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顶岗实习间流动学生的安全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间流动学生的安全教育探析

摘要:在现阶段,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期间流动的学生安全管理教育存在较多问题,导致顶岗实习学生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了职业学校社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重视并规范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期间流动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其有效路径,维护好学生、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职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

目前的学生顶岗实习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顶岗实习期间流动的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顶岗实习期间流动的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既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又给学生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重视并规范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期间流动学生的实习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其有效路径,维护好学生、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实习工作的有效安排和实施,而且对保障相对弱势的顶岗实习学生的合法权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十分必要。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安全情况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改革现行的办学模式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它既给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也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这在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尤为突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是“2+1”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学生入学后,在学校学习两年理论和专业知识,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就业、学习。从目前情况看,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形式比较单一。从具体操作上看,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安排学生来完成实习。从顶岗实习类型形式来看,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学校组织,集体到企业顶岗实习的;二是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而且占的比例较大。在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这部分学生中,还应包括报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即秋季学期直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也是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这部分学生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在报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中,仍有部分学生中途选择放弃而流入社会,这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问题,且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学生,因受诸多因素制约,离开学校后基本处于“失联”状态。无论是学校组织的集体顶岗实习,还是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很大。顶岗实习学生流动快、频繁,给顶岗实习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不小难度,也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顶岗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以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2015级顶岗实习学生为例,2017年参加顶岗实习学生180人中,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就流动了46人,占参加顶岗实习学生总人数的25.56%。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安全隐患系数越来越大。顶岗实习学生流动性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不对口。在顶岗实习流动最多的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的顶岗实习单位基本上是电子企业。尽管学校为了让这些学生能适应顶岗实习岗位,在去顶岗实习前也给学生进行了两至三周操作能力培训,但是这种突击式的培训,使得学生在去顶岗实习前就预感到前途渺茫,为日后顶岗实习流动埋下了根源。二是企业和学校的规范存在冲突。实习阶段的职校学生尚处在发育不稳定阶段,动作的熟练程度、准确性和精细程度尚不高,经验不足,有时误差还比较大,从教室到车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职校实习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与熟练工人相比,他们还处在接受教育阶段,是学生;而在学校看来,他们已经进入职业岗位,进入了实践操作阶段,是职工,处于亦工亦学的“中间状态”。这使得职校学生往往被置于管理的空白地带。为熟练工人制定的规范未能充分考虑实习生的特点,学校制定的学生规范又未能充分考虑工厂和车间的环境与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所以需要依据这一时段实习学生的特征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避免由于实习环节任何一方的松懈、松弛导致这一群体处于高度危险的境地。同时,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不充分,现实与他们心理的期望值有差异,加上技能不足,不适应企业工作规程等,反映出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学生流动后基本淡出了学校的监管视线,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三是学生社会适应性差。进入秋季学期后,虽然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实习,但在各方面仍处于适应过程当中,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加上这个时期班级各种组织的名存实亡,学生失去了依靠和倾诉对象,各种期望值在这个时候也随之会降到最低,心理失落感进一步增强,一旦受到顶岗实习企业生产经营淡旺季的影响,学生就会因没有足够安全感而离开顶岗实习的企业流入社会,使得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隐患陡然上升。加强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流动的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力度,是确保学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路径之一。但是因管理、与企业深度合作等方面还是处于磨合探索阶段,顶岗实习工作许多措施缺位,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解决好顶岗实习学生流动频繁所带来的教学、安全管理上的难题,最大限度地保障顶岗实习流动的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二、建立校企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联动机制

围绕“预警在前,防范在先,妥善处置”的工作目标,校企共同建立起情报共享机制,收集各顶岗实习单位容易涉及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因素和问题,因时制宜,共同制订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实习阶段,推进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学习方式,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QQ、手机新闻报、电子杂志等形式,或者组织一些安全法制宣传晚会等文娱活动,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又教育意义深刻的相声、小品等进行安全法制宣传,组织一些正反面典型的宣讲活动进行示范、警示教育。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使顶岗实习的学生能够经常性地接触到法律知识,接受安全法治文化的熏陶,强化安全意识,把不安全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三、建立流动报告制度,强化考核力度

就目前而言,职业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还是缺乏细化标准,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成绩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纳入学生总体评价体系,即使是有相关规定,执行起来因有一定困难而被学校敷衍,因此加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势在必行,这是其一。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考核内容偏重于学校教学及学生学业技能的考核,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少之甚少,即使有了,只要不出事故也就被搁置,形成了“讲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尴尬局面,这是其二。因此,要改变顶岗实习期间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的现象,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学生流动报告制度,凡是需要流动的学生定期向学校报告流向,借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其次要把安全教育成绩纳入学生总体成绩考核体系,使顶岗实习学生强化自身的自我安全管理意识,从思想认识上筑牢安全的堤坝。

四、加强生命意义教育

目前,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刻、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其中生命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境况。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本真是引导人的心灵的事业。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人的生命是至重、至贵的,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教师的责任,让孩子的生命更有质量,以尊重生命为教育的起点,才是我们教育的题中之意。由于在以往的安全教育内容上缺少对生命的关爱,生命教育不受重视,因而对学生触动不大,在学生内心世界没有形成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念。生命至上是“以人为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即是指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关注人的生存、重视人的发展和人的精神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让学生建立起生命价值的认同感,使学生在意识和行为上认可自己是社会有用之人,激发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自己价值,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有担当的合格公民,从而在情感上把握生命的真谛,珍惜、珍爱生命,创造更有意义的生命价值。

五、加强监管,完善好政策措施

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生命的无辜伤害。针对学生顶岗实习中易出现问题的重点环节,如学生报酬是否合理、专业是否对口、安全防护是否到位等,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介入,预先研判,加强摸底调研,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细则或管理制度,实现对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监管。

六、强化“以人为本”原则,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安全教育评价模式

尊重和维护好顶岗实习学生合法权益是安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顺利完成实习教学的最基本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习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维护好顶岗实习学生权益放在首位,做到课前宣讲、课中渗透、课后考核。同时安全教育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在统一实施通识性法治教育的同时,开发校本安全教育课程,结合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增加行业法的内容,或者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一些与其专业对口的法律课程,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在特定行业的从业发展需要。不仅如此,还要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实习与预防顶岗实习安全事故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责任,学校应该更好地同企业对接,双方共同努力让学生尽可能具备更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学校应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企业则应为员工拓展成长空间,共同帮助职校学生形成科学完备的职业观,确保顶岗实习学生合法权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萍,刘轲.中职院校顶岗实习生安全管理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143-144.

[2]杨彦平.社会适应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作者:杨和能 李毅 单位: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