏离的存在和发展,必定会波及整个社会,食品行业常见的问题有伦理道德标准偏离、社会责任的迷失、企业家诚信缺失等问题。

2.1 企业家们的诚信缺失 用诚信度来加以评判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是一种标志,诚信问题等同于道德问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即是讲求诚信。市场经济即是信用经济,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信用经济的发展被严重阻碍,缺失诚信,欺瞒群众的行为日甚,一些企业家只为自身的利益违背诚信原则,缺失诚信。我们必须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企业恪守信用原则,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上常存在一些违背经济原则的现象。[1]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企业家在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利用虚假,抑或承诺来欺骗消费者,而后不仅不能兑现所做出的虚假承诺,却推卸责任后果;社会公众的消费权益和健康权益被严重侵害;另一方面,欺诈行为被企业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被涉嫌利用,例如偷工减料、违法添加、掺假掺杂、以次充好、过期回笼等。

这些行为都可以说明,部分企业家因为诚信的缺失,企图采取各种欺诈隐瞒的手法,达到以次充好,非法牟利,以谋取更多的非法利润,从而引发了食品安全事故层次不穷的现象发生。

2.2 社会责任迷失的影响 社会责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逐渐成为是一种存在方式,并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样的,它对整体社会应有一层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也有企业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企业同社会人一样,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例如自愿交易、讲求信誉、承担产品责任、维护人身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等,除了要承担国家的法律责任外,还有义务承担社会道德责任;道德责任与法律责任是密不可分的,法律与道德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然而,现在却有不少企业想方设法想逃脱这种责任。

如今,现代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也该多考虑社会的道德责任,由于一些食品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更多消费者的权益遭受严重侵害。制定生产发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企业伦理战略,多考虑社会的道德责任,以求得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两个维度之间保持平衡。

2.3 企业功利主义的作祟 只简单利用收入冲销成本的方法来衡量经营活动的效果,由于在食品生产活动中,企业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功利主义占了主导地位。食品生产违规、违法的现象在企业中时常发生,这些消息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新闻还有报纸看到。

例如,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不重视卫生条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在食品中添加明令禁止的物品,甚至将过期的产品重新包装。这些行为导致的损失,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使得消费者经纪上的利益不仅被侵害,而且在道义上交换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被违背,更在道德上违背了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1]

3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对策思想

针对以上几类食品安全的行为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应对措施必须基于一些原则之上。企业生产者、政府监管者、消费者三者主要被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公平正义原则、生命健康安全原则以及尊重人权等伦理原则是主要被涉及到的三项原则。

首先,公平正义原则,无论是企业生产者还是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都应遵循权利、责任对等的公平正义原则,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应注入公平正义的理念;其次是生命健康安全原则,食品安全中,人与物、经济利益与人生安全之间的关系被处理在伦理主体遵循以生命健康安全这一基本准则;尊重人权等伦理原则是最后的原则,在企业生产者、政府监管者和消费者三者之间尊重彼此伦理主体之间的生命健康权、自主选择权和信息知晓权等方面是尊重人权在食品安全伦理中主要表现。以此,“食以安为先”的伦理精神被建立而互相尊重实现。

首先,是企业应强化自身的责任和规范自身行为。企业不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当企业作为“经济人”,获得经济利润就是其独特天职,但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履行其“社会人”的责任,因为企业经营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人类行为,应当以人类社会创造财富为基本目标而对其经济行为的道德合理性进行判断基于保障社会成员生命健康安全为其基本准则。[2]

因此,作为企业,加强其经营者的经营管理道德素质培养,同时努力塑造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各层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履行起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

其次,是政府应大力加强监管。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等现象屡见不鲜。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一直中国的食品监管所采用,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了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可乘之机。[2]还有的原因,就是我国有些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相对过于笼统,且难以操作,严重滞后了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导致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指标远低于国际标准,抑或国家至今尚未制定出相关标注,这也提供可乘之机,导致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所钻空。我国若只是想依靠法律、行政手段等硬性手段来保证经济的迅速发展,这在建立社会主义新秩序的过程中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从道德伦理方向来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也应如此,政府扮演着食品安全“守门人”角色,这个角色中除了通过健全立法、加强监管等方式来尽其职责,还应通过加强行政监管人员道德修养教育,树立其公务人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以身示范、廉政、公平、透明、行政道德风尚,从而为全社会食品安全道德机制的建立起到表率作用。

第三,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一些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例如,一些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许多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忽视了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2]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自己再吃也不会有事。问题食品的销售就是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打开了门路。

另外,一些疾病也可能因此引发产生,甚至导致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安全要依赖消费者自身,自身有责任加强个人自律做好食品安全监督,而不光是企业、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以使得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观念之外。[3]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同时消费者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应有价格定好坏的错误消费观念。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无论是否对其自身造成伤害都应有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感,对其问题食品进行抵制,为社会食品的安全进一份公民应尽的义务。

确保食品安全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在面临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不仅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其管理的同时,从自身也要对问题食品进行抵制;也应重视从伦理道德方向唤醒每个人的灵魂。因此,我们在加强食品安全行政体系监管的同时,还应尽快建立食品安全伦理体系,从而通过法律外在的行为规范、道德内在的行为准则对食品安全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志明.食品安全事故的伦理学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第9篇: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报道 综述

食品安全话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从早期“苏丹红事件”、“注水西瓜”、“多宝鱼事件”到最近“圣元早熟门”、“麦当劳添加剂事件”、“龙虾门”,可谓“历久弥新”。本文试图对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研究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并简要加以评析,以期对下一步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一、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报道

食品安全报道的对象是食品安全及其问题,明确食品安全的概念有助于准确划定食品安全报道的范围。“凡是媒介报道了某一类食品的安全问题,那一行业大多遭到沉重打击,而且常常是毁灭性的,恰如多米诺骨牌,一触即连串而倒。即便是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老字号,似也难以幸免。于是,媒体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一下子众目睽睽,食品安全的问题大有被转化为食品安全报道问题之迹象。”①因此,明晰“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报道”两概念对于食品安全报道研究十分必要。

1、食品安全概念

目前我国学界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意见不一,其中得到我国学者普遍赞同的观点是由美国学者琼斯提出,他将食品安全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两个层次。“绝对安全被认为是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相对安全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下不会导致对健康的损害。”②

暨南大学沐杉总结多种观点认为 “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销售过程,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认证制度的前提下,不会使消费者受害,也不会构成隐患危及其后代。它既包括经营安全,也包括技术安全;既包括现状安全,也包括后果安全,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安全。”③

复旦大学黄旦、郭丽华引入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来说明食品安全,提出“风险社会中的食品安全”的概念,“它不是指那种昧着良心的制假售假(如过去曾多有报道现在仍难断根的假酒、假药、假烟等,2006年还有假酱油)之类的,这不仅因为那是古已有之,犹如人类诞生就伴随着风险一样,更在于前者是‘外部的’对人类‘命运的打击’,是当下直接感受感知的具体苦难。风险社会中的风险――‘食品卫生’,则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伴随物,是为人类提供服务和满足之后的不可预料的剩余物。一方面其具有不可计算性,另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决策基础上,是自己所招致。”④

2、食品安全报道的概念

沐杉认为“食品安全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食品安全事件或食品工作事实的报道,是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销售各环节安全的新闻之总称。狭义的食品安全报道也称为食品安全新闻,常指食品安全消息;而广义上的该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和评论等新闻种类。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新闻主要是指关注食品‘质的方面安全’的新闻报道。”他还进一步指出:食品安全报道不等于食品合格报道;食品安全报道不等于食品监督报道和质监新闻;食品安全报道不等于食品质量报道。⑤

二、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问题及原因

1、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

复旦大学曾理、叶慧珏认为我国媒体现有的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着诸多问题:报道内容完全失实;混淆关键概念;夸大问题程度;解释说明不够;互设议程,以讹传讹。⑥

周善在《从食品安全报道看媒介社会责任》一文中认为大众传媒在对食品安全这种人命关天且专业特别强的报道中,不认真求证,一味追求轰动;不科学的过度地炒作食品安全事件,对食品企业的正当权益是一种损害,严重的会伤害到某个行业的健康发展。⑦

湘潭大学邓如在其硕士论文《食品安全报道中道德失范与对策研究》中指出食品安全报道中频频出现道德失范现象:一些媒体“炮制新闻”,虚假信息,一味沉浸在“独家新闻独家发现”的心理亢奋中、陶醉在“轰动性影响”的职业虚荣中、深陷于“公众为之震惊”的功利想象中;“媒介审判”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媒体在法院的判决之前,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超越职权对案件做出判断;有部分商业媒体以新闻传播为手段,通过多种形式谋取私利,、新闻要挟、受贿新闻常有出现。⑧

《西江都市报》张建军则对记者在食品安全报道中操作的“失误”进行归纳:报道追求轰动效应,消费者越看越糊涂;食品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把握不好;放大食品中的问题;把食品安全事件分割开来报道。⑨

2、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认为原因在于记者或新闻机构道德感、责任感和专业性的缺失。

周善以“巨能钙风波”及所谓啤酒“甲醛门”事件为案例,探讨大众传媒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时普遍存在的专业精神与科学态度缺失的现象,并进一步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对于食品安全这种人命关天且专业性特别强的报道,不认真求证,一味追求轰动,是媒体不成熟且缺乏社会责任的表现。二、在曝光食品安全事件时,动辄使用“有毒”、“致癌”等字眼无助于形成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只能造成民众的心理恐慌,这是媒体缺乏社会责任的另一表现。三、不科学地过度地炒作食品安全事件,对食品企业的正当权益是一种损害,严重的会伤害到某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又一表现。⑩

除了对道德感、责任感和专业性的追问以外,一些学者试图从的研究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曾理、叶慧珏从我国的与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模式的对比入手,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报道所出现的许多问题,根源都在于这种不健全的信息传播模式。“从我国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故报道,会发现它们大致都遵循以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发生问题――媒体曝光――相关部门介入――查处、检验、定性――相关责任人受处罚。”也就是说,媒体的报道往往先于相关部门的介入,总是媒体的报道使得公众知道“着火了”,政府有关部门才匆匆赶来“扑火”。媒体不是专家,在把握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权威性上自然比不上相关部门。然而相关部门又总是在媒体“先声夺人”之后,才来“马后炮”。事故所带来的公众恐慌、行业损失等,往往又被归咎于媒体的报道。⑾

黄旦、郭丽华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引入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将中国食品安全报道放在风险社会的视野中进行考察,认为将所有问题归于媒体的报道是不公平的。他们以“多宝鱼事件”为例,认为在“风险社会”中,食品安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是不可预测和预知的,专家对此也无能无力,比如“食品添加剂”是被允许的,但量多量少,长期食用都存在风险,“多宝鱼事件”就属于此例。“既然如此,如果真的是因多宝鱼这样的食品安全报道,毁掉了一个行业,难道不是一种必然吗?无论媒体是炒作还是不炒作,真的能够改变这一结局?倒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在风险出现时,需要一种转移和寻求,试图找到其他具有象征性的地方、人和东西来克服心中的恐惧,从而产生一种贝克所谓的被错置的社会冲突。在这样的时候,‘突然间不是危险,而是那些指出危险的人造成了普遍的不安。’我国媒介在此类报道中屡屡被冠之以‘炒作’或斥为‘不实’,是否正是风险社会中此种固有的‘替罪羊’情结或倾向所带来的结果呢?”⑿

三、食品安全报道问题的避免和解决

张建军认为食品安全报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以人为本,客观报道;注意报道细节和技巧;建立食品安全报道模式。[13]邓如认为要构建食品安全报道道德体系具体包括建立完备的自律体系,切实强化行业协会的管理与监督,设立公众对新闻传播的监督机制。⒁

食品安全报道如何写,才能保证既让消费者放心又让政府满意还不至于打击商家的积极性?沐杉认为要做到让三方满意,媒体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搞低级趣味,并把握好几个“度”:新闻和宣传之间的度;注意议程设置的度;对报道时机的把握。媒体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要维护好与消费者的关系;要打造与食品厂商的关系;要特别把握与政府的关系;媒体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⒂

黄旦、郭丽华对媒体提出了忠告,如果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在报道食品安全一类的事件时,还是抱着这样的“舆论监督”的观念是不适宜的。一方面如上所说,风险的原因复杂,甚至不可知,另一方面,这些风险本身对于所有人,当然包括媒体在内,可能都是全新的,是需要重新感知的。作为媒介,小心谨慎并怀有谦诚之心,是必要的。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在报道中留有分寸。揭露是需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多维度的报道显示真相,通过真相让民众对风险作出自己的辨别和裁决。因此,遵循客观公正甚至谦虚和庄重的语调、风格,也许是适宜的。⒃

曾理、叶慧珏认为媒体的尴尬地位一方面由其自身不规范、不专业的行为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不健全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系统造成。要解决食品安全报道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双管齐下,依靠媒体自律,同时强化政府、企业、评估机构以及公众的积极作用,建立起一个运转良好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⒄

四、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研究简评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笔者发现目前食品安全报道研究有几点不足:

首先是研究文献虽有所增多,但总体严重不足。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期刊文献只有26篇文献与食品安全报道研究相关,剔除重复、不规范、不切题的文献,所剩无几。虽然食品安全问题频现,但相关的报道研究则严重滞后。

第二,从以上综述不难发现,“食品安全报道研究”成了“食品安全报道问题研究”,并非笔者偏题,而是检索到的文献大都是关于问题的研究,整体性的研究,尤其是食品安全报道一般规律的探索则鲜有涉及。

第三,所有的文献中个案分析普遍较多。建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案例不断涌现,学界基于报道个案的问题分析也有很多。尤其是2004年以后,对如“苏丹红”、“啤酒甲醛”等报道的个案研究,2008年以后对“三鹿”个案研究,重复率都很高。在现有的专业期刊论文资料中,个案研究占一半以上的数量,这使得食品安全报道研究显得相当片面。

最后,很多研究集中在纯理论性的探讨,与实践相去甚远,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停留在空谈层面上,难以对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①④⑿⒃黄旦、郭丽华,《媒体先锋:风险社会视野中的中国食品安全报道――以2006年“多宝鱼”事件为例》,《新闻大学》,2008(4)

②杨洁彬、王晶、王柏琴:《食品安全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52

③⑤⒂沐杉,《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⑥⑾⒄曾理、叶慧珏,《尴尬的食品安全报道――从不规范的媒体行为到不健全的信息传播体系》,《新闻记者》,2008(1)

⑦⑩周善,《从食品安全报道看媒介社会责任》,《新闻实践》,2007(5)

⑧⒁邓如,《食品安全中的道德失范与对策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9

⑨⒀张建军,《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常见误区与防范》,《中国记者》,2009(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