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防台抗讯会议纪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台抗讯会议纪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台抗讯会议纪要

第1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一、深入贯彻落实厂下半年工作会议精神。处领导积极组织学习我厂下半年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处上半年工作总结讲评,并对各个组队上半年工作进行了剖析,制定了下半年工作计划。全处各组队积极开展工作自评,将责任细化到每一名干警身上,从而激发了全处干警的工作责任心,为扎实开展下半年武装保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严抓项目建设和试车试产安全保卫,突出抓好应急管理、现场交通和消防服务。针对项目技术保密工作要求,对醋酐项目采取封闭式管理,统一办理了醋酐职工上岗证,禁止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或在保密区内摄像、拍照。加强外来车辆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车辆驶入生产区。做好醋酐项目剩余设备材料看护,严格物资出门证查验。消防队每天组织人员现场备勤,经常性检测醋酐项目室内外消防栓出水压力。27号,醋酐现场一反应槽法兰螺丝松动,导致泄漏起火,消防队仅用3分钟就到达现场,果断处置,很快扑灭了明火,消除了险情。

三、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史,重温了入党誓词。并组织参观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缅怀先烈的事迹,使同志们懂得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气节、伟大人格和坚韧精神,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做好表率。

四、抓好主讯期抗洪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针对七月份高温

第2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面对多次暴雨和强台风的侵袭,××公司在华电集团公司、福建华电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地方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各参建单位领导干部和职工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取得防汛抗台的全面胜利,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目标的实现,总结××年防汛抗台工作,有以下经验。

×

一、明确机构,确保组织到位

×月份,在安委会第一季度的安全工作会议上,对今年的安全防汛工作进行具体部署,随即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为组长、各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明确防汛任务目标,并确立检查计划、防汛物资管理及汛期灾情汇报的程序。

×

×月份,公司成立了防汛抗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大型机械抢险组织、施工系列抢险组织、物资部抢险组织等防汛抗台机构,并明确各防汛抗台机构的职责,确立防汛抗台工作重点及措施,进一步强化对突发自然灾害的防范。

×

×二、理顺关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年初,与连江县气象局签约,做好气象预报各项准备工作,以便及时发送雨讯、台风等各项气象警报信息。

×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商沟通,取得地方支持,连江县政府专门成立福州××火电厂一期工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支持和帮助××工地的防汛抗台工作。

×

×三、积极应对,完善应急预案

×××年月,根据今年防汛抗台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福州××火电厂一期工程××年防洪防台应急预案》,预案包括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演练、应急处理设备、物资准备、流程图、联络组织机构和撤离路线等。该预案初稿经专家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后,进一步补充完善,更具有科学性。各参建单位也根据工程建设特点编写了《防洪防台应急预案》。

×

×月日,根据××工地的特点,公司组织了各参建单位参加的防汛抗台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后来的抗台实践表明,由于参建单位抗台人员均经过防汛抗台演练,对应急预案流程熟悉,因此各项防台工作开展紧张而不忙乱。

×

×四、增储防汛物资,落实队伍

×××工程建设队伍众多,各标段防汛重点不一,所需防汛物资数量极大,种类不尽相同,为此,公司采取分单位负担、分标段储备、分标段使用、分标段管理、统筹调度防汛物资的原则,今年以来,在防汛抗台时期,要求各参建单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储备足够的防汛防台器材、个人防护设备、通讯联系设备、医疗支持设备、应急电力设备、大型起重机械、消防设备。

×

×按照“抗大台、抢大险”要求,公司要求并落实各单位都有一支以上抢险队伍,台风前,各参建单位机动抢险队厉兵秣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防汛抗台的实战水平。防汛抗台期间,要求施工现场必须保持紧急救护车辆,紧急救护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合格,持有紧急救护证。

×

×五、坚持八个到位,扎实开展台风前检查

×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切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防汛责任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工程措施到位、通信设施到位、防汛物资到位、预案落实到位、抢险人员到位。

×今年以来,××公司多次组织专项检查小组,对工程的在建护岸堤、码头、循环水泵房、现场临建、烟囟、锅炉及现场的大型机械作了重点检查,对各施工单位防台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多次抽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沿海不稳固的临时工棚,抓紧制定处理方法,能拆除的尽快拆除,不能拆除的,采取拉设缆风绳、用钢管加固屋顶等措施;在建的护岸堤排水设施,循环水泵深基坑的排水泵,厂区临时排水沟进行完善;排外大面积开挖抽水及其它基坑的排水,防边坡塌方等的管理,各责任单位都及时进行了处理。本文出自网

×

×台风登陆前,公司领导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到各施工区、生活区进行巡查监督,重点检查临建危房内的人员是否全部撤离到安全地方,机械设备防风加固工作是否存在漏洞。

×

×六、精心组织,与台风争时间、抢进度

×护岸堤、码头、取排水工程和循环水泵房等项目是防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公司对此作了周密部署,一是实行在建工程防汛抗台责任制,谁承建、谁负责;二是各单位分片包干,负责制定本单位的防汛抗台预案,落实责任制;三是千方百计加快在建工程进度,减少台风对工程的影响。

×

×收到号台风“泰利”预报时,米烟囱外壁航标吊笼施工、发电机定子和转子卸船吊运、取排水施工伸出水面部分等三个施工项目可能会受到台风影响,为确保万无一失,经过精心组织,负责这三个施工项目的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在台风侵袭前提前完成,确保不受台风的影响。

×

×七、严肃纪律,落实防汛抗台项目经理负责制

×今年以来,××公司把落实防汛抗台项目经理责任制作为推动防汛抗台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防汛抗台工作的整个过程。台风到来前,将各参建单位防汛抗台责任人进行公布,接受其它单位监督。为迎战台风,各参建单位防汛防台责任人根据公司的要求和规定,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履行职责。公司采取抽查和暗访的形式,对各单位防汛防台负责人履行情况进行督查。

×

×八、加强沟通,指导各参建单位防汛抗台工作

×收到“暴雨警报”、“台风紧急警报”的省市内部明传电报、紧急通知等情况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马上召开防汛抗台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将会议精神以最快速度传达到各参建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安排值班人员名单,汇总各参建单位值班名单及通讯方式,及时上报给华电福建公司。

×

×公司各级领导与各参建单位领导进行小时值班,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和台风动向。台风期间,公司组织专业人员,适时分析形势,研究方案,为防台决策提供依据,并要求各参建单位进入临战状态,按规定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全力做好抗台抢险工作。

×

×九、科学调度,减轻灾害损失

×动员所有危险临建房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沿海施工船只如浮吊、货船、打桩船等在收到台风警报后全部靠岸抛锚固定,船上人员全部上岸避风。号“泰利”台风侵袭前,经过周密安排,全工地共转移了人,没有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

×重大机械设备如龙门吊、塔吊、门吊、圆筒吊、行车、履带吊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将吊井架与附属建筑物进行刚性连接,同时在顶部用缆风绳牵拉牢固,低坑部位土方机械停泊到安全地带,电焊机等均采取防雨措施,避免了设备损失。

×

×部分生活区临建房在山坡下面,当台风侵袭时,公司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排水畅通,未出现滑坡现象。

×

×循环泵房米深坑积水约米多深,排外大面积基坑积水达米,通过采用大功率抽水机昼夜排水,确保不发生洪涝。

×

×十、密切配合,团结一致防汛抗台

第3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在防震减灾法出台的10年间,我国没有发生较大的地震,所以,有很多制度是否有效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防震减灾法起草小组成员莫纪宏6月3日对记者说,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系列救援工作证明,这部法律所确立的灾害应急制度对抗震救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作用。

防震减灾法经受住实践检验

5月12日14时46分,地震发生18分钟后,新华网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后修订为8.0级――编者注)强烈地震;15时55分,新华网发出快讯: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总理赶赴灾区;16时,新华社消息:民政部已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16时49分国家地震局召开新闻会,宣布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队已经集结;19时22分,抵达成都并赶往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相关部门成立的8个救灾工作小组随总理而行。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也都在第一时间投入到这场抢险救灾活动中。

距汶川大地震发生1小时22分钟,总参谋部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人员前往震中了解情况。此后,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1万余人参与抗震救灾,涉及20余个兵种。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有关工作人员在5月12日14时50分已经奔赴灾区。与此同时,受地震影响的其他省市区也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

所有这些行动正与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一一对应: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应当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莫纪宏告诉记者,突发事件应对法实际上来源于防震减灾法,一些应急预案也是根据防震减灾法制定的。“因此,在汶川地震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恐怕还是防震减灾法及其4个附属法规。”

好的经验应在修法中体现

中国各级政府及时有效的救援行动,得到了海内外华人以及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

5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表示,中国政府对四川等地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开展了迅速、有效的救灾工作。他对此表示高度赞扬;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主任萨尔瓦诺•布里塞尼奥也说,中国政府迅速、高效的动员和反应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也为修订防震减灾法提供了许多鲜活的素材。”莫纪宏说。

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听取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抢险及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后指出,要研究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抗震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将在6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审议。 但6月初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研究后,认为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目前还不成熟,建议推迟安排审议。

“防震减灾法的修改计划是在汶川地震之前提出来的,这是完善我国防震减灾制度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因为有了大地震才临时想起来要修改这部法律。”莫纪宏对记者说,在防震减灾法出台10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该法列入拟修改的法律范围之内,反映了我国立法工作尊重科学、尊重实践的特点。

莫纪宏认为,修改法律时要注意吸收这次抗震中一些好的做法,将其上升为法律。比如,从此次汶川大地震应急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依靠人民和武警部队的力量进行的,防震减灾法应更加明确人民和武警部队在地震应急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因地震造成重灾区的政府部门组成人员残缺不全的,应当规定一个临时的处置原则,或者规定由上级政府临时直接行使相关职权,或者规定特别程序保证地震灾区国家政权机构能够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的活动;对于像全国哀悼日这样的制度,应当在修改法律时加以补充明确的规定,对这种决定哀悼日的行为赋予正式的法律效力等。

两大重点问题需要首先考虑

据了解,防震减灾法的修订早在几年前就由国家地震局牵头启动了,但目前尚不知此次修订的具体内容。

莫纪宏对记者说:“我觉得从总体上说,防震减灾法的立法原则和建立的主要法律制度是好的,不需要作出太大修改。”他建议,修订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重点考虑。

“比如,有关建筑物、构筑物等建筑设施不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的,震后的法律责任制度一定要更加明确和具体化。”莫纪宏说。

第4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防汛救灾捐款倡议书精选2021年

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全县将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将出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全县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现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出如下倡议: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防汛抗洪的顶梁柱。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值守网络,严格落实防汛救灾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山洪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告之、转移受威胁的群众。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防范,确保防洪设施和水库、尾矿库安全度汛。

二、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组示范带头作用,做防汛抗洪的主心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和党员干部,要深入防汛抗洪第一线,靠前指挥、率先垂范。深入联系点和防汛包片责任区,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严守驻村纪律,协助帮扶村做好各项工作,积极争取对口部门、派出单位支持,做带领群众防汛抗洪的主心骨。

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防汛抗洪的先锋队。全县广大党员要把防汛抗洪作为加强党性锤炼的最有效载体,组织“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岗”,在抗洪抢险一线中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灾害,度过难关,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党旗增光辉。

中共xx县委组织部

防汛救灾捐款倡议书精选2021年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社会各界朋友们:

xx县xx镇荣洞村坐落在美丽的九万山脚下,是个民风纯朴、生活恬静的村庄。20xx年x月x日,xx村遭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造成了村民1人失踪;房屋倒塌2座,严重受损60多座;桥梁被冲毁4座;大大小小的塌方使长得正茂的杉木林夭折不计其数;全村各屯饮用水、全村屯电力和通讯设备、道路交通全部被冲断;500多亩良田变成为河道和沙滩;禾花鲤鱼养殖基地和有知名度的三防香鸭养殖场、还有葡萄培植基地等全都化为乌有。受灾人口20xx余人,直接经济损失无法计算!百年不遇的大洪灾,使往日美丽的xx村满目疮痍,损失惨重!

面对严重的灾情,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力,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目前,救灾复产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全村受灾群众基本上暂时实现了有地方住、有饭吃、有衣穿。但是,由于灾情过于严重,资金缺乏,导致民房重建、桥梁重建,道路修复、人畜饮水修复等等灾后重建工作困难重重。面对如此大的困难,恳请社会各界力量,群策群力,多渠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您的恩德,荣洞村人民群众永远铭记!

xx村“7.4”救灾筹委会成员联络名单如下:

我们承诺:本次救灾捐款秉承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每一分爱心款全部用于重建家园工作,绝不截留挪用,并接受社会的监督,所有捐助的爱心款我们将在荣洞村张榜公示,网上同步公布。

防汛救灾捐款倡议书精选2021年

20xx年x月x日我xx局部地区县乡镇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发生了洪灾,给我邢台局部地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全市地县多乡镇受灾人口较多。造成成房屋损坏,农田被毁,道路中断等自然灾害。佛教徒本着慈悲济世广度众生的修行原则,发观世音菩萨大悲心利益一切众生,我裕华寺倡议为灾区受灾群众捐款献爱心。

洪灾无情人有情,目前我邢台受灾地区已经进入到积极的灾后自救重建中,由于此次灾害涉及面宽、危害程度深、造成的损失巨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为帮助受灾群众迅速恢复生产生活,重建美好家园,我裕华寺倡议:全部四众弟子、法师、居士、善男信女,信教群众及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力尽所能、慷慨解囊,向受灾群众献上一份爱心,送去一份温暖。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与灾区群众一起共度难关,早日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

我们郑重承诺:你的每一分善款都会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所有捐款严格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5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5.12汶川大地震即将一周年,有些问题仍没进入研究视野,比如,地方广电应战灾难有何功能?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这是很多地方广电都会面对的问题。一年来,各种材料陆续出现,事件全貌更加清楚,我们可以运用新史料,以新视角分析四川实践,为中国广电媒体应战灾难提供更多借鉴。

一、广播服务灾区四大功能

自电视兴起,广播越来越重视“窄播”。抗震救灾报道,四川电台把窄播上升到战略层面,始终把灾区受众(受灾者与救援者)作为自己的首要服务对象,发挥以下四大功能。

唯一有效媒介

地震突如其来,交通、电力、通信中断,其他媒介无法发挥作用,灾区成为信息孤岛,唯有广播,成为连接孤岛与外界的有效媒介。

信息孤岛是相对的,连成都,这个传媒与通讯发达的西部大都会,5月12日(均指2008年,下同)地震袭来,大街上挤满了跑出来的人,手机打不通也成了信息孤岛。机灵的人想到用手机听广播。14点58分,四川电台播出地震消息,各频率密集播报成都市政府一号公告,省地震局资讯,省政府办公厅紧急通知……成都的通讯不久恢复,但在重灾区,仍然没有条件看电视、报纸或上网,仍然只有靠广播与外界保持联系。

一位德阳听众来信:“由于余震不断,只能露天宿营,是你们的节目,陪伴我们度过一个个无眠的夜晚。”这封信,不禁令人想起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写给收音机的诗:“小匣子,我抱着你逃难/……小匣子,你答应,千万别!突然不声不响。”现在不必那么担心,因为电波不单在“小匣子”,还在手机、在PDA、在MP3/MP4、在数码相机、在笔记本电脑、在车载收音机……广播有了更加多样的接受终端,其发挥的作用还要大。

四川电台的中波和调频原本通过卫星覆盖全省,地震后,国家广电总局紧急调运短波发射机,加强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和四川新闻频率对灾区的覆盖。灾区群众称赞广播是“震不断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电波”“生命电波”……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广播在所有媒介中最具抗灾能力。尤其震后头几天,灾区群众“只有”靠广播了解灾情和政府救援措施、感受同胞温情、缓解恐慌和焦虑……不单群众,还有灾区政府,都是在第一时间从收音机听到地震情况和上级部署,积极组织自救。那么,“震不断”的唯一有效媒介不可代替的作用就在于:它是报道灾难的开始,也是战胜灾难的开始!

广播执政

准确地说是党政军通过广播执政。政治的重要内容是对集体生活的管理,地震使原有的科层架构、通信系统骤然断裂,逃难者成了原子式的个人或群体,亟需重建集体生活秩序。连电话都打不通,如何重建?远距离就唯有靠广播。5月12日晚,温家宝总理赶到都江堰,手拿扩音器对埋在废墟下的群众喊话:“我是温家宝,我来看你们了,……你们一定要坚持住啊!现在部队官兵正在救你们。”这声音,通过电波跨越千山万水,传向所有的灾区,高层与基层靠广播联通了。

不仅高层,各层都在靠广播联通,成都一位听众写道:从收音机里,我听到国家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从收音机里,我听到成都市政府的紧急通告;从收音机里,我听到都江堰灾情严重;悲情笼罩着天府大地,雨开始下了,我在车里一直听广播,一直听着……安慰这风雨之夜的劫后听众的,就是政府通过广播执政的坚定之声。广播在第一时间传达各级政府如何行动,有何指令,空中电波在缓解恐慌、稳定社会。

广播执政,不仅有纵向的“条”,还有横向的“块”。由于抗震救灾的特殊性,最大的两块就是交通和军队。灾区通讯、电力、道路均告断绝,省公安厅厅长通过四川交通频率对全省交通干警下达命令;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和成都市交通管理局指定交通频率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省交通厅公路局指定在交通频率发布灾区道路信息……国家机关在通过广播分配和使用紧急资源,运用权力重建社会秩序,这不是执政又是什么?

再看军队。根据胡锦涛同志批示,中央军委向参与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和预备役官兵发放收音机17万台。又抽调18人组成应急分队,负责开设战地广播。6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抗震救灾战地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其“要闻播报”,第一时间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战地广播分早、中、晚3个时段,每天播出5小时。又借助四川电台3个频率,每天播出1个小时的抗震救灾部队专题节目。地方电台转播军事广播,民转军用,在中国广播史上是第一次。

开设战地广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灾救灾史上也是第一次。海军政治部领导说:“抗震救灾战地广播电台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突破,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运用现代手段做好突发事件中的政治思想工作,进行了很有意义的的创新和尝试。”广播执政还有个特殊好处,在所有媒介中,广播是唯一的“伴随媒介”,接受者可以一边“听”一边做其他事。成都军区某部连长说:“广播成为我们获取救灾工作全貌的唯一手段,在救援部队中,收音机也一直开着,每听到有一个人救出,官兵就振臂高呼、就像攻下一个山头一样振奋。小小收音机极大地鼓舞了救援大军的士气。”——这就是执政效果!

应急救命工具

5月13日凌晨,四川电台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公正地说,四川所有媒体都提供了类似服务。但是,在其他媒体无法发挥作用的地区,它是唯一的救命工具。5月16日,北川县农业发展银行废墟下传来电话呼救,在电台各频率反复播出,5分钟后,救援人员赶往现场;16小时后,埋在废墟下104小时的贺晨曦获救。在其他媒体也发挥作用的地区,广播由于采编播简便、声讯覆盖面广、穿透力强,它也成为重要的应急工具。5月15日,经济频率接到电话,都江堰市马天镇金华村98%的房屋受损,急需救助。信息滚动播出后,络绎不绝的自愿者、一车车救援物资赶往金华村。村民给电台送来一床白被单,上写四个大字:“感谢救助”,还有150多位村民的签名和红指印!地震后半个月,四川电台共播发搜救、援助、寻亲、寻物、报平安等信息20余万条(次),根据信息线索,解救出数以千计的受难者。

广播作为伴随媒介,边听边做其他事的特征提高了救命工具的效率,突出表现在交通广播。地震后,多支救援队伍、全国各地的自愿者、大量救灾物资涌入四川,余震不断、路况不明,使用车载收音机导航简直必不可少。地震当晚,四川交通频率成立“应急信息中心”,与省交警总队、成都市交管局信息中心、省高速公路开发公司密切联系,及时播发权威道路信息:“成彭高速,现在已经封闭。”“重庆市高速公路路网通行正常,通往四川的道路都正常。”——电波搭起了拯救生命的空中桥梁!

温暖鼓舞人心

以上分析的都偏于工具性传播,其功能在应付环境;广播还擅长情感性传播,其功能在温暖人心。广播作为伴随媒介也就是“贴身媒介”,尤其在独处、在野外、在夜晚,它是“心灵触媒”。四川音乐频率在地震当晚紧急整理节目库,删除不宜,补充关爱歌曲。随之向四川和全国征集抗震救灾原创音乐,汇总百余首滚动播出。当歌声一遍遍响起:“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在死里逃生的不眠之夜,想想它直击人心的力量吧!受灾群众需要情绪释放和心理疏导,四川电台创办了《心理热线》、《重建心灵家园》等10多个专题专栏,邀请专家一对一心理抚慰,分析典型人物和事迹,讲述励志故事……灾区群众称之为“安神定心丸”、“精神救生岛”。

还有个重大举措:“新广播大会”。年纪稍大的人开过“老”广播大会,成千上万的人聚集一堂听广播,辅之以人际交流、标语口号,听众激动万分。这次“新”广播大会,新在不是聚集听众,而是聚集电台。5月18日早上8点,四川新闻频率响起急切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有大事发生——“汶川、北川、青川……告急!/孤岛、绝境、死地……挺进!/同胞、同根、同心……同患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贵州人民广播电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澳门电台!”——全国31家省级台和香港、澳门台在此依次呼台。这是四川新闻频率主导推出的大型连线直播节目:《我们在一起》。西藏台送来了几天内传遍全区的藏歌:“不知道你现在好不好,我的眼泪总是在闪耀……”;香港台迫不及待讲述:“在浩浩荡荡共赴国难的行列里,到处都是港人的身影……”33家电台在天上开会——这里是中国!

广播靠听觉引发联想和共鸣,麦克卢汉说广播是“部落鼓”,它有力量将心灵和社会变成合二为一的共鸣箱。新老广播大会,都是有意识营造“社会共鸣箱”,让音响交互感染,情感即时动员。而“新大会”的跨地域连线,33家电台合作,时长11个小时,让内容更丰富,情感更强烈,加上同步激发的各地募捐等行动,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共鸣”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有比这更鼓舞灾区听众的吗?!这次节目开创了中国广播史上参与连线的省级电台最多、规模最大的先河。但这纪录4天后被刷新,5月22日,交通频率联合全国72家交通广播,推出长达13个小时的大型直播节目《我们心连心》,再次将抗震救灾报道推向高潮,在中国乃至世界广播史上书写下专业电台参与最多、直播时间最长的新记录。

二、电视凝聚人心四大功能

如果说地方广播擅长服务灾区,地方电视则擅长把灾区情况向外传播,通过屏幕凝聚万众一心。

带观众去现场

报纸、广播与电视都把现场带给受众,但唯有电视,还同时把观众带去现场,使观众同步目睹事件的过程。这就解释了,危机时的直播为何能发挥最大威力,因为这时受众最希望亲眼目睹“发生了什么事”。地方电视离现场最近,最方便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震后几分钟,惊魂稍定,四川电视记者已奔赴各处:地震局、公安局、车站、医院;1小时内,连派5组记者向汶川进发;15点20分,卫星车出动;16点30分,直播开始;17点,中央台、四川台的资料通过卫星传送,都江堰的灾情,温家宝总理飞机抵达成都,第一时间让全国人民看到。

中国电视新闻曾有“主声说”与“主画说”的长期争执,而重大灾难报道,画面肯定重于解说,因为灾难与观众高度的相关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因为灾难的高度不确定性;观众急于亲眼看看发生了什么。甚至,解说的语言变短、节奏加快、对重点的提要和重申,都是为画面服务的。四川电视台在地震6大重灾区建立6大采访报道组,除常用设备外,还动用卫星车3辆、转播车3辆、便携式卫星上行站1套,从而获得多个“第一”或“唯一”:地方媒体中第一家向央视传输地震新闻;电视媒体中记者第一时间进入汶川;第一个进入北川;第一家将直播车开进汶川;第一时间进入震中映秀;第一家播出震中灾情图像;全程见证和记录都江堰-汶川公路的打通;分梯次全程报道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独家采访空城卫士徐根发;独家专访英雄机长邱光华……还大量报道救援的最新进展,挖掘废墟受难者的细节,灾区群众的自救自助……

近2个月的超长大直播起了3个作用:一是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震后不是没有谣言,但都被很快遏制,没有形成气候,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带观众去现场的信息透明。二是目睹灾难惨烈、同胞受难,激起巨大同情心和全国大爱,进而促成募捐赈灾等实际行动。三是目睹从政府到民间到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国人与国家更加共呼吸同命运。

凸现生命神圣

要区分平常时期与异常时期的传播。平常时期,电视增加频道、细分栏目,那是分众传播,以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然而,国难当头的异常时期,数十万同胞埋进废墟,数百万伤员急需救护,救人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亟需让“生命神圣”成为全民共识,电视就需要超常规的聚众传播,在技术上就是并机。5月13日凌晨,四川电视台8个频道全部并机直播。一是覆盖全川的三个无线频道:经济频道、公共频道、文化旅游频道,与四川卫视并机直播;二是以大成都地区为主要覆盖范围的三个有线频道:影视文艺频道、妇女儿童频道、星空购物频道,与新闻资讯频道并机直播。两个频道群分工协作,互补互动,形成大规模、长时段、不间断滚动播出的强势传播格局。

国难当头,就是要汇聚频道成拳,投入资源不遗余力服务中心。首先是确保“抗震救灾”的优先权。对各类节目的优先权,对所有新闻的优先权,甚至是“唯一权”。取消所有其他节目,唯剩下天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和电视中“救命高于一切”的悲怆和感动!其次是压倒杂音噪音。后者简直是灾难的伴随物,从“天谴”的怪声到“美女模特”的恶搞及其他,但它们受到普遍的谴责。当地震及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还严重威胁同胞生命,当“生命神圣”成为共识,正面热点也就化解和淡化了负面热点。最后是塑造新的观众。用淡化与强化管理观众的注意力,打开电视,没有广告、没有娱乐、甚至也没有与抗震救灾无关的信息,化“分众”为“聚众”,共享流淌屏幕内外的大爱与悲痛。而越悲痛,也就越体验到同胞情、中国心。

议程设置

既有总议程,也有分议程。总议程由美国新闻学家梅尔文·门彻说出:“关于自然灾害,救援和救济与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同样需要加以突出。”已揭示灾难报道的双重主题:受灾和救灾。紧扣这个主题,才不仅让观众看到现场,还让观众看到最值得关注的焦点,减少无关紧要的口水。再具体化,受灾主题的线索是:死者伤者受灾群众伤亡或失踪人数目击者陈述房屋损毁交通阻断电力设施瘫痪通信中断各种次生灾害……救灾主题的线索是:现场救援打通道路挺进震中医疗救护伤员转移卫生防疫安置灾民开展心理干预失事直升机搜救堰塞湖排险灾后重建……列出两条线索就一目了然,前期报道,第一条线索重要;随着时间推移,第二条线索越来越重要。

四川电视台较好处理了两者的关系。没有停留在第一条线索,一次次再现惨绝人寰的画面,一次次让幸存者讲述“好恐怖、好伤心……”构成心理学所谓“继发性伤害”。而是主动设置分议程,及时加重对第二条线索的报道。从5月17日起,完成常规报道的同时,又开设以下专题栏目:1、《抗震救灾英雄谱》,反映救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共播出200期。2、《志愿者行动》,表现全国各地志愿者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共播出25期。3、《真情人生特别节目》25期,记录救援官兵、志愿者、医护人员、灾区群众的感人故事。4、《大营救纪实》11期;《记者日记》4期;记者口述经历,介绍大营救的点点滴滴。四大专题也就是四大分议程,每一分议程下面还可细分,如关于救援官兵的议程、医护人员的议程,如此等等。

据多种研究,报纸和电视设置议程的力量最大,报纸擅长把问题列入议程,电视擅长把议程加热得众所周知。因为电视主要靠故事、而不是逻辑来说服人——北川县长经大中大吼:“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彭州民警蒋敏,包括母亲女儿在内的10多位亲人遇难,强忍悲痛坚守岗位,多次昏倒在救灾现场——10位山东农民开三轮车奔赴灾区、唐山义士打出租车千里救人——浙江德清县新市镇78岁老人陆松芳为四川灾区捐款11000元,这位老人以送煤为生,每拉100斤煤饼挣2元钱!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形象诠释了各个分议程,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变奏,共同唱响了主旋律。

塑造中国形象

当然也包括四川形象、灾区形象。平时,四川电视台着力于地方新闻的全国传播,主要是塑造四川形象;但这时,全国及世界都紧盯灾区,四川电视台就承担起塑造中国形象的新使命。形象的含义是综合印象,它靠一次次“速记”的印象痕迹综合而成。电视影像令人难忘,是它比纯粹语言更唤起情感反应,因而,用电视塑造形象就有天然优势。

国家或地区形象由硬实力加软实力构成。电视直播国家救援行动就是展示硬实力,每条新闻都留下印象痕迹:一架架飞机向灾区飞去,一辆辆军车向灾区驶去,一支支医疗队、自愿者队伍向灾区奔去……震后两天,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全部受灾县;震后三天,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全部重灾乡镇;震后七天,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全部受灾村。短短几天,解放军、武警官兵投入逾10万人;六月上旬,奋战在灾区一线的医护人员超过14万人;震后,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非战状态下最大规模的伤员转移救治;全国10多万志愿者奔赴灾区!——这里是中国!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国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调动效率非同寻常,中国有抵御灾难的更大能力,有控制局势的更大能力,有使受灾群众享受更多人道关怀的更大能力,这——加上下面的软实力呈现,足以使习惯找碴的西方传媒闭嘴!

软实力就是凝聚力、影响力。电视作为综合媒介,兼容多种传播符号,最能发挥其综合优势的,就是融新闻与文艺为一体的大型节目了。5月30日晚,《以生命的名义——四川省抗震救灾大型特别节目》拉开大幕,它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广电集团、凤凰卫视、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四川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和成都电视台承办。节目由讲述真实故事、诗朗诵和歌曲三大形式组成。真实故事又分为:“军人的故事”、“老师的故事”、“医护人员的故事”、“母亲的故事”、“孩子的故事”、“基层党组织的故事”……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感人故事,通过讲述加插片,由蒙太奇组合集中呈现,电视就征服了时空——改变社会生活的“时空场景”,重新建构“信息场景”,集中呈现什么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什么是“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什么是“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直言之,升华和体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展示后者,单靠新闻不够,还要辅之以文艺。诗与歌有不受制于真人真事、驰骋广阔时空、深入表现内心等长处,而电视把舞台造型、音乐旋律、诗歌意境、全景画面、近景特写融为一体,使这些长处充分发挥,更充分展示民族团结、民族奋斗、民族英雄气概和民族高尚情操。百余位内地和港台明星倾情演唱,刘德华说:“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观众使劲鼓掌……“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全场打起拍子,台上台下挥动五星红旗如画、如涛、如燃烧的火!晚会以全场默哀开始,在震耳欲聋的“中国加油、四川加油”声中结束。整台节目,既呈现也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节目告诉世界:有我们的文化、制度、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四川挺住了!中国挺住了!

以上分析地方广电应战灾难8大功能,最后引两句谚语。一句是“羊也会跑,但总不如马跑得快。”有些功能是两者都有,如电视也是应急工具,广播也能设置议程,但却有谁最擅长之别。另一句是“燕子比大象飞得好?——大象根本不会飞。”电视无法成为灾区唯一有效媒介,广播无法带观众看现场。注意这些复杂情况,我们将对广播电视的分工合作有更深入的理解。

[注释]

1、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5.12汶川特大地震灾情纪实》,《5.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纪实》,DVD

2、吴高全主编,贺春源执行主编:《震不断的电波——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抗震救灾纪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陈华主编,孔解民、欧阳宏生执行主编:《西部电视》抗震救灾特刊一:《灾难发生时,我们在现场——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四川广电人》,特刊二:《四川广电集团5.12抗震救灾英雄谱》

第6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一,各级领导重视,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县领导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今年继续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认识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建设,充实工作力量,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全面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动防震减灾各项任务的落实。

在中国地震局下发的《2012年度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考核结果情况的通报》中,县地震局荣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也是我市唯一一家荣获此荣誉的县级地震局。

2013年4月24日下午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在县行政中心314会议室召开。会议第一阶段,县地震局局长刘延乐传达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报告2012年度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情况,通报震情形势。县委常委苏长晓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第二阶段组织地震应急桌面演练、培训。各镇分管领导、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共60人参加了会议。

年内镇江市地震局和灌南县地震局先后来我县考察交流,互相就各项工作的经验心得进行了交流沟通,促进了我县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提高。

二、改善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为加强软环境服务水平,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利用县地震局网站宣传,县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及时进行更新公开,在工作中坚决执行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切实推动软环境建设,提升机关服务质量。坚持在每次工作会议中,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制度、规定,并进行日常考核。

三,加强台站工作,提高测报能力

加强台站建设,重视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投入,加强巡检,改善地震监测和观测环境,确保测震、强震等台网运行正常。

严格坚持地震台和测报点24小时值班制度。如遇地震事件或前兆异常,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上报结果。对可能影响到我县的地震,及时震情通报,报告省、市地震局和县政府,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依据。半年内一系列地震均及时处理分析,发现的异常也及时进行了上报反映。2-3月间我市范围内连续发生小规模地震,县地震台及时进行了跟踪分析,并将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了上报。

5月10日,县地震局接报社记者朱代桂电话,反映水井水温异常。我们接报后,了解只有一家水井水温异常,首先怀疑水泵漏电所致。我们让刘永远取出水泵,第二天水温正常,证实了我们的判断。我们及时反馈村民,解除人们的疑惑,排除地震异常,保持了民心稳定。

5月15日,县地震局有关专家到厉庄高中安装土地电仪器,增加地电观测手段。根据今年市政府防震工作目标要求,经与教育局及有关单位沟通,我们选定厉庄高中建设土地电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勘察选址、组织施工,地电项目目前已投入使用,厉庄高中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定时观测。

坚持按时巡检制度,定期对地震台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发现异常故障及时进行了维修。

3月12日,省2012年度强震动观测资料评比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强震台荣获强震动观测运行维护奖第一名。

四、严格规范工程审批流程,强化抗震设防管理

高度重视抗震设防审批管理工作。按照《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审批把关,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作为发改委立项预审及规划许可证必备条件双重把关,实行窗口审批,截止6月10日审批85件工程项目,对需要进行地震安评的工程项目严格把关,保障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参与中小学校舍防震安全工程建设。按照职责分工,与教育部门沟通,对校舍开展场地断层探测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努力把校舍建成最安全的地方、把学校建成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五、提高应急演练能力,强化应急救援能力

5月19日,为保证县地震应急救援通讯及广大无线电爱好者信息交流与畅通的需要,县地震应急通讯分队前往大吴山架设中继台。县地震局出面协调,得到大吴山风景区的大力支持,应急通讯分队人员准备了太阳能发电板和风力发电机及蓄电池前往山上设台,顺利完成中继台建设。

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我们与县教育局共同组织了全县教育系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全县70所中小学全部开展了演练活动。县地震局前往部分学校进行了督查。

5月10日,县应急办牵头,县地震局、县教育局、县人防办组成联合检查组到华杰双语学校、青口小学,对学校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情况进行了督查。市民防局相关领导到现场进行指导。从督查情况看,两所学校都能按要求分紧急避震和地震应急疏散两个环节开展演练活动,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可以看出学校平时经常组织开展演练活动,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提高全县学校安全管理水平,2013年5月3日下午,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防震减灾知识培训暨校园安全工作会议。县各中小学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安全办主任、中心幼儿园园长参加了会议。

5月21日下午,县地震局、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与青口镇联手举办大盘社区应急培训暨演练活动。集中培训阶段由县地震局局长刘延乐进行了应急知识培训。应急综合演练阶段。共安排3个科目,第一遍警报声后,与会人员开始避震演练。第二遍警报声后,开始紧急疏散演练,与会人员有序疏散到紧急避难场所。最后由县红十字会进行了应急救护现场演练,演练了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止血。社区居民参加了全部活动。

六、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我们紧紧抓住512汶川地震纪念日、全县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推动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

县地震局为了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别出心裁的订制了一批围裙、玩具等带有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标语的礼品。在宣传现场进行发放,提高宣传效果。

为增强广大师生们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拓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深度和广度,5月31日下午,县地震局应邀为沙河镇三中600多名师生,送去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地震科普宣传教育课。县地震局副局长李家宝为师生们详细讲解了地震的成因、学校地震应急演练程序,教室内应急避震、震后疏散逃生和操场有序集合等方面的内容。

5月20日上午,县在海头高级中学举办了第二十五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县科协、地震局、人防办等单位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参与启动仪式的领导和学生观看了展板,对县地震局精心准备的展板进行了学习和观摩。

为提高农村群众防震意识,县地震局与常青歌舞剧团共同编排了一台节目,有快板、小品、有奖问答等节目,在城乡巡回演出,宣传普及防震知识。先后前往金山镇、黑林镇和大盘社区等多地进行巡回演出、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在本次系列宣传活动中,共散发《群测群防知识读本》1000余本、防震避震知识传单7000余份。此外还在宣传咨询活动现场展出了展板十幅。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他们就自己在防灾减灾中的各种疑惑进行了现场咨询,活动现场接受咨询上万人次。

6月9日上午,由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牵头,全县相关单位在县时代广场西口开展了安全生产咨询周启动日宣传活动,县地震局借此有利契机,走上街头开展防震知识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县地震局布置展板两块,发放地震群测群防宣传手册以及各类传单1000多份,发放印有宣传标语的厨房围裙300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组织校园科普征文活动,5月11日,县地震局、教育局、科协组成防震减灾科普征文评审领导小组,组织了10名语文老师,在沙河中心小学,对全县中小学学生上报的科普征文组织了评审,评出中学组一等奖50名、二等奖100名;小学组一等奖50名、二等奖100名。

第7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自6月下旬连降大雨以来,气温及群众生活环境大面积污染,各种流行性、季节性疾病发病率逐日增高以来,我乡就本着对辖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按照省、市、县委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抗洪救灾,一手抓防病治病,同时把清洁乡村环境卫生列入灾后防病的主要措施,院长胡祥同志对“治、防、消、杀、灭”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亲自过问,乡党委委员任培杰同志具体负责,迅速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大力开展清理环境卫生工作,以确保辖区灾后无大疫。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7月11日淮河堤行洪以后我乡溜孜口、寺台、清真、八里垛等村民中居住的庄台被洪水围困,水、电、交通、通讯一度中断,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严重污染了环境卫生,对安排好水围村庄群众生活的同时,搞好卫生防疫消毒工作刻不容缓,我乡连夜召开了各村两委后方全体工作人员、乡卫生院长、乡直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并利用广播、宣传车等形式,动员灾区群众积极投身于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要求大家提高防病认识,对房前屋后进行彻底清扫、污水沟、坑淤泥、厕所,家禽和畜牧粪便、生活垃圾等进行清除、消毒,道路边、野杂草、清理的垃圾等选择适应地方集中存放开展高温堆肥。

乡卫生院抽调专门人员与县派医务人员成立了医疗小分队,在水围村庄自搭庵棚驻守在水围村庄为灾民防病治疗,同时成立了卫生消毒防疫小分队,对全乡所有水围庄台,灾民住房、厨房、临时庵棚及周围环境、牛羊棚、猪、鸡、鸭、鹅圈,灾民生活饮用水源进行严格消毒,做到一户不漏,“消、杀、灭”不留空白。

三、明确责任,严明纪律

1、为搞好这次我乡环境卫生工作,我们严格实行责任制,乡干部包到村、村干部包到队、队干部包到户,划定责任区,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

2、对洪水围困的溜孜口、寺台、清真、八里垛每个庄台有一各乡班子成员带队会同乡卫生院防疫小分队进行一户不漏,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全面消毒;

3、对灾民生活饮用水提前消毒、厕所、粪便,清理后集中存放的垃圾堆坚持每天一次消毒;

4、我乡的消毒药品除漂白粉外,一律由乡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配制、同意安排消毒,这样一来避免流失造成浪费,二来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第8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关键词:电讯;云南;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K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5006707

近代云南的电讯包括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三个方面。之前学者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主要侧重于电讯与近代云南地缘政治、军事国防关系的研究,对电讯与云南近代化、城市化的联系研究较少。有史料显示,有线通讯技术不仅是云南近代化的起点,而且与云南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呼应;而无线通讯则在抗战期间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中,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较弱。

一、近代云南有线通迅技术的肇始

云南僻处边陲,境内主要经济区和中心城市被高山、河流、峡谷分割,人口密集的坝子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各高原盆地之间,在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出现之前,它主要依靠马帮驿路、传统商道维持着内部和外部的人员、物资、金融及信息联系。这种联系方式对于克服来自自然、地理、民族、文化、政治的内部障碍是有效的,除少数时期因战争、瘟疫、地震、山洪等造成交通通讯暂时中断以外,大部分时期这种传统、缓慢、脆弱的联系是持续且稳定的。这对于云南保持与川藏黔桂和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间的交往有着重要作用,也巩固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外部关系,尤其是这些国家与中国封建王朝的藩属关系。

1882年,中法关系因越南问题而日趋紧张,为适应西南边疆的军事需要,清廷决定把广州的电报线路接至广西的中越边境地区。1883年,在张树声、盛宣怀主持之下,铺设完成广州—梧州—南宁—龙州电报线路。该线全长2 000余里,沿西江、浔江、郁江、左江而横贯两粤,对中法战争中清廷的用兵布置起到了重要作用。李鸿章曾评论道:“朝廷纵发指示,皆得相机立应,无少隔阂……中国自古用兵,未有如此神速者。”[1]中法战争后又相继架设了梧州—桂林线和南宁—剥隘线。云南省在中法战争前尚无电报敷设,云贵总督岑毓英鉴于他在战争中亲临前线指挥时对电报作用的切身体会,中法战事甫经结束,便上疏请求架设电线入云南。1885年7月,清廷上谕:“岑毓英奏:‘云南文报,由蒙自至广西南宁,驿递迟滞,请饬筹设电线’等语,滇省程途遥远,文报稽迟,嗣后边防、商务,均关紧要,自应安设电线,以期迅速。”[2]1884年的中法战争让有线电报这一近代通讯工具进入云南官绅的视野,尽管初衷仅限于军事、政治、边防,但随后电报在外交、商务、金融、工业上的广泛运用却说明有线通讯技术是云南近代化的起点。

1886年12月,清廷在蒙自建立云南最早的官电局,随后又在开化、广南、宣威等地设立官电局。1887年2月1日,清廷在云南府设立云贵电报总局,附设电报学堂以培训专业人才。至1908年,全省有官电局27处(含贵州省威宁、毕节2处),1911年增加到31处。线路方面:1886年由广西百色接线,经剥隘、广南、开化、蒙自依次架线而联昆明,并设电报总局总办管理局务,是年12月26日开局通报。同时设立省际与国际间的通报线路:东路干线由昆明经宣威、毕节,然后分两路东至贵阳,北至泸州,于1887年3月通报;西路干线由昆明经大理至腾越,于1888年9月通报;1890年3月由蒙自分设线路经蛮耗至河口,与越南老街接线通报;1898年正月,由腾越展设线路经蛮允与缅甸八莫接线通报;1897年3月,由通海增设经元江、他郎、普洱至思茅线路并分别通报。据民国30年代的调查,云南大部分州县设立有线电报的时间在1886至1920年之间。一般而言,在通商口岸昆明、蒙自、腾越、思茅、河口设立电报和邮局的时间都较早,等级也比较高。有些州县虽有电报线路经过,但没有电报局不能拍发电报,如晋宁、嵩明、祥云,民众只有前往昆明、下关的电报局收发电报。而在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经过的地区,不仅有地方政府的公用电报局和线路,而且铁路公司、锡矿公司、电灯公司都有自己的专线。如滇越铁路架设2条单铁线,昆明、碧色寨、阿迷、河口、芷村等较大车站和总公司、车务段、机务段、工务段驻地均有电报室,全线安装电报机45台。个碧石铁路沿线除2条铁路专用电报电话线之外,在个旧的大公司也设有专线与蒙自、临安、碧色寨、马拉格矿山的有关单位通电报电话。云南各地上报邮电情况如表1所示。

有线电报对于巩固边防、振兴商务、统一行政、繁荣文化有特殊意义,在近代铁路、公路不能实现全境覆盖的情况下,电报的政府背景、公益性质、社会公信力都是其他通讯工具无法比拟的,加上即时、快捷、全天候等优势,一经推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电报网络联接全省各主要农业中心、流通中心、行政军事中心和矿业中心,“不惟传达军情极为便捷,而绅商信息藉电线而报,亦有天涯近若咫尺之便”[3]。这在云南各地方上报的邮电资料中都有详细记载。如阿迷,“自邮电通后对于传达消息,公私颇感便利,较之从前之夫局驿站仅能供给少数人之用者相去天渊矣”;如华宁,“自是中外消息灵通,瞬息可传千里,较驿站之传达,极为敏捷”;如通海,“电报局成立后,举凡军情商市以及其他紧急要务,传达消息颇称便利”;又如蒙自,“滇川线、滇粤线、中法线相继开通。自是商情边务以及中外大事,消息灵通,于地方裨益非少”[3]。

二、通讯技术与云南的近代化

一般而言,在近代中国,一个地区的近代化往往和对外开放程度、交通通讯发达程度、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成正相关。其近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要么是通商口岸和区域经济中心,要么有铁路公路经过,要么有邮政电讯网络覆盖。由于旧中国在经济技术上的全面落后,其工业化、城市化、近代化对帝国主义的资本、技术、市场有严重的依赖,近代化往往和殖民化相伴相随,近代化的动力既有帝国主义殖民动机的助推,又有政府和民间自强动机的发轫。在云南这样“远处西南,交通梗阻,消息不灵,以至民智闭塞,工商不兴”的边疆省份,有线和无线通讯技术对于克服来自自然、地理、民族、文化、政治等内部障碍较之驿站、步哨、马帮、民信局等传统工具更为有效和迅捷,其与邮政、铁路、公路相配合联结成的信息网络不仅对于云南内部统一市场的形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沟通云南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都至关重要,而且与海关、邮政、铁路不同,电讯从一开始,其主导权就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一)清末民初云南的有线电报网络

清末民初,云南省形成了以昆明和蒙自为中心的电报网络:“(1)以省城为中心者:甲,自省城南经澄江、通海、元江、他郎至普洱,更过思茅沿澜沧江而入缅甸线;乙,自省城西经安宁、楚雄、大理、保山至腾冲而西入缅甸线;丙,自省城东经杨林、马龙、曲靖、宣威西至贵州之威宁线。(2)以蒙自为中心者:甲,由蒙自东经文山广南沿右江而至广西之百色线;乙,由蒙自沿滇越铁道南下至河口而入法领安南线;丙,由蒙自西经建水于通海与省城思茅线接续线。(3)此外则沿滇越铁道有法人设置之自省城至安南之线。”[4]在昆明和蒙自两个省级中心之下,还有区域级中心大理(下关)、腾越(腾冲)。大理是滇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云南提督驻大理以控边隅。“大理电报局,电线三路,一通省垣,一通丽江,一通腾冲。” [3] 1895年,在云南游历考察的法国亨利·奥尔良亲王在下关发现:“缅甸大道上新安了通往八莫的电报线,电杆一根接一根,依稀可见未来的发展。”[5]腾越是滇西门户,1902年开埠通商,英国驻滇领事馆就设于此地。史料称:“腾越地处极边,毗连英缅,国防外交关系极重,电报之设更不容缓。当局有鉴于此,乃由大理继续展设电线,经永平永昌以达腾越。” [6] 1889年,腾越电报局将电线铺设至蛮允,与缅甸八莫接通。后又因商旅改道,乃迁蛮允局于小辛街,电线移经古里卡以达八莫,此为中缅接线,国际通信之始。八莫至昆明电报线,“全程约电杆八千棵”[7]。由于腾越是中缅贸易的重要口岸,其进出口量在云南仅次于蒙自,“且欧亚各国往来之电报,亦多由滇缅线经转,则旧设之一线不敷转递之用,乃于民国四年(1915年)派云南电报线路总管丹麦人孟纳尔添设双线,自贵州之毕节以达腾越电局”[6]。事实上,1910年,云南东西两路干线都已加挂为双线,以提高电报传递效率。

1910年,云南官电局公布当年滇省与越、缅往来电报统计资料:腾冲至八莫电路,收来报609份,7 131字;去报320份,4 810字。河口至老街电路,收来报1 236份,18 848字;去报1 045份,16 673字[8]293。这与腾越、蒙自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成正相关。依靠腾越、蒙自两个门户,云南成为西南地区国际电报通信的重镇。清朝年间,共架设单铁线路3 500公里,用大地做回路,连接着28个县镇,装设莫尔斯电报机收发电报。据1908年统计,云南省25个局及贵州省威宁、毕节局共装用莫尔斯电报机50部。1911年辛亥革命后,云贵两省行政分开,奉云南军政府令,“云贵电报总局”改为“云南电政总局”。至1913年,云南各路干线支线沿线所设的电报局总数共有36局,以昆明和蒙自为中心局,分西路、东路、南路三路干线。1907—1909年蒙自电报局国际电报业务交换量如表2所示。

(二)有线通讯技术与云南的近代化

较之铁路、公路、航空这样大型的基础设施,有线通讯具有起步快、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特点,云南在这一领域的优先发展为其后续的城市化、工业化、近代化进程提供了信息支持。

1.有线通讯技术与云南区域市场的统一

有线电报的开通,是云南区域市场走向统一的重要技术基础。有线电报尽管不能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但在互通有无、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平衡各地商品货币供求方面却有革命性的进步。电报和邮政配合,对加速省内外资金流通,发展金融资本市场,调剂外汇、黄金、白银等硬通货具有不可撼动的优势。清末游历云南的莫里逊(G.E.Morrison)曾言:“云南电报局主要为票号和官方利用。如我所说,经中国票号,可将数千两银子迅速电汇他处。” [9]436正是基于这一点,云南金融资本市场的统一快于商品流通市场,以此为标志,云南内部统一的区域市场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前就已初步形成。

在通商口岸、工矿城市,电报对商户的重要性无异于人的眼耳,是进行远距离贸易的基本条件。近代云南进出口大宗商品如大锡、鸦片、生皮、生丝、药材、洋纱、洋布、水火油等的贸易从谈判、签约到结算都离不开电报。个旧大锡为云南经济命脉,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个旧的重要性远甚于一般城市,香港、上海甚至伦敦的五金交易行情瞬间即可传至个旧。地方史料称:“个旧为云南矿业区域,人口繁多,商务发达,对于电报电话更为需要。自有电线以后,港沪之大锡行情,各地之商业消息、市面情况无不迅速灵通,实给一般商民以无穷之便利。……尚有其他重要消息之传达,机密事件之递送,其敏捷迅速靡不便利。电线之安置是不惟福国,亦且利民,对于个旧之矿业商业均有莫大之利也。” [6]善于利用电报等现代通讯手段的商家也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如昆明经营生皮出口的“永义昌”商号老板张子义不仅与电报局保持良好关系,还独出心裁自编电码本,把商业上的通用语词,一句编定一个字,或几字编为一个字,得到电报局同意,代收,随收随发,随到随发,既保密又省费,信息常占优先[10]。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以及20世纪20至30年代个碧石铁路各段相继通车让滇中和滇东南拥有了快速轨道交通,铁路和有线通讯技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云南和外部世界的交往水平、范围、频率上了一个大台阶,强化了昆明、蒙自、河口等通商口岸在区域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也有力提升了铁路和电讯覆盖的城市在人员、货物、服务、信息之间的联系强度,为云南这样一个山区省份实现统一的内部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云南有线电报覆盖的地区范围远至滇缅、滇越、滇藏、滇川、滇黔、滇桂边境,商情信息可以及时传达,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川康藏桂黔的农副土特产品如药材、桐油、生皮等有一些都集中到昆明出口,而云南进口的洋纱、洋布、水火油等也覆盖到上述地区。

2.有线通讯技术与云南的城市化

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以人口指标来衡量,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过程。近代云南的城市化有内因和外因两重因素。外因是西方资本、技术、商品、文化、宗教的冲击,近代工商业、银行、教会、学校、医院、邮政、电讯等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就业、就医、入学、消费,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内因是地方政府和民间的自强运动也在从事有利于城市化的工作,如奖励工商,兴办实业,投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发展自来水、电灯、人力车等公共服务,这些新兴行业也需要农村劳动力的补充。设立电报局在当时和邮政局、银行、学堂、医院等一样属于洋务新政,丰富了城市的结构和职能,强化了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电信流联系,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间接改变了普通市民的时空观、地理观。清末民初,云南电报线路畅通,电报传递迅速,人称:“国内电报日有三四来复之速率,国际电报有朝往夕还之效果”,这大大缩短了云南各地和云南与外部世界的空间距离。当然,由于费用高昂,当时电报的主要用户为洋行、领事馆、海关、大商号、教会、地方行政军事机关,以官商电报为主,直接服务于普通民众的较少。1921年,据Georges Cordier调查,昆明城中电报局的营业时间为早9点至晚9点,收费价格为:云南—云南,每字0.09元;云南—东京(河内),每字0.25元;云南—安南(越南中部),每字0.25元;云南—交趾支那(越南南部),每字0.25元;云南—新加坡(经过八莫线),每字大约1元;云南—吉隆坡,每字0.4元;云南—香港,每字0.18元;云南—上海,每字0.18元;云南—北京,每字0.18元;云南—欧洲(俄罗斯除外),每字大约1.5元[11]。当时,昆明城中一个普通工人每天工资约为0.4元,只相当于从云南拍电报到吉隆坡一个字的价格,这自然是普通民众无法承担的。但是,政府机关、外国领事馆、工商业机构、海关、铁路、银行等对电报却有着强烈的依赖,没有电报甚至日常的行政、外事、商务、监管、经营、汇兑都无法进行。如果这些机构陷入瘫痪,城市也将瘫痪。

除电报外,有线通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电话,清末开始进入云南,初始在新军督练公所和学务公所设置电话交换机以联络各标协各学校。1909年,云贵电报局总办刘孝祚由上海订购电话交换总机及电线配件。1910年,机料到滇,在电报局内设交换总机。“凡政署、警署及商用电话皆于此时安设,皆由总机关交换并能与两公所原安各电话通话。”[6] 1929年,云南设立单独的省电话局,直属省政府,以整理省会电话并筹设全省各县市村电话。1931年,省政府筹设全省长途电话,分为七区:曲靖、昭通、建水、文山、楚雄、大理、昆明。考虑到业务量,省电话局在个旧和蒙自设立分局。与电报相比较,电话的普及程度、使用频率和覆盖范围都不高。20世纪30年代,除昆明外,各地设有电话的有60处:东路曲靖、宣威、昭通等地共9处,南路阿迷、建水、蒙自、个旧、河口等地共28处,西路楚雄、大理、下关等地共13处,北路武定、元谋等地共10处[4]。史料记载:“当全省电话局初成立时,官商用户可通者不及百号,自经整理日有增加,截至二十一年(1932年)止已达四百余号,而请求安设者尚时有其人。惟交换总机已无空号,供不逮求。” [6]在旧中国,除军警特宪外,电话只能供少数官僚巨富特权阶层使用,20世纪30年代云南全省仅400多用户,不可能惠及普通民众。全省电话局租费收入:1930年,7 117元;1931年,50 785元;1932年,65 102元[6]。但电话的使用对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增强城市内部的信息流是有利的,因为短距离通信,电话的成本和效率要优于电报。

以后由于匪患和军阀内战,杆线逐渐被破坏,电信日愈阻断,随修随砍,无法维修,导致有线电报业务处于半瘫痪状态。如通海县上报:“继因偏地皆匪,电杆电线每多被匪砍断窃去,重修殊非易易,遂无形取消。”滇藏边境的阿墩也上报:“电报于民国三年(1914年)曾设三等电报局,后电线电杆被匪毁,民国十三年(1924年)撤销。”邻近的中甸情况也一样,“电报民国九年(1920年)被匪毁”[3]。这对边疆地区的省防国防和边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极为不利,降低了城市之间信息交流的强度,电报的流向流量各项指标如次数、时间、字数、金额大幅下降。 而省际和国际电报则使用滇越火车邮件传递,以昆明局作为排单分发局,河口局作为电报收发局,具体方式为:去报由昆明报房抄寄河口局(经滇越铁路)发往越南,再经英、俄、丹麦、挪威等国所办的大东、大北电报公司的海底电缆,转发香港、上海;来报也由这条路线返回到达河口局,由河口局抄寄昆明报房。昆明报房在每天傍晚滇越火车到昆明时,值午班和晚班的人员就作好准备,接收邮寄来的大量电报(当时称为“排单”),迅速抄好,封送收报人。这样的邮传电报,由于抄寄等手续延误,经常受到责难,但却是顺畅通达安全的[1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化对电讯技术的依赖,当东西两路干线受到破坏以后,南路依赖铁路和河口电报局保持了与外部世界的电讯联系。1928年,龙云主政云南后,地方社会秩序渐趋稳定,电报线路逐步得到修复,至1937年抗战前夕,云南省电报线路全长4 810条公里,连接着35个局(处),较清末,线路增长37.4%,局(处)增加25%[8]193。龙云主政的十年,相对来说也是云南近代化、城市化发展较好的十年,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得到较快发展,为抗日战争中云南成为大西南的电讯交换中心打下了较好基础。1942年,全省29个局尚有莫尔斯机46部。由于韦斯登快机传递电报的效率较人工机高,为适应抗战需要,首先在电报量大的主要电路上装设使用以替代莫尔斯机。至1942年,全省共有快机7部。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全省有快机电路8条,装设快机14部。此时,全省电报局发展到65个,装有莫尔斯机118部。因莫尔斯机传递电报所用纸条进口困难,材料费支出大,抗战胜利后开始推行音响机,至1948年,已改装音响机电路16条[8]204206。抗战胜利后,云南电政管理局萧扬勋局长称:“抗战期间,因配合军事需要,积极赶设报话电信网;于今电信线路遍及两省要冲(云南、贵州),机器设置无美不备。” [13]可以说,云南的有线通讯技术网络在抗战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机关、工厂、学校内迁,为抗战物资的生产、储备、转运,为抗战命令、通告、信息的提供了技术支持,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大动脉。

三、无线通讯技术的兴起

1919年6月,云南电政管理局通过滇越铁路从东方汇理银行买来一套价值滇币105 000元的火花式高周率长波无线电台(包括动力设备、铁塔天线及收发报机),随即选派电政学校毕业的电报生15人前往越南河内学习技术,学期为一年半。电台的机械设备及安装工程,从1922年开始,历时三年余竣工完成,于1925年8月移交政府。1923年,曾派往滇越铁路火车站实习的4名学员也返回电台(滇越铁路车站电台,是法方在我大电台建成之先,借口需要成立一个“实验电台”自行建立在火车站内的)。于是,云南电政管理局聘请法籍工程师阿斯端和越南的机务、报务人员,加上云南电政学校的19名学员,开始办理长波无线通信。1927年成立开化分台。1928年,云南电政管理局拼装出一部简陋的50瓦短波机,开始与宁、沪、港、北平及河内等地通报。这样,作为无线电通信手段的长波机,就逐渐被真空管式的短波收发报机所取代,短波机功率小、距离远、效率高、轻便、装设容易、信号好。据杨润苍回忆说:“每天早、午、晚与河内台通报各一次,午夜二十三时与奉天台通报一次。昆—河电路收发河内、海防、丰沙里、香港以及东南亚、英、美等国的国际来往电报,使用电报的顾客主要是东方汇理银行和昆明的各家洋行、教会、教堂、传教士以及几家大商号等,他们的电报都属于商务电报;昆—奉电路则是收发和经转国内各地的官商电报;两条电路的业务都不算多。” [14]2822831929年,昆明至香港无线直达报路开通,由于香港是云南最重要的出口转运地和进口来源地,滇港间商业兴旺,往来电报较多。20世纪30年代中期,云南电政管理局有收报机4部,发报机4部,同时与4个电台收发。据1938年资料记载,昆明至河内电路,全年共收来报2 456份,34 383字;发去报2 447份,32 484字。昆明至香港电路,全年共收来报22 331份,340 900字;发去报8 013份,125 901字。以上两条电路月平均收发国际电报2 940份[8]293。企业中的无线电台,除了滇越铁路、个旧炼锡公司拥有外,滇北矿务公司于1939年在落雪、汤丹各设小型无线电台1部,与昆明、会泽定时联络,为铜矿区商用无线电专用通信网。

抗日战争中,大量机关、学校、工厂、银行内迁云南,数十万中国军队和数万盟军云集云南,加上怒江西岸的日本军队,云南的天空每天交织密布着强大的无线电信号,形成一个巨大无形的网,奠定了云南在西南通讯枢纽中的门户地位。以驻滇盟军为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云南各地设立大批军事、情报、运输、文化、商业等机构,仅在昆明的美军机构就有上百个,驻云南的美军人员保持在两万多名,最多时达五万人。1942年12月1日,美国驻昆明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这一时期的美军机构主要有美军中国战区司令部、美国战略情报局中国总局、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美国陆军供应处、美军史迪威第5军及部分海军陆战队、美军驻昆明宪兵总部及其他兵种勤杂人员等。其中,美国战略情报局中国总局有工作人员700余人,下设8个办公室、2个训练学校、4个分部、4个情报站、19个情报分站分驻云南各地[14]88。此外,还有美国新闻处、美国红十字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到战时工作中。英国在云南的军事机构主要有英国军事代表团和英国陆军联络处驻滇办事处。法国在云南的军事机构主要有法国军事代表团昆明分团,有工作人员77人,在河口、蒙自、勐腊、马关等地设有办事处,这些机构都拥有大量无线电台。据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谭沛英描述昆明:“这里,什么国家的人都有。美国人大部分是汽车推销商和搞无线电的,这些搞无线电的人都属于一支美国空军部队。”[15]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驻滇美军机构都有庞大的无线电部门。战后有人描述:“三年前美军在昆明东庄附近架设了许多天线铁塔,东一座西一座地散落在田野间。” [16]盟军和中国方面的无线电台大量云集云南,军事、政治、外交、商务、民间信息相互交织,信息交换的强度是空前的、技术是先进的、范围是广大的。从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业务量统计”可看出,1939—1941年,昆明与香港、河内保持着最为密切的国际无线电信息联系(见表3)。

参考文献:

[1]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五四[M].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刻本.金陵书局.

[2]德宗实录·卷二二一[G]//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清实录》有关云南史料汇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428.

[3]云南通志馆.云南通志馆征集云南省各县邮电资料[G].抄本.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1—1934年).

[4]李永清.云南人文地理·交通·邮电[M].石印本.民初.

[5]亨利·奥尔良.云南游记——从东京湾到印度[M].龙云,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20.

[6]云南通志馆.云南通志馆征集云南省各县交通资料[G].抄本.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1—1934年).

[7]美特福夫人.中缅之交:第3集[G].伍况甫,译//德宏州史志编委办公室.德宏史志资料.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08.

[8]云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云南省志·卷三十五·邮电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9]云南省蒙自县志编委会.蒙自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0]王福明.近代云南区域市场研究(1875—1911)[G]//彭泽益.中国社会经济变迁.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436.

[11]马伯良.云南永义昌号[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60.

[12]CORDIER G. Un Voyage à Yunnansen: Guide[M]. 2nd Edition.HanoiHaiphong:Imprimeried’ExtrêmeOrient,1923:54.

[13]金碧电声创刊号献言[J].金碧电声,1947(1).

[14]杨润苍.云南电信的发生和发展[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37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第9篇:防台抗讯会议纪要范文

关键词:物理分散 优化布置 DCS 远程I/O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315-02

引言

分散控制系统(DCS)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国内作为火电厂的主要控制系统,使火电厂的控制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早期DCS在国内的应用只实现了功能分散,而其物理分散基本上没有被采用。随着DCS电子设备抗干扰等级的提高,设备更可靠,使DCS的物理分散方案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将对单元机组DCS物理分散方案以及远程I/O站的优化配置进行技术分析,并针对托电五期工程主厂房侧煤仓布置方案而采取的电子设备间物理分散布置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列出适合托电五期工程的机组DCS分散方案,以实现项目 “高质量、低造价”的目标。

一、当前主流DCS物理分散的技术发展水平

1. DCS电子设备物理分散的技术条件

1.1主要DCS通讯技术条件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的推广普及,响应用户的普遍需求,DCS网络趋向于采用通用的网络硬件和标准协议。目前DCS的控制模件与I/O模件之间的通讯由内部通讯更改为外部通讯。另一种意义上讲,通讯模式由原始的模件之间的通讯升级为机柜之间的通讯了,从并行变成串行。而且这种通讯线不会因模件之间发生距离的改变而出现变化。无论模件分开或者聚集布置,其通讯介质、方式、速度、可靠性都是一样的,是充分利用了DCS的能力和先进技术。目前,大多数DCS的主干通讯网络支持光纤介质,DCS模件与I/O模件之间的通讯能力可达到2公里,这是采用这种分散方式的关键技术依据之一。

表1-DCS通讯网络比较

从以上几家在火电厂常用的DCS来看,DCS厂家的高速数据总线的通讯距离均能满足在主厂房内分别建立锅炉、汽机电子设备间的物理分散要求。

1.2抗干扰技术条件

由于工艺制造、网络材质、电子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变化, I/O模件抗物理干扰的问题可以合理的解决。分散布置具有重大的潜在优势,靠近现场的I/O模件,在电气干扰方面,由于I/O信号到模件的电缆大大缩短,它们所耦合进来的干扰比原来方式下的干扰要减少很多。这种优势逐渐会在电厂后续的调试、维护阶段充分体现出来。

表2-常用DCS厂家现场I/O模件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指标

从上述几家DCS提供的现场I/O模件看,与过去相比,系统硬件的抗干扰等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采用冗余光纤电缆和自诊断等技术措施之后,节点之间的通讯抗干扰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大,传输速率高,实时性、安全性得到了保证。为了更好的解决火电厂内环境的差异等问题,可以考虑使用简易房加简易空调或采用密封机柜和加装空调等措施。

1.3电气DCS机柜物理分散的技术条件

目前电气进入DCS已有许多成功业绩,电气全部进入DCS(某些专有设备,例如自动励磁控制装置、自动同期装置等通过接口与DCS连接)已成共识。电气I/O点数约占DCS I/O点数的20%,因此电气用DCS机柜可置于电气配电间,电气配电间的环境基本能满足DCS机柜对环境(湿度、温度、风尘及电磁环境等)的要求。也可以通过通过DCS采用密封机柜和加装空调或改善配电间环境,来满足配电间的环境要求。另外,DCS卡件都有机柜的屏蔽,再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都能满足对电磁环境的要求。实际上,电气的一些微机控制装置都在电气配电间内运行多年,且运行良好。

2.远程I/O技术发展分析

目前,远程I/O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DCS系统的远程I/O,其二是国产远程智能I/O。

2.1 DCS系统的远程I/O

近年来,随着DCS在火电厂应用的普及,根据现场提高质量、控制造价的要求,各DCS厂商都不同程度的在远程I/O方面进行了开发应用,下面是几家DCS远程I/O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西屋的OVATION系统的远程I/O柜与其标准机柜尺寸相同,适用温度与抗干扰等级与其现场I/O机柜相同。FOXBORO公司I/A系统的所有FBM I/O组件都是智能的,采用全密闭的设计,使用低功耗的CMOS元件,其工作温度可达到-20℃至+70℃。ABB-BEILY的symphony系统,远程I/O与主机柜之间距离为1300m,适用温度与抗干扰等级与其现场I/O机柜相同。

由以上情况可看出,著名的DCS厂家都有远程I/O产品,技术上是成熟的,并且远程I/O的通讯总线可采用冗余通讯总线可靠性得到了保证。因此,远程I/O的应用问题仅仅是DCS厂家提供的柜体的防护等级和不同大小远程站的可选择性问题。

2.2国产远程智能I/O

近几年,国内仪表生产商成功开发出自己的分布式测控网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无锡华东电站自动化仪表厂IDCB分布式智能数据采集网络(IDCB远程I/O),上海微程电气设备有限公司-DY系列远程I/O采集盒,无锡振华自动化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IDAS智能数据采集网络。三者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采用智能数据采集前端,布置于生产设备附近位置,进行越限报警、工程变换等数据处理并采集过程参数,通过将置于主机内的网络适配器和串行总线与主机进行数据通讯。一个采集网络可挂50块数据采集前端,一块数据采集前端一般具有20个左右的信道,智能数据采集前端采用密封结构,可防尘防潮,环境温度要求为-20℃~60℃,真正实现了分布式测量,现在已大量应用于火电厂数据采集系统。

在大型火电机组采用DCS监控的同时,为降低DCS造价,减小DCS规模,采用国产数据采集网络对一部分参数的监视,利用其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采集过程参数,通过一定的通讯方式把采集到的参数传给DCS进行监视,相对DCS而言,称之为远程智能I/O。

远程智能I/O与DCS之间的通讯基本上有四种方式,一是利用已开发的DCS和远程智能I/O的现成接口连接,目前只有少数可利用的产品;二是通过DCS局域网的PC机接口,增加PC机,该PC机既作为远程智能I/O的主机,也作为DCS的一个工作站;三是,当DCS系统的操作管理站采用PC总线计算机时(目前DCS的操作管理站多采用PC总线计算机),直接将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网络适配器插入DCS的操作管理站,此时操作管理站亦作为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主机;四是通过串行口的方式,也是以往工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通过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串行口适配器或其主机的RS232C、RS422/485串口与DCS控制站的串口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受串行口速率的限制,但对于辅助测点参数采集的小系统来说足以满足要求。

这种DCS+国产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方式能节省一部分投资,在物理分散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主设备金属温度群的辅助测点监测采用国产智能数据采集网络与DCS通讯的方式也符合安全可靠、降低工程造价的设计原则。

2.3远程I/O的选用

DCS一体化的远程I/O和国产化的远程智能I/O各有优势,应根据所选用的DCS、工程中热控系统的投资以及应用场合而定。DCS一体化的远程I/O具有设备选型统一、便于施工管理,设备间的工作也更协调,通讯也更可靠等特点。因此对泵和风机、循环水泵房等设备的参数采集和控制,由于I/O点较为集中、数量较多、同时有输入和输出、且远程I/O布置的环境都较好的情况时可积极采用DCS一体化的远程I/O。国产远程智能I/O具有投资少、布置灵活、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对锅炉的金属温度,发电机的线圈、铁心温度,辅机轴承温度,锅炉、汽机疏水温度等辅助测点的监视可采用国产远程智能I/O。

二、托电五期工程控制系统物理分散的布置方案说明

托电五期工程采用侧煤仓布置方式,工程取消了常规集中控制楼布置方案的两炉之间的集控楼,使煤仓间能够布置在两炉之间的空余场地上,同时汽机房不设置除氧间,大大压缩了主厂房占地和体积,节省了投资。按照工艺系统的划分,控制系统相对集中的布置在就地被控对象附近,从而可节省大量电缆及桥架。

托电五期工程集中控制室、热控电子设备间及远程I/O具体布置如下:

1.集中控制室布置方案

集中控制室布置在主厂房固定端侧,与汽机运转层为同一标高,作为机组运行人员的主要工作区域。

2.电子设备间布置方案为

以托电五期工程#10机组为例,设置两个电子设备间,因#10机组汽机侧已无电子设备间布置空间,所以汽机电子设备间和锅炉电子设备间均布置于锅炉运转层B~K0之间,标高为15.5米。汽机电子设备间布置于14轴到16轴之间,面积约为100 m2。锅炉电子设备间布置于1/9轴到12轴之间,面积约为115m2。

3.锅炉顶部设置多台国产远程智能I/O机柜,机柜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机柜接入的I/O主要是各受热面的热力参数、被控对象所涉及的I/O点。除此之外,在锅炉顶部左右两侧合适位置布置2面DCS远程I/O柜,接入的I/O主要是过再热蒸汽系统、减温水系统的设备等。

4.在锅炉房适当位置,设置DCS远程I/O柜,机柜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机柜接入的I/O主要是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烟气分析等热力参数、被控对象所涉及的I/O点。

5.汽机房运转层汽轮发电机附近,设置1台DCS远程I/O机柜,机柜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56,并考虑防震措施。机柜接入的I/O主要是汽轮机本体、发电机本体等热力参数、被控对象所涉及的I/O点。

6.锅炉吹灰控制系统采用远程I/O方式,动力柜、I/O机柜放在锅炉吹灰器平台适当位置,机柜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

三、托电五期工程采用控制系统物理分散方案经济效益分析

采用控制系统物理分散方案与集中布置方案比较,将带来投资变化,主要包括:

1.节省电缆

按2011年水平的限额设计标准,两台660MW燃煤机组的仪表与控制电缆,总量为1200km,主厂房内约为1050 km。托电五期工程采用物理分散方案后,取消了集中控制楼,汽机、锅炉系统分别设置就地电子设备间,电缆接入就近的电子设备间或直接接入远程I/O柜。主厂房两台机组电缆使用量合计约为850km,与限额设计量相比,节省约200km,节省近20%。

2.节省大量电缆桥架

按2011年水平的限额设计标准,两台660MW燃煤机组的仪表与控制电缆桥架,总量为600吨,主厂房内约为500吨。托电五期工程采用控制系统物理分散方案后,由于取消集中控制楼,电缆长度减少,其进入电子设备间的电缆桥架也相对减少,并且电子设备间下原电缆夹层内的电缆桥架也大大减少。经计算,采用物理分散方案后两台机组主厂房内电缆桥架用量约为400吨,可节省电缆桥架约100吨,节省约20%。

3.取消集中控制楼,电子设备间布置分散,可以降低土建包括集中空调等方面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

4.节省工程工作量

随着电缆、电缆桥架的减少,其配套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量相应减少。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随着电缆敷设工程量的减少,在压缩工期或在同样工期下,可为DCS提供更合理的调试工期。

5.有利于防火和电厂安全运行

由于进入电子设备间的电缆大幅减少,电子设备更为分散,电缆防火措施更容易完善,有效降低了电缆着火的风险,提高了托电五期工程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6.增加费用项目

由于采用控制网络采用光纤电缆通讯,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但同时通讯用的光缆(不超过5km)及其相关设备的费用有所提高。其光缆增加的费用与安装材料等减少的费用相比,可忽略不计。

四、结束语

托电五期工程机组分散控制控制系统(DCS)实现物理分散布置后,有利于分散控制系统(DCS)“分散”的特点更好的应用,既可有效地减少电缆和桥架用量,减少施工工作量,节省投资,缩短施工周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的降低平行敷设的电缆间的相互干扰,使信号传输稳定,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采取DCS物理分散布置方案后,电缆夹层随之消失,需要很好地规划电缆通道; 各区域之间以及各电子设备间之间的DCS通讯光缆的敷设距离会加长,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托电五期工程DCS通讯光缆采用铠装型式,且采取保护管或专门电缆槽盒方式进行敷设,同时考虑了冗余通信的两颗光缆采用不同的敷设路径设计,进一步实现风险分散、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另外通过与建筑、暖通、消防专业密切配合,做好电子设备间的隔音、防尘、防振、空调、消防等工作。

总而言之,托电五期工程通过采用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物理分散及远程I/O优化配置的方案,能够满足工艺系统自动化的要求,能够提高设备可靠性、安全性,最终可以实现“高质量、低造价”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DL/T 77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