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路教案范文

电路教案精选(九篇)

电路教案

第1篇:电路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教法建议

教学中不要引入混联电路知识.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教材中介绍的电流的流向特点,是判断串联或是并联的重要依据,要多举实例介绍.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家用电器及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如果这些实例在当地不常见,教师应联系当地的常见实例来讲解,不要硬讲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实例.

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画出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建议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如介绍串联电路后,就让学生做串联电路的实验,画串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介绍完并联后,就让学生做并联电路的实验,画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使学生有较多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提问:

(1)用磁性黑板上如图4-6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4-6的电路图.

(4)找出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

2.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图4-6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纸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

3.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练习1:如图4-19(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4-19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②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③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讨论并联电路:

练习2:将图4-19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练习3:找出几个存在短路、部分短路、导线交叉等错误的电路连接图,指出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课本上图4-20的并联电路.

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

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④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

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指导学生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

第2篇:电路教案范文

摘要: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帮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所使用的学习工具.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复制,也不是教师讲授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建构知识能力的工具与媒介,它具有“导读、导思、导听、导做”的作用.

关键词:学案教学 基本环节 实施方法

1 学案的含义

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

2 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以“电子电路的焊接”一节为例加以说明)

2.1初识导学

在这个环节教师首先要分小组、定“工位”。其次,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节应当达到的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然后提供实物,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认识。同时,教师要对学生预习作适当的指导和重点强调,并进行督促检查。

实施方法:

(1)填空 :

①、常用的手工焊接工具是(电烙铁),其作用是(加热焊料和被焊金属),(使熔融的焊料润湿被焊金属表面并生成合金)。

②、常用的装拆工具有:(平口钳、尖嘴钳、剥线钳、偏口钳、止血钳、镊子、起子(改锥)、空心针头等等)。

③、常用的焊料是(焊锡),它是一种(锡铅合金)。

④、助焊剂在焊接过程中的作用是:(清除氧化物和杂质,帮助焊料流动,焊接结束后保护刚成形的温度较高的焊点,使其不被氧化。)

⑤、焊接时,一般左手拿(焊锡),右手拿(电烙铁)。

(2)思考问题 :

①、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为什么?

a.了解电烙铁的种类和结构(知识目标);b.电烙铁的拆装和安全测试(技能目标);c.元器件和导线的焊前整型(技能目标);d.焊接温度控制及焊点质量的检查(技能要求);e.小组自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

②、怎样用万用表对电烙铁进行通断和安全测试?

③、元器件和导线的焊前加工整型方法?

④、一般焊接的顺序是怎样的?

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里后外、先低后高、先普通后特殊。即先焊分立元件,后焊集成块。对外联线要最后焊接。

2.2小试导思

“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干一遍”,在这个环节,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讲清楚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禁止擅自通电,禁止通电后烙铁乱放,禁止相互探头观看,左右晃动。明确用万用表对电烙铁进行通断和安全测试方法,按小组方式督促检查,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探索操作的方法,总结操作步骤,思考操作要领。

实施方法:

我想操作:①我想看一看:电烙铁的结构。

②我想握一握电烙铁、拿一拿焊锡丝。

③我想试一试:a.用万用表对电烙铁进行通断和安全测试。

b.对新烙铁头进行修整、镀锡。

我想知道:①怎样镀锡?

②焊接的步骤是什么?

③焊接中要注意什么?

④元器件引线加工整型、元器件插装以及排列?

教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电烙铁进行实习尝试,并观察和搜集学生操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2.3引疑解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问,鼓励发言、争论。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基础,在提出问题时应该分级要求,具体表现在对优、中、差三类教学对象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能力要求,体现因材施教。在学生的分组中要优中差搭配,所提问题也要难、易兼顾,让各层次学生每次课都有收获知识的喜悦,才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重点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实施方法:

我能汇报:

①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解决:

①电烙铁的拆装和安全测试?

②烙铁头的修整、镀锡?

③焊接操作姿势与卫生?

④元器件和导线的焊前整型方法?

⑤烙铁头焊接温度与加热时间?

⑥电烙铁头接触元件的技巧及加热方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个人见解,采取同伴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他们不同的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4精讲释疑

精讲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学生自学中的疑点、难点以及学生忽略的薄弱点进行重点讲评。

实施方法:

强调关键点是:

①镀锡要点:(镀件表面必须清洁)。

②加热要点:a.(烙铁头上一定要粘有适量的焊锡);

b.(应尽量使烙铁头的侧平面同时接触印制板上焊盘和待焊元器件引线).

难点是:

①烙铁头的温度判断:根据助焊剂的发烟状态判别:

②焊接时,烙铁头加热时间:元器不同,时间不同;

③印刷电路板的修复。

对于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点拨练习

在教师精讲后,学生已基本上对所学内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时就要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予以强化,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及时地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纠正。

实施方法:

我能说:五步焊接法步骤:

a.准备施焊.b.加热焊件。c.熔化焊锡.d.移开焊锡丝.e.移开烙铁。

我能做:①电烙铁的拆装和安全测试;

②烙铁头的修整、镀锡;

③元器件的整型、焊接;

④焊点质量的检查。

本环节不同的个体反映出的情况不一样,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互学互帮,共同进步。教师要及时地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2.6反思内化

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去回顾、反思、总结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通过反思达到对教材和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而使知识技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实施方法:

我能讲:

①我是这样焊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焊接时还应当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是这样控制焊接时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评:

①我做得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②我组(班)做得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组(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我要巩固:

①元器件焊接前的准备

(包括电烙铁的选择、元器件引线加工成型、元器件插装以及元器件安装要求。)

②焊接的基本原则

(清洁待焊工件表面、选择适当的工具、采用正确的加热方法、选用合格的焊料、选择适当的助焊剂、控制好加热时间)

③手工烙铁焊接技术

(包括电烙铁的拆装和安全测试、烙铁头的修整、镀锡、焊接操作姿势与卫生、焊接温度与加热时间、焊接操作与注意事项、五步焊接法)

④焊点合格标准

(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导电性能和焊点外观整齐、美观)

⑤焊接质量的检查

(有目视检查和手触检查)

⑥焊接注意事项

以上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主要由学生在“实验实习报告”中完成。

2.7知识拓展

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去探索,去实践。

我还想知道:

① 焊点产生缺陷的原因:

(桥接、拉尖、虚焊、松香焊、铜箔翘起或剥离、不对称、气泡、焊料过多或过少、过热等);

② 特殊元器件的插装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尝试:

①易损元件的焊接:(焊接CMOS电路时,一般用20W内热式电烙铁,而且烙铁要有良好的接地线);

②焊接前后元器件的在线检测:(直观检查法;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

③拆焊技术、技巧:(采用专用工具、吸锡烙铁和吸锡材料);

参考文献:

[1]成都市龙泉驿区《学案教学》.专题培训材料.

第3篇:电路教案范文

关键词:模拟电子电路;三极管;三种组态;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84-02

一、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共同点

三极管作为放大器件,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放大交流信号的,但不管其接成任何一种组态,直流偏置都应该是一样的,即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这样才能满足组成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偏置条件,如图1所示。

二、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判断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这三种组态的主要特点就在这个“共”字上,即哪个极作为输入、输出信号的交流信号公共端,图2、图3、图4分别画出了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示意图。

在确定了公共端后,还要看输入信号加在三极管的哪个电极,输出信号从哪个电极输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信号由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信号从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共基极放大电路,信号从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

三、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特点和用途

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在理论上有何区别呢?这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种组态特点的关键。首先把三极管看成一个四端网络,通过微变等效分析法可分析出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各自特点,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分析出:共发射极组态电压、电流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中等,输出电阻高,因此该种组态一般适用于放大电路的中间极;共集电极组态电压放大倍数低,电流放大倍数高,最主要的特征是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因此该种电路适用于输入、输出级及缓冲级;共基极组态电压放大倍数高,电流放大倍数低,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高,频率特性好是它的重要特性,因此常用于高频电路或宽带放大器。

四、三极管放大电路不同组态组合放大电路

在讲完三级管放大电路三种基本组态后,要想进一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就要介绍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不同组态组合放大电路。在现实中,可根据三极管三种组态的不同特点,将其中任意两种组态进行组合,构成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不同组态组合,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

(一)共射―共基组合放大电路

共射―共基组合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5所示,在这两种组态组合放大电路中,后级的输入电阻是前级的负载,由于后级共基极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很小,致使前级共发射极组态的电压增益很小,整个电路的电压增益主要由共基极放大电路提供,由于共基极放大电路的频带宽,所以这种组合电路特别适用于高频工作,常常用于视频放大电路。

(二)共集―共射组合放大电路

共集―共射组合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6所示,第一级共集电极电路主要特点是输入电阻高,用于提高整个电路的输入电阻,第二级共发射极电路主要用于提高电路的放大倍数。

五、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及组合的实际案例分析

让学生能够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不同应用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好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实际案例教学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这一问题。

实例1:视频放大及视频输出电路。

一般电视机都有音频、视频输入输出转换板,这里给学生介绍一下视频输入信号输入端子部分电路的例子,视频输入端子是为VCD等视频设备提供视频输入信号的输入端,这个电路一般有两部分,一部分为视频放大部分,另一部分为视频信号放大后与内部电路的缓冲及阻抗匹配部分,这两部分由于功能不同,所以各有特点。视频放大部分因主要完成的是视频放大,且视频信号频率较高,故应采用宽带放大器,因此用共基极放大电路较适宜。而与内部电路连接需考虑阻抗匹配,输出阻抗要低,因此应采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图7为某品牌电视机的这一视频放大转换电路。课上要对这一电路进行简单分析以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1、R2、R3、R4、C1、VT1组成共基极放大电路,外接视频输出设备,输入视频信号从VT1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C1为VT1基极交流接地电容;R5、R6、R7、VT2组成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视频信号通过C2从VT2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这两级电路由于功能不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组态形式,保证了视频信号的放大及与内部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通过这一实例使学生理解三极管各种组态在电路中的作用,由于问题是从实际案例出发,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实例2:超外差收音机高放与混频电路。

这个例子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的一部分,而且是用一个三极管分别组成共发射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以完成高频放大和混频两个功能的电路,实际电路如图8所示。在讲这个实例之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些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使学生对这个实例更容易理解。从图8中可分析出,双联可变电容器的一部分CA与磁棒线圈B1的主线圈组成了一个串联谐振电路,利用这个电路的选频特性并通过调节可变电容CA对高频信号进行选频,以选出要收听的电台电磁波信号,这个高频电台信号通过磁棒主副线圈的耦合作用传送到三极管VT1的基极,对于这个电台高频信号,三极管VT1组成的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放大后的电台高频信号从集电极输出。同时三极管VT1与振荡线圈B2及双联可变电容的一部分CB组成共基极振荡电路。这里有两个信号:①高频电台信号f1;②振荡器的振荡信号f2。这两个信号同时在VT1基极输入端进行叠加,利用三极管的非线性产生两个频率:f2-f1和f2+f1,在通过选频网络选出f2-f1,这就是超外差收音机中的465KHZ中频信号,这个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放大、检波、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这里主要是介绍混频电路,因为这个电路既含有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又含有共基极振荡电路,是一个三极管分别组成两个组态放大电路的实例,因此分析好这个电路对于学生掌握三极管三种组态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帮助。

六、结语

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较难学的一部分内容,如何让学生学懂、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授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用案例法进行授课,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第4篇:电路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字电路设计;教学平台;案例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7-0140-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还是数字电路系统设计的先导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案例驱动教学法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个人体验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

1 实验平台

数字电路/ARM7嵌入式系统多功能教学科研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以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s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核心,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导向,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以及丰富的设计资源。借助该平台,学生可以使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技g实现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而且能使设计风格更灵活、设计效率更高。借助该平台,可以进行一系列数字电路综合实验设计,借助于案例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 “LED点阵显示”案例驱动教学

“LED点阵显示”案例驱动教学需根据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实现,分别为理论讲解(听)、案例教学(看)、强化训练(做)、归纳总结(思)和实战应用(查)。

2.1 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

数字电路/ARM7嵌入式系统多功能教学科研平台中8×8 LED点阵显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由图2知,要想点亮LED灯,只要LED的阳极接高电平、阴极接低电平即可。假定要实现第1个LED灯亮,令DISP-CS7=0,DISP-CS0~DISP-CS6为1,则PNP管(Q9)导通,Q9发射极的3.3V电压即加到第1列LED的阳极,令DISP-D0=0,DISP-D1~DISP-D7为1,则第1个LED灯亮。假定要实现第1列LED灯亮,令DISP-CS7=0,DISP-CS0~ DISP-CS6为1,令DISP-D0~ DISP-D7均为0,则第1列LED灯亮。

2.2 强化训练

根据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学生能学会如何控制某一个或某一列LED灯亮,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点亮任何一个或者任何一列(行)LED灯。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点亮LED灯。这个简单的点灯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设计电路的自信心,满足学生设计电路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对设计复杂电路的渴望。

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实验难度,如实现LED点阵按列(行)依次点亮。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控制LED点阵按列(行)点亮,教师的角色则应该由教变为导,参与学生的设计中并且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引导。如果学生能够想到可以令DISP-D0~DISP-D7为0,而将DISP-CS0~DISP-CS7轮流置为0,就可以实现LED点阵按列点亮;或者令DISP-CS0~DISP-CS7为0,而将DISP-D0~DISP-D7轮流置为0,则可以实现LED点阵按行依次点亮。此时,教学过程已经从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一旦学生意识到这个关键的技术点,他们就会立即想到由计数器加上译码器实现LED点阵的依次点亮,因为上述案例和跑马灯的设计非常相似。74154实现数码管和LED点阵的控制原理图如图3所示,其原理可以参考文献[1],学生可以用74154芯片(电路板上芯片)和计数器(由FPGA实现)实现案例设计。LED阵列按列点亮原理图如图4所示,其中的插图即为某列LED灯点亮图。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能会对系统时钟clk频率(49.152 MHz)进行不同的分频,此时,教师应该将任务具体化为肉眼能够分辨出LED点阵是按列点亮即可。

此时,教师可以再次加大实验难度,如实现LED点阵按灯依次点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①假定DISP-CS*为0,设置DISP-D0~DISP-D7轮流为0,可以实现LED点阵第*列LED灯依次点亮;②假定DISP-CS0~DISP-CS7轮流为0,且DISP-CS*为0的时间刚好可以实现第*列LED灯依次点亮完毕;③假定条件成立。一般情况下,学生基于前面的设计体验再加以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可以想到借助74138实现LED点阵按灯点亮。

LED点阵按灯点亮原理图如图5所示。当disp_sel[2:0]为0时,74138的输入端会在000~111之间变化一次,此时,co[1]~co[8]便依次出现低电平,则DISP-CS0所对应的LED列就会依次点亮;当disp_sel[2:0]在000~111之间变化时,可以实现LED点阵按灯依次点亮。此时,教学过程已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

2.3 归纳总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学生要将自己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通过归纳总结得出设计规律,拓展设计电路的种类,提升自己设计的能力。

2.4 实战应用

在案例驱动的最终步骤实战应用中,教师须要求学生根据相应的资料和提示用LED点阵实现字母和数字显示。资料包括:①PCtoLCD2002的使用;②用MegaWizard Plug-in Manager创建ROM的方法;③LED点阵的动态显示原理。提示包括:①使用PCtoLCD2002生成字母或数字的字模,其中字模中1为点亮的LED灯,0为熄灭的LED灯;②字模放在ROM中等待调用;③LED点阵行线DISP-D0~DISP-D7由字模控制,LED点阵列线DISP-CS0~ DISP-CS7则由disp_sel[2:0]控制;④LED点阵要稳定地显示字母和数字,需要LED点阵的行和列以极快的频率扫描,基于视觉暂留现象和LED点阵余晖,便得到稳定的设计字符。8×8 LED点阵实现字母和数字的原理图如图6所示,其中插图部分是实现显示的数字9、7和字母Y、D。

一般情况下,大约10%的学生可以根据资料和提示设计出电路图并利用试验箱完成设计任务,而这10%的学生又可以迅速将设计分享给暂时没有解题思路的学生,从而形成团结紧张、拼搏钻研的学习氛围。

3 结 语

借助数字电路/ARM7嵌入式系统多功能教学科研平台,通过游戏教学[1-4]和案例教学,学生理解课程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升,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改革也得到较好地推进。该平台在众多兄弟院校中使用,得到很多积极的评价,如创新实验设计新颖独特、实验平台功能完善、教学思路新颖、值得推广等;而案例驱动的教学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任务的完成既能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建构起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红航, 刘凯, 邓春健, 等.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6): 121-124.

[2] 吕D, 邓春健, 黄杰勇. 利用 EDA技术全面改进数字电路课程教学[J]. 福建电脑, 2008(6): 208-209.

第5篇:电路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逻辑电路。(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活动

作业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第6篇:电路教案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教学设计 职业能力

近年来,中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课程开发的探索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已逐步被接受。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外条件,如实训场地配置、师资条件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结合校情进行课程开发,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近几年来,笔者学校对电工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以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为例,试图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在中职院校课程开发中的可操作性。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内涵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通过工作(过程)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作”是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体现的工作对象、内容及要求;“学习”的课程内容是该专业典型岗位对应的重要“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性职业能力要求。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1.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企业实践专家及专业学科专家共同提炼专业的核心岗位及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2.确定学习课程领域

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职业能力目标转换成学习课程领域。

3.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开发并编制课程标准、教学指导书、工作手册及教材。

4.课程实施及验证

按照工作和教学规律进行相应的课程实施,并针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设计

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应用是电工(电气)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室讲授知识点,再到实训室做实操训练,因电类理论知识点抽象,学习效果较差。笔者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将专业课程转变到实训室来讲授,老师讲完知识点,学生即操作,学习效果有了改善。但试行后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实操技能掌握不好。通过深入研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1.整合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发改革过程中,关键环节是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化的传统教学内容便于开展系统性的课程式教学,但对于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并无优势。针对这一情况,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为:安全用电、认识电路、照明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线路、稳压电源、放大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

2.学习任务的设计

(1)任务编写。编写的任务要经过精心设计,要包含具体的内容、明确的目标和完备的知识链接;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任务的难度,做到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2)工作页编写。工作页是源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任务,通过系统化的引导问题,指导学生在完整的行动中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习工作过程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及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的应用

授课中应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合作学习模式,交叉使用多媒体演示法、实物投影法、阅读法、讨论法、讲授法、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4.教W设计

为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设计包含七个环节:教学组织(工作准备);情境设计(做什么?);方案制定(怎么做?);方案验证(试一试,效果怎么样?);效果评价(方案能否再完善?完成如何?);拓展学习(能力再提高);结束总结(工位整理)。

以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为例,建议5学时。

(1)教学准备。包括: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检查;学生分组;复习回顾,复习相关电路图及控制电路。

(2)情境设计,任务驱动。首先,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家居照明的视频,要求仔细观察其运行控制情况。提出任务:家用电器接在哪里?如何设计带有插座的“一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其次,任务分析。利用课件,讲解家居照明电路的控制原理、电路图设计的规范、电路安装步骤。

(3)制定方案,实施方案。首先,制定方案。小组讨论学习,以工作页为指导方向,初步制订实施方案。其次,方案检查修改。各组确定方案后,交由教师检查,根据反馈的建议及意见,修改完善方案。

(4)方案实施验证。首先,电路的安装。依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安装工艺及步骤,进行照明电路的安装。其次,检测电路,通电试验。如电路不能实现任务所提出的功能,小组组织讨论,修改方案,再次实施,同时完成工作页的填写。再次,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照明电路安装及故障的排除方法,提高专业能力。

(5)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包括以下方面:教师对各组的电路通电试验,并给予评价;各组展示本组的最佳方案,其他组提出点评意见;由师生共同评出本次任务实施较好的几个小组,给予表扬鼓励;教师提出优化方案供学生参考,指出小组方案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注意照明电路典型控制方法及安装工艺规范,同时引申出多控制电路的家居照明电路设计;各组对方案进行再完善,填写考核评价表。

(6)拓展学习及作业布置。包括:其他家居照明控制电路的设计思路及方法;照明电路安装的行业规范及要求;作业布置,布置任务4“安装荧光灯照明电路”的相关准备工作。

(7)结束总结。组织学生整理工位、清扫教学场地。

5。实施效果分析

实施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第7篇:电路教案范文

一、 概述学案教学的基本内容

常规来讲,学案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法,它以建构、稳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基准,所坚持的基本教学理念为素质教育理念,其凭借一套独特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方法范畴内站稳了脚跟,而且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征,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十分可观的成效,归结此法的根本教学目的,即为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课堂效率。关于学案的具体编写对象,如今研究者们众说纷纭,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应该由老师编写,不过针对的对象则是学生。

学案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不固定,哪怕是以学生为培养对象,其教学目标至少也可以分为三大种:一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二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与意识为目标,三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于学案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四种,同时以现当代某些心理学研究理论为辅助理论,共同形成了学案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以《变阻器》为例详谈学案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具体实践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学科中的一节课程内容,其对于学生学习电学、了解“欧姆定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以《变阻器》一节为例,设计出如下学案:

1、学习目标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了解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运用所学解释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并动手操作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2、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和原理。难点:连接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正确分析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3、课前复习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作用的大小(2)决定电阻大小的三因素:____、_____、_____。(3)依照图1连接电路,让夹子在铅笔芯上滑动,观察灯泡的亮度,灯泡的亮度___,为什么?回答:因为连接入电路的铅笔芯长度发生变化,即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____来改变___,从而改变电路中的大小,使灯泡的亮度也改变。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制成_____。

图1 图2

4、新课学习:滑动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阻线的____来改变____,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大小。(2)结构:如图2,用电阻率较____的合金线制成,电阻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绕在____上,两端分别接在两个接线柱A、B上。C、D 是____,电阻几乎为____。P是___:紧压在电阻线上,电阻线与滑片接触处的绝缘漆已刮去。(3)请画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____________(4)提问: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怎样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5、小组讨论

(1)当滑动变阻器接在___、___两个接线柱时,灯泡亮度最暗,此时电流最___,变阻器的电阻最___。左右移动滑片P___(“能”或“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电流大小(“有”或“无”)改变,即电阻___(“有”或“无”)改变。

(2)当滑动变阻器接在___、___两个接线柱时,灯泡亮度最亮,此时电流最___。左右移动滑片P___(“能”或“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电流大小(“有”或“无”)改变,即电阻____(“有”或“无”)改变,变阻器的电阻最___几乎为___。

(3)滑动变阻器接在___、___、___、____处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接在___、___处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6、小结

(1)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____,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大小,使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2)滑动变阻器要____联接入电路。(3)____ (“能”或“不能”)同时接上面C、D或下面A、B接线柱,此时(“能”或“不能”)改变电阻,因此,要采用“一______一______ ”的接法。(4)判断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关键看____面所接的接线柱与间电阻线的长度变化。(5)电路在使用前应将滑片移到电阻最____的位置,以保护电路。(6)探究过程中你还发现哪些问题? 请写出。

以上即为初中物理《变阻器》一节内容的具体教学学案,其主要分为确定教学目标、复习已学知识、学习新课、探究学习、小组讨论以及小结归纳这几个步骤,其全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了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上课效率和课堂利用率,对于整个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第8篇:电路教案范文

高校单招机电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繁杂,而电子线路学科的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重视,是非常值得教师反思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结合信息化技术,能最大化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 多媒体教学法。新授课开始教学之初,学生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是几乎没有任何认知的。如果教师直接进入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学生会对这种抽象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抵触,势必将影响教学的效率。而笔者在教学的第一次课上,首先会介绍一下整个课程的要求,然后通过相关的教学视频,给学生描述一下学科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的种种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电子线路课程的知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是用看电影的态度来欣赏教学视频,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会思考影像视频资料和学科知识点的联系。比如: 网球比赛的记分规则和电子线路学科中计数体制的联系; 石英电子表的工作原理和振荡电路的联系等等。

( 二) 网络互动平台教学法。搭建教学互动平台,是为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零距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相关信息,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捕获相关信息。比如: 相关课程知识点资料的收集工作等。在搭建网络互动平台之前,需规范网络平台的操作要求,确保网络互动平台的正常运转。当然,学生的主要时间不能放在网络互动平台上,教师布置的任务需少而精,需围绕高效学习这一主线。

( 三) 应用软件教学法。电子线路课程中包括大量的电路分析,比如: 电压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和动态工作过程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过程和振荡波形分析、复杂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分析计算等。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把这些电路画到黑板上,会浪费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而且静态的平面电路无法表述电路的动态工作情况。如果教学过程中使用应用软件,如: 电子仿真软件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软件上搭接电路,还可以利用软件的功能,动态的展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参数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学生也可以非常直观地掌握所需的知识点。

二、学案导学模式,引领学生深入探索

高校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强学生的兴趣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投入到零散知识点的学习中去。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及时把教师的板书记录到笔记本上。而电子线路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电路图和公式推理,如果学生笔记的话,不仅占用了较多的听讲时间,还有可能出现记录不完整。鉴于以上问题,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 一) 课前导学。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题目仅限于书本中基础知识。学案导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明确课堂学习中的难点内容。教师在学生完成知识准备后,需及时进行批改,并指出问题的原因。

( 二) 课中学习。教师通过导学案知识准备作业的批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需重点细致地讲解。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需带动学生一起探讨。探讨的过程需有一定层次性,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研究中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探究能力。

( 三) 课后复习。教师设置导学案的课后作业时,需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首先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基本要求的习题,同时也需安排一些高要求的习题。学生完成导学案后,教师必须当天完成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订正。

三、模块化教学,构建学科总体框架体系

高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新授课按照学案导学的模式进行,而进入到复习课后,就需二次整合进行模块化教学。通过把全部内容分解再整合,并结合电工基础的相关知识点,形成多个专题性模块。

( 一) 基本元器件模块。电子线路课程中所用的元器件较多,如: 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晶体管、石英晶体、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稳压电源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字集成电路等。通过学案导复的教学模式,以框图、表格等形式对比相关元器件的异同点。

( 二) 典型电路模块。电子线路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单元电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再把所有单元电路重新讲解,但可以通过对功能电路的总体分析,来讲解若干个单元电路。如: 分析并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功能电路,就包括了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二极管电路;分析十进制计数器,就包括了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教师在讲解功能电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强化不同单元电路的学习。

( 三) 学科间关联模块。单招专业理论课程包括多个学科,综合试卷中的题目也逐步呈现出多学科的综合。如: 低频小信号放大器需利用电工基础中的直流电路分析法; 二极管电路的分析需利用电工基础中的电位计算等。在进行模块化复习的过程中,不仅需完成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同时还需重点讲解电工基础直流电路的若干分析方法。在讲解关联模块内容时,教师需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统一,确保教学思路的一致性。

四、作业面批面改,提高学习有效性

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最终的目的都需落实到学生的自我行动中去,而学生每次完成的课后作业,是直接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因素。如何批改学生作业?如何通过批改作业来提高学习有效性?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作业面批面改。

( 一) 作业面批面改,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教师的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批改作业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作业面批面改虽然花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却是一种敬业正能量的体现,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会不断地增强。

( 二) 作业面批面改,即时了解学生学情。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对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能给予即时指出,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错题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

( 三) 作业面批面改,增强学生规范意识。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必将反映到考试成绩中去,由于单招班学生将来要参加全省统一考试,答题的规范性就尤为重要。而学生的规范意识并不是天生的,需通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得以增强。教师面批面改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针对性教育。经过教师和学生多次地纠正和订正,学生答题的规范性会不断增强。

五、结语

第9篇:电路教案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案例教学;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通过学习德国提出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展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改革工作。特别是对于工科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基本摒弃了过去的学科体系课程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了不少方面的问题和阻碍,我国高职院校完全照搬德国的课程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基于案例教学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思路。

一、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专业课教师年轻化,教学和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不足。随着近几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学院引入了大量年轻教师,他们承担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这些年轻教师大部分是刚从普通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均是从学科体系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更缺乏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也有一部分年轻教师是从企业引进的,但是他们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时间都不长,仍然存在专业技术知识不足、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过程当中,特别是对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开展,很多年轻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2.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共识。虽然,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近几年来不断健全了相关体制机制。但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也仅限于学生的企业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活动,没有完全深入日常的专业课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专业教师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的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分析、学习情境分析等活动,还仅限于理论分析层面,没有落到实处。

3.学习资源匮乏、单一

学习资源包括实训设备等硬件设施和教材等软件资源,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成功实施的基础。对于硬件资源,一方面是学院经费不足,缺乏投入,另一方面是购买的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软件资源,专业教师缺乏编写学习领域课程教材等资源的精力和经验。

二、案例教学在”电子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根据姜大源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的研究,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范例指向的,因此放弃了学科系统的完整性。通过我们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学校自身硬件和软件的实际,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设置了若干实用有效的电子制作案例,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现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说明”电子技术”课程的开发思路。

1.确定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等手段对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进行分析,分析出本专业毕业生的初始岗位为电子产品装配操作员,目标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线线长,发展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车间主任。从而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质量检验、生产管理等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后,分析”电子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识图、分析和调试等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电子技术”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可以总结归纳如下: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完成典型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故障检修。对于高职学生,我们弱化了学生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2.明确课程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

根据学生职业岗位分析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分工确定能力目标,例如:能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并判断其好坏;能选择并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能读懂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能绘制典型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能根据电路原理图进行电路的搭接和元器件的焊接;能进行电子电路的测试、故障判断和排故。根据“必须、够用”的原则,突出知识为案例学习服务,为案例学习所用,确定知识目标,例如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掌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各组成部件的作用;掌握常用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了解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等。根据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岗位素质要求,确定素质目标,例如:在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过程中能够按照设备、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爱护实训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养成文明操作意识,能够自觉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在分组工作过程中能团结协作、服从组长的安排等。

3.选择课程的能力训练案例

根据电子技术模拟和数字两个模块的内容,我们选取了两大类八个案例,开展教学。第一类包括四个模拟电路案例,分别是:直流稳压电源制作实例、晶体管放大器制作实例、函数信号发生器制作实例、扩音器制作实例;第二类包括四个数字电路案例,分别是:三人表决器制作实例、智力竞赛抢答器制作实例、循环彩灯控制器制作实例、数字电子钟制作实例。案例的选择本着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学到今后工作中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将电子技术原课程知识点以八个电子制作实例为依据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学科体系下的知识结构,将各知识点整合、序化到各个案例中,在完成一个个电子制作实例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选取的能力训练案例,以及每个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表1所示。

4.设置情境组织教学(以第一次课为例)

(1)课程导入

播放电视知识竞赛视频,引出并展示直流稳压电源、扩音器、表决器、抢答器和数字电子钟等产品实物,介绍电子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特点。

(2)模拟知识竞赛现场

设置情境:安全用电知识竞赛,学生角色:选三名学生为裁判,选八名学生为竞赛选手,其余学生为观众,教师角色:主持人。教师提问安全用电知识,八名学生通过抢答器进行抢答,三名裁判利用表决器对抢答成功的选手回答情况进行表决,每名选手的回答时间由数字电子钟进行计时。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体验电子产品的应用情况。

(3)学生分组观察产品实物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电子产品是怎么装配并制作出来的呢?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该怎么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产品实物,并设置简单故障让学生尝试排除。

(4)教师进行课程介绍

重点介绍学习目标(学了这门课我们能干什么?):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完成典型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故障检修。介绍为何上这门课及对课程的认识,学生要知道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课程的衔接,知道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课程目标,学习要求,课程内容的描述,学习安排,路线图时间表,学习资源,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学习方法(课堂及课外学习自我管理技巧,获得好成绩的技巧,常见的错误或误解,特殊的学习策略),作业的形式,上交的期限,考试的次数、日期和形式。

(5)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师点评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搜集三人表决器的装配资料。

5.改革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的考核分为素质表现、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三部分,在期末总评中分值所占比例为3:3:4。素质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等日常学习素质表现情况。能力培养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测试,过程考核成绩由每个项目结束后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对于期末测试,从每个案例中选取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实操试题库,每个学生都要从试题库中抽取一个题目进行实操测试。知识掌握分为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在每个案例教学结束后要安排单元测试,通过抽签的方式,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小组的集体成绩;期末测试采用笔试的方式,主要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素质表现30分、能力培养过程考核10分、知识掌握单元测试10分在每个案例结束后均通过“考核评分表”进行考核评分,期末将所有案例的得分进行平均;能力培养期末考核20分、知识掌握期末考试30分在所有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评分。

三、结束语

在近几年来的高职示范校建设和骨干校建设中,许多专业教师都能够有机会到德国学习。从学院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成果。但是,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案也是行不通的,必须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以及开发校本教材。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学院的自身实际,进行了基于案例教学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选取了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案例,编写了校本教材,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2);47-5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2-9.

[3]毕国芳.高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