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高一化学竞赛精选(九篇)

高一化学竞赛

第1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全员参与 全程化 竞赛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业意识等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为达到这个目的,建立与职业素养培育相匹配的全员全程化竞赛体系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1 构建高职院校多元化竞赛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1)顺应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这一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领域,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职业教育面临着空前的大好机遇,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找准技能竞赛的定位、探索新的技能竞赛管理体制。(2)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措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2 高职院校多元化竞赛创新体系建设

2.1 进行多元化技能竞赛体制功能的定位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措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这需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2.2 全员全程多元化技能竞赛体系结构设计

竞赛体系需要根据具体的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如图1所示,实施平台、与课程教学结合、学分机制、评价方式和保障机制。

2.3 竞赛系统化

主要包括竞赛平台化、师资保障化、网络公开化。

(1)竞赛平台化是指通过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课程教学平台,为竞赛提供场地、课程和培训内容,同时满足远程化需求。(2)师资保障化是指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全员参与到竞赛指导和课程考核实施竞赛化的研究实践中。并为这些教师提供培训、科研以及精神方面的保障和奖励,让教师主动参与到这项世纪工程中来。(3)网络公开化是指竞赛过程全程化直播,在课程实施过程使用竞赛的实践研究成果通过网络公布,并建立公开交流平台,作为竞赛相关内容的讨论和教学研究的有效平台。

2.4 竞赛培训课程化

在技能竞赛的培训过程中,以开始课程的方式进行培训。为课程设置一定的学分,课程结束后的竞赛设置素质学分,来提升学生学习和竞赛积极性,并为高级别竞赛做好梯队保障。

2.5 竞赛过程项目化

竞赛过程项目化主要包括培训项目化、研发项目化和管理项目化。

(1)培训项目化。通过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化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战性,并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检验项目教学的成果。(2)研发项目化。是指通过与各级科研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获得案例、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资料,这些资料科研很好的用于教学和竞赛辅导,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3)管理项目化。指在竞赛的管理过程中,采用项目化的形式进行管理。在申报阶段,制定统一的项目申报书,指导教师团队组织申报,各相关专业初评并向学校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报学校审批立项。所有竞赛项目,由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拨给专项经费,入专业素质拓展管理系统,采取合约化管理。

2.6 竞赛训练学分化

将技能竞赛的日程训练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课程标准结合,并设置相应的竞赛课程,每个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为这些课程配置一定的学分,一般是分配两个学分一门课程。竞赛培训类课程横跨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为所有学生参与的能力提升课程。课程结束后选拔出相应的队伍参加校内预赛。根据竞赛成绩给予2~6个不等的素质学分。预赛成绩好的队伍参加第二个学期的强化训练,这些学生的学分与相关选修和实践课程互认,在这个阶段每个老师都参与指导,一般一个队伍安排两个老师,这样实现全员全程化参与的目的。

2.7 竞赛保障体系化

在校内成立以学校为总部各学院为分部的组织架构,并设立竞赛计划和根据竞赛内容设置规章制度,竞赛完成后设立各级奖学金或荣誉与之配套。

第2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关键词:体育竞赛;校园文化

体育事业与社会事业联系最为密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身体保障。奥林匹克精神带动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意识,以此加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体育竞赛的相关研究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体育竞赛的概念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学体育竞赛是在学校内、外进行的,参加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组织、裁判,根据统一的规则组织实施的个人或集体间的各种体育竞赛。

1.2中学体育竞赛的现状

学校体育竞赛应重视集体参与,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对参赛者的身份提出要求,提升赛事规模,固定比赛时间,这样的学校体育竞赛,既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也为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的作用。童锦[1]总结了高校体育竞赛的现状:(1)高校体育部门及教师对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2)高校体育竞赛与“阳光体育工程”的设想还存在差距。(3)高校体育竞赛以竞技性运动项目为主。(4)过分追求竞赛成绩。现有的体育竞赛模式基本沿袭传统为主,难以促进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在体育赛事的教育效益上缺乏长久性。不少学者对学校传统体育竞赛的发展提出了改革建议。如章玮、孔红新[2]的《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初永和[3]《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刘晓辉[4]《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郭静[5]等《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等相关文章,指出传统学校运动会存在的弊端,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的改革刻不容缓。针对以上问题,刘宁[6]等《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7]等《南昌市普通中学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调查研究》均提出: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体育竞赛与体育考核、考试相结合;学校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体育竞赛内容体现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特点。

1.3体育文化的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来展开,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来体现它的多样性。

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2.1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标识、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是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2.1.1校园体育场地的建设安徽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学校评估的指标之一,省教育部门对该类型的学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学校体育场馆的整修、建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1.2校园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安徽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能满足学生要求的占调查总体的10.8%,认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能满足群体活动的占调查总体的18.4%,严重不足的占调查总体的12.4%,主要存在于体育器材设施无法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要求。2.1.3校园体育标识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设施欠缺。同时学生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力较低,在心理上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就很低。

2.2精神文化建设

2.2.1学校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反映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标志着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2.2.2学校的体育目标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目标围绕水平五的目标来展开的,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2.2.3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娱乐、健身、审美以及在道德、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

2.3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2.3.1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办学理念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办学经验的积累、提炼与传承,学校历史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校训中除岳西中学出现“强身”二字,其他学校均未有与体育相关的字眼。学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独特的要求,并形成独特风格和办学特色。2.3.2体育课程设置目前,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课仍处于传统的排课模式,课程固定以球类、田径为主。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本身就少,与体育课相协调的情况很难实现。

3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的现状

3.1社团与课外活动

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相互影响、扩展友谊。

3.2体育竞赛的形式

学校举行体育竞赛的形式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比赛、课外活动、单项竞赛项目、学校运动会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学校进行体育竞赛的大好时机,作为普及度最高的体育竞赛方式,学校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精力来举行,时间集中、固定,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

3.3体育设施基本情况

3.3.1师生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调查显示,87.3%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的场馆普普通通,仅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场馆极具创意。优化硬件设施的综合功能,提高学校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3.3.2校园体育标识设计独特的体育雕塑,放在校园显眼的位置,并印发在校园卡、卡片之上;独特的体育标语来增强学校的标识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讲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征文等,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宣传阵地。

3.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情况

3.4.1学校举办课外活动情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协调好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如运动会、体育节等。3.4.2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类型霍山一中、阜阳一中、铜陵一中、淮南中学都会举办广播操比赛;合肥一中、阜阳一中每年会有自己的篮球赛,同样会参加省级或市级的比赛。其中安庆一中,每年举办的体育竞赛项目较为新颖,田径运动会、啦啦操比赛、橄榄球竞标赛、乒乓球比赛,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平台。3.4.3体育竞赛衍生活动发展体育竞赛衍生活动,扩大体育竞赛对学生的影响力,告诉学生不仅仅只有通过成为运动员才能进行比赛,还可以通多种途径融入其中,如:啦啦队选拨、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利用图片资料展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之中。3.4.4关于体育竞赛计划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关于体育竞赛的计划主要围绕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展,再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存在社团的学校会组织一两次体育社团活动,如铜陵一中每年举办社团篮球赛,历时两个月(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合肥一中每年4月份的校园文化节,会定期开展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比赛。其他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一些计划中待定的项目,如阜阳一中、淮南一中、霍山一中的广播体操比赛;安庆一中、六安一中的啦啦操比赛;铜陵中学的三人制篮球赛等。

3.5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对参与体育竞赛的态度

3.5.1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较多,主要从网络、电视、广播中了解相关的图像和音像资料;学校中的宣传栏和标语也会向学生传递相关竞赛信息;其他学生还通过杂志和一些比赛现场进行关注,保持对体育运动的热爱。3.5.2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热情度安徽省高校的仍有学生缺乏积极性,需进一步加强引导。

3.6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师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3.6.1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者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践行者,扮演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体育竞赛活动组织者包含党政领导、宣传部门、团委、学生会及社团、教师。3.6.2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主要担任的角色以参赛者为主,占调查份额的54.5%。学生角色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组织者(2.5%)、啦啦队(21.8%)、裁判员(22.1%)、记者(20.3%)、后勤员(39.4),学生在这些角色中的发展则更加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体育竞赛的距离。3.7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有很多,在学校方面主要包含: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竞赛经费、体育教师数量和缺乏竞赛制度等原因。教师们对于竞赛制度的缺失呼声最高,它是对体育竞赛的开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对校园文化影响的分析

4.1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体育元素的多样性烘托出不同色彩的校园文化,在众多体育活动中,体育竞赛以其特有的竞争形式,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同时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学校的管理,体育文化填充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形成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4.1.1展示特色办学理念,改善校风体育竞赛的发展可以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改善学风,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些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学校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精神层面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注重融合各项课外文化活动,集教育性、娱乐性、竞赛性于一体,给予师生更多发展和参与的空间,引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三观。4.1.2提升学校知名度学校认识到体育竞赛的重要性,鼓励师生组织、参与各类比赛,尽可能的走出校门,学生和教师都会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参与度提高,并获得一定的体育殊荣,学校的知名度得到宣扬。4.1.3规范竞赛管理规定体育竞赛的发展依托于相应的管理规定,要求学校领导部门针对本校具体情况规范、完善以下相关制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教师工作条例、成文的体育教师、学生奖励制度、运动员守则及校园文明规范、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场地器材设备条例等,给予体育竞赛的发展空间。

4.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的影响

当校园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则会反作用于体育竞赛,推动各类赛事和衍生活动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体育项目。4.2.1渲染体育气氛具有鲜明体育色彩的校园文化在各类体育的宣传阶段,就已经将体育气氛渲染到最到点,通过体育标语、体育海报、体育专栏、学校广播,甚至是新兴的公众平台,极大的拓宽了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途径,更加直观、快捷。4.2.2增强凝聚力学生在谈到体育竞赛对自己的影响时,认为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这就是加强凝聚力的表现。4.2.3提高学生体育比赛的参与度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不同潜力,或者爱好进行挖掘和引导,将极大的吸引学生走进体育比赛,再结合自身的优劣势选择自己的参与方式,这就是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组基本的作用。4.2.4促进赛场文明体育赛事中文明比赛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学生的文明行为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这就要求校园体育文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强调赛场文明,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竞赛发展滞后,活动类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没有相关的竞赛计划和制度保障;参差不齐的体育宣传设施和手段,严重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

5.2建议

(1)学校要拓展体育衍生活动,增加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途径,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要定期举办主题体育文化节,真正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体育教育,培养健康人才”的宗旨。(2)完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有参与和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机会,使体育竞赛能够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群体,学生的角色由参与者,向组织者、实施者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3)重视体育竞赛,一是经费支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除体育课外,需要依托体育竞赛建立本校的体育特色和团队影响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体育竞赛的顺利开展;二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建设以体育文化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形成具体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童锦,纵艳芳,王红雨.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竞赛现状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2).

[2]章玮,孔红新.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J].宣春学院学报,2005,27(6).

[3]初永和.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J].2006,28(6).

[4]刘晓辉.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J].科技向导,2010,36.

[5]郭静,吴玉华,兰师文.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J].贵州体育科技,2010,3.

[6]刘宁,王国洪.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J].贵州体育科技,2006,3.

第3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关键词 科技竞赛 竞赛组织管理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科技竞赛是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同时,科技竞赛项目选择的都是密切结合相关科技领域的实用技术,通过参与科技竞赛,既能起到对学生综合素质检验和提高的作用,也能起到对教学实践的扩展作用。建立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竞赛管理机制一直是学校和老师努力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这成为高等职业学院加强技能培养力度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并形成惯例,定期进行。

目前,科技竞赛更多的被赋予了为获奖、为个人争荣誉、为学校创品牌的功能。科技竞赛的核心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推动学生知识扩展和提升、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反而被弱化。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科技竞赛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竞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核心作用,许多学校对此都有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之前建立的电子、计算机科研竞技队运作经验,对高职学校科技竞赛管理机制进行一定的探索,并在不断完善之中。

1 思考

(1)如何把竞赛作为学习的推动和促进。目前,许多学校把竞赛得奖为主要目的,甚至把“胜者为王”作为主导思想。却忽视了以竞赛为引导,带动学生知识、能力的扩展和提升这样的核心目的。

(2)如何强化训练和竞赛过程。以往学生竞赛以老师为主,甚至出现老师大包大揽的不良现象。建立一支日常性的普及面广的竞赛训练队伍,以赛促练,以练促学,让学生从训练、选拔、竞赛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竞赛的真正目的。建立健全竞赛的日常管理办法和应赛的选拔办法,重在训练,并与日常教学相辅相成,作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让同学们有兴趣、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3)如何让竞赛推动学生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工作。将竞赛与日常教学、科研、课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的相结合,相互促进;推动教学质量提高。以竞赛为引导,将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应用型人才建设。

2 竞赛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以我校电子竞技队为例)

近年来,为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职业院校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努力探索通过技能竞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探索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通过技能竞赛推动专业建设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旨在通过竞赛积极落实各院校的教改精神,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

我校把技能竞赛活动作为一项学期常规重点工作,使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营造了竞赛与教学、竞赛与职业技能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技能竞赛水平和质量。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竞赛组织管理机制。

(1)以爱好为牵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计算机竞技队。在每一届新生进入学校之后,学校进行专业宣传和电子、计算机协会招聘,为今后电子设计大赛进行技术储备并积累人才。电子、计算机竞技队作为学生的社团组织,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日常活动。系部以定期开展科技讲坛;引入企业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系部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大赛等多种方式让电子竞技队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随之而来的国家或省级电子设计大赛夯实基础。

(2)形成合理的竞赛选拔程序。在确定参加电子竞赛后,按照举办单位、行业协会或者举办竞赛的学校先提出大赛的指导思想、比赛内容和初步方案,根据本校的仪器设备能力和比赛场地的限制,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比赛选拔方案。从学生中挑选对竞赛有爱好、能吃苦、有潜质的学生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师也加入其中,在鼓励尽量多的学生报名同时也根据学生不同特长进行竞赛小组的组合,让学生在赛前培训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设计科学的技能竞赛方案。根据竞赛指导思想、竞赛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拟定竞赛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方案指导和关键技术难点指导,力争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4)将竞赛项目引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竞赛结束,曲终人散。荣誉过后往往无人再关注竞赛之后的后续工作。实际上竞赛项目都从实际教学案例中来,而且是实际案例的提升和浓缩,将竞赛项目做为学生的实训项目或岗位强化的内容能收到较好效果。为此,教师将历届电子产品设计大赛题目编入授课讲义中,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实训课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同时也为今后的电子竞赛进行了技术储备。

3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除了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外,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这也是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有益补充。其中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的活动形式,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同时,在选拔选手的过程中,能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同时,获奖选手的美好职业前景,形成广大学子的职业动力。

通过我校近三年的竞赛组织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建立健全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和相关组织措施,有效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理念和模式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盛.科技竞赛在本科创新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B07).

第4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一)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评价的显性化,符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

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定功能是基本功能,在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定过程中,行业、企业人员以及教师对竞赛项目进行精心设计,评价环节充分体现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与要求,技能竞赛项目评价设计对参赛者具有鉴定优劣、区分等级、排列名次的作用,因此竞赛项目评价的显性化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

(二)职业技能竞赛形式对学生的激励,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

任何形式的比赛能够对参赛者起到激励的作用,是竞争引起的必然结果。因此职业技能竞赛以比赛的形式呈现,能够充分挖掘竞赛参与者的潜能,还能够鼓励竞赛参与者争取更多的突破,促使其按照既定的竞赛目标、竞赛标准开展工作和进行学习。同时对于比赛中落后的学生,能够帮助他看到自身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改变落后的状态,因此职业技能竞赛的激励作用,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化的竞技内容与氛围,符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既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真实反映赛手的技能水平;又要营造职场氛围,全面考查学生在专业技能展示同时表现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竞赛竞争的氛围,能够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的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竞赛的形式能够全面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技能竞赛引领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与竞赛项目的设计

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显而易见,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落户天津,项目是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要求来设计,引入了真实的企业任务,来自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竞赛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一)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竞赛实训项目设计思路

图1基于竞赛项目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设计思路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全国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规程、评价标准与竞赛实施过程的要求,对竞赛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对技能竞赛项目规程中考核的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进行了分解与重新组合,对应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核心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实训项目的设计,并穿插和应用到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中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及综合技能训练的思路,分层次进行核心技能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分层次的竞赛实训项目的设计

对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竞赛项目和天津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对竞赛项目进行分解与重组。1.对应核心技能课程的竞赛实训项目设计由于天津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自2006年以来项目调整比较大,鉴于技能竞赛项目的时效性,对天津市市赛项目2010年以前的项目进行了拆分重组,设计到了各核心课程中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实训项目中,比如:装卸搬运技能比赛项目、拣选作业、ABC分类作业等项目,设计进入到《仓储技术与实务》、《配送技术与实务》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中去,采用竞赛的形式与标准进行教学实施。2010年至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竞赛项目的竞赛内容与形式较为稳定,涉及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变化不大,因此按照竞赛项目的设计,进行了竞赛项目的分解与设计,拆分为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等实训项目的基于工作流程训练的实训项目;对整个竞赛项目情境重新设计后,应用到《物流综合实训》课程中。从基本技能的实训项目、专项技能的实训项目到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内容中嵌入国赛与市赛中竞赛项目中涉及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项目训练过程与评价过程均采取竞赛的形式,人人参与,实现竞赛项目的“普适化”。2.院级技能竞赛项目的设计院级技能竞赛搭建的是“精英”学生的竞技平台,一方面要充分展示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因此从院级竞赛项目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综合性与高级别比赛的适应性,从竞赛规程的设计上,竞赛项目内容与国赛、市赛保持一致,从情境设计上,更加充分的考虑学院自身的软硬件环境,从竞赛效果上,要充分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赛、市赛的引领下,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院级竞赛项目设计成为两项: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与电动叉车技能竞赛。

(三)竞赛形式在其他课程的引领

竞赛形式在其他课程中同样适用,《物流沙盘模拟实训》、《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应用竞赛的形式,对实训项目进行设计,在课程中采取竞赛的形式进行部分实训项目的设计,选拔课程成绩优异的选手参加大学生物流沙盘模拟大赛与全国大学生条码大赛。

三、竞赛引领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及竞赛项目的实施

(一)教学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

由于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在物流管理专业竞赛实训项目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中,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过程中,由于竞赛项目评价功能的显性化,因此教学安排、组织与管理发生了变化,教师间的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竞赛项目的实施与评价。

(二)专业的学生组织团体的参与

竞赛形式的实训项目的实施体现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需要对全体学生组织竞赛形式的实训项目评价。因此除了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配合外,物流协会(专业型的学生社团组织)成员的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协会成员课下苦练技能,课上这些技能突出的“精英”学生就会被吸纳成为评委,并在课堂的技能训练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得竞赛项目的实施顺利进行。

(三)实训基地软硬件条件的保证

竞赛实训项目的实施需要校内实训基地提供软硬件的设备保证,竞赛实训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离不开流程设计上所需的硬件设备,离不开软件系统基础数据的更新和完善。

(四)合作企业的人力与技术的支持

竞赛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需要企业技术能手的参与。在竞赛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竞赛项目情境、竞赛项目流程、竞赛项目评价的设计,需要企业人员针对岗位标准与要求进行考量;在嵌入课程中的竞赛实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部分竞赛项目的评价需要来自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院级技能竞赛则要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到整个竞赛的评价中,体现竞赛的职业性与开放性,充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竞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竞赛引领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的效果分析

(一)以赛促教,推动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竞赛项目的整合与实施,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课程改革收获颇丰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丰富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在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进行实训项目与院级竞赛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项目设计的依据新、评价标准高,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随着竞赛形式实训项目的引入更加充实和丰富,课程改革的成果颇丰,实训指导书、部分校本教材都进行了修订,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课程实施的效果体现在竞赛项目训练效果上,学生技能水平有所提升。2.竞赛引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运行更加灵活,适应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竞赛项目嵌入到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竞赛方式的考核与评价需要教学管理的配合,例如两个班级同时进行竞赛项目的考核,教学组织形式随之改变,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团体的配合,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批准,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引领学院实践教学、实施适应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3.竞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条件的建设在原有软硬件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竞赛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与此同时,学院对竞赛项目需要的软硬件条件进行了补充与更新,并按照竞赛项目所需创设的职场环境进行了环境布置与调整,充分发挥出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在各类竞赛中的作用。在改善实训条件的同时,带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对软硬件实训平台的使用与项目开发,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发挥更大效用。4.竞赛促教,提升了教学团队整体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职业竞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增进了物流管理教学团队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不断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积极地将竞赛引领的理念、方法、内容应用到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中,因此,教师在各课程竞赛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以及院级技能竞赛的评价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职业岗位标准要求,提升了课程设计中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的能力,改进了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5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学科竞赛;机制

目前,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科竞赛在教学中的地位,对于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学科竞赛的软环境体系建设有待提高,如对学科竞赛的定位不清,认为学科竞赛就是一场专业比赛,是精英教育,没有认识到学科竞赛是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根本初衷,也有全面夸大学科竞赛的作用,认为学科竞赛无所不能,甚至以竞赛为最终目的,忽略了基础教学。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对于高校学科竞赛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且大部分均为理论性文章。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科竞赛人才的地方却少有人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将从实验室角度出发,开展促进学科竞赛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践,能为高校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科竞赛体系提供一定借鉴。

一、目的与意义

1.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科竞赛是超出或者高于课堂学习的一种特殊“考试”,高校中的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群体所进行的一类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比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在高校的“育人功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与国家改革创新发展和民族进步息息相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科竞赛对于高校的自身建设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甚至于学科竞赛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地位。学科竞赛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展示高校教学成果的重要窗口。对于学生成长而言,学科竞赛本身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突破自我的舞台,能够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术、科研、创新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创新创先的成就感,提高学生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有效的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实验室开放的意义

实验室开放是指实验室除日常的教学外,应该建立面对全体大学生的开放体系,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场所、资源、经费和指导。传统的课堂实验课,基本上是按照书本指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的。由于受到时间、地点、思维限制和约束,学生来不及深入思考与实践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忽略了学生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开放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一般来讲,实验室开放包括从时间上开放、人员上开放和实验实践内容上的开放。

3.实验室开放对于组织学科竞赛的意义

目前各类学科竞赛在高校中蓬勃开展,层出不穷,出现了经常化、专业化和实践化的倾向,原来的传统实验教学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开展此类活动的需求,原有的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和使用效率不能与之匹配。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仪器使用效率,以满足蓬勃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需求。实验室开放对于科技创新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长足发展,实验室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筑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以开放实验室为依托,促进实验教学与学科竞赛良性互动

各类学科竞赛需要有开放实验室的支持作为后盾,实验室的开放性实践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求知欲,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能带动周边的其他同学共同研究课题,提高实验室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并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1.以学团制为平台,摸索建立实验室学科竞赛团队新途径

“学团制”是近年来提出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的新概念,所谓“学团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实验室等为主阵地,以教师(组)为主导,以学生(群)为主体,在导师指导下的不同年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高低年级本科生形成的梯队)共同组成一个学研团队,以一定的研习项目为依托一起学习和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共同进步。学团导师负责指导学团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和团队建设。学团内的成员组织结构相对固定,人员组成有一定的梯队性;学习阵地相对固定,学习内容明确;团队名称相对固定,团队文化积极向上;学团特色相对明显,崇尚科学研究;学团内部选拔机制相对固定,内部建设规范。本课题将立足于实验室构建可持续的学团发展模式,充分运用实验室各种条件,以研究生带动本科生,高级年带动低年级,打破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的人为壁垒,组团培养学科竞赛人才,做到自我传承、自我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2.以开放实验室为依托,“三化”搭建学科竞赛新体制

要以开放实验室为依托,努力搭建常态化、普及化、推广化的学科竞赛体制,让学科竞赛成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平台。

①常态化。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原本就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将各类学科竞赛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做到常态化,融入到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去,学科竞赛的人才培训工作应做到细水长流,在日常的实验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为出发点,灌输给学生学科竞赛的意识,让学生能了解到学科竞赛的前沿,引起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向往,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②普及化。学科竞赛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各级单位组织开展,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学院系所。目前大多倾向于把学科竞赛看作是学生的精英大赛,忘记了举办学科竞赛的初衷是提高所有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所以在组织学科竞赛的实践活动中,应注意面和点的问题。要让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科竞赛中,特别是要提供院级、校级的学科竞赛平台,作为这种级别的学科竞赛,应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全面发展为准则。竞赛内容要突出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制订和实施两段式(即培训阶段和竞赛阶段)学科竞赛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机会参加到学科竞赛中来。只有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将学科竞赛培养体系普及化,才能不挫伤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科竞赛的意义和深度,选拔出具有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团队,实现更高的目标。

③推广化。学科竞赛没有过强过硬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则成为一句空话。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成就创新。要将学科竞赛延伸到实验室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将学科竞赛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而不仅仅是为了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同时要以组织学科竞赛为平台,注重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参与过程,并及时跟进,引导学科竞赛的竞争意识向优良学风转化。

3.以提高专业技能为导向,促进学科竞赛内容向实践教学转化

第6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职人才培养;融合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明确了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职业技能大赛,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对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都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职业技能竞赛的正负功能

1.职业技能竞赛的正向功能。职业技能竞赛如同一个风向标[1],对职业教育具有引领作用,我国近几年来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教育水平的综合检验,其在推动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通过技能大赛,能够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从而要求依据职业标准编写竞赛训练方案、技术技能理论和实际操作规程。训练内容既要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又要贴近生产实际;既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等关键环节,又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既能够突出专业特点,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从而突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要求。(2)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技能是职业技术类院校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大力营造学知识、促业务、比技能、练本领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进取精神和合作意识,推进职业教育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学生。(3)通过技能大赛,能够促进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赛点建设要与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因为只有依靠实训基地才能办好技能大赛,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增加实验实训工位,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优化实验实训环境,提高比赛保障能力,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4)通过技能大赛,能够构建激励平台,调动多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政府搭台,学生竞技,共同参与,多方受益。校、市、省、国家多级赛制,各具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能为广大师生展示才能提供广阔的平台。层层选拔、逐级提高的竞赛,不仅能最直接地检验教学成果,而且能为广大职业院校的学生开辟一条就业的“直通车”。竞赛中涌现出的很多“明星选手”和“技能高手”,凭借着他们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心理应变能力,当场就被用人单位选用。

2.职业技能竞赛的负向功能。“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2],正如高考本身备受质疑一样,当一种机制被过度重视或模式化后,其对教育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重竞赛,轻教学;表现为对竞赛投入过多热情,不顾竞赛项目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专业教学需要,是否能够较好地与课程相结合,只要是竞赛就组织学生参加,甚至不惜打乱已有的课程安排;等等。这样会使教师和学生疲于竞赛,没有心思积极改进教学。竞赛是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目的,如果过于投入竞赛,为赛而教,为赛而学,本末倒置,必然得不偿失。不仅难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窄化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重结果轻过程尤其是甚至“以赛代考”、“以赛代学”,会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3]。竞赛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参与竞赛的过程本身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历练,可以从竞赛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但如果过于重视比赛结果,甚至用比赛结果代替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就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竞赛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甄别和选拔性,能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但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如果过于重视竞赛的选拔性,那么就会使少部分学生占据学校大部分的优势资源,而对其他学生就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职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途径

第7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技能竞赛;人才;职业能力;双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技能竞赛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检验学校实践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将竞赛与学生的实习就业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推进技能竞赛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等做法,具有较为普适的实践价值。文章就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技能竞赛所进行的有益尝试,试谈粗浅看法,抛砖引玉,以便同类院校有所借鉴。

一、校企合作开展技能竞赛的创新举措

(一)依托建设项目校企联合举办技能竞赛

近年来,为了提升浙江高校的专业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就业,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培养宁波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宁波市教育局启动了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工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所构成的“医药产销人才培养专业群”被批准立项,专业群下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二级建设项目。学校以专业群为主体,带动辐射其他专业,联合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邀请企业进校园,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系列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同时,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倡导跨校、跨专业联合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相关政策,推出在浙江高校共建共享10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学校发挥毗邻宁波高教园区其他高校的地理位置优势,每年邀请宁波市其他高校联合行业协会、企业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依托这些建设项目,推进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的开展。

(二)邀请企业赞助冠名,行业协会观摩表彰

在依托有关建设项目,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技能竞赛时,注重选择地方区域医药经济对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多、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群,设置被地方医药行业企业广泛认同的竞赛项目,由行业协会牵头主办,学校具体承办,邀请行业内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冠名或参与赞助,提升专业技能竞赛的社会影响,保证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的质量。决赛阶段,利用学校较大的教学空间场所,如学生活动中心,邀请参赛相关专业学生和行业协会人员观摩比赛、感受比赛。在竞赛总结和表彰大会上,由行业协会人员给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邀请赞助企业老总出席并开展与技能培养有关的讲座或论坛,就医药行业现状、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养成和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如在中药鉴定技能竞赛总结大会上,邀请宁波明贝中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中药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和措施,阐述中药发展的现实挑战等,增进学生对中药产业最新发展趋势的了解,明确医药职场对中药专业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

(三)竞赛项目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

在确定品牌竞赛项目后,学校组织成立由企业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技术组委会,共同研究与企业岗位技能标准相衔接的竞赛内容,共同设计竞赛方案,制定技能竞赛题目,将新形势下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知识和最新技能要求融入比赛,以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学校与宁波市生物学会、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联合举办大学生微生物技能大赛时,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设计理论知识竞赛题目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相关内容,使得竞赛的内容贴近企业岗位实际。

(四)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竞赛考核评判

竞赛成立由企业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裁判组委会。根据竞赛方案和竞赛项目内容,共同制定比赛评分标准、规则和程序,明确竞赛命题、评判、裁定、监察等各个竞赛环节的要求,规范竞赛选手、裁判以及后勤服务等各类参赛人员的职责行为,确保比赛项目设计及标准设定的科学性、规则的严肃性、过程的规范性、程序的条理性和结果的公正性。同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全程参与竞赛过程,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进行评分,提高技能竞赛评判的技术水平和评判质量。

(五)竞赛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通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学校将技能竞赛与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对接,将竞赛的部分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这既提高了竞赛的参与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华海杯”药品生产与检验职业技能竞赛,竞赛项目由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竞赛两部分组成,而理论知识竞赛又分为药品检验技术和药物制剂技术两个竞赛项目,理论知识竞赛的考核内容以药物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国家职业四级(中级工)规定的应知、应会要求和标准为主要依据,学校将理论知识竞赛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参加比赛的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发挥了很好的实效。

二、校企合作开展技能竞赛发挥的功能价值

学校采取多种途径,拓展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每年主动寻求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开展技能竞赛,以便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以及教师“双师素质”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意识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的技能竞赛活动,强化了专业技能训练,许多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白自己应该掌握哪些核心职业技能,平时应该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等相关问题,看到自己在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价值,明确了提高岗位技能的方向,增强了学生课外学习技能的自我管理意识。

2.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通过系列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参加省级乃至部级相关的技能竞赛积累经验,打下了扎实基础。如学校学生连续两年在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产品检验工、发酵工多个团体、单项一等奖,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水平。

(二)深化校企合作内容

1.深化校企科研合作

学校依托竞赛平台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促进了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互聘互用以及学校与企业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合作的开展。如学校积极鼓励专业教师紧紧围绕企业需求,与医药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参与企业关键技术攻关,提品开发咨询服务,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提供经济、法律等方面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经营管理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等。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加强,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参赛的积极性。

2.加强实习就业合作

竞赛之外辅以讲座或论坛,让企业专家从不同角度介绍职业素质养成、行业职场发展趋势以及行业职场对毕业生提出的素质要求,并就此开展互动问答,以企业名称给大赛冠名,提高企业在学校中的知名度,肯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通过这些措施增进了企业和学生的相互了解。由于获奖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企业也就更愿意提供实习机会,接纳表现优秀的学生进企业工作。正是通过技能竞赛,使企业和学校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有了深层次的交流,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

竞赛指导教师与竞赛技术组委会及裁判组委会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命题,通过搜集竞赛相关资料,钻研新技术和新工艺,掌握行业前沿动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此外,学校将竞赛技术组委会及裁判组委会的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参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聘请为专业建设小组成员,让这些企业人员承担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以及部分实训课教学任务,双方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听取企业人员对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实习实训安排等方面的教学意见及建议,这些措施促进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明显提升。

三、推进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制度化建设的思考

引导技能竞赛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调动企业、师生各方参赛积极性,使技能竞赛与教学工作实现真正融通,推进技能竞赛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高职院校应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各方面加强建设,制定保障措施。

(一)建立校企组织协调机制

1.制定技能竞赛管理制度

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人财物的统筹与协调。如果把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来对待,使得竞赛工作正常开展,高职院校需要规范竞赛管理,制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明确竞赛类别、竞赛立项和竞赛组织等问题,落实竞赛经费,为竞赛的相关培训、参观交流、购买仪器设备等提供制度保障。

2.校企双方严密组织实施

校企合作开展技能竞赛牵涉到合作时间、技术以及双方参与切合的方式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要从竞赛运行、评判标准、表彰奖励以及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统筹安排,保证竞赛的顺畅运行。就学校和企业而言,要建立一种便于协调和沟通的组织机制,对于双方牵头组织竞赛的负责人、双方在竞赛中的职责、合作的内容、参与竞赛的人员调配等细节内容做好协商和规定。就学校内部而言,要建立党委、行政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宣传部、实验实训处、团委、后勤处等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的技能竞赛机制。分清主办、承办和协办各方在竞赛中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保证竞赛高效运行。

(二)建立校企多元利益驱动机制

1.激励企业参与

企业参与竞赛或提供赞助的商业目的,是为其自己的产品做好宣传和销售,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等。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报刊、行业协会网站等媒体,帮助企业做好宣传,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校内的知识资源和专业教师的科研特长,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热情周到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等多举措吸引企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激励教师参与

通过技能竞赛的手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新尝试,必然会带来教师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变化,也会带来教师工作量的增加。为了保证教师参赛的热情和干劲,高职院校要制定鼓励教师参赛的奖励制度,将教师指导学生竞赛所取得的成果纳入学校教学成果奖励范围;根据学生所取得的奖项和等级,按照单项和团体类别、部级、省(市)级等不同级别的项目类别给予教师物质利益补偿;同时,将教师指导学生获奖成果在每学年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上给予加分;对于赛前培训,给予一定的激励工作量补助等多元激励措施保障教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3.激励学生参与

技能竞赛能够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就业的岗位职业技能,高职院校要通过校报、校园网等媒介手段,报道学生获奖信息,以“榜样”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制定学生竞赛奖励办法,对奖励对象、范围和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对于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这些措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

(三)建立技能竞赛长效机制

1.营造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学生社团、广播站以及宣传栏等媒介,对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召开技能竞赛表彰大会或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对典型的竞赛事迹进行大力推介,同时要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到技能竞赛之中,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贯穿于技能竞赛的整个过程,逐渐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笃学精艺、人人参与、争当先进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2.开设竞赛性选修课程

职业教育兼具社会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特征, 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引领作用。若要将技能竞赛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融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体系中,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高职院校就应开设一些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紧密结合的竞赛性选修课程,将竞赛性选修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聘请企业一线资深专家授课,以增强专业教学内容的社会适应性,从而实现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形成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天英.“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施孔文,蒲晓湘.技能竞赛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第8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1)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导向作用。单位文化能够引导单位整体乃至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技能竞赛倡导“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岗位成才”,崇尚“岗位成才出英雄,技高一筹促效益”,主张“职工靠单位发展,单位靠职工促进”,引导职工“人人刻苦学技术,人人钻研练功夫”,鼓励职工充分利用竞技平台,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工作与学习热情,提升职业技能,自觉把个人的价值与单位的兴衰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技能竞赛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引导职工从“拼体力,拼设备、加班苦干”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文化技术水平的智力型上来。多年来,水利部长江委采取“请进来(专家、技术人员等)”和“走出去”(到高校、培训基地)的策略,从竞赛内容上把关,竞赛试题既要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要贴近工作岗位实际;既能真实反映职工技能,又要涵盖新知识、新工艺,有效推进职工学技术、练本领,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职工岗位成才的激励作用。在物质与精神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技能竞赛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且还是一种内在的引导,给选手多重需要的满足,使职工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职工内在潜力被激发出来,能力得以开发,学习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不断增强。长江委职业技能竞赛已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适度激励的机制,坚持精神上鼓励、物质上奖励、政治上关心,除了物质奖励外,一等奖获得者职业资格为中级工及以下者,将直接晋升上一等次职业资格;职业资格为高级工者,可直接认定为技师;二等奖获得者职业资格为中级工及以下者将直接晋升上一等次职业资格。凡是获得荣誉的参赛选手,不仅会受到隆重的表彰奖励,而且对于特别优秀的获奖选手给予政府津贴、全国技术能手、水利技术能手、首席技师等荣誉。在这种激励效应的作用下,已形成了人人争先、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习技术、苦练内功的浓厚氛围。

(3)团队建设的凝聚力作用。单位要发展,凝聚力非常重要。凝聚力不仅需要高工资、高福利,还需要依靠良好的文化来引导、领导、感召和团结职工。竞赛不仅赛出技能水平,更能赛出精神。参赛单位领导的重视,优化配置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同舟共济,向着目标冲刺;专业技术人员梳理技术要点,开展培训,加强与技术工人交流;参赛选手岗位练兵,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历届竞赛均设立了组织奖,在工程测量、水文勘测工、计算机操作员竞赛中,设立了竞赛团队奖,按每一参赛团队参赛选手的总成绩排名,意在鼓励选手发挥参赛团队精神。竞赛活动是一项涉及内容多、参与范围广、环节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考场布置、实操装置、仪器准备、考试评分、宣传氛围、后勤服务保障等环节精心安排,互相配合,体现出积极进取、互助互利、争做贡献的内在精神,在文化建设中产生独特的凝聚作用。

(4)职工素质的教育作用。通过竞赛目标、竞赛技术标准、竞赛培训教材等,有力地引导竞赛参与者在工作中做什么、怎么做,把对职工的技能要求明确地传达给职工,有效地带动和促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自身提高技能素质需求的内力与单位教育培训的外力得以结合,形成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工作的合力。赛场上选手们奋力拼搏,赛场下彼此切磋技艺,为职工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

(5)单位形象的宣传作用。竞赛现场布置或操作考试中使用承办单位提供的设施设备,不仅能生动、形象、具体展示参赛选手个人的形象、团队风采及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而且还能展示单位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成就,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对技能竞赛政策制度、竞赛活动、获奖选手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能培植人人参与、争当先进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6)能力建设的渗透作用。技能竞赛的各种作用和功能之间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教育作用等功能的发挥,是通过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体现出来的,形成同时作用、共同作用、相互作用,在技能竞赛活动中综合产生影响,交织发挥效应。承办单位或参赛单位以竞赛为契机,促进工作环境改善和面貌变化,在实践中,竞赛文化已渗透到人才队伍建设、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

2职业技能竞赛文化建设的途径

2.1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促进职业技能竞赛可持续发展

成立相应的职业竞赛委员会和主要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专业委员会,建立行业性、全委性、本单位的三级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从行政上加强管理,从技术上进行跟踪和指导,采取统一竞赛、联赛、邀请赛、专项竞赛、单项竞赛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形成层层发动、上下联动、职工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一方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强化竞赛意识,尽可能地主办、承办职工技能比赛,主动鼓励职工参加行业、地域、上级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适当增加符合自身特点的竞赛项目,每年坚持开展竞赛活动,增强竞赛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广泛性,促进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规范、科学发展,通过职业竞赛锻炼队伍,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单位影响力。

2.2加大经费投入,为技能竞赛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都要专门设立技能竞赛经费,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组赛、培训的支出,力争确保经费足额到位,保障各级各类竞赛顺利开展。可列出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和办法,对优秀选手、优秀组织者进行奖励,营造“学习有收获,工作有动力,成长有通道,价值得体现”的文化氛围。

2.3健全赛前培训系统,倡导“终身学习”

坚持竞赛与教育培训、促进创新相结合,发挥技能竞赛的教育作用;坚持竞赛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相结合,发挥职业竞赛的引导作用;坚持强化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发挥竞赛的选拔作用;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效机制结合,发挥竞赛的辐射作用。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完善岗位培训标准,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通过职业竞赛,做到“以赛促学,以练促技,一次比赛,一次经历,一次锻炼,一次提升”。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提升产品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能力。

2.4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

第9篇:高一化学竞赛范文

【关键词】化学竞赛;课程改革;有效策略

The effective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ntest counseling work

Weng Zhilong and Ding Chengyun

【Abstract】High school chemistry contest is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 national academic events, but also students' intelligence, quality of a subject contest.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continue to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ntest activities, more and more types of schools at all levels of attenti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uidance, our strategy is to: (a) the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system management mode (two) various contests counselling form (three) phasing coaching designedly, tamp foundation (four) student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five) students good quality of thinking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six) intensive training, adjust state of students (seve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good.

【Key words】Chemistry contest;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ive strategy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化学竞赛辅导工作已成为众多重点中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众多化学爱好者积极参与的一项课外活动。近十余年来, 我校先后有4人进入全国化学冬令营决赛,并获金牌和银牌,分别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当场录取;46人获得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有300余人次获省化学竞赛一、二等奖。我校主要通过以下策略来有效做好化学竞赛辅导工作。

(一) 主教练负责制管理模式

我校领导对学科竞赛非常重视,每个学科有一个主教练,一般是担任理科实验班的教师,专门负责该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由于我校实行的是年级目标管理制,由各年级的任课教师组织竞赛培训。各年级担任竞赛培训的老师聘为教练,每个年级都有一个或两个教练,负责本年级的化学竞赛培训。

(二) 多样的竞赛辅导形式

竞赛辅导,形式多样。从授课方式看,有集中辅导和个别指导。每周固定二个时间段(约6h)为课堂教学时间,对所有参赛选手集中授课,其余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个别指导。从人力资源的安排看,有专人负责、集体辅导相结合。专人负责是指一个年级的竞赛任务,由主教练一个人负责,不管是有机化学,还是无机化学;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操作,都是由主教练一人辅导。这种形式的辅导更多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纲要,要深入下去,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放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集体辅导是指一个年级的竞赛任务,由几个教练共同负责,每个教练负责一个专题,借集体的智慧力量,共同打造竞赛苗子。

(三) 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内容,夯实学生基础

化学竞赛的内容应根据化学竞赛必须遵循的规律及特点来安排。化学辅导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阶段性,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从总体上看,高中竞赛分高一阶段和高二阶段。对于高一阶段应完成对高中教材的学习,达到高考水平;高二阶段,应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和补充,结合竞赛大纲,补讲与中学内容联系较紧密的有关联的高层次的知识,以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化学竞赛有别于数学、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内容大学的知识成分含量较高,仅有高中知识是不够的。主教练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不能系统讲解大学的全部内容,否则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欲速不达,得不偿失,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中。《竞赛大纲》规定:“竞赛的知识应是中学教材的自然生长点”,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大纲、教材,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找准中学教材知识内容的自然生长点和落脚处。

我们的策略是:在讲授中学某一专题时,适当地渗透大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卤族元素一章时,渗透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卤素互化物等有关知识;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渗透电极电势,化学电源等知识;讲授摩尔反应热一章时,渗透和拓展热力学定律、盖斯定律等相关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俯视中学化学知识。

例如:在高一阶段,辅导内容的安排要形式多样。一是按教材顺序安排,竞赛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二是打破教材顺序,分知识块教学。高一阶段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础有机化学。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包括物质的量及反应热、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强弱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初步、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配合物的概念及同分异构等;基础有机化学包括高中有机化学内容和大学有机化学与中学相关的那部分内容。从这几年的竞赛试题来看,理论和有机题的比例较大。如果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则思维就较活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强。这两部分知识掌握了,学生就具备参加初赛的功底。从我们辅导的这几届学生来看,学生的初赛也有在新高二时就获一等奖和多个获二、三等奖的,这给参加辅导的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充满了成就感,从而对化学竞赛更感兴趣,对自己更充满信心。

进入高二,首先安排的是元素化合物部分,然后是化学实验方面的内容,包括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设计等。有了高一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所有这些,一般计划在高二上学期就可以完成,高二下学期,主要就是针对初赛大纲作全面的复习,重点讲解学生薄弱的、难以掌握的章节。在这个阶段,精选、精讲、精练赛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同时预测当年的竞赛内容,可能会考哪些知识点,怎样考,并针对性地进行考前练兵。因此,竞赛教练在备赛过程中,像高三教师备高考那样,不仅要研究初赛大纲,更要研究近几年的赛题,在备赛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四)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认识某种事物,探索知识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拓眼界的一种原动力。虽然我省规定:进入全国冬令营和省一等奖仍具有保送上大学资格,但如果学生是抱着强烈的名利观念,接受竞赛辅导便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即使坚持下来了,也难出好成绩。我们经过一定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利用化学科的特点(思考性、直观性、实验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重视兴趣广阔性的培养与兴趣持久性的协调;提高兴趣的境界,诱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其钻研创新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们结合培训辅导内容,贯穿化学史,讲杰出化学家的重大贡献;联系化学现实,展望化学前景,讲新材料、新能源、新发现;提供实验条件,创造动手机会,探索实验成因,开放实验室;开化学专题讲座,办化学晚会,写化学小论文等。

例:磷酸是生产肥料的重要原料。此外,磷酸及其盐还大量用于金属处理、食品、洗涤剂及牙膏工业。少量磷酸被用来作为软饮料如可乐和啤酒调味剂。可乐的密度为1.00gmL-1含磷酸0.05%(质量)。

1、在250C下磷酸的三级电离常数如下:pk1a=2.12;pk2a=7.21;pk3a=12.32.计算可乐的PH(忽略磷酸的二级和三级电离)。假定可乐的酸性只由磷酸产生。

2、和可乐一同风靡中国饮料市场的还有雪碧、芬达等碳酸饮料,与可乐配料表有个明显不同是雪碧、芬达等碳酸饮料均加有苯甲酸钠,而可乐没有。苯甲酸钠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可乐里不用添加(由上题数据)?

3、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钙,且血钙浓度和骨钙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请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为什么小孩、年轻人不宜喝可乐!

(五)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想品德

化学竞赛是智能的竞赛,不仅仅是知识的竞赛。高层次的化学竞赛题多数是由最新科研成果改编而成,要解答这类试题必须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解题的技巧性。在化学竞赛辅导中,我们对历届全国竞赛试题,冬令营试题和外省选拔的竞赛题进行精心的分类、研究。我们还经常阅读有关的大学教材,关注化学课外书籍及报刊杂志的最新化学研究课题,拓宽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编拟了一些带有发散思维、抽象的逻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同时进行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另外,我们还加强和省内外的兄弟学校的联系,相互交流资料和经验。

竞赛苗子都是尖子生,他们先天素质好,思维活跃,成绩优秀,家长和老师对他们又特别宠爱,因此有些尖子生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在根底上是脆弱的,要多加耐心教育。对于那些在某次竞赛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多加鼓励。我们致力于培养学识渊博、有吃苦耐劳精神、谦虚向上、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有志青年,而不是培养单纯竞赛型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竞赛名次。夺标是竞赛的一个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培养人才,这是基层前期指导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六) 集中强化训练,调整学生的状态

赛前一个月左右,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利用一些典型试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同时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既给学生释疑解惑还要密切关注竞赛的最新动态,收集有关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不仅能帮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而且还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缩短解题时间,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此阶段,选题是关键。要精选,不搞题海战术,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搜集和提炼新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七)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