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现在物流的现状精选(九篇)

现在物流的现状

第1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1.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目前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正向物流发展得尚不成熟就更不要说逆向物流了。因此,没有几家企业会花精力在逆向物流上,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被人们淘汰的物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把物流管理提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尽管我国企业过去长期冷落逆向物流,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环境立法的加快,逆向物流正在被社会各界越来越多人士认识和重视,我国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循环经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责任制度,但相比发达国家,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仍然滞后。

   2.我国物流存在的问题

2.1对逆向物流认识不全面

大多数企业认为逆向物流是企业的负担,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因此他们认为发展逆向物流不是企业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原因是企业错误地认为,逆向物流的形成是由于顾客对产品的不满意、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废弃物品的处理等等。因此,他们通常乐于将资金投入到正向物流中,而将逆向物流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逆向物流的管理是保证供应链体系长期有效运作,注重的是长期效应,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初期,产品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会造成亏损。一般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都具有对正向物流的管理功能,但是却鲜有对逆向物流的处理与管理功能。

2.2缺乏先进的逆向物流管理技术

逆向物流方式复杂多变,不同的处理手段对恢复资源价值的贡献差异很大。同时,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较难掌握相关的逆向物流技术。企业结构不科学,阻碍企业发展,企业不能做到很好的逆向物流管理控制,是由于其缺乏有效的逆向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逆向物流的运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其核心是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基于信息化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作支撑。

2.3法律法规和责任机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建立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远远不够。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逆向物流操作复杂,成本高,周期长,这导致了逆向物流在开展方面困难重重企业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40%的物流经理认为,导致企业逆向物流失败的首要障碍是管理层不重视;35%的人认为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工作系统是企业逆向物流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2.4逆向物流产业链绿色度不高

随着物流供应链理论和应用的深入发展,以物流一体化为基础的绿色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将成为发展趋势。但由于国内对于绿色逆向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所以实用效果不理想。高速增长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能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不断恶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长期约束条件,这些现象与"和谐"发展理念相违背。

3.加快发展逆向物流的思路与举措

随着逆向物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逆向物流已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逆向物流已经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那么,作为企业该如何实施逆向物流呢?

3.1加快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一体化建设

企业必须确保他们的逆向系统与正向物流具有同样的成效。在实施逆向物流的过程中,与正向物流系统整合,正逆向物流的整合不仅仅是设备的互补共享,更关键的在于双方在信息资源共享整合,提高信息系统的集成度。尽管企业还需要一段时间发展逆向物流系统,对于他们来说,建立一个允许他们快速收回通道,同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的组织结构十分重要。

3.2注重逆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在物流商品中引入传感节点,可以从采购、生产制造、包装、仓储、运输、配送、销售到服务的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地了解和掌握,构建合理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要使逆向物流能良好的运行,建立合理的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统是完全必要的。逆向物流涉及的领域很广,物品也很多,这些物品的回流来源、数量、品种、规格、处理方法都需要有一个系统来管理,最好是构建一个合理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而通过计算管理,最好是构建一个合理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而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追踪流通物品,并减少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差错,从而提高逆向物流系统的效率。逆向物流运作的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逆向物流网络结构,因而必须合理设计逆向物流网络,即确定废旧物品从消费地到起始地的整个流通渠道的结构,注重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3.3加快制定逆向物流产业法规和政策

在逆向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扮演好管理者、扶持者和建设者的角色,制定和健全逆向物流产业法规和政策。完善行业立法,规范市场行为,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逆向物流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仲裁规则等,政府部门要明确逆向物流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制度,为逆向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积极扶持逆向物流,全方位地推动逆向物流的建设。

3.4借鉴国外经验从供应链范围构建企业逆向物流系统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体供应链间的竞争,因而在开展逆向物流业务时,必须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为了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企业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共享信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的范围来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关注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4.结语

由于逆向物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实施逆向物流管理还存在许多障碍,在资源消耗严重、日益短缺的今天随着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逆向物流的发展。企业应当正视逆向物流,合理设计逆向物流系统,加强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 1 ]刘鹏,李友虎.企业逆向物流实施策略分析,2010,(10) .

[ 2 ] 陈宇,唐春勇.逆向物流的有效管理策略分析 [ J ] .软科学

[ 3 ] 王长琼.国外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及管理策略初探[ J ]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 ( 8 ) .

第2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浅析;国内;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方物流是指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设计。作为其客户人从物流的角度来看,它是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在供应链中,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而不是扮演托运人和收货人的物流活动。

独立性特征:第三方物流是指需求方在物流运作方面的特征,按主类的物流业务,经营的物流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首先指的是提供货物制造商的物流活动或供应商的物流活动。这种模式的企业一般主要体现运营和设施管理及物流网络等方面。其次是指购买行为的物流活动,或由卖方提供企业的物流活动的模式。构建分销网络,为企业设备物流需求的购买和销售,负责所有的物流业务的企业,不依赖于组织的第三方物流。

专业性特征:现代物流主要是以物流企业和物流社会为主。被调用对象的是社会,它是社会的物流活动。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专业物流组织和物流企业来承担。

二、第三方物流的类型

从资源整合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不具有其自身的固定资产任务的物流,利用外部资源的手段,并不是一个属性,二类是企业拥有自己的基地和物流网络,业务投资人力资源的投入,属性同类型。以前只有少数的物流设施,以及投资的后勤方面的小,风险较低。此模式适用于外部物流市场并且依赖性较大。设备和物流网络的建设和构建周四与其他公司以外的资源战略联盟。该物流公司必须的具有较强实力的经济需求,为公司的物流网络和物流服务公司越来越高的安全性。

三、我国物流的现状分析

1.对客户满意影响因素研究

一个企业的业绩往往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而如何体现企业在广大客户心目中的地位,主要是看企业在营销方面如何影响客户购买决策之后所带来的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满意度的好坏,评价的高低都影响着产品的销售与企业的业绩,所以客户往往在选择商家时都很会选择形象好,态度好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也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企业服务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服务态度主要包含直接地与客户的交流和内部员工的态度,还包括企业在客户投诉的处理态度等方面。

2.对客户满意度评价方法的分析

客户满意评价方法的发起给企业带来了客户,这一新的模式的提出,除了顾客投诉的因素还有五项指标的感知价值、认知成本、产品或服务、以及消费客户满意度、消费者的认知,预期指数和评级系统的影响之间的差距都对客户满意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3.法律在物流中作用的分析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在法律方面的规范也越来越完善。法律在经济领域的涉及,能让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与合作战略等方面有了保障。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在法律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物流法律体系,强调制定全国物流发展纲要加强产业规划指导,物流主体法、标准法、行为法等法律法规系统。使我国第三方物流在运输、配送、责任、服务等方面有了保障.

4.对营销理论的分析

在营销理论方面,物流企业的营销理论虽然有别于市场营销的提论,市场营销理论主要是为消费者提品,而物流企业的营销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快捷、简便的服务模式。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1.规模小

通过我国物流市场的调查,我们的物流企业的规模在500人以上、拥有较多的运输工具、服务范围大、配送能力大的企业并不多,而大多数都是在500以下,它们拥有的运输工具少、配送能力差、服务范围小使得企业在一些物流业务上产生了阻滞。从而让企业的利润及规模难以突破。

2.市场需求不足

近两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随之增长,但是随着一些物流公司在进度上拖延服务,在运送过程中不合理的给消费者的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去年某物流公司因化学气体泄漏后并没有做相应的处理,导致消费者在接到受污染的产品后,中毒身亡的悲剧。因此很多的消费者对第三方物流产生了不满意、怀疑甚至害怕的心理。而一些大的企业和单位也在寻找新的更好的物理商,导致市场上很多的物流公司缺少客源。

3.现代的物流知识和专业的物流人才的缺乏

虽然今年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是它在我国还是处于新兴产业,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是不足且落后,虽然我国一些大型的物流公司已经聘请了专业的物理人员,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员是从其他各行各业中转行过来的,他们与对物流的知识和运行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依托。而且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没有为物流而专门设立的学校,只有较少的院校在学校的课程专业中开设了这一门课程。市场的竞争主要是来自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缺乏,是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重要因素。

五、总结

综上所诉,知道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更加清晰的知道我国第三方物流要想在以后的竞争发展中能够变得更好更强盗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华栋,王润孝.基于网状模式的动态联盟企业结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2009(31(6)).

[2]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四维趋势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 2013((7)).

[3]邹晓美,高泉.第三方物流合同法律关系与法律适用 [J].中国流通经济, 2007(21(4)).

[4]李雷鸣,陈俊芳.组织一体化整合与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物流模式探讨 [J].中国流通经济, 2003(17(3)).

[5]魏倩. 基于DEA与模糊综合评判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12)).

第3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1 中国与日本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合作现状与前景瞻望

日本的物流观念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构成了本身独特的管理经验以及法子,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

1.1 中日两国的合作现状

中日两国在物流领域的合作还很不足。由于物流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干,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不足直接致使了物流领域合作的不足。2002年度,日本对于中国投资仅占其总投资的2%,远远低于对于欧洲的50.2%以及对于美的25 .0%。

此外,中日贸易组成主要是中国向日本出口农产品以及1些劳动密集型的低价产品,进口1些家电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双方贸易量小且结构单1。这些就使患上两国在物流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中日两国经济合作前景概述

最近,对于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的讨论很活跃。1方面亚洲经济危机使两国都切实感遭到合作的必要性。另外一方面,东北亚合作气氛高涨:2001年11月,东盟+3首脑会谈中,中国与东盟间达成10年内缔结自由贸易协议的协定;2001年1月,日本、新加坡间缔结自由贸易协议;韩、日间关于缔结自由贸易协议的讨论,都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绝好契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而且,日本在近几年,内需经济停滞,大部份产业呈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使日本企业大多把投资扩散到资本应用率高的海外。而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日本合作的可能性也大大加强了,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把双方互补型的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的前提也日益成熟。如果将日本的技术、资本以及中国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可以构成世界性的竞争力。经济的合作必将带动物流业的合作,所以,中日两国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合作前景大好。

1. 3中日两国在物流领域合作的具体发展方向

(1)制造业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是从制造业物流开始的。“即时”(Just in time)现在已经成为日本物流的1个首要理念,但最初是作为1种出产库存轨制,首先在日本制造业中患上到有效的使用的。依据日本通产省的调查,日本制造业物流本钱已经超过其物流总本钱的50%,经由物流技术与运作模式的不断改善,制造业物流费用占营业额的比重已经降到8%下列。可以说,没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物流,就没有日本物流发展的今天。我国40%以上的国内出产总值、50%的财政收入、80%以上的出口及接近75%的外汇收入,均来自制造业,所以目前制造业物流形成了我国物流的主要气力。但因为长时间受规划经济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管理体制以及经营思想的影响,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迟缓。但从我国物流发展示状来看,咱们要充沛应用以及整合企业现有的物流资源,踊跃推进企业物流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渐推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中日物流应在企业物流与专业物流上加强合作,依据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请求,进1步推动两国的制造业物流,进1步晋升两国制造业物流的市场竞争力。

(2)物流中心。日本物流的发展,是与仓储管理的变革紧密相联络的。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在创业早期,为提高管理效力,降低出产本钱,就着手对于仓储管理进行改革。公司把仓库从单个出产厂家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仓储中心,集中寄存以及管理零部件,直接供应总成品安装车间。这1变革意义10分重大,它促使日本呈现了专门从事仓储管理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大大推动了物流的发展。

我国仓库资源范围较大,仅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但我国仓库普遍功能不强,大多只有商品存储功能,很少有物流配送功能,而且扩散在各个企业中,仓储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仓储设施资源应用率平均还不到40%。在我国整个商品出产销售中,物流进程占用的时间几近为90%。因而,我国应该加强与日本在仓储领域的合作,将咱们的仓储资源以及日本的管理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传统仓储企业进行整合以及改造,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发展示代物流。日本作为咱们的邻国,通过合作,可以在必定程度上应用我国丰厚的仓储资源,晋升其物流服务水平。

(3)标准化与信息化。标准化与信息化是物流发展的基础以及症结,所以在运输中,对于于能用托盘装载的货物尽量用标准化的托盘进行装载。日本目前托盘数估量为3亿个摆布,种类在1 000种以上,但日本托盘标准化大大后进于欧美国家,托盘费用较之欧美高出2-3倍。我国目前托盘总数为7 000万个,但规格、标准不统1,难以与国际接轨,增添了企业的出口本钱。所以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应加强合作,鼎力推动物流标准化,这样1方面能与国际接轨,加快各自物流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能极大地增进双方的贸易来往,简化贸易手续与争端。

在信息化上,日本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其有效地应用IT技术,开发出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电子数据交流EDI、供应链管理SCM的利用也已经普及化并已经获得了优良的效果。相比而言,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比较后进,信息之间缺少互相链接以及同享。所以在这方面,我国应该在更大规模、更广领域以及更高层次上与日本合作,学习鉴戒他们的技术,以期尽快与国际物流接轨。

(4)人材。人材是发展示代物流的首要因素。日本物流界无比注重物流人材的培训。日本物流协会(JILS)有会员1 000多家,每一年都对于会员进行不同层次的物流技术以及管理培训,还不按期举行各种讲座。近几年,我国也加大了物流人材培训的力度,包含展开多层次的物流学历教育、物流在职培训、物流资历证书培训等等。今后中日两国可以在人材交换上,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互相鉴戒,互相学习,不断改良物流培训法子,培育物流实用型人材,以加快

双方的物流发展。 2 中国与韩国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合作现状与前景瞻望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韩间的经贸来往已经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以后韩国的第3大贸易火伴,韩国[文秘站:]则成为继日本、美国、欧盟以后中国的第4大贸易火伴。因而,在可以预感的将来,中韩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合作势必有更为凸起的表现。

2.1中韩物流发展的多样性

中韩两国的物流发展在市场环境、轨制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以及多样性。

(1)市场环境差异。在市场的增长性方面,1995-2001年,除了1999,2000年韩国在1998年大幅负增长基础上呈现强力反弹超过中国外,中国均超过韩国,这表明中国市场在增长性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从中、韩人均国内收入来看,虽然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目前中国人均国内收入仅及韩国的10分之1摆布(2001年中国为927美元韩国为9025美元)。从两国参加国际经济程度的比较来看,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无比显明;中国经济国际依赖度低于韩国。

(2)轨制环境差异。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韩两国轨制的差异性最显明表现在中国的规划经济体制以及国有企业轨制上,但跟着中国履行市场经济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从竞争性产业的退出,这些差异已经经大大缩小。但两国间在轨制上的差异仍不可忽视。就市场组织而言,韩国的企业团体、企业联合体以及系列,和互相持股、主银行轨制较为发达。而中国以上各项市场组织轨制均不发达,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

(3)物流基础设施差异。最近几年来,韩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水平与作为先进国家的日本比较有较大差距。首先交通主干线设施不足。因为铁路、公路、港湾、航空等交通主干线设施不足,引起全国通拥挤现象,使物流每一年蒙受巨大损失。其次物流网点设施以及物流服务综合化设施显明不足。另外,行业性共用集散基地或者物流基地的建设也是1大瓶颈。

1990年代以来,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迅猛。铁路“95”期间建成新线5 340km,2002年底,铁路营业里程到达7.32万km。在公路建设方面,从“85”期间开始建设的“5纵7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在2010年前建成。这些国道主干线将贯通首都以及直辖市及各省省会、自治区首府,连接所有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以及93%的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国水运主通道建设2003年将美满完成“95”计划,基本构成“1纵两横两网”全线贯通的格局。然而,中国对于现代化物流中心、仓库的计划、建设起步就太迟了,因此极大地影响到物流设施的总体配套水平。

在经济全世界化时期,社会信息通信系统是物流的首要基础设施。在这1方面,中韩还有较大差距,但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其实不亚于韩国。

(4)物流管理水平差异。在物流领域,韩国经由20世纪70年代的引进,到80年代进入了普及发展阶段。到90年代,韩国迎来了物流的系统化阶段。跟着物流理念的构成,物流的综合系统功能开始遭到注重。最近几年来,韩国货物运费上涨快,物流整体费用升高,竞争力减弱。韩国政府与企业正在采用措施,进行大范围基础设施建设,应答新经济环境的挑战,树立产销综合物流,推进信息化以及标准化,降低经营本钱,提高物流的竞争能力。

1979年以前,中国处于规划经济时代,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产品出产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商品的仓储、运输主要由商业批发、商业储运企业完成,尤其是各类专业批发公司承当了80%摆布的仓储运输业务。20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流通体制产生重大变化,“出产自销、零售自采”的模式发展很快,原来批发企业的作用降落。90年代中期以来,买方市场逐步构成,零售企业、连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外商大举进入中国日化、家电等出产领域,引进了现代物流观念以及物流网络体系,愈来愈多的出产企业已经经认清物流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5)物流企业竞争力差异。从物流进程的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配送、装卸与信息7个环节来看,中、韩在信息能力与输送能力上都比较薄弱。韩国物流企业在信息方面并无到达完整的数字化,电话依赖率仍较高,这影响到物流的效力以及本钱的增添。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环节上有必定的本钱优势,且物流企业最近几年来踊跃应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以及搜集,获得很大进展。但总体上看中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无树立起有必定笼盖面的信息网,对于信息的处理,尤其是及时应答的能力有限。

中、韩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差距还来自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如韩国保管仓库业中传统仓库以及自动、半自动化仓库各占50%;装卸方面,人力依赖率很高到达60%,不使用货物托架Pallet的有30%摆布;包装方面,标准化率很低,连20%都不到。中国在以上方面与韩国也有很大差距。

2.2物流发展的多样性与中韩物流合作

中韩物流发展出现出的多样性对于两国物流合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1)挑战。首先,多样性抉择两国国际物流合作价值观的差异。物流发展的历程、水平、和国内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同,抉择了对于物流业如何进行跨国服务、跨国服务的内容、国际物流服务与对于外贸易以及投资的瓜葛等基本问题的理解难免有分歧。其次,多样性抉择了两国国际物流合作利益的不1致性。由于物流业较为发达的韩国但愿其他国家最快、最彻底地开放市场,物流业欠发达的国家则但愿这类市场开放不带来严重后果,更愿意有节制、有步骤地进行。再次,多样性抉择了各国对于物流标准请求可能不1致。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可能致使对于物流设施的技术标准以及物流服务质量如时间请求、本钱请求、综合服务能力等的不同请求,这与现代物流请求的规范化是相抵牾的。最后,多样性对于物流企业的本钱节制是1个挑战。多样性增添了企业适应新环境变化的开支,同时在不熟识的环境中进行的经济流动的风险增添,这无益于企业本钱节制,取得利润。

(2)机遇。多样性同时也增添了中韩物流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互补性,也抉择了合作情势的广泛性,包含物流硬件贸易或者软件贸易;物流企业间的战略同盟或者物流企业与其他产业企业的战略同盟;组建合资企业或者举行独资企业;高档物流管理人员的跨

国活动或者代为培育物流人材;等等。

2.3中韩物流合作的推进气力

韩国曾经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元气大伤,1改延续几10年的高速增长,大起大落;而中国因旺盛的国内需乞降胜利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望继续维持较高速度的增长。面对于新技术支撑的出产能力的膨胀以及市场的局限,素有制造传统的东北亚国家,不能不斟酌深化经济结构改革,在全世界视线中推进制造与营销能力的结合,并通过综合物流来支撑新开拓的业务。韩国1方面在国内加快核心技术的开发,另外一方面也在踊跃斟酌把更多的出产线转移到中国,由此构成的国际物流需求正与日俱增。韩国厂商在妄图发展低价本钱以支撑全世界化扩张时,常常愿意与全世界化供应商1起发展同盟,以便以公道的本钱取得诸如国际1体化运输以及转运、国际运输、物流单证,和便利功课等物流服务。经济增长的压力以及供应链观念的深人人心,正在打破1切国家限制对于企业获取资源以及实现价值的束缚,国家间物流合作自然成为这类努力的组成部份。 3 日本以及韩国在中国物流市场的合作机会

3.1中国物流市场的现状

虽然中国物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严重挑战,但在加入WTO后,中国将依照与美国以及欧盟达成的协定,逐渐开放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12亿多人口,经济范围大,并且仍在急剧膨胀。中国物流业将随经济的高速发展构成巨大的市场,包含庞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市场、物流技术机械市场、物流信息系统市场、物流教育培训市场以及物流服务市场等。这个市场展示在世界各国眼前,日本以及韩国天然地在份额竞争中拥有优势。作为潜伏的国际出产基地,中国在跨国公司基于本钱斟酌来设计国际制造网络中居于首要地位,也理解物流企业在服务外国企业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对于中国应用外资的影响。尽管中国物流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外商指出的本地供应商缺少对于需求的回应、本地承运商缺少递送的可靠性、本地供应商递送可靠性差、本地供应约定单完成可靠性差、运输基础设施不足、缺少运输方式选择、装卸时间长、缺少货物跟踪服务、运输服务可患上性差、缺少通信基础设施、取得所需信息难题、货物经纪可患上性差、船代服务可患上性差、关税结算时间长、通关手续繁杂、物流咨询服务可患上性差等,然而,1方面通过近几年大范围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竞争中迫使中国物流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另外一方面也筹备通过引进外国物流企业来解决上述问题。

3.2地区化的发展趋势

现今世界经济在地域上构成了欧洲、北美以及东亚3大中心,但这3大中心的1体化过程的差异是显明的。

欧洲1体化正在按设定的目标稳健地推动。1992年底,欧洲统1大市场变成现实,成员国间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以及资本的自由活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到2002年,有形的欧元朝替各欧元区成员国货泉,单1货泉正式进入流通。欧盟的行政改革已经经为欧洲的运输贸易提供利益。欧盟国家间的装运现场检查接替了系统的海关手续,因而加快了交通流速,避免了在边疆的长期担搁。跟着沿海航行权限制的取缔,服务于整个地区的国内承运人被允许在整个欧盟地区加载货物以及承运回程货。单1市场的创立排除了了逾越边疆的运输障碍,欧洲内部的配送、仓储以及基础设施患上以改善,许多跨国公司正在加强遍及欧洲的设施网络,优化其出产以及配送系统。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于1994年生效。北美3国正在通过改善跨边疆投资与贸易环境和降低与贸易有关的行政管理本钱以及推委现象,来提高北美对于欧洲以及亚洲的竞争力。为实现这些目标,正在构成新的运输路线以及战略方案,并正在树立许多新的火伴瓜葛来增进货物运输。因为自由贸易协议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北美物流经理们正站在整个大陆的高度来斟酌其有关材料来源、制造地点、配送地点以及服务供应商等战略,优化其价值出产。

在东亚的1体化过程中,迄今呈现的较有影响的机制化支配中只有疏松的APEC以及不具完全性的东南亚国家同盟。在东亚地区,胜利的工业化以及大范围贸易有力地刺激了航空、海运以及多样式联运的发展。然而,因为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以及没有作为总体的区域物流战略,造成为了较为后进的贸易交换与合作现象。 尽管欧、美两大区域其实不限制与其他地区的贸易,但他们的协议却在强烈地激励以及增进区域内贸易。在新时代,东北亚各国的学者以及企业领导人已经经开始思考并采用行为来调和东北亚、东亚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在内的各领域、各层次的经济合作,物流合作有理由成为其中1项首要内容。基于此,中、日、韩3国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合作前景无比的好。

3.3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

第4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 甘肃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趋势与突破对策探析 浅析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政策、人才和意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川地区冷链物流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浅谈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黑龙江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研究 顺丰速运果蔬冷链物流研究 医药商业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校快递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现状及展望 传感器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9-27.

[7] 陈镜羽,黄 辉.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79-183.

[8] 王璀一.电商争相进军生鲜市场冷链物流和保鲜仓储成考验[EB/OL].,2014-02-27.

[12] 郭楠楠,郭 坦.聊城超市现盆栽蔬菜:食用观赏两不误[N].聊城晚报,2014-11-26(9).

第5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7]王忠郴,胡建华.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

第6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现状,SWOT-PEST模型,贵州

SWOT-PEST分析模型是SWOT改进和扩展化后的分析方法,使用更易操作也更全面,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将此方法的利用投入于各个领域的问题发展战略的研究,但是用此方法涉及对贵州省物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还尚显不足。因此,本文在总结借鉴各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把对贵州省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过程利用SWOT分析的各个方面按照PEST分析法进行了合理的分类。

1.贵州省物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物流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由于近年来贵州省社会物流需求总额的持续上升,带动了物流业的持续扩张,物流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现代物流发展的动力与内在需求已初步形成。全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围绕产地和销地的矿产、农副特色产品、烟草、白酒、无公害果蔬、野生菌类等一批规模化和产销组织体系。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改善销售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一些外来的投资商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这就带动了贵州省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成长。全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的明显提高,逐年增长的内外贸易以及比重越来越高的消费品流通市场,开阔了物流业的开发空间,形成了贵州省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求。总体上,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物流总量不断增长,物流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

(2)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贵州省已具有较为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较为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机场及内河港口等货运枢纽,作业设施和运输线路都有很大的改善,已经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为一体的物流运输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设施、货物装卸与包装等物流设施和装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水平和规模,为贵州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省政府通过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以及改制、改造国有仓储运输企业,大力发展一些规范的民营物流企业,使得专业化物流企业得到了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不同经营模式、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企业格局。物流产业运营体制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2.贵州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全省仓储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贵州省仓储企业达466家,比上年增加了26家;仓储业通用仓库面积为185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年末货物吞吐量为39503万吨,比上年增长10%。仓储设施陈旧,效率低下,配套物流装备与仓储容量不匹配;由于翻仓率低、仓储面积利用率低,这就进一步导致仓储业盈利水平低;且近年来土地的价格持续升值,这也造成了仓储业的发展潜力受限;市区仓储布局分散,规模化运作难以实现,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传统商贸环境决定了商流与物流的物理距离,产业的效率需求不突出,人工成本仍占优势。目前由于仓储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仓储企业难以将大量资金投入机械及自动化设备的购买,因此在仓储操作及管理的多个环节中,多数企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

(2)全省运输业及场站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截止2014年底,全省货运车辆224537辆,总吨位769632吨,其中栏板货车178547辆,吨位605239吨,厢式货车40561辆,吨位105572吨,罐车3473辆,吨位43618吨;专业载货汽车的比例不足5%。车辆空驶率和闲置率较高;运输方式身份单一,难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场站方面,严重缺乏专业场站,且没有较好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环境;零担物流现状还未形成体系;物流企业运营成本高,利润普遍偏低;车辆年检度高。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运输企业的小散弱特点与地区经济相符合,场站属于物流基础设施,没有扶持资金、配套管理和固定服务环境,运力存在冗余,供大于求,规模化运营虽能提升服务水平及效率,但是成本不具备竞争力,产业发展还属于培育期。

(3)全省物流园区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据调查统计,贵州省九个市州已规划及在建的物流园区已达到86个,平均每个市州9.6个;总投资金额1072.95亿元,平均每个物流园区投资金额12.48亿元;总占地面积178498.02亩,平均每个物流园区占地面积2075.56亩。各地功能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多,规模大,有的园区投资金额甚至超过当地的GDP承载能力;缺乏统筹规划,园区建设资源浪费严重,预期物流资源闲置率较高;园区有规划,无计划,项目落地很艰难;建设周期长,用地审批程序复杂,不能及时满足现阶段贵州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注重经济与产业支撑,产业与物流不匹配,运营风险较大;园区中物流地产和商贸市场比重偏大,园区发展无较好的盈利模式,真正物流用地比重偏低。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物流园区定位不确定,盈利模式不清晰,支撑产业政策难以落实,园区人才严重缺乏,没有专业人员和体系支撑,导致产业与物流脱节,具体体现在很多物流园区又大方向的规划,但没有具体的设计,各方都在观望,园区建设找不到落地的基础。

3.基于SWOT-PEST模型的贵州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资料收集和整合,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层面分析出目前贵州省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建立如下表3.1所示的SWOT-PEST矩阵:

表3.1贵州省物流业SWOT-PEST分析

4.小结

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总体呈良好趋势,但是距离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物流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很多问题,分析贵州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对于贵州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基金编号:管研人文2014003

参考文献:

第7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吴彩霞http://等(2008)《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认为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钱廷仙(2008)《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中认为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物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高振(2009)《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从校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实训基地的角度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贺政纲等(2009)《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中从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条件、构建模式、实施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改革与构建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朱占峰(2009)《论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就业导向》中阐述了物流专业在就业环节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促进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王科意(2010)《“物流热”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中对“物流热”与高校物流毕业生就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措施与方法。

王红艳(2010)《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中阐述了高职院校物流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加强实训环节的途径。

彭华颖(2010)《工学结合下的高职物流校外实践教学研究》中对工学结合校外实践教学的建立及实施研究成果和社会效益进行了阐述。

马 翔等(2010)《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中阐述了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建设的保障。

刘刚桥(2010)《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阐述里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和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贾苏绒(2010)《基于实践能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探讨》中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主要能力以及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方法。

胡佳(2010)《基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中分析了物流教育的现状、建设物流实训室的必要性、河南省物流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黄惠春(2010)《开放多维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对我国现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国外不同高职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构建开放多维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

施学良(2010)《基于工作过程的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中把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在物流管理专业中进行了应用。

朱丹(2010)《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中对阐述了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内涵及专业素质构成,提出了基于应用型物流实践能力体系的实验与课程体系构建。

罗凌妍等(2010)在《物流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中阐述了物流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物流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张鹏伟(2011)《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中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与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胡红玉等(2011)《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中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几种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金廷芳(201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探索》中认为应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并建立项目化的考核标准。

吴蓉蓉(2011)《关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阶段物流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合适的物流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议。

陈学云(2011)《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教学模式研究》中阐述了校企互动与物流教育,列举了校企互动的几个教学模式和校企互动的保障条件。

何景师等(2011)《基于岗位职责的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研究》中认为要进行物流业态的细分与就业岗位对应明晰,根据岗位职责明确培养目标。

张武(201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流实训课程体系规划研究》中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框架。

转贴于 http://

肖怀云(2011)《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中阐述了物流专业所培养的综合能力、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能力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陈焕元(2011)《加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环节的探索》中阐述了物流专业实践环节的现状以及加强物流专业实践环http://节的保障措施。

顾波军等(2011)《能力导向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中对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现状、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能力要求及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

能力导向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的路径。

施梅超(2011)《浅谈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设计》中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定位、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设计等进行了阐述。

张桂敏(2011)《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中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人才能力结构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肖怀云(2011)《探索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在物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中阐述了物流实践教学的普遍模式、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在物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朱文涛(2011)《围绕物流产业链构建高职物流类专业群的实践与探索》中认为应以物流产业链为主线,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群框架,以“宽基础、强技能”为原则,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郑若涵(2011)《物流管理专业全真经营实训体系探索》中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现状,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全真经营实训体系探索与实践。

赵奕凌(2011)《物流专业知识与物流实践关系分析》中阐述了二者的互动关系、在物流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王红琴等(2011)《与企业接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阐述了物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原则、案例以及实训基地在教学中的作用。

综观国内文献研究,关于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就以下7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1)“物流热”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措施;

(2)实践教学模式;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4)与企业接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5)实训体系构建;

(6)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第8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作为咨询企业,最主要的工作分为前期的调研、后期的方案设计以及组织实施几个部分。而前期调研是后期方案设计的有力支撑,关系到设计出来的物流方案能否切合实际、反应需求、创造价值等实际问题。很多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往往均有一套比较完善与成熟的物流调研实施计划,通过这种程序化的调研步骤来准确地把握客户方的物流系统实际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一般说来,物流调研与实施计划可以按照如图1所示步骤进行,当然对于具体企业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进行企业的物流调研与实施工作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前,客户企业首先需要成立配合物流咨询公司的领导小组,一般由企业的总经理担任总负责,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是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其次,各部门需要成立工作小组配合物流咨询公司进行具体的调研与实施工作。

在调研开始,物流咨询公司应该与领导小组一道召开动员大会,说明此次调研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参加本次调研的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首次座谈,对本次调研的基本计划及工作任务进行沟通,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以便在调研开始时对计划及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及修改。以上工作是为下面的具体调研能够如期完成铺平道路的,保证本次工作能够按照预期成功完成,收集到准确的数据资料,了解客户企业实际、客观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现状。

一、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1.客户企业总体现状分析

在客户企业的总体现状分析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客户企业产品类型及特征分析:着重了解客户企业产品属于何种类型、对物流运作有无具体要求。

(2)总体及单项物流成本确定:通过与客户企业财务部门及物流运作相关部门一道,了解客户企业物流总体状况以及单项物流成本,并与同行业中类似的优秀企业进行初步比较。

(3)客户企业销售情况:着重了解客户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量、销售渠道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否感受到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不断比例上升的压力、仓储及运输部门是否与销售部门密切配合等基本情况。

(4)客户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如相关的政府政策、法规变动情况(特别是可以预计的变动)、行业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等。

(5)客户企业的组织机构:特别是了解公司是否有物流部门、物流部门的基本权限。

(6)客户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是否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比如是否运行了MRP、ERP等,效果如何。

2.物流现状分析

(1)主要涉及的部门:仓储部门、运输部门。

下面以仓储部门为例分析需要了解的情况:

①基本情况:仓库网络情况、仓库面积、仓库设备、仓库人员、仓储政策等。

②关键指标分析:库存周转率、在库货物完好率、平均库存量、盘点时间等。

③仓储与采购、生产、信息、销售、逆向物流等部门的关联性分析。

(2)关联部门情况:包括采购部门、生产计划部门、销售部门、信息部门、财务部门等,主要分析各部门的数量、质量、流程、计划、规划等详细情况。

物流现状的分析是物流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设计出的物流方案能否有效、真实。调研必须对物流主要部门、关联部门的物流现状有详细的了解,对于流程、数据、实施计划等必须详细分析,并与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困难、问题等。对于数据、流程实施方案等不能展示的资料,要以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3.物流流程结构图

主要是形成物流链或供应链状结构图,不同企业的物流链状结构图是不同的。常见的物流流程链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现状调查与资料分析的主要方式是对客户企业各部门资料调阅、与各部门人员座谈、实际考察各部门作业、问卷调查、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及客户的访谈等。通过第一步需要对客户企业的物流总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需要形成现状报告,报告应包括客户企业经营基本背景、现有的物流作业手段、物流模式。作业流程、组织机构、存在问题等。

二、定位分析

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解决由于信息滞后而导致的物流信息不畅的问题,还是解决运力不足导致的物流通道不足,还是仓储管理不善导致的产品积压问题,还是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协调、供应链整体协作等。

(2)要达到何种水平:是同行业最佳水平、中等水平,还是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还是在原有运作水平上进行进一步提升等。

(3)客户企业高层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选择物流自营、外包、还是合作模式。

(4)目前行业内的现状及最佳实施基准等。

三、问题明确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利用ABC分析,对客户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紧急程度、重要程度分为A类、B类、C类问题。ABC分析法已经广泛运用在库存管理、客户分析以及市场细分等各个领域,具备分析问题简单、需要时间短及效果良好等基本特性,符合问题明确及细分的基本要求。

四、问题分类与整理

把问题按照涉及的部门、范围等,分为供应链协作问题、企业内部多部门之间的问题、单个部门层面的问题,并进行分类排序。制成表如表1。

五、解决方案制定与确定

对于A类问题,通过与客户企业高层、咨询人员、相关专家等详细讨论,并确定2―3个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B类问题,需要负责人与咨询人员共同商讨,并确定两个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C类问题,由客户企业相关人员首先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咨询人员进行修改,再与客户企业相关人员商讨后确定,直接确定一个实施方案就可以。

对于A、B类问题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具体评审,认证后确定。

六、实施与反馈

第9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肺部疾病

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的肺部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吸入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囊性纤维化、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婴儿猝死综合征可能也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但具体情况不同,可有不同的表现。

夜间阵咳及支气管炎 为反流物进入气道直接刺激所致。轻者,病人常于夜间或熟睡中突然出现阵咳或呛咳,需立即坐起。若长期反流、持续刺激,则可引起支气管炎,咳嗽增重,但以夜间为著。如引起气管炎的其他病因不明显(如年轻女性,不吸烟,环境良好等),或抗菌治疗效果不好,要想到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肺炎及肺间质纤维化 反流较重、反复吸入,可导致反复发作的肺炎。病人可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气喘,尤以夜间为著,有的伴有夜间阵发性呛咳,有的病人可有胸闷、胸痛、发热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提示炎症征象。虽经正规抗生素治疗,症状及X线表现常无明显改善,或易于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并发肺脓肿或肺不张。长期、反复吸入刺激,个别病人可进一步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

支气管哮喘 有学者证实,高酸反流物进入气道,可引起支气管痉挛。食管滴酸试验阳性者,也能引起支气管痉挛,食管酸刺激传入神经感觉机制触发呼吸道反应,因此在食管少量酸即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咽喉部存在着对酸超敏感的丰富的化学感受器,受反流酸刺激,亦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出现哮喘。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哮喘,多于夜间发作,无季节性,常伴反流症状,亦可伴咳嗽、呛咳、声嘶,咽喉酸辣等症状。但须注意,约1/3的病人可无反流症状或不明显。解痉剂的应用常难奏效,甚至加重。此夜间哮喘须与心源性者相鉴别。

支气管哮喘病人也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病,这是因为:①支气管痉挛时,肺充气过度,使膈肌下降,致LES功能减低,抗反流作用减弱;②哮喘发作时,胸内负压增大,腹内压增高,胸膜压差增长,更利于胃食管反流;③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可降低LES张力,如原有胃食管反流病者,支气管哮喘可使其加重。

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反流性食管炎可能是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之一。北京协和医院曾对150例打鼾者进行了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调查,发现59%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有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提示了二者有一定关系。反流物吸入的主要机制是膈和腹部呼吸肌的突发收缩,胃压突然增高,使胃内容通过食管进入气管引起。呼吸暂停发生在睡眠时,少数发生在白天饭后1小时。胃食管反流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互为伴随、相互加重,胃食管反流可以是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的临床症状之一。胃食管反流物刺激咽喉部是新生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且可能与新生儿猝死有关。北京协和医院探讨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服用抗反流药物可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减轻;应用CPAP治疗祛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后,胃食管反流也改善,证明二者可以相互加重,互为伴随。只要终止一个环节,另一个环节引起的症状即可被减轻。

耳、鼻、咽喉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一系列喉的疾病和症状有关,最常见的是反流性喉炎。患者可以表现为声音嘶哑、癔球感、频繁的清喉动作、反复发作的咽喉痛等。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耳、鼻、喉损害包括伴有红肿的后壁喉炎、声带溃疡和肉芽肿、黏膜白斑,甚至肿瘤。病变多局限于声带和勺状软骨的后1/3处,与上食管括约肌临近。胃食管反流病在慢性咳嗽原因中占第3位,仅次于鼻窦疾病和哮喘,占所有患者的20%。虽然胃食管反流病与耳、鼻、喉疾病之间具有紧密关系,但通常没有明显的食管炎,大多数患者只具有轻微的反流症状。胃内容物的微小吸入是导致这些改变的最可能原因。试验发现,夜间睡眠中近端食管的酸暴露可显著增加喉部的症状和体征。

慢性咽喉炎 为反流物刺激咽喉所致的化学性炎症。病人常有咽喉部不适,疼痛、咳嗽、喉部异物感或堵塞感,亦可有声音嘶哑。咽部检查可见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偶而可见溃疡形成。喉部检查可见喉部、声带水肿,偶见溃疡或声带结节形成,病变常限于声带后1/3和舌状软骨间区域。咽喉炎是夜间食管反流的结果。咽喉与胃液接触引起水肿和炎症。确切的证据阐明了酸反流与喉炎之间的关系,包括声带突起的接触性溃疡和肉芽肿形成。受累患者往往主诉有失声、咳嗽、癔球症、频繁清喉或喉痛,但是没有明确的过敏或感染原因。在一项大样本观察性研究中,喉镜下病变介于水肿和肉芽肿之间,多位于声带和勺状软骨间区域的后1/3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抗分泌治疗可促使慢性喉炎恢复,在8周以内可以见到客观改善的表现。在一项研究中,182例慢性喉炎患者采用预防性抗夜间反流,如果需要可夜间加服法莫替丁20 mg或奥美拉唑20 mg。根据症状的缓解和远程喉镜的变化进行判定。结果显示,96%的患者症状缓解,单用夜间抗反流预防的有效率为51%,加用法莫替丁为26%,加用奥美拉唑为19%。

喉和气管狭窄 喉和气管狭窄的最常见原因是长期气管内插管。病变开始于气管的黏膜损害,然后出现炎症和修复性增生。动物实验证实,黏膜破损可导致软骨直接暴露在胃酸的作用之下,最终导致声门下狭窄。病人插管48~72小时最容易发生喉黏膜损伤,食管pH值监测发现,在平卧插管患者中常见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这两个因素可以解释长期插管患者声门下狭窄发生率高的原因。

喉癌 反流性喉炎的最大潜在危害是发展为喉鳞状细胞癌。喉是发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最常见部位,占所有病例的26%。致病相关因素包括吸烟和大量饮酒。反流性喉炎与部分病例发生喉癌有关。1983年的1个报告描述了5例声带鳞状细胞癌表现为接触性溃疡伴肉芽肿,均为吸烟者。随后的两项病例系列研究中,40例患者终身不吸烟,但是存在慢性胃食管反流,最后发展为喉鳞状细胞癌。其中的3例反流性喉炎患者经系统地观察,从良性喉病变进展为喉癌的时间分别为3年、5年和8年。

突发性耳聋 成人咽鼓管全长约35 mm,沟通鼓室与鼻咽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在张口、吞咽、呵欠、唱歌等情况下,口咽借助相关肌肉收缩而开放,以调节鼓室气压,其软骨部黏膜呈皱襞样,具有活瓣作用,故能防止咽部液体流入鼓室。

耳部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致胃食管反流液侵蚀鼓室,导致突发性耳聋相关并发症。

口腔表现

反流物刺激,可有唇舌烧灼感,个别病人出现口腔溃疡、牙腐蚀。有学者曾对食管炎合并口腔溃疡者,行抗反流治疗,结果食管炎和口腔溃疡均减轻或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