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无机化学颜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学颜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化学颜色总结

第1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颜料分为天然颜料和化学合成颜料2大类。天然颜料是指人们利用各种方法从天然矿物或者有色植物中分选得到的、不经化学加工就可用作涂色的一类颜料。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所使用过的天然颜料多达数百种,其中天然矿物颜料和源于天然植物的颜料占主要的地位。

1.1 天然矿物颜料

天然矿物颜料完全取自矿物资源,如天然朱砂、红土、铜绿、雄黄等,它是将矿物经机械破碎、分选、漂洗、提纯、干燥而制得的。人类开始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是在史前,如:山顶洞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红色石珠、鱼骨、兽牙等饰品[1]就是用赤铁矿粉涂成的。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天然矿物颜料。

1.1.1 红色颜料

朱砂(hgs)是古代应用较多的红色天然矿物颜料,它的天然矿物名称为辰砂,在自然界中多以晶体形式存在,红中透黄,化学性能稳定。天然朱砂矿石经过研磨、漂制即成红色颜料。朱砂在古代大量用于绘画、点书等,也是印泥的原料。考古发现[2],我国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使用天然的朱砂做彩绘颜料,是世界上使用朱砂最早的国家。

另外,红色天然颜料还有许多种,例如红土(fe2o3)和铅丹(pb3o4)等。

1.1.2 绿色颜料

经分析敦煌石窟的大量颜料[3]:北朝以来的绿色颜料,既有单独的氯铜矿(cu2(oh)3cl),也有氯铜矿与石绿(就是孔雀石,cu(oh)2•cuco3)或者石青(2cuco3•cu(oh)2)混合的;唐代以来,敦煌、新疆等石窟中的绿色颜料主要是氯铜矿。含有铜质的颜料在空气中遇到硫化氢,生成硫化铜,颜色变黑,有毒。例如:孔雀石在空气中遇到硫化氢就会发生如下反应:

cu(oh)2•cuco3+2h2s=cus+co2+3h2o

除上述颜料之外,蓝色和黄色的天然矿物颜料应用也很多。例如:在18世纪之前,蓝色颜料中的群青(na6al4si6s4o2o)都是由天然的青金石矿物加工而成;黄色颜料中的雌黄(as2s3)也是取自天然矿物。此外,曾经在秦兵马俑彩绘中分析到一种罕见的紫色天然矿物颜料,主要成分是硅酸铜钡(bacusi2o6)[4];黑色颜料中的烟黑等也是取自天然矿物。天然矿物颜料在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1.2 天然有机颜料

人类使用天然有机颜料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古代利用植物的浸出液或者动物性的色材,加入黏土类物质,进行吸附,制成色淀,用来使物体着色,是为天然有机颜料[5],或者把草木的根、茎、叶经过粉碎、烧煮或者发酵来制取天然有机颜料。人们使用这些天然有机色材作为对无机色材的补充,如茜素、靛蓝、胭脂、泰尔紫(来自一种海螺)等,其中,茜素和靛蓝是2种使用广泛的天然有机颜料。

1.2.1 茜素

茜素是从植物茜草的根中获得的,有色成分是1,2二羟基蒽醌(c14h8o4),如图1,现在又称为c.i.媒染红11;c.i.颜料红83;c.i.58000,作为红色颜料使用。

1.2.2 靛蓝

靛蓝则是从靛草中提取的有机色素,分子式:c16h10n2o2,系统命名为2(1,3二氢3氧代2h吲哚2亚基)1,2二氢3h吲哚3酮,如图2。它作为蓝色颜料应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2种物质或者它们的衍生物至今仍然被作为色素使用,它们是现代有机颜料的起源。

2 化学合成颜料

随着对颜料性能和种类要求的逐渐提高,天然颜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开始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一些颜料。合成颜料主要分为无机合成颜料和有机合成颜料,经历了手工业生产和工业化生产2个阶段。

2.1 无机合成颜料的发展

早在我国的秦代,人们就开始利用铅白(2pbco3•pb(oh)2)和铅丹(pb3o4)来做画,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无机合成颜料[6],但那时技术落后,颜料的合成仅以手工业方式进行生产。现在人们利用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古代壁画等文物进行研究[7],发现了古代合成的多种多样的无机颜料,而且能够确定其使用特征及色材来源。1704年,普鲁士人diesbach发现了铁蓝(fe4[fe(cn)6]3)的工业制法,从染料扩展到颜料,带来了无机化学合成类颜料的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我国的无机合成颜料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工业化生产体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种类齐全,用途广泛。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无机颜料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类、金属硫化物类、铬酸盐类、亚铁氰化物类、金属元素及合金类等。氧化铁、钛白粉、立德粉、铬系颜料等是无机颜料的主要品种。

2.1.1 氧化铁颜料

氧化铁作为一种颜料,已被人们利用了千百万年,现在仍然是产销量居第一位的无机彩色颜料。由于其颜色多、色谱广、稳定性好、无毒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造纸等领域。氧化铁系颜料主要是指氧化铁红(fe2o3)、氧化铁黄(fe2o3•h2o)、氧化铁黑(fe3o4)、氧化铁棕(氧化铁红与氧化铁黑的机械混合物),以及复合氧化铁颜料等。

铁红颜料是铁氧化物中最稳定的化合物,由于制造途径不同,产生的粒子大小及形状不同,铁红的颜色也就各不相同。工业生产铁红最主要的方法[8]有2种:一种是干法,即高温煅烧法;另一种是湿法,即酸溶液氧化法。

(1)高温煅烧法-绿矾煅烧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表示如下:

绿矾脱水:

feso4•7h2ofeso4•h2o+6h2o

氧化煅烧:

2feso4•h2o+o2fe2o3+2so3+2h2o

在工业生产中,第1步反应常常控温在200~300℃之间,第2步反应控温在700~800℃之间。

(2)酸溶液氧化法-混酸盐湿法制铁红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12feso4+nh4no3+o2+13h2o

6fe2o3+(nh4)2 so4+11h2so4

6feso4+ 2hno3+3h2so4

2no+ 3fe2(so4)3+4h2o

在传统氧化铁颜料的基础上,人们又研制了许多新的种类,例如:把纳米技术引入颜料领域,制成了纳米氧化铁颜料,扩大了铁系颜料的应用范围。

2.1.2 钛白粉

钛白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tio2),它在涂料、塑料和造纸这3大行业中有大量的应用。二氧化钛是多晶型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以3种结晶型态存在:金红石型、锐钛型和板钛型。其中,金红石型和锐钛型应用较多,锐钛型在高温下(700℃以上),能够转变成金红石型。目前生产二氧化钛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2种。多数情况下采用氯化法,这种方法在工艺流程中产生的污染较少,总反应如下:

2xo+tio2+4c+4cl2

ticl4+2xcl2+2co+2co2

上式中的xo指的是原料矿粉中所含有的可以氯化的杂质。

近年来,钛系颜料增添了许多新类型,如超耐久性钛白品种、钛系衍生产品、医用钛白、云母钛系珠光颜料等,钛白系列颜料逐步完善。

2.1.3 其他无机合成颜料

许多具有特殊功用的颜料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防锈颜料、金属颜料等。防锈颜料具有保护金属表面不被腐蚀的作用,主要用于配制防锈漆。现在已经开发出磷酸锌等无毒防锈颜料来代替红丹等有毒的防锈颜料;金属颜料是颜料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几乎所有的金属粉颜料均由金属或者合金组成,具有金属的色相和光泽,可用作装饰性颜料,并且具有防腐能力、保温能力等特殊性能,用途较为广泛。金属颜料中经常使用的有铝粉、铜锌粉以及锌粉等。

2.2 有机合成颜料的发展

随着有机染料的不断发展,有机颜料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895年世界上第一个有机颜料——对位红问世,1935年发现了酞菁颜料。从此,有机颜料的发展尤为迅速。人们把酞菁颜料出现以前的传统品种,称为经典颜料,其后称为现代颜料或者高级颜料。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工业化生产有机颜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有机颜料生产国和出口国。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有机颜料可以分为偶氮类、酞菁类、多环类、三芳甲烷类颜料和其他颜料等。这里主要介绍偶氮类颜料和酞菁类颜料。

2.2.1 偶氮类颜料

偶氮颜料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颜料,其色谱分布较广,有红、橙、黄、棕、蓝等颜色。偶氮颜料品种繁多,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偶氮颜料、双偶氮颜料和缩合型偶氮颜料等。偶氮颜料的基本生产方法是重氮化-偶合反应,以永固橙rn(单偶氮颜料)为例,合成反应式如下:

重氮化:2nano2+3h2so42no•so4h+na2so4+2h2o

偶合:

偶氮颜料的产品非常多,应用比较广泛。其中,上文所述的对位红就是偶氮类颜料,又称为对硝苯胺红,即c16h11n3o3,系统命名为1[(对硝基苯基)偶氮]

图3 对位红

2萘酚,如图3,它与引发英国有史以来最大一起食品召回行动的“苏丹红”染料结构相似,现在已被禁用作为食品染色剂。

2.2.2 酞菁类颜料

酞菁颜料具有优异的耐光、耐热、耐酸碱性,同时不溶于任何溶剂的载体中,并以鲜艳的颜色而著称,是目前重要的高级颜料中成本最低的一种,应用广泛。

酞菁是含有4个吡咯而具有四氮杂环结构的化合物,如图4。酞菁系颜料分为2类:金属酞菁和无金属酞菁,主要有蓝、绿2个色系。金属酞菁是与铜、铁、钴、镍等金属生成的稳定的络合物。酞菁与铜生成的铜酞菁具有非常鲜艳的蓝色,又称酞菁蓝,如图5。酞菁蓝是由4个酞菁素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氯化亚铜络合而成,合成方法如下[9]:

4c8h7n3+2cucl(nh4)2mooc32h16cun8+4nh3+cucl2

若酞菁蓝的4个苯环上引入16个氯原子则生成酞菁蓝的多氯代产物,称为颜料酞菁绿,如图6。

2.2.3 其他应用较多的颜料

(1)喹吖啶酮类颜料

喹吖啶酮类颜料是一种高档有机颜料,它的出现及其以后的发展是颜料技术的一大杰出成就。1935年首次合成线性喹吖啶酮,1955年才发现其优异的耐光坚牢度的物理性质。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喹吖啶酮类颜料的通式为图7:

(2)dpp[diketopyrrlo(3,4c)pyrroles]系颜料[10]

dpp系颜料是吡咯并吡咯二酮系颜料的简称,

图7 喹吖啶酮

图8 dpp

母体是1,4吡咯并吡咯二酮,如图8。它是近年来最有影响的一类新的高级杂环颜料,主要有c.i.颜料红254和c.i.颜料红255,由汽巴—嘉基公司1983年发现,该系颜料被誉为有机颜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在,dpp系颜料的许多新类型仍在不断地被研制出来,例如蓝光红色颜料和黄光红色颜料。

另外,三芳甲烷系颜料和一些其他类型的颜料如有机颜料中唯一的黑色颜料——苯胺黑等许多有机合成颜料也有较广的应用。

3 化学颜料发展的一些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完善,颜料领域也不断向前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今,颜料的发展主要有2个方向:一方面,通过表面改性处理等技术使颜料产生许多新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并产生新的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11],从而生产出高档次的颜料剂型,例如:在无机颜料的表面形成一层“包膜”[12]、有机颜料的微胶囊化[13]等,如把有机颜料耐晒黄g微胶囊化;另一方面,即不断开发研制新型化学结构品种,例如:开发大分子、耐高温、易分散、无毒性的有机颜料新品种。并且,当今颜料生产的绿色化也颇受重视,除了开发低毒、无毒颜料之外,还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更环保的原料路线,控制污染的产生。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学颜料的研发与生产也日益进步,种类越来越齐全,色彩越来越丰富,它在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我国的颜料工业日益强大,但是仍然与国外的颜料发展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需要我们为颜料业的发展而继续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龚建培.中国传统矿物颜料、染色方法及应用前景初探.美术与设计,2003:80

[2] 王进玉.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11(1):40—42

[3] 王进玉,王进聪.敦煌研究,2002,(4):23—27

[4] 周铁,张志军.一件彩绘俑头的保护及秦俑彩绘紫色、黄色颜料的分析.文博, 1995:75—76

[5] 朱骥良,吴申年.颜料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419

[6] 李晓庵.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9(3):13

[7] 王军虎,宋大康,李军.敦煌研究, 1993,(3):87—91

[8] 杨雷库,李稳宏,韩利义.应用化工, 2005, 34 (10):611

[9] 郑少琴.染料与染色,2008,45(3):15

[10] 沈永嘉.有颜颜料:品种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59—461

[11] 徐扬群.珠光颜料的制造加工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08

第2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关键词:猪肉;新鲜度;颜色因子;BP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P7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168-03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 053万t,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猪肉新鲜度是猪肉品质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1],全国各地均开展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了私屠滥宰,尤其是防止对染疫及死因不明动物的屠宰,从而保证了上市肉品的安全性及品质。但肉品在屠宰、分割、包装、运输、销售等过程中有很多被微生物污染的机会,会导致肉品发生变质甚至腐败。近期以来,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安全问题日益关注,我国生猪产业已处于发展的瓶颈阶段[2]。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猪肉的新鲜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常用的猪肉新鲜度检验方法有猪肉表面菌落总数[3,4]、挥发性盐基氨(TVB-N)[5]、pH、硫化氢,还有K值、球蛋白、氨等测定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操作复杂,技术含量高,检测时间长,不便于对猪肉新鲜度进行快速检测。该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用手机拍摄猪肉图片,输入到手机中安装的猪肉新鲜度检测系统中进行评定。此方法快速有效,简单易行,适用于任何单位和个人。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材料

试验材料为河北省保定市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的市售鲜猪肉,每个采样点分前膀、里脊、后座3个部位取样,购回后用清水洗净,沥干,切为约2 mm厚、6 cm长、2 cm宽的肉条,制作15个样本,室温置于灭菌的培养皿中保存,使猪肉自然腐败,连续进行3 d。每天9∶00开始检测,间隔6~8 h进行一次样本图像采集,每天采集3次图像,并通过对TVB-N的检测记录其新鲜度。

1.2 检测原理

此方法主要是根据猪肉色泽的变化检测肉质新鲜度。猪肉的色泽主要由肌红蛋白的化学特性所决定[6]。当猪被屠宰后,由于刚切开的肌肉表面尚未与氧结合而呈暗红色;当在空气中与氧接触后,肌红蛋白成为氧合肌红蛋白,从而呈鲜红色;但在空气中放久之后氧合肌红蛋白变成变性肌红蛋白,使肉呈暗褐色。因此肌肉表面的颜色可以用来表征猪肉的新鲜程度。

1.3 图像采集方法

将猪肉置于黑色背景下,在非强光照射条件下用三星S5230手机获取猪肉图像样本。拍摄时尽量使手机的镜头与猪肉所在的平面平行,使光线在猪肉上均匀分布,避免产生明显的形变导致后续处理困难[7]。

1.4 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成一些有意义的区域,然后对这些区域进行描述,相当于提取出某些目标区域图像的特征,判断图像中是否有感兴趣的目标。在自然环境下用手机拍摄的彩色图像存在分辨率低、对比度不明显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在分割之前对猪肉图像样本进行预处理。

首先采用中值滤波法去除图像中的噪声,然后去除图像背景,采用Otsu算法较好地分割出了图像中的猪肉部分和背景。试验用Otsu算法公式计算图像最佳阈值,然后用这个阈值将灰度图像二值化,结果如图1。

图1(a)为原始图像,图1(b)为图像分割并去除背景后的结果。

1.5 特征提取

对多种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和对比,根据猪肉颜色与新鲜度相关的特点,对彩色图像处理中的彩色分层[8]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表征新鲜度的图像特征——颜色区域比。彩色分层方法能够突出图像殊的彩色区域,从而分离出目标物。其基本思路是:①显示感兴趣的颜色以便从背景中把它们分离出来,②像模板那样使用由彩色定义的区域,以便进一步处理。此次颜色区域比利用颜色分层后的区域[9],计算颜色分层区域与图像总体区域的面积比值,即颜色分层区域像素点数量与图像像素总数之比,颜色区域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R=■ (1)

其中,I(x,y)为图像(x,y)点像素值,T为图像分层阈值,sum()为求和运算。

由于猪肉红色变化与新鲜度相关,根据图像中颜色特征R,以及颜色因子R-G、R-B、∣R-G∣+∣R-B∣的值对图像进行分层,进而计算颜色区域比。在试验中,对于颜色特征R的分层阈值T经过大量试验,得到最佳值为T=110;对于颜色因子R-G、R-B、∣R-G∣+∣R-B∣的分层阈值T经过大量试验,得到最佳值为T=30。以上结果是通过对彩色分层计算出大于阈值的颜色区域比比值,作为新鲜度分类特征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如表1所示,表1中的数据是对15组猪肉样本数据进行平均,由此看出猪肉在腐败过程中的颜色区域比变化过程。由表1通过对比发现,用合成的颜色因子R-G、R-B对图像进行彩色分层得到的猪肉颜色区域比变化没有什么规律。通过颜色特征R对图像进行分层,从第1天全天到第2天的15∶00,同一时刻15组肉样的颜色区域比平均值都在0.880以上,对应肉样的新鲜等级可以划分为新鲜和次新鲜;从第2天21∶00到第3天全天,同一时刻15组肉样的颜色区域比平均值都在0.782以下,对应肉样的新鲜等级可以划分为次新鲜和腐败。这种彩色分层方法可以很好地评定猪肉的新鲜等级,但是无法评定猪肉的新鲜和次新鲜等级。

由表1可以看出用颜色因子∣R-G∣+∣R-B∣的值对图像进行彩色分层从而计算出的颜色区域比值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第1天全天同一时刻15组肉样的颜色区域比平均值都在0.8以上,对应肉样的新鲜等级可以划分为新鲜;第2天全天同一时刻15组肉样的颜色区域比平均值都在0.6~0.8之间,对应肉样的新鲜等级可以划分为次新鲜;第3天全天同一时刻15组肉样的颜色区域比平均值都在0.5~0.6之间,对应肉样的新鲜等级可以划分为腐败。这种彩色分层方法可以很好地检测猪肉新鲜度。

2.2 BP网络识别方法

提取图像特征并归纳出新鲜度分类阈值后,就要使用分类方法对检测样本分类,并在手机的检测软件中显示检测结果。这里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特征值进行模糊分类,进一步提高分类准确率。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10],具有3层或3层以上的神经元,包括输入层、中间层(隐层)和输出层。对于猪肉新鲜度检测问题,可以看输入特征到输出新鲜度等级的非线性映射问题。输入层矢量反映猪肉的特征,输出层矢量对应猪肉的新鲜度等级。根据前人经验,一个具有无限隐含层节点的3层BP网络可以实现任意从输入到输出的非线性映射,故本文采用3层BP神经网络。选用猪肉的色泽、黏度、弹性、氨气、硫化氢、表面菌落总数、颜色区域比等7个特征参数,故确定输入层节点数为7。输出层节点数即为猪肉新鲜度等级包括新鲜、次新鲜、腐败,所以输出层节点数为3。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隐层节点数为4。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隐含层神经元的激励函数采用tansig函数,输出层神经元的激励函数采用purelin函数。

3 小结

该系统成本低,使用方便,以计算机视觉为基础,通过对采集到的猪肉图像进行噪声去除、背景分割,然后用颜色因子∣R-G∣+∣R-B∣的值对图像进行彩色分层从而计算出颜色区域比值,最后建立了用猪肉的色泽、黏度、弹性、氨气、硫化氢、表面菌落总数、颜色区域比等7个特征为输入的BP网络分类模型。此研究方法符合国家猪肉新鲜度分级标准和猪肉卫生标准,能够取得较好的新鲜度分类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 超,于宏伟,贾英民.市售鲜猪肉微生物调查分析[J].食品科技,2009,34(8):86-88.

[2] 赵颖文,李 晓.基于RFID技术的生猪产业链信息采集系统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 51(9):1886-1889,1894.

[3] 张文治.新编食品微生物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4] 黄 蓉,刘敦华.猪肉新鲜度评价指标、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肉类工业,2010(6):43-46.

[5] GB 5009.1~5009.100,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S].

[6] 孙建广,张石蕊.猪肉品质研究进展[J]. 业,2008(7):58-59.

[7] 李宗瑞,何东健.基于手机拍摄图像分析的苹果病害识别技术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31(13):3051-3053,3095.

[8] 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M].阮秋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第3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画颜料;酸蚀;碱蚀;氧化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之一,用中国画可以表达当时人们的人文思想和情感,体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情境。当国画展出或收藏时,环境的外界物质势必影响国画的画面与色彩,外界环境中不同程度存在酸、碱性物质、氧化性物质等腐蚀性物质,这些物质会与空气中的水汽在宣纸和国画颜料上的发生一系列酸碱或氧化反应,严重影响国画颜料的耐久性。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探讨这些腐蚀性物质对国画颜料的影响,据此研制耐蚀性的国画颜料,供画家选择使用。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

SC80轻便色彩差计、各种玻璃器皿、蒸馏水、1%硝酸、1%氢氧化钠、1%和5%双氧水。选用的国画颜料为藤黄、酞菁蓝天、三清作代表进行试验。

1.2实验方法

室温下,先将不同的国画颜料用水调好,在萱纸上涂成厚薄一致的画面,剪成大小形状相同的纸片,放置暗处晾干;然后分别喷上1%硝酸、1%氢氧化钠、1%和5%双氧水,放置阴凉处晾干。根据不同的放置时间,以不喷任何物质的颜料画面作空白,分别测定其与空白样品之间的色差,分析腐蚀性物质对国画颜料的影响,得到的结果见表1。

讨论

从表1可知,六种国画颜料感受外界腐蚀性物质的影响,从色差的数据分析,在三种腐蚀性物质的作用下其色差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体趋势呈现出了随时间的延长,颜差逐渐增大的现象,两个月后色差增大变缓。其中碱性物质氢氧化钠对颜料色差的影响较小;氧化性物图1国画作品

(1)罗梓豪作质双氧水影响最明显,随时间变化较大,两个月后变化缓慢,当增加双氧水浓度时,由于双氧水的氧化性增强,致使国画颜差更大,说明变色更严重;酸性物质硝酸对国画颜料的色差比碱性物质氢氧化钠要强,但比氧化性物质双氧水要小一些,说明酸性物质对画的颜色也有较大的影响,由于硝酸还带有弱的氧化性,其中氧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国画颜料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其中无机颜料大多是矿物质颜料,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酸碱性物质对其的影响较小,而氧化性物质对有机颜料的影响则较大。针对这样的实验结果,我们研制了一种耐蚀性国画颜料,加入了抗氧化剂、抗酸碱剂、卡拉胶、分散剂、润湿剂。经耐蚀性试验表明,制备得到的国画颜料粉细腻均匀,耐蚀性好,渗透性强,色质鲜明稳定,画面完成后能常年保存,经久不变。

第4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在许多国家烟草被列为食品类或准食品类进行管理,作为吸食农产品,无疑其品质及安全性同样受到化学农药和滥施无机肥等的影响,卷烟消费者也同样希望有符合有机食品标准的卷烟[1]。为探讨分析有机烟叶质量特征,对2011年诸城、临朐、安丘、高密、昌乐5个试验点所生产的有机烟叶的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进行了检测和鉴定,以期为山东有机烟叶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2011年潍坊市诸城、临朐、安丘、高密、昌乐5个试验点所生产的有机烟叶及对照常规烟叶,取样部位为X2F、C3F和B2F。 1.2试验方法 按国标对样品进行外观质量鉴定[2],按相关标准分别测定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总植物碱、钾、氯[3~7],按照文献[8]制定的方法进行吸食品质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初烤烟叶外观质量 对有机生态烟叶和常规烟叶从外观质量的颜色、光泽和油分三项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下部叶,两种栽培方式的烟叶不论是桔色或者是柠色两者差异都比较小或者没有差异;但对于中部和上部烟叶两者差异较为明显,有机生态烟叶中部烟叶颜色全为金黄色,光泽鲜明,油分油润丰满,而常规生产烟叶的中部烟叶除诸城为金黄色外,其他均以深黄色居多,光泽较鲜明,油分较油润丰满;上部烟叶,有机生态烟叶颜色除临朐为深黄色外基本上都为金黄色,光泽较为鲜明,油分油润丰满,而常规生产烟叶,颜色基本为深黄色,光泽为尚鲜明,油分尚油润。综合外观鉴定结果,有机生态烟叶色泽和油分好于常规生产烟叶。 2.2初烤烟叶主要化学成分 从表1有机生态烟叶与常规生产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比较来看,有机生态烟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生产烟叶,总植物碱和总氮明显低于常规生产烟叶,钾含量除个别点外均低于常规生态烟叶,氯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生产烟叶;但对上部叶来说,有机生态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则低于常规生产烟叶,总植物碱和总氮则高于常规生产烟叶。究其原因可能是有机肥的配施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尽相同。高家合等[9]指出,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上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均低于对照,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下部烟叶的烟碱、钾含量均高于对照。由于烟叶生长环境及有机肥施用的复杂性,对于有机肥配施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3感官质量 从表2中可以发现,有机生态烟叶和常规生产烟叶相比,香气质和香气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余味较常规生产烟叶舒适,且杂气和刺激性减小,总体来说有机生态烟叶感官质量好于常规生产烟叶。 3小结与讨论 有机肥的配施会增加烟叶中磷和钾含量,同时有助于降低烟叶中氮和烟碱含量,从而使生产出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糖/碱比值、钾/氯比值比较协调。本研究表明有机生态烟叶与常规生产烟叶相比,在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方面存在差异:有机生态烟叶色泽及油分好于常规生产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总氮含量适宜,比例协调。采用有机生态栽培方式,能有效地改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吃味、刺激性。由此可认为有机生态烟叶质量优于常规生产烟叶。 研究还发现,施用有机肥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尽相同,由于烟叶生长环境及有机肥施用的复杂性,有机肥配施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机生态烟叶钾含量低于常规生产烟叶,其原因可能是矿质肥的吸收利用率比较低。针对这一情况,研究适合有机烟生产要求的施肥方法是今后有机烟发展的重点。

第5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关键词]黄褐斑;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5 R75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9)03-0376-03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Melasma by Methods of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ZONG Zheng,WU Jing-do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lasma'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Meet standards' 60 example patient will divide into stochastically,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35 examples add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elf-drawn xiaoban decoction treatment by the Vitamin C(VC) and Vitamin E(VE) internal use and monbenzone cream、zuoxuan VC,Vitamin A(VA) acid cream and VE external use, the control group 25 examples by the VC and VE internal use and monbenzone cream、zuoxuan VC 、VA acid cream and VE external use, two groups observe the cycle are three months. Results he treatment group'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more obvious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 Th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lasma'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accurate, ma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obviously.

Key words: melasma;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reatment

黄褐斑[1-2]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淡褐色或深褐色的不规则的斑片,边缘清楚,平于皮肤表面,抚之不碍手,以面部两颊最为多见,严重者可蔓延至前额、口鼻等处,日晒后症状可加重,病程长,难治愈。黄褐斑俗称“肝斑”、“蝴蝶斑”,属中医“黧黑斑”、“面尘”范畴,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严重影响美容。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3],紫外线照射、使用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药物(避孕药等)、微量元素失衡等均可引起。某些慢性疾病(如妇科疾病、肝炎、甲亢、结核病、内脏肿瘤等)患者也可发生。本病发生还与遗传有关。笔者搜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美容科在2007年8月~2008年5月诊治的黄褐斑患者60例,其中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服外用治疗,经3个月治疗后,较对照组取得满意的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美容科门诊女性患者,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发病时间0.5~2年。治疗组35例,年龄30~53岁。主要表现为额面部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一,以颧骨、前额为明显,无痒痛感,可随季节、日晒及情绪变化等因素稍有变化。对照组25例,年龄29~54岁,皮损特点与治疗组相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皮损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4]: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④病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⑤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⑥色素沉着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20%以上。

1.3疗效判定标准[5]:①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②显效:肉眼视色斑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③好转:肉眼视色斑消退>30%,颜色变淡;④无效:肉眼视色斑消退<30%,颜色没有明显改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治疗

2.1一般治疗[6]:①避免日晒;②饮食中多食富含VitA、VitC、VitE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少食酱油、虾蟹、烟酒、咖啡等;③不滥用化妆品;④劳逸结合,豁达、心情舒畅,避免长期过度精神紧张。

2.2药物治疗

2.2.1内服药:两组病例均口服VitC,每次200mg,3次/日;VitE,每次100mg,3次/日。治疗组内服中药自拟消斑汤:柴胡、香附、白芍、白术、白茯苓各15g,当归、赤芍、薄荷、陈皮、莪术、炙甘草各10g,每日两次。

2.2 外用药:两组均使用千百氢醌软膏、维A酸霜、左旋VitC、VitE250mg外用,2次/日。

3结果(见表1)

4讨论

4.1西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代医学表明[7]酪氨酸酶是黑色素产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催化剂,抑制其活性可减少黑色素的产生,当归、赤芍、莪术等活血药可抑制酪氨酸的作用及参加酶促反应。另有医学研究证明[8]精神因素、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等均为本病主要诱因,内分泌紊乱、皮肤微生态失调及自由基损伤是其主要病机,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而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另有研究证明[9],紫外线能激活络氨酸酶活性,使照射部位皮肤黑色素增值,活性增加;本病发生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

4.1.1临床表现[3]:①多累及中青年女性,男性也可发生;②春夏季较重,秋冬季较轻;③好对称发生于颜面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型,亦可累及前额、口周及鼻部;④典型皮损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一,边缘清楚;⑤无自觉症状;⑥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4.1.2临床诊断标准[4]: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④病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⑤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⑥色素沉着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20%以上。

4.1.3治疗:避免日晒;饮食中多食富含VitA、C、E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少食酱油、虾蟹、烟酒、咖啡等;合理选用化妆品,不滥用脱色剂,不可随意使用激素类软膏;有妇科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劳逸结合,豁达、心情舒畅,避免长期过度精神紧张。

4.2中医对本病的认识[5,10]: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面尘”、“肝斑”范畴,本病病机总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证多虚实夹杂,但血虚、血瘀是其总病机。王海棠[11]将本病分为肝气郁结、肾阴虚、肾阳虚型、肝阴虚型。白洁等认为[12]黄褐斑病机较为复杂,肝失调达、气机郁结,郁而化火,久灼阴血,可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面,肾阳不足、肾精亏虚等病理变化亦可导致颜面发生黄褐斑。吴景东等认为[13]肝脾肾功能失常是本病发病之本,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此年龄是女子经孕产乳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发生活跃的时期,主要分为,肝郁、脾虚、肾虚;并认为精气血的异常为本病之标,血能养颜,气虚不能生血,血脉空虚,不能荣养颜面而发为斑片;气虚不能行血,痹血循经停滞于颜面,发为黄褐斑;精血同源,精能生血,精充气足神旺则面部容润光泽,否则面肤无华晦暗。

4.3中西医结合治疗所用药物分析

4.3.1西药分析:口服VitC、VitE增强身体抵抗力,辅助调整身体内部环境,减轻色素沉着。外用千百氢醌软膏、维A酸霜为脱色剂,可减轻面部色素沉着、抑制黑色素形成;左旋VitC及VitE胶丸外用可抗皮肤氧化衰老,并辅助减轻色斑。

4.3.2中药内服:自拟消斑汤:柴胡、香附、白芍、熟地、白术、白茯苓各15g,当归、赤芍、薄荷、陈皮、莪术、炙甘草各10g,2次/日。本病总病机为血瘀及肝郁,故用柴胡、香附、薄荷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养血柔肝;熟地滋养肾脏;白术、白茯苓、陈皮补脾益气渗湿理气;莪术有减轻色素的作用,还可活血化瘀;赤芍活血柔肝;炙甘草补中、调和全方。

4.4观察结果分析:从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来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O5),且在治疗过程中,药效稳定,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在随后的随访中未见复发,表明治疗组药物见效快,疗效好。

5结论

黄褐斑系一面部发生黄褐斑片为特征的色素增加的皮肤病。西医方面[14],病因病机迄今尚未完全明了,有内分泌因素。药物因素及某些内脏疾患等因素所致。中医病机主要有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乘;肝郁气结、郁久化热、致颜面气血失和;劳伤脾土、气血不调、致生黑斑。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西药内服外用可对症治疗,减轻面部色素沉着;中药内服可针对性从患者自身体质整体调理,疏肝、滋肾、补脾、活血,以补益生气,使精微上荣于面,祛瘀生新,滋养肌肤,减轻色斑。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改善人体内环境并大大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刘胜,黄 莺.从虚从瘀论治黄褐斑临床经验[J].四川中医,2007,25(1):83.

[2]苏燕晨.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5,1,27(1):70.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4.

[4]朱文元,夏明玉.白茯汤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杂志,2001,9,17(3):200.

[5]蔡文科,张永宏,蒋海霞,等.三种方法治疗黄褐斑疗效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20(5):315.

[6]吴景东,刘 宁.中医美容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25-226.

[7]袁冰峰.中医治疗女性黄褐斑110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757.

[8]刘树辉,王晨儒.黄褐斑中药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5,16(5):709.

[9]欧阳恒,杨志波.颜面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

[10]欧阳恒,杨志波.颜面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

[11]王海棠.黄褐斑中医诊治[J].中国美容医学,1999,8(3):150.

[12]白 洁,阎润虎.综合治疗黄褐斑48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5,2,14(1):101.

[13]吴景东,顾 炜,尹 莹,等.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的临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08,5,17(5):741.

第6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手机在日常使用中,和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种App了,是它们让冰冷的硬件服务于人。不过用了这么多年手机,你有没有发现App图标的一些小规律呢?不绕弯子了,为什么社交App图标皆蓝色,通讯App图标皆绿色?为什么用Mac电脑的用户总是觉得自己Dock栏中图标八成是蓝色?我们就从颜色入手,讲讲小图标背后的大学问。

手机的发展必然伴随着App的发展,以苹果AppStore为例,图标设计得好看、吸引人甚至可以间接影响到它能不能火,有时,通过App图标能够影射出一家公司的性格。那为什么大多数知名社交App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蓝色作为主色调呢(Facebook/Twitter/人人/Skype)?为什么大多数知名通讯App都选择了绿色作为主色调呢(微信/有信/Line/WhatsApp)?为什么大多数知名新闻App都用红色呢(网易/头条/ZAKER/凤凰)?除了蓝色和红色是App中使用最多的颜色外,里面还包含了不少色彩的学问。

不同颜色能给用户带来不同感受,根据目前资料来看,蓝色通常给人们实力、信任、效率、正式、冷静的感受,社交类App正是想将其中正面的情感表现出来。再者,它是一种无论男女都不会排斥的颜色,而且无论蓝色放在深色还是浅色背景壁纸下都能突出显示的颜色。

绿色,自手机开始普及时就代表着连通、通讯、畅通的含义。大部分手机的默认通话按键也都延续这一传统,所以大多知名通讯类App采用绿色可以看作是一种延续。

新闻类应用采用红色,给人带来兴奋、有力量、速度快的感觉,同时当一枚红色的图标出现在鱼龙混杂的手机桌面时也能够让用户迅速准确地识别。其他规律还有拍摄/修图类App喜欢使用黑色(专业)、色环和相机图案的结合来用作图标。

国内外理财应用主色调截然不同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国内的一些理财App喜欢使用红色,而像美国AppStore中跟财务相关的App有很多都是绿色,这跟文化差异有关,除了股票上涨颜色、货币颜色外,它们的理财应用更想通过绿色表达给客户一种安全的感觉;QQ则是由于为了提高用户转化率,所以将黑色小企鹅延续到了手机App上。但无论用什么色,蓝色和红色一直是App喜欢选用的颜色,来自网站growthbug上面的一位网友用数据证明了这一说法,那么它是如何办到的呢?

App红绿色使用最多但该如何证明?

App最喜欢使用的颜色,虽然直观可以感受到,但想要证明地令人信服却有些难。首先所有App图标为至少两种颜色组成,甚至一些能达到五六种颜色,还伴随着渐变,那该如何划分一枚App的颜色?。于是growthbug上面的一位网友是这样做的:

以谷歌地图的App图标为例,先将图标使用的所有颜色列出,并用百分比表示出来(忽略黑白灰)。然后根据《网页颜色》找到它们在色盘上最为接近的颜色,根据占比将它们放在色盘上表示,图标越大代表所在位置颜色占比越大。于是谷歌地图在色盘上表示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绿色范围内的图标面积更大,代表这个App使用的绿色更多(图片引自growthbug)

下面就是AppStore中,排名前200个免费App的色彩分布图:

大多数App使用蓝色(区分红橙黄,图片引自growthbug)

前200个付费App色彩分布图:

仍然蓝色使用最多(图片引自growthbug)

最后是社交通讯类App色彩分布图:

知名社交App和知名通讯App分别落在蓝、绿色区域(图片引自growthbug)

不难看出,大部分App都选用了蓝色和红色作为主色调,而在最后一张图中能明显看出知名的社交类App都站到了蓝色区域中,知名的通讯类App则都站在了绿色区域中。当然,除了颜色以外App图标的组成还包含图案、纹理等很多方面。

App图标不止颜色上存在在规律

图案方面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办公效率类App喜欢使用“”对勾符号作为主体;健康健美类的大多喜欢用优美的体形作为主体;天气类的无疑就是太阳、云朵之类作为主体图案了。当然要说一款App的图标设计的得好坏,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而且即便理论上是个好图标,也不一定会受到用户青睐,这里有个例子是一家日本手游厂商选择游戏图标的复杂过程。

同类别的App图标不约而同地选择相同元素表达

D2C旗下产品《魔法炼金·贤者之杖》起初在游戏图标选择上出现了困惑,备选图标共计6个,于是网络上发起投票,并设置三个问题:

D2C这一案例已成经典(图片引自d2c)

1:你喜欢该图标的理由(获悉图标被选择的理由)

2:以下游戏中你玩儿过哪些(排除非游戏玩家)

3:手游上每月花费(掌握付费金额)

投票结果:

icon3最受欢迎(图片引自d2c)

明显可见icon3最受欢迎,但这还没完,D2C通过问题2过滤掉非游戏玩家的结果如下:

仍然icon3最受欢迎(图片引自d2c)

数据变化不大,继续根据问题2筛选出玩儿过定位相同游戏的玩儿家投票结果:

icon1比例大幅上升(图片引自d2c)

不难看出,在“玩儿过与此游戏同定位的游戏玩家”中,图标1的受欢迎程度大幅提升。但是,D2C最终没有选择icon1也没有选择icon3,而是将1、3融合成了有些像4号(比4号多出了背景)的结果:

最终结果

(图片引自d2c)

第7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多光谱图像采集系统主要包括光源、滤光片和传感器三个核心要素。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搭建多光谱图像采集系统,分别为W个窄带光源一传感器”“光源一N个窄带滤光片一传感器”和“光源一N个窄带传感器”(N为通道个数)。其中,最典型的为通过滤光片获取多个通道光谱图像信息的“光源一N个窄带滤光片一传感器”,主要有转轮[e]和液晶调谐叫两种滤光片实现方式。转轮法将各个滤光片分别放置在转轮上,只需将滤光片旋转到传感器前方拍摄即可获得该通道对应的多光谱图像,其结构简单直观,但系统较庞大,且拍摄一幅图像需通过机械方式转动转轮,效率较低,因此近年来逐渐被液晶调谐滤光片所代替。采用液晶调谐滤光片,可以迅速调节滤光片的峰值波长及带宽,获取多光谱图像的效率较高。,’N个窄带光源一传感器”则通过N个窄带LED光源获取多光谱图像[s1,主要用在固定光源照明的扫描仪系统上,该方式获取多光谱图像的速度及精度较高,但对任意照明环境下的对象不适用,且对拍摄对象的形状有特殊要求。“光源一N个窄带传感器”则通过N个传感器获得多光谱图像[’},该系统获取多光谱图像的效率较高,但却存在各个传感器获得图像对准困难的问题。以上方式都需要搭建专业的系统才能获得多光谱图像,系统复杂庞大且昂贵。最简单且实用的多光谱图像采集系统利用商用相机和滤光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光谱图像采集,该系统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该系统通道光谱灵敏度受数码相机本身滤光片的限制,其光谱采集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开发简单、实用、精度高、成本低、类似于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的多光谱图像采集系统是目前的研究方向。

通过降维的方法得到某一样本集对应的光谱特征向量,然后再通过特征向量预测物体的光谱反射比。现有的降维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PCA,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8〕、独立元分析法[”]、非负矩阵分解法[加〕等。降维法是物体光谱反射比重构的主流方法,尤其是基于PCA的光谱重构算法受到了广泛重视,国内外已开展了与之相关的大量研究。近年来提出了很多PCA改进算法,如PCA主成分项数的扩展[川、训练样本的选取〔刀〕与优化利用[刀]以及光谱与色度预测相结合的方法{24]等。虽然以上方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光谱预测准确性,但如何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及效率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4ICS的定义光谱设备无关连接空间ICS在光谱颜色管理系统中处于中枢核心地位,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相关流程的算法设计及变换精度,但由于ICS的定义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提出的ICS数量有限且存在很多不足。Bakkef乃}依据PcA在物体光谱分析以及光谱重构算法中的优异表现,提出首先利用PCA提取光谱数据集的主成分,然后选用重构光谱时主成分的系数空间作为Ics。Rosen[’‘〕则认为该空间不适合作为Ics,并用实验说明了该空间对应的坐标值分布在光谱均值左右较小的动态范围之内,且经由该空间预测的大部分光谱值处于0一l的物理光谱范围之外。另外,PCA中不同主成分对光谱表征精度的贡献率不同,导致对应的系数空间为非均匀颜色空间,这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光谱色域可视化描述以及色域映射算法设计。Fal~网提出物体的光谱颜色信息可以用其在两个光源下对应的色度空间(LAB):(LAB):表示,该空间是ICC颜色管理系统性文件连接颜色空间(PCS,ProfileConneetionSpaee)的简单扩充,具有ICS的特征,但由于光谱在两个光源下对应的色度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很少出现物体在一个光源下色度值较高,但在另一个光源下色度值较低的情况),导致其光谱表征精度总体较低且依赖于所选取的光源及顺序。Dethak[28)和Tsuts丽[z9]等则对上述两类空间进行了优化改进,巧妙地运用色度与光谱相结合的LABPQR空间表示光谱颜色信息,该空间前三维L‘a’b’表示光谱在某个特定光源下对应的L’a‘b’坐标值,后三维PQR则表示同色异谱黑(源光谱与LAB重构光谱的差值)。LAB卿R具有较高的光谱表征精度,其前三维L’a’6’坐标具有明确的颜色意义且能与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ICC颜色管理系统的PCS兼容,但是其后三维PQR坐标仍由PCA对应的主成分系数确定,同样具有基于PCA主成分系数空间的ICS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PCA及LABPQR空间中主成分系数坐标出现负值且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Nakaya〔’。一川利用不同频率及峰值位置的正余弦函数定义了6个特征向量,然后采用类似于LABPQR的空间转换方法定义了LABRGB空间。LABRGB空间具有LABPQR空间的优点,而且不需要任何训练样本就可以建立光谱与空间坐标的对应关系,但是其前三维LAB与后三维RGB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RGB空间不均匀,这将影响到设备光谱色域的描述及映射算法的设计,因此该空间主要用于多光谱图像的压缩及编码。张显斗[,,1构建了z(,)、m(诬)和‘(,)三个光谱刺激函数用以描述CIEXYZ色度系统中丢失的源光谱信息,在此基础上定义了XYZLMSICS,具有较高的光谱及色度表征精度。目前提出的ICS具有较高的光谱颜色表征精度,但在光谱色域边界可视化、描述及色域映射算法等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开发出能够完全满足多光谱图像压缩及光谱颜色管理的ICS。观但存在Rosen提出的问题侧,而且PcA主成分系数空间为非均匀颜色空间,难以有效地进行色域边界描述及可视化。Rosen〔26}和乳utsu而[29]等则提出在LABpQR空间中借助于色度与同色异谱黑相分离的两个三维空间对多基色打印机色域进行描述,首先在CIELAB空间中采用传统色域描述方法对打印机在某个特定光源下的色度空间中的色域进行描述,然后对色域中的任一L’a’b’值,确定其同色异谱黑集合对应的叫R色域。该方法中的前三维色域可以借助研究比较成熟且已取得广泛应用的sMGBD[34〕或:一image丁’5〕等方法对其进行描述,但由于后三维卿R为非均匀颜色空间,P维动态范围为Q和R的2一3倍国,而且没有充分证据能够证明PQR色域为凸多面体,导致PQR空间中的色域边界较难确定。因此,如何在ICS空间中对多光谱图像及设备的色域进行精确描述及可视化是光谱颜色管理系统中巫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设备的光谱色域描述方法研究相对较少,而且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多基色打印机的色域描述。Bakket25]和Haneishit,,]等假设设备的光谱色域边界为凸多面体,尝试在基于PCA主成分系数的ICS空间中对多基色打印机的光谱色域进行描述,该方法较简单直鉴于色域映射算法在彩色图像跨媒体复现系统中的重要性,在色度颜色管理系统中色域映射算法得到了广泛研究,开发出了各种各样具有明确颜色科学意义且实用价值较高的色域映射算法〔”一’吕l。但在光谱颜色管理系统中,由于缺乏具有明确颜色科学意义且均匀的ICS及有效的色域描述方法,目前主要采用最优化及循环迭代等数学方法实现多光谱图像到目标设备颜色空间的色域映射。Rosenf”提出在LAB卿R空间中分步实现色域映射,首先采用基于色度的传统色域映射算法将光谱对应的色度值映射到目标设备特定色度空间中的色域内,然后采用均方根误差或者空间距离最小等最优化方法在相应的PQR色域内查找光谱误差最小的同色异谱黑,最后再综合前两步结果重构出最终映射光谱。Tsutsu而〔36j则将上述几个步骤直接合并为一步,直接在LABPQR空间中采用CIEDEZ(XX)色差及PQR空间加权距离最小的最优化方法确定映射光谱,并设计了相应实验以确定最优加权系数。Gethardt〔州在色度和光谱空间中直接采用色差及光谱均方根误差最小的最优化方法建立源光谱与打印机驱动值的映射关系。Bastani叫在证明了多基色打印机的光谱色域边界由凸多面体组成的基础上,采用非负最小二乘优化方法将位于色域外的光谱映射到目标设备色域边界上。上述色域映射算法的共同点为采用最优化方法实现目标设备色域外光谱的最优化色度及光谱色域匹配,而对处于目标设备色域内的光谱则改变较小,同时也缺乏考虑多光谱图像像素间的空间颜色关系,这两个因素经常导致映射图像丢失源图像局部细节信息,甚至出现渐晕及条带等现象。另外由于对任一光谱都需要采用计算量较大的最优化方法实现色域映射,使得映射效率较低,不适合包含大量像素的多光谱图像色域映射。urban网最近则提出在色度空间中按照光源的重要性通过循环迭代方法实现光谱的色域映射,首先对最重要的光源采用基于色度的传统色域映射方法将源光谱对应的色度值映射入目标设备特定色度空间中的色域内,对次重要光源则在上一步映射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色差最小的方法进行色度映射,这样逐级实现光谱色域映射。该方法可以借助传统色度色域映射算法实现光谱色域映射,但只能在第一步中实现空间色域映射,而且每一步都需要计算新光源下色域与前一步映射结果中同色异谱色域的交集情况,算法较复杂且效率不高,所选光源及顺序也会影响到多光谱图像的映射结果。因此,开发效率较高、通用性强、具有明确颜色科学意义且兼顾多光谱图像像素间空间关系的光谱色域映射算法是光谱颜色管理系统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解决的问题。法〔朽〕及经过改进的加速算法网、郭晋一提出的胞元查找优化迭代法!提出的非线性优化法[州等。上述方法通过在整个驱动值空间中查找光谱误差最小的驱动值组合以获得最高模型预测精度,缺乏考虑总墨量限制等工艺因素对最终打印效果的影响,尤其对于多基色打印机,其理论分色结果可能会超出打印机的总墨量限制范围。另外优化迭代算法效率一般较低,在对包含众多像素的多光谱图像应用上受到限制。为了避免上述问题,Jang{49’提出将多基色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空间,在各个子空间中查找最优匹配的驱动值组合,这种方法可以在满足总墨量限制等前提条件下实现光谱分色,但多基色打印机中各个基色之间不独立,使得光谱与基色组合间存在“一对多”现象,导致光谱分色结果受驱动值子空间划分方法的影响,在子空间分界面临近区域如何保证分色结果颜色的平滑过渡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目前主要通过优化迭代等数学方法实现打印机的光谱分色,可以取得较高的理论分色精度,但如何在满足总墨量限制等工艺条件下快速有效地实现打印机的光谱分色仍是值得深人讨论的问题。

作者:张显斗 王强 杨根福 武莉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第8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关键词:舌色;面色;望诊;客观化;关键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在中医四诊中位列第一,古人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可见望诊对于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性。望舌与望面部是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对于中医舌色、面色诊断客观化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各种理论相互争鸣,新科技、新方法不断被应用到中医舌色、面色客观化诊断研究之中。 

 

1 舌色 面色诊断客观化研究的关键问题 

 

舌色、面色客观化诊断之主要问题在于要探索出能够真正与中医临床诊断实际相符合的诊断模型、诊断数据与诊断仪器,其核心环节在于如何客观化表达中医对于颜色的特殊认识。在中医诊断中,望色主要按五色诊方法进行,即青、红、黄、白、黑五色进行,当然还有淡、暗、深等程度不同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中医的望诊五色与现代色谱上的相应颜色是有所不同的,在中医望诊中,将所有病人舌色或面色等的颜色变化均归属在五色之中,故而中医的望诊五色具有非常广泛的颜色内涵,是中医对于客观颜色的主观感受集合。现代色度学虽然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但却不能完全实现可见光谱与人体视觉感受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我们无法以现代色谱中的某一颜色代替中医的望诊五色。 

现代色度学研究认为,颜色最基本的3个要素是色调、饱和度和亮度。其中,色调表示光的颜色,它决定于光的波长;色饱和度指彩色的深浅或鲜艳程度,通常指彩色中白光含量的多少;亮度表示某种颜色在人眼视觉上引起的明暗程度,它直接与光的强度有关。对于颜色的计算,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使用比较多的几种颜色模型有:RGB模式、YUV模式、HIS模式、Lab模式、Ohta模式、Hue模式、YCrCb模式等。究竟哪一种模式更适用于中医色诊的客观化研究、更能准确的描述中医的望诊五色的各种参数特征,目前尚无定论,这也正是中医舌色、面色望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难点问题。 

 

2 各种颜色模式在舌色面色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在近些年关于中医舌色、面色客观化诊断研究中,研究者们根据各自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颜色模型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已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2.1 RGB模式 

刘文兰等采用了“中医舌诊专家系统”检测了慢性乙肝患者及健康人的舌质、舌苔、舌下络脉、面部和手掌的颜色,测定了RGB值,结果表明通过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手掌、面部RGB的检测,既可区别慢性乙肝与健康人的色诊特征,也可以对慢性乙肝各证型进行鉴别诊断,徐志伟等采用RGB颜色模型对青紫类舌色的量化特征进行研究,采用R、G、B各分量值与其总和的比值作为指标,结果得出了青紫类舌色与其它常见舌色的数量特征,青紫类舌色特征为B比值最高,G比值较高,R比值最低。 

 

2.2 YUV模式 

危小健等研制了“舌色仪”,该舌色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七·五”攻关指导项目,采用YUV模式,通过对正常人、病患者1355人次进行测试,计算u值、V值,结果临床符合率正常人达83%,患者舌象达70%以上。

2.3 HIS模式 

张志枫等研制了WZX中医舌色分析系统,采用HIS颜色模型,主要功能有舌体图像提取、舌象区域分割、色度测量等。张志枫等应用该套舌色分析系统,对343例胃病患者的舌象进行了信息处理,结果得出了不同证型中医舌色特征、不同病种(胃痞和胃脘痛)舌色特征、以及现代西医胃病不同病种舌色特征。张志枫等还应用WZX舌象颜色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了中成药疗效的评估,在治疗前后进行舌色H、L、S值的测定,结果治疗后H、L、s值渐趋正常,认为可以应用该系统进行舌色视觉计算并作为中药疗效客观评价的方法。 

 

2.4 Ohm模式 

王爱民等采用基于学习矢量化(LVQ)神经网络分类器,实现了舌象分析中的舌色、苔色自动分类。在分类器的设计中,提出了基于“2σ”准则的训练样本筛选方法,并用Fisher比率作为色度空间选择的依据,在RGB、HIS、Ohta、YUV等中,Ohta色度空间Fisher比率最大,并以此为颜色模型设计制作了舌象分析仪,经实验表明,上述方法能够获得与中医专家相一致的结果。

2.5 Hue模式 

龚一萍等采用Hue颜色模型进行6种常见病理舌色的定量分析及与高血压和其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认为采用该颜色模型更符合人眼对颜色的心理感知,各舌色可以用数值来量化,其定量值能反映不同的舌色,具有特异性。不同舌色在高血压病中出现的频率说明肝火与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机制,高血压病各证型其舌色的定量值不同。 

 

2.6 Lab模式 

徐顺潮等运用光电积分法的测色原理,以Lab模式为颜色模型,研制出了智能式光电积分法舌色仪,经临床测试表明。该仪器所获得的色度学参数能确切地反映舌质的颜色。王鸿谟等采用Lab色度系统,应用全自动色差计对广州市、北京市女性面色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北京市女性面色变化可以用色度学方法进行阶段性探索、实现数字化表达,并可以指导化妆品的研制和生产。孟智宏等运用SHSY-1型舌色测定仪对4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舌色进行了测定,颜色模型采用Lab,结果其色度学参数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除此之外,还有直接应用光子技术进行舌色、面色客观化研究的报道。如王鸿谟等应用红外成像技术开展了中医色诊学的定位定量研究,测定了正常面温、脏腑色部中心温度、比较了颜面部与明堂色部、男女两性温差、左右两侧温差。其后,王鸿谟等又改进了传统明堂色部和颜色色部,配合面部整体观测,发现面温与阳气呈正相关的多种现象,提出凡不符合正常值范围者为病态,高于上限者可考虑为实热阳证,低于下限者可考虑为虚寒阴证。此外还有蔡光先等利用色差计对102名正常人四季面色进行了定量观察,以及田雪飞等运用测色仪直接测量正常人和脾病不同证型的色相光波反射率光谱曲线等。为将光子学技术进一步引入到中医学研究中,刘颂豪院士、邓铁涛教授还共同提出了“光子中医学”的概念,并联合筹建了光子中医学实验室。 

第9篇:无机化学颜色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配色方案;图像处理;全组合算法;对比色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12-00-02

0 引 言

所谓配色,就是色彩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搭配,达到一种和谐一体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色彩是通过人的印象或者联想来产生心理上的影响,通过简单的色谱很难实现这一点,这些艺术通感形成的多种多样的法则如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对比、比例、主从、尺度、明暗、虚实、多样统一等。而配色的作用就这在这些法则的指导下,通过特定环境和方式的展示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要求[1]。

配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通过固定色彩的对比达到配色的效果;另一种是通过色彩的变换给人以心理层面感观传达,从而达到配色的效果。各种配色方案的组合是无穷的,不可能全部罗列[2]。

本文通过计算机光学原理进行分析,针对对比色的配色方案的生成技术进行研究,利用RGB色彩的数字化变换、全组合编码算法等技术在九宫格中实现对比色无限组合的有限自动生成方案。

1 数字化配色方案原理

光学三原色是由红、绿、蓝组成,颜料三原色由红、黄、蓝组成,由于计算机对于色彩是基于色光处理,而其色彩模式有RGB、CMYK、LAB、HSB等。本文以RGB颜色模式为例,利用全组合编码算法建立数字化配色方案模型,实现对比色配色方案的自动生成[3]。

2 色彩模型分析

2.1 对比色基本图谱

对比色配色方案基本图谱一般是“回”字形,用数字化定义可采用九宫格来实现。主色在九宫格中央,背景色分布在周围,在视觉上形成“回”字形图谱[4]。为研究方便,在图谱的下面6个单元格分别标注主色和背景色的数值,如图1所示:

图1 对比色基本图谱数字化模型

2.2 配色方案基值

如果按照等差数列的方式生成配色方案,则需要分析RGB的数值范围:

R:[0,255] G:[0,255] B:[0,255]

24位RGB颜色发色数是1 677万多色,其中R、G、B的数值都在0~255之间,通过R、G、B的等差增长来实现全组合配色方案。若选用128做为公差,那么R、G、B分别可以选择0、128、255三种数值,其单色全组合需要27种。因为对比色是由主色和原色构成,那么配色方案需要27*27=729种。可以这样定义:

设公差为c,分段数为int(255/c),必须包括首尾0和255,则增量n为int(255/c+2);

主色(或原色)总数S为:S=3^int(255/c+2);

对比色配色方案数N= S* S=3^(int(255/c+2)+int(255/c+2));

根据全组合编码算法,R/G/B的计算为:(ΔR/G/B Mod 3)*c

主色(或原色)的数值为:RGB((ΔR Mod 3)*c,(ΔG Mod 3)*c,(ΔB Mod 3)*c)

但是公差不一定是255的约数,尤其是以二进制为基础的计算机中,如32、64、128都是以2为底的n次方的数值,这些数值一般很容易做为公差,这样增量的计算以及ΔR/G/B要均匀的分布时,存在误差修正的问题。

2.3 公差为128时的误差修正

当128做为公差时,按照上述要求在等差数列中必须包括0和255,根据公式计算ΔR/G/B =n*128。0为初值, n为0~2,ΔR/G/B 计算结果如下:

0*128=0;1*128=128;2*128=256。

计算结果0,128,256为等差数列,但是显然256溢出。

如果对公式进行修正ΔR/G/B =n*128-1,ΔR/G/B 计算结果如下:

0*128-1=-1;1*128-1=127;2*128-1=255。

计算结果-1,127,255为等差数列,虽然255在数值范围内,但是显然-1溢出了。

所以需要引入误差修正及特殊处理方能达到效果:公差c增加-0.5的误差修正,利用Round函数进行四舍五入,则ΔR/G/B =Round(n*(128-0.5)+0),计算结果如下:

Round(0*(128-0.5)+0)=0;

Round(1*(128-0.5)+0)=128;

Round(2*(128-0.5)+0)=255

计算结果为0,128,255均在RGB数值范围内。

2.4 公差为64时的误差修正

同理,公差为64时,公差c增加-0.16的误差修正,整体增加0.13,利用Round函数进行四舍五入,则ΔR/G/B =Round(n*(64-0.16)+0.13),计算结果如下:

Round(0*(64-0.16)+0.13)=0;

Round(1*(64-0.16)+0.13)=64;

Round(2*(64-0.16)+0.13)=128;

Round(3*(64-0.16)+0.13)=192;

Round(4*(64-0.16)+0.13)=255;

计算结果0,64,128,192,255均在RGB数值范围内。

3 全组合编码公式在配色方案中的应用

为研究方便,在图谱的下面单元格中分别标注主色和背景色的RGB数值。主色和背景色都对应了RGB三个颜色,每个颜色都要按照公差进行扩展,当分段数增量为n时,6个数值都要扩展n次,也就是6个数值都有n个选择,按照排列组合来说,配色方案共有n^6种情况[5]。配色方案的扩展算法如下:

ΔR=R增+Round(n*(c+误差修正)+总修正)

ΔG=G增+Round(n* (c+误差修正)+总修正)+Round (n*(c+误差修正)+总修正)*255

ΔB=B增+Round(n* (c+误差修正)+总修正)+Round (n*(c+误差修正)+总修正)*255+Round(n*(c+误差修正)+总修正)*255*255

计算色彩总偏移量按照上面的算法可以得到当前颜色YRGB:

YRGB=ΔR/G/B+ΔR*Rd+ΔG*Rd*Rr+ΔB*Rd*Rr*Rb

4 配色方案自动生成算法

4.1 数据定义

Dim A_T As Double

Dim S_Code1 As Double

Dim S_Code2 As Double

Dim A1_T As Double

Dim A2_T As Double

按照对比色基本图谱数字化模型进行定义,根据公差64对RGB进行扩展,如图2所示。

图2 公差64的对比色配色方案

4.2 配色方案生成算法

A_T = (2 ^ (Int(Text6.Text) - 1)) * (8 ^ (Int(Text5.Text) - 1)) * (4096 ^ (Int(Text7.Text) - 1))

S_Code1 = S_Code - Int(S_Code / (2 ^ 27)) * (2 ^ 27)

S_Code2 = Int(S_Code / (2 ^ 27))

A1_T = A_T - Int(A_T / (2 ^ 27)) * (2 ^ 27)

A2_T = Int(A_T / (2 ^ 27))

c = (A1_T And S_Code1)

If (A1_T And S_Code1) = A1_T Then

Text8.Text = 1

Else

Text8.Text = 0

End If

If (A2_T And S_Code2) = A2_T Then

Text9.Text = 1

Else

Text9.Text = 0

End If

If (Int(Text8.Text) And Int(Text9.Text)) Then

Text4.Text = A_T & "0"

Else

Text4.Text = A_T & "255"

End If

5 计算结果

按照生成算法执行后,可自动得到对比色配色方案结果(共3 375个结果,中间结果省略)。

6 结 语

通过分析数字色光的特性,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全组合编码算法完成了以RGB颜色模式为基础的对比色配色方案,配色方案以“回”字形为基本图谱,按照九宫格形式完成了无限组合配色方案的有限生成方案。算法优化、高效,同时数值清晰,适合网页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甚至在服装搭配、家居设计和家具搭配等方面都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涛,李芳芳.关于多媒体演示文稿色彩应用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2,28(6):16-19.

[2]张红.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801,10811.

[3]刘正岐,郭涛.基于逻辑运算的多维数据全组合编码算法研究[J]. 物联网技术,2011,1(9):41-4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