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日月潭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月潭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月潭教学反思

第1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种认知策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多媒体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动画、图片、音乐、视频等,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践证明,只要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一定会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乐学”的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集声、形、光、色、景于一体的情境,激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日月潭》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对该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既是良好的知识传授内容,又是绝佳的德育教育素材,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教材中在这里的内容显得非常浅显和简要,略去了很多实质性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合理、有效、完整的课件,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地理风貌。特别是展示清晨与中午两个镜头更加展现了日月潭那迷人的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清晨的《日月潭》,薄雾笼罩,晨星闪闪,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了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通过视频播出,那日月潭简直成了“童话中的仙境”。

通过教学环境中的音乐欣赏,在缓缓的音频视频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日月潭那山清水秀的风景,心里荡起一圈圈涟漪,让我们心中升起了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这样的教学手段能不使学生更好地来学习?我们的课堂效果能不会更好吗?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展示,特指是在黑板上或屏幕上显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什么。

课件制作是为优化教学过程、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而设计开发的,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有教育性、针对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因此,制作时就要在各种素材中做合理的选择。

例如我在制作《日月潭》课件时,选择了符合课文内容的景物画面,录制了符合课文内容的音乐、歌曲,使课件形、声、色之间浑然一体、相互协调,形成了最佳组合的整体效应。在整个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符合课文内容的材料,优化组合,去粗取精,确定了本课所需的部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线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内容的展示,教师还需更好的了解学生,使声情并茂的教育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符合对他们的教育规律,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体现出在学习过程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之目的,达到因材施教之功效。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本节课表达的中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特头疼的事,也是教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教师的口述板书来反复强调,往往会使学生厌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更好地、更形象地将其表达出来,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因此,多媒体技术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易学,增强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在《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中,就“日月潭”名字是怎么得来的,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以及课文中的生字使学生能更好地认、写等,首先借助画面和动画让学生在画面上找出,交流、讨论并让学生分组表达、汇报,让学生通过观看,写清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对照图画,让学生感知字义词义,并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识字。最后,借助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效果,让学生想象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优美景物,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之情,显示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2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一幅照片 人物和时间 浙大西迁 湄潭 考证

中国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128-130

七十多年前,浙大西迁贵州,在黔中青岩、黔北遵义、湄潭等地办学近七年,写下了中国现代科教史上辉煌的一页,留下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黔北浙大人和事的记忆逐渐模糊,加上当时没有留下说明文字,从而出现了对摄于黔北时期的照片中人物辨认及拍摄时间记忆上的差异甚至错误。以下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历史照片的比对,事件脉络的梳理,相关人物的考证,对照片1这张七十年前摄于湄潭的历史照片中的人物和时间注记作一辨析考证,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以免再被误读错用。

照片1是一幅珍贵的抗战时期黔北浙大的照片,近些年被多部以浙大西迁为题的著述作为历史证据所采用。我们以采用了这幅照片的《中关村回忆》(蔡恒胜等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西迁浙大》(李曙白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和《西迁画传——浙江大学“文军长征”纪实》(以下简称《西迁画传》,浙江大学档案馆王玉芝等编,2005年)这三部著述为例。这张两人照片摄于被浙大用作校舍的湄潭文庙,三部著述注记中出现了三个名字:即蔡邦华、胡刚复和江恒源。《西迁浙大》对照片l的注记只有一个人名,即胡刚复,注为右站立者,时间记为1939年5月。《西迁画传》对照片l的注记是“蔡邦华、胡刚复教授在湄潭”,没有注明人物方位排序,也无时间记录。《中关村回忆》所辑蔡恒胜回忆父亲蔡邦华的文章《蔡邦华与浙江大学的不解之缘》注记为“蔡邦华(右)、江恒源(左)摄于湄潭分部文庙前”,没有注明时间。我们认为,蔡恒胜对照片1的人名注记是正确的,其它两著的注记有误,照片拍摄时间也非1939年5月而应是1943年,考证如下:

胡刚复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世纪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钱临照、钱学森、吴健雄、卢嘉锡、程开甲、李政道等都曾是他的学生。在竺可桢的领导下,胡刚复对浙大完成西迁黔北的壮举,并由一所地方性大学发展为全国知名大学,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38年10月,浙大迁到广西宜山,直到1940年元月,浙大才离开宜山北迁贵州。据竺可桢1939年日记(见《竺可桢全集》第七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所记,5月1日,晚8点半,竺可桢召开行政座谈会,胡刚复是与会者之一。5月6、12、19、24、25和27日均有胡刚复在宜山的记载。28日又载:“(竺可桢)偕(胡)刚复、士楷及诚忘至昆虫室看新自土中掘(出)之白蚁王后。”因此1939年5月,胡刚复没有离开过宜山,不可能到湄潭去照相。

竺可桢等人第一次到湄潭考察是1939年6月。据竺可桢日记,1939年6月9日,竺可桢与胡刚复、张孟闻由宜山出发前往黔北湄潭,第一站是贵州独山。10日由独山到贵阳,12日由贵阳至遵义,13日由遵义前往湄潭,同行者除了胡刚复和张孟闻,还有督学夏雨屏,四人乘轿子三辆,滑竿一顶。遵义到湄潭约七十四公里,四人在路上走了两天,于14日到达湄潭。这是竺可桢也是浙大人首次进入湄潭。16日,竺可桢等人从湄潭返同遵义。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竺可桢等人这次到湄潭的照片。竺可桢首次湄潭之行主要是考察湄潭的房舍等办学条件,浙大是否迁湄,未最后定夺,此时竺可桢等人的思绪和注意力都不会在拍照留影上。而1940年5月,遵义到湄潭公路已修通,浙大正式搬迁湄潭,遵义县县长刘慕曾亲自一路陪送,湄潭县长严浦泉到城外迎接,这才有了照片2,此照是刘、严等当地官员与竺可桢和蔡邦华等人的合影。浙大的理学院生物系和农学院1940年夏先迁至湄潭,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系1941年才从遵义迁来,江希明和蔡邦华均是生物系教师,从照片1中人物神态来看,照片应拍摄于生物系迁入湄潭安定下来之后,因此最早也应是1940年夏季。

蔡邦华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1936年从德国回国,1938年到浙大任教,1940年任浙大农学院院长。虽然在竺可桢1939年5月份日记中未见蔡邦华的名字,但也没有蔡邦华到湄潭的记载。可以肯定,整个5月蔡邦华也在宜山,如果蔡邦华奉竺可桢之命,5月份先行到湄潭考察,此事应有所记载,尤其是竺可桢不可能不记下这一关系到浙大前途的要事。竺可桢1939年6月6日有如下记载:(竺可桢)六点晚膳后到(宜山)东门外打米厂旁看舒鸿勘定的游泳地点时,遇蔡邦华夫妇及冯言安。此记亦可证明蔡邦华5月在宜山并未到湄潭。

江恒源字问渔,江苏灌云人,是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先后任过江苏教育厅厅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等校的校长。江恒源的儿子江希明1936年毕业于浙大生物系,1937年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于1941年应聘到母校浙江大学生物系。鉴于浙大在湄潭的校舍是湄潭人从有限的房舍中腾让出来的,非浙大人的江恒源不可能在湄潭拥有自己的专用居所,他到湄潭只能居于江希明的住房,换言之,江恒源到湄潭是以江希明已经在湄潭为前提的,但1941年以前江希明还没有到贵州,更不可能在湄潭,从而可以肯定1939年5月江恒源没有在湄潭。因此,以上三部著述附在照片1的注记中出现的蔡邦华、胡刚复和江恒源3人,1939年5月都没有到过湄潭,更不可能已经住在湄潭。

《西迁画传》注记照片1为“蔡邦华、胡刚复教授在湄潭”,此注将江恒源错认作胡刚复,也无人物位序标注。而《西迁浙大》照片l注记中没有蔡邦华的名字,却将站在右边的蔡邦华误注为胡刚复,站在左边的江恒源则没有注记名字,可以推断,作者原意是要采用一张有胡刚复的照片,但却移花接木,误用了蔡邦华和江恒源的照片。通过图片对照也能够证明《中关村回忆》中人物名字注记是对的,照片l中站在右边的是蔡邦华是确定无疑的,再与照片3、4、6、7中的胡刚复、江恒源和蔡邦华形象作一对比,照片1中的左立者是江恒源而非胡刚复同样是确定无疑的。

江恒源既非浙大教师,亦非浙大行政人员,因此对江恒源到湄潭这一件事不太了解的现代编著者,在使用照片1时,自然很难将照片中的人物与江恒源联系起来。因此有必要对江恒源之所以客居湄潭从而出现在照片中的历史背景作一说明:江恒源抗战期间因当选国民参政会参议员到了重庆,估计1943年初或更早一些,江恒源来到湄潭,与儿子江希明住在一起。虽查不到到江恒源到湄和离湄的准确时间,但1943年2月28日,由钱宝琮和苏步青发起的“湄江吟社”成立时共有7人,其中包括江恒源,后刘淦芝和郑晓沧加入而达九人。“湄江吟社”共举行过8次诗会,最后一次是1943年10月24日,每一次活动江恒源都参加了。因此至少从1943年2月28日到10月24日,江恒源居住在湄潭。“湄江吟社”的活动由参与者轮流主持,江恒源主持了2月28日第一次活动并献诗曰:“湄江权当作西湖,莫向东风问旧庐。半日偷闲聊啸傲,百年如梦总空虚。飘零享得朋簪集,寂寞还宜水竹居。待到六桥泛诗舸,追怀往事意如何。”1943年清明即4月初,江恒源参观了中央农场试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写下“参观中央茶场题词”诗一首:“龙井新茶待客尝,杭州佳味图湄扬。寄居湄邑怀故里,犹憎倭寇恨惆怅。”两首诗都透露了江恒源作为外来人寄居湄潭的心境。鉴于江恒源与湄潭浙大教授们亲密无间的关系,在湄期间江恒源与蔡邦华等人合影应属正常举动。但后世之人并不太了解这段往事,江恒源与蔡邦华合影照片上又没有留下文字,照片跨越时空流传数十年后,辨认人物时张冠李戴,将江恒源错认为胡刚复或其他人,也就难免了。

确定照片中江恒源的身份,还有两点可作依据或佐证,一是蔡恒胜作为蔡邦华的儿子,他是湄潭时期浙大生物系人和事的知情者,他的证词可靠度较大。蔡恒胜在回忆父亲一文中还采用了另一张照片6,并将此照与照片1排印在同一页(见《中关村回忆》第七十四页),照片6与照片1均是摄于湄潭文庙,从照片的背景和情景判断,两张照片拍摄时间不会相差太远,照片1的江恒源与照片10中的胡刚复并非同一人,是清晰可辨的。二是照片1中左立者穿的是传统中式长衫,江恒源毕业于北京大学,除了1931年到日本做过短暂的职业教育考察外,没有留学背景,他的服装穿着反映了这一点。

第3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节课很难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尤其在学习较抽象的字、词等基础知识时,往往显得坐立不安,这时,教师可相机运用图画帮学生理解、识记。如在教“跪”字时,先用粉笔画一幅一个人跪着的简笔画,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姿势?”引出“跪”字,然后分析字音、字形,再让学生看图了解怎样的姿势是跪。又如《赵州桥》一课中专用术语较多,文中“拱桥”一词释为“中部高起,桥洞呈弧形的桥”,好多同学将“弧形”误认为是半圆形,从而对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独特之处产生了偏差。教师可画出几个弧形与半圆形进行比较,并举出窑洞与彩虹的实例感知,学生学得有趣而且理解深刻。

二、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借助简笔画,可以弥补语文教学只从语言文字感知教材的不足,使教材回到生活中真实可感的具体形象,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再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帮助学生完成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如课文《沙漠里的船》这课,介绍了骆驼身体各部位的生理特点及功能,由于好多学生生活在城市,没有见过骆驼,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一位老师便在黑板上画了一幅骆驼的简笔画,图、文对照,逐步讲解,一下子便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学得非常愉快。当讲到骆驼的鼻孔可以紧闭防沙时,有的同学提出:骆驼的鼻孔为什么可以闭上,而我们人却不能呢?其实,这是因为二者的构造不同,骆驼的鼻孔里有瓣膜型结构,可以收缩、扩张,人却无此结构。可这样的解释,学生似懂非懂,于是这位老师又画了一个骆驼鼻孔的瓣膜结构,学生看了豁然开朗,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不愧是一箭双雕。

在教学《日月潭》时,课本上说:“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学生看了文中所附照片后觉得图文不符,南北两边根本不像月亮、太阳的形状。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与摄影师的拍摄角度迥然不同,但景是同样的景。于是,一位老师灵机一动,根据课文内容用粉笔画了一幅有山有水、有树木古迹的日月潭全景简笔画,潭的北边像太阳,南边像月亮,然后让学生看着图画描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勃勃地描绘起来,真像身临其境一样。这样既让学生领略了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又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更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语文课上辅以简笔画理解课文,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与锻炼也有不少作用。如在教学古诗中,由于诗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境,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风情画。教师可先由一幅线条粗犷的简笔画引出诗中的意境,再由对诗的赏析回到对画的反刍。前一步由教师完成,后一步由学生尝试,画做好了诗也学懂了。尽管有的学生画得很差,但毕竟包含着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这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四、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贯穿美育教育

第4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近年来,龙潭二中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围绕“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逐渐形成了“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四环三步”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借鉴・探索

2013年11月8日,龙潭二中举办了“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大会暨“四环三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当天,玉林市教科所副所长许中衡、博白县教育局副局长庞继广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全县32所兄弟学校也组织了教师团队参加活动,场面气氛热烈。

谁能想到,龙潭二中曾因规模小、基础差、质量低,而被定位为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学。

2008年,为了寻找办学突破口,该校校长庞晖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考察,发现该校的教学模式理念新、切合实际,值得学习借鉴,“听取杜郎口中学的学术报告后,我深受触动,回来后立即召开了领导班子行政会议,共同学习该校的做法和经验。考虑到我校近年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我们认为我校已具备了课改实验的先决条件。”庞晖校长说道。当年12月,该校成立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业务指导小组、实验评估小组,制定了实验工作方案,派出各科骨干教师前往杜郎口中学蹲点学习,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杜郎口模式”实验试点工作。

试点三年间,该校的课改取得初步成绩,荣获博白县教育教学综合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均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套模式”的问题,于是学校领导进一步思考: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情的课改之路?2013年开始,该校在“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情简化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形成更易操作的“四环三步”模式。“四环”即每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要有四个环节――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疑难展示,整合提高;达标检测,拓展延伸。“三步”即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明确要求、追因求证、完成导题三个基本步骤,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接着,实验组主要成员来到县教研室科研组,将“四环三步”模式如何规划设计、反复修改、组织实践等一系列工作做了详细介绍,并大胆提出设想和远景规划,与县教研室的专家共同探讨、修改完善。此举得到了庞继广副局长和县教研室邹世松主任的肯定与支持,随后,邹世松主任带领各科教研员多次深入该校,通过观摩课堂、座谈讨论、个别指导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课改工作的开展。

强师・提效

该校自实施“四环三步”模式以来,玉林市教科所、博白县教育局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的教师也多次到校指导。“专家多次到校指导,我们的教学不断改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泼,教学质量提高了,家长和老师十分开心!”龙潭二中教师杨波说道。

为提高教师水平,龙潭二中采用“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帮助教师理解“四环三步”模式的实质及理念,指导教师分层次设计练习,合理创建学习小组,通过专题讲座、印发资料、学习考察、看课评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对教师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学校每周组织各科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课评课、随堂检测、教学反思、教学讲座、常规检查等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每学期组织教师观看教育科研视频讲座。此外,积极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安排教师参加博白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训,并赴各地名校学习。

同时,该校引导教师实施“兵教兵”“合作学习”,根据性格特点、思想状态等非智力因素划分全班学生,进行优差搭配;建立学习小组、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优化考核制度,鼓励小组互助提高;构建班级文化。

几年下来,龙潭二中逐步培养了一支有活力的学习型、教研型教师队伍。该校教师刘丽华刚参加课改时曾很困惑,在培训及在科组长的引导下,她结合实际,根据新模式要求逐步调整,教学技能日益提升,多次在博白县、玉林市及岑溪市上展示课,广获好评。她说:“我从传统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慢慢把教学变成了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成长。”该校语文教师张小英也说:“经过培训和讲座,我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模式从注入式转变到启发式,探究性的学习已经成为我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方式方法。”

现在,龙潭二中的教师积极参与看课、说课、评课,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获市级以上多项奖励。目前,该校共有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学员1人,广西八桂优秀乡村教师1人,玉林市优秀教师16人,多位教师参与执教杜郎口教学研究展示课,赢得教研室领导及兄弟学校教师的好评。

收获・芬芳

“学校改变了我,我想多读点书,以后争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该校99班学生黄丽说。她从前沉默寡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实行“四环三步”模式后,她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经常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成绩有了提升,生活态度也更乐观了。她的母亲告诉老师:“这两年黄丽在家总是抢着干家务,还主动照顾老人,感谢学校的教育让她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

现在的龙潭二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学生都从中获得了快乐。学生刘丽洁2014年在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术竞赛中均获得了好成绩,还获得了“三好”学生及年度“感动校园十大优秀学生”称号。她在周记中写道:“学校的课堂改变了我,我找到了动力,也找到了快乐,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该校教师沈文不由得感慨:“课改后,学生发言多了,成绩进步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如今,龙潭二中的“四环三步”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柳州市融安县教育局与教研室、岑溪市教育局与教研室、博白县沙河高中、双旺初中等先后前来观摩;广西高中课改专家彭运锋及广西教育学院课改专家蒋玉萍曾到该校调研指导;博白电视台、博白网、博白教育信息网、《玉林日报》《语言文字报》都曾对该校课改的情况进行报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校先后获批立项广西“十二五”A类课题1个,玉林市“十二五”A类课题7个,B类课题1个,获评为自治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玉林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玉林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玉林市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学校等。

第5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准考证打印时间】

2019年湖南湘潭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准考证打印网址】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打印准考证。

【湘潭考研时间】

2019年湖南湘潭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湘潭考研科目】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第6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组

新任教师,由于时间仓促,经常会出现上一课备一课、顶多备一章的情况,而没有将所任课程的教材完整读过。其实,任课教师最好能尽快将所用教材完整看过,不只是当前教材,有条件的话甚至上一年级和下一年级的教材都要拿来看,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就可以灵活使用教材;实际教学中并非一定要依教材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1] 。有时候前面单元的现代作品与后面单元的古代作品,或者思想主题相近,或者艺术手法相似,甚至表达的意境不谋而合,就可以将二者拿来比观,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比如,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以“江山多娇”为主题,前后分别选择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苏轼的《承天寺夜游》,其实两篇佳作放在一处就有了类似电影“蒙太奇”(即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转引为电影艺术术语。在影片制作中,首先根剧本提供的内容,经过“分镜头”处理,拍摄出许多镜头;然后创作构思;最后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剪辑在一起,使它们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节奏效果的奇异效果。)其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水清澈说:“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而后者苏轼《承天寺夜游》写明月之下的庭院则说:“如积水空明。”二者表达的都是一种极为澄明的艺术境界,前者将清澈的潭水比作空气,后者则将月光比作积水,真可谓异曲同工。而由于月光水色所特有的感觉上的“透明与清宁,诗人的生命便得以敞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类似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再加以点破,在加深学生对文学意境美感体验的同时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如果能够这样灵活运用教材,久而久之,也可以让学生灵活起来,从而避免走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歧途。

二、发挥好日常生活这本“天然教科书”的作用

活用教材的做法在英语教学中同样适用。乡镇中学的初一新生很多是刚刚接触英语,不懂音标,在不会自己拼读单词的情况下记忆单词的读音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可以利用日常用语中很多常用而不知的英语,及汉语中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等,让学生明白在正式学英语以前大家其实已经不知不觉说了很多英语,这样自然可以增强初学英语学生的信心。

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类似的词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要忽略了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英语材料。比如各种广告中的英语元素,家用电器、数码设备上的英语标识,等等。如“NIKE耐克”“Nice纳爱斯”“Safeguard舒肤佳”这些老少皆知的品牌名称,都是英语单词的音译。同时每一个单词都不同程度反映出了产品的特点与用途,如NIKE英文原意就指希腊胜利女神。我们可以联系实际功能带领学生猜测这些常用英语词汇的意义,再利用辞典加以核实。这样不但可以将英语学习带进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现场感,还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感觉到英语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动力。总之,教师要尽量捕捉生活中的各种英语知识,挖掘这些英语知识的生活内涵,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实现英语教学的生活化[3]。

此外,对于已经学习过音标、能够自己拼读单词的学生,我们可以考虑让他们不受课程进度的局限,利用教材所附的单词表展开自学,还可以开展单词记忆比赛之类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三、亲手备课,摆脱对教师参考用书的依赖

与活用教材相对的是,还有不少新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出现了过分依赖教师参考用书和网络名师教案的现象。对此要特别警惕,因为虽然是专家编写的教师用书、名师设计的教案,但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差距,我们如果亦步亦趋、照搬照抄,很容易落入邯郸学步的尴尬境地。更可怕的是,我们如果在执教的初期不能学会自己进行备课、讲课,将来恐怕会丧失自己动脑、动手备课、讲课的能力;相反,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动手写就的教案、制作的课件,即使简单一点、粗糙一点,只要坚持改进,就会不断进步,成为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徐国华.活用教材,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J].学周刊,2012(35).

[2]胡晓明.中国诗学中的清莹境界[J].文艺理论研究,1991(3).

第7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将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出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教师可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经过实际运用感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信息反馈;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节省大量反复讲解、演示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学生学习反馈及个别辅导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看动画,并参与其中。教师抓住这一点,利用课件营造氛围,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小学生是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每位小学生对每一点知识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了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新知的学习都有一个过程,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加以引导,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接受新知。

如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开口表达创设了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猫后,我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语:“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再让学生同桌互相描述,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学生更加喜欢观察。在教《日月潭》时,我先用录像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他们观察的重点,要求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二是日月潭的来历;三是日月潭的清晨和下午是什么样的。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学习体会。整节课以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为重点,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他们的思维。我在教《长江之歌》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图画的内容,同时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边表达。对于他们不同的理解我都给予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便得到不断增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又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

如在说明文教学中,学生对许多课文的说明对象并不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抓住事物特征说明这个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而教师又苦于无从创造条件。有了多媒体课件,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又如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以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是很好的文学欣赏典范。对这类课文,如果能制作相配套的MTV型的教学课件,语音纯正感情充沛地朗诵,配以优美的乐曲,丰富多彩的画面,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陶醉在优美的语言及作者感情的起伏中。有了这样的赏析,学生能够比较好地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有效地把握文章内在的感情。时间一长,学生的听读赏析能力提高了,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也掌握了,尤其是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唤起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还有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的眼光看变化的事物。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要老师多讲解,学生就很快明白课文中的道理。这样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当代教师,应该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第8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2012年11月25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年10月14日一审对被告人湖南工业大学原校长张晓琪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决的裁定。

    一个有着40年教龄的老教师,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家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何以最终只能伴随着铁窗黯然泪下?2月25日,湘潭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向《法制日报》记者独家披露了此案的详情。

    仕途平坦时开始追求财富

    1969年,张晓琪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5年,张晓琪接受组织派遣到湘潭大学工作,历任机械系办公室主任、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成教部主任、总支书记、副教授、湘潭大学校长助理。1990年,张晓琪调至株洲工学院(现湖南工业大学),先后任院长助理兼党委宣传部部长,1994年8月任学院院长(正厅级)、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

    在教学科研方面,张晓琪也从助教到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到博士生导师,成为了国家有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成为了国家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学科评审专家、全国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全国包装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在别人看来,张晓琪的成长可以说是青云直上。但是,在位高权重的张晓琪自己眼里,别人开着名车、住着别墅,而自己尽管在学术上作出了不少贡献,自己的收入却与取得的成绩不成正比,一种攀比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就是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他开始在学院安置亲近人员、独权决定基本建设,自己也顺便得“实惠”。

    李某要调动工作,送给张晓琪两万元,他半推半就的收受了。这是张晓琪第一次“收大钱”,并且是在自己家里。他没想到原来金钱可以来得这么快,第一次的“成功”为他疯狂敛财埋下了很深的伏笔。

    贪欲膨胀时多方收取好处

    姜某原本是新化水泥厂的一名普通职工,通过张晓琪妻侄的关系认识了张晓琪。姜某想调到株洲工学院工作,不久,张晓琪便授意院人事处把姜某的名字提交院务会研究。会上,不少院领导认为姜某不适合在学院工作,但主意已决的张晓琪不顾大家反对,拍板同意将姜某调入学院。姜某调入不久,在张晓琪的“关照”下,很快解决了副处级、正处级待遇。当然,姜某少不了送给张晓琪“关照费”。第二年,张晓琪又以学校照顾夫妻的名义,将姜某的妻子调入株洲工学院工作。

    “书湘里”项目是株洲工学院的职工福利房。开发商谭某、邓某得知“书湘里”是株洲工学院的项目后,他们认为张晓琪是“能拍板”的人。为了笼络张晓琪,谭某可谓是“煞费苦心”:得知张晓琪住酒店,谭某便马上“送钱上门”;张晓琪过生日,谭某也慷慨送上厚厚的红包……不仅如此,谭某还对张晓琪的家人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谭某在香港尖沙咀给张的妻子和女儿每人一叠数额不小的“购物费用”;张母生病在北京检查,谭某又远赴北京为老人家送上“医药费”……2003年至2009年期间,张晓琪先后43次收受谭某所送的人民币47.4万元、港币169万元、美元1万元、黄金项链1条,收受邓某港币两万元。

    张晓琪的贪欲不断发酵,他又将株洲工学院的体育馆工程项目作为自己的“生财工具”。2000年至2006年,张晓琪利用职务之便为高某在体育馆工程以及贷款方面谋取利益,先后18次收受高某的人民币146万元、港币56万元。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属于高薪收入一族,张晓琪拿这么多钱都用来干什么?原来,张晓琪最大的爱好就是赌博。从2001年到2008年,他受贿所得的253万元,先后分20多次输掉了233万元,其中输钱最多的一次高达40万元,最少的都有两万元。

    斗智斗勇揭开案件谜底

    张晓琪案发后,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湘潭市人民检察院办理张晓琪涉嫌特大受贿案。

    通过对张晓琪工作环境和个人生活习性的判定,检察官们“锁定”了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与张晓琪所在单位有工程业务往来的谭某;一个是对张晓琪在经济上“管得严”的妻子王某。

    谭某被抓获后,他只字不提与张晓琪的关系,认为只要自己不开口就会不了了之。办案人员充分运用侦查谋略故布疑阵,在权衡利益得失后,谭某终于开始交代他为了争取株洲工学院的工程,先后44次向张晓琪及家人行贿47.4万元人民币、港币174万元、美元1万元的事实。

    另一个“关键人物”王某归案后,深知其口供与其夫命运休戚相关,在接受讯问期间一言不发。办案人员通过做王某的思想工作,让她转变了认识,交代了丈夫受贿的事实。

    当湘潭市检察院的办案人员向张晓琪出示法律文书时,他还犹如置身梦中。他辩驳自己只是收“朋友”的一点“意思”,就是“人情往来”,并未用公款赌博,不是犯罪。

    面对办案人员,张晓琪始终沉默不语。恰巧办案人员中有一名侦查员曾就读于张晓琪担任校长助理的湘潭大学。于是,检察官们从“师生关系”角度入手,逐渐让张晓琪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经抛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此时的张晓琪还认为自己的错误在于赌博。当办案人员问及那些数目不菲的赌资来源时,难以自圆其说的张晓琪百口莫辩,终于低下了头。

第9篇: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

1.从书P180第二段“似与游者相乐”一句,可以发现作者观看游鱼自由,闲适,柳宗元在不得意而悲观之时,虽然心有不平,但并没有灰心,反而振作精神,表现其志高品峻的精神,只有真山真水才具备作者荡涤人心胸的高远,也只有具备性情的人才能领司大自然的美,从而使情与景间和谐,使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从而使作者在当时被贬到穷乡僻壤的柳州,到任后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人民的疾苦,他实行改革,释放奴婢,禁止巫医卦师行骗,积极发展当地文化卫生事业,并组织挖掘水井,改善吃水困难的局面,还组织闲散劳力开垦荒地,植树造林,修造船只,反而造福于人民,为当时地方建设做出了大量的政绩。

2.本课属游记的一般格式(文后缀述了同游者),区区二百字,文如作画,是唐宋文学家之一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典型代表作之一,除游记外,作者是杰出的古散文学家,如:我们学过的有《捕蛇者说》,他的山水游记散文有《永州八记》,他的寓言小品有《黔之驴》、《三戒》;因此,教学本文时应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和对当时古文化运动的发展影响深远。

3.教学本文时让学生掌握柳宗元当时参与政治革新失败,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面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小潭似我,无人知晓,少人问津,跟现代很多人相似,在文中寂静的环境和人生境遇何其相似。表现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作者内心愤懑的特写。同本文来看,让学生装看出作者当时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4.笔者教学本课时,从字、词、句段上可以看出有几处注释不妥,值得和学生、老师、专家共同商榷:如:(1)P180第二段“叔尔远逝”的解释应有误,书下解释:(鱼)突然间游到远处去了,可以看出这里只解释了“远”,没有解释“逝”。更没有全面正确解释“远逝”。这句应解释为“(鱼)突然间向远处游去了,并且消失了”。

(2)P181第二段中“隶而从之”一句,书下解释为“随从我的人,隶,随从”。柳宗元当时正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郡的佐官,地位算高,在当时他出游时除了带上弟兄、朋友,还要带上衙役(如秘书、警卫之类),同时查《辞海、语词分册》P2227,“隶”的第三个义项是“差役”,《国语、周语下》:“子孙为隶”,韦昭注:“隶,役也”。这里特指衙役。因而“隶”在本句中应释为“衙役”,本句正确全面解释为“身为衙役跟着我一同去的”。

(3)P180第一段中“为坻、为屿、为、为岩”。书下第七条解释为: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kān)不平的岩石,此解释中关于“岩”和“”有些不通。a、“”释为不平的岩石,而岩石大都是坑坑洼洼的,有棱有角,形成多样,奇形怪状。再则文后有“岩石”了,再翻译为“岩石”,显得有些重复语义了。b、岩石是啥样?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您能想象出怎么样的形状吗?因而说“成为岩石等各种形状”是不妥的。查《辞海、词语分册》P811:“岩”“第二个解释”“山崖”,P818""只有岩,查《康熙字典.寅集中.山部》为“绝山貌。”“岩”山崖。因此,从上述可以看出此处应释为成为峭壁山崖。也符合下石潭,“近岸,卷石底以出”的特点。

5.教学法时应教会学生品味本课寓情于景、以情入手、由情生发,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1)作者用高超、精细、准确而生动的笔法描写四幅奇特图画。

潭水奇(如鸣佩环潭石奇(全石以为底)潭源奇(斗折蛇行)潭氛围奇(四面竹树环合)。(2)侧重于客观对山水多角度观察得出五绘:绘声(闻水声,如鸣佩环),绘神(似与游者相乐),绘形(全石以为底),绘色(古树翠蔓),绘影(月光下澈,影布石上).

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情与景,“乐”与“心”的关系,乐是关情(心乐之,第二段似与游者相乐).也是作者观赏小石潭的奇景奇趣,后游玩时暂时的轻松与快慰."清"明心.(第4段,以其境过清)突出作者心情由于环境的凄清带来的悲凉,政治上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

6.问题探究:(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①游鱼的“然不动”及“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②小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然不动”和“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