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革新

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革新

摘要:成本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前该课程多以讲授法为主。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手段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使学生通过实践行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成本会计;职业能力

一、引言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中,成本会计是在继会计基础和企业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第三年开设。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成本会计具有理论性比较强、方法体系比较复杂、应用性比较突出等特点。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要深入理解成本会计的相关理论,而且要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在中职成本会计学科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编排组织,还是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都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三年级会计专业的学生即将参加顶岗实习,无心向学,成本会计学科的教学质量大多不理想。如何改进教学方式,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中职成本会计教师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1]

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及教材的特点

第一,从教材内容来看,传统的中职成本会计教材主要以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主,学生缺乏贴近企业现实的实例,更缺乏动脑动手的机会。[2]在中职成本会计教材中,“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费用归集与分配”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分配方法及计算公式种类繁多,各种方法之间虽有区别,但也有较多的相同之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加以仔细区分,就很容易混淆,难以准确掌握不同方法的应用条件及技巧,从而对成本会计的学习产生较强的畏惧心理,影响成本会计的教学效果。其次,计算表格多是成本会计的另一特点。成本会计的计算公式多,计算过程复杂,但是教材中很多成本、费用的例题是不详细列示计算过程的,而是通过各种费用分配表或成本计算表来显示最后的计算结果。这样,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逐步厘清各种数据的来龙去脉,掌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学生一旦错过教师某一步骤的讲解,后面的内容就听不明白,无法跟上进度,这也是学生反映成本会计难学的原因之一。第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成本会计一般在是职中第三年开设的。三年级的会计专业的学生经过会计基础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自习的习惯。按理来说,会计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本会计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会计专业学习,很多班级的学生升到了三年级就形成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学习目标比较明确,职业规划比较清晰的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对成本会计不但不畏惧,反而觉得很有挑战性。但是从人数来看,这部分学生只占极小的比例,对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无法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大多数的学生,觉得会计很枯燥,很难学。一二年级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结果,让这部分学生在三年级产生了放弃会计学习的念头。在校期间,他们整天无所事事,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只想快点结束在学校的学习,早日外出参加顶岗实习。因此,面对没有几个学生认真听讲的课堂,很多专业课教师都觉得毕业班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自由散漫,课堂难以管理。因此,教师们上课的热情也顿时消减,造成一种师生相互影响的不良循环。第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成本会计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虽然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平台辅助,讲授成本会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以教材为依据,以理论讲解为主。由于对社会企业的了解不够,自身企业实践经验也不足,任课教师很少会在备课过程中考虑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差距,几乎不会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另外,成本会计的各类成本、费用的核算涉及大量的表格,涉及大量需要详细计算的数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清晰地向学生讲解、演示各项数据的计算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准备课件,通过课件的动画效果将计算步骤、计算过程演示给学生看。有时候为了把某个数据的计算过程讲解清楚,任课教师需要先将课本中的表格誊写到黑板上,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各项数据,再将结果填列进表格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板书,板书的时间远远多于讲解的时间,事倍功半。而且教师转身在黑板誊写表格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感觉到无聊或者无所事事,趁机讲话、玩手机、或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课堂秩序不容易控制。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革新——以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为例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是一个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学习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在内的教学方法体系。它是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根据与某一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使学生通过完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①这一完整的实践行动过程,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在行动中求知”,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体系。第一,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改变中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任课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组织”,把全班学生按一定标准和形式,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拟定本组组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要求,通过小组成员分工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讨论与设计方案,成员在团队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教学的“主讲者”变成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调者”②。采用小组学习法进行教学时,由于每个学生都归属于一定的学习组织,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都要“出策出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每个人都参与到任务当中,没有旁观者,大家共同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过去传统中职成本会计课堂上学生无所事事的局面。第二,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案例教学。成本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理论性较强、成本计算方法体系复杂、与实际会计工作联系紧密等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相关的会计理论,掌握成本计算的相关方法,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中,面对教材中密密麻麻的文字、公式和数据,不仅学生心生畏惧,教师也只能以理论为中心,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成本计量模型的讲解上,而无暇顾及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达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教师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改变过去侧重于讲授会计理论知识的做法,精心设计贴近企业实际岗位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及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下,教学案例应尽可能来自于真实的企业。专业教师在收集到第一手的企业资料后,对资料进行适当加工,形成适合于课堂教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企业实际的教学案例。另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充分考虑案例的代表性、针对性以及对教学的启发性。在品种法的教学中,笔者设计这样的案例:广州市某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多步骤、大量大批重复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设有供电车间、机修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采用交互分配法。月末,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工资、制造费用按产品生产工时分配。要求:1.根据企业某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审核会计凭证;2.登记账簿;3.编制会计报表;4.装订凭证,呈展示成果。提供该企业某月份的约40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具体原始凭证略),经济业务不仅涉及预收款项、管理费用、差旅费报销、购进材料、缴纳社保费、销售产品、固定资产清理等内容,也包括职工薪酬、折旧费、外购动力、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费用的分配,难点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在这个案例中,与成本费用核算有关的题目分散出现在模拟企业整个月的会计业务中,而不是像教材的举例那样将某项费用集中在一道题目中,或者直接给出某项费用的归集结果。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判断并划分各种费用支出,学会将同类费用进行归集,在此基础上,学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费用进行分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操作、归纳、学习,学生对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也厘清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了比较显著的改善。第三,扮演岗位角色,深化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是指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工作情境中,扮演某个预设的角色,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深化,角色扮演教学法弥补了案例教学法下学生活动相对静止的缺陷,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安排每个小组设置会计、出纳、会计主管、业务员等角色。在这些角色中,扮演业务员的同学填制发票、借支单;扮演会计的同学填制记账凭证;出纳员填制支票、收据等原始凭证、在记账凭证“出纳”处盖章;会计主管审核凭证。扮演会计角色的同学通过填制费用分配表、填制成本计算表、核算各种成本费用、填制记账凭证等,既学习了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等新知识,也系统地复习了一二年级所学过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企业财务会计知识。扮演出纳角色的同学,对于支票、进账单、现金交款单、收据等单据的填写,以及哪些会计凭证应该由出纳签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扮演会计主管角色的同学则通过审核各种会计凭证,不仅更加熟悉会计业务流程,也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在学习小组中,成员们各自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避免出现传统会计课堂中学生无所事事、无心听课的局面。由于每个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都直接影响着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使命感。为了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群策群力,对经济业务等案例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相比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会计课堂,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下学习更有动力、更有成就感。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角色扮演法非常贴近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它以案例为基础,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根据会计工作情景解决问题。因此,角色扮演法可以视为案例教学法的延伸。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会计工作情境,了解并掌握具体工作岗位的业务操作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第四,展评学习成果,巩固教学效果。各学习小组在完成所有经济业务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编制会计报表之后,将装订好的会计凭证作为成果之一进行展示,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换、检查、评价。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们学习的情况,教师需要对其中涉及材料费用分配、工资费用分配、外购动力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等与成本会计的教学有直接关系的题目,要求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及说明。在听取学生代表讲解过程中,其他各小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对学生理解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加以讲解,加以纠正。作为对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要注意避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下,学生通过有别于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了相关的理论,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成本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三个层次,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中职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锐意创新,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巧妙地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教学法等革新手段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和转换。

引文注释:

①邵改芹,贺良震,杨晓红.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课程设计——以《染化料分析测试》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05-107.

②胡懿.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效率[J]文教资料.2010(20):81-82.

参考文献:

[1]郑秀芳,彭舒翎.案例教学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产业,2010(01).

[2]张春来.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评价标准[J].新课程(上),2012(9).

[3]李敬岩.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角色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2(53).

[4]温菊英.浅析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标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

[5]陈铮铮.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7).

[6]邵改芹.贺良震.杨晓红.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课程设计——以《染化料分析测试》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张丽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