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监督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监督工作要点

第1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一、强化执法监察,确保政令畅通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加强监督检查,保障省州县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做到全程监督、动态监管、实时预警、限时纠错。

(一)加强藏区工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藏区工作部署,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积极维护全县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一是围绕省、州、县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要求和“法治”建设,强化对政治纪律、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监督检查,依法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是围绕富农惠农、阳光惠民、防灾减灾、牵手暖心、安居关爱、文化宣传、健康惠民“七个千万工程”,重点加强“9+3”免费教育计划、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扶贫开发、幸福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实施监督检查,查进度、查环节、查质量,确保项目建设符合有关规定。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限期纠正,实行跟踪问效、问责,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三是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细化督查任务,协调配合廉政建设组成单位,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监督检查的整体效应。四是加强对工程项目资金和医保、社保、救灾救济、扶贫等惠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资金管理中的分配、拨付、制度建设情况,使用过程中的手续资料、帐户管理、专人负责、账目往来、使用效益等情况。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执法的监督检查。一是督促安监部门加大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执法监察力度,切实履行监察机关安全生产领域所承担的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等三项工作职能。二是配合安监部门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为总要求,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一岗双责”,强化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三是充分运用“三色卡”、行政告诫、监察建议、效能问责等方式方法,从严查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行为。四是加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坚决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各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健全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机制,强化事故责任追究跟踪督促,确保行政责任追究、刑事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落实到位,推动工作建议、监察建议落实到位。

(三)加强环境保护管理领域执法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按照“环保执法检查年”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环保执法工作。围绕环保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规划、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权行使,督促纠正突出问题。严肃查处“环评”等审批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监管缺失等失职渎职问题,严格典型环境事件倒查追责。

(四)加强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督促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等部门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资金使用等政策措施,坚决查纠业务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导致违法违规建设产能过剩项目等问题。严肃查处骗取、套取以及截留、挤占、挪用节能减排资金等行为。

(五)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执法监察。督促国土资源部门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责任,认真做好矿产资源管理执法监察工作,加强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调查处理。严肃查处非法批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擅自变更规划获取非法利益等行为,做到违纪违法处理落实、督促整改工作到位。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配合林业、农牧部门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二是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切实加强资金的监管,督促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同时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对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强化效能监督,大力促进政府各部门依法高效运行

(七)开展工作纪律和发展环境建设专项效能监察,推动省州县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采取自查、集中检查、专项抽查、随机暗访、受理投诉等方式,重点围绕三方面问题开展专项效能监察:一是严格工作纪律,纠正不敢担责、精神不振、不干实事、执行不力、作风不正、争功诿过等问题,重点查处上班时间溜号串岗、网聊网购、耍游戏和坐茶楼、打麻将、等行为;二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察,严肃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给钱、不送礼就不办事,给了钱、送了礼就乱办事的行为;三是实施优化发展环境效能监察“三卡”制度,督促纠正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措施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督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服务企业发展。同时,继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效能监察,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明查暗访,加大督查问责力度。

(八)抓好行政审批监察工作,保障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顺利进行。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精简落实情况、“两集中、两到位”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行政审批办件抽查工作,深入查找审批办理、事项管理、依法审批等环节的问题,督促责任部门整改。

(九)规范行政效能投诉办理。规范效能投诉处理流程,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充分利用“96960”行政效能统一投诉电话平台,积极拓宽投诉渠道,认真受理群众诉求,推动办理效率和质量提高,确保办结率80%以上。健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机制,按照“分组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对属于行政效能范围的,要及时快办,不属于行政效能范围内的,要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并做好登记移交工作。严格落实投诉工作责任制,对违规审批、推诿扯皮、消极懈怠、效率低下等重点问题,加大查处和问责工作力度。

(十)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监察,认真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州行政效能告诫办法》,推进问责制与绩效考评、干部考核等制度机制对接,丰富问责方式方法,发挥问责制推动工作的作用。加强问责制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健全问责工作管理、问责信息统计制度,建立重大责任事故(事件)问责督办机制,抽查部门问责案件和统计工作,认真解决问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三、强化创新突破,彰显执法和效能监督综合效应

(十一)推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规范运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行政决策和管理事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继续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完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完善行权部门电子监察点和廉政风险点配置的审核工作,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正透明运行。通过平台实时对行政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全程监控、风险提醒、预警纠错、分析评估和问责处理。加强监察平台结果数据运用,开展数据分析、趋势预测和绩效评估。

(十二)切实加大电子监察力度,强化电子监察结果的运用。加强电子监察网络的日常巡查,综合运用视频监察、数据监察、回访监察和群众监察等有效手段,重点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的视频监控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实时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行政效能的问题,对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审批效率低下、评价满意率不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进行全程监控和跟踪监督,发现问题严格问责,重要问题及时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十三)强化查办案件工作,发挥典型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认真办理各类举报、投诉,切实加大执法监察过程中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和追根溯源工作力度,加大对监督对象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发挥查办案件综合效应,通过查办典型案件揭露问题,提出针对性工作建议、监察建议,督促加强教育警示、建章立制等治本抓源工作。

四、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

(十四)明确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按照“五个转变”的要求,进一步找准职能定位,回归执法和效能监督职能本位,把工作重心放到“对执法者再执法、对监管者再监督、对检查者再检查”上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民生、履行职责,围绕热点、注重监督,围绕作风、提升效能,把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把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执法监察作为首要任务,把治理反腐倡廉中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把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重要职责,通过抓重点任务、关键环节推动工作全面落实,做到监督不缺位、履职不越位、执纪不错位。

第2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1、认真贯彻十精神。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以十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科学谋划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积极改进监管方式、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努力把十精神落实到为民监管的具体行动之中。

2、抓好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全面完成纵向和横向监管事权责任划分。推行网格化监管,实行“片警制”,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推行综合执法和标准化执法,实现监管全覆盖。推行错时执法,实施全时段监管。采取独立设置食品药品监管站(所)、与其他基层单位合署、聘用人员单独派驻等方式,推动县(市、区)政府加强乡镇(街道)监管网络建设。适时召开乡镇(街道)监管网络建设现场会。

3、全面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制定风险会商办法,实施和完善风险会商制度。建立风险会商情况定期上报和情况通报制度。探索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管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机制,建成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4、抓好药品流通使用监管。以实施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经营行为。做好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管理权限调整工作,完善修订零售药店许可程序和GSP认证程序。继续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安全信用分级管理制度试行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条件和规范经营行为,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强化基层建设,健全制度体系,创新监管手段,以创建活动推动药品监管工作效能提升。加强对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中国药品电子网作用,完善配送企业档案,实现精细化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有效利用监督抽验技术手段,对辖区内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药品流通使用安全风险评估会商,不断完善安全风险防控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5、加强安全监管调查研究。搞好中药材质量、化妆品经营、药用辅料、药包材、处方药、性用品、小餐饮等领域监管的调查研究,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监管制度。

6、大力加强药品生产监管。强化对药用辅料、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特殊药品、药品委托生产(检验)的监管,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将市、县两级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药用辅料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按时完成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所有在产无菌药品企业(车间)和50%的其他企业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强化基本药物生产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完成国家和地方新增基本药物品种电子监管工作。做好中标基本药物备案工作。强化风险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推行约谈、“黑名单”、质量受权人制度,抓好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企业落实责任。

7、抓好医疗器械安全监管。规范完善经营许可行为,科学划分市、县权限,规范流程,严格标准、积极做好行政许可受理、审批工作。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上年度信用评级差的企业加大监督检查频次,推进信息化监管和风险防控工作。切实加强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充分调动市直医疗机构上报积极性,提高均衡度和严重报告比例。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建立检查员库,加强培训,提高监管水平。

8、抓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全面推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和产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督促企业落实重点原料登记管理、原料供应商审核、索证索票等要求。加强对高风险品种和重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强保健食品经营备案管理,深化保健食品化妆品流通环节专项整治。建立化妆品产品备案事后监督检查机制。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抽验和风险监测力度。推进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9、抓好餐饮服务食品监管。完成持证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和等级公示。严格落实学校食堂季度检查制度。开展学校周边、旅游景区、重要街道、窗口地带等重点区域餐饮安全整治。在有条件的餐饮单位推行“厨房亮化”工程。认真做好“十艺节”等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加大监督抽检力度。深入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违禁超限、假冒伪劣专项整治和重点品种综合治理。

10、深入推进安全示范创建。拓展示范创建的广度和深度,继续开展示范县(市)、乡(镇、街道)、示范街、示范单位创建。开展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创建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创建。

11、提升药品稽查工作效能。完善12331举报投诉运转机制,完善协同办案机制,完善联合打假治劣机制,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利用互联网、邮寄和物流渠道销售假药案件;集中力量开展对安全风险大的重点类别和突出问题的专项稽查活动;科学推进药品抽验工作,加大对违法广告药品的监测力度和监督抽验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加强稽查队伍与能力建设,规范稽查执法行为,多措并举全力提升稽查工作效能。

12、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继续组织实施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综合监管能力。在市县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继续开展药品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抓好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各类教育培训工作,继续做好从业药师、药品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13、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展规划执行中期检查,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做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资质扩项工作。提升检验检测和审评认证能力。加强县级药品快检能力建设,统一制定检验项目、检验设施、操作规程等标准,建成高质量的标准化县级药品快检机构。

14、加强食品药品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集审批、监管、抽验、应急、处罚、服务于一体的行政执法、信息监测、政务公开、内部管理、决策支持、应急管理等六大信息应用系统,尽早实现与上级局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业务协同、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

15、大力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大力推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说理性执法文书制度实施和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强化执法责任落实,开展执法检查。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抓好普法工作。

16、提高机关政务工作水平。提高工作统筹协调性。完善督查督办和年度考核机制,促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公文处理。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加强行政受理服务工作。

17、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系统开展“践行监管为民理念、推进诚信监管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打造“饮食用药安全为先”服务品牌。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推进全系统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实现进位升级。

第3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一、xx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制度管理,提高两员素质。

我们始终把优化“两员”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作为经常性的头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了《xxx兽医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强化检疫规范化操作程序和检疫员工作职责,对全市检疫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考核,加强了对检疫员执法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负责、违法违纪,有失职行为的检疫员按章查处,有x名基层站检疫员因工作不到位,违反《xxx兽医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而受到了处罚,使全市的检疫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二)强化检疫检验,提高检疫质量。

充分利用了快速检测箱等动保工程配套仪器设备进行检疫操作,对定点屠宰场的疑似病猪肉进行快速检测,全年共查处了x起销售病死猪肉案件,依法对违法行为人进行了处罚,增强了人们对上市畜产品安全的信任度,同时提高了对外运畜禽产品的声誉。检疫执法做到检疫员到岗到位及时,检疫工具全齐,检疫质量得到保证。在检疫过程中,严格把住以产地检疫为重点的五关:一是产地检疫关;二是进场(点)检疫关;三是宰前检疫关;四是宰后检验关;五是市场监督检查关。注重了产地、屠宰两大环节的监督检查,使之形成了相互协调,相互完善,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的检疫工作机制,全年完成猪、牛、羊产地检疫xx万多头,白肉检疫xx万头,家禽检疫xx万羽。

(三)强化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全面推动检疫工作。

自从对猪、牛、羊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为推动我市动物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我们实行以检疫促防疫、以防疫促发展的工作方法,严格把住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关,对没有免疫标识的猪、牛、羊一律不准流通、上市和交易。为把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在每个猪场的围墙上都刷写了宣传标语,下发宣传材料,制作宣传牌,并在各乡、镇交通要道涮写了xx多条宣传标语,宣传形式多样,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于宣传力度到位,管理制度健全,促进了我市动物疫病的免疫和检疫工作。

(四)强化监督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没有监督管理,违法行为就得不到惩处和改正,我们主要采取“三结合”的方法加大监督力度,即日常管理与经常监督检查相结合,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定期监督与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相结合。4月份对全市中等以上规模的养殖场、11月份对全市定点屠宰场(点)的防疫条件进行了审核,并经常组织防疫监督员对乡村级交通要道和养殖场进行监督检查,全年监督重点放在打击逃检,无证经营,经营死因不明病害畜产品以及检疫员、防疫员违纪违规行为上,并以集中力量查处案件为突破口,解决群众举报突出问题,推动全面检疫工作和猪、牛、羊免疫标识工作,全年共受理群众举报案件x起,查处逃避检疫案件x起,经营死因不明畜产品x起,不凭检疫证明运输畜产品案x起,防疫员违规使用免疫标识x起,对当事人均依法、依规给予了处罚,严厉打击了违法行为。

二、xx年工作要点

(一)从抓业务培训入手,重塑检疫监督队伍形象。

为切实提高“两员”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防检疫队伍形象,全年抓住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建章立制,继续推行去年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xxx检疫员考核管理办法》;二是严把两员的审核关,对全市检疫员重新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工作能力差的人员取消检疫资格;三是抓好“两员”的业务培训,拟在x月份对全市检疫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四是抓好检疫示范站建设,着重抓好xx等x个条件较差的检疫示范站建设,并对xx、xx、xx等三个定点屠宰场实行重点监督。

(二)从审证发证入手,增强从业人员守法意识。

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是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防疫监督的重要手段,今年要重点抓好贩运户、屠工及饲养场的办证及年审工作,严格办证程序,先培训,后规范,力求《动物防疫合格证》核发率达xx%以上,做到依证管理,持证经营,同时加大《动物防疫法》、《xxx动物防疫条例》及配套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守法意识。

(三)从强化免疫标识管理入手,扩大检疫面。

严格按照省、市免疫标识管理制度,严禁无免疫标识的猪、牛、羊出村出场,上市流通,做到以防促检,以检促防,防检并重,在抓好猪、牛、羊检疫的同时,加大监督力度,抓好家禽检疫和狗的检疫,力求猪、牛、羊检疫率达到xx%以上,家禽检疫率达xx%以上。

(四)从查处典型案件入手,营造依法治牧氛围。

第4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一、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一)探索产品质量监督新模式。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本着改革创新的原则,逐步建立以企业质量自我声明、风险监测、质量申投诉处理、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为主要内容的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以监督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体系。

(二)突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根据职能分工,适时启动消费品质量安全状况调查,并率先对儿童用品、家用电器、食品相关产品开展生产企业状况调查,摸清底数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加强消费品监督奠定基础。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强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儿童用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重点消费品的监督抽查。综合应用监督检查、执法打假、风险监控和分类监管等监督手段,严查质量违法行为,维护消费品安全。

(三)扎实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全市系统认真开展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电线电缆、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等8类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各县要结合区域实际,确定重点提升的产品类别,加大工作力度,凸显质量提升成效。

(四)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以关系民生、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提出和实施风险处置措施,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通报预警制度,从源头上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

(五)推进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定《市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实施办法》,总结新干县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监督工作经验,并在全市系统推广。探索建立分类监管信息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分类监管信息管理,为动态调整分类评价、落实分类监管措施奠定基础。

(六)完善产品质量社会监督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督,发挥大学生产品质量安全志愿者和产品质量安全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策划形象传播,普及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反映质量监督成效,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充分发挥特邀和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结合3·15、质量月等时间节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组织策划系列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二、改进完善监督抽查工作

(一)突出监督抽查功能,提高监督检查针对性。以涉及安全健康、国计民生、节能环保、重要生产资料等产品为重点,科学制定重点监督产品目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确定监督检查范围和频次。针对产品质量问题,灵活运用不同检查方式,对抽查不合格企业开展跟踪抽查,对抽查合格率低的产品开展专项抽查,对重点产品连续开展抽查。将监督检查与分类监管、质量提升、执法打假等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监督检查计划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计划审批备案、监督检查结果和后处理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实现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和后处理信息共享,不断提高监督检查业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监督抽查方式,规范监督检查检验行为。加强对监督检查实施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承检工作规范》,不断完善抽样和检验环节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工作质量的检查考核,保证监督检查结果的科学、客观、公正。

(四)强化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认真执行《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严格落实后处理工作措施,实行监督检查闭环管理,不断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定期通报监督检查和后处理结果,建立并落实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约谈制度,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三、深入开展执法打假工作

(一)积极组织开展“双打”工作。切实履行好“双打”办职责,强化综合协调。根据总局和省市“双打”领导小组的安排,认真部署全年“双打”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具体任务落实。按照总局和省市“双打”领导小组的要求,重点抓好“双打”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二)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在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按五个方面要求推进“质检利剑”行动。一是突出重点产品。将近几年来投诉多、反映强烈、屡查屡犯的农资、建材、汽车及其配件、汽柴油、儿童用品为主的日用消费品等作为重点产品;二是深入摸排违法线索。通过暗访摸排、舆情监控、风险监测等方式,摸排质量违法线索,集中执法力量,开展集中行动,重拳打击;三是严查彻办违法案件。对每起立案查处的案件,凡发现涉嫌违法的线索都要一查到底,对定性的违法行为都要严格依法惩处,对查处过的违法企业都要“回头”检查;四是坚持边打边宣传。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并定期公布“质检利剑”行动查办典型案件及工作情况;五是开展检查考核。加强对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全省重点打好五个专项行动:

1、深入开展农资产品专项行动。以化肥和农药为重点产品,重点查处化肥产品有效养分含量不足、虚假标识,无证生产化肥、农药以及在草甘膦制剂生产过程中以铵盐冒充异丙胺盐等违法行为。

2、深入开展建材产品专项行动。以建筑用钢材、水泥、防水材料、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木地板、采暖散热器为重点产品,重点查处无证生产、偷工减料、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以次充好、甲醛释放超标、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

3、深入开展汽车及其配件专项行动。汽车以专用校车为重点,重点查处专用校车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未经强制性认证等违法行为。汽配以制动器衬片、制动液、安全气囊为重点,重点查处制动器衬片无证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行为,安全气囊以假充真、废旧翻新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4、深入开展汽柴油专项行动。重点查处汽柴油辛烷值、抗爆指数、铅、锰等指标超标和用溶剂油冒充汽柴油等违法行为,尤其要查处汽油含有硅化物等有害成分和违法添加乙醇、甲醇及其他溶剂油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加油站缺斤短两,利用加油机作弊等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土炼油”违法行为。

5、深入开展以儿童用品为重点的日用消费品专项行动。一是以食品用纸制品、食品用塑料制品、餐具洗涤剂和消毒剂、食品陶瓷容器、压力锅等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违规使用回收废旧材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以及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违法行为;二是以电玩具、童车、汽车安全座椅、奶瓶奶嘴、纸尿裤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未取得CCC强制性认证或超认证范围生产、标识欺诈等违法行为;三是以手机及其配套充电器、手机电池、移动电源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未取得CCC强制性认证等违法行为。

(三)结合本市实际认真开展其他专项执法打假活动。一是围绕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实施,开展打击制售淘汰产品违法活动,重点打击生产国家明令禁止淘汰产品和制售“地条钢”、“无证水泥”等违法行为;二是围绕节能环保,开展环保家具认证、能效标识管理产品等领域的执法打假工作;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清新居室”行动,加大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查处力度。抓好家电产品、纺织服装、超薄塑料购物袋、残疾人代步车等产品的专项执法打假活动。

(四)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区域整治工作。一是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整治。根据执法检查、行业反映、群众投诉和媒体曝光等情况,深入进行摸排,对存在区域性质量问题的,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开展区域整治工作。对整治过的区域要开展“回头看”,严格防范区域性质量违法行为反弹;二是完善重点区域整治工作督查督办机制。通过明查暗访、打假行动、稽查建议书、集中约谈、媒体曝光等方式,不断加强对重点区域整治工作的督查督办;三是探索建立重点区域跟踪监测机制。通过暗访摸排、监督抽查等方式,对重点区域整体质量水平进行摸底,动态监测区域企业数变化情况和产品质量变化情况,动态分析和评估各重点区域整治效果。

四、建立完善执法打假工作体系

(一)加强执法管理。一是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执法指导和督查督办,克服因体制调整可能出现的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执法管理中的运用。“12365”系统开发的执法管理平台,将执法办案、日常执法管理全过程纳入到该平台运行,实现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上级局对下级局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三是推进执法打假绩效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执法打假绩效评价体系,以绩效带动执法管理工作。市局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都要纳入考核范围,并侧重从案件数量、查获货值、向社会公布的案件数量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一次全市性执法行为集中检查,督促各地贯彻执行《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稽查队伍管理的指导意见》。

(二)强化工作创新。一是落实地方政府工作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稽查建议书、约谈、承诺等制度,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专项打假和区域整治责任;二是构建社会积极参与执法打假工作的平台。加强电子商务产品执法打假研究,积极探索与电商平台建立执法打假协作机制,依托“12365”系统建立起适应电子商务产品执法打假的联动机制。鼓励奖励举报,扩大案源线索,落实奖励举报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技术执法。将标准规范、检测手段、技术装备应用到执法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强技术手段在执法工作中的运用。提高执法人员熟知产品标准、读懂检测报告、分析质量问题等技术执法能力;四是大力构建以执法打假重点产品目录为指导的工作模式。通过案件分析、专项总结、企业调查等方式,确定本地执法打假重点目录,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打假工作。重点产品目录要向上一级部门报送备案,所办理的重点产品案件数量要占到总案件数量的30%以上。

(三)加强重大突发质量违法案件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技术监督重大突发产品质量违法案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完善风险排查措施,健全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坚持“第一时间”处置法则。完善突发案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四)落实两法衔接工作要求。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关于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涉刑案件的移送工作,坚决杜绝以罚代刑、罚过放行和降格处理。推进总局、省市“双打”领导小组两法衔接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尽快实现行政执法信息与刑事司法信息的互联互通。“双打”案件全部录入“两法”衔接信息化平台,面向司法机关开放。

(五)推进“12365”系统建设应用。加快“12365”系统信息化平台配套建设,适时组织实施《“12365”热线服务规范》和《“12365”风险信息分级和处置工作规范》。健全工作制度,确保12365热线值守、接听、处置等工作运转规范。加强12365系统应用,做到执法打假案件全部上网,统计分析、信息采集等工作全部在网上自动运行,充分发挥12365系统在风险排查、质量监督、执法打假、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六)严格执法打假信息报送。准确、按时报送执法打假统计数据、专项工作信息和案件查处情况,加强大案要案报备工作,切实提高执法打假统计数据和信息报送工作质量。信息报送情况,将作为今年考核地方政府生产环节“双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强化检验机构监督管理

(一)严格安检机构资格管理。继续完善安检机构规划设置、资格许可、监督管理、考核培训工作机制,加强监管人员、审查人员、检验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积极与公安机关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联合监督检查制度,依法查处机动车检验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监管合力。

(二)继续开展质检机构分类监管。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要求,认真实施质检机构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对《省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检查承检工作规范(试行)修订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规范质检机构检验行为,提升工作质量。

(三)推动质检机构做强做大。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系统内质检机构整合,鼓励市检测中心检测范围扩项,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对新干箱包检测项目建设的指导,推进我市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六、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深入分析和主动防范工作风险、队伍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优化业务流程,严格痕迹管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努力实现监督执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提高。加强业务工作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

第5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一、全面推进我县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立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一)深化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我县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步伐,完善执法运作机制,建立新的行政执法工作模式,在今年要实现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职能分开、政事分开、工作分开,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责。

(二)构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加强农村卫生监督工作。要把卫生监督工作向乡村延伸,选取1/3以上乡镇作为试点,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或委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加强对农村卫生监督和卫生机构的监管,保证农民健康安全。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督促检查,及时发现与研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新情况,及时交流和推广经验。

(四)切实抓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做好行政许可项目、行政许可规定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规范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

(五)贯彻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实施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及自治区、梧州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继续推行执法责任制。

二、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中央编办所明确的卫生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做好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督,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并严厉查处上述领域内的各种违法行为。

(一)规范食品卫生许可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正确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证工作,主要在食品生产经营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各类食品及相关产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方面加强卫生许可工作,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进行清理,严格卫生准入,对整改后仍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要吊销其卫生许可证。要把许可工作与许可的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制度。按计划完成食品卫生许可年审工作。

(二)加强餐饮业、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工作。餐饮业、食堂处于整个食物链下游,是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地方,要着重加强监管,从经营场所、工具设备、食品采购、运输、加工、储存、出售、从业人员等各方面建立严格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加强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卫生基础知识、操作要领、食品污染控制、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积极配合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的卫生监督工作。

(三)全面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全面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把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与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强化企业自律行为,大力推进餐饮业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力争在2005年县城餐饮业要有四分之一分别达到A级和B级水平,并创建1条食品卫生安全诚信示范街,食品卫生信誉度要有明显提高,对食品卫生信誉度被评D级的单位,坚决不予许可或次年不予验证,严格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

(四)继续做好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米、面、油、肉制品、奶制品、调味品及儿童食品等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打击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对商场、超市销售散装食品进行规范,提高散装食品的可溯源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证照进行专项整治,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予以处罚;加大对不合格产品和违法企业的曝光力度,严厉查处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食品非法加工黑窝点;加大对餐饮具消毒的监管力度。对典型案件做到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五)积极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要认真做好学校、餐饮业等单位食物中毒事故的防治工作,检查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和生产场所卫生设施、原料采购索证,原料卫生质量、餐饮具消毒保洁等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重大食品卫生和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做好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着力加强医疗卫生执法工作

(一)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未经许可擅自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出租科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二)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执法监督。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有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未经毁形、未进行定点回收处理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严禁医疗废弃物非法流向社会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

(三)继续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主要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菌毒种安全管理、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限期整改。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确保《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贯彻落实。

四、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

(一)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加强职业维权监督执法工作。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做好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积极推广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示范作用,加大宣传普法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

(三)进一步加强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监管力度,严把危害源头关;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对于工艺落后、严重劳动者健康的项目不予通过审查验收。

(四)开展职业危害项目的监测工作,对监测不合格的单位,下达监督意见书,要求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的单位,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版权所有

(五)进一步加强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监督工作,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发放工作,开展放射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切实做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工作。

五、切实做好公共场所等其他卫生监督工作

(一)认真开展对公共场所卫生和公共场所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场所和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二)开展针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专项监督检查。要重点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情况指导其做好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三)根据卫生部和自治区2005年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抽检计划,有计划组织开展食品、化妆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抽检和检查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市场监督情况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对重点食品及节日食品的抽检结果,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站向社会抽检公告,以达到扶优治劣,引导群众不明确、安全消费的目的。

六、开展卫生法制培训、宣传教育工作

(一)深入开展“四五”普法第五单元的普法工作,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第6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2021年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导向,守底线保安全、追高线促发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药械审批上市和质量监管,深化药品监管改革,强化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维护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坚持系统思维筑牢药品安全风险监管防线

(一)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准确研判发展机遇、透彻分析困难挑战,以守住药品安全底线,追求药品高质量发展高线为两大基本目标,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上下协调联动,加强与发展改革、大数据管理、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沟通,加快推进“十四五”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牵头单位:规划财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二)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加强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督促,探索科学监管方式,促进监管责任落实。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落实企业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产品召回等责任,对于瞒报、不报等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省药品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三)强化新冠病毒疫苗监管。切实加强新冠病毒疫苗在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省药品监管局负责督促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主体责任,对市(州)局组织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检查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市(州)市场监管局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督促疫苗配送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依职责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强化冷链保障和追溯管理;督促接种单位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完善预防接种个人档案,及时上传接种信息,确保接种登记信息准确、可追溯;督促企业做好储运质量管理,坚决杜绝非法流向。(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加强新冠病毒疫苗综合监管执法,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黑市疫苗”和非法制售假劣疫苗行为,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工作,配合新闻、网监等部门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及时通报情况,主动配合工作,凝聚保障疫苗安全的强大合力。(牵头单位:执法监督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稽查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按照NRA评估工作进度安排,对照评估工具指标,全面梳理、查缺补漏、及时更新相关材料,形成相对统一的监管标准和工作程序,并认真执行。同时统筹协调卫生健康等部门积极做好配合工作。(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四)全面加强疫情防控药械产品质量监管。以疫情期间新批准生产企业为重点,加强对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检测试剂、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做好监督检查、案件查办等各项工作,确保质量安全。严格药品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加大对防疫器械出口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妥善防范各类风险。加强沟通协调,及时与相关部门通报情况,共同做好供应保障和案件查办。(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稽查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继续抓好防疫相关产品审批,进一步规范应急审批。(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处、医疗器械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督促持有人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开展临床试验,持续开展上市后研究,保证“源头”质量安全。(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处、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五)持续加强高风险产品监管力度。强化“三医联动”,狠抓重点品种监管,将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以及新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等纳入重点监管,加强对疫情防控产品、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中选产品和企业的监督检查。(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全覆盖督导检查,持续开展特殊药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及特殊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监督检查。(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网络销售“两品一械”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牵头单位:执法监督处、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稽查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疫苗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确保疫苗委托配送企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单位疫苗使用持续合规,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六)坚决筑牢药品安全防线。研究建立新发展阶段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加强风险会商,科学研判风险,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在源头发现和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强化国家局抽检和地方抽检联动,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科学确定抽检品种、规模和抽检环节,特别是强化对抽检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及相关企业的跟踪抽检,建立高效顺畅的抽样、检验、不合格产品处置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稽查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通过更加全面深入的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充分发挥飞行检查作用,认真查找不足,持续提升监管能力。(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强化风险隐患信息排查,严格高效办理“两品一械”投诉举报。(牵头单位:执法监督处、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局投诉举报<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七)提高监测评价质量。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优化监测评价工作流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机制。(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省药品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加强监测结果的综合运用,多维度提取风险信号,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提升上市产品的安全性。(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省药品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八)持续强化执法办案力度。健全完善案件查办工作机制,探索案件抽查评查、典型案例,建立全省“两品一械”案件查办情况每季度通报制度,建立案件查办示范点等督导方式,加强案件办理,上下沟通协调,规范法规制度执行,提升执法的统一性、规范性、权威性。(牵头单位:执法监督处、稽查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集中力量严惩重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持续净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秩序。(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稽查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统筹协调日常监管与行政执法工作衔接,统筹跨区域重大违法案件查处;加强与公安机关等部门协调配合,强化行刑衔接,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牵头单位:执法监督处、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稽查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二、坚持创新思维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一)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贵州省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厅际联席会议作用,认真贯彻《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大宣传力度,明确职责分工,抓好贯彻落实。稳步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实施。推进医疗器械注册管理信息化,强化对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和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的监督和管理。(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处、医疗器械监管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二)继续做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按照《贵州省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合理规划我省一致性评价工作,指导药品生产企业依法依规开展技术研究,对优势品种重点帮扶持,开通绿色通道,争取一批优势品种优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三)继续做好《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开展研究的各级药检单位、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药企研究情况进行跟踪审查和督促,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进度,力争完成《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19版)》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2019版)》的编印出版工作。(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四)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建立和完善药品应急审评审批机制、应急检验检测机制、应急监督检查机制等,提升药品监管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处、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执法监督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扎实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内部防控措施。(牵头单位:机关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五)强化提升智慧监管。加快贵州药监综合监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新建企业档案管理、药品流通综合、“两品一械”抽检等内容,加快实现直属单位已有信息化系统融合,打造我省药品综合性监管智慧监管项目,形成“智享数据、智联业务、智控风险、智能治理、智促创新”的智慧监管体系。(牵头单位:办公室、局投诉举报<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六)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完善检查员队伍建设配套制度设施,全力推进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通过招聘、调配、引进等方式,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构建专兼职检查员使用管理等制度,包括资格准入与退出、调配使用、教育培训、职级晋升、激励约束、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工作,持续提升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牵头单位:人事处、局检查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三、坚持法治思维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细化落实“放管服”改革的任务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对权责清单集中调整,及时清理证明事项。(牵头单位: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落地,持续推进“跨省通办”,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局投诉举报<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二)推动药品监管法治建设。强化“两法两条例”宣传培训,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考核,提升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政策掌握能力、监督检查能力、执法办案能力,强化监督检查、执法办案的有效衔接。加强对医药企业有关人员的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科学运用平安贵州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推动落实药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牵头单位:政策法规处、执法监督处、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处、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处、医疗器械监管处、人事处、稽查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三)健全舆情全链条工作机制。健全舆情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应对全链条工作机制,建立网评员管理制度,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做好日常舆情监测、分析。通过舆情日报或专报等方式梳理舆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要预警,围绕新闻、舆情应对和科普宣传等内容,开展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培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工作的敏感性、主动性和创新力。(牵头单位:办公室、执法监督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四)组织开展或参与专项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各项活动主题,结合我省实际,在本行政辖区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或参与专项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两品一械”科学素养,传播合理用药用械知识。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把媒体平台宣传和深入基层实地科普结合起来,广泛覆盖社会公众。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在网络新媒体、电视、广播、公共交通工具等传播平台上集中播放“两品一械”安全公益广告和科普视频;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和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咨询、开放日、知识竞赛等系列“两品一械”安全科普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用药用械获得感。(牵头单位:办公室,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五)加强“两品一械”科普宣传。围绕本地区年度重点工作、区域“两品一械”产业发展特色、舆情发展态势及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制作科普宣传作品,在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和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平台推广,澄清“两品一械”谣言,传递权威科学知识,提振公众科学认知水平。(牵头单位:办公室,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六)加强政策解读和政务新媒体平台管理。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围绕“两品一械”监管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牵头单位: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四、坚持党建思维统揽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全局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要求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融入主责主业,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牵头单位:机关党委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处室、稽查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二)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反弹回潮。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整治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作风顽疾。密切联系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牵头单位:机关党委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处室、稽查局、各直属事业单位)杜绝不切实际的考核、检查,着力为基层减轻负担。(牵头单位:办公室、机关党委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处室、稽查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弘扬担当作为优良作风,组织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动员和激励广大药品监管干部大力发扬伟大抗疫精神。(牵头单位:办公室、人事处,责任单位:各处室、稽查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三)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深入贯彻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健全管党治党履责机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主动接受监督,主动报告情况,主动开展会商,切实维护派驻纪检监察组职责权威。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认真查找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及时制修订内部制度。建立健全防范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抓好廉政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健全制度执行的问责机制,认真查处和严肃问责破坏制度的问题。(牵头单位:机关党委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处室、稽查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四)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持严惩腐败与严肃教育紧密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深化廉政警示教育。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突出政治监督,加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纪检组织要加强对同级和下级党组织的监督。抓好“关键少数”,强化对领导干部、审评检验核查等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领导干部要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厉惩治“蝇贪”“蚁腐”,严查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牵头单位:机关党委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处室、稽查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五)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谋划,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继续选派干部挂职,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药监干部队伍。(牵头单位:人事处,责任单位:各处室、稽查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报:国家药监局,省市场监管局。

第7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整个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管理体系,能在工程管理和施工管理中互相配合和互相传递信息,从保证工程最佳整体效益出发,在施工准备、工序(流程)控制、材料采购、检验试验、成品及半成品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等各个质量环节中有效的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怎样才能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下面从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脚手架工程、装饰工程等几个方面浅谈质量监督的控制要点。

1、模板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模板工程要检查各部分结构构件的形状、尺寸、相互间的位置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检查安装的模板,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检查楼板接缝是否严密,是否会漏浆;检查模板支撑系统,尤其是高支撑模板,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支撑是否安全并牢固可靠。组合模板组装前,应对组合钢模的钢模板(即钢模板的平面模板、阴角模板、阳角模板和联接角模等)和配件(即连接配件:U形卡、L形插销、钩头螺栓、紧固螺栓、对拉螺栓、扣件等;支承件配件:柱箍、钢楞、支柱、斜撑、钢桁架等)进行检查,要保证模板及构件能满足模板安装质量的需要,周转多次,修整后仍严重变形、腐蚀生锈的模板及配件不允许继续使用。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撑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符合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受损坏后,方可拆除。在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中,模板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主体结构的评定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钢筋安装帮扎之前,必须对模板分项工程进行检查和评定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钢筋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2.1钢筋制作监督要点

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钢筋加工制作时,钢筋下料表与设计图要进行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有序、整齐的堆放,并应挂牌说明。施工中如需钢筋代换,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钢筋弯钩或弯曲:1)钢筋弯钩,有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要应考虑弯曲调整值。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2)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3)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2.2墙内钢筋监督要点

墙内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漏埋。

2.3梁与板钢筋监督要点

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塌;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应按设计图纸起弯,如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时,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为板的中到中跨度)。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6)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7)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2.4钢筋接头长度控制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以及钢筋施工规范,根据不同的部位,针对横筋或竖筋,按不同直径的钢筋分别采用机械接长、对焊、电弧焊或电渣压力焊等方式接长。

1)对焊操作要求:Ⅱ、Ⅲ级钢筋的可焊性较好,焊接参数的适应性较宽,只要保证焊缝质量,拉弯时断裂在热影响区就较小,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为: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2)电弧焊:钢筋电弧焊分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四种接头形式;帮条焊:帮条焊适用于Ⅰ、Ⅱ级钢筋的接驳,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制作;搭接焊:搭接焊只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的焊接,其制作要点除注意对钢筋搭接部位的预弯和安装,应确保两钢筋轴线相重合之处,其余则与帮条焊工艺基本相同。一般单面搭接焊为10d,双面焊为5d。钢筋坡口焊对接分坡口平焊和坡口立焊对接。

3)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溶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安放引弧铁丝球: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接触良好。放下钢筋时,要防止铁丝球被压扁变形。装上焊剂盒: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往焊剂盒满装焊剂。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剂泄漏。接通电源,引弧造渣:按下开头,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40~50V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3/4。“电渣过程”: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1/4。顶压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卸出焊剂时,应将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剂应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钢筋焊接完成后,要检查焊接接头外观,及时处理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

3、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现阶段各省、市、地区的建设项目大部分均采用预拌混凝土进行施工,本文中只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监督要点提出建议。

3.1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首先应检查预拌混凝土相关资料,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的资质、标有水泥用量的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交货单。资料不全的混凝土不能使用。依据《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检查预拌混凝土坍落度。现场随机抽取一车,由施工单位取样测试,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人员旁站见证,取样方法、测试程序要符合标准要求。现场记录测试结果,三方见证人在检查表上签署意见并签名。取样、测试方法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整改重新取样测试。所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对该车混凝土进行二次测试,二次测试坍落度仍不合格,则该车混凝土不能用于工程,并留置28天混凝土强度标养试件。同时责令预拌混凝土分包单位对该批后续混凝土逐车测试,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的不能用于工程。28天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委托检测单位对该批混凝土进行检测,按GB50300-2001第5.0.1条处理,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承担检测费及由此产生的其他直接经济损失。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要进行整改,三日内将坍落度不合格的原因、整改措施上报质量监督机构。

3.2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监督检查

对水泥进行检测;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应抽取正在使用的水泥进行安定性检测及抗折、抗压强度试件制作和28天强度试压。经检测不合格的水泥不得继续使用,已使用的要委托检测单位对该批水泥所生产的混凝土进行鉴定,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承担检测费及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相应的地方条例给予行政处罚。砂、石含泥量、级配、砂含水率,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人员应取正在使用的砂、石试样进行测试。砂含水率不准确的责令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重新调整生产配合比。含泥量、级配不合格的砂、石禁止使用,并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相应的地方条例给予行政处罚。检测预拌混凝土坍落度,随机指定某盘混凝土由混凝土分包企业人员当即检测坍落度,坍落度不合格的预拌混凝土禁止出厂,并立即整改。检测混凝土强度:随机指定某盘混凝土并监督混凝土分包企业制作强度试件,28天标准养护后在监督人员监督下试压。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对该批混凝土委托检测单位鉴定,并按GB50300-2001第5.0.6条处理。预拌混凝土分包企业承担检测费及由此产生的其他直接经济损失,并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相应地方条例给予行政处罚。检查外加剂人工添加品种、定秤,对已计量过的外加剂进行复秤。自动掺加外加剂的检查微机计量原始记录是否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规范要求。掺加品种、型号与配比不符或计量超过规范允许误差的,预拌混凝土禁止出厂并立即整改。

4、脚手架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脚手架是工程施工中的必要设施,在进行模板搭设、砼浇筑、墙体砌筑、构件安装、装饰装修等施工作业时都需要搭设脚手架脚手架的搭设应遵循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特别是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搭设。脚手架搭设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所以对脚手架质量的检查,着重从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安全、架体搭设拆除和架体安全防护三个方面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4.1 架体结构安全的检查

钢管、扣件、脚手板及连墙件等钢管脚手架基本构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架体的安全,因此首先要检查这些构件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明;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涂有防锈漆,严禁打孔;扣件无裂缝、变形,螺栓不应打滑,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脚手板材质应符合要求,不应有破损;连墙件应牢固。

其次对架体结构的实体检查,应参照施工现场的专项方案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对设计尺寸、纵横向水平杆、脚手板、立杆、连墙件、剪刀撑与横向斜撑进行检查。应注意:设计尺寸是否符合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不符合的是否对连墙件的步跨进行调整或采取一定的卸荷措施;纵横向水平杆设置的位置、长度、搭接对接,特别是主节点的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脚手板的铺设方向、固定发放是否标准;立杆的基础底座和垫板、排水、纵横向水平扫地杆是否设置及出现地基沉降、基础高差情况是否采取标准的构造要求,立杆的高度、对接、步距是否符合要求;连墙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对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是否每4M(两步)设置;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宽度,连续设置情况;必须横向斜撑的部位是否按要求进行设置。

4.2 架体搭设拆除的检查

架体搭设拆除是一个短时动态的过程,由于操作的失误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因此要加强监督检查。脚手架搭设拆除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且要经过有关人员检查审批,要检查搭设拆除方案的内容是否能实际指导现场施工,计算是否存在错误。施工时要严格按专项方案中的要求进行搭设拆除。

正在搭设或拆除脚手架的工程,要对脚手架搭设或拆除过程进行检查。搭设脚手架的工程,开始搭设立杆是否设置了抛撑;剪刀撑、横向斜撑是否随纵横向水平杆、立杆等同步搭设;脚手架是否配合了施工进度;一次搭设高度是否超过相邻连墙件两步以上。 拆除脚手架的工程,是否由上而下逐层拆除,有无存在上下同时作业;是否存在先将连墙件拆除数层后再拆除脚手架的情况,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的,有无增设连墙件加固;在卸料过程中,有无将各构配件抛掷至地面的行为。

4.3架体安全防护的检查

架体安全防护是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施工、检查人员的切实的保护。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时间较长,而架体安全防护是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进行切实保护,因此架体安全防护的检查工作特别重要。

脚手架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检查:是否拆除主节点的纵横向水平杆、扫地杆,连墙件;是否存在挖立杆地基造成基础下沉情况;安全网是否全部按规范设置,有无存在安全网破损、脱落情况;架体搭设高度是否高出女儿墙上皮1.0M,高出檐口上皮的1.5M;是否在操作层设置1.5M的扶手杆和0.3M的挡脚杆,并满铺脚手板;纵向水平杆的间距是否大于400MM;架体与墙体大于150MM的部位有无采取必要的措施;是否存在将模板、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悬挂起重设备;是否存在卸料平台直接与脚手架连接。另外还应检查在施工人员进出施工建筑安全通道口、物料提升机卸料平台的防护是否按要求设置,悬挂一定安全警示标志。

5、装饰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装饰施工不得任意改变建筑物承重结构,必须确保建筑物原有安全性、整体性,在设计与施工中,必须贯彻有关安全、防火、环保、建筑电气、给排水技术规程标准,还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等相关文件。装饰材料质量应符合该产品的有关标准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具备产品的质保书或检验报告,进场材料必须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施工。

5.1墙面、楼地面、扶手、栏杆等工程检查要点

墙面水泥(混合)砂浆抹灰应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等,粉刷后的墙面应做到棱角整齐,横平竖直,交接处平顺;涂料墙面中同一墙面应用同一批号的涂料,每遍涂料不宜施涂过厚,涂层应均匀,颜色应一致;块料面层墙面(大理石、花岗石、陶瓷砖等)要求做到对缝对线,块材的布置尽量做到居中对称,且不得出现少于1/2的块材。楼地面面层若为不同材料时,其交接部位应设在门框的裁口位置,在交接处宜用玻璃条留设变形缝,做到结合部位清晰、美观。地漏、蹲坑的位置应结合块料面层统一考虑,做到居中。变形缝处(包括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的缝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彻底分开,上下宽度基本一致。盖缝板应固定牢固,上下顺直,缝盖型式应符合不同变形要求,能保证使用功能;盖缝板面与外墙面应齐平或凹进墙面1~2MM。相邻两块板高低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时,水磨石块面层缝隙宽度不大于2MM,地面砖、大理石、花岗石缝隙宽度不应大于1MM。踢脚线材料宜与楼地面块材一致。水泥踢脚线的出墙厚度宜为6~8MM,上口应抹压平整,不应有毛边;预制水磨石、大理石、花岗石等踢脚板等外露上口应磨光,四角应交圈,其阳角部位宜割角镶贴。浴厕、阳台和需液体的楼地面,严禁倒泛水。穿过楼地面的管道四周缝隙必须用混凝土仔细捣实,并且在管周留深20MM、宽10~20MM凹槽,用防水油膏填嵌密实。楼地面面层施工中,块料楼地面工程,要根据图纸尺寸核实结构实际情况,以大面排整砖为原则进行粘贴。对浴厕间、厨房间等有用水房间的楼面,应进行蓄水试验,一般以不低于20MM的水位,浸泡24小时后,经检验无渗漏且无积水为合格,检查数量应为全部此类房间。整体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高度差不应超过20mm;板块楼梯踏步相邻踏步高差不应超过15MM。结构施工产生的偏差,应在粉刷与板块安装前进行调整。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中高层、高层建筑不应低于1.10M,但不宜超过1.2M;同一建筑物内分不同部位栏杆高度取值宜一致。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M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M。对采用水泥砂浆作面层的楼梯踏步前缘应采用铜条镶边或采取其它措施加以保护,避免棱角破坏。当采用块材做楼梯踢脚线时,缝应设成铅垂线方向。踏步的防滑条,设计如无规定者,宜用1:1.5水泥钢屑浆,入槽深度宜6MM左右,突出踏步面的弧高宜为4-5MM(过高影响使用功能)。花岗石、地砖等材料踏步也应有防滑处理。楼梯间是行人上下必经之路,属公共场所,应注意楼梯间墙面、斜板下抹灰及休息平台处装饰角的处理。为避免楼梯上的污水污染板底,宜在栏杆扶手一侧的踏步斜板下做30-40MM宽滴水线;踏步上宜做挡水线,宽度以出扶手立杆10MM为宜。楼梯面层施工完成后,宜用角铁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成品保护。钢制楼梯的楼梯踏步板应成水平,人员上下时,不得有明显倾斜感;楼梯扶手各梯段之间、梯段与平台之间及扶手收头处应过渡自然、平顺、美观,避免高低突变。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作护栏(扶手);护栏(扶手)弯头处不得有缩径现象。固定式钢梯、栏杆、平台(格栅板)安装后外观质量要求达到:梯子稳固,斜梯角度正确;梯杆横平竖直,焊口打磨光滑,不得有弯斜及扭曲变形;平台平整,铺板不得翘曲,格栅板搁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2门窗工程控制要点

外窗窗台面距楼面的高度低于0.80M时,应有防护措施,窗外有阳台的除外。窗上口必须设置滴水槽,且滴水槽两头不能到位,距窗两侧框1~2CM。窗框与框洞应弹性连接,发泡剂及时跟上,5MM玻璃胶一周并做好隐蔽记录,打胶时用胶带纸保护施工,且木装饰时不应把窗框掩盖掉。

5.2.1、木门窗部分

安装对开门窗扇时,一般右扇为盖口扇;安装带玻璃的门时,一般玻璃裁口在走廊内;厨房、厕所门的玻璃裁口在室内。胶合板、纤维板门应透气孔孔数为上、中、下冒头各2个,孔径为6MM,避免材质不干,久后变形。木门窗小五金不得以小代大;合页槽划线尺寸应准确,槽的周围应整齐,不得单边开槽,合页同门框(门扇)开槽大小、深浅适宜;合页距门窗上下端宜取立挺高度的1/10,并避开上下冒头。安装后门必须满足“不自由甩动”。合页安装必须从受力合理方面考虑,即多孔侧同门框相连,少孔侧同门扇相接,且螺丝切忌斜打直冲,应垂直旋拧,方向用力一致,螺丝十字槽(或单一槽)方向角度一致。门窗拉手应位于门窗高度中点以下,窗拉手距地面以1.5~1.6米为宜,门拉手距地面以0.9~1.05M为宜。插销、拉手、门锁应在油漆后安装,以免油漆污染。门窗扇施涂漆时,木料表面施涂涂料前,应注意其含水率,并应将木料的灰尘、污垢等清除干净。木料表面的缝隙、毛刺、掀岔和脂囊修整后,应用腻子填补,并用砂纸磨光。溶剂型混色(中级)涂料表面应光亮、光滑,均匀一致,大面和小面明显处不允许透底、流坠和皱皮,不允许脱皮、漏刷和反锈;清漆(中级)表面应光亮足、光滑,大面和小面明显处不允许裹棱、流坠、皱皮。棕眼应刮平,木纹应清楚,不允许漏刷、脱皮、斑迹。五金玻璃等应基本洁净。

上冒头顶面及下冒头底面不得漏施涂料(且不少于二度)。门窗门窗框立挺与地面交接处应打薄玻璃胶一道,避免水渗入。

5.2.3、铝合金及塑钢门窗部分

铝合金及塑钢门窗产品应具备出厂合格证和门窗的抗风压、空气渗透、雨水渗透三项物理性的检测报告(标准窗可由厂家提供的两年一次的型式检验报告,非标准窗应提供专用检测报告。)门窗产品进入工地后应进行外观检验并做好记录,对安装固定节点等隐蔽工程应进行验收证明。工程项目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外门窗安装后应进行喷淋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每种类型不少于三樘。门窗产品及材料及各种五金配件应符合国家标准;与型材直接接触的五金件、紧固件、密封件、玻璃垫块、嵌缝膏等材料,,应由厂家提供相关材料的生产合格证及质量检测报告等资料。安装于外墙面上的各层窗户,窗中心线应成铅垂线上下对直。门窗框安装固定应按规范规定,根据不同的墙体材料选用适合的固定方法,要求如下,并做好隐蔽记录:

1)混凝土洞口应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钉固定;

2)多孔砖墙洞口应在砌体时埋入预制混凝土块,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

3)加气混凝土洞口应采用木螺钉将固定片固定在胶粘圆木上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也可埋入预制混凝土块,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

4)设有预埋铁件的洞口应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也可先在预埋件上按紧固件规格打基孔,然后用紧固件固定。固定片与塑料门窗的连接应将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钉入,不得直接锤击打入。固定片的位置应距窗角、中竖框、中横框处。

5.3吊顶控制要点

吊顶拉杆及龙骨布置整齐有序,拉杆需做好防锈处理,且必须做好隐蔽验收记录。龙骨吊杆不得与其它吊杆共用,且不得与震动设备直接接触。轻型灯具、音响、探头等不得直接搁置、固定在吊顶罩面板上,重型灯具、空调、电扇不得与吊顶龙骨联接,应另设吊钩吊杆。吊杆距主龙骨端部(含两主龙骨连接处)距离不得大于300MM。吊顶应设检修孔,风口、检修孔等周边宜用附加龙骨加强。吊顶上设有喷淋、烟感、灯具、检修口等时,其布置应遵循“成线、居中、对称、协调”八字原则。罩面板与墙面、窗帘盒、灯具等交接处应严密,不得有漏缝现象。明架吊顶纵横向龙骨的间隙和高低差均不得大于1MM,且应目测无明显弯曲。吊顶上不得有杂物、垃圾。穿过楼层或墙面的管道,其管道与顶棚或墙面交接处顶棚或墙面宜做约10MM左右的分色收头(颜色同管道面层颜色)。

5.4、屋面工程控制要点

屋面防水工程必须由有专业防水施工队伍或防水工施工,应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除应有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外,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提出试验报告。隔热层采用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隔热层时应做排气道,纵横贯通,应有防止堵塞措施,并应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孔相同,排气孔应设在纵横排气道的交叉点上。排气出口应埋设排气道,排气管按屋面面积每36M2宜设一个。排气管自身应做好防水处理,本工程统一使用倒“U”型弯做法,弯头朝向在一个单位工程中应保持一致。排气管出屋面净高应不小于300MM。卷材屋面应有保护层,当卷材本身无保护层时,应另作保护层;上人屋面及非上人屋面需经常维护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应铺设刚性保护层,刚性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应作隔离层。用水泥砂浆作保护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并应设表面分格缝,分隔面积宜为1M2;用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时,分隔面积不宜大于36M2;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的空隙并填嵌密封材料。当高跨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时,水落管下应加设钢筋混凝土水簸箕。卷材防水屋面在女儿墙收头处取消挑眉砖做法。砖砌女儿墙改用凹泛水,用水泥钉固定卷材,每幅卷材至少有两点固定,凹槽内采用密封材料封口,严禁外贴法施工,同时凹槽上部的墙体也应做防水处理。在混凝土女儿墙上,卷材收头上口进行密封处理后用金属板遮盖,其上口用密封材料封固,泛水立面高度应不小于250MM。屋面女儿墙压顶坡度必须按要求设置,且压顶必须做滴水线。女儿墙压顶粉刷按2M设置分格缝,防止女儿墙粉刷开裂。天沟水平落水口处为防止垃圾堵塞,水得使用水平盖板,应用“将军帽”,女儿墙上侧面落水口处应加铁篦子,屋面透气管上,取消铅丝网球,改用塑料帽(对于塑料透气管)。对穿过屋面板的管道四周,需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灌密实。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做成圆锥台,高度为30MM。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下凹槽,并填嵌密封材料,防水层在管道收头处用金属箍箍紧(净高应不小于250MM)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混凝土压顶圈下,泛起高度不小于250MM;水平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混凝土踏步下,防水层的泛水应设防护墙。变形缝盖缝镀锌铁皮下应附加干铺油毡层,铁皮应按顺水流方向搭接,接口做成咬口或用焊锡焊牢,并钉设牢固。屋面天沟翻梁过水孔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孔必须设置在同一条线上,且排水孔标高根据排水沟排水坡度要求设置。留置的过水孔高度不应小于150MM,宽度不应小于250MM;当采用预埋管做过水孔时,管径不得小于75MM。

2)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天沟、檐沟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也可采取传统的在天沟、檐沟上挑沿作滴水的做法。(附图25-1檐沟滴水)

3)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交接处应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泛水应铺设卷材附加层。泛水的收头做法为:在墙内留凹槽,将裁齐的卷材端部压入预留凹槽内,并用压条或垫片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MM;然后用密封材料将凹槽嵌填封严。凹槽距屋面防水层最低高度不应小于250MM,凹槽上部墙体亦应做防水处理。卷材铺贴在刚性防水层面上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且边缘应顺直。也可采取传统的在砖墙上设挑眉砖的做法,及在混凝土墙上设挑檐作滴水的做法。(附图25-1泛水构造)

4)过水孔可采用防水涂料、密封材料防水。预埋管道两端周围与混凝土接触处应留凹槽,用密封材料封严。

5.5其它控制要点

对有预埋件的墙面、顶棚粉刷时,在预埋件边处,粉刷收头应明显,做到边成线,角方正。安装于墙面上的出屋面简易爬梯, 应做到形状方正,上下对齐,无弯曲变形现象。明露钢构件表面不得有锈蚀、污物、毛刺及焊接气割飞溅物,气割构件端部应经打磨处理,并不带尖角。水泥混凝土的散水和明沟,应设置伸缩缝,间距不应超过10M(本工程取常规做法按不超过6M为限);房屋转角处也应设置伸缩缝;水泥混凝土的散水、明沟和台阶与建构筑物连接处应设缝进行技术处理;上述缝宽均为20MM,缝内应填沥青胶结料。缝应垂直于墙面,在转角处按平分角处理,缝应横向纵向双向割穿。设计单位对沉降观测有要求的,按设计要求观测;设计未提出要求的,按下列意见观测:对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和四层及其以上的住宅建筑,应做沉降观测。第一次观测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进行,以后的观测,对砖混结构工程从四层开始观测,每层观测1次,竣工后再观测1次移交建设单位;对框架结构工程每层观测1次,竣工后再观测1次移交建设单位。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原则如下:

1)砌体承重房屋,一般沿房屋周边每隔6~1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设一个,同时应在建筑物的转角处,纵横墙的交接处及沉降缝的两侧,建筑物外墙凸凹处设置观测点;当房屋宽度大于15M时,内墙也应设置观测点。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建筑物伸缩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均应设置观测点。

3)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一般在承重柱上设置。独立基础的柱每柱设观测点,其它情况下可沿柱列轴线间隔设置,且每一方向不得少于3点;主要承重柱上应增设观测点,同时在主厂房转角柱及沉降缝两侧柱上也应设观测点。

第8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崛起苏中、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整合机构资源,健全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力量,切实提升执法效能,持续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全区市场环境不断净化,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1.加快落实改革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各项要求,加强机构建设,落实监管责任,注重制度设计,组建市场监管稽查大队、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立健全科学、完善、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机构职能、人事管理、经费资产等及时划转到位,确保力量配备、资源配置、投入保障实现优化提升,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和全区市场监管效能得到实际增强。

2.加强监管网络建设。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派、政策下倾,着力抓好市场监管稽查大队、各基层分局(所)、各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办公室三级监管执法网络建设,落实基层编制、人员、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充实、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制定实施监管执法队伍系统性培训计划,进一步健全社会化监督网络,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宽领域监管体系。

3.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市场综合监管责任区工作机制,着力构建职能部门互联互动的监管格局,适时召开无照经营查处取缔联席会议及联络员会议,整合理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职能,加强与其他成员部门和单位的联动协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指导等作用。

4.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换发行政执法证件,加强执法流程网上监控,从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行为着手推行专业化执法办案模式。加强日常监管与稽查执法的衔接,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内部通报、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等机制,坚决立案查处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依法应予立案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政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健全案情联席会商研判制度,实现信息交流共享、联合执法办案、快速高效处置。

5.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建好应急指挥平台,健全市场监督管理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咨询专家队伍。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重大信息直报、安全隐患整改督查等制度,提升监测预警、快速反应、统筹协调、舆情引导四项能力。

6.畅通维权举报途径。发挥12315、12331、12365、12345等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作用,深化维权举报宣传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进社区“六进”工程建设,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群防群控的消费维权组织网络,打造让消费者信赖、经营者满意的“消费维权直通车品牌”。

(二)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7.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综合协调。充分发挥食安委办公室、药安委办公室的议事协调和督查指导作用,及时谋划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安全整治行动、事故监测预警、例会筹备、信息管理、投诉举报、工作督查等工作,切实承担起食安委、药安委日常工作职能。

8.加强食品全程监管。采取“三分监管”、“三位一体”、“三查”、“食品风险分析”、说理式执法和食品药品远程监管等方式,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服务等企业,认真组织开展肉制品、地沟油、豆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食品质量抽检频次和力度,实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餐饮全流程监管。

9.突出食品保障重点。重点加强学校食堂、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等重点单位,以及传统节假日、溱湖会船节、溱湖美食节、高考等重点时段的食品安全保障,通过事前评估、全程监管、驻点监督确保重大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扎实推进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组织开展民间厨师体检培训,落实农村家宴申报备案管理制度。深化使用“放心油”创建工作,做好餐饮单位使用添加剂申报、公示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滥用添加剂行为。

10.加强药品药械生产经营标准规范。加快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新版GMP实施进度,推进落实《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针对高风险品种和基本药物深入开展风险排查,严把原辅料投放、生产工艺执行、检验放行和物料平衡等关键环节,并进行2次以上生产现场检查;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制剂室的制剂配制工艺,并进行2次以上制剂现场检查。全面部署药品经营企业新版GSP认证,健立健全认证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认证指导和日常检查。

11.强化药物监测管理。加强药品使用环节质量监管,做好基本药物监督抽检工作,实现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100%。加强特殊药物和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的管理,防止流弊事件发生。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完善药械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机制。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扩大定点回收覆盖面,建立长效管理模式。

12.加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力度。组织开展保健食品专卖店和美容美发店专项检查,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企业档案资料,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提高规范管理程度。

13.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食品、药品以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并通过零售药店诚信星级评定、餐饮单位“红黑榜”等制度深化信用等级动态评价和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办法,有效落实量化等级公示制度,定期公布放心企业名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从业人员诚信意识。

(三)加强质量技术监督

14.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履行全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组织推进全年各镇(街道)、部门的质量发展工作目标任务,做好与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沟通联系和上争等工作,配合做好市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活动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区长质量奖”评审,推动、鼓励企业争创各级品牌、质量奖。开展重点企业卓越绩效标准宣贯会、首席质量官评审、分解落实督查“两个责任状”等活动,确保质量强区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15.大力实施名牌推进战略。按照“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行业、促进一方经济”的思路,谋划编制全区省、市名牌产品滚动培育计划,加强对申报企业的培育辅导,强化企业家品牌意识,力争创成名牌1-2个、名牌5-6个、质量管理奖1个、服务业名牌1个、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1-2家,组织好国家、省、市级质量监督抽查以及抽查结果运用、处理工作。

16.大力实施标准推进战略。按照“产品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积极上争溱湖风景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医院部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等项目,做好畜禽综合养殖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两个部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度绩效工作,完成招管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市级考核验收。新创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3家,实现参加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企业2-3家,新增采标产品6-8个。

17.强化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和涉及民生类产品的监管。开展对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工业产品(如波纹管、压力管道、容器等)的专项整治,加大抽样频次和不合格产品后期整改帮扶力度。加强对使用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制造企业的监管,尤其突出民用电梯、液化气站等重点行业,及时处理有关电梯、锅炉等方面的舆情信息和安全隐患。

18.认真抓好计量、技术机构建设等技术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组织好强制检定、“两免检”、民用“三表”、能源计量、计量认证认可等工作,实现电表首检率100%,水、气表首检率90%以上。

(四)规范经营交易秩序

19.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区信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社会各界之间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全面组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年报工作,督促市场主体真实、及时公示基本信息,正确履行年报公示和即时公示责任。有序开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及时录入、维护、更新经营异常名录及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将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或在公示中隐瞒、弄虚作假的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20.推进商标广告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商标专管员、企业联络员、乡镇信息员、大学生村官宣教员“四员”作用,全面提升商标和广告运用管理水平,指导有意向的企业申报“三名商标”,力争创成省著名商标3件、市知名商标8件。推荐优秀广告作品参加国家、省、市三级评选,做强产业集群品牌,放大地方产品影响力。

21.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标侵权专项执法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整治,规范直销行为、严厉打击传销。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净网”行动,查处网络虚假宣传行为,加强网购消费者维权保护,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健康发展。

22.加强农资市场秩序监管。充分发挥农资商品监测的警示导向作用,严厉查处虚假宣传、制售假劣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防控农资商品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农业经营者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23.开展重点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消费者反映强烈、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物流快递、旅游服务等行业的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相关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

(五)突出机关作风建设

24.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网络。坚决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积极开辟“绿色快捷通道”,开展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受理“三证合一”试点工作,部门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实现“一窗办理、一表填报、一次收件、一网录入、一同办结”,由法定审批时限从20多天精简为3-5个工作日。落实“宽进”要求,深化“先照后证”措施,加强部门信息沟通共享,及时更新完善法人、住所、经营范围登记“负面清单”内容。推进相对集中登记工作,实施个人独资企业登记权下放,实现就近登记,方便创业登记,积极培育税源经济。认真做好标准年审暂停、中小微企业条码办理费用减收、计量许可有关费用取消等工作。

第9篇: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20__年工作要点

20__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围绕“常规性工作抓深化,基础性工作上台阶,创新性工作求突破”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目标控制;深化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构建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构筑安全生产新格局。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为沧州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全市安全生产主要任务目标: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下降10,工矿企业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万人死亡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步入省先进行列。

20__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常规性工作抓深化

(一)深化五项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切实搞好安全生产检查。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分品种、分行业,依据国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从业单位逐一对照,高标准,严把关。坚决取缔非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限期整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二是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确保在国家政策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全市家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工作。三是提高安全检查质量,狠抓安全隐患的整改效果。检查方式多样化、检查人员专业化、检查方案全面化、查出隐患档案化、隐患整改责任化,力戒形式主义,确保检查实效。

年内集中搞好5次全市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同时加大对县(市、区)、市直企业的暗访突查力度,并同定期检查、巡回检查、跟踪检查、全面督查、专项检查以及自查、互查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保证安全检查面达到95。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一是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咨询日”和“安全知识征文及竞答”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二是逐步建立起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三是编制好20__年安全生产培训计划,配合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举办10期各级安监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培训班。四是继续做好全市范围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发证和复审,做到人人持证上岗。五是举办安全生产高层讲座。聘请国家局专家到我市讲学,进一步论述发展经济、优化投资环境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使各级、各部门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三)建立安全生产控制目标体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确保20__年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完成。一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落实。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签定责任状,层层抓落实。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加强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半年进行一次考核。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审批和执法责任制。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在安监系统内部明确责任。四是细化监管岗位责任。按照分工,从局长、科长到一般干部,对照职责细化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和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到人,互相监督。

(四)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一是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二是加大对事故隐患单位执法的力度,在市局和县局机关专门拿出工作人员作为执法队伍,以罚促改,以关停促改,确保隐患及时彻底整改。三是严肃查处事故,强化批复结案工作。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严格按照302号令和国家、省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四是继续发挥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对有法不依,安全隐患严重而坚决不改,导致重大事故的典型,要从重处理,并进行公开曝光。

二、基础性工作上台阶

(五)建立健全乡镇一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实施安全生产有效监管。以省、市两级30个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的机构建设为契机,逐步在全市186个乡镇 建立起安监机构,为有效地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奠定组织基础。

(六)安全生产监管逐步向农村、向企业、向安全生产第一线延伸。年底争取80以上的农村、80以上的企业、100的学校、100的集市贸易和公共聚集场所,都建起安全组织,设立安全监管员,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延伸到位,无断层。

(七)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以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为契机,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提高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准入门槛,切实淘汰一批存有重大安全隐患、又整改无望的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在年内确保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达到95以上。

(八)继续抓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工作。一是按照省局的要求,按时完成全市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申报工作。二是做好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工作。三是对全市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制定出全市重大危险源分布图。四是按照重大危险源的分级和分类实行分级监察管理。逐步建立起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九)在企业内大力推行交纳工伤保险和风险抵押金制度。确保大中型企业工伤保险交纳率达到100,小型企业工伤保险交纳率达到30。从建立企业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费用制度入手,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向本质安全迈进。

(十)切实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严格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和安全评价制度,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不准开工投产。

(十一)加强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建设专业化的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抢险救灾能力。按照“平战结合”的方针,把制订和修订应急预案工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边完善,边实践,边提高。同时,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建筑施工企业,旅游景区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年内组织3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队伍,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三、创新性工作求突破

(十二)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上求突破。按照“抓好试点,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创造性工作思路,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明年适当的时间,组织有关县、市、区安监局有关人员走出去,到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搞得好的广东佛山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加强我市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努力使我市非公有经济的安全生产状况有新的起色。

(十三)在加强对驻沧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上求突破。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职责划分要求,加强对驻沧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企业生产安全。与驻沧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建立必要的协调、通气制度,经常交流情况,沟通信息,保持安全监管工作的协调一致,防止出现安全监管的盲点和偏差。

(十四)在整合安全生产监管资源上求突破。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的职责,处理好同专业监管部门的关系,充分调动各专业职能部门工作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正确行使安全否决权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齐心协力把全市安全生产抓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