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精选(九篇)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

第1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 有机化学;高考复习;知识链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有机化合物无处不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品,如医药、有机肥料、食品、炸药、香料、塑料和一些建装修筑材料等都是有机化合物。人体是一个有机体,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学科对于人类征服疾病如癌症、控制遗传、延长寿命将起到巨大作用。所以学习有机化学和了解有机化合物性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自从2006年9月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以后,高中的有机化学教学“岌岌可危”,这不是耸人听闻。有机化学教学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怎样改变已经边缘化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在2016年我省高考并入全国命题的背景下怎样做好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实验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设置、高考考试方案与我省教学情况

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高中化学学科由两本书、两个体系(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变成两个必修模块(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和六个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中重要分支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必修2》与《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前后配合教学。根据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高考必做题出自《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选做题出自《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知识。考生要完成化学必做题以及二选一的选做题。所以高考理综化学卷的有机化学知识考题出现在试卷的两个地方,一是试卷Ⅰ的必做试题,二是试卷Ⅱ的选做试题。这样就产生两类考生:(I)类考生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选做题,高考只考有机必做题不考有机选做题;(II)类考生以“有机化学基础”为选做题,高考既考有机必做题,又考有机选做题。

自主命题的我省高考理综化学卷的特点是:两道有机化学试题,一道是有机选择题(必做,6分),一道是有机选做题(选做,13分)。由于以《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命题的选做题,结构复杂,考点多,试题的答题点一般前后有关联,回答时容易造成失误,其题目给考生的总体印象难度高于“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从这几年我省考生化学选做题的答题情况看:90%考生选做“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

考生不选“有机化学基础”选做题,有机化学的必做题又是一道简单选择题,在应试教育思想还在校园中挥之不去的情况下,其结果是: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我省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大部分学校《化学必修2》的有机化学教学“草草过场”,《化学与生活》(一般学校此模块教材都不订)模块教学“青蜓点水”,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有机化学必做部分考什么复习什么。

2016年我省高考将并入全国命题范围,全国卷理综化学卷有机化学试题在必做题中分布增多(必做部分:有机选择题平均1.5题,26、27、28填空大题往往以有机物作为试题背景),我省必须改变当前有机化学的教学状况与复习办法。

二、基于选择不同选做题的两类考生的高考复习方案

重视公众有机化学的科学素养,培养或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有机化学研究的行列,提高高中课堂有机化学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考虑,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对这两类考生应该采取复习框架相同,复习要点、要求、时间不同的方案。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有机化学教学要求和高考考试大纲有机化学考点,构建有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链,开展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具体见表1。

说明:(I)类考生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选做题,只考有机必修不考有机选修。(II)类考生以“有机化学基础”为选做题,既考有机必修,又考有机选修。

* 有机化学实验复习可并入高三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

三、高考有机化学选做题的难点突破

高考有机选做题的题型怎样?命题有什么特点?难点在那里?教学中要怎样突破难点?分析2010-2015年全国I卷理综化学有机选做题,发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特点:

1.有机选做题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2.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景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下面以2015年全国I卷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为例说明解题过程(试题略)。

本题的考点是:有机物分子结构,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此题目学生“怕”在那里?难在何处?“怕”在有机合成路线步骤多、过程复杂。“难”在分析推断各步骤时,如果卡在“一步”或错在“一步”,都会影响试题答案的正确性。事实上此题若能采取以上介绍的分析法,即直接从反应物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 推理思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等,不难推断试题的各步反应。

(1)步骤①⑤,从乙炔与丙酮分子含有碳碳或碳氧不饱和键,且反应前后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判断该步骤发生加成反应。

(2)步骤②⑧根据反应物由反应前的小分子变成反应后的高分子,且有不饱和键,判断该步骤发生加聚反应。由此可推出C4H6O2分子烃基处有一个双键。

(3)步骤③根据反应物分子有酯基,反应是在酸性溶液条件下进行,判断发生酯类水解。

(4)步骤④根据产物是聚乙烯醇缩丁醛,说明该步骤是聚乙烯醇与丁醛的缩合反应,则D为CH3CH2CH2CHO。

(5)步骤⑥根据反应物分子有一个叁键,氢气是加成试剂,该步骤是加成反应。

第2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1.完全学分制介绍

完全学分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学分制,而学分制起源于德国的选课制,学分制现今已成为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学生学习有很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其课程体系仅仅设置了少量的必修课,却设置了大量的选修课,在规定的学籍有限时间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以及该课程心仪的任课老师,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按照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完成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够规定的选修学分,同时完成必要的实践教学活动,达到了学校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即可毕业。

2.完全学分制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体系,其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在完全学分制下,课程体系既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体现院校特色,同时也要实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

2.1完全学分制下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2.1.1减少必修课的总学分,提高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完全学分制下课程设置应该以选修课为核心,必须范围广、门类多,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学生各种兴趣爱好的需求,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南方学院原来实施的是学年学分制,再此基础上,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压缩了必修课的总学分,提高了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比例,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全校共享;另一方面鼓励老师从学科建设需要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出发,开设出充足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以便给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

2.1.2分层次设置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完全学分制下课程设置应具有层次性和模块化课程组合结构。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选修课程内容要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实施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保证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学生在选择专业选修课时,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进行模块化的选择,注意打破课程、学科之间的壁垒,体现学科内部课程结构衔接的纵向性以及学科之间课程结构整合的横向性。南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现行完全学分制下课程的设置不仅考虑了课程群的层次性,也实行了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将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平台即综合素养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每个平台下面又分别分为不同的模块。

2.1.3设置专业方向模块,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选择就业方向。完全学分制的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南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课平台下设置三大模块,分别为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限选模块、专业任选模块。在专业限选模块中,结合社会需求设置了两个方向模块: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每一个方向分别有七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的课程可以作为任选课去选修。限选课方向模块的课程设置既可以突出学生在任何一个方向的综合能力和特色,也可以保证学生在各个专业方向上知识和能力在结构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1.4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南方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增加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实践应用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了实践教学平台,分为创业就业实践必修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任选课实践教学环节三个模块,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上加大了力度,统筹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内容,保证了其科学合理性。

2.2完全学分制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南方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物流管理专业结合南方学院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课程体系。通过调査分析广东省内各物流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南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原有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制定出创造性的专业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毕业总学分在150~155之间。结合课程性质和课程结构,南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1)综合素养平台综合素养平台课主要是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类课程,包括综合素养必修课、综合素养限选课、素养任选课三部分。其中综合素养必修课主要包括外语、数学、人文类课程如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与科技进步、国史国情教育、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哲学智慧与通达思维、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等,综合素养限选课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等课程,通识模块包括国史国情教育和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两大通识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四门课程’必须选修每个模块中的一门课程。素质任选课可以是由全校教师开设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类课程供全校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开班,也可以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中关于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类的课程,经学校认定后可算作学分。

综合素养平台课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南方学院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综合素养平台课占该专业毕业总学时比例的30%~46%左右,其中,综合素养必修课程占该专业毕业总学时的29%,综合素养限选课程占1%,素质任选课程占0?16%之间,为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的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学好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专业课平台

专业平台课包括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主要介绍本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本专业学科的基本技术知识,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专业面的宽窄程度,因此,这类课程的设置不仅知识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具备将来自我发展的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为了体现南方学院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内容尽量综合化,主要是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商务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专业方向限选课是根据专业本身和行业市场信息的变化,体现院校特色和专业特色,±普养学生在专业的某一领域或具体行业专业技术能力的课程,具有灵活性、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性的特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分为企业物流和国际物流两个方向,企业物流方向课程主要有运输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运营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国际物流方向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货运实务、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通关实务、物流专业英语、外贸单证实务等。专业任选课包括任选课和慕课(MOOC)两类’是为了拓展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课程以及相关学科的课程。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商务概论、项目管理、市场调査与预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国际金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经济地理等三十多门课程,而慕课课程需要经过学校相关部门认定后可作为学业学分。

南方学院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平台课占该专业毕业总学时的比例46%左右,其中,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占该专业毕业总学时的20%-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占13%,专业任选课程占13%左右。

(3)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课包括创业就业实践必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程任选课。南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创业就业实践必修课程主要有创业学、就业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所有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所有开设的实验课程以及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进行实习的环节。开设课程实验的课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运营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国际货运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调研与预测、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均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学时,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物流仿真、网店运营实训、物流管理案例分析等;校内企业实训基地实践主要指申通快递校园超市、韵达快递校园超市实习等;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主要指学校组织学生统一在广东南方物流集团、宝供物流等企业或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去实习,都需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认定书之后才能认定为学分。第二课堂任选课包括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比赛、发表的相关论文、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专业调研报告、获授权专利、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社会调査和社会体验活动等。

南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设置的学分占整个培养计划总学分中的比重比较大,实践教学的累计学时占专业毕业总学时的30%以上,从整体上培养了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完全学分制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注意事项

3.1加强师资建设,开设大量结构优质量高的课程

学生在完全学分制下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老师,这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更高,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开设大量结构优质量高的课程,学生才能根据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自由选择课程,从而实现完全学分制下因材施教的目的。南方学院在师资建设方面主要来自于三个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于传统高校的老师,具有高职称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一部分来自于有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学方面有可塑造能力、可以将企业经验和思维融人到教学当中的高学历人员;另一部分来自于海外有教学或工作经验的留学人员或外籍人士,能在教学中引进海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企业经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这种结构相对合理、学院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开设了高水平、受欢迎的大量选修课程,再加上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推行,既保障了完全学分制的有效实施,也保证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2实施导师制,对学生选课进行综合指导

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独立地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教师,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由于学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又比较模糊,很难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反而导致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较为宽松的完全学分制环境下,难以设计并优化符合自己目标的知识结构体系,容易出现乱选课、选容易得到学分的课、片面追求学分而不用心学习等现象。因此,要想保证完全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导师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否则就只能流于形式最好选择该专业和相关专业的老师。导师的职责就是从学生人学直到毕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符合自身的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便于课程的选择学习、目标的实现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3.3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实施完全学分制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学习环境,赋予学生无论是在选择专业的课程上,还是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甚至整个本科过程的学习年限方面都有更大的自由度。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持久性,而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持久性。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后才能有效的学习,进而实现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

3.4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和高效的信息系统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和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保障完全学分制下选课制顺利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南方学院共有1000亩的占地面积,目前已投人使用10栋教学楼,4栋实验楼,2栋办公楼,1座图书馆和6处体育馆。目前全校已经投入使用总值5425.39万元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53间的实验室,194间的多媒体教室,为提升教学、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图书馆有2.9092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藏书354.4万册(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以及共享的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图书)。为保证选课制的高效实施,南方学院定制了一套适合完全学分制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学生教学信息管理和学生选课、教师教学评价、教学资源以及生活资源管理(水电饭卡消费),这些技术支持为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3.5丰富第二课程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3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中国小说,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学需做到五个结合。

一、案例教学与文学史教学相结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与高中语文选修Ⅱ“小说与戏剧”相匹配,重点学习欣赏中国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国小说的欣赏艺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实践证明,将文学史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欣赏中国小说,可起到由线串点,由知识形成技巧,进而总结规律升华成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二、专题教学与综合欣赏相结合

《中国小说欣赏》编排的特点是根据选文主题来选材和划分单元的。每个单元是一个独立的主题,也是一个独立的专题。各专题的教学必须要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掌握欣赏中国小说方法的目标。例如“谈神说鬼”单元,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了解《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色,人物刻画。

综合欣赏包含背景材料的收集,原始资料的整理,欣赏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欣赏规律的揭示和方法的归纳。综合欣赏给学生提供一个构建知识链条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综合理解,掌握中国小说欣赏的规律与方法。比如欣赏《红高粱》,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评论家的评论观点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指导学生对这些材料加工整理,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阅读理念,分析《红高粱》的象征意义和蕴藏内涵,利用各种欣赏方法分析作品,提出自己的论断。

由专题学习到综合欣赏,使学生对小说欣赏从知识到理论,由零碎肤浅的认识上升到系统、深入的理解。综合欣赏是小说鉴赏活动中提升质量保证效率的最佳环节。

三、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写作品。小说篇幅一般比较长,而“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些都是鉴赏小说时不可缺少的,只要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自主鉴赏就能提纲挈领,举重若轻。

《中国小说欣赏》虽是选修课,但选修课和必修课是有联系和衔接的。我们已经学习了必修3中《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必修5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等小说,通过这些篇目的学习,掌握了小说鉴赏的相关知识及鉴赏的步骤和切入点,总结出了鉴赏小说的步骤:

1、依托文字理清情节线索;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4、研究写作技巧,把握叙事视角。

归纳出了小说鉴赏具体方法:

1、人物鉴赏:颦笑言语见真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情节鉴赏:文似看山不喜平(节奏、悬念、巧合、突转)

3、环境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叙事技巧:笔端变幻风云生(视角、详略、顺序)

在必修课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选修课程自主鉴赏的任务。如教学第二单元《聊斋志异》的《香玉》一课,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致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概括情节:

开端: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展: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潮: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局: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再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加以自己的评价。如香玉的热烈多情,绛雪的善解人意等。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写得好的地方,从人物塑造,语言应用、环境描写、构思手法上加以赏析。

在小说选修课教学中,能联系必修教材,用必修指导选修,不仅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觉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自主欣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新课标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中国小说欣赏》无论是单元说明,还是“赏析”、“思考”、“链接”,都是指向具体作品的解读,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中国小说,是本门课最大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老师大胆放手,并不是说老师可以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学习,也不是指老师毫无目标,胡乱指导,相反老师要事先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和讨论环节,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大胆假设、推理、分析、探究。

如第六单元的《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指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工讨论,相互交流展示,然后教师再加以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选修教学与高考备考相结合

从2009年实行的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中设置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从中选做一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材已渐渐由小说取代了散文。从近几年的高考题型看,小说阅读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考题的分值也越来越大,已升值为25分。因此,我们在《中国小说欣赏》这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结合高考进行开拓延伸,归纳总结。基本做法是:有条理地、由浅入深地在每个单元的小结中对小说元素进行解读突破:第一单元“人物”,第二单元“情节”,第三单元“环境”,第四单元“主题”,第五单元“结构”,第六单元“语言”,第七单元“表达技巧”,第八单元“情感评价”,第九单元“叙述视角”等。单元复习课的具体步骤为:先对小说元素进行阐释,接着指出高考中常见的考察形式,然后结合本单元的课文阅读,总结小说阅读规律,归纳答题技巧,最后完成一道典型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印证和检验答题步骤及方法。

第4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油田;井下大修;工艺;井下卡钻;井下落物

一、井下大修新工艺在油井落物打捞中的有效运用

确切地说,井下大修主要是为解决由于生产中的事故导致油井不能正常作业,进而严重影响生产进行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包括影响油井生产的所有问题。为了确保油田生产高效平稳进行,我们针对井下大修面临的主要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对策。一方面,不断总结多年的施工经验,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先进的大修新工艺,从而不断提高井下大修施工水平。对于经常遇到的井下落物,我们在打捞处理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新的探索尝试,有效解决了油井落物打捞问题,极大提高了打捞效率。

以辽河油田某水平采油井为例,这口油井经常遇到落物问题,严重影响了开采效率。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进行新的探索尝试。为此,我们根据这口井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施工方案、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应达到的效果,并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第一步,对油井落物打捞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于每口井落物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打捞前,必须实地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科学确定打捞方案。这就要求在对每口井进行落物打捞时,必须先具体确定打捞方案。比如,某水平采油井出现落物为射孔后管柱被卡原因不明所造成的,射孔管柱被卡井段井斜在84°左右,井斜较大,打捞难度大。射孔后发射率未知,这就可能发生打捞过程中存在再次发射误射其他层组的可能。由于油层套管内径不同,这又限制了打捞工具的选用,加上在施工中容易造成卡钻,该井属于负压作业,打捞时极易发生井喷等问题。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必须采用水平井专用打捞工具。为此,在施工作业中,我们负责该井大修的主要技术人员始终坚守在现场,和作业队同志并肩作战,并对打捞工具进行了改造,做好应急预案,及时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二步,油井落物打捞方案实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全面考察了该井作业的相关问题,根据需要,为了避免射孔中再炸来不及吊卡,造成管柱落井形成二次事故,我们对打捞中的关键工具--三通做了吊卡。待施工完成后,对每起10根管柱,都要往井筒灌注等体积的压井液,防止井喷。最后,经过10天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该水平油井的落物打捞。由于我们严把质量关,成功地打捞出井中的全部落物,出色的完成了该井的大修作业。

二、井下大修新工艺在套管损坏上的有效运用

在长期油井大修作业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油井的套管损坏是最为常见的问题。根据多年修井实践,我们认为,导致油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特别是油井上作业次数过多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实践表明,油井套管的损坏必须及时进行修复,即使是轻微磨损也必须及时修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修复不及时以致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严重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正是基于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在探索实践中,为了避免套管损坏导致安全事故,采用了新的大修工艺。

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对有些油井套管损坏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分析普遍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油井套管内径损坏程度以及套管发生的变化,采用膨胀管补贴的方法进行修复。

具体说,就是在已经严重变形并造成套管错断的井段,针对油井实际存在的问题对错断处进行详细的测量,确定错断位置,然后采用整形的方式进行套管修复,加入环氧树脂胶结进行焊接,最后结合扶正器、固定活塞等有效组件,对油井中两段错断管进行膨胀管补贴。对有些已经变形的井段,我们根据油井变形情况,采用了整形技术方法。总的来说,我们在长期的修井实践中,遇到许多套管变形缩径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生产。在探索研究中,我们运用液压变径滚压套管整形技术对变形井段进行液压整形,确保施工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高效完成了施工作业,成功修复因为套管变形使得油井出现阻碍的问题。这种修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能及时修复套管损坏问题,为油田油井大修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借鉴,也为我们今后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井下大修新工艺在井内管柱切割方面的有效运用

第5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1 连续6年“小高考”试卷分析

1.1试题结构分析

纵观6年的试题,试题结构保持了稳定,试卷共40题,满分100分:1~35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其中一般1-12题为必修一知识考查,13-22题为必修二知识考查,23-33题为必修3知识考查,34-35题为实验考查;36—40题为非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其中36-39题为基础知识考查,40题为教材实验改编。

1.2试题考点分析

连续六年的试题涉及的考点符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生物)说明》的指导思想,考查内容都在考试说明要求范围内,考试说明所列出的考点虽然每年都有些变化,但基本保持稳定,笔者通过分析,列出表1和表2。

由表1分析,35道选择题考点考查的覆盖率非常高,接近于50%,近4年的34、35题的实验考查均为综合实验考查,涉及的实验数多,其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汇总,试题的考点也相对集中。其中必修一有8个考点必考,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及其认识过程、细胞呼吸、有丝分裂。必修二有5个考点必考,包括: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必修三有4个考点必考,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由表2分析,36-39题为基础知识点的考查,考点相对集中,主要有: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40题一定为教材实验的改编考查,难度相对较大,这题也成为了很多学生冲A的“绊脚石”。

1.3试题导向的分析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确保绝大部分考生顺利过关。

学业水平测试属于过关型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确保绝大部分考生能顺利过关,这一点在考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选择题中的1—33题,非选择题中的36-39题,基本属于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简单理解的考查。如考查淀粉的基本单位等,这类题目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背诵和简单的理解就可以解决。

(2)注重核心概念的考查,提高考生的生物学素养。

通过汇总2007年-2012年连续6年“小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不难发现,考题中保持了对中学生物重点知识内容和核心概念的考查,对中学生物教学起到稳定的导向作用。如必修一中的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丝分裂等知识的考查;必修二中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必修三对生命活动调节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考查等。试卷中注重考查这些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有利于考生对中学生物的整体把握,提高考生的生物学素养,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

(3)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表1、表2的汇总,选择题中34、35两题一定为教材实验的考查,且近四年的考题中,必有一道实验综合的考查,考查内容涉及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多方面,非选择题中的40题必为教材实验改编的考查,难度较大。如:2011年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通过实验材料变“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洋葱鳞片叶无色内表皮”进行实验,考查学生对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这一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2012年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重点考查考生对每一步实验操作原因的分析,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联系生活能力。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根本,考查学生实验能力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阅读信息与思维分析能力的提高。

2 复习建议

2.1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学生信心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这句话表明信心是一种相信“确实能做到”的积极心理认定。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一切恶劣的现状,令人们的每一个意念充满力量,造成令人难以置信的结局。

江苏“小高考”实施至今已有6年的時间,由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真正用于“小高考”复习的時间只有大约1个半月的時间,相当部分学生在复习之初就存在或多或少的焦虑,担心時间不够,复习效果不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在开始复习的第一节课就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告知学生们近几年整个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的过关情况和本校以前考生的过关和冲A的情况,让学生获得一个信息,“小高考”过关,甚至冲A都是可以做到的;②完整的告知学生这一个多月的复习计划,细化到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让学生知道教师是心中有数的,教师的信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心,同時也让学生明确每一阶段的复习内容,让一个半月的复习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③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学生列举几道学业水平测试的题目,题目要尽量得简单,让学生明确考题的基础性,进一步增强过关和冲A的信心。

第6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概念图;分析;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的章节自我检测中,很多地方出现了“画概念图”。《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的自我检测中说道:“画概念图是指将有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可见,“概念图”的引入成为新课标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成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概念图的构成

什么叫概念图?概念图是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来展示概念间层级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通常由节点、连线、连接词、层次组成。节点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节点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词;层次是用来显示概念间的等级关系。一般关键概念置于顶层,较具体的一般概念位于其次,依此类推。如,《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自我检测中列举的画概念图(见图1)。

概念图不能与一般的流程图、模式图等相混淆。如,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第四章中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见图2),这是一张流程图而不是概念图。尽管它与概念图有好多相似之处,如,用方框或圆圈将相应的文字圈起来,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方框或圆圈内的文字不是概念,连线表示的也仅是有氧呼吸过程中先后形成的物质的顺序。

二、概念图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

第二步:分层次写出概念:含义最广、最有概括性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向下或四周辐射写出下一级的概念,直到最后层级。

第三步:建立连接:用连线将相关概念连接起来,一般是相邻层级概念间的连接,也可建立交叉连接。。

第四步:注上连接词:建立连接后,针对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认真提炼出连接词,连接词必须是最概括、最简短的词语,最后标注在连线旁边。

如,必修《分子与细胞》第2章中,以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为中心构建生物学概念图(见图3)。

三、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概念图的类型

1.从表示层级概念间意义关系上分析,新课标必修教材中概念图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反映概念间拓展延伸关系。(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5章:见图4)

(2)反映概念间组成关系。(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见图5)

(3)反映概念间生理变化关系。(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4章:见图6)

(4)反映概念间操作流程关系。(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见图7)

(5)反映概念间因果关系。(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4章:见图8)

2.从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看,新课标必修教材中概念图的类型又分成几种

(1)给出了概念图的框架,补充完善概念图(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自我检测:见图9)

(2)给出相关的各种概念,根据概念间关系,要求构建概念图。如,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第5章自我检测:画概念图:将以下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见图10)

(3)给出一个核心概念,要求构建概念图。如,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自我检测,以概念图的形式总结可遗传变异包括哪些内容?(见图11)

四、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应用

1.教师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知识性繁琐、难度较大的内容,可通过围绕核心概念向四周延伸知识点、层层推进开展教学。

如,在学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内容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如图12所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层层探究。这样学生能逐步感受这节内容中有关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概念的辨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理解蛋白质构成的基础上,能自己分析总结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其功能多样性相适应的关系。

第7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1车辆段特点与总平面设计

1•1车辆段用地特点在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南端第一个车站广电大学站附近,月马路以东、前元路以南、广电大学以西的地块范围内,设置大梨园车辆段,用地面积约19hm2.段址范围内局部为坡洪积地貌,中间为剥蚀残丘.地势起伏较大,高程由1926•5m~1948m,车辆段南端为山地、中部为突起的小山包、北端有乡村道路及排水渠道、其他地段均为低洼农用地.段址范围内无居民住房,仅有部分菜地、用于试验的温棚及一个制砖场.大梨园车辆段内设有用于车辆运用检修的联合车库、运用库、周月检库、洗车库、镟轮库.还设有综合维修相关的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机加工中心及临时控制中心等设施.房屋面积共约70000m2.

1•2车辆段总平面设计总平面布置的思路如下:[2]1)结合车辆段址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确保修车质量和生产安全,满足维修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节省工程投资.2)总平面的布置以车辆运用维修为主体,统筹考虑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等各设施的工作性质和功能要求,按照有利于车辆运用维修、确保安全、方便管理、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布置,力求工艺顺畅、作业方便.3)功能分区明确、交通顺畅、布局紧凑、用地节省、服务设施完善、环境适宜、整齐美观.4)车辆段的站场股道应满足配属车辆的运用维修数量要求,长度满足整列车自由进出,并按不同工艺要求合理布置轨道间距.5)房屋建筑、设备与设施的布置,应根据作业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及气象条件,充分考虑消防、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要求.6)车辆段内设有汽车运输及消防道路,并有不少于两个与外界道路相连通的出入口.

1•3总平面布置方案车辆段平面由东向西依次布置.工程车库、月检库、列车停放及列检库,联合车库与运用库呈纵列式倒装布置;洗车线、不落轮镟修线设置为往复式,并与入段线平行布置.清洗和镟轮后的列车经过牵出线直接进入库内停放,工程车库设置于月检库东侧,直接与出入段线相接,方便工程车直接上线.试车线设置于车辆段最西侧,有效长1050m.段内设有环形道路,并设置两处通段出入口,均与规划道路相接,满足消防和运输要求.车辆段总平面布置见图1.

2车辆段竖向设计

2•1竖向设计的概念车辆段竖向设计是对车辆段用地范围的自然地形及车辆运用维修区、办公生活区内各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要求.竖向设计作为车辆段总图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与总平面布置同时考虑,配合进行.

2•2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1)选择车辆段各建筑物的竖向布置形式,进行车辆段场坪的竖向设计.2)确定各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车辆段内关键部位(如站场轨道)的标高,车辆运用与检修场地的标高,车辆段内道路标高和坡度.3)组织安排车辆段站场排水系统,保证场区内排水通畅.4)确定车辆段用地范围的土石方工程,计算土石方填、挖方量,使土石方总量最小.5)计算分析地基处理工程量大小和安全性,确保安全的同时,使地基处理工程量最小.

2•3竖向设计的原则1)满足车辆段的功能布置要求.要按照建、构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结合总平面布置方案,合理安排其位置,使建、构筑物之间联系方便、简捷、通畅,满足消防、景观及生态环境的要求.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和各种工程构筑物的工程量,力求填、挖方接衡,运距最短,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要满足各项技术规程、规范要求,符合工艺流程要求,保证工程建设与运营期间的稳定和安全.3)解决场坪排水问题.车辆段场坪内应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放系统,保证场坪内雨水能快速排除,且与周边现有或规划的排水设施标高相适应.4)满足工程建设与使用的地质、水文等要求.竖向设计要以安全为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和水文的影响,避免不良地质构造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2•4竖向设计之重点问题分析1)竖向设计与总平面设计.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就是根据车辆运用维修工艺要求,综合利用环境条件,合理确定车辆段内所有运用维修库房、辅助生产库房、办公生活设施、运输道路、综合管线、绿化和景观等设施的平面位置.当车辆段用地范围内地形平坦时,竖向设计比较单一,基本上均采用平坡式布置,总平面布置较为灵活,受竖向设计的制约有限.在地形高差较大的场地建车辆段,竖向设计应结合地形、地势及地质等自然条件,采取台阶式布置.此时,总平面设计就要考虑竖向设计因素,并根据所建车辆段的规模、运用维修库房组成及工艺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研究确定[3].2)竖向设计与土石方工程.竖向设计应当力求减少土石方,降低土石方工程投资.在设计中充分分析车辆段用地地形图及地质条件,并做好土方平衡设计.车辆段场坪最佳设计标高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的多少及所确定的建、构筑物、轨道、道路竖向布置标高合理与否.在满足用地范围内百年洪水位要求的条件下,必须通过土石方计算确定,并反复调整、优化,以最终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达到节省土方量,方便施工,降低工程投资的效果.3)竖向设计与段内道路.段内道路标高的连接,应有较好的技术条件,车辆段出入口道路路面标高,宜高于段外道路路面标高,连接平顺.当段内场坪标高高差较大时,段内运输通道及消防通道满足道路运输设计规范要求.4)竖向设计与场坪排水及防洪.车辆段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场坪排水及防洪要求,合理划分车辆段内场坪汇水区域和设置排水系统,使场区内地表水以最快最短路径排出.

3竖向设计因由与优化

3•1车辆段原场坪设计在满足百年一遇洪水位设计标高的前提下,结合周边道路规划,车辆段场坪设计标高定为1935m.根据段址内实际地形条件,在尽可能实现土石方填挖平衡的原则下,将车辆段用地范围按1935m的设计标高进行填挖处理.车辆段内所有建筑物均处在同一地坪标高,出入段线、牵出线及试车线采用路基形式,段内道路平整.但填方高度8m左右的地段约占车辆段用地30%,高填方地段大大增加了土石方量,同时,加大了地基加固难度和费用,地基沉降处理更难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3•2竖向设计因由大梨园车辆段段址内地形起伏较大,标高从1926•5~1948m变化,最低标高主要集中在车辆段出入段线附近及试车线北端.根据车辆段总平面布置,低标高地段主要布置有车辆段综合办公楼、机加工中心、职工活动区等,这类建筑物均无站场轨道接入,在满通运输、防洪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对场坪标高没有特别要求.根据当地洪水位计算要求,车辆段场坪设计标高定为1935m.由于段址内地形标高为1926•5m的地块约占30%,如采用统一场坪设计标高,30%的地块内将有近9m高的填方工程,但段址内挖方地段部分土质不能满足以挖做填的要求,填方用料需进行远程调配,将导致巨大的土方量及地基加固工程量,大大增加工程投资.同时,地基加固的沉降要求及安全性,特别是进度方面,难以满足本工程工期要求.通过优化场坪竖向设计,使车辆段总图布局与地形密切配合,把不受标高限制的部分建筑物尽可能按原地形标高布置,在满足生产运营的前提下,做出的车辆段总图设计节省工程投资.

第8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一、把握内容取舍,突出“重点”复习,达到高效性

然而,在我们一生之中,又有哪个时刻,生活不曾天翻地覆、一去不回头?――约翰・班维尔

我心里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国度。――伊夫・博纳富瓦

高中历史设置多个选修模块,体现历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学习历史提供较多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拓宽历史视野。对多个选修模块,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教材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建议,教师可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选修学习内容。同时高考试题对选修内容的考查特点和提高得分的实际需要决定了在复习备考中必须进行内容的取舍。合理取舍复习内容,是高考复习获得高效的重要策略。怎样对选修内容的精准取舍成为高考备考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分析和高效历史学习的需要,可依据“联系”的原则可从两方面确定复习的“重点”内容: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内容、与社会热点联系紧密或有重要反思借鉴价值的内容。

教师在具体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时候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应注意不同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形散神不散”,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概貌;高考试题对历史问题的考查要求是强调对历史知识的完整准确理解的考查,所以在复习中要对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重点复习。选择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形成通史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与历史认知的需要。在选修一改革模块中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专题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欧洲宗教改革、。复习梭伦改革,可对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背景与结果了解更完整、更全面,学习商鞅变法能对复习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必修二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补充认识,学习宗教改革可对必修三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发展的体现或内涵理解更准确、更透彻,复习可更准确理解维新思想的内容与意义。本着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原则取舍,教材中的北魏孝文帝改革、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可舍弃。另外出于必修内容复习需要,教师可适当增加改革方面的复习内容。如对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帮助的古代赋税制度改革、作为辛亥革命重要背景的清末新政等。

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特定的教学目标,要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与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关注对中华民族与全人类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事件的意识。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复习选修内容的取舍可依据与社会热点联系紧密或有重要反思借鉴价值的原则。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深入发展阶段,通过对历史上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改革的学习,为中国改革事业的健康与成功发展提供一些启示,避免弯路。根据与热点相关联的原则可确定复习重点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这三次变法中商鞅变法实现秦国社会转型,改革分阶段进行,没有太激进;王安石变法中政府干预与管理经济来调解社会矛盾的做法,明治维新中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配合进行以及改革者的坚定决心与意志对中国改革事业都能够提供有益启示,如改革要分步进行,要有坚定信念与意志去进行改革、改革措施间的配套性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引导学生思考对当今改革的借鉴意义,有效实现知识与情感态度的目标。合理取舍复习内容促进备考高效性。

二、多比较,总结规律认识,突出科学性

运用正确方法进行科学复习备考,是提升复习备考效果的重要途径。比较分析方法是学习历史的良好方法,也是高考能力考查要求之一。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探寻历史发展规律,认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要通过对相关历史事物的比较才能实现,在历史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比较找异同。在对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时,得出的“异”即为个性特点,“同”为历史事物的普遍规律或特征。在历史选修一内容的学习中,可采用比较分析法,可以对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特点进行总结,形成学习模式,举一反三,同时感悟改革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而深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无论教学还是高考考查,改革史的知识要点都包括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改革特点、成败原因、规律认识等方面。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在对重大改革比较分析基础上从这些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从背景来说,之所以改革有三方面的因素:面临严重危机需要调解社会利益冲突与矛盾巩固统治(包括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发展的内在推动、学习先进经济文化与习俗的需要。

从主要内容来看,改革可分为局部调整和全面改革:局部调整涉及政治或经济军事等某一方面,全面改革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内容。

从历史作用上讲,可以从直接作用或影响、深远意义或影响方面进行归纳。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其作用或影响必会延伸较长时期,因此对其作用的分析要做到全面。

对改革特点,可以从改革的阶级性质、内容的全面与局部、结果的成败与是否彻底等方面归纳概括。

对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可以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是否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者自身的决心与意志、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符合实际、革新力量与保守势力的对比、用人得当与否、正确策略等方面入手。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否实现和改革的积极影响是否得以维持而不看改革者个人结局。

从对改革的认识或得到启示的分析,可以从改革目的、过程、结果等方面归纳:改革是革除弊政调解矛盾巩固统治和富国强兵的手段;改革是创立新事物必然会遇到阻力决定改革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呈现曲折性;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对改革评价的标准可以依据:

(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历史的标准(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

(4)以新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等进行多元评价;

(5)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第9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归纳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一书,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有利于用来辅助学生学习一些化学方面的必修课程。整本书共分为了四个章节,都是一些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学习好了这些选修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下面就是从章节上去归纳总结的一些知识点,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

一、化学反应与原理

在第一章介绍的知识点中,可以看出讲的是化学反应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其中的反应热相对来说难度系数大一些,也重要一些。化学反应热有很多种形式,例如:生成热、燃烧热、中和热等。化学反应热,简单地说,指的就是在等温、等压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或者物理变化时所放出或者吸收的热量。化学反应热是一种重要的热力学数据,需要我们的学生去掌握好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盐水解反应、电离、少数的化合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或者爆炸反应、多数的化合反应、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其中,吸热和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化学反应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物与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时候,除了遵循一些基本书写化学方式的要求以外,还需要特别去注意一些小的细节。当然,这个就可以在学习化学反应热的时候,去多留意一下。而且在计算化学反应热的时候,除了给定的公式外,还可以用盖斯定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在这一章节,讲的就是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它的因素、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速率指的就是在化学反应中,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所处的条件,其中反应物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时,可以粗略的认为这个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变,因为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当然,在这一章节,需要着重掌握的就是化学平衡。所谓“化学平衡”,指的就是在一定的宏观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一个不再改变的状态,即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其中涉及到一个化学平衡常数,用常数K来表示。化学反应常数的大小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进行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化学反应常数越小,说明这个化学反应进行的越不完全。而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有:浓度、温度、压强等,每一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具体影响又有些区别,这个就需要在平时去具体总结了。

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在第三章中,讲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都是围绕一些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来讲述的。所谓“离子平衡”,即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没有离解的分子与其离子间建立的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离子平衡又称为电离平衡,它是平衡的一种,并且也遵循平衡的一般规律,温度、浓度以及往弱电解质中加入与其相同的离子或者加入能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物质,都有可能引起平衡的移动。而离子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有一样的特称,那就是都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离子常数就减少。

在这一章节中,水的电离、盐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及离子反应,都需要掌握好它们各自的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还有具体的反应过程、结果等数据,都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去观测。但在做这些化学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化学反应的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从而降低化学实验的危险性。

四、电化学基础

第四章,需要把握的就比较少了,但同样也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需要学生当做常识来学习。在这一章,由“原电池”讲到“化学电源”、“电解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这里面阐述了一些电化学的基础原理,为以后更深入学习电化学奠定了一个基础。关于这一章节的知识总结,就不需要太去注重,只需要多去看几遍书,大概了解书上讲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即可,最好是能记住,并运用到化学的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上。

从整本《化学反应原理》来看,讲述的都是一些化学反应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去把握在必修教材中学习的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虽然这本书是选修教材,但也应把它当做必修课程来掌握,里面包含的很多原理都是必修教材没有深入讲解过的,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为学习化学的必修教材服务。当然,我这里总结的这本书的知识点,还不是很全面和详细,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一个系统的结构框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这本选修教材。

纵观这本书,只要掌握了这些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去总结书上的理论原理,就差不多可以学好这本书了。例如:其中的酸碱记忆,在平时多去记忆、积累一些碱和酸的物质载体,就可以在学习化学反应时理解好酸碱性方面的内容。PH值的计算,就需要明白PH值的定义,然后再根据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去掌握了;电离水解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在平时多去记忆几个常见的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这样在掌握电离水解的时候就容易多了。简单地说,学习《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需要的就是记忆和总结,做好这两件事,就不怕学不好。当然,涉及到化学计算方面的内容,就需要考察学生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