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

第1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我国政府援建某国一座大型体育馆项目,项目总工期二年,全部造价约1亿元人民币。主要施工项目有土建部分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装部分的屋顶钢结构(含彩钢瓦)、场地高杆灯照明系统、电子显示屏系统、安监防控系统、场地扩声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大型发电机组、电梯、看台座椅等专项工程。总承包商承担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后期室外的土建工程,而其他的各专项工程由专业分包商完成。

本文通过剖析这个项目工程分包过程中的一些教训,从总承包商的角度阐述国际承包工程在专业分包中如何识别潜在风险、如何转移和控制风险,使分包商发挥最大优势,与总承包商一起完成综合工程项目,达到项目利益最大化。

一、分包商二次设计中的技术风险

一般来说,分包项目多选用成熟、稳定的国内技术设备,不存在技术风险,但是要充分重视分包项目与当地配套设施的衔接问题。

大型体育馆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采用中国标准,项目的设计单位对主体结构和建筑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而对专业分包工程只给概念设计,专业分包商负责二次设计、供货、安装、调试、试运行的服务全过程。

这个项目的电子显示屏系统是分包工程。因为受条件限制,分包的二次设计不可能到现场踏勘,只由总承包商提供相关图纸,在国内完成。当安装人员抵达项目现场巡视场地环境,准备安装显示屏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设计上未考虑电子显示屏背面的防雨要求,也没有准备相应的防雨材料。受施工工期制约,不得已只能空运大批铝塑板和配套材料,给项目工期和后续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影响,经济上也蒙受了损失。

因此,在分包的二次深化设计阶段,总承包商要与分包商设计技术人员充分交流场地自然环境和其他情况,使国内设计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把二次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到最低。

二、分包技术人员、物资设备入场风险

分包技术人员、物资设备入场时间,是这个项目碰到最多的问题,对整个项目的施工工期影响很大。

例1:在总的施工安排中,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只留给体育场钢结构和屋面瓦工程45天的施工时间,然后工程就转入室内装饰装修阶段。当地是多雨岛国,体育场屋面不封顶,是不能转入室内施工的。但在国内发货的时候考虑不周,造成钢结构构件运送顺序颠倒,后安装部分先到,先安装部分后到,影响了整体施工进度。

例2:安装在高大体育场屋顶的场地音箱,应该在屋顶钢结构和屋面瓦施工完成后进行安装,然后拆除配合的脚手架,但是场地音箱却未按照合同及时到达现场,不能拆除配合的脚手架,给屋顶下面看台面层施工带来被动。

例3:2006年夏,英国因为国内发生恐怖事件,对过往旅客的签证延长审核时间,使得原计划过往伦敦到项目的施工人员不能如期到现场安装。项目组不得不重新调整施工计划,推后施工。

为尽量避免类似的风险,总承包商应在分包开始就将分包商纳入整个施工管理的一部分,并派专人负责协调联络并督促相关各方,及时通报信息;另外,要多选择几条人员出行路线,使得各分包项目的人员、物资设备如期抵达现场,与总的施工计划安排顺利衔接。

三、分包工程现场施工所隐含的风险

因为设计、生产、供货都是在国内完成的,由于对现场情况考虑不充分,当分包商人员和分包材料设备抵达现场的时候,围绕安装和施工的风险才暴露出来。

例1:施工安装方案的风险。

体育场项目,将场地高杆灯室外照明项目分包。如何将高50米的高杆灯竖立,原来在国内做的施工方案是通过传统拔杆的办法,但是到现场以后,发现体育场处在闹市区,人口密集,场地狭小,拔杆的钢丝缆索没有地方定位,无法展开施工。最后只能从附近岛屿国家租来大吨位的吊车起吊灯杆,小吨位吊车配合定位,才顺利将高杆灯竖立。原来采用拔杆办法准备的器械、机具只好闲置一边,造成很大的浪费,经济上受到很大的损失。

例2:材料备件不足的风险

钢结构分包工程,当钢结构件抵达现场的时候,发现连接结构件的左右连接板缺少一块。这是高强度的钢结构件,并预先钻孔,穿锚栓固定连接钢结构件。由于在当地买不到,最后不得不从国内紧急空运这块只有几公斤重的连接板。

在分包项目安装开始前,分包商的技术人员应先清点到场的物资设备,复核技术数据,细化施工安装方案。对暴露出的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暴露越早对施工安排越有利。

四、内业技术资料及现场培训中的风险

总承包商应认真检查验收分包商的物资设备、过程记录等,以便确定分包的物资设备是否合格。同时,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总包商要受项目监理方和设计方监督和管理。所以检查内业资料成为除了工程实体之外的另一重点。大型体育馆分包项目工程中,总承包商在如下几个内业资料方面控制了风险的发生:

一是与分包方的物资设备所配套的专业标准、行业规范、验收检查规范、物资设备合格证书、出厂合格证等。

二是设备开箱记录、技术交底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安装试压、试运行检测记录,现场发生的局部变更设计、往来邮件、确认函等。

分包工程结束时,因其专业性较强,要对接收方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便以后能够准确操作,维护管理。这个环节处理不好,也对总承包商构成风险。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在南美某国会议厅中央空调安装项目中,总承包商在安装培训阶段只是对所在国技术人员进行了简单培训,结果在维修阶段,由于当地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将仪器电路板烧坏,项目组不得不重新从国内派人修复。

体育场电梯项目是分包给专业公司的。但是因为项目所在国对电梯的运营和维修十分陌生,所以在电梯安装阶段要求所在国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一边讲解原理,一边安装,培训效果很好。分包商人员离开时,所在国技术人员已经能够独立操作和维护电梯了。

总承包商对在分包过程四个环节的风险都应进行严格控制,督促并约束分包商按照合同完成分包工程,使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少到最低,实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总承包商不能识别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化解风险,那么将给项目的进程及后续阶段带来巨大损害,影响总承包商的市场信誉。

第2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为加快我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决定》(渝府发〔20*〕9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加快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推进传统商贸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加快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场法制监管、监测调控及商业信用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和谐发展。

(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一保(保障市场供应)、一建(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为抓手,完善县城商贸“十个一”和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建设,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到20*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构建三峡库区旅游商品“购物天堂”和“风味美食之都”,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区域聚合辐射能力明显提高。即到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数在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40亿元、64亿元、50家、4个;商业增加值、商贸从业人员分别突破10亿元、5万人。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00万美元,外派劳务实现200人。

二、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三)打造商贸服务平台。加快城乡商业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县、乡(镇)、村三级商贸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县城商贸“十个一”工程,两年内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专业、特色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街、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四星级以上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个品牌展会。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各乡镇在20*年以前至少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建设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2009年底,全面改造或新建每个乡镇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经营超市,以及每个村级日用品和农资便民放心商店,确保两年内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四)推进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农村商贸流通“六大”网络。一是加快完善以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两年实现全覆盖。二是支持农资龙头企业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和技术服务,以及农机具租赁、维修等多样化服务,为现代农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三是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着力打造从基地、加工到市场、配送、终端一条龙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四是坚持统一规划、标识、协调价格、衡器、车辆、服装、管理及规范经营等“七统一规范”,着力打造点面结合、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五是大力发展城乡餐饮、洗染、摄影、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网点。授牌确认有实力、有信誉的服务企业、经营大户和专业服务队伍,建立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农民生活服务网络。六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信产、农业、供销、通信等部门的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立集“信息、交易对接、咨询互动”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五)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实施便民服务工程,发展护老托幼、维修、回收、洗染、美容美发、送餐服务、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等便民服务业,增强社区在家政、看护、保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汽摩、建材、家具、机电、化医、服装和农村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风味小吃及“农家乐”等社区餐饮,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推进餐饮业特色经营,着力提升餐饮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引进商业企业落户社区,促进典当、拍卖、再生资源企业发展。鼓励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引导街道居委会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县商委、发改委、财政、劳动、质监、药监、工商、移民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商业发展。

(六)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加快规划建设南北两岸货运中转中心,重点打造水天坪工业园、镇江精细化工园、丁庄溪、高家镇等物流园区,逐步构建各种物流配送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导本地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县外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的货运部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学设置供应链流程,逐步分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理货、采购、仓储、分拨、配送等第三方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拓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等新型流通方式的领域。支持物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县外及境外先进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建立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七)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完善和落实《丰都县突发公共事件生活物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粮油、猪肉、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棉被、帐篷、民爆物品等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持合理储备量。建立应急商品信息数据库,提高区域调剂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储备商品的管理及定期轮换,保证应急物资质量。县商委、物价、工商、农业、粮食等部门要加强对日常商品供应和价格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预测预警,引导供给需求,维护市场稳定。

(八)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抢抓沿海梯度转移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引进商贸流通知名企业。重点引进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引导外资投向农村市场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零售企业全球销售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商贸企业到县外及境外拓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丰都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鼓励生产性企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做强做大。加强与市内外其他区县(城市)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打破地区封锁、内外贸及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藠头、榨菜、肉牛、药材等基地纳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对肉牛、藠头等实行原产地保护政策。

(九)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诚信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鼓励商贸流通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垄断经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产品购销随附单制、可溯源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种商品、危险化学品及民爆物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商业文化建设,将丰都神曲文化、民俗文化、三峡移民文化及风土人情融入商业设施和商业经营活动,营造商业文化氛围。

三、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委,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机构和人员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及协调服务。发改委要跟踪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国土房管部门要为商贸流通协调落实好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农业、畜牧、粮食、供销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农村市场的开拓,文化广电部门及新闻媒体要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旅游、统计、工商、质监、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完善建设规划。坚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旅游、金融、房地产、文化、体育等产业相促进,加快编制完善商贸中心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等商贸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对大型商贸设施建设要进行合理调控,在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由商贸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的确认意见书。建立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监测系统,对网点数量、布局、结构及市场需求实施动态分析,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匹配机制,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预算从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以后每年按10%增加预算,用于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项目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应急保供物资储备轮换和贷款贴息的部分费用,以及商贸流通十强企业的考核奖励和项目工作经费等。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大力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逐步降低餐饮店的银行刷卡费率;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向商贸流通业领域投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要向商贸流通产业倾斜。对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餐饮住宿、居民服务业的连锁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征收后全额返还,后三年减半返还;对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且实际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年终按企业当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给予奖励,由财政资金予以兑现。

(十三)加强发展扶持。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十强商贸流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坚持每年开展“商贸流通业十强”评选表彰活动,对其法定代表人进行奖励。工商、质监、国土房管、环保、市政、卫生防疫、公安等职能部门涉及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费,按收费标准的低限予以收取。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收费的监督检查。市政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重点企业举行节日促销活动。加快推进工商企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

第3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2018年商务局在龙潭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奋力推进我区商务事业稳中向好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第三产业比值首次超过二产,实现10:44:46,现将我区2018年全年商务工作情况及2019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8年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38亿元,预计同比增长8.3%。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3.7亿美元,比2106年同比增长5.7%。预计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581亿元,同比增长7.6%,物流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预计11.5%,物流货运吞吐量达到9680万吨,同比增长8.7%。全区注册物流企业达到280家以上,其中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8家。全区从事电子商务注册企业数量274家,全区商业网点总数达到2.5万个,商贸物流从业总人数12.2万余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商贸稳步发展,突出产业转型提升

2018年,我区大型商贸集散中心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交易额不断攀升,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营业额超亿元的12家大型市场商场,预计实现交易额121.6亿元,同比增长3.5%。在我区经济发展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四大商贸集聚区运行稳步提升,万达广场2018年全口径指标完成1.73亿元,较去年翻了一番,客流人数急剧攀升。铁南商圈,万华上都、马双山欧亚购物中心运营平稳有序,2018年成为铁南面积最大、商品最全、档次最高的商业综合体,极大的方便改善了铁南群众购物生活。城东商贸集聚区,蒙王医药二期主体工程已完工,装修后即可投入使用。10月31日马双山洲际商贸公司与龙潭湖区政府签订协议,在东出口科尔沁物流园区内合作开发建设马双山义乌商贸城、配套工业加工区、木材加工区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和设计等工作。城中商贸集聚区。金叶广场改造结束,现已全面升级并且投入使用。不仅引进了更多国际、国内一线顶尖品牌,还增设了先进的配套设施,提高了服务水平,提升了商场品味。2018年龙潭湖区政府对马双山批发城进行了重新规划,限制机动车辆进入,摒弃了原来的 “杂乱无章”,改善购物环境,消除消防隐患,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二)推进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打造领域中心市场

2018年完善升级两大专业市场。一是完善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即丰盛农产品物流园区,2018年完成了B区1万余平方米的三层商业楼建设,今年已实现交易量20余万吨,交易额10亿余元,解决就业3500人。二是攻来鼎盛牲畜交易市场,虽然受大林牛疫情影响短时间关停,解除疫情封锁后,据统计交易数量仍于同期交易量相同,与全市各牲畜交易市场比较,市场交易数量在不断上涨。全年市场总交易额预计达到10亿元,带动农户500余户,人均增收5000元。三是活禽交易市场建设,将原来大市场向东侧的活禽交易市场迁移到丰收物流园内。

(三)大力提升我区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龙潭湖区委、政府精心打造的支柱型产业,为龙潭湖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2018年,我区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取得进展。一是铁流医药流园区,占地面积142亩,投资3.5亿元,项目共分二期建设,一期建设共已投入使用。二期6700平的科研培训服务平台大厦及两栋各5000平的仓储库房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二是鑫仝莱工业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目前已经完成建设11个仓库,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打造马双山市最大的工业物流园区和“中欧”货运班列运营中心及公铁海联运集装箱转运中心。马双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龙潭区正在规划,申报请示中,前期手续办理完成,2019年将开工建设。2018年10月18日上午,马双山市大连港综合保税物流园内举行了马双山“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双向开通暨回程班列接车仪式,本次班列是“龙(马)-肥(合肥)-欧(洲)”国际货运班列的首列进境班列,标志着马双山中欧班列的双向开通。2018年11月1日,又从俄罗斯进口木材46箱,今后将实现“通满欧”班列常态化运营。三是江东省东部煤炭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6月正式通车运营,目前入驻煤炭经营企业18家。今年江东煤炭物流园区一期8万平方米的封闭煤仓已经完工,正在拉设防风抑尘网2000米,预计11月末完工;园区翻车机堆料机设备已经投入使用,可实现每4个小时完成一列卸煤能力。二期正在筹备启动出口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全年周转煤炭800万吨目标。四是马双山市申通物流园区,马双山市申通物流园区项目共分为两期建设,位于龙潭湖区民航路以西,304国道与111国道交汇处,总占地面积为120亩,总投资2亿元。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试运营中。二期正在选址,计划建云仓、保税仓。项目建成后,日均可处理快件在10万票左右,将直接创造2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五是马双山物流园区今年建设仓储区,今年新建仓储区3万平米,仓储房13平米。

(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

2018年全区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较好,据初步统计,从事电子商务、微商的从业人员2.1万余人。截至1-8月,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3.16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57.4亿元,是去年同期电商交易额的三倍。

一是中国(马双山)农产品交易平台在龙潭区落户运营。是江东唯一一家与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联网的网上交易平台。

二是加快传统商贸业加速与互联网融合。中联商贸内建团队、外聘专家,统筹整合科技资源,打造以“互联网+创新创业”为重要载体的电子商务平台——“中联E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体系建设为依托,建立镇级服务站和村级体验购物店,实现了传统企业向电商企业的成功转型。截至8月份,“中联E帮”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中国(马双山)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肉牛交易平台项目已经举行了启动仪式。该项目建设在马双山市龙潭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将推动马双山市农产品的上行并缓解局部地区农产品的滞销。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与互联网融合。江东来来易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来来易购”)开发了“开店神器”。来来易购可以通过“开店神器”,对各个商家的产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解,并及时配送。而商家可以根据“开店神器”对店内产品的所有信息进行直观的了解。据了解,由来来易购开发的“开店神器”已经获得了十四项软件著作权。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使得“开店神器”让更多的中小型商家获得转型升级,并且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大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使得开店更加简单,经营更加便捷。

四是加快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快速发展。2018年1月26日,马双山市龙潭湖区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在龙泰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正式上线,由龙潭湖区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负责运营。平台通过采集全国5000家电商平台的实时交易数据,准确、客观的反映了马双山市、龙潭湖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促进了马双山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电子政务等应用发展,弥补了马双山市大数据应用服务的空白,为今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子商务政策制定执行、特色产品上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马双山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五)高度重视外资工作,全力抓好外贸工作

一是2018年我局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心,集中力量推进招商工作,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工作体制和机制。通过“夯实招商基础、创新招商思路、转变招商策略”三项举措,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另外充分调动现有商贸物流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商招商的新局面。

二是做好外贸进出口统计和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申报工作。特别对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贸企业改变进出口增长方式,在发挥传统产业出口优势同时,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不断开展相对附加值的产品,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让更多的群体了解、认同我区进出口企业。

三是做好各项活动、展览、会议的安排部署工作。深入与有关部门、企业联系与沟通,加强外宣传工作,今年我局组织参加了广西“中泰缅”经贸展销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参与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并竖立起蒙东地区对外开放的形象、从而扩大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其他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信息、信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今年区委、区政府对信息报送工作十分重视,信息工作反映出全局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送各类信息,确保信息快速报送。二是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了沃尔玛超市撤离、糖业烟酒公司职工上访事件。三是我局派出一名副局长、两名科室干部到胡来镇驻村,按照区委《关于认真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包联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逐一对贫困帮扶户对接,建档立卡,因户制宜,分类指导,制定方案、填写信息、精心谋划扶贫特色产业带动,落实国家对农民的产业发展补助政策,积极协调争取金融扶持,切实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二)劳动人事及企业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局机关、家政网络服务中心、物流办编制年检、人员编制系统的统计工作并准确上报。二是遵照国家、地方有关方针、政策,解决好老国有企业的遗留问题,负责对所属企业进行管理。做好组织、登记、上报企业病退人员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做好企业重要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三是第三百货公司转制工作,历时一年半,第三百货公司转制工作全部完成,做到了政府、转制企业和企业职工三方满意。

(三)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龙潭湖区商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2018年全区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紧紧紧围绕服务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务实抓党建的工作总思路。一是全面加强学习,以落实区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全区组织工作要点》的通知为重点,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题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务实重行担当作为,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一流商务队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认真做好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管理完善党员信息,确保党员信息平台与实际情况一致。

   (四)安全生产工作

    商务执法大队主抓本行业内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和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一是安全生产方面,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对所管辖规模以上30家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二是成品油市场监管方面,执法队对各个加油站进行检查,完善其管理制度,联合各相关部门对无证经营成品油的、运输销售质量不达标成品油的个人和企业进行查处,确保成品油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五)内贸巩固发展、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坚持每周、每月市场运行监测的动态信息,涵盖生活必需品实时监测、节假日市场预测预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动态分析。我区共有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5个,从事二手车交易企业153家。2018年深入家政市场调研,发挥中心职能作用,为家政企业沟通交流平台,截至8月我区共有125家从事家政服务机构。继续做好2017年度家政项目申报工作。在便民生活服务方面,结合电子商务新兴产业推广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新模式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活,推动我区家政服务工作稳步发展。我区养老机构挂牌20余家,正常运转的共有10家,通过摸清底数,计划下一步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方面,进一步扶持我区养老机构的运行,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关怀目标,彻底改善养老机构的条件环境,推进我区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四、2019年商贸物流工作安排

2019年将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捋顺部门工作权利和职责。一是巩固提升重点工作,以扩大内需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加快物流项目建设、发展壮大专业市场和做大做强商贸龙头为突破口,跳出部门看全局,跳出行业看产业,努力构筑龙潭湖区在江东东部地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地位。二是着手开展新业务,即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和汽车销售及二手车流通管理业务,以规范市场为主,防范资金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净化市场风气。

   (一)在开展部门新业务方面

    2019年将开展部门新业务一是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针对已备案的集团发卡企业、品牌发卡企业、规模发卡企业和其他发卡企业。在规范企业方面要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面向消费者群体,也将加强宣传力度,让消费者能够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汽车销售及二手车管理业务。按照《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和《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依法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二手车流通管理,规范二手车经营行为,保障二手车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车流通健康发展。

   (二)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

2019年,不断拓展适合我区物流发展实际的新方式,研究改善解决“小散”物流企业无序经营情况,引导企业向园区平台集聚,发挥出集聚优势。突出打造现代物流业,发展“头雁”效应,重点针对国内外大型、有实力物流企业、园区进行招商,在我区物流薄弱环节,冷链仓储、城镇、镇村物流配送等方面精准招商,发挥大型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平台作用,规范引导现有“小、散、弱”物流企业入驻园区经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作用,制定对现代物流业从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人才保障层面的政策措施。争取2019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的目标,把现代物流业打造成新型的复合型支柱产业。在四大品牌物流园区建设方面,规划20平方公里科尔沁现代物流园区,推进医药物流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龙潭铁路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建设步伐。推进马双山保税物流园区(B型)申报建设工作。完善运营一期江东东部煤炭交易中心项目,启动出口铁路线建设工作,彻底打通跨区域连接目标。加快推进申通、蒙王、贵仁和马双山义乌商贸城项目建设。

(三)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方面

继续以打造“四大商贸集聚区”为主线,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重点企业为重点,调节各类市场主体,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加速推进重点商业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提升消费层次和水平。重点跟踪铁南商贸集聚区培育发展壮大,宏观规划指导主城区老商业街、商场、批发市场资源整合及升级转型,推进城东集聚区马双山义乌商贸城、五洲城投入运营,开发万达商圈经济增长新热点,结合马双山高铁的正式开通,进一步拓展铁南商贸发展新思路。

   (四)在推进专业市场建设步伐方面

继续协调服务两大农畜市场运营,一是建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不断攀升,扩大群众认可度,更好服务和满足城区内居民菜篮子需求。二是大林鼎盛牲畜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级扶持资金,扩大地区知名度,争取2019年市场交易量达到60万头只。

   (五)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方面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新型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实体经济”模式效应,深化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利用新媒体、自媒体深化农村改革,引导和鼓励农民在网络平台上推广绿色农产品,转变销售思路,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拓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鼓励推动互联网+农村+农业“田园综合体”新模式;开启“中国制造2025”新模式,让更多的群众充分体验新时代、新科技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打造龙潭湖区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示范点,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进一步解决农民网上购物的物流配送、技术服务等难题。加大电子商务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全区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做大做强现有的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引进高端外向型企业,培育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结合“一带一路”马双山节点城市,重点发展俄、蒙贸易,从倚重一般贸易,向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依靠俄蒙等传统市场,向欧美、东盟、中东、南美等全面开拓的市场多元化转变,从以较低层次产品为主,向发展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今年加快推进马双山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继续做大、做强马双山“中欧”国际铁路线,随着出口补贴政策的落实,今后国际大通道货物运输量有望提高。继续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引进实施一批能够充分利用我区优势资源、与我区优势产业相对接的高科技外商投资项目,注重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

   (七)通过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

继续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引进实施一批能够充分利用我区优势资源、与我区优势产业相对接的高科技外商投资项目,注重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着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外资、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

   (八)围绕全产业链发展方面

2019年商务局结合我区资源、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市场、露天场地和市内场馆,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协调推进会展产业。依托蒙王医药物流园区等医药产业代表企业搭建蒙医药展会基础平台建设;依托大林鼎盛牲畜交易市场,积极筹建首届科尔沁肉牛产业展洽会。以“马双山黄玉米”地标品牌为重点,积极筹建“马双山黄玉米”全产业链展览会。积极组织、鼓励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参与举办综合性国际展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互联网针对我区特色、绿色、知名品牌进行推广展示。培育本土会展企业,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部署落实全市经济会议精神要求,加强五型机关和队伍建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加速我区服务业提档升级,为把我区建设成为蒙东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4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1我国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建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一个工程完全由一个承包商完成是非常困难或不可能的。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促进了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的发展。产品的价值由基本值和附加值构成,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基本值已相近,产品价值的提高便更多体现在附加值上,专业化生产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这必然引发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因此,很多大中型工程常常用总分包的模式进行建设。此模式通常是业主将某一项工程,全部发包给一家资质符合要求,报价合理的企业,他们之间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以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限。而总包商,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将工程按部位或专业进行分解后再分别发包给一家或多家资质、信誉等条件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分包商。

2建筑企业发展的专业化趋势

为了适应变化,总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为提高效率从而对分包的管理将越来越重要。专业的项目管理,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小型专业施工队伍和劳务队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这样其企业人力、设备资源能得到更多的利用,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从而增加其抗风险的能力。对社会来说,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多余的消耗减少,基础的施工能力提高,减少了直接的生产物质消耗。社会生产发展总是向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发展的,大型建筑企业一旦抛弃低端资源,必然更多地依赖于分包商来完成任务,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强;而专业的分包队伍和劳务队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3现阶段我国工程分包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1)总包商在分包合同或协议书中明确分包工程的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工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最终验收的标准。此外,总包商的现场项目部还需对分包工程的施工过程现场管理的方式如质量监督、安全检查、施工配合、分项评定等,在分包合同或协议书中得到确认。

2)组织分包商参加图纸会审。分包合同或协议书签订后,总包商应及时将分包工程的施工图纸发放给分包商,并组织分包商参加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召开的施工图会审会议。将本单位审查图纸发现的问题和分包商审查图纸提出的问题一同在会审会议上提出,请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给予明确答复或落实。

3)总包商的技术负责人应对分包商编制的分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审批。审批时应考虑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否能满足设计图纸及图纸会审要求和分包合同要求,是否能满足总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是否能满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

4)核查分包商的实际进场人员和施工设备。分包工程开工前,总包商的现场项目部应核查分包商的主要进场人员、设备。对分包商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资格进行验证,不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必须由分包方用合格的人员替换;核对现场实际进场的设备与《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规定施工设备是否一致,若发现有不一致的地方,要求其进行整改或做出必要的说明,直到符合规定的要求。

5)分包工程施工现场管理。a.对材料、半成品的监督检查。施工的主要材料应由总包商供应,防止分包商使用质量低劣的材料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对分包商采购的其他材料必须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存放在施工现场,更不得用于施工。b.对施工工序质量与施工进度的监督检查。设立专职的现场施工员,负责对分包商所施工的工程进行旁站监督检查,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且必须由分包商修复合格并承担相应费用。总包商应要求分包商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总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进度满足合同要求。c.对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总包商的现场安全员应对分包商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对其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若发现有安全隐患,能马上整改的,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不能马上整改的,应限期整改。整改期限结束,检查人员应对其进行复查。

6)分包工程竣工验收。a.对实物质量的验收。当分包商完成分包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后,总包商应组织对分包工程实物质量检查验收,同时应检查是否按图施工、是否满足经审批的分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等。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直到复检合格。b.对竣工资料的检查验收。分包商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和分包工程所在地的档案馆要求的内容整理分包工程技术资料、竣工资料和档案,并移交给总包商。c.交付工程保修书。分包商向总包商交付工程产品时应附《工程保修书》。《工程保修书》的内容应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明确期限和分包商的保修承诺。只有分包工程的实物质量和工程技术资料均通过了验收、工程保修书内容符合要求,总包商才能接收分包工程的移交,与分包商办理移交手续,并进行工程结算。

4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展望

1)专业化程度更高,总包商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2)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地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地组建,分包商会更多地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

第5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年是贯彻好“十七大”精神的起步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我们将以“十七大”及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创新引领发展,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商贸流通、经济合作的规模和质量,积极构筑和谐商务,实现商务工作的新一轮大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形成新形势下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努力把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开放型的现代化商贸物流和商务服务中心城市。

一、年及年全市商务工作的奋斗目标

年的目标是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7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8亿美元,其中出口30亿美元;新增境外投资项目28个。

按各项主要商务工作指标年平均递增15%预测,经过五年的发展,到年力争各项商务工作指标全面翻一番,跨入全国省会城市先进行列。其中当年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利用市外境内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达到845亿元,外来投资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农业等领域的投资比重明显提高,战略投资比重大幅上升;地区当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其中出口达60亿美元,贸易结构和效益明显改善,高科技、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有较大提高,外贸依存度达到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年突破2000亿元,商贸物流业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纳和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地区当年境外投资项目达到50个,投资地域和投资规模不断拓展和扩大,推动我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二、未来五年商务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拓展内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规模质量。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充分发挥外来投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始终突出引大引强。继续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重点工作和主要着力点,依托我市六大支柱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国内100强企业、行业十强企业,推动其在长设立地区总部、在华分支机构及相关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等,力争引进一批能促进我市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投资项目。

2、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将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整个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工作的新抓手,加大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部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申报工作力度,力争使成为全国第三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学习先进城市的经验,认真研究提出我市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措施,成立工作机构,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产业规划,营造服务外包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等发包企业,积极承接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力争使服务外包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的新增长点。经过5年发展,力争到年全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到200亿元,其中服务外包出口达5亿美元,将建设成为发展环境优良、企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国际竞争力较强的服务外包集聚城市。

3、大力推进产业招商。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最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积极策划、包装一批新型工业化项目,着力引进技术密集型、能源低耗型、环保生态型工业项目和物流、金融、保险、文化、科技等生产业项目,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引导“两区八园”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鼓励其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导相关产业向园区集中布局,提高生产要素和产业的聚集度,形成一批关联度大、配套性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力争使园区招商引资占到全市的40%以上。

4、科学谋划招商活动。坚持把以欧盟为重点的平台,以为重点的亚洲平台,以和为重点的平台,以和为重点的长三角平台作为我市重点招商地区,安排一系列综合性或专业性的重大招商活动,通过强力的宣传推介,在上述地区形成一股持久的投资热潮;同时,有针对性地拜访国内部分大型企业,主要是瞄准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的大型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力开展点对点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投资创业主体,跟进一批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促进我市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5、继续优化投资环境。继续深入实施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营造开放、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切实有效地处理外来投资者的诉求,推动重大项目落户;加强对现有外商定点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采取市场化手段,增加定点服务机构的数量,扩大定点服务的对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二)围绕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

以提升商贸流通水平和完善商务服务功能为重要目标,全力将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美食中心和休闲中心。

1、着力推动中央商务区建设。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和以原火车货运北站为中心的金融城建设工程,以金融、商贸、商务办公和信息化等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和行业统筹指导的力度,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加快其业态、业种结构调整,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其标志特征和核心功能,注重培育产业特质,创造新商机、探索新模式、展示新功能,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引领全省、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经济规模大、商业氛围浓、商务服务全、人文环境优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央商务区。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发展规划,根据“三区三带”大型产业集聚的物流需求,多点式布局物流功能区或物流中心,形成辐射“3+5”城市群的物流服务网络;积极促进物流园的基础设施、航电枢纽、重要节点和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以大规模商品集散和综合型物流服务为主导的现代物流园区;力争海关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相关部委的验收并授牌,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保税物流基地、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站和沿海出口产业转移的支撑点;加大物流业的招商力度,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参与物流业竞争等方式,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第三方物流,不断提高物流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

3、扎实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湘菜产业发展规划,恢复和振兴一批名老字号,扶持实力较强的企业办出特色、打造品牌,择优培育一批为湘菜直接服务的种植基地、养殖基地、调味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配送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把打造成为以湖湘文化为底蕴、湘菜名品为标志、美食街为支撑、品牌企业为主导、荟萃国内外菜品的“美食之都”。加强对休闲产业的引导和规范,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品质,拓展服务项目,同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推动休闲产业向多元化、特色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使真正成为闻名全国的“休闲之都”。

4、强力推动市场体系建设。根据城市拓展的规划,加快全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修编工作,合理布局城乡商业网点和业态。继续培育社区商业示范区,加大与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便利店、专业店、食杂店、大众餐饮、菜市场、废旧物质回收等社区商业网点建设。继续抓好“农改超”和农贸市场提质升级工作,实行申报改造、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补贴的政策。规划并启动二环以内粗放经营的批发市场的搬迁新建和老城区的改造升级工作。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着力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方式和水平的提升;努力抓好“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快流通。

(三)围绕推动全市企业及产品“走出去”,努力实现外经外贸大发展。

加大服务力度,健全鼓励机制,积极推动全市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大力提升全市外贸依存度,充分发挥外贸出口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

1、加快发展加工贸易。积极申报全省第二家出口加工区,打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加工贸易转移的平台;鼓励四县(市)在和沿海地区举办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专题招商活动,推动全市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2、着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着重培育一批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努力扩大全市外贸主体的规模和实力;顺应外贸政策的变化,立足以质取胜,积极调整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抓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增强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全面动员和组织全市企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和传统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打造“制造”集体品牌;关注公平交易,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引导全市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3、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力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空间,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加强服务和协调,支持重点企业和园区在境外设立工业、农业园区,支持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鼓励相关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并购和承包工程,并以此带动我市劳务到境外就业;鼓励区县(市)、开发园区及行业商协会在境外组织对外投资推介会,组织策划“企业在境外”的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全市企业“走出去”的浓厚氛围。

4、大力培育各类外经贸基地。加强对已有的部级新材料出口基地、部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扶持,积极申报部级工程机械出口基地、部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继续加强浏阳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完善服务、树立典型,同时支持县申报省级外派劳务基地县,促进全市外派劳务工作的大发展。

(四)围绕构建和谐商务,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不断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不断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三大网络监测系统,加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的监测,尤其是加强对重要商品供求变化和突发性事件期间的市场监测及预警,建立重大节日、灾情、疫情等特殊时期的市场监测体系,使政府准确了解市场供求情况并适时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粮、油、肉、菜、禽、蛋等重要生活资料和关系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得到及时供应,维护市场稳定。

2、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不断创新活体猪、冻肉等重要物质储备方式,适时增加物质储备种类,全面提升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定点屠宰在稳定猪肉供应、保障肉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其与生猪养殖户、猪肉经营者和大型用肉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筹建大型蔬菜、生猪交易批发市场,建立起促进肉菜购销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好中石化、中石油输油管道和大型油库建设协调工作,促成中石化贯通岳长输油管道,争取中石油贯通郑长输油管道,从根本上解决全市成品油的市场供应问题。

3、着力打造诚信商务。切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对酒类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打造“放心酒工程”,切实维护酒类市场的正常经营活动和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典当、拍卖、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特种行业的监管,优化经营、消费环境;鼓励商务企业诚信立业、文明经商,把商务诚信建设贯穿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之中,全方位提高诚信建设的水平和成效。

4、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不断加强全市商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努力创新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招商信息、加强客商联络、收集客商信息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扩大网上消费,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

(五)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新要求,全面加强商务队伍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商务部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人才体系,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良、人才齐全、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的商务干部队伍。

1、积极创树良好商务形象。推进商务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完善商务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探索建立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重大事项的投诉、公示、听证制度,全面实现商务管理的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商务服务职能,实现服务创新,营造良好商务发展环境;加强机关文明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树立商务工作部门在全市机关和全省、全国同行业中的新形象。

第6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2、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

3、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目标。

(四)规划的期限

中期规划2006—2010年,远期展望2011年—2020年。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互动发展的原则;

3、项目支撑,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原则;

4、适度超前,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原则;

5、规划先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产业。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50%,我州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多个百分点,发展空间较大。今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我国商务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二产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把商务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现状

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年预计达50.6亿元,平均增长9.7%,低于GDP平均增长率(11.4%)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1.78%下降为27.8%,下降3.98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发贸易餐饮零售业2005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4.99亿元,平均增长10.96%,占GDP的比重为8.2%;比2001年的8.6%下降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预计实现48.97亿元,平均增长14.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实现41.89亿元,平均增长17.8%,餐饮住宿预计实现6.58亿元,平均增长14.9%,其他预计实现1.53亿元,平均增长6.6%;

外贸进出口2005预计实现4000万美元,十五期间增长7.6倍,平均增长36.64%。其中出口3800万美元,平均增长36.9%,进口200万美元,平均增长12.1%;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达26.8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7.5%。

2004年末,全州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13个,各类综合、专业市场123个,农村集贸市场116个,有城市社区服务网点4299个,“十五”末,大型商业网点将达17个,建筑面积81.2万平方米。

“十五”期间,我州商务服务业平稳增长。在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作用下,消费旺盛,特别是农村市场增长迅猛,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总量和增幅与城市基本持平,达17%以上;区位优势开始显现,成为外来投资的重点行业,集散能力较强的大市场、经营能力较强的浙商、闽商开始落户楚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废旧回收服务增长迅速,企业景气指数保持在100%以上;美容、美发、保健、租赁快速发展;家政服务开始起步,家庭劳动社会化趋势明显;拍卖、典当、旧车评估、经纪、信息、屠宰等商务中介服务市场培育初见成效。但新兴流通产业如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咨询、居民、技术、农林牧、水利服务等发展缓慢。总体上商务服务业仍相对滞后,流通规模较小、设施档次较低、布局不尽合理、商贸氛围不浓、消费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客观存在,特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GDP增长水平、三次产业比重下降,值得注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滞后,认识还不到位

全州有些部门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对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重视工业、农业,忽视服务业发展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对抓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轻车熟路,对如何发展服务业深入调查、研究不够,缺乏清晰思路和规划,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宏观管理与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总体规模偏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市场体系建设与主导产业发展联结不够密切,市场层次不尽合理,市场功能不够完善,围绕市场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商贸流通仍以传统方式为主,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业态所占比重较小。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有限,实力不够强。现有物流资源布局不合理,闲置严重;服务业发展基础较低,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大,并呈逐年下降和扩大趋势,发展相对滞后,已影响到全州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3、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弱化

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与投资增长28%的速度相距甚远。作为消费主力的城乡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而消费性支出增长低于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增长了16.7%,储蓄倾向增强,居民收入水平对社会购买力和城乡消费水平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4、产业建设规划滞后

建设部门在城乡规划中,虽然规划了商业用地,但缺乏总体布局和发展计划,市场建设滞后,市场的带动效应不明显,特别是农村市场建设力度不够,多数乡镇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国际大通道的确立,区域物流经济圈开始形成,周边地市争夺商业地位的步伐加快,许多规模大、设施全、功能多、信息化程度高的专业市场开始建设,使我州区位优势受到全方位挑战。

5、现代商贸流通发展需要的人才资源短缺。

商务主管部门及经营服务企业真正掌握现代知识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商贸流通人才还比较缺乏,难以适应现代商贸流通加快发展对商贸人才的巨大需求。

三、发展趋势预测

(一)发展条件与环境

1、区位优势。楚雄地处滇中,东联昆明、西出滇西7地州,北进四川,是连接昆攀经济带的纽带,自古就是滇西物资集散地,白糖、农资、茶叶、成品油市场曾辐射滇西。

2、交通和通讯优势。成昆、广大铁路贯穿全境,安楚、楚大高速公路连接东西,西出东盟。通讯设施完备,网络覆盖全境。

3、商贸流通优势

(1)商贸流通整体规模优势。建立了遍布全州的123个综合、专业市场和完备的服务设施,构建了我州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元谋蔬菜市场、广通旱码头蜚声全国,中国轻纺城、楚雄商业城落户楚雄,为我州流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市场的产业支撑优势。五大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及其与商贸流通的良性互动,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3)商业设施规模优势。有20万立方米的油库、近30万平方米的仓库和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转运设施。

(4)经营主体实力优势。传统的流通中心地位,培育了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具有一定经营实力和能力的流通企业,外来投资者的新理念和经营方式给流通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5)新型业态发展优势。以鹿城大厦、天顺超市、农资、医药、邮政企业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员消费等现代经营业态快速发展。

4、发展进入机遇期。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流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5.3%,城市化率将超过31%,城镇人口将增加21万人。

5、政策导向优势。《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将给流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和观念的转变,给流通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构建节约型社会,必然要求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需求结构上,要实行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要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转变;在资源利用方式上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这些,无不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6、入世后开放程度提高,产业梯度转移,劳动和用地密集型行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将给我州流通产业发展提供机遇。

7、民族风情浓郁的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为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商务服务业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我州优越的产业发展优势为我州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东盟经济圈的形成和国家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的产业政策给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州将进入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增长时期。楚雄州生产总值将保持12.5%的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人均1500美元的小康社会目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增加到33%,流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由8.2%提高到10%,社会最终消费和外贸出口将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社会商品零售额将保持14%的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将提高到5.4%,服务业就业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0%,餐饮、住宿、租赁、美容、美发、保健、中介服务、家庭服务将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要使商务服务业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相适应,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必须实现以下目标。

四、目标战略与任务

(一)总目标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业态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我州商务服务业的规模、档次和质量。通过10年的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商圈特色突出,物流优势明显,服务体系完善,区域功能独特,真正成为东盟的物资集散地、昆明的休闲后花园,实现商务服务业的跨越发展。

(二)具体目标:

1、第三产业增加值:2010年占GDP的比重达到33%,达106亿元;“十一五”平均增长16.1%;

2020年占GDP的比重超过40%,达335亿元;后十年平均增长12.2%;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2010年占GDP的比重达到10%,达到32.3亿元,“十一五”平均增长16.5%;2020年比重提高到15%,达125亿元,后十年平均增长14.5%;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8亿元,“十一五”平均增长14%;

其中: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达4.7亿元

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80亿元,增长17%,占零售总额的82%

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14亿元,增长17%,占零售总额的15%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0亿元,后十年平均增长14%;

其中: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

3、外贸进出口总额:2010年达2.15亿美元,“十一五”平均增长40%,外贸依存度提高到5.4%;其中:出口2亿美元,进口0.15亿美元。

2020年,外贸依存度提高到10%,进出口总额达10.3亿美元,后十年平均增长16.9%;

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十一五”平均增长10%,后十年平均增长15%;

5、居民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十一五”平均增长20%,后十年平均增长20%;

6、亿元以上集市贸易2010年增加到5个,成交额达6亿元;2020年增加到10个,成交额达到10亿元以上;

7、农业生产资料保持小幅增长,2010年销售额达6.5亿元,2020年7.2亿元。

(《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测算》附后)

(三)发展任务

1、建设产业载体,突破市场建设关键

结合我州城市发展构想,在商品市场体系发展的整体架构与空间布局上,逐步形成以城市市场为中心、以多元化的流通组织和规范化、规模化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为纽带、以高效运行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物流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以城市市场为中心的多层次、开放性、网络化、布局合理的商品市场空间体系,“十一五”期间,投资18.9亿元,完成流通建设项目273个,概算总投资22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市场、物流基地、“改市进超”、定点屠宰建设项目113项,总投资13.7亿元。具体任务是: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2010年,以禄丰—楚雄—南华城市经济带为中心,建成中心城市市场,2020年通过资源整合,建设成为辐射滇西乃至东南亚的二级物流基地。以元谋为中心,改造提升农产品市场,建设以冬早蔬菜、高山反季蔬菜为主的、辐射全国的绿色食品物流基地。

(2)配套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在楚雄永安、东瓜、富民和除元谋外的县城建设商场11个;建设楚雄东南片区及各县城新区农贸市场或各类综合市场21个。

(3)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在楚雄、禄丰、南华、元谋、永仁、武定建设农资、医药、建材、绿色食品物流基地12个,为物流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4)在完成楚雄、元谋、永仁三县的1020个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新建61个乡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将116个集市的50%退路进市。

(5)改造提升现有农贸市场。在楚雄市、开发区及其余九县城“改市进超”,各改造一个农贸市场为农产品超市,实施项目11项。

(6)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楚雄州加油站2003—2008年发展规划》,在没有加油站的乡镇建设61座三级加油站(点);在主要乡村干道建设55座三级加油站;在开发区、武定、大姚、元谋建设加油站4座;配合公路建设在永武公路建设一级加油站4座;在楚雄老城区、开发区和禄丰县城建设汽车加气站3座。

(具体建设项目附后)

2、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招商引资在医药、食品、生产资料经营行业、连锁超市业、物流配送业、餐饮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一批产权清晰、具有现代管理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将鹿城大厦、久泰药业、州农资公司、广通联运、交通集团、宏芳餐饮等企业培育成商务服务骨干企业。引入全国大的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县乡连锁经营。

3、培育10个大市场,培植现代物流。将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元谋蔬菜市场、广通物流基地、楚雄医药物流基地、武定农产品市场、楚雄绿色食品物流中心、禄丰建材物流基地、彝人古镇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区宏远汽车市场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万商云集、辐射广阔、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物流中心。

4、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居民服务进社区。小区开发必须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便民商店、药店、理发、美容、娱乐、清洗、废旧回收、租赁、家庭服务等行业,做到购物、消费不出社区。

5、按照合理布局原则,发展商务中介服务机构,2010年,拍卖企业发展到4户;典当企业发展到3户;旧车评估鉴定企业发展到10户;旧车交易市场发展到10户;大力发展旧货交易。避免重复建设,有计划地发展大型商业设施、商业街和加油站、旧货市场、再生回收、旧车交易、报废回收、民爆经营、生猪屠宰、典当、拍卖等专业服务设施建设。

五、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

要按照“整合资源、突出亮点、强化关键、区域协调”的原则,打破辖区界限,统筹考虑,有所取舍,空间调整与功能调整并举,分不同层次进行优化调整,引导商业设施围绕建设两个园区的目标有序发展。

(一)发展重点

1、紧密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专业市场

2、关注“三农”,支持乡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退路进市”和农村商业网点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万村千乡”农村市场建设。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做强、做大物流产业,推进各类专业市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4、以人为本,发展社区商业和服务业,配套建设社区商业设施。

5、大力发展现代业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大力发展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商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产业,鼓励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

(二)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改善调控,创造性地推动我州商务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2、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依靠社会资金,加快产业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研究如何有重点地加大传统流通、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等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3、强化产业政策与能源、土地、就业等政策的配套、协调,建立政府对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引导企业向重点方向发展,对符合我州发展方向的项目给予支持和优惠。

资金支持:对乡村集贸市场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物流基础设施、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和改市进超、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场建设项目,配套国家和省级资金给予投资总额5%的利息补贴。五年需要补助资金7500万元,建议州级财政每年安排市场建设引导资金1500万元;

土地和税收优惠:对符合现代物流产业建设方向和条件的企业按照工业企业的同等政策给予土地和税收优惠。对符合我州市场建设鼓励项目的外来投资者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给以优惠;

下岗、失业职工主办市场或参与市场经营的,按照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给予行政事业收费、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

4、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商贸流通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管理机构,加强全社会服务业管理,加强规划管理和调控。

5、发展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大力发展为市场和流通服务的中介组织,加强市场和流通行业协会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环境。

6、建设诚信环境,弘扬优秀商业文化

提倡讲诚信、守契约、反欺诈,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优秀商业文化,发挥先进文化对产业建设的推动作用。

7、改善消费环境

规范各类执法行为,保障消费安全,确保放心消费。积极搭建会展平台,以会展营造氛围、拉动消费、拓展市场。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培育休闲产业。抓好节假日促销,刺激消费需求。

8、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许可,进一步开放市场、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工作联系制度,及时跟踪做好服务,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9、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现代流通知识的培训,积极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提高相关行政管理人员调控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水平和能力。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劳动培训,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各类中专的作用,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实用人才的培养,使人才队伍总量与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10、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连锁经营、市场标准化改造、国家西部贸易发展资金等资金支持,发挥配套资金作用,辅优扶强、培植大型商务服务业。

第7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经过了近几年大规模的集中整治和20多年来市场自身的发展,北京商品交易市场运营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单一独大的摊位制运营模式正在被突破,北京商品交易市场运营模式正呈现多元化特点和趋势,一批新的运营模式随之出现。我个人认为,运营模式突破后,商品交易市场这种经营业态和形式将与现代多种商业业态形式交相辉映、相互融合;商品交易市场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相融合,更能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消费的需要。

摊位制模式

摊位制市场模式是源于我国传统集市贸易的有形市场形态,它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总体仍然较低的现实相适应,也符合几千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在北京,它目前仍然是一种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形态,约占总量的70% ~ 80%。摊位制市场的特点在于:市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市场经营者众多,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家商户;没有统一进货;不设统一收银,即时现金、现场、现货交易;没有统一、规范的入口和出口。

在北京,摊位制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承包经营模式,租赁经营模式,买断经营模式。

摊位制市场模式的缺点在于:由于市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市场的所有者不能有效地控制经营者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缺位,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成本较高;市场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关系失衡,市场经营风险基本上转嫁给商户承担;进货渠道难以有效控制;总体上讲,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因此摊位制市场的商品信誉相对较差等。

但北京的摊位制市场经过升级改造和加强监管后,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商品质量有了更切实的保障,市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摊位制市场模式目前仍然表现具有较强的经营优势。

客观地评价本市摊位制市场,可以这么说,从历史上看,在2000年前,摊位制市场功不可没,利大于弊;从现实看,在2000年后,摊位制市场问题暴露出来,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经过近三四年来的治理整顿,摊位制市场基本规范。从未来看,摊位制市场在我市仍然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不能随便取消摊位制市场这种业态形式。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多业态并存、各业态互补是商业业态的常态结构和客观规律。

超市化模式

超市化模式就是仿照超级市场的经营模式,在商品交易市场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收银、统一结算、统一宣传,实行“摊位形式、超市化经营”。如居然之家建材市场、爱家家居、百安居等市场。超市化模式约占北京商品交易市场总量的15%~20%左右,这一模式在北京建材家装市场运用得比较普遍。

超市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市场内传统摊位制中的柜台、隔栅可能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以现代化的货架陈列、艺术化的商品展示而划分的经营区间,是一种开放式空间;二、市场内实行统一收款、统一结算;三、商品按超市分类上架,明码标价,消费者开架自选;四、突出“一站式”购物模式,市场内的商品呈现系列化、配套化,商品的进货、陈列和摆放突出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一站式”购物的需求;五、超市化模式不断刺激市场所有者和经营者开拓新的市场,反过来,超市模式也为新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利器;六、超市化模式有利于向网上购物、电子结算方向发展;七、超市化模式将促进商品交易市场自身进一步细分,各种专业市场不断涌现,传统的综合性的商品交易市场可能向专业市场转变。

店铺化模式

店铺化模式就是将原来市场内的商户转变为独立式的店铺或从外部引入专业店、专卖店。如百荣世贸市场、北京万通市场等。店铺化模式约占北京商品交易市场总量的20%左右。

店铺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店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商品经营者,独立经营;店铺化模式没有统一收银和统一结算;店铺化模式适合经营不同系列、多种类商品;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店铺化模式主要以零售为主,批发不在店内现场交易,而改在店外进行;店铺设计装饰在总体上力求统一协调,但又充分体现经营商品特点;店铺可以是原有商户转变而来,也可以从外部引入专业店或专卖店。

在北京,店铺化模式经营有两种具体的形式:一种是有限产权店铺模式,即店主拥有一定期限的产权,如万通市场有一半多的商户拥有40 年的店铺产权;另一种是独立产权店铺模式,主要是临街而设的店铺,便于店主买断产权。如望京六百本市场全部是独立产权店铺。

总经销、总模式

主要是品牌或经销。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中,有些商户经过多年的经营奋斗,掌握了某种商品的销售渠道或稳定的市场客源,与厂家形成了巩固的厂商关系,于是就成为某种商品(品牌)的地区总经销或总。

目前在北京,并没有一家商品交易市场整体采用总经销、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涵盖在摊位制市场模式中。如在北京天意市场中,具有总经销、总资质的商户已经超过了20%。总经销、总模式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它的出现,将改变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制模式的经营格局和经营特点。

总经销、总模式的主要特点:总、总经销的商户必须是独立经营的法人,一般都要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总、总经销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市场内的摊位成为商品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市场信息搜集的主要渠道,摊位逐渐成为商品展览展示、商务洽谈、获取订单和品牌推广中心;具有一定的配送商品的能力;建立了独立的分销渠道和分销商队伍,或握有重要的客户资源。

物流中心模式

即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借鉴物流中心经营方式或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现代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资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是联结产销的重要中介组织,具有全方位商品配送、价格形成和信息、电子结算、展览展示、综合服务等功能。在北京,一些大型有实力的商品交易市场或郊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在尝试向现代物流中心模式的转变。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世纪天乐市场、百荣世贸(正在筹建中的三期,永外国际时尚产业中心)等,都在借鉴物流中心的经营模式。物流中心模式约占北京商品交易市场总量的5%~10%左右。

物流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市场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经营的商品品种相对较少,但批量大、辐射范围广;存储吞吐能力强;配送功能健全;具有与车站、港口、机场等联系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借鉴物流中心模式成功的一个典型代表。

采购中心模式

即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借鉴采购中心的运营方式,如北京沙子口文化用品市场、天意市场、官园市场等。采购主

要来自外贸采购、外商采购、本市零售企业采购、北京城郊及周边中小城市零售商采购、政府及事业单位的采购等。采购中心的运营模式与其他新的运营模式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可以兼容的。北京绝大多数的商品交易市场都在借鉴和运用采购中心的经营模式,每年从商品交易市场采购的商品总量暂无统计,保守估计年采购额应在销售总额的20%以上,即22亿元以上。

采购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商品交易市场仿照采购中心的职能,可以组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提供采购便利,引导采购单位与商户接洽;采购一般是定期进行的且有相对固定的供货和采购关系;采购实行集中批量交易;采购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采购单位或在市场内设立固定采购点。

仓储式模式

即商品交易市场借鉴仓储式业态的经营方式。在北京,主要是一些位于城郊或靠近交通枢纽的商品交易市场,正在有意识地借鉴仓储式业态模式。如北京天兰天尾货市场等。但这一模式目前所占比例不大。

仓储式模式的主要特点:市场空间巨大,有储存货物的空间;货物以整箱整包批量出售为主;储销一体,批零兼营。

严格意义上的仓储店是以会员制为基础的,这一点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尤其是不适合商品交易市场特定的消费对象和消费习惯。因此,商品交易市场借鉴仓储式业态,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借鉴和模仿。

市场监管机制需创新

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是市场开办者、管理者及经营者。要将商品市场主办者统一纳入企业登记管理,使其成为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市场秩序“第一责任人”。通过依法监管、督促和指导,使市场主办者树立商业品牌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内部商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市场秩序和商品质量;要宣传诚实信用、守法经营思想和“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提高质量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要使市场经营者自觉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

市场监管的关口要前移,即建立重要商品严格准入的制度,严把商品的市场准入关。商品准入制度是以重要商品准入备案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商品安全监管制度和措施的总称。按实施主体不同分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商部门实行的重要商品准入备案、市场巡查、质量抽查、公示警示、预警和信用分类监管、不合格商品退出等制度措施;二是经营者实行的商品进货质量查验登记、重要商品协议进入等制度措施。重要商品准入备案制度,就是工商部门通过“索证”并进行备案登记等措施,审查商品生产商或供货商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和产品质量的真实性,将无证照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挡在市场之外。这是工商机关实施市场监管的基础。质量抽查制度是工商部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力度的重要保障措施;不合格商品市场退出制度是工商部门确保上市商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经营者自动退市与执法机关强制退市相结合,确保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商品进货质量查验登记、重要商品协议进入等制度,是强化经营者责任的重要制度,也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市场巡查、质量抽查、公示、警示、督促经营者落实商品进货质量查验、“索证”、“索票”、建立进销货台账等制度为主要手段,在商品进入市场环节,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过滤机制,加强对商品市场的监管。

采取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覆盖整个流通领域的监管执法网络体系。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对涉及商品质量问题的投诉,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并以此为线索,挖出根源;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第8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公司对各门店进行经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后,购物中心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呈现了新的变化也碰到了新的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扩大。营业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人员增加了%,已经成为最大的百货商场。

二是业态特色明显。以百货为主要业态,加大服装经营比重,品牌名牌荟萃。

三是管理难度加大。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成本相应增加,管理难度加大。

四是行业竞争加剧。商城的开业,的调整,进一步加剧了商场间的经营竞争。

面对新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公司下达的万元的商品销售指标,购物中心各部门从调整商品结构到搞好营销促销,从加强内部核算到保证经营安全,动了不少脑筋,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回顾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营销促销,缩短市场磨合。新开商场从开业到商品适销到消费者认可有一个过程,为尽量缩短这个磨合期,购物中心在营销促销上做文章。在去年底购物中心成功开业以后,各部门乘势而上,抓住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促销活动,聚集人气,扩大影响,促进销售,实现经营开门红。节日旺季过后,购物中心及时调整思路,把工作的重点从旺季保供应转移到淡季促销售上来。坚持“有节借节,无节造节”,特别是做好“无节造节”的文章。针对商场客流晚上好于白天、双休日好于工作日、节日好于平时的特点,积极争取厂方支持,整合各类营销资源,统一策划营销方案,统分结合地把握好营销活动推出的时间、形式、规模和力度,放大营销资源的促销功能。同时,根据顾客把逛商场、购物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的特点,增加促销活动的娱乐性、参与性,努力使商业促销活动具有更多的文化含量。像黄金珠宝部的“助学助残助困镶嵌珠宝、翡翠慈善义卖”活动,妇女儿部“六一”期间推出的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娱乐赛事,不仅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积极参与,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充分利用一楼中庭、五楼特卖场开展内衣秀、时装秀、健身舞等造势活动和文胸内衣、羊毛衫、箱包皮具、名牌服装、运动服饰等换季、断码商品的大特卖。一年来,购物中心推出大小促销活动不少于次,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日日有优惠。购物中心开业一周年期间,公司统一策划推出“六店同庆”促销活动,规模大、范围广、促销资源丰富、优惠力度空前,形成销售高潮。12月16日到18日三天,商品销售多万元,创历史新高。

2、抓商品结构调整,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一年来,购物中心始终把商品结构调整,组织适销对路商品,提高商场坪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落实。节日旺季过后,各部门主动对前期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商品的销售业绩进行排队,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抓好商品结构的调整。一年来,购物中心各部门淘汰品牌只,引进到位品牌只。如女装部4月份引进韩国休闲品牌“衣恋”,一上柜就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最高日销售超过万元,五月份就成为女装品牌的销量冠军。

3、支持连锁店经营,扩大品牌影响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把支持连锁店抓好经营管理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份。业务相关部门的经理能经常到连锁店进行市场调查,听取部门意见,在经营管理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一是想方设法落实促销员的工资待遇,理顺用工关系,稳定员工队伍;二是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争取更多的促销资源。在购物中心开展促销活动时,尽可能在连锁店同步推出活动,扩大品牌影响,推动连锁店的销售。三是结合连锁店所在区域市场的实际,做好品牌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及时调整经营商品的结构,使之适应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四是理顺内部渠道,及时做好商品的备货和配送,确保连锁店经营的需要。

4、层层分解经营指标,调动各方积极性。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有利因素和薄弱环节,仔细进行测算,根据品牌和季节特性,将销售指标按月、按季层层落实到柜组、品牌,明确目标,落实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千斤担子共同分担。不少部门在与厂方签订合同时,针对商品特性,采用了保底销售的办法,以保证企业收益。

5、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为确保企业消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商品质量安全,从制度管理入手,购物中心经理室与各部门、各部门与柜组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商品质量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此外,还与技术监督部门签订咨询服务协议,委托权威部门对我们经营商品的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测,为员工和消费者提供商品质量方面的咨询服务。

6、加强资金管理,节约费用支出。坚决贯彻执行公司资金管理制度,特别是在货款支付上强化了计划性,加大了调控力度,做到合理调配和使用好资金。厉行节约,职能部门加强对电话、传真、复印以及营业用具、文具用品、广告宣传用品等的管理,及时将费用核算到部门。保安部合理安排班次,减少了员工的加班加点和费用支出。空调、维修班组加强现场巡查,控制空调温度,调整整理电气线路,灯光、空调尽可能实行分区控制,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减少费用支出。

7、推进商品准入制,完善合同管理。购物中心坚持做到引进商品由管理小组定期审批,在同意引进并签订厂商合同后,商品才能上柜销售。严格履行商品准入制,上柜商品必须取得合法、有效证件。根据去年实行厂商合同管理的实践,今年对合同条款作了适当的修改,并要求各部门切实把合同签订工作落到实处。一年来,讨论商品引进次多个品牌。各部门签订商品购销合同份。整理建立了客户档案。

8、进行商品零库存管理试点,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为适应经销模式的变化,节约管理成本,购物中心在公司指导下积极探索商品管理新方法,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购物中心的实际,制订了商品零库存管理办法,并在鞋帽部率先进行了商品零库存管理的试点,在取得一些经验后,扩大到精品服装部进行试点,为逐步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9、抓好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一是抓好新工的上岗培训。企管部承担公司新招员工的培训组织工作,全年培训新工期,多人,做到了不培训不上岗。二是抓好在岗员工的星级培训。星级培训的基础知识采用员工自学、例会抽查的方式进行,商品知识集中在5、6月份培训,职业资格和操作技能在7、8月份培训考试。在业务知识培训中,不少部门请来厂方的培训师和专业人士讲课,起点比较高,员工听后反映较好。三是邀请省技术监督局的专家分别在5月28日和6月17日为服装、食品线上的员工进行了服装标识标注、执行标准,食品安全知识的专题培训。在培训考核的基础上,结合员工平时表现和业绩,经部门推荐、公司星级考评小组审定,购物中心有人被评为星级员工。

10、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针对商场新开业,新员工大批增加的情况,为保证服务质量,在5、6二个月开展了以文明用语、礼貌服务为主题的“文明礼貌服务月”活动,对员工强化进行服务规范教育,从营业员的站姿站规、文明用语抓起,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扭转因新工迅速增加而导致服务规范不到位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各项创建活动。今年,从市里到公司各项创建活动比较多。为树立“窗口”形象,发挥服务业在创建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购物中心在公司统一组织下,建立了“青年志愿者”队伍,评选了“文明礼仪使者”,教育和组织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公司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当中,通过在店内创造优美购物环境,开展优质服务,在店外组织志愿者到社区整治环境卫生、到街上维护交通秩序等,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展示员工的新风貌,接受并通过了上级有关创建考评小组对购物中心的多次现场抽查和考核,为各项创建活动作出了贡献。三是弘扬传统,助人为乐。一年来,广大员工发扬拾金不昧精神,主动上交顾客的遗失物品多件;中心员工捐款0多元;黄金珠宝部通过慈善义卖,向市慈善总会捐赠元;购物中心向贫困地区捐献衣服多件。

第9篇:商场物业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网点 可持续发展 湛江 思路与对策

商业网点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批发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和娱乐业的经营场所、设施的总和架构。商业网点建设对加速经济建设、推动城市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全社会的成本、提高城市功能和地位、增加就业、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湛江市商业网点发展的有利因素

流通规模逐步扩大

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品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商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的影响,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但全年的消费品市场总体上呈现出繁荣活跃的良好发展态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44亿元,同比增长10.1%。

商业网络已具雏形

目前,广东省湛江市已初步形成了“市级、区级、社区级”的多级商业网络。网点分布从老城区向新城区扩展,从城市中心区向边缘区和农村城镇扩展,已延伸至各县、市、区,相继在遂溪、吴川等地建立超市,拉动了农村消费品市场。在11个县(市)、区中,有8个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各县(市)增幅高低差距为5.5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了6.3个百分点。同时湛江市商品批发市场呈现出经营规模扩大化、经营结构专业化、经营品种多样化的特点。2003年全市9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为394661万公斤,比2002年产长17%,成交金额861073万元,比上年产加15.5%。

投资主体向多元化转变

非公有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强劲增势。2003年公有制经济零售额43.16亿元,仅比上年增长1.7%,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18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96.4%,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逐年增加,范围逐年增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80.9%。商业网点经济性质结构逐步向产权主体多元化转变。目前城区已有外资百货店、大型超市以及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快餐业。多种所有制商业竞相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形成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

宏观经济背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湛江市拥有良好港湾条件,同时又是泛珠三角的重要节点,在北部湾经济圈崛起和泛珠区域合作中处在极其有利的位置上。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广东省也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调“增强东西两翼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对湛江商业网点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必将为湛江市加快商贸设施建设提供一个更开放的大环境,需要湛江市商贸建设提升网点品位,优化层次组合,完善业态功能,发展现代物流,提高商业服务网点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商业网点的经营方式方面,超市、便民连锁、专卖店等多种国际先进的新型商业业态在湛江市商业中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具有各种先进理念的经营方式如总、总经销、厂商直销、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拍卖等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商业设施方面,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商业网点已相当普遍,电子收款机(POS)、计算机、中央空调、自动消防、步行电梯、灯光照明、背景音乐等现代技术设施和管理在昌大昌超级购物广场、广百、百汇购物广场等大中型商场得到运用。

湛江市商业网点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尽管湛江市的商业网点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评价,湛江市商业仍处于传统商业为主开始向现代商业转变的阶段,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商业网点规模小

2003年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为8235元,比上年增长7.7%,但仅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6.5%,而且增幅低于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687元,比2002年增加了3.8%,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91%。对商贸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于主导产业的优势不够明显,湛江市在全国有影响的著名品牌不多,导致商品市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较弱,尚未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大规模商品交易市场,对湛江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业态雷同

现有商业服务网点功能单一,传统经营形式雷同,现代新型业态所占的份额不高。作为零售业主流的连锁经营涉及行业不广、规模不大、业态不全、门店不多。国家零售业态分类标准中列举的多种业态中,湛江市的商业业态有90%以上集中于食杂店、百货店、超市,而便利店、折扣店、购物中心、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相对滞后,至今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仓储式商场,缺少具有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的国内连锁专卖店。

缺乏统一规划

湛江市商贸业发展和布局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而且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商贸业发展和布局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可变性。霞山、赤坎大型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在赤坎的中心区,方圆不到1公里的范围内,有爱华超市、世贸大厦、沃尔玛(待建)等三家大型零售网点,需求几近饱和。新城区的商业网点分布较少,部分小城镇和农村的商业网点过于稀少。商业网点分布不均,重复建设与建设不足现象在不同地域同时存在。

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尽管湛江是粤西地区文化教育中心,拥有高校、中专等完整的教育体系,院校数仅次于广州,居全省第二位。然而长期以来,缺乏对商业从业人才的培养,导致湛江市商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水平及技术熟练程度不高,制约了商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湛江高中以上学历的商业从业人员不到10%。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是缺少,商业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湛江市商业的发展。

没有充分挖掘港口潜力

雷州半岛有着多种多样的海洋资源优势,其中最为突出、最具战略意义的应是海洋区位优势。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并没有发挥这个至关重要的优势,作为结合点的湛江港,也仅只作为“港口”而存在,并没有把它提升到要形成海港经济体系的层面来考虑。临港工业未形成规模,在湛江港的货物吞吐量中,本地货物量所占的比重很小,本地的有效货源不足,无法靠自身的工业产品来实现大进大出,这不仅使港口货物进出受制于他人,缺乏自身的主动权,而且由于工业经济薄弱,港口经济体系不配套,制约了国民经济及其它部门和产业的发展。

湛江市商业网点发展思路与对策

加强规划管理,促进结构调整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引导,遵循城市和商业发展规律,形成完整的商业体系布局;引导网点布局、建设与城市发展形态结构相协调。在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完成以后,应进一步重点做好商业业态发展和大型商业网点地址控制性详细规划,尤其是市、区两级商业中心宜尽快控制并抓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指导经营投资者按商业网点规划进行有效实施,避免出现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调、业态雷同、同业过度竞争、社会资源浪费等问题。

改造传统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资本从一般商业的有序退出力度,加快向商业基础设施及大型骨干商业等重点领域转移;推进国有大型商业企业公司制改革,通过减持国有股份,吸收多元投资主体参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公司;积极促进商业企业间的资产重组,逐步建立资产置换的有效机制,通过培育股权多元化、资产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的大型商业企业集团,调整和完善现有商业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形成具有资产实力的国有控股公司,真正建立起母子公司体制;鼓励批发商业向国际先进的商务经营方式转变,发展批发和专业批发,扩大分销网络,开拓会展业务,实行内外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完善商业基础设施

加强商业网点配套设施建设,对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如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性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实行政策性倾斜;加快重点商业街(区)道路等市政设施的改造,改善交通和环境条件;加紧现代化大型物流配送区的规划,构筑平台,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多方投资建设,为建立物流配送区创造基础条件。

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在市和区(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商业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实施商业发展规划的协调机制,按照规划明确市和区(县)的责任分工,要从大局出发、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各负其责,以确保商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在市和区(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区县和有关综合职能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研究制订有关商业设施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有关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地区及分类商业发展规划、重点行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保护政策和商品储备制度等,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为商业的发展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工作,充分配置资源,实现区域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发展旅游休闲业,与商业共荣共存

依托湛江旅游资源的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以旅游促进商贸业发展;健全旅游商品的营销组织体系,在湛江市建设1-2个旅游商品专业市场,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旅游商品集散地,使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将湛江建设成为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依托资源优势,引导旅游商品向特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利用湛江市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具有湛江特色的海产品等旅游商品,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网络;配合旅游景点、风景区,兴办配套服务体系;开发休闲度假娱乐旅游项目,开展商务、购物等观光旅游;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不断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创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旅游环境。

建立大中型项目听证制度,确保商业健康发展

开设大中型商业网点听证会,由市商品流通管理部门根据需要,会同计划、规划、建设、土地、工商等部门组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证会对在湛江市区内新建(含新设)、改建、扩建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大型专业店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等大型商业网点,在立项或申请工商注册登记前,组织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消费者代表等对新开大中型商业网点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以确保商业网点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典武,王希来,曹伟.商业布局与商店设计[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