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酒桌上的规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桌上的规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桌上的规矩

第1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2、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3、劝酒适度,切莫强求。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6席,右边为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4、酒桌上规矩。(二)如果确信自己要喝,就别装墨迹,接下来就是规矩了。

5、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6、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

7、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8、锋芒渐射,稳坐泰山。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第2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案件的真实情况虽还未浮出水面,但肯定与“酒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初步调查,当晚出席的大多是公职干部,不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挨打”,最终却是以“永远倒下”收场。

当然,李安林的死亡并非个案,近年来,公职干部在酒桌上死亡的案件不断上演,接待领导、犒赏下级都离不开吃一顿,怎么吃、吃什么都有个亘古不变的形式,就是把酒喝“高兴”,酒桌演变成了干部的另一个“战场”,个别干部在酒桌上永远的倒下,给餐桌增加了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

“酒文化”走上政治舞台并“蔚然成风”,多少还是有点“益处”的。接待上级领导,喝酒是调节气氛、迎合领导最有利武器;款待同级或下级,喝酒是拉近距离,增进情谊的制胜法宝。很多项目就是在酒桌上拿下的,很多审批就是在酒桌上通过的,很多关系就是在酒桌上建立起来的。要是领导来了,只是吃点工作餐,规规矩矩探讨探讨工作,唠叨唠叨生活,多少显得有些生分和刻板,没有酒来烘托一下,难免感觉太素了些,这就是酒文化盛行的原因。

其实,大部分干部还是不喜欢酒桌文化的,都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实在不行也就只能迎难而上了,这种“不得已而为之”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却一直践行着并愈演愈烈。干部也有“苦衷”,多少有点“委屈”,以身体之本谋求关系上的“融洽”、工作上的“突破”,真心是下了“血本”,代价有点大。

酒桌文化是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的“发源地”,滋生了不少干部作风问题。这些胡吃海喝,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干部形象,群众对此嗤之以鼻。倘若政府工作都是酒桌上的“头脑风暴”,草率的结果就只能让群众来买单;倘若干部将心思花在了接待上,干实事的少之又少,对社会的发展必然是百害而无一利。自中央反以来,饭桌清净了,白酒消停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个别公职人员“顶风作案”,甚至赔上性命。

第3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虽说我生在中国,住在中国,然而媒体上报道的传统过年风俗,大多没经历过,自然很陌生。具体地讲,我们那疙瘩都没施行过。对于传统的文化民俗,我如外国人一般好奇,对于传统的节日习俗,我如小孩子一般疑惑

我们所谓的过年,其实就是祭祀,祭菩萨和祭祖宗,然后吃完临着的那顿饭,就算过完年了。而日子,也不一定在腊月三十,往往都是在提前几天的时候就过年了,这是视情况而定的

过年那天的早上,父母和祖父母都早早起床了,开始准备祭祀事宜。如果祭祀在中午的话,即使我帮不上忙,也不能再睡到日上三竿的,不然是会挨骂的。

祭祀的正式开始总是奶奶拿着香烛、点心、水果、鱼和肉之类的东西到父母的睡房。然后锁上门,在里面捣鼓一段时间,经过漫长的等待,奶奶出来了,我会迫不及待地进去,一探究竟。房内黑洞洞的,而且乌烟瘴气,其它的就没有什么特别了。看来,奶奶不仅锁了门,还拉上了窗帘,并且点上了烟,但是其它的我不得而知了,问奶奶,她告诉我只是拜神。奶奶那段不为人知的时光,充斥着神秘。

然后开始祭菩萨。平时的餐桌上盖上了那张只有在过年或宴会时才用的大圆桌。餐桌的最北端放着香烛,因为正门是朝南开的所以拜的方向自然要朝南了。后面依次摆放着整个的鸡鸭,五谷杂粮,点心瓜果,酒水。总之,一张大桌子是摆得满当当的,而且每只盘子里的货也都满实的,这寄予着我们美好的愿望。桌子的北面会放上一张毯子,那是用来作跪垫的。小孩子在拜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往往站在一旁念,大多是愿菩萨保佑孩子成绩好之类的话。祭拜的最后程序就是把老人家准备好的“佛”放在专用容器中烧成灰。年年如是,虽然这是科学的时代,但这种仪式,中华名族一直在延续。

祭完菩萨就得祭祖宗了。祭祖宗不需要祭菩萨那样大的一张桌子的,桌子上的内容也与祭菩萨时的大不一样了。香烛是放在桌子的最南端的,而且盘子里装的都是熟食,围着桌子还放着6把椅子,每个“座位”前都准备着碗筷和酒杯,碗中盛了一点点饭,酒杯中也倒着酒,酒壶放在香烛旁边。整个儿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家人围坐着吃团圆饭。如同拜菩萨一样的,也要跪拜祖宗们,只是长辈在说的时候的语气似乎没有拜菩萨时那么严肃了,多了些家常的味道。烧“佛”的同时还少了一些元宝。同样是祭祀,但对祖宗们,多了一份绵长的人情味。

第4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1.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 餐桌举止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 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 有进步的一面, 也有落后的一面, 有对传统的观看来, 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 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 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 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 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 ) ) 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 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 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 使其毫无创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 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 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 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 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 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 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 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 都毫无变化。

4.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鱼就是鱼, 牛排就是牛排, 纵然有搭配, 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这体现了继承, 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衣着, 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 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 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 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

例证。

当今许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 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而在当今的中国, 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 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 不吸烟不喝酒0 就无以社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 陋习0, 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 但依旧不能禁绝之。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 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 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展, 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第5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皇后生日摆上几桌粗菜淡饭

公元1368年,征战十七年的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定都南京。但他登基没多久,官场上的贪腐之风渐起。而此时各地多有自然灾害发生,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异常困苦,可达官贵人仍是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百姓怨声载道。出身贫苦且讨过饭的朱元璋对此深恶痛绝,下决心要彻底整治官场奢侈之风。因为朱元璋对马皇后非常敬重,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于是,他专门找马皇后问有何良策。

马皇后想了想,对朱元璋言道:“下月(八月)初八是本宫的生日,文武百官会纷纷前来贺寿,何不借此之机摆上几桌粗菜淡饭,以警示众臣?”朱元璋一听,觉得此言甚妙。

转眼到了八月初八,皇后寿诞之日,时至巳时(9点至11点),文武百官纷纷进宫为皇后贺寿,但宫苑里却没有一丝为皇后祝寿的喜庆气氛,既无大红的宫灯高悬,也没有悠扬的礼乐高奏。时近正午,朱元璋见文武百官全部落座之后,便吩咐寿宴开始。御前太监一声“传膳!”之后,第一道菜就上来了,是每桌一盘炒白萝卜。朱元璋随即言道:“萝卜,乃百味药也,这白萝卜更是上品,白而无瑕,请众爱卿一品这清心之良药。”话音刚一落下,第二道菜又上来了,是一盘炒韭菜。朱元璋接着言道:“韭菜青又青,长治久民心有!”随后又是两大碗青菜。朱元璋继续言道:“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最后上的是一大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先尝了一口,然后说道:“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众臣听罢,一个个面面相觑。最后朱元璋厉声言道:“今日皇后寿筵之规格,为本朝励勤励俭之始,今后众卿往来之餐饮,至多为‘四菜一汤’,皆为节俭。皇后之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从此,“四菜一汤”便成为官场上的规矩。

钦差明察暗访严惩不贷

朱元璋制定的“四菜一汤”之规矩,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立竿见影”。《洪武帝大传》中记述了多起朱元璋惩治生活奢侈官员的事例。据传,他推出“四菜一汤”不久,便派出多位钦差到各个衙门及金陵(南京)城中的各大酒楼明察暗访。如发现官员有“超标”之举,立刻禀报,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一日,有钦差向朱元璋禀报,说有吏部官员正在秦淮河畔的一家豪华酒楼吃酒席,虽为“四菜一汤”,但极尽奢华,山珍海味无所不包。朱元璋随即与钦差来到那家酒楼,但见几位官员交杯换盏,兴致正浓。朱元璋悄然靠近,见桌子上虽为四个盘子和一个碗,但那盘子硕大,每个盘子里另置五个小盘子,也就是“大盘套小盘”,名义上为“四菜一汤”,实为二十道菜。朱元璋顿时怒发冲冠,一步跨到餐桌前,还没等那几位官员反应过来,已扬手将餐桌掀翻了。这几位官员一见圣上到此,连忙跪倒在地。朱元璋怒斥道:“如此‘四菜一汤’,可谓投机取巧,掩人耳目,定当严惩!”结果,这几位官员全部被革职,其宴请者还被“廷杖八十”,连酒楼老板也被处罚。

过了几天,又有钦差向朱元璋禀报,说应天府(南京)的官员们私下里盛行一种叫“轮转宴”的“四菜一汤”。官员之间请客时,先给客人上一桌“四菜一汤”的饭菜,待客人品尝以后,再重新上一轮“四菜一汤”,循环往复,这样一来,表面上看饭桌上始终是“四菜一汤”,但其实吃过的菜肴有几十道。朱元璋大怒,令监察御史韩宜可立即追查上奏!

韩御史不敢怠慢,立即组织人马调查。几日后便在多家酒楼明察暗访到不少官员宴请时确以“轮转宴”的方式,吃着“四菜一汤”。这些人既有六品、七品的小官,也有三品、四品的大员。韩宜可立即上奏朱元璋,并马上得到御批:凡被查实的官员一律重笞(用鞭杖或竹板打),并予以革职,永不任用。而几个知情不报者也以包庇之罪,同样受到连带处罚。

“四菜一汤”让明初官场风气一新

第6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如果需要你协助邀请嘉宾,邀请时要准备好合适的理由,并询问是否有忌口,告知其他来宴客人,请前一天晚上再提醒一次。提前预定酒店时,尽量选择距离各方都较近的地方,控制预算。

如果需要你协助点餐,人均一菜是通用规则,男客多可酌情加量;菜肴组合,荤素搭配,有冷有热;普通商务宴请一道菜均价在50-80元左右即可。点菜时,可根据宴请宾客的地域饮食偏好来选择:如美国人不吃动物内脏;湖南人喜辛辣少甜食;有东北女性宾客必点锅包肉;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驾驶员不喝酒等。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部分宾客可能有饮食禁忌:如回族人不吃猪肉、基督徒不吃血、佛教徒少荤腥、年长者禁高胆固醇.

酒桌座位。关于酒桌座位问题,各地礼仪风俗不同,请提前问清楚宴请宾客的家乡,按客人的礼仪、习惯安排座位,这里举几个例子:

1、主陪位置,大多数地域的座位安排皆是“门口的对面为正位”,是主陪位置,主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一顺位,即是请客的最高职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贵的人。但是在山东地区,正位是“背后有墙”的位置。诸位也不必过分担忧,现在的酒店相对人性化,一般可以在桌子上杯中餐巾的叠法分辨出主位。几个位置的餐巾叠法是与众不同的。

2、副陪位置,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传统意义上,这个位置应该坐请客买单的人但随着近几年请客之风的盛行,一般情况下,陪客者是倾巢出动,因此实际上,掏钱这样的小事是用不到第二顺位的请客者亲自出马的,所以,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带动客人喝酒。

3、主宾位置,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坐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由于许多人对山东喝酒的猛烈程度有所顾及,所以对山东规矩略知一二的外地客人,有时会选择让酒量大的人来做这个位置,这种不对的请客的规矩更多的时候实际是一种礼仪,实质还是一个尊重。如果出现上述的情况,实际上真正的主宾不会少喝多少,名誉的主宾一般会被灌倒(因为你不是最尊贵的客人却坐在主宾位置,只是因为你

职场礼仪常识

1.仪表规范

① 日常着装必须整洁、大方和得体。

② 因公涉外活动时,男士着西装、打领带,女士穿西装套裙。

③ 参加社交活动时,根据喜好着装,但力求高雅、美观。

2.仪容规范

① 容貌修饰自然端庄,不过于张扬。

② 面部保持洁净,头发梳理整齐。

③ 男职工不留长发,不蓄长胡须;女职工不烫怪异发型,化妆自然得体。

④ 神态自信,举止稳重,禁忌粗俗行为。

⑤ 常面带笑容,保持开朗,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3.仪态规范

① 站姿:腰身挺直,禁忌躬背哈腰;不随意扶、拉、倚、靠、趴、蹬、跨,双腿不可不停地抖动。

② 坐姿:从容就坐,动作轻稳(男士腰背挺直,女士坐姿文雅自然);离座稳重,非固定椅子须放回原处。

③ 走姿:上身保持正直,双肩放松,目光平视。

4.言语规范

① 用语礼貌,多用敬语、谦语,如“您、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说脏话、忌语。

② 热情、诚恳,语气平和,手势得当,切忌用手指人和拉拉扯扯。

③ 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讲话或心不在焉,切忌打听他人隐私和贸然提问。

④ 目视交谈对方,适时点头、应答。

⑤ 说话时间长短适度,切忌滔滔不绝。

⑥ 会议、接待等场合宜讲普通话。

5.办公规范

① 以职务或职称称呼上级,以职务或同志等称呼同事,以先生、女士等称呼患者和宾客。

② 遇到同事、患者和宾客,见面先问好,面带微笑,言语礼貌。

第7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好啦,别往后退了,一会儿你都退到窗户边上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餐桌上,进行老游戏。你要是不过去的话……我可就‘点’了啊!”哥哥把右手的食指拿了出来,在雪的眼前晃。

“别‘点’、别‘点’,我这就过去!”雪“嗖——”的一下跑到了餐桌旁,坐了下来。

“这才乖嘛,嘻嘻……”哥哥慢跑过来,坐在椅子上,说:“那么好,游戏现在开始喽!”哥哥拍了下桌子说,

“啊……嗯。”雪苦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好!先把香槟倒满!”哥哥拿起瓶子,把雪和自己的杯子都倒满了香槟。“倒好了!雪,来,把手伸出来吧!”哥哥伸出自己的右手,想去拉雪的右手。

“哥……别玩了吧……我玩不过你的……”雪把双手藏在身后,苦着脸说。

“哦,我知道了!原来我们一向自负的小美人也会怕丢面子啊!啊哈哈……”哥哥仰头大笑着。

雪用一种鄙视的眼光看着哥哥,呲牙咧嘴的。突然,她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大声地说:“哼!谁说我怕啦?比就比!我就不信,你这么多年都没玩,一点退步都没有?哼!来吧!”

“好!有骨气!不愧是刚烈女子!输了那么多次,居然还有勇气继续比!哈哈……”哥哥依旧大笑着。

“你什么意思……别得意的那么早,还不一定是谁赢呢!”雪双手抱胸,瞥了哥哥一眼。

“是吗?那就来看看!老规矩,谁先喝完这满满一杯香槟,谁就可以连玩十次!输一次,要被‘打’十下哦!”哥哥坐了下来,雪也跟着坐了下来。

“那好,我数‘三二一’,我们就开始喝!”雪拿着酒杯,对着哥哥说。

“OK!”哥哥打了一个“OK”的手势。

“三……二一!”雪说“三”的时候,音拉得很长;说“二一”的时候,说得很快。哥哥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雪就抢先了一步,先喝了酒。

“好啊你,竟敢戏弄本大少爷!看看谁先喝完!”哥哥也马上喝起了酒。

“咕嘟咕嘟——咕嘟咕嘟——”兄妹俩大口喝着酒,他们都在听着自己和对方喝酒时发出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

雪毕竟还是小,没有哥哥的肺活量大。尽管她先喝的,但还是抵不过哥哥那“无底洞”般的肺。

“哼,还跟我玩阴的!你玩不过我的!哼!来,把手拿来,该让我打了吧!”哥哥抻抻腰,踢踢腿,扭扭脖子,掰掰手,做了做比武之前的几个姿势。

“好啦,愿赌服输!让你打啦!不过只能打手背哦!可以躲的。”雪很不情愿的把手伸了出来。

“你躲得过吗?哈哈,每次你都要整整被打十下哦!”哥哥有些嘲笑的口吻地说。

“我就不信我还被你打到!”雪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好啊!不信可以试试哦!”

雪右手手心朝下地放在了哥哥的右手掌上,原来他们玩“打手板”。这是他们小时候最经常玩的游戏。小时候,他们不论喝什么,都会玩“打手板”。比如像雪的爸爸给他们一人买了一瓶饮料,他们就会开始比赛,谁先喝完就可以打对方十下。对方可以躲,但只能躲十次,可以吓唬人。这都是老规矩了。雪每次都会输,每次都要挨整整十下的手板!每次雪输后都会很不服气,都会说:“有什么了不起!”而哥哥每次听完这句话,都会哈哈大笑的用手指刮雪的鼻子。他们似乎早已习惯这些事情了。

不出所料,雪的反应能力终究还是没有哥哥的动作快,被打了整整十下!雪下意识的像原来那样,说了句:“有什么了不起!”哥哥也是哈哈大笑,刮了雪的鼻子一下。之后他们俩就相视而笑——可能是因为突然想起原来那些场景了吧。

雪笑着笑着,就哭了……哥哥看到雪趴在桌子上抽泣着,就走到她身边,摸了摸她头发,说:“好了,不哭了。一切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呜呜……呜呜……”雪还是趴在桌子上泪流不止。

“叮咚——叮咚——”突然,门铃声响了。

“谁啊?”哥哥替雪问。

“……”外面一阵沉默。“……雪,我是梦。”

雪把头抬了起来,拿纸巾擦了擦。哥哥去开门。

“你是来找雪的吧!”哥哥把门开了一半,笑着说。

“你好。”梦很有礼貌的点了下头。

“进来吧,雪在里面。”哥哥把门全部打开了,很绅士了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谢谢。”梦走了进来,换了鞋。

梦看见雪在餐桌旁坐着,就走了过去。刚要说什么话,忽然,脸色就变了。皱着眉问:“雪,你的眼睛怎么红了?”

“嗯……”雪小声哼哼了一声,低下了头。

“你……你刚刚哭过了?”梦提着心问。

雪点了点头。

“这……怎么回事?”梦看到了桌子上一大瓶子的香槟和那还残留一点香槟在里面的高脚杯,好奇地问。

“哦,没什么。别站着啊,过来坐。”哥哥泡好了茶,端到了茶几上。梦和雪从饭桌旁走到沙发旁,坐了下来。

哥哥倒了三杯茶,递给了梦一杯,给了雪一杯,自己也拿了一杯,然后就坐到她们俩对面的小沙发上。

“梦,你来干什么?”雪擦了擦眼泪问。

“哦,我只是来问几道奥数题。给你家打电话你也不接。对了,你为什么哭啊?”梦看着雪那红红的眼圈问。

“没什么啦!”雪笑得好勉强。

第8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出了个乔迁豪宅大摆喜宴、借机敛财的公安局副局长陈锡照,廉江市纪委的“紧急通知”便迅即出台,可谓雷厉风行;“一律先免职后查处”,谁道缺乏相当的威慑力?然而,只是将重点落在这个“超过十桌”之上,还只能算是层次比较低的手段,还只是极易孳生“对策”的“政策”。一味追求表面的廉洁节俭,实则奢侈依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鲁迅说:“谁说中国人不善于改变呢?每一新鲜的事物进来,起初虽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己会改变,不过并非将自己变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将新事物变得合于自己而已(《鲁迅全集》第三卷第78页)。”当年,咱们的“国宴三菜一汤,不上白酒”的新规矩一出台,不是有好多国企立刻学得惟妙惟肖吗?只是“三菜一汤”的内容,却豪华得令人咋舌。曾记否?主席“四菜一汤”招待奥巴马――朴素节俭,平民情怀,淡如清流,不卑不亢。后来有不少基层领导以公款宴请宾朋,也仿效这个“规格”,不是学习别的,而是跟重庆的黄金镇镇政府举债四五百万元,把办公楼建得和天安门一个模样差不多,却不过是要从筷子头上找找感觉,“达到”相当的政治高度。至于“规格”的具体内容,自有熟知长官秉性的“群众”鉴貌辨色,灵活安排。于是乎,“四菜一汤”的背后,“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一派皇家气度。

明朝正德年间,南京人陈镐担任过布政使等职,政绩、学问都还不错(《明史》卷187),但颇贪杯,其父担心他因嗜酒妨碍公务,特地写信,要他戒酒。其乃出俸金,命工制一大碗,可容二斤许,镌八字于内云:“父命戒酒,止饮三杯。”士林传笑。在他看来,既在大酒碗内刻上家父戒酒之命,既宽解自己,又能忽悠观众。他已在精神上取得了戒酒的胜利,喝得再多,完全可以心安理得了。

“十桌以下”与“止饮三杯”有异曲同工之妙。规定得越是精确详尽,越有可能出现盲点。自觉而深刻领会“通知”精神的“陈镐”们天生具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敏锐性,唯唯诺诺却又心存芥蒂,墨守成规却又圆滑世故。这种做派岂是真正的服从?往喉咙里灌进的每一滴,尽是对“父命”裸的讥讽和嘲弄。

跟陈镐制作大酒碗的思路一样,“十桌”还是“十桌”,圆桌面可以无限扩大呀!巴不得再创造出更多的吉尼斯纪录来,只要没有突破“十桌”这个安全线,就行!再说,纪委也没有限定一年中设宴的次数啊!隔三差五地“十桌以下”,长流水,不断线。此之谓“技术含量很高的”想象,其奈吾何?

第9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孝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