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打篮球的体会与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保护兴趣激发个性发展
要真正相信和尊重“问题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案例1:高一5班李伟等三人,有篮球特长,课上只愿自由活动――几个人一起打篮球。其它项目一味抵触,甚至躲开你的视眼,加入其他班级打球。找其谈话,收效甚微。经过了解,这几名学生父亲皆为单位、地方的篮球队员,自小跟随玩学,对篮球有较浓的兴趣,有一定技战术水平且引以为豪。一次,在课外活动时,我特意找了几个校田径队学生(有一定篮球基础),与他们比赛(半场)。由于身体素质差距明显,李伟等虽身高、技术占优却频频受挫,刺激颇深。我适时点拨:任何运动技能若无良好身体素质的支撑,难免成为空中楼阁。而即使姚明,进入NBA也必苦练力量增强对抗能力。而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可成为拒绝其它运动的理由,更不能影响破坏他人的兴趣爱好。此后李伟等人,课上大有改观,遇到体能练习,格外认真。我也在课余经常与其打球交流,发展其特长。李伟后来成了校篮球队骨干。
启示之一: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把兴趣作为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出发点,在每学习一个新内容,都力求找出学生容易感兴趣的地方,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成为他们学习、锻炼和创新的动力。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二、表扬激励,加深情感交流
对体育“问题”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晰地进步。
案例2胡×,高一2班学生,经常缺课。课堂上,整队时一人站在队外;集体跑时突然冲出队伍一大截;“贴烧饼”游戏时,会跑出校园。各种批评谈话乃至惩戒,收效甚微。一次与同学追逐打闹,罚其跑步,不理。为不影响教学令其站在一旁,而他置若罔闻,径自离开,我喝止,拉扯中被我打了屁股。课后未及谈话(午餐前的课)。中午其母来校,见我即涕告,乃知胡×为单亲家庭,平时居家较任性,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便以不去读书要挟其母。其母有补偿心态,过度溺爱孩子,对其百依百顺,使其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很任性,好胜心强,受不了一点儿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脆弱的心理状态。
下午我找他谈话,首先向其道歉:不该打他,接着表扬他出众的跑步能力,拉近距离;然后指出他不守纪律,影响了同学,必须改正;最后提了小要求:每次上课排好队,老师检查。一阶段下来,表现不错,我也不吝表扬。针对他长跑的特长,练习时经常让他带队,并鼓励、指导其课余练习长跑。其后在学校体育节中获1500米第二名。胡×身体灵活、敏捷,在各类游戏比赛中表现出众,我及时表扬赞赏,增其信心和自尊。加强情感交流,关心其生活,鼓励他主动与人交往。一个学期下来取得了明显功效。
启示之二: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忧虑、苦闷压抑,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对待他的生活、学习,要像对待正常的孩子那样。在对问题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学生的指导上,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家校一起努力。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与家长谈话、交流,诚心实意地谈对孩子的看法及解决孩子问题的想法。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三、心理疏导,唤起自尊心
体育“问题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后进生,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案例3周×是残疾学生(小儿麻痹)文化成绩中等,不上体育课,自卑心理严重。由于初三将进行体育加试,其父母来校询问相关事宜,我建议让周×考一两个可考项目(排球垫球、实心球),而诱导其参与体育课。开始练垫球时,他躲着同学,藏在无人处。我找他谈话,举例我棱某老师,也是小儿麻痹患者,由于经常参加运动,他篮球、排球打得都很好,排球还是主力二传。我特别佩服他的心态:能够接纳自己,又能不断奋争。周×很胖,身高176厘米、体重80公斤。残疾的一腿,难以支撑体重,常以跳跃方式走路。垫球时’,他不便捡球,我让他面对墙练习,有时安排见习学生帮助。他的垫球水平从一个、两个,慢慢地到十个、二十个,信心也渐强。他的力量不错,实心球投掷超出多数同学。后来他甚至尝试跳绳。我感觉他象是变了一个人。校园,经常有他跳跃身影;体育课,时闻他的笑声。
总之,只有切实、深入研究学生,研究“问题”学生,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的目标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师当以爱为根,以理论为滋养,以行动为经脉,培育出姹紫嫣红。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一、教材及教材分析
1 、教材:
New Standard English,Book2,Module4,Unit1
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谈论日常活动为主要话题,以提问与表达对方及他人的活动为学习任务与目标,教材不仅在于询问对方的活动,而且在前面学习第三人称单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与练习询问他人活动的表达法。同时也为以后在第五、六、八模块中继续深入地谈论活动埋下伏笔。因此,本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出现的四会单词与短语及问句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2 、能用所学的句型进行交际练习。
3 、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及回答;本课出现的四会单词与短语。
2 、难点: weekend 的发音与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收录机,单词卡片。
五、教学方法:听说法,直观法教学, TPR 教学法。
六、呈现新知识
(一)热身与复习
师生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
(二)导入新课
T: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Guess what I'm drawing.
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画一幅打篮球的简笔画问学生: What am I drawing? 逐步让学生猜画得是什么 ( 学生可以用汉语来猜 ) 。直到他们猜中。
(三)教学生词
T: Yes, play football 。然后拿出卡片 ,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play football ”。
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play table tennis, watch TV, go swimming, go cycling.
等学生熟读卡片上的内容之后,教师做动作,让学生说出英语。这样教学生词,创设了情景,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兴趣,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大家的兴致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这些活动也是孩子们平时乐于干的事情,所以他们学起来、记起来兴趣十分浓厚。
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告诉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特别要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出示卡片 “at the weekend”. 教师要注意示范 weekend 的发音。
(四)教学句型
T : I play basketball at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教师把印有这个问句的纸条贴到黑板上。 )
教师边做看电视的动作,边帮助学生回答: I watch TV at the weekend. (教师把印有这个答句的纸条贴到黑板上。)
学生跟老师读黑板上的问题与答语,然后学生自问自答(包括男生问,女生答;女生问,男生答。)
逐渐地,教师做动作,学生问答。
此后,教师设计一个游戏,即请一个学生( S1 )到前面来,面向同学们( SS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一幅简笔画, SS 问,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S1 猜: I … at the weekend. 如果猜对,他(她)可以在黑板上规定的位置画一幅画,以示奖励。还可以再请 2 — 3 名同学来猜。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印有 What does Amy do at he weekend? She goes swimming. 的卡片。请同学们观察和刚学过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并请同学发表看法,然后教师帮助分析。接着,教师边做动作边问: What does Sam do at the weekend? 并帮助他们回答“ He plays basketball. ”这样反复几次。
接着,教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做动作,其他同学提问题: What does ××× do? 并由他们自己说出答案。教师要注意矫正与示范。
教师再组织一个 guessing game: 让一名同学 S1 到讲台上面向黑板,另一名同学 S2 在 S1 后面做动作,其他同学提问题: What does S2 do at the weekend? 由 S1 来猜并说出答案。如果猜对,他(她)可以在黑板上规定的位置画一幅画。还可以再请 2 — 3 名同学来猜。
(五)教师帮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练习:
1 、 (Books closed!) 教师为学生放本课第一部分的录音两遍,并请一名同学为黑板上的简笔画标上序号。
2 、 Group work: 每三人( S1 , S2 , S3 )一组,
S1 :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S2?
S2: I go swimming at the weekend.
S1: What does S2 do at the weekend, S3?
S3: He/She goes swimming at the weekend.
然后请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七:作业
调查你的家人在周末有什么活动,然后和你的同学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
案例反馈 :
在准备这堂课时,教师充分估计到了学生在学习当中将要遇到的困难,结合简笔画、单词卡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把这些困难降到最低,目的就在于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英语。为了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性,我引入了竞争机制,一开始就把全班同学分为男女两组,让他们在对抗中学习,在学习中对抗,每次对抗中,获胜的一方便可在黑板上画一幅画以示奖励。这样,学生们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只注重“尖子生”和中等生的培养,而对于所谓的“差生”基本采取了“放羊”的做法,任其自由发展。本着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原则,教师对于“差生”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信“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我从不对他们说“你真笨!”“你一辈子都学不好。”这类打击孩子热情的话语。在提问时,较难的问题先交给“优等生”来回答,让“差生”在听的同时仔细体会与理解。教师要特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差生”来回答,他们在回答对了之后仍然能得到大家的掌声鼓励,教师也不失时机地送上“ Very good! ” “ Great! ”等祝贺与鼓励的话语。虽然他们有时只是在模仿,但模仿亦即学习,所以他们也同样能感受到小伙伴们对自己的赞扬与尊重。从他们那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里面你已经体会到了,他们也是成功者。“为什么一年级就常有成绩不好、落后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还会遇到不可救药的学生,教师对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重要的领域即脑力劳动领域中,对孩子们没有个别对待”。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对教师启发很深,正是做到了因材施教,才使每个孩子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点评 :
在班会上,如果你作为班会发言人,你会讲些什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班会讲话稿,欢迎大家阅读!
班会讲话稿1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已经进入高三三个月了,今日开这个班会想和大家好好谈谈。
咱们师生天天顶牛,你郁闷我生气,咱不谈这事;你上网谈恋爱,咱也不谈这事。
谈点什么呢大事----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咱班同学相处这么长时间了,我敢断定,没有一个不想好好学习的。我这个教师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你们有一点提高,我可是真替你们高兴,教师也有高兴的事,涨工资啊,被领导表扬啊等等,可是这些都不如看到你们成绩提高高兴。
再有5个月就要高考了,我们再去顾忌一些皮毛问题就有点与现实的高三不符了。
咱今日就讲这事------高考我们的准备工作怎样做,我们有哪些不足。
第一,学习上态度不鲜明。如果学的愿望是太阳的话,这个太阳被乌云遮住了,被什么样的乌云遮住了呢,这就是-----我不行,我怕学习。同学们你如何认为呢我们都将走过生命中的高三,都这个时候了,怕有什么用吗你怕也是这些日子,不怕也是这些日子,你选吧,怕还是不怕用思想中的我不行来折磨自我,还是用我还行能学几个知识点来武装自我同学们还有200多天,一天学一个知识点还能学200多个呢,况且一天就一个啊!
你会说教师啊,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我坚持不下去啊。那就是打击本事差,班上有爱打篮球的,你经过多少场比赛啊,输的次数少吗你不是还在打嘛。你因为输了球就不打球了吗你不还是在打嘛。你因为一道题不会做就不做题了吗那就是比在学习上的抗打击本事差了些啊!这事怎样办啊先问问自我的心,问问心你还想学习吗其次,遇到不会做的题多向同学教师请教不就会了吗
第二,你没有意识到你生命中有几件事是必须的,如打球、学习、上网、与朋友交流等,那么学习是其中的一件而已。可是打球的时候学习打扰他了吗没有,我也这样认为的你做的很好!可是你学习的时候打球上网却打扰了学习,这就是你不对了啊,你办事不公啊,偏向啊!什么意思:你放由生活中的几件事互相干扰,以至于什么事也没做好,这种情景好办,上课就学习,课间体育课体活课就是玩,同学们处理好这种事是人的一种本事-----协调本事。举个例子,打篮球不协调的同学什么德性都明白吧,学习上的不协调懂不懂啦。
还有什么事没做好呢有啊,那就是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抓不住。例如,你不会做题这个现象!有同学说了多做啊,我可要笑话你了啊,你这招像让一个不会打篮球的人上场比赛就是送给对方赢球呢,然后人家还笑话咱一顿。我们就是这样让题给笑话了。首先应准备解题的几招再去解题,也就是先磨刀再砍柴。
什么时候磨在哪里磨呢在课堂上啊。请问你上课听讲了吗首先一天11节课,6节教师讲,你不听有一半时间没学习,我说的不对吗其次不听课,脑子里没有对付题的招数,你愿意吗你还认为听课这个环节不重要吗说实话,是第一重要的啊。课要认真听,那么听到什么程度呢一句话,能复述教师讲课资料的百分之八十。自习课的第一要务就是复述教师授课的资料,其次才是做题。这就是先磨刀后砍柴!
第三就是挑教师。挑教师是否是美女、帅哥,用你挑啊,你是谁啊你想看到电视上看去,好像你自我长得怎样好看似的,我还没挑你呢!
挑教师的语言温不温柔,你还以为自我小呢你还真把自我当幼儿园小孩了啊,教师可不是你妈,想要温柔啊得回家找你妈去!
挑教师的办事不公,就批评你啊!怎样事教师闲着没事干啊,挑你刺,你做的不好还不让人家说啊----你真是弱不禁风啊!
我说的对不对啊同学们呢你是找教师来传道授业的,你又怎样认为的呢我们能够是朋友,能够是球友,能够是网友,可是必须是师生,是传授知识的啊!我们还挑吗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们得到了郁闷,失去了知识。
同学们,我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心态,二是怎样学,三是师生关系。心态要摆正经常看看自我的心,学习环节要抓住,提高课堂效率,你不是来挑教师的而是来学习知识的。期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自我身上存在的问题,调整好自我的状态来迎接高考!
班会讲话稿2
尊敬的教师、各位家长们:
你们好!
我是熊嘉鹏的家长。首先感激教师的信任,给我这个机会与各位家长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其实经验谈不上,儿子在学校取得的提高和成绩主要归功于班主任和全体授课教师的关心教育。作为家长,我仅作了一些配合工作而已。事实上在座各位家长肯定有很多很好的教育方法。下头,我把在家教育孩子的感受与各位家长交流交流。其次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向辛勤的各位教师致也衷心的感激。
我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从孩子上学前班时,我就注意培养他爱看书、爱学习的情景。让孩子从读书中找到欢乐,有时他会把看完书的资料都讲给我听,让我和他一齐分享看书的欢乐。此刻他都上五年级了,我发现他更爱看书,他借同学的书、也和同学们换书看,为此我在湖北省图书馆办理了一张借书卡,让孩子在书香中自在呼吸、欢乐成长着。每一天放学后,他首先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吃过晚饭,我会让他出去活动半个小时。晚上他会自我复习功课或他看自我喜欢的书。到九点半他会自我去睡觉,其实把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养成之后,孩子很自觉,根本不用我督促。
第二:教育孩子自信、自理、自励,让他明白先成人、后成才。
我认为自信是孩子学习和做事的首要条件,有自信才能有做好事情的期望。只要他有信心在学校想做到的事,我都支持他去争取。争取不上也没有关系,因为孩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自理本事和自励意识,让孩子不依靠别人,自我激励把事情做好,这也是孩子长大后踏上社会必要的条件;我告诉他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仅仅有点成绩,有点才能还不行。仅有具备了完美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所以我要求他先学会做人,后成才。要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让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我。
第三:多关心孩子学习和他做朋友
我觉得孩子没有压力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就发挥不出蕴藏的潜力。我在他的学习上还是加大了压力,每一天除了学校的作业、家里我还有学习任务,我明白给了他压力他才会好好地去学习,才会求真务实地去提高学习质量。我给他讲过课堂好比是正餐,如果正餐吃不好,再多的副食无事无补。我让他上课进取思考、大胆发言,在课堂之中交流自我的看法,只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都会取得好的成绩。孩子读五年级了,我又不能唠叨太多,当他学习放松的时候,我首先让他明白自我错了,再毫不留情的帮他紧一下螺丝,不管我对他怎样了,他还认为我是最好的妈妈、最好的朋友。他每一天回家第一件事是向我汇报学校发生的事,还有他受到了表扬、批评。他受到教师的批评时,我会摸着他的头说:“你应当多谢教师对你的关心,今日又帮你改了一个坏毛病,教师期望你更完美一些!”他对我说他把教师的批评当成了他作业上橡皮擦,帮他改掉一个个小错误。我很欣慰孩子会这样理解,也很高兴教师在他心目中还是最好的教师。能让孩子在爱和关心、开心中成长,那才是我们作父母想要的结果。
第四: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玩游戏
我想此刻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脑,并且到处都有网吧,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玩游戏,对他要有限制性。我对孩子上网都有一个规定,他在星期一至星期四都不能开机,就是查资料都由我来查。(我想说一下,我在用孩子的QQ上网时,不时有同学邀请他玩游戏,我如果看见他的同学在线,会以他的身份和他们聊几句)这样我会问我儿子,放学了不先做作业,先玩好不好,他就不赞成。他仅有星期五至星期天才能玩一下,并且不超过一小时,自觉下来。我也十分放心他一个人在家,他没有经过我的允许是不会开电脑、电视的。他的确让我省了不少心。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母亲,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明白,他所取得的每一点提高都离不开各位教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忙。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管不住自我。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善于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适当引导,孩子会健康欢乐的成长。最终我真诚地期望我们五年级(3)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欢乐成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光明完美的未来。拥有饱满丰盈的人生!
班会讲话稿3
各位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时光老人的脚步在悄悄挪移,我们是不是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觉呢?东晋诗人陶渊明曾有过这样的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时代又是生命中的春天,少年儿童最重要的任务是--读书,读书是一切成大事者的必经之路,是一切创造的基础。勤奋读书是时代的要求,虽然不是每个勤奋者都能成功,但每一个成功者必须都是经过勤奋努力的。我们要用勤奋和汗水夯实学业大厦的地基,用拼搏向时光索取价值,用双手为鲜艳的五星红旗添光添彩。仅有这样,才无愧于华夏子孙,才能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今日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年轻一代,更应当努力丰满自我的羽翼。我们明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够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能够攀得更高。我门在知识的高峰上登的越高,望到的景色就越宽阔。每个人都有自我伟大的梦想,为了完成这个梦想,请大家利用有限的时间,努力学习,用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洒下辛勤的汗水,留下伟大的足迹。[由Www.QunZou.Com整理]
我们好像风雨中的玫瑰,仅有经过狂风骤雨的考验,才能绚烂的绽放;我们好像是山峰上的雏鹰,如果害怕尝试起飞,就永远不能展翅翱翔;我们好像蝴蝶,若不经历破茧时的痛苦挣扎,又怎能成为美丽的蝴蝶......所以,天地万物都会经历属于自我的暴风雨,只要你不肯放弃,总会有一天看见美丽的彩虹。
我们不怕失败,因为我们不会失败,我坚信,只要我们肯发奋努力,就必须会有更加精彩的明天!
其实,初中生活只是我们人生中短暂的一瞬,未来人生中每一个今日仍要好好把握。今日是明天的奠基石,没有今日牢固的基石就不能修筑起明天的高楼大厦。认真对待每一天,我们便不会对人生有丝毫的愦憾。今日的日子,是一根五色丝线,你的努力便是织机,你能把今日之线编织成明天美丽的锦缎,也能将它弄成一团无序的乱麻,这完全靠你自我去把握。所以,同学们,让我们播撒下期望的种子,辛勤耕耘。请把握每一个今日,走向新的明天。世界是我们的,21世纪是我们的世纪!让我们刻苦求知识,潜心学文化,掌握本领,携手并肩,共创我们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班会讲话稿4
仅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仅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生命不可能仅有幸福。
在我们的生活中,挫折并不少见,它是智者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还记得《老人与海》中那个倔强的老渔夫吗他的信条是:“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你尽能够消灭他,可是却不能打败他。”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渔夫”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用同样的信念实现了梦想。正因为有了种种挫折的磨砺,他们的生命才显得格外熠熠生辉。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本事的绝好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理解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从29岁起,他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最终一次成功是在他51岁那年,他最终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应对各种各样的挫折,林肯没有选择放弃,他的锲而不舍最终成就了一段非凡的历史。
在命运的惊涛骇浪里,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大海里没有礁石就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就成不了强者。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音乐大师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谱写出美妙的乐章;文学巨匠弥尔顿,双目失明中写下不朽的诗篇;司马迁忍辱负重理解宫刑,最终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塞万提斯在海盗窝里度过了悲苦罹难的一生,而当《堂吉可德》问世的那一刻,世界破涕为笑!这样的榜样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的故事启示着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进取地应对人生。正如贝多芬的座右铭所言:“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挫折是必不可少的人生一课,仅有跨过一道又一道坎,我们才能奔向成功的终点。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一齐勇敢地理解挑战,向着完美的生活迈步前进!
班会讲话稿5
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是影帝影后,你们相信吗?
不要怀疑,当之无愧,你们是的。你们一点都不比刘德华、张曼玉来的逊色。
不相信是吗?那我们来证实一下吧。
从妈妈肚子里,你就玩起了主角扮演。此是的你,是扮演着胎儿的主角。破蛋之后,你开始扮演孩子,渐渐地你长大了,你又多了一个主角,学生。此刻,你们正扮演着听我演讲的听众。并且,你们都发自内心地扮演着,真城的听着我的演讲。所以,你们当之无愧是影帝影后。
今日,我站在那里。就是讲讲,我进入大学这一年来。我所扮演过的主角的一些体会。数数,我扮演的主角还挺多的。比如,大学生,世博志愿者,外联部的部员,教师助理等等。
在此,我就谈谈我所扮演的大学生和世博志愿者这两个主角。
首先,我要谈得是大学生这个主角。从呱呱落地,到如今,已经20年了。最终,最终,学生这词前多了个大字了,最终,我最终是个大学生了。真是盼了20年,愁了20年。我想我父母教我写得第一个词语,单词或许就是大学生和university了吧。
我真的很感激二工大,能给我们机会,让我进入这所花红柳绿,碧空如洗环境优美的大学。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工大也上下五十年了。综观这五十年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是贴近社会需求不断改革的历史,二工大见证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全校师生进取探索,努力前行,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就,为上海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和优秀发明家李斌、包起帆等为代表诸多人才,积淀了朴实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厚生,厚德,厚技”的学校精神。看着教学廊的墙壁上,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时刻奉献自我的优秀人才。我真得,感到十分荣幸,能和他们成为校友。他们是活生生的雷锋,是我学习的标样。我也期望,有一天,我的照片也能框起来挂在那里。接触二工大这一年下来,我觉得,它是一所十分开放,时尚,前位的大学。那里,有60多个社团供你选择,来满足你的课余生活。那里,有数不胜数的比赛,是你展示才华的舞台。所以在那里,我要对10届的朋友说,你们千万不要吝啬你们的时间,不要低估你们的本事。在这大学3年里,充分展示你们自我吧。
第二,我要谈得是世博志愿者这个主角。
依稀记得高考后的第一天,我上了世博志愿者官网,报了名。当时那种,惟恐自我不能选上的心境,此时的我还能感受到。14天的志愿者生活,让我永生难忘。难忘那一生碧绿的白菜服,难忘那的工作人员,难忘那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我真的很怀念志愿者的日子。同时,14天的生活,也让我感触颇多。志愿者的工作不仅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应变本事和心理素质的考验。来询问的游客真得是源源不断,让你应接不暇。7000万个游客,有7000万个不一样的问题,7000万不一样的心境。我们小白菜要用热情、活力去服务他们。我们可能做的都是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有些志愿者可能一天要回答相同的问题千百遍,在烈日下曝晒,还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好人好事,每一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因为那些可爱的“小白菜们”,也给世博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相信,职责心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必要条件,也是志愿者必不可少的品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14天的服务工作虽然结束了,但志愿者精神是不会变的。我会始终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世博,奉献世博。
此刻,你们相信自我是影帝影后了吧。我期望,在座的10届同学能在这二工大里,多多扮演不一样的主角,尽全力把主角扮演成功。
最终,我祝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50周年校庆及上海世博会完满成功。多谢!
《生命时报》第168期步晶晶编译的《美国运动学家最新推出“金字塔”指导儿童运动》中讲到:美国运动学专家推出了一个儿童“运动金字塔”模式,对指导儿童体育锻炼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专家表示,希望“金字塔”能鼓励儿童多进行体育锻炼,并让他们在锻炼中体会快乐。
运动金字塔的基础是2005年推出的儿童“饮食金字塔”,主要针对6至11岁儿童的体育锻炼,其核心思想是鼓励儿童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金字塔给出了不同强度的锻炼建议。运动金字塔模式由4个层面组成。每天尽可能多地步行,收拾屋子和花园,爬楼梯和整理玩具等,构成了金字塔的第_个层面。这一层面是运动金字塔的基础,强调每天都应该进行。第二个层面着重鼓励儿童多进行有利出汗、提高心率的运动,主要为有氧运动,包括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滑冰和游泳。这样的锻炼方式每周至少保证在3到5次。第三个层面是柔韧性和力量训练,例如武术、瑜伽、攀岩、俯卧撑等,要求儿童每周至少要参与两三次。金字塔的最顶端,即第四个层面被称为“无运动”或“休整运动”,包括打游戏、看电视、上网和长时间坐着。当儿童的运动状况处于这一层面时,家长或老师就应注意了,必须加以调整。
专家指出,运动金字塔模式并不是在儿童中推行高强度锻炼。“这样反而会让儿童产生厌恶的情绪。家长有责任向儿童提供富于多样性的锻炼机会。而积极推广运动金字塔,则能让儿童本身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进来。”
孩子心中的伙伴
《北京晚报》的《孩子心中的伙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最近公布了一项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开展的“倾听儿童心声――被忽视和被排斥的伙伴”调查中讲到:调查表明五种不受儿童欢迎的人依次为:自以为是,喜欢指手划脚,爱发号施令的人;骄傲,优越感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人;攻击性强,喜欢欺负同学的人说谎话的人没有礼貌,不尊重同学的人。值得关注的是,在孩子们的评价体系中,随便拿别人东西、不讲卫生、甚至经常被老师批评的人都不会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而指手划脚、优越感强、欺负同学的人却会受到排斥。
调查显示,只有18.8%的孩子会排斥“老师常常否定的,经常挨批评的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数字降低到11%。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影响儿童选择同伴。很多人认为儿童在进行观点选择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家长等权威的影响,而调查却与人们的想法不一致。现在的儿童在选择和评价同伴时更加自我,教师的观点虽然会对儿童产生一定影响,但他们更倾向于“尊重自己的意见”。
不同年龄的儿童都认为“女性男性化”比“男性女性化”更让人接受。调查显示,那些不够阳刚、过于文弱的男性始终不被大家接受。而人们对女性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假小子”比原来更容易被接纳。
偶然的学习。
杨子迪编译的威・施拉姆、唐・F・罗伯茨主编的《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中讲到:儿童通过收听广播节目中的知识小测验而获得新的知识或通过看电视而学会新的态度。早些时候关于儿童从电影中得到学习的调研揭示,一个八岁的儿童能记住一个成年人所能记住的每五个事实中的三个。到了十六七岁,他们就能记住十分之九。最近的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甚至比成人更容易记住一些次要的内容,比如一间房间里的摆设、或次要人物的穿着。
从图示性传播媒介中所学到的东西常常是非常有意义的。幻想的内容含有大量的信息,它们对儿童来说可能是重要的。戏剧、侦探小说和情境喜剧包含了有关风俗、准则、态度和行为的信息。这些与儿童对社会的期望有关的材料都是事实,它们都是儿童需要、而且一定要学的。
安徒生童话中苦难意识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及美学价值
《山东文学・下半月》谭杰、刘翕的《儿童文学中的苦难意识及美学价值》中讲到:
1、用苦难激活生命意志。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苦难始终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说过,没有苦难的人生算不上是完整的人生。所以,学会挑战苦难,磨练人的生命意志,成为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惟一选择,我想安徒生可能就是深谙了生活中的苦难,敢于挑战苦难,在苦难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才有可能去超越苦难,战胜苦难。安徒生是在无言中默默地承受苦难,用自己的行为去救赎自己的情绪。
2、苦难中散发出美的气息。安徒生虽然描写了许多苦难的场面,可是美仍然贯穿其中,让读者领略到的不只是纯粹的苦难而已。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过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都呈现在他的作品中。
3、苦难净化心灵。从人的存在意义和生存境况的角度上说,安徒生一生的际遇足以让他在文学中去触及人的存在本质和意义。他宣扬“真善美”最终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让人们觉得生活虽然贫苦,却可以努力进取,去获得成功,感受到前途是充满希望的、有光明的。
睡前阅读15分钟
杨卫红在《睡前15分钟》中讲到:奥斯勒是加拿大著名的医师、医学教育家,因为成功地研究了血小板等而名扬四海。由于他对事业的热爱并兼任多种社会工作,因而除了睡觉、吃饭外,他的日程表里排满了工作内容,甚至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为了挤出时间,他规定自己必须在睡觉前抽出15分钟来阅读喜欢的书。因此,无论他忙碌到多晚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
许多年以后,奥斯勒对睡前15分钟的效果进行计算。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以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个字,一星期可以读3.15万字左右,一个月读完12.6万字没有问题。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阅读20本书。奥斯勒坚持睡前读书15分钟达半个多世纪,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
“睡前15分钟”的博学广闻,使奥斯勒的医学研究硕果累累,还让他这个医学专家成了文学研究家。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对那些经常抱怨工作繁忙、生活艰辛已让自己无暇顾及原有兴趣和特长的人来说,不妨学学奥斯勒,哪怕每天仅用15分钟时间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只要长期坚持,就可以充实自己的人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干出一番成绩。
教育实践要s教育理论相结合
《现代教育科学》苏兰花、孙爱民在《论教育实践要与教育理论相结合》中讲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这一论题从教育理论角度阐发较多,而从教育实践一方立论较少。教育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谈问题多,分析原因少”;“摆现象多,揭示本质少”;重经验交流,轻理论学习;重实用技能,轻理论素养等现象,无一不是教育实践脱离教育理论的反映。因此,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有效结合也应是教育学术界“结合”论题的重要方面。教育实践主体对教育理论有以下认识误区:教育理论应与解决所有教育现实问题相联系;教育理论不能拿来就用;经验远比教育理论有用。教育实践主体要走出认识的误区,不再由于对教育理论的片面、狭隘认识而否认教育理论,继而忽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价值,脱离教育理论,而应把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人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实践的旨归。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而教育实践是永远从厉于这一终极目的的手段。协调目的和手段,保证手段朝着实现目的的方向努力,而不是把自身作为目的来追求,这有赖于理论的批判和导引。
关键字:偏差行为社会连结理论自我认知
(一)实习情况综述
2004年3月5日至5月21日,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每周五、六、日分别由一个小组负责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在这里作义工,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那里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这些智力正常的残疾少年,康复区还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鉴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们和他们只作简单的交流,未建立专业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实习的意义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实习”解决问题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实习”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组织性、系统性和彻底性相统一。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时寻求接纳,在相互接纳中承担责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开始由“社会人”转变为“社会工作者”。在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同时,坚定了作社会工作的信念。
他们是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他们因为下肢残、侏儒、皮肤病、脸上覆盖性红斑、视听障碍、发音不请等生理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
接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系统应用的过程。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第五:对专业技能与价值的认识
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处境;以社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那时侯我们理解到社会工作传递给人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第四,关于专业价值与专业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价值是灵魂,技能是主导
在专业技能不足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威力——它是一个“缓冲坡”。面对他们突发的情绪转变、不愿对我们说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时,当他们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来以前,我们给予的是毫不迟疑的付出真诚的爱、无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这样问题不会恶化,许多小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化解。然而,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各种专业技能。
社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轻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显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没;只重价值而忽略技能,只能伤了“爱心”又无功而返。我们应该让“关爱的心”成为一种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间作出真实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态度之间反复权衡的徘徊。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楼阁的说教、而是价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径。
(三)案主的问题
在十周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身体的缺陷、社会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们产生很深的自卑感,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院方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关心人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环境在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的确,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性和对外界的防备心理,这造成他们不会交往、不会关心他人。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很少受到来自道德、宽容、励志等方面的关怀和教育;这是他们在自我照顾过程中被迫形成的一种求生本能。
有一个女孩樱:清瘦、娇小、总是面含微笑。每次,她会指着我们身上蚊虫叮咬处、结疤的伤口等温柔地比划一番;走路时,她喜欢拽着我的手贴着我走;我们坐下来时,她就站在身后给我们辫上各种可爱的发辫,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几周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她说一句话。
一天,在她们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对她说:“你给我辫辫子好吗”
她重重点头,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点头,告诉姐姐,说‘好’好吗?”
她迟疑地张了一下嘴,还是羞涩的点头。
“不能说‘好’吗?”我假装生气地嗔怪她。
“好——”那个字拉了好长的音,声音如被卡了的磁带一样,时高时低地在空中打颤。她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是因为声带的缺陷。后来她还是怯生生到不敢开口,经过几次强化训练,我们可以顺畅地开玩笑。经过了解,他们中另外两个孩子,也是因为相同原因不爱说话。显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隐性的自卑,来源于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正常孩子该有的一切。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2:对外界的向往与缺乏“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
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让生命沿着自己的纹路延伸。因为青少年期,是自我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决定他们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当我们问他们今天想干什么时,竟然都说“没想过”和“不知道”。从他们为难的神色中,我知道这是事实。他们的理由是,院里领导不让他们瞎想,想也没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电视报纸,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教他们写短文时,我让他们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觉,他们都在摇头。“有过这种体会吗?”“没有。”“看过雨吗?”“没有。”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下雨更加不允许在外面。对于自然现象都生疏若此,何况社会?
我告诉他们你怎么想,你不说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话,即使现在就把你们放出去,又能干什么呢?我们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大胆设想,下一周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答案,这是作业。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美丽的,比如唱歌、画画、学古筝、厨师等。更主要的是,许多人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我意识,至少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独立的人。
3:“半隔离”状态的生存状态,使他们处于“心理无依”的状态。
他们每人都有用作业本自制的通讯录,上面有:姓名、地址、电话三栏。我们要逐一填写。他们会说出一些陌生的名字,问我们是否认识,那些都是曾经去看望过他们的大学生。难为他们还那么“念念不忘”。女孩小昕,经常让我们带信给我们学校的一个女生,还会送漂亮地风铃给她(他们一个月只有10元零花钱,这些钱要用来没生活用品,买一件新衣服意味着省吃俭用几个月,那个风铃是别人送她的)。后来我们问她:“你是不是很喜欢XX姐姐啊,怎么每次都问她啊?”她说:“是啊,因为我写了好多信,只有XX姐姐给我回信了。”
只要有电话响起,教室里就会出活跃起来。离电话最近的人跑慢一点,大家就高呼:“XX,快,快啊!谁的电话?”电话接通的时候,他们都自觉地保持安静,是谁的电话,谁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幸福接听。谈话的内容大家共享的,原来他们的快乐来地那么简单!
(四)开展残疾少年社会工作的构想
目前,我们的社会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宽容去接纳残疾人。我们的同情和怜悯,从某种程度上隐含着排斥——似乎他们生来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参与创造和分享“正常社会”的一分子。他们也在“我是残疾人”的自我认知下,躲避着外面的世界。这种成长环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会使之支离破碎,个人的才智也会在废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内根除社会偏见是不可能的。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他们正视自己“身体残疾”的事实、树立“意志不残”的信念,以客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异样的目光、适应环境。
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同时,要想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
1.童话——安置心灵之家的“宅基”
小时侯,童话的缺席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它扼杀了孩子没有负担的期望,也关闭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维来创造世界的窗口,那样的童年往往残疾。以后的补偿最多是借尸还魂式的徒劳,终不得精髓。因此,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回忆自己听过的童话故事。我们也挑合适的童话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
2.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分工明确地一帮一或一帮几——小屋的基本“架构”
生活在公共环境中,心灵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们通过某种拥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孩子独有的私有财产。我们根据文化程度,把他们分成3个小组,每周五、六、日,分别去三个人,一人负责一个小组,为他们上课、解答问题等。当其中个体有问题时,我们就进行单独谈话。我们经常问他们一些漂亮饰物和照片的来历,他们就自豪地介绍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忆与哥哥姐姐们在一起的经历。爽朗的笑声溶解为灿烂面孔的旁白,那种神态驰骋球场的体育健儿拿着奖杯奔向球迷。这时他们会感到有人是专门为他们而去的。
3.赞美和鼓励——进入小屋的“门”
如果说可爱的赞美字眼对一个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个人的人生之始尤为重要。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发辫、条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维等进行赞美,以此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当我们要求他们写日记、保持安静、不打架时往往以奖励为借口,每每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每次许诺之后,我们都在同学中收集适合的衣物带过去。
4.以宽容和教育做保证的自由犯错的空间——小屋的“床”
成长意味着犯错,成长渴求着自由与宽容。因此,他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去嫁接一些、舍弃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分给小伙伴的食物拒为己有、把作业做的乱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碍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这个年龄段做错事后,还蛮横地摔门而去,而每次妈妈都会默默地做好我喜欢的饭菜等着我迷途知返啊。一个人犯一次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一次也不肯原谅他。理请自己的头绪以后,我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值的庆幸的是他们很听话。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没有建好也可暂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与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说童话给了孩子们自由幻想的空间,那么我们该为小屋装上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与失望。他们有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争取童话唤醒的梦想;即使我们满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绝的空间里慢慢融入现实。
6集体的监督与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发的助人活动很难长期坚持,因为自觉性的养成,离不开初始阶段集体的监督与鼓励。我们该有这么一种集体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诞生,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有高校学生、社会慈善人士去参观,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动成系统、成规模,将会受益无穷。
(五)实习实录
第一:他们的在乎让我惭愧
我们的实习受到少年、院领导的热情接待和真诚配合。刚去的时候,康复区宛若一张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边的行道木,溶为一体似地一动不动。干净的庭院内无人走动,走道两边的长椅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一些人——他们都保持着固定的姿势:翘腿的、低头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我们刚一进门,他们立即都站起来,同时几乎把眼睛和嘴张到最大,表现出喜出望外的神态。然后纷纷跑开了——不是跑向我们,而是边跑边向屋里没有出来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着我们。
我们主动走上前和他们聊天、发书、作游戏,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了。他们送了我们一串串漂亮的纸鹤和纸心。走的时候,我把东西放在所长的办公室里,忘记拿出来了。我很为难地对小鱼(一个15岁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间抓住人们的视线。沉默淤积的忧郁气质,丝毫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宁静与自信;清秀的脸始终舒展着浅笑,真诚而不招摇.;只是,走动的时候原本平整的路变地不平了)说:“这样好吧,一会你帮我把东西拿出来,下次来我再带回去好吗?”
同伴也应和着说:“算了,算了,下次再说吧,我们还要赶时间。”
小鱼说:“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说话时会笑的眼睛在声音沉寂的一刹那归于忧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间游移。她舒展的眉头始终漾着的笑意,也被紧张俘虏了。
似乎如果我们不回去拿的话,她就会哭。一直不喜欢说话的女孩樱,一直摇着我的手,并且目光扫向一个工作人员(办公室钥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着我。后来她陪我要来钥匙的时候,围着我们的几个少年,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轻松笑容。
实习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同伴在他们中一部分人中作了一个小实验。即让他们写下自己最舍不得的六个人,在一一删除之后留下一个人。我们想通过这种方法,粗略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以及他们现在的渴望。结果,出现每条纸上都写着伙伴的名字,其中三张纸上有我和同伴的名字。后来那些纸被我带回来了。其实,我们有什么资格出现在那些纸上呢?我们是去实习的,我们做的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啊!
面对他们的信任与期盼,我感觉自己必须给他们某种保证,那种实质性的,同时又对自己的能力心存怀疑。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害怕他们靠着我们,我们转身离开他们跌倒在地的伤痛,害怕我们没有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自立。
二,错误地为他们定位“遭冷遇”
他们比我们文化程度停留在小学阶段,并且普遍比我们小,更加由于对“人生发展的阶段”了解欠缺,我们就下意识里把他们定位为脆弱的“儿童”。
首次去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本《幼儿折纸》在宿舍里学折纸技术;同伴专门补习了童话,试图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之进行熏陶,企图用“小二郎”对之进行感染,从而拉近距离。而那天,他们的折纸技术令我乖乖地当起了小学生;我们的故事却令他们乏味,他们甚至没有表现出最起码的好奇——鼓励我们把故事讲下去。
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哈欠连连,问到他们是否故事,他们只是不置可否地笑。显然,他们还不习惯撒谎。更有甚者,他们干脆以点头、摇头回答我们的问话,也许他们以为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了。
接下来的几次实习,我们就接受了来自他们的各种挑战。除了几个爱说话的之外,其他孩子不喜欢用言语表达感情,而后来爱说话的孩子也总是若有所思地点头、摇头、或者上课的时候睡觉、打闹。后来他们干脆用哑语进行交流。
后来,看到他们谈论偶像剧的投入、唱流行歌曲的认真;看到小姑娘在高校某男生走后,冒雨跑到大门口傻傻站立的表情;看到小男孩与“外来小女孩”(福利院有老人公寓,这些小孩一般是老人们的孙辈,周末的时候来看望他们)搭讪时的调皮;听到午饭后,小女孩在宿舍里打着、闹着、叫喊着“XX是XX的”,当然,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名字。我们明白了自己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他们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不是儿童!于是,我们开始毫不避讳地聊偶像剧,讲校园里的事。
如果下肢不残的话,小昕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在意识到自己漂亮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残疾,这令早熟的她极其敏感切且有一种破坏倾向。一次,某公司的人给他们带了好多食物,每人还有几枝康乃馨,几个小孩接过之后就把它们丢在一边。而小昕则把花瓣一个一个撕下来,一枝接一枝。我把其余的几枝也拿给她,后来她笑着撕完了。当我问到她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她一副无所谓的神态对我说:“嫁人呗!”
课外时间,我们让他们带我们逛整个福利院、陪他们打篮球、在他们宿舍瞎侃等等。我们努力以这种方式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让他们在相互了解与沟通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第三:不只是震撼
1:病痛的时候我想到了死
小羊是一个很懂事,甚至有一点早熟地孩子,她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粗短的直发丝毫掩盖不了头顶的疮疤,大片的红点点从脸脸一直覆盖到后背,许多红点上隐约有白色的脓包。
一次某高校的学生看她们的时候,她一首歌唱过之后教室里有短暂的沉静,那是在咀嚼伤悲、是在酝酿眼泪。后来,在一个同学在带动下,我们欢呼雀跃地笑了,泪水才没有流出。
一天,我们看见她闷闷不乐,在我们再三地询问下她流下了委屈的眼泪。原因是她怕疼,她的皮肤病要用激光治疗。她说:“每次我一进去他们就按住我,我就哭,我怕啊!”
那时我们静静地听她说,边安慰边为她擦眼泪。后来她说自己曾经都想过死,因为生活没有意思。女孩!一个外表“丑陋”而歌声甜美的女孩,想到了死!
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在闲谈的时候也会去揭她的“伤疤”。
“你脸上的伤是什么时候长的?”
“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把我扔进一个比较脏的地方”语气平静地像是在讲述别人的事。
“哦,”我们准备给她一个发泄怨气的机会然后心理疏导“那你是不是很怨他们啊?”
“开始的时候是的,”说着她把头转向一边,“不过现在我想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苦衷。”
听完这句话,准备好的话一句都说不出。从她的眼神和语气里我知道,她的话像外交辞令而不是肺腑之言。一个14岁的女孩凭什么承担这样的责任——要合理化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要给父母这样的宽容?实质上这种宽容是一种更深层的自我压抑,那是多少次疑问、多少次期盼、多少次无奈之后而无奈地自我解脱呢?许多时候最难过的是,明明白白地掌握了一种理论,可是用在自己身上又接受不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尴尬。
2,我省下肉来喂猫
男孩小苏——一个养猫的男孩。开始去的时候,他也把我们看成参观的人了,非常不配合。每次都是把他硬拖到课堂上,后来他明白我们工作性质后,还经常介绍书让我们带回去看,比如漫画版水浒传、黑色幽默、科幻故事等;天热的时候,他一边拿着我的水杯找有水的热水壶,一边说“灌满了,路上喝。”;更有甚者,他还送小猫给我们。那是幸福的猫——一只母猫和四只小猫的毛永远都是干净整齐。而且,小苏还把自己伙食里的肉挑出来喂猫;门口一直挂着小干鱼,小苏说那是托别人买的(他们每个月可是只有10块钱的生活费啊,一日三餐免费)。当然我们没有要,我们还是不自信自己可以养活一只小猫。实习结束那天,我们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只受伤的鸟,才发现另外一个秘密:老猫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抓到鸟,其他人说它玩了一会就把它吃掉,S没有否认。我想那只被众人围着的鸟应该不会被吃掉吧!
现在还记得结束实习那天,照合影的时候同伴拉着他说:“小苏,过来!我们合一张,你是我的最爱啊!”想一想两个大男生这样暧昧都感觉好笑。小苏是儿童福利院里下肢手术做的最成功的一个,曾经他的右腿几乎整个拖在地上,如今只有一点点跛;他每天看报、喜欢篮球、羽毛球、院里还给他报名参加了湖北省残疾人运动会。曾有过多次机会出去上学,比如修理摩托、学习按摩等都遭拒绝,理由是不喜欢(这可是别人争取都很难争取到的),学电脑的机会自己不争取,理由是文化知识不够,学也没有用。他是一个很有主见也很有潜力的男孩,我们要他保证不再轻易放弃出去的机会,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来。
3,我讨厌他们打乱了课堂
小鱼是一个上劲的女孩,尽管她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但是她确切地知道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一个周六我们正上课的时候,某高校的学生前来参观,我们就动员他们去和大学生玩,许多人都矜持地坐着不动。当我宣布下课的时候,一直温顺的小鱼居然憋红了脸重重地收拾文具,然后悻悻地走开。原因是下午两点,她和老人公寓的老爷爷(院方帮忙联系的)约好了去练书法,下午不能上课了,而那些不速之客又打乱了上午的学习安排。
小鱼还经常去老年大学那边练电子琴,刚学两个星期,书法已经相当不错了。后来她主动申请外出上学,现在在武汉某电脑外语学校上学,该校已免费接受多位残疾人。走之前她给我看《圣经故事》,封面写着“何XX送给XX钊,X年X月X日”;下面还有图画——一把刀、一个箭头指向一条鱼、一个新日期。她说那是别人送给小钊的,小钊去那个电脑学校上学,就转送给她了。小钊是刀,她是鱼,她还说她看完的时候也会送给其他人的。
4,被辞以后,拒领工资
每次开饭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一袭白衣、五官端庄、20岁左右的女孩为他们打饭。我一直以为她是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她是从那个电脑学校学成回来的。她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件事。一次她去一家饭店应聘,因为没有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她得到了那份工作。可第二天老板把她辞了,说:“这样的人,我不能要!”然后让会计给她一天的工资。她拒绝了那一天的工资,因为老板伤害了她的自尊。我们一直不知道她的缺点在哪,后来她去洗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没有左手,但是看她为孩子们打饭时的娴熟与麻利,我们相信她完全可以胜任那份工作,然而老板在乎的不是这个。
注:每次有人来的时候,小鱼和小苏都是大家的重点关心对象。某部队女兵集体认“小鱼”作妹妹,即节假日接她过去;小苏是院里重点培养对象。因此他们就比较优秀。
(六)实习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初次实习时,工作安排上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点:
1,价值观的影响远大于专业技能的应用,理论知识的缺乏使我们的工作先天不足
2,朋友间的关怀大于专业关系的作用,
3,“随机应变”式的介入取代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安排。
4,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反映、解决
实习中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套完整有序、有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从实质上说,我们的实习是时间较长的志愿活动,而没有表现出专业助人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常识性的试行:
1建立校方和实习单位的简单联系,与负责人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老师、同学、实习单位之间要有定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