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考研经验交流会精选(九篇)

考研经验交流会

第1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在没有目标的时间里,的人有自己清晰长远的目标;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的人没有目标。25年之后…… 3%的人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精英、领袖;,事业有成;60%的人成为了社会大众的群体,平凡地生活着;那27%的人生活不如意,工作不稳定,抱怨社会不公平。

我不要求大家做那3%的社会精英、领袖,但是我希望大家做那10%的各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

关于为什么考研呢,我是这么想的:

1、本科生的教育是通才教育,也就是什么都学一点,但都不精,而研究生教育是专才教育,学的比我们深,比我们精。

2、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讲知识、讲学历的社会,你的学历越高你以后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3、我们学校没什么名气,就业压力大,即使就业了,工资也不会太高

其次 跟大家介绍一下考研必备信息:

1、我国研究生的分类:

学术型硕士: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简称"普硕",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每年招生一次,学费每年6000—10000元不等,但有奖助学金,基本可以抵充学费,学制一般为三年。

专业型硕士: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制一般为两年,公费名额较少,社会认可度不高,建议大家报考学术型研究生。

2、往年情况的录取比例:

3、你要了解你要报考的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单位性质、专业和学科的设置、导师及研究方向、指定参考书目、招生单位地址和电话、报名时间、查分时间及网址、调剂。提醒大家一下,如果某名校的某专业专业只招收3、4个人,建议大家千万别报这样的专业,这四个人当中可能有三个人都是保送生,我们胜出的机会几乎为零,大家要尽量往高报,你站在第一个台阶,你的目标是第三个台阶,你努努力可能跳过第三个台阶,但是你一定会跳过第二个台阶。

4、报考时应考虑的主要是因素:

客观因素:你所在院校的城市未来发展机会的大小;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校友资源。

主观因素:自己的兴趣爱好。

考研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尽早了解考研相关信息,收集资料为明智选择。

5、考试科目 :

英语 :大家要准备一本单词书、历年真题书、强化阅读、作文书、大家可以在备考四六级的过程中就顺便把考研单词背完,我英语六级就是这么过的,我们听力不占优势,只能靠阅读拿分了,要想阅读拿高分,单词量必须够。另外阅读要注重规律的总结,翻译要注意归纳生单词,作文要有自己的模板,阅读一共四十分,得阅读者得天下。

政治:建议大家报个辅导班,政治一共考五门课程的内容,马哲、思修、毛、近代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容又多又杂,对理科生来讲学起来不太容易,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政治没有不过线的,要想打到80分以上很难。

专业课:大家要弄到你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和答案,最好能联系到在读研究生,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得很多珍贵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

6、考研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 2014年1-3月

1、搜集考研资料,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式的讲座

2、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准备复习

3、购买考研真题,评估自己实力,制定学习计划

复习阶段 2014年4-5月

1、一轮复习:重点科目是英语和数学,当然政治科目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可提前复习,注重基础的复习

2014年6-7月

2、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准备暑期复习

提高阶段 2014年7-8月

3、第二轮复习:开始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可以参加暑期辅导班,做到三门公共课同步提高

2014年9-10

1、购买专业课辅导书,联系导师

2、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漏补缺。

3、确定十一长假复习计划、开始专业课系统复习。

4、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

2014年11月10-14 1、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考试阶段 2015年1月中旬 1、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复试阶段 2015年3-4月 1、关注复试分数线,关注所报考院校及专业的最新动态。准备复试(口语、听力)

2015年4-5月 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关注复试成绩。

报到阶段 2015年6-7月 1、关注录取通知书

2015年9月

1、报到

最后跟大家说说考研心态的问题:

考研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而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战胜这个困难至关重要,考研是选拔性考试,注定要有人失败,重要的是每时每刻都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考研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成熟的一个过程,不但学习能力大有长进,而且精神上也得到了升华,因为经历过追求成功时的痛苦与艰辛,就会懂得面对生活中的风雨。我们还年轻,一定要给自己一次机会。

考研是场心理战,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考研绝对是我们大学四年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张。

第2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1.课题研究必须有符合本地区实际需要的个性化研究方案。虽然国家课题组有实验方案,但那是面向全国的方案,是起宏观指导作用的方案。具体到不同的地区,语文教学的差异性明显存在,所以,应该在认真分析本地区语文教学现状和总结现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家课题方案基本理念指导下,制订出旨在解决本地区现实问题且具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喀喇沁旗的课题方案就是针对长期以来学生读书不充分、思考不充分、表达不充分的现实,立足课改以来本地区在整合教学目标、消除阅读心理障碍、凸显阅读主体地位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订出来,在两次征求全体语文教师意见修订后才形成正式文件的。

2.坚持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策略。既是改革,就一定有风险。知道有风险,就应该先小范围实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试点过程中,要秉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研态度。我们的做法是先从首席实验教师做起。第一批首席实验教师选了8个人,每所初中1人,都是旗级以上教学能手和兼职教研员。课题组优先对他们进行培训。除了领会方案精神,课题主持人直接参与他们的备课、上课、反思、研讨;一个人一个人地抓,一堂课一堂课地磨。他们的课堂成型后再逐渐扩大实验范围。

3.课题研究要有常态化学术研讨活动。有很多所谓的“实验项目”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有名无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开题之后没有常态化的学术研讨活动。“少教多学”实验既需要每个实验教师的单兵作战,更需要全体实验教师的定期交流。如果大家各人自扫门前雪,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意义。我们每学期初都要召开全旗性的课题研讨会。每次会上都有课堂教学展示,有针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交流,有课题主持人的专题讲座。每次研讨会都有比较单纯而明确的主题,不管是课堂教学观摩还是讨论交流、主题讲座,都紧紧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比如2013年上半年的专题就是“在语言教学中整合教学目标”,下半年的专题就是“定向阅读”环节的“主问题设计”。每次学术研讨会都对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重点做了认真的部署,有理论指导,有课堂示范,有问题交流,营造了比较浓郁的研究氛围。

4.搞好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实验过程是动态的,每个人都会随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都随时可能得到这样那样的体会。课题组要建立起大家及时交流分享的平台。我们课题组创办的《语文人生》报和课题QQ群,就很好地搞活了课题的日常交流。《语文人生》网络下传,两周一期,及时反映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特别是交流实验教师备课、上课的体会,发表实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在课题QQ群上,实验教师之间,实验教师与课题主持人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很多问题都能通过这个渠道随时得以解决。

5.定期组织成果展评。作为课题研究的主管单位,我们课题组以教研室的名义每学年组织一次课题成果展评。先在学校内部全体实验教师会上展示课,大家共同听课,共同评议,然后推选出代表学校参加全旗展示的教师。旗级成果展示由课题指导中心组织部分首席实验教师逐校听课交流。现在,全旗范围的课题成果展评已经搞过了两轮,一批优秀实验教师在展评中脱颖而出。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

第3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关键词:中国工程师学会;抗战时期;科技交流

中图分类号:G3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3.05.005

科技交流是科技事业能够发展的前提。因日寇的侵华,致使多个学术机构都遇到严重的生存困难,“上至独立之研究院、下至各大学之研究院与研究所,多是经济困难,不能发展”[1] 。国立科研机构尚且如此,民间科技团体的境遇更加困难,“抗战初期,以至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各种学会,凡是在抗战以前成立者,皆很少活动”[2]。1942年前,大后方(川、康、滇、黔、桂、湘、粤)的科技交流陷入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

在特困时期,仍有极少数科技团体活跃如旧,如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生理学会成都分会、中国工程师学会。其中,中国工程师学会是当时中国工程界科技交流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抗战时期的学术交流工作形式多样、成效显明,并且贯穿抗战时期的始末,具有典型性。对于这一工作,学术界鲜见有人关注。鉴于此,本文探讨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科技交流活动,以期有补于科技史研究。

1 中国工程师学会科技交流的开展

中国工程师学会始于1912年詹天佑等人创立的“中华工程师学会”。1931年,“中华工程师学会”与1918年成立于美国的“中国工程学会”合并,更名为“中国工程师学会”。该会于1950年停止活动。时人评价该会的作用时说,“中国各学会设立之早,而能与时俱进,历久而愈彰,淬砺学术,抉掖新进,使学会之活动,影响于国家建设与整个民族,深远而普遍,当无过于中国工程师学会”[3]。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及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工程师学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工程师学会成立伊始,即以提升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学术水平、推广工程科技为己任,并为之做了不懈的努力。

在提升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学术水平、推广工程技术方面,学会主要采用了召开学术年会、发行学术刊物、举办专题会议及实地考察等形式。抗日战争爆发后,学会克服战争带来的不利影响,仍然坚持这些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最大幅度的降低了战争给中国工程事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以学会自己的努力,促成了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

1.1 举办学术年会

学术年会是中国工程师学会组织工程科技交流的主要方式。1937年,中国工程师学会随国民政府迁至重庆,次年即在重庆召开战时的第一届年会。至1945年,共举行7次学术年会。年会情况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学术年会有两个特点:其一,参加人数多,参加人数基本上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1943、1945年年会与会人数均超过1000人。当时大后方所有工程科技人员大约2万多[4],其中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会员9500人左右。在战争的特困情况下,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考量,这些年会的规模都是较大的。其二,均是联合年会,这便于不同专业工程科技人员互相交流信息,协调行动,有助于解决科学技术上的困难,也有助于各专门工程学会克服无力独自举行年会的困难。

年会程序严谨,内容丰富。 除了会务报告、领导换届外,年会还有宣读论文、公开演讲、参观考察、专题讨论等活动。

7届年会共收到1088多篇论文,占与会总人数的1/4弱。可见在抗战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有许多会员抱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前来参加年会。提交论文的作者大都是生产一线的工程师,这些论文是他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科学性。通过宣读与讨论,不仅扩大了作者的思路,也使与会者深受启发。

年会期间,一般都进行多场公开演讲,主题多是关于中国工程事业介绍及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例如,1943年年会公开演讲的题目为:《机械工程在工业化运动中之重要性》、《中国电气工程》、《铁路机械事业之演讲》、《中国水泥事业》、《铁路与工业建设》、《中国铁路应采之十大政策及全国铁路系统》等。这些演讲所涉及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注重内容的通俗易懂,使普通的听众能对中国工程事业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有所了解,加强了工程界与社会的沟通。

参观考察是年会的重要一环。每次年会后期,学会都要组织与会会员考察参观当地企业单位。如1939年的昆明年会,参观了昆明资源委员会化工材料厂、机械厂、电工器材厂等14个单位。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任务之一,就是研制和推广先进的工程技术。通过参观企业,有助于科技工作者进行现场考察与交流,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的推广。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每次年会都围绕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设置相应的中心议题。如1938年为重工业与交通问题,1939年为计划经济和工业化问题,1940年为专利问题,1941年为工业标准化问题,1942年为西北建设问题,1943年为西南建设问题,1945年为战后交通问题。这些议题,基本上都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学会年会组织与会专家进行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做出方案,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建设计划的参考,可以使国家建设少走弯路,加快国家发展。

除了全国性的学术年会外,中国工程师学会还在各地设立分会,以在各地广泛开展科技交流活动。至1937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在上海、北京等地设23个分会。1937-1945年,学会在大后方又发展了38个分会(另设香港、美洲分会),分布14个省。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分会大都处于停顿状态,大后方的分会则很活跃。鉴于篇幅所限,这里只列举部分分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如1941-1942年度,重庆分会主要活动:

①参观附近工厂。一年来共计举行6次,参观20多个厂,参加人数总计270人,使会员了解后方各种工业之实际情况。

②召集全体会员大讨论工业动员问题,并聘请章乃器、张剑鸣等演讲,以提高会员工业动员意识。

③举行学术演讲、无线电展览会并请中华无线电协会表演无线电。

分会的科技交流活动是有效且必要的。其一,通过分会的活动,可以快速联络工程科技人员,使工程科技人员避免了一盘散沙的局面。其二,分会的科技交流使各地科技工作者有了合作与交流的中心,便于会员就近参加经常性的活动,有利于本地技术进步问题的研讨与动员。特别在战争期间,因安全缺乏、经费短缺,交通不便,全国性的活动不易举行,分会的活动无疑是中国工程学会科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发行刊物

发行刊物是科技团体服务社会、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抗战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发行《会务特刊》与《工程》两种刊物。《工程》始发于1925年,初为季刊,后改为双月刊,一年六期合为一卷。至1936年,已发行至第12卷。1937、1938年停刊。1939年在重庆复刊,又改为月刊,旋移香港发行,重新改为双月刊。1942年5月迁回国内发行。复刊后,从第13卷开始至1945年,共发行7卷41期。其中第12、13卷前8期在香港印发,后14-19卷33期在国内印发。《工程》所登载论文大都为会员所撰写,绝大部分是年会获奖作品,内容多针对工程技术的学术见解及政策规划,如第13卷第5号《工程》(1940年十月一日发行)刊发文章目录如右:战后中国工业政策、长方薄板拨皱之研究及其应用与钢板梁设计、连杆与活塞之运动及惰性效应、论电气事业之利润研究、鼠笼式旋转子磁动力之研究、蒲河闸霸工程施工之研究、电话电缆平均之原理及其实施。这些论文在当时是最高水平的[5]。

学会发行的另一种刊物是《会务特刊》,其前称为《工程周刊》,始发于1932年,双月刊。抗战期间,发行了7卷。《周刊》主要介绍中国工程师学会和各专门工程学会的会务情况,以及国内外实际工程建设报告。

另外,中国工程师学会还通过各专门工程学会发行《电工》、《水利》、《矿冶》、《化学工程》、《纺织》、《土木》,《机械》等刊物。这些刊物彼此关系密切,各专门工程学会之编辑,皆同时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之编辑,所需编辑资料,互相供给,刊物互相交换。论文来源以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员所做为主,如1942-1943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曾为上述刊物共提供200余篇论文[6]。

抗战时期,国内发行的工程科技方面的刊物大都与中国工程师学会有关,成为当时工程科技人员了解工程科技与工程事业发展最新状态的主要渠道,并在一定程度克服了交流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会员、其他团体及个人提供了一个灵活便捷的工程科技交流平台。

1.3 实地考察

除了年会时考察当地企业外,学会还组织大型实地考察,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这些考察决非现在人们理解的游山玩水,而是抱有很强的工程事业目的所做的实地科学考察。如1940年,中国工程师学会与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举行川康、西北、西南一带的科学调查;1942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发起组织蒙新考察团,同年又与中央设计局合作考察西北建设,考察项目为交通、水利、农牧、资源等。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人员了解了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形成了初步的相应发展思路,同时也与当地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考察人员彼此之间也在考察过程中加强了相互了解,为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1.4 专题会议

为了适应中国工程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师学会成立多个专题委员会。至1945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成立了如工程名词委员会、实业计划实施研究委员会、战时工作计划委员会,军事工程团、工程标准协进会等20多个专题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都是结构完整的机构,依据所欲解决的专题,独立地组织与协调工程专家与相关部门进行活动。抗战时期,多个专题委员会举行了广泛的学术会议、公开演讲等活动。如1941-1945年,实业计划实施研究委员会共召开51次专题会议,20多次公开演讲;1942-1945年,材料试验委员会举行6次专门会议;1942-1945年,工程标准协进会每年都举行学术会议。

总言之,抗战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既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联合学术年会,也召开规模较小、形式灵活的各地科技交流活动,还有专题形式的交流活动与发行刊物,这些活动,构成了当时工程科技交流的主要渠道与重要平台。

2 中国工程师学会科技交流工作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方面,大后方的经济开发与国防建设都亟需先进的工程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动荡环境,工程科技的研讨与传播都十分困难。中国工程师学会是当时唯一的全国性工程科组织,它所做的科技交流工作,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在经济建设的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2.1 维系与推动了战时科技交流

1942年前,大部分学术机构减少甚至停止活动。此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却在大力开展工程科技交流活动:1938年开始举行战时全国性学术年会,1939年所主办之《工程》杂志复刊,1940年发起大型实地科技考察,1941年开始举行专题会议,至1942年,大后方的22个分会都开展科技交流活动。抗战初期,中国工程师学会是极少数开展工程科技交流活动的团体之一,而就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没有其他学术团体可与之比肩。

八年抗战间,中国工程师学会举行了7次年会,参加人员多达4659人次,提交论文1088篇;发行《工程》杂志7卷41期、《工程周刊》杂志7卷;1939—1941年,组织参观考察了90多个企业单位,发起了三次大型实地科技考察,1941—1945年,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实业计划实施研究委员会共召开51次专题会议,20多次公开演讲,材料试验委员会举行了6次专门会议,程标准协进会也每年都举行学术会议,大后方的38个分会也开展了科技交流活动。无论从交流形式还是规模上看,中国工程师学会在所有的学术机构中是首屈一指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期间,土木、机械、矿冶等各种专门工程学会为了提高交流效率,都停止独自活动,在中国工程师学会统一协调与组织下,以工程学会集团的形式开展工程科技交流与研究。显然,中国工程师学会是维系与推动战时工程科技交流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应予充分肯定。

2.2 促进了工程科技的传播

正是由于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工作,保障了战时科技交流工作的开展,工程科技得以顺利及时地推广。为了直观感受工程科技交流及推广情况, 笔者列举第10届贵阳年会部分论文。

上述科技人员所提交的成果大致反映了当时中国工程科技的最高水平,因为作者均来自当时最好工科院校、研究所、国企及工程管理机构。

2.3 对经济专题与国防建设的研讨,为政府制定经济建设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通过科技交流工作,一方面,推广了工程技术;另一方面,集中多位工程科技人员,开展经济专题与国防建设问题的研讨,提出解决方案,为制定大后方经济建设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例如,“实业计划之研究”是中国工程师学会开展的一个重要经济专题之一,其研究目的是为中国制定一个经济发展方案。该项研究历时多年(1931-1945),其成果——工业建设16条纲领、91条实施原则, 均被国民政府采纳并公布[7],成为国民政府制定战时乃至战后工业政策的指导性文件。

再如,抗战时期,我国工程材料标准不一,杂乱已极,严重阻碍工业建设。1942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成立了材料试验委员会,旨在推行材料规范及其试验方法之标准化。至1945年,该委员会编订《金属材料试验手册》一种、《中国波兰特水泥标准规范》、《试用石灰规范》、《电气绝缘材料规范及试验方法》、《各种油脂规范及试验方法》、《国产木材规范及试验方法》多种[8]。其开拓性的工作为后来工程材料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根据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工程师学会每年都提出了相当数量的提案。例如桂林年会共贡献36个议案,分别呈送教育部、工程标准协进会、内政部、经济部、中央设计局、国防科学策进会、行政院及省政府等相关部门,以备其参考[9] 。这些提案,即使从现代眼光来看,也是极富科学价值的。

另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作为工程界领导者与组织者,中国工程师学会立即开始了国防建设问题的研讨。为了帮助中华民族赢得抗战胜利,学会首先成立了专门的军事研究机构。1931年12月,学会成立了战时工作计划委员会,分别从兵器弹药、战地工程材料、钢铁、煤、油料、酸及氯、铜锌铝、酒精、皮革、糖、纸、机械、电工、运输等14项进行研究[10] 。

1932年2月,中国工程师学会上海分会成立了国防技术委员会,并制定了详细章程。该委员会每日下午1:00—3:00及5:00—6:00集会,就军事技术、国防计划、国防问题开展研讨[11]。上海沦陷后停止工作。

全面抗战爆发后,事关战地工事、枪炮、电信、弹药等方面军事工程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1937年9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在战时工作计划委员会基础上又成立了军事工程团,1938年改为军事工程委员会,集中开展与军事有密切关系之土木、机械、化学、电信等四项工程的研讨[12]。为了协同政府及军队关系,该机构推举陈诚为总团长,陈诚辞任后总团长一职又由分别陈立夫(会员)、曾养甫(会员)担任。由他们担任军事工程委员会总团长,可以使中国工程师学会更好地了解抗战活动中急需解决的工程问题,同时在有了解决方案后,也有利于快速推广解决方案,提升中国的军事工程技术,及时处理军事工程问题。

同时,学会还积极组织会员,在学会的刊物发表军事文章,或在学会年会开展专题讨论,以此推动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如吴钦烈、李待琛的《战时100师军队兵器弹药之供给》、 严演存的《作战时之火药补充问题》、《如何使技术员工与军队联系配合》等(1939年昆明年会专题),均属此类论文。

在艰苦卓绝、风雨飘摇的年代,这些交流活动尤显珍贵,它促进了工程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传播,推动了大后方经济与国防建设,增强了科技界的团结,鼓舞了工程师群体的抗战信念与决心。也正是这些学术活动使中国文化的命脉不绝于缕,科技思想和精神在炮火中得以传承,科技交流的体制化与制度化得以形成。

3 取得成就的原因

战争期间,中国工程师学会是极少数一直坚持开展工程科技交流活动的团体之一,无论从交流形式与规模还是发挥的作用上看,没有其他学术团体可与之比肩。中国工程师学会为什么能客服重重困难并能逆势而上?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学会拥有一批乐于奉献,积极推动会务的会员。抗战时期,学会曾经遇到过多种困难,解决这些难题,往往得益于会员的努力。如1937年,学会随政府迁至重庆,既无会所也无会员办理常务,时任中国工程师学会的总干事长与中央工业实验所所长的顾毓瑔,主动借用“中央工业试验所办公处及办事人员”[13],积极推进会务。1941年,因经费竭蹶,中央工业试验所又借7000元帮学会渡过难关。顾毓瑔还利于忙碌工作之余义务为学会编辑《工程月刊》,组织年会,开展实业计划之研究。

时任经济部工业司司长的吴承洛以公余时间为学会编辑《工程》、《工程史料》、《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推进中国工程标准协进会的工作。

当年学会工作的积极参加者还有,如陈体诚、胡庶华、凌鸿勋、翁文灏、恽震、沈怡、罗英[14]、茅以升等人。这些工程专家数年都是学会的董事会成员,同时又在政府部门任重要职务,为学会会务的开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正是有了上述大批热心会务的会员,学会才能在战争的环境下得以维持生存与发展。

第二,学会得到了社会多方的认可。如上所述,学会的交流工作极大地满足了战争时代对工程科技的需求。另外,学会开展的科技人员战争动员、国防与经济专题研究、以及一直秉承坚持抗战与工程建国的信念、国家利益至上的信条,都与政府号召相一致。正因如此,学会的工作得到了政府以及各界认可。自1938年,每逢学会年会,、孔祥熙、张家傲、陈立夫(学员)等政府要员均专文致贺,孔、张两人还参与过年会。当时的媒体也高度关注学会年会并给予充分肯定[15] 。 昆明、桂林、兰州等地方政府均积极邀请学会到本地召开年会,参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这为学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学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资助。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学会募款达70多万元,大多涉及工程机构,如中华文化基金会[16]、经济部、湘桂铁路、公路总局、教育部、航空委员会、水利委员会、陇海铁路、[17]交通部、社会部、宝天铁路局、[18]以及会议举办地政府等。社会补助费是学会当年总收入的主要部分。如1942年7月至1943年6月,学会收入为448669元,其中社会募款为392877元、会费为18392元,总支出104442元。一般情况下,会费不能满足正常的开支。可见,社会资助是学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

4 结语

中国工程师学会克服战争带来重重困难,毅然坚持开展形式多样、规模宏大的交流活动,推动了工程科技与管理经验的推广,有力地支持了国防与大后方经济建设。因此,学会也得到政府及各界认可与支持,进而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学会的交流体现了工程界坚持抗战与工程建国的信念、决心及力量,是“科技社会化”实践之重要成就之一。

参考文献:

[1]孙本文、郝景盛.中国战时学术[M].正中书局 ,1946:5.

[2]孙本文、郝景盛.中国战时学术[M].正中书局 ,1946:167

[3]吴承洛..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师学会[M].中国工程师学会主编,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 1946:4.

[4]陆仰渊、方庆秋 .民国社会经济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585.

[5]茅以升.忆中国工程师学会[M],中国文化史科文库.文化教育编第十六卷(20—160):734.

[6]编辑报告[J].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二年度会议报告,1943:33.

[7]钟少华.出取集 钟少华文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340.

[8]材料试验委员会报告[J].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二年度会议报告.,943:27-28.

[9]本会十二届年会及各次董事会执行部联席会议决议案办理情形[J]. 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三年度会议报告,1944: 17-20.

[10]战时工作委员会结束[J].工程周刊,1931,1(2):31.

[11]上海分会国防技术委员会章程[J].工程周刊.,1932,1(7):108.

[12]本会组织军事委员会[J].工程月刊,1939,1(1):43.

[13]南京宁海路临时会所[J]. 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七年度会议报告,194:7.

[14]茅以升.忆中国工程师学会[M],中国文化史科文库.文化教育编第十六卷(20—160):738.

[15]中国工程师学会第八届年会开会概况[J]..工程,1939,13(4):89-90.

[16]经费[J].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一年度会议报告,1942:21。

第4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一、 日常基本工作:

1.办理XX级新生学生证及借书证。及时办理学生证、借书证等相关证件,给XX级新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2.组织进行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报名和广西自治区学位英语考试报名工作。国家六级考试和学位英语考试和同学关系重大,报名采集信息时不能有任何纰漏,在审查过程中,我都认真核对每一位同学的信息,保证同学们能够顺利进行考试。

3.做好学院和同学间的沟通。学院是我们了解学校各项制度与活动的中介,而我们学生会正是同学了解学院的桥梁。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向同学们传达学院的各项活动要求,同时,也及时向学院转达同学们遇到的问题,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

4.个人方面,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身边的同学努力学习,积极解决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活动:

1. XX年10月25日,广西大学“研究生创新论坛”正式启动。在这个广西各高校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上,组织我院同学参加了论坛开展的各个领域专家专场报告会、优秀论文交流会、学术沙龙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在我院掀起了一股研究生学术创新的热潮。

2.XX年11月,开展了以“动物与人的健康”、“动物的发展战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号召全院研究生投稿,并邀请各学科带头人组成评定小组,评出了2篇优秀论文,并推荐到学校“研究生创新论坛”编集论文集,参与全校性的交流。

3. 为了全力弘杨创新精神,启迪科学智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学术视野,XX年12月,在以校研究生会主办的研究生创新论坛为契机下,承办了我院的分论坛。不定期邀请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做学术报告,同时,以实验室为单位,开展实验技能交流会,邀请研三师兄师姐为同学们介绍实验操作技术和操作心得,提升了同学们整体学术水平和实验技能。

4.为配合学校关于“学风建设”的方针,贯彻学校“党建带团建促学风”的精神,满足本科年级同学对考研信息的渴望,在本科生当中开展“考研促学风”系列活动,组织研究生为师弟师妹们解答有关考研的各种问题。不但促进了本科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大了本科生与研究生间的交流。

5.为增进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我院同学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过级率,在每次英语考试前,都邀请英语六级已经通过的同学与大家做经验交流,并不定期邀请我校的留学生及外教来与同学们交流。

第5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衷心的感谢图们市教科研所给我这个课题研究的机会,让我潜心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中考历史复习的策略问题。从小课题立项起,已经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从课题刚立项起,我就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反思今,并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所以在这里,我只能结合平时教学中观察到的老师们的做法,谈谈我对下一步历史复习的所思所想,由于学识实在浅陋,肯定存在不妥之处,还请在座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精心准备

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我便积极策划,精心准备。具体做了两件事.

1、收集大量的关于历史中考复习的相关论文资料,一次来加以研究和吸收消化,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来作出相应的学习和借鉴。

2、分析我所带的这届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他们基础考试成绩的排名,全班的历来历史考试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大体情况的了解,尤其是后进生的情况,掌握了这些后 并作出详细的对策和今后的复习计划。

二、扎实研究

小课题立项已经三个多月的时间,从课题刚立项起,我就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反思今,尤其是加大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并对整个课题研究实施做了周密细致的部署,在研究环节上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对教材的编排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如何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意图;探索每一内容索要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在校外学习的过程中和网上的教学案例的收集加以研究探讨并且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

3、在研究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一些典型的案例和经验,以指导教学实践,对专家的课或者通过视频,对名师课例进行学习、感悟和反思。

4、教研教学活动中,我们学校多次进行教研课题展示可活动,我们请来了 很多兄弟学校的教科研主任和教师和科研所专家来进行观摩教学并作研讨和交流,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经验。我先后做过初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复习课和《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课并受到了专家老教师的肯定和指导

5、建立校外教师QQ群,学习研讨优秀教师的课例,交流教学心得。通过QQ群聊,我把平时的教学花絮、心得体会,反思困惑等及时地相互传达和交流。并且把每一次的课题研究点滴发帖在群里面供大家研讨,交流。建立QQ群网络平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便于课题研究的开展。

三、初出成果

从课题立项以来也就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但我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和部署,也取得了一点点的成就

1、在课题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中,首先我渐渐的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好习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所提升。

2、课题试验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发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课,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会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了学习中交流与合作。

3、在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课题经验交流中荣获一等奖。

四、凸显问题

在课题研究中虽取得一些成果,但也有很多的困惑

1、课题研究成员就我一个人,我们学校就我一个历史老师,不利于交流与探讨。

第6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一、实施的原则

课题的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与主动的活动,因此其活动形式决不能够是模仿、记忆与练习,而应当是真正的思维性活动,是学生在自我以及与他人交流基础上的探索性活动,即课题的设计与教学应突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1.自主探究原则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无法达成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的来的。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渠道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探询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课题学习的主角。

2.合作交流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从而能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理解事物。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和条件,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师生、生生、师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通过直接和网上的对话与交流,开展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3.实践运用原则

我们的教育应使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来源于经验的积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扎根于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才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知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对数学研究与数学本质的一种回归,应该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实施的一般程序

数学课题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般说来数学课题学习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准备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酝酿、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

2.实施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包括:(1) 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2) 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和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事先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获取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的记录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3) 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的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总结阶段

在课题研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最终研究成果,交流研究策略、方法以及研究过程的心得感受,同时总结研究获得的经验教训,探讨弥补的措施。以小组研究为例,首先通过汇报或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其次讨论分析研究结果的正误,然后交流研究心得。最后由教师或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研究的结果、策略方法等,通过鼓励性评价,保持和提高学生课题学习的兴趣。实际上,这种交流讲评的环节往往是课题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收获最大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正地思考。

三、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初中课题学习的教学实施存在文本参照(师生完全参照教科书中设计的课题学习板块加以实施)和自主开发(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生成课题学习资源)两种操作模式。无论哪种操作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均需要关注如下问题: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题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做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选择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7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1]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究其本质的教学,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2]

教学中的对话是指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数学对话则在此基础上还需带有学科特点,指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某个数学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数学对话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也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以及对问题达成的共

识。[3]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讨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重庆万州瑞池学校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在对话教学指导下,该校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重庆万州区瑞池学校二年级两个班,一共131人,一班65人为实验班,二班66人为对照班,使用相同的教材,同一个任课老师。所有研究对象于2014年九月入学,并已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2015年1月期末考试试卷和2015年7月期末考试试卷

(四)研究步骤

第一步,实验前实验。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都完成了2015年1月期末考试试卷,测试时间为2015年1月。

第二步,实验后测试。实验后测试采用2015年7月期末考试试卷。

(五)结果分析

1.实验前后学生数学测试成绩情况分析

(1)实验前学生数学测试成绩分析。采用2015年1月期末考试试卷

(2)实验后学生数学测试成绩分析。采用2015年7月期末考试试卷

(六)教学实验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是同一个任课教师,同一教学进度。对照班采用一般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实验班根据对话教学的观点,将这一理论渗透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对话来活跃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对话作为一种“策略”来激发学生们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能从对话中获得知识和启迪,同时其能力得到提高。(1)师生与学习内容的对话。一方面教师通过研究教学文本,梳理出创设对话教学的具体情境,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解读文本,以形成对话的前提基础。教师要备课充分,及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一些道具和教学活动,预设学生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兴趣活动中完成数学对话。(2)教师与学生对话。课堂就数学教学内容开展多形式的活动,让活动激活对话求教师与学生对话,这种对话不只局限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还包括课堂活动中和课后的交流。(3)鼓励学生与学生对话。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合作。(4)激励学生与自我对话。引导学生能够反思所学到的内容,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改正。

第8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1“做中学”集体流活动的问题和症结

“交流学习”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学习理念,在“做中学”活动中推广与运用,并发生于活动过程的始终,已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接受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虽然活动中交流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重要性经常被忽视或否认。集体流没有充分地深入与展开,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未能体现 “做中学”交流方式的根本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

1.1 教师中存在两极分化

城市和乡村差距大,老年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差距大。“做中学”科学活动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具备科学的探索精神、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和较丰富的创新能力。但实际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活动中缺乏创造精神、观念传统、教法陈旧;认为“做中学”科学活动就是一门课,幼儿只需顺着老师的思路来思考和回答问题,课上完了就等于科学知识已传授,孩子也了解掌握了,任务也就完成了,忽略了孩子集体交流中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相互沟通等素质的培养,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质疑水平等方面会造成负面影响。

1.2 对集体流的价值认识过于狭隘

在“做中学”活动中,集体流活动是在教师的预设、引导下展开的师生和生生间的语言互动。有这样一种活动现象:教师拟了一份非常完美的无可挑剔的教案,既注意了精心预设,也做好了科学探索的准备,更想好了活动交流的视角。然而,到了真实的活动过程中却发现,教师常常只对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提出检测,对过程性目标无法检测,对情感与态度更是忽略,交流只被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

1.3 集体流形式过于单一严谨

在“做中学”活动中集体交流形式较为单一严谨,通常孩子们进行交流时,先一一说给教师听,再由教师把说的内容抛给其他孩子,让大家思考其正确性,教师成了信息交流的“中介”,信息交流总是以“生—师—生”的形式进行着,教师的强势地位、孩子的被动、谨慎使得交流氛围趋于紧张。有的教师因为担心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怕过多交流引起课堂教学的失控,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保障。也有教师担心孩子不会交流,就没有提供孩子交流的机会,也不会去引导孩子怎样分析与交流,主体意识得不到加强。

1.4 幼儿的自身因素对交流效果的影响

“做中学”活动不仅把幼儿的学习看作是个体的自主建构过程,更看作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实现的社会建构过程。在集体交流中,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是比较幼稚的,不成熟的,他们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句子东一句西一句地讲话,说感兴趣的东西。这一时期的言语在文法结构、逻辑系统和得体性方面都不很完善,不很严谨。有时还会苦于“有想法却不知如何说”的语言尴尬,在屡次碰壁后,他们会失去交流的热情,使集体交流呈现低谷状态。另外,现在的孩子在探索新科学现象以前往往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积累,但这些零碎散状的经验会使孩子在集体交流中产生困惑疑虑,以甚至一些孩子在交流活动中出现从众与退缩情况。如果教师不关注学习的起点,生拉硬扯的孩子拉回来,孩子就只能“懂装不懂”“明知故问”了。

1.5 交流话题缺乏开放性、思考性、启发性

首先,有些集体交流话题过多、过碎、答案简单封闭,加上一些教师心急,觉得一节课时间有限,生怕完不成任务,留给孩子的思考余地不够。

其次,集体流活动能使幼儿大胆地将自己动手实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和见解用语言表达出来,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比较、相互补充。但如果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比如幼儿对所要探究的活动内容先前没有相关的认知以及学习经验,老师也没有做相关的铺垫,将会导致幼儿缺乏兴趣或者使活动交流无法进行,谈何思考获知。

还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对孩子的启发甚少。很多时候幼儿的交流只是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缺乏主动、缺乏互动、缺乏挑战、缺乏创造。

2有效提升“做中学”集体交流效价的策略

有效的集体流,不仅有利于师生、生生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还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动手做的过程和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协助孩子们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丰富所发现的事物间的关系及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究。

2.1 情感投入交流策略

幼儿良好的情感,会促进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1.1 情感投入——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的交流,集体分享和谐的氛围。“做中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做中学”集体流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见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发现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

反思:在这样一个情感投入的、民主平等的集体交流氛围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共同探讨。他们刚开始发现瓶子里装着东西会发出声音,而且是不同的声音效果,可随后某幼儿的“无声瓶子”,又激起了大家再思考、再研究。生生、师生间的和谐,合作性意见建构,体现了“做中学”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

2.1.2 情感投入——三融聚焦

融趣于交流中,交流意味着参与。当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交流中的“兴趣点”时,也就意味着找到了一条开展“做中学”活动的线索和依据。

融法于交流中,评价包括评价别人和自我评价。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合理评价,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让幼儿感受到通过倾听、评价他人的交流,对照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过程,产生我要向别人学习,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更为和谐。

融情于交流中,在集体合作交流中往往会随着产生许多很有创意的合作成果。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应充分挖掘幼儿的智慧潜能,尝试着用一些有趣的新点子触动与改变学生心灵世界,激励学生增长自信心。

反思:此活动设计迎合了“做中学”的生活理念。“凉拌菜”对孩子们来说极有吸引力,在交流如何做一碗可口的凉拌蔬菜的过程中,调动了可见、可忆的已有生活经验,老师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合理地和幼儿一起带着问题关注周围的人,相互间的交流更为和谐。

2.2 信息互补交流策略

“做中学”科学教育不追求孩子一下子说出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孩子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无论他们的探究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应尽可能地为孩子间的交流经验创造条件。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幼儿可大胆地提出质疑,把自己不同的个人见解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达到信息互补、重组,进而共识、共享与共进。

2.2.1 信息互补——指点迷津

由于幼儿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幼儿个体在集体中的交流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幼儿有效的价值引领和点拨,为幼儿的交流“指点迷津”。

在幼儿集体交流探索发现时,如果教师能针对问题为幼儿指点迷津,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能激起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兴趣;更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重组、系统化。

2.2.2 信息互补——链接生活

幼儿链接生活,交流与互补信息,体现了交流活动的教育价值。幼儿不仅可以动手实验获得信息,还可从通过他人传经、图书阅读、实地勘察、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更多的信息。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既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可以听取别人的信息经验,从而补充、完善自己对该事物的认识。这种讨论活动有利于幼儿加工重组已获得的信息,有利于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这种集体流活动有利于幼儿加工重组已获得的信息,有利于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3 平台支持交流策略

“做中学”集体流过程中,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会有不同,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搭建 “交流”的平台,支持、协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表现锻炼的机会,孩子在集体交流活动中有了成功的体验,将提高他们参与“做中学”活动的积极性。

2.3.1 平台支持——花样式平台

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让幼儿交流不同的结论,不同的探索方法,不同的思维。对于在孩子们中出现的不同意见,可尝试搭建“花样式”支持平台,如实验成果展示平台、信息反馈平台、疑难辩论平台和观点答辩平台等,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能力范围的展现空间,逐步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以保证集体流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同时,孩子们在交流活动中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明确道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3.2 平台支持——多样化媒体平台

在“做中学”活动中,集体的交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实物、模型等传统的实验用具;也可以运用幻灯、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实践发现活动交流中,媒体多样化可促使幼儿的视、听、触、嗅等各种感官全方位地投入到科学信息的吸收、处理上,加上教师有目的的选用,更能增加幼儿动手做的情趣,丰富幼儿的认识,一步一步推动着幼儿登上动脑猜想、实验发现、交流归纳的平台,提高集体交流的有效性,增强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思考与交流

在集体流中,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再现自己探索新知的过程和思维方法,他们把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认识,感想,疑问和自己的结论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无论幼儿的观点是否正确都应该让他们的发言进行到底。不要为了节约时间而随意打断不符合老师意图的回答,即使幼儿的回答是错误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倾听,努力找出他们回答中正确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其积极的成分主动认识错误并加以更正,从而使幼儿主动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

当然,“做中学”集体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谁也无法预料,教师应变的对策是灵活巧妙、变化无穷的,无法一一尽述。上面这些对策在运用的时候往往是综合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活动调控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刘广利, 汤慧丽,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 2008(5).

[2] 李益群.课堂交流的意义[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5).

[3] (美)麦克罗斯基, (美)里士满, (美)麦克罗斯基.课堂交流指南:交流在教学和培训中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 吴亚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J].中外教育研究,2007(5).

[5] 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袁维新.交往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9).

第9篇:考研经验交流会范文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常规架设;平行架设;交叉跨越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从电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我国对电力的需要也不断增长。然而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匀,西南地区主要是水力资源,华北、西北地区主要是火力资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电力超负荷状态。所以我国要进行电力输送就要建设能源传输通道。电力采用高压输电,损耗的能量最小。

高压输电线路具有电压高、电流大、导线截面粗等特点。高压输电技术中的高压电晕效应和电磁场及其影响属于电磁环境。居民认为其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主要是它会产生感应电荷和暂态电击,还会容易产生火灾,重要的是电晕放电产生的无线电干扰无线通讯,还会产生噪音。关于上述居民反映的问题,国家在设计高压输电线路时要予以充分考虑。

1.2 研究现状

为了解决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音,各国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进行了电晕笼试验和试验线段试验。试验线段试验具有可长时间测量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音的优点;电晕笼试验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调整、周期短等优点。试验线段试验对于环境干扰较大,所以电晕笼试验更受国家的重视。众多国家开展了电晕笼试验的研究,获得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预测公式,并得到了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计算公式。交流线路中用二维模型计算电磁场的分布情况,而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效电荷法及矩量法等方法计算电场。学者对于高电压大电流方式输电产生的生态影响做了许多研究。其中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对于居民存在着生理影响和电击影响。目前,经专家调查电场和磁场对于人类只有轻微影响。而产生的可听噪音很大时可能会影响着当地居民的工作和休息,干扰人类的谈话,严重时会有产生耳聋的危险。研究结果显示,高电压大电流方式输电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1.3 研究内容

学者对于常规架设方式下的电磁环境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建立模拟模型和计算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总结影响电磁环境特征参数的方面。根据各种参数,改善线路的最佳位置及其排列方式。建立交流线路交叉跨越区域的电磁环境参数模型,改善线路在交叉跨越区域的排列方式和相对高度。总结研究成果,对于各种参数进行组合,得到完美的结合,完善交流输电线路。

2常规架设方式下的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的预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类比测量,测量运行中的各方面情况相似的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参数,作为待建输电线路能否满足国家相关电磁环境标准的参照;另一种是理论计算,根据输电线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出各项电磁环境参数,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1]。

2.1 工频电场

工程中采用模拟电荷法分析常规架设线路,将门型塔导线水平排列和猫头塔导线三角形排列分别进行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研究电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特征参数,得出导线排列方式对电场分布影响不大和高度对电场强度的影响较大,故导线在跨越农田和公路时,高度应分别大于26米和31米。同塔双回路线的高度影响电场强度,正相序的电场强度大于逆相序的电场强度。

2.2 工频磁场

工程中采用模拟电流法高压对于输电线路磁场建立模型和计算模型,将门型塔和猫头塔分别进行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导线排列方式对磁场分布有所影响,但峰值不变,而高度对磁感应强度影响较大。同塔双回线路导线的高度和相序对磁感应强度有很大影响。同一相序,导线高度越高磁感应强度越低。

2.3 无线电干扰

输电线路或金具发生电晕放电时形成的电流脉冲注入导线,并从注入点向导线的两边流动。从而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即无线电干扰场[2]。计算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有经验法和激发函数法,小于4分裂导线的高压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和大于4分裂导线的高压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分别用经验法和激发函数法。无线电干扰测量数据时应在稳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将得到的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相比较,得知无线电干扰与天气和导线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晴天,干扰波动较大,必须多次测量,而在雨天,导线起晕达到饱和,干扰波动稳定。高度影响不大。导线排列方式对无线电干扰影响较大。在导线水平排列时梯度较陡,在导线三角排列时梯度较缓。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一般采用正序排列,因为正序排列无线电干扰水平较低。

2.4 可听噪声

各国对于电晕笼试验和试验线段试验结果得出了计算可听噪音的公式。可听噪音的测量对于气候的改变影响明显,雨天线路产生的噪音大于晴天线路产生的噪音。高度对可听噪音的影响不大,导线排列方式对可听噪音的影响显著。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对相序的不同影响显著。

3平行架设方式下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

对于平行架设方式下的工频电场,导线之间的间距和高度都对工频电场有影响,导线之间的间距和相序都对两条导线之间的区域有影响。导线间距越小,线路影响越明显。而对于平行架设方式下的工频磁场,导线排列方式对工频磁场有影响,导线间距对工频磁场有影响,间距越小,磁感强度越高。对于平行架设方式下的无线电干扰,得出了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高度和导线的间距对无线电干扰影响不大,相序排列只有在两条导线相近时才会对无线电干扰产生影响,导线排列不同对无线电干扰也有显著影响。对于平行架设方式下的可听噪声,导线间距越小,可听噪声越大。

4交叉跨越区域下的电磁环境

交叉跨越区域电磁环境参数因素将会被建立三维空间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得出的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上层导线高度增加,线下场强有略微下降趋势;下层导线高度增加,线下场强有明显下降。考虑到实际,导线同时增加,线下场强有明显下降,但耗资较多。用电晕笼试验测量无线电干扰水平,得出导线激发函数。相近的导线存在自感和互感,无线电干扰的计算方法是首先计算导线表面电位梯度,然后是计算激发函数,最后是导纳矩阵和阻抗矩阵。导线的绝对高度稳定和较大时对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分别是影响不大和影响较大。结果显示,降低交又区域无线电干扰的方法是增大导线相对高度和搭配的相序。

5 总结

上文研究了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采用模型和计算的方法分析了规架设方式下、平行架设方式下、交叉跨越区域下的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参数,研究了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音的解决方法,在考虑到节约经济,研究出合理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