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10篇)

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10篇)

第一篇: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国家支持的一项重要创业政策,可以缓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我国的就业率。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水平,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剖析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创业;教育

正文: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逐渐成为商家企业重视的市场分析资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我国当前的就业情况,失业人数不断增多,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然而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帮助更多地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1.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对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教育和鼓励,培养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中去,通过自己兴趣提升能力,将市场大需求运用于创业中来,实现学生以及个人价值,从而培养出创新、拥有高素质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2.创业教育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体现

如今我国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加,中国高等教育需要结合世界发展方向,各国之间进行竞争实质上就是对于人才的竞争,因此,良好的创业教育能够更加有利于培养出具备竞争力的人才。3.创业教育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组成部分非常多样,同时很多人员在职业中进行转换次数增加,因此,只有更多创办企业,才能够满足人才发展需要,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学习者的应聘能够进行教育,还可以将让学习者学习到更多创业技术和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创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从个人功利主义方向出发,认为在教育中知识对于如何创办企业进行教学,如何创办企业实体,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将一部分人员带动就业,从而避免发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从实际角度上来看,其是将创业教育工作变成了培养企业家的快速提高班,成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手段。

2.创业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

从当前对于创业教育的教学实际状况来看,只是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了此项目,并没有渗透于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更是没有成为终身教育项目,创业教育工作对于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双方来说,其概念都是较新的,因而如何培养人才并没有足够关注,在学生中间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并不高强烈,同时对于这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作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3.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创业教育工作需要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内容,同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从目前实际状况来看,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实现创业系统,很多教育界的管理者以及决策者并没有关注到这一问题上来,对于这一课程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如今高校中涉及到创业教育的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这类课程中。对于创业教育大多数情况都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们去参加实践活动等,所形成的教育形式也非常单一,及时是对于实践活动进行了支持,但是并没有将全部学生规划入学习活动当中,只对一些很小部分人员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了关注,创业教育工作远远没有进入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学习当中,因此,其发展实际上并不适用如今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构建特色创业教育模式的对策与出路

1.全面实施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首先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渠道,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个教育工作中去,对于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来进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可以加强教师在企业中进行锻炼的机会,对教师的市场意识进行进一步培养,从而帮助教师能够更加有重点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有重点进行,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相互结合,从而加深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学生创业需求多样化发展,需要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目前学校对于全过程、多路径的素质化教学体系进行辅导和完善,也就是说通过创业者来对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最为素质模型,对学校中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直接指导,从而保证学习过程更加有针对性,使学生们在毕业前就能够掌握一个创业者最基本的素质,从而树立进行创业。目前很多高校已设立了《创业导论》公共课,同时开设《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选修课,通过模拟以及案例等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学习创业知识提供了很好方法。

2.重点建设创业教育学院,努力培养创业教育专业学生

普惠创业教育已经完成了广义层面上的创业教育工作,创业教育工作中创业者是其核心内容,学校可以利用一些专门进行创业教育的学员为依托,通过辅修的方式来学习创业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培训创业体系,学校可以定期选拔一些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将他们放在一起集中进行培训,学习创业者中的素质模式,针对性的对这些学生开展教育,系统化、专业化学习创业专业实质,使之成为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创业者。

3.创建孵化基地,积极引导、扶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更高效率建设,创业实践活动是其中重点内容,因此,应该对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积极引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去做。(1)学校导向型,也就是说在学校支持下,可以帮助其成立自主运行的公司,将创业项目作为实践互动课程,可以采用校园大学生创业项目,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创业中所形成风险,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业务学习,通过自己对于市场的调查以及策划,为创业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2)自主创新型,将创业与科学创新相互结合,将学生们的创新项目通过学校支持,转化成实际项目,从而起到带动创业实效,增强创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符合时展需要,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增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对于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非常大的缓解作用,还能提高我国创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印梅,卢兵.试析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融合[J].职业时空,2010.

[2]马荣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

[3]金建华.新时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作者:刘旭 徐春明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

【摘要】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属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贯彻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的固有之义。以实践为导向,结合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历程,不断深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理性认知,在运行保障、资源整合和考核评估机制方面厚植根基,应当成为催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向上生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实践育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机制

实践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首创精神、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活动,将“知”与“行”有机结合,并最终落脚于“行”,具有非常显著的实践性特征。近几年,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立足“实践育人”这一基点,注重从机制体制入手,加强宏观思考,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

一、保驾护航——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运行保障机制

创新创业不会自然生长,只有满足制度安排、场地资金、实践平台等基本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才能真正“底气足”、见实效。

(一)强化制度安排保障

制度是最灵敏的“导航仪”和最有力的“保护伞”,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要注重在制度层面做出合理化和有针对性的安排。物理学院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负责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办法,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协调校级相关职能部门为本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提供服务支持。这一做法虽然作用明显,但容易触碰学校政策“天花板”,而且在协调学校同级职能部门时往往力有不逮。因此,有必要在校级层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统筹规划,提供方向指引、政策支持和事务协调。在微观操作层面,物理学院结合本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优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发2门创业课程,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学科专业结构,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打牢基础;在大学生综合评价中,增设创新创业学分,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权重,明确对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突出、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在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近5年,物理学院共有300余名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学生,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攻读研究生。

(二)强化场地资金保障

创新创业活动对场地的要求较为苛刻,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物理学院克服多种困难,大力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并将其视为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强基固本之举。在场地方面,物理学院开辟专门的实验室供学生开展学术科研,安排专门的场地供学生举办学术科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加速学生学习成果转化,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这种方式对在校大学生固然有益,但创新创业不是短期行为,一旦学生毕业,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因为得不到有力支持,面临创业中断、团队解散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在学校层面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吸纳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对租金、物业、水电予以减免,持续提供支持。在资金方面,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为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在师资聘请、赛事观摩、活动开展等方面提供经费支持,为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创造良好条件;积极争取企业和个人捐赠,设立专项基金,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引导孵化资金。

(三)强化实践平台保障

创新创业不能躲在书斋坐而论道,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在实践中反复历练提升。物理学院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主旨,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是扶持成立创新创业社团。社团成员一般由在某一方面有共同旨趣的学生组成,共同开展科研学术交流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社团运行相对自由,便于学生发扬个性、坚持真理,在思想和实践的交锋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目前,物理学院划拨专项经费,扶持成立了物理创新实验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3D打印协会等11个学术类社团。二是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是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活动策划要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相结合,特别是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物理学院精心策划“创客之道”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分享会、创新创业大赛、App创意征集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反响也很不错。三是组织参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竞赛。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竞赛比较重视项目培育,选拔较为严格,赛事时间较长,对参与的学生而言是一次创新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历练。物理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内联外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资源整合机制

政府、学校、企业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三驾马车,要强化三方资源整合,推动形成“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共同体。

(一)推动校内资源整合

对高校而言,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借力”之前,首先要“强内”。除了要从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疏通资源整合“肠梗阻”,还要在教育活动具体实施层面注重资源整合,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蓬勃开展。物理学院注重打通学科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结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特点,运用辅导员队伍的多学科优势,加强对他们的创新创业培训,并注意吸纳相关院系的优秀教师,组建集经济、管理、法律、心理等专业的跨学科优秀教师团队,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指导;在组建创业团队时,注重文理专业学生搭配,在创新创业项目运行中,注重同时吸纳技术研发精英与营销管理人才,避免创新创业实践“跛脚”前行;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结合,在指导学生制定学涯培养方案时,融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并进行阶段性分析、矫正,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关节点前移。

(二)推动政校资源整合

政府是最大的资源保有者,学校要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借势借力,外引资源为己所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良性发展。要主动寻求政府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在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1]联合政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计划,由学校出师资,政府出场地和相关配套资金,政校联合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协同政府建设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以优惠条件吸引学生创业团队入驻,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拉一把、扶上马”。配合政府出台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建立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专业结构和人才培育体系。争取政府创新创业合作项目,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遇的同时,减轻学校资金压力,破解学校资源瓶颈。

(三)推动校企资源整合

目前,很多高校面临对市场经济感觉不灵敏、科研成果转化慢、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者,强化校企合作,可以发挥企业在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入师资力量。高校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素养,企业经营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物理学院建立“双导师”制,引入有实际运营和管理经验的企业界人士加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参加学校创新创业演讲,担任创新创业比赛评委,出任创新创业项目导师,为学生提供在创新创业领域提供更全面、更务实的指导。另一方面,校企联合成立实训基地。物理学院与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公司、扬中电子等13家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每年安排学生到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地体验企业管理运营和创新实践,深化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三、反向发力——引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考核评估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既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反向发力,引入对学生、教师、学院的考核评估机制,倒逼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取得实效。

(一)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考核评估制度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将创新意识、创业经历、实践成果等纳入考核评价指标,突出实践导向,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引入创新创业学分制,对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参加创新竞赛、、获得专利、自主创业等分别赋予一定分值,设置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在必修学分全部完成的情况下,选修学分达到规定分值的,予以评优评先。引入过程考核模式,对学生创新创业全过程进行跟踪考核,每个月进行量化评分,每学期开展综合评估,确保考核更及时、更准确。引入实践考核制度,将创新创业实践作为核心指标,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作为学生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考核评估制度

作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参与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进一步重视。为提高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实效,有必要建立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综合评估体系,对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策划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等分别设置一定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值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或评先评优方面,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综合评估体系要纳入人才培养考核,鼓励教师制定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案,围绕创新创业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精品课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要纳入实践教育考核,策划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到企业实地参观学习。

(三)建立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考核评估制度

在学校层面制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各项政策措施,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各学院来落实。为将学院建成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坚强堡垒”,需要引入对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综合评估模式,确保学院真用心、真使力。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考核评估每学期开展一次,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安排专门人员成立工作组进行考核,或者引入第三方进行考评。综合评估体系重点考核学院综合保障是否到位,主要包括机构、人员、场地、经费落实情况,对学生自主创业在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扶持情况,引入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等;考核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否取得实效,主要包括在校学生或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数量和企业满意率,创新创业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率,院企合作、学术交流等情况。

参考文献:

[1]董世洪,龚山平.社会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02).

作者:刘倩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分析

【摘要】就业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结果,能够端正学生的择业观念,提高其职业技能,应当受到重视。为提高教学水平,应坚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导向,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创业教育,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社会适应能力;高校

随着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各高校纷纷扩招,大学生数量骤增,就业压力巨大。虽然竞争激烈,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就业方向,即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以就业创业教育在当前国内高校越来越受重视。

1.加强重视,纳入课程体系

首先应从思想上加强重视,予以足够的关注,就业创业不仅关系学生自身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栋梁之才的培养,尤其在经济知识时代,人才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各高校应当把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作为教学的部分内容。教育改革要求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国外教育虽然注重实践,但未必符合我国教育现状,所以国内高校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尽量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课程体系。既考虑学科体系结构,又要符合市场需求,既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又要考虑就业方向。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学科的互补性,培养学生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就业择业观念,同时引进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形成跨学科、综合性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循序渐进,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创业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成长。在制定就业创业教育计划之时,就应重视层级性,在不同阶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有所改变和调整。一般而言,在刚刚入学时,学生对社会接触少,了解也少,可以先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其兴趣爱好和擅长领域通常都会慢慢体现。然后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学习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既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又能够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3.开拓平台,完善创业教育

就业和创业其实是相通的,比如说,为满足就业要求,学生需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擅长和个性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异,还应时时关注专业就业动态,能够大致把握将来的就业方向,如此才能抓住更多机会。此外还要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创业就是把以上这些因素付诸实践,并有所发展。比如学习理论知识时,如果能够和企业需求联合起来,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便是创业的过程。因此,各高校应该完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该体系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个性发展。每个人的能力和擅长领域都不同,应当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比如开发职业生涯管理软件,通过测试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我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价,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和目标。在完成每一步后做好总结工作,将来可作为简历材料。第二,技能培训。创业除了具备专业技能提供创业方向,创业者还需具备其他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合理组织一个项目,管理好团队,领导员工逐步完成项目。要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能够应付各种书面交流。个人综合素质也应提升,比如自信心、创新意识、责任心等。第三,实践训练。这是就业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因素,学校教育应当走出课堂,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到企业体验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4.培训教师,利用社会力量

在高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始终不能忽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落后之处,教师大多时候代替学生成了课堂主体。而且,传统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以至于在就业创业教育中无法结合自身经验,给学生指引明确的方向。因此,要想提高就业创业教育水平,除了对学生展开实训,还应对教师展开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实践,积累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比如在寒暑假到当地企业了解情况,参加相关项目活动,也可以联合其他教师与社区合作,在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就业经验。其实很多高校每年都会聘请社会企业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也可以聘请类似的人才到学校兼职教师,为学生分析就业状况和创业艰辛。学校资源毕竟有限,而且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在实践实训方面较弱,所以应该创新办学理念,积极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比如政府应当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并对其尽心科学引导;与金融机构合作,可以获得投资,用于各项建设。校企联合办学是当前很多高校采取的新模式,企业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践岗位,如建设创业园等。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输出,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上岗体验,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了解岗位要求及职责,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语

就业创业教育在当前高校很受欢迎,这也是教育改革、环节就业压力的需求。为了实现高校教育的进步,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教学活动必须结合社会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开展,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段向帅.以就业与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科教导刊旬刊,2012,22(4):222-223.

[2]刘鲸.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新西部,2015,20(14):135.

作者:任红营 赵文娟

第四篇: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信息技术理论探索

现代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市场经济也发展的日益完善,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高校应该着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在课程计划中加入创业系列课程。而在高校的教育中,充斥着各种现代信息技术,那么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中也需要它的支持。该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之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该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会有很多不利条件制约开展进程,所以挖掘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机遇之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理解并结合大学生的思维行为的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网络化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1利用信息网络宣传大学生创业教育

网络是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之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也是他们用以满足心理需要,寻求精神寄托和价值导向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充分借助手机APP和创立网站等途径来走出网络创业教育的第一步。通过以上途径,高校可以有力的宣传创业教育。这样能够充分博取学生的关注,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业,最终使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在网络媒体上,我们可以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从而引导大学生。大学生这个群体本身就对创新持渴望态度,他们本身的创新能力也是刚刚开始觉醒。这些优秀事迹的宣传可以给予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鼓励,且能增强大学生的激情和信心。这样会让更多的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创业并融入进去。

2模拟平台的开发应用于大学生实训创业实践

创业理论和实践之于大学生创业来说很重要,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这两个方面还很薄弱。所以需要开展创业实训,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创业能力和素养。在创业实训的开展过程中,高校应创建适合大学生实训的模拟平台,这样能将创业实训的效果最大化。对于刚刚开展创新教育的高校,创业实训真实环境的模拟需要投入的更方面成本都很大。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通过软件,网络平台等来开展实训创业训练,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狮子王平台”就可以提供开展实训创业的条件,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获得经过严格审核和品牌认证的货源:而且在这个平台中,学校可以针对性的设计相应培训方式,学生可以零成本创业,通过自己的才智,来进行销售并盈利。该平台提供给了学生便捷和实惠,让学校的创业实践顺利开展。

3创业教育的新机遇——新兴的网络创业

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在迅猛发展,而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以及空前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开始在网上寻求创业机会。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多数是通过网上开店、网络信息技术创业、门户网站的建立等方式。信息技术在网络创业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运用降低了创业的门槛,拓宽了创业的前景,提高了创业的知识含量。目前,网上开店基本成为了网络创业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使创业项目能够更好的面向大众,需求启动成本较低。所以当代大学生只要能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利用网络便能够跳过传统创业中的“资本原始积累”,更快更便捷的进行创业和发展。在网上开店甚至制作相关网站,在网上申请建立网络公司,都可以达成这一点。在网络创业的过程中,因为前文提到的创业项目可以更好的面向大众,在网络创业的过程中,选择项目,更换项目,都相对传统创业需要投入的资金少,受到的限制也更少,同时在管理层面,操作更简易,风险也很小。以上种种都令网络创业越来越受的大学生的喜爱。

4创业教育途径拓展培养——开发网络课程

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高校课时安排困难和师资短缺等情况,高校应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大力开发推广网络课。但是开发网络课不可以操之过急,一定要确保网络课的质量,要丰富课程的内容,也可以加入创业相关讲座,音频视频文件等,使网络课多元化。这样能使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时间精力进行更合理的安排,从而更好的达到创业教育的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高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模拟平台,积极进行创业宣传,开展新兴的网络创业、开发网络课程,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业激情,才能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当中让学生去主动融入创业中。

作者:张华麟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

摘要:构建高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科学培养是当前大学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    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科学构建的相关需求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科学构建的实践运行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科学构建

伴随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因此,为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我国高校应当在学生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开展有效而良好的大学生创意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得以有效激发,使大学生就业途径得以有效拓宽。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而言,对学生所进行的创业相关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使其所开展的教育能够真正意义上的使大学生创业事项全面的指导,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得以有效缓解,对其创业教学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与运行显得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科学构建的相关需求

1.对相关教育师资力量进行有效加强

若想使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得以科学合理的构建,我国高校方面首先应当使其自身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得以有效地确保,应当使其师资团队的健全程度得以有效保障。学校应当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政策与文件进行合理地制定,从而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参与,进而使其校内创业教育的相关师资队伍得以有效建立。同时,为了使相关教师的创业教学经验得以有效的丰富,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而有质量的创业教育,学校方面还应当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到当地企业或者社会中进行相应的创业体验,使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对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有效获取,有效保障创业教学相关内容实用性。此外,在对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进行建立时,还应当通过聘请校外专业培养人士对学生创业事项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有效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使学生能够通过相关专业教育而获得更多的专业创业知识。

2.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为使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能够良好运作,学校方面应当通过恰当的方法,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实践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方位教育模式。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涉及教学内容较为繁多复杂,并且其教学所涉及教学设施与教学场地都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因此,学校方面应当通过有效努力以恰当的方式方法对校外资金进行充分的争取,确保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经费充足,使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充足的相关教育经费还可满足创业教育相关教学设备与教学场地的需求,使创业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对的困难与问题更加贴切,学生能够通过创业教育具备相应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成功达到所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科学构建的实践运行

1.对于双层模式的科学构建

所谓双层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其主要指针对不同种类型与不同基础层次的教学对象进行分层式教学的教育培养模式,其中涉及的双层分别是普及层与提升层。其中,普及层主要指全体在校大学生,因此,对于普及层所进行的相关创业教育,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在校大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而对于提升层进行的相关创业教育,其教学目的主要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熟练学生创业技巧,以及丰富学生创业经验为主,使其能够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加平稳与扎实。

2.对于双平台模式的科学构建

对于双平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主要涉及三种教学课堂模式,其中包括大学生创业理论课程、大学生创业活动课程以及大学生创业实践课程。首先,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相关创业意识,就需要相关大学生对创业基本理论具有相应的认知与了解,因此,大学生创业理论课程对整体创业教育而言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创业理论课程,大学生可以对创业常识进行基本了解,对创业技巧进行有效的获取,从而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其次,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需要大学生在创业教学过程中对创业实质进行切身体验,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创业活动课程使其能够在创业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创业经验进行一定的获取,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其创业意识,使其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对能够对自身所学习创业技巧的掌握进行有效检验,让学生能够针对自身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与完善。最后,为了大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更加真实的体验创业过程,学校可以通过创业实践课程对相关创业模式进行真实的模拟,学生之间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创业方向自行组建创业团队,学生以其创业团队为单位对创业相关流程与方式进行真实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使其自身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扎实掌握创业技巧,为其日后的创业路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解决好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使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得以有效降低,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因此,相关高校应当及时对其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从而使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得以顺利开展与进行。

参考文献:

[1]邓丽芳,刘祖良,慕丽伟.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2

[2]陈雪钧.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

作者:李韵捷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第六篇: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相较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和缓慢,虽然我国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创新创业研究引起了一定的重视,高校的学生创业思维、创业实操及创业模式等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但总体而言尚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文章分析我国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现状

(一)存在将创业视为就业辅助的错误认知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力评价标准,就业率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被视为重中之重。很多学校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促进就业,在该种指标压力下,不少高校单纯地将创新创业看做是就业的辅助,鼓励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显然,其出发点是错误的。因此,导致其在此认知下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并没有切实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而是基于高校的就业率标准或就业指导的要求进行活动的开展。他们通常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狭隘地认为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就业,进而简单地将创业者转变为就业者提升高校就业率,或促进大学生创业帮助其他学生实现就业等,严重偏离创业教育目标。

(二)专业学科与创业创新教育过于分离

对于大多数的高校而言,高校的教育目标宗旨就是向大学生传授其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而近些年,各级高校与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大部分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学科研究建设之中,并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甚至开始有个别引领的高校开始了创新创业与专业学科建设的深度衔接。但是,相对目前国外大部分高校来讲,我国依旧处于专业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过度分离的状态,其渗透性较差,大部分依旧将创新创业教育看做一门独立的必修课,因此学生从开始难以构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知,而将其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割裂开来。在日常学科课程教学环节中,创新实践范围过于狭窄,难以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基础的创新创业实现理念上的一致性,严重制约了高校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开拓。因此,不少高校积极进行了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采取小组讨论、实战演练、实习锻炼等。

(三)创新创业课程中实践部分严重不足

对于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是未来社会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其创新创业能力的状况将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走向,因此,需要有效地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该能力或技能需要有效的量级的实践操作得以提升和优化。尽管近些年高校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对于该课程的实操部分的重视力度仍然不足。因此,若要有效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广泛给予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机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实习模式,引导学生及时地将学校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之中,或者及时地与企业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避免学生理论知识脱离实践等问题。或者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假期实践锻炼平台,广泛开展创新与实践教育相融合的校园实践活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区,让大学生有一定的创业环境与氛围,切身感受到市场的竞争压力与气氛;引进实体项目,营造创业环境,使大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感到浓浓的创业气氛,为今后创业积累足够的经验。

(四)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混为一谈

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同时我国不少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混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针对学校的学生精英,而非全体大学生。随着各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断科学和完善,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部分精英人才,以及创新创业并非就是创办某一企业或成立一家公司,从而拓宽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视野。创新创业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思维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塑造及创业精神的追求等。将培养极富挑战性、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具有开拓创新思想的综合性人才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作为关键,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时俱进,在今后竞争中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二、提升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层面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进展和发展较为缓慢,因此,需要强化科学合理的事物发展的意识认知。应在教育相关职能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下通力协作,来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换言之,就是有效地将社会各个组织的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杜绝孤立地开展创新创业相关事务,进而发展一支执行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服务引领队伍,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层面的引领导向作用,进而提供有利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优质服务与条件。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其一,准备阶段。该阶段要集中精力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训练,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确保创新创业活动执行者具备足够的知识理论和实践储备。其二,初始阶段。社会组织或高校等应给予创业者足够的支持,包括资金资源、人脉资源及其他政策服务资源等,提供相对较为宽松和适宜的创业创新环境,并做好后续针对性的服务指导等工作。其三,发展成熟阶段。这个时期主要的任务是对创新创业者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探访询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高校应将他们在实践中的感悟与教训及时回馈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促使大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应注意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

(二)改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课程

创新改革高校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大学生明确创业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实效性。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后置性与延迟性,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宗旨,难以引导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方向,弱化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有效性。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能够促进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是将教育理论思想转变成教育实践的最优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运作模式主要为:一是嵌入式。即将创业创新教育全面深入地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并且全面评估、权衡校内外、课内外的创新创业课程活动的开展效果。二是渗透式。在当前创新创业相关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地将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专业知识之中,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对本专业的知识理论进行衔接创新,或有效引入到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譬如低级阶段设置专业基础内容,如开设《创业学》、《管理学》、《财务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塑造创业理念,培养创业精神;中高级阶段设置实践操作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动手技能,如KAB(了解企业)、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等;高级阶段开设相关实战演练课程,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

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活动系统指导学生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团队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教师在其中可有效地选取合适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创造热情。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集实践性与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胜过千篇一律的理论知识讲解,更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巧。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很高。当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打造一批优秀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在师资培养上,要注重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打造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团队。专职团队应有讲解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兼职人员应有专业教学能手、校企业家、社会成功人士等。高校应该重视对外校名师专家的邀请,以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强化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熟悉与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最新相关信息。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要使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顺利实施,高校要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为学生开创积极主动、热情洋溢的创业环境。例如,采用校园网站、校广播站、公告栏等媒介宣传相关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和教训,让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过程;通过微博互动为大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彼此敞开心扉,交流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学校应定期举行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做好强有力的支撑。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作者:雷茗 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七篇:IT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训练不充分、教学与考核方法陈旧落后等诸多问题,提出整合政府、企业等社会资源,基于“互联网+”及创业竞赛平台,科学设计和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IT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IT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引言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以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战略价值。自教育部于2012年8月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来,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越发重视。各地政府根据各自区域经济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高校纷纷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创业课程,旨在使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创业流程,了解创业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创业并非易事,仅仅利用课堂讲授,教给学生创业知识是不够的。本文通过分析梳理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政府、企业等社会资源,基于“互联网+”及创业竞赛平台,科学设计和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IT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二、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近年参与了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导的SYB(STARTYOUR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项目的工作,以及担任高校面向IT专业本科生开设的《IT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对创业教育受训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情况进行抽样跟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难以将自身专业与创业知识、技能对接自主创业,即便少数学生实现了创业,也存在着创业内容单一,项目创新性不足,创业成功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课程研究与建设缺失

虽然很多应用型高校已经将创业课程列入了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却不像对待专业课那样重视创业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创业课程知识点零散,尚未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创业案例缺乏鲜明的时代、地域和行业特征,可操作性差,不切合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创业教材落后,没有将法律、市场调研、销售、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与创办企业相关的知识点有机整合,适合本科生的创业教材匮乏;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授课教师自身缺乏创业历练,他们对创业成功与失败没有直接的体验和认知,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多地是停留在传授创业技能层面上,对创业教育认识片面和肤浅。如此,高校的创业课程难以培养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无法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创业教育目标。

(二)创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创业是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创业教育除了传授给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外,更要重视实践教学,要提供给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开展创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实践中熟悉创业流程,累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拓展社会资源,提升创业意愿。然而,由于经费、资源和师资的制约,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实训机会,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创业实践训练模式的需求。创业实践训练不充分,导致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职业灵敏性,把控不住市场需求的变化,无法有效整合配置资源,这是造成大学生初次创业失败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三)创业教育教学与考核方法陈旧落后

创业是一种思考和行为方式,强调把握机会、善用资源、承担风险和创造价值。[1]目前国内高校创业课程大多以商业计划书为基点展开讲述,围绕创办和运营企业教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法律知识、财务知识、融资、企业管理和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与挑战精神,缺乏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显然不适用于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陈旧落后的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创业精神,增加学生的责任心、创业激情,符合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基于“互联网+”及创业竞赛平台的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整合专业知识、补足创业技能、挖掘创业潜能、锻炼实践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创业者个人或团队所拥有的有价值、独特且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和优势,是开创事业,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核心能力。[2]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需要打造的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包括:良好的心理品质、超强的执行力和差异化的知识与技能。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诚信明礼、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心理品质;具备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备个性化、差异化的知识与技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这个目标来设计和构建。科学、体系完善的创业课程能够引导大学生朝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转化,在突出专业特长的同时,兼具其他必要的技能。本研究基于“互联网+贸易”创业训练模式及福州市人社局电商创业竞赛平台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IT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成创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创业计划书撰写、电商创业实训和电商创业竞赛4个模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块与培养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相对应,采用进阶式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核心竞争力随着创业教学进程的推进不断提升。

(一)创业知识与技能学习

IT专业第7学期的本科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等计算机专业知识,初步具备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技术专长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政府为激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网络领域技术型创业的机遇。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创业,为毕业后就业或创业积累经验。当然,创业仅凭专业技术还不够,还需要掌握创办与经营新企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创业教育作为专业后教育,正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教授市场营销、团队组建与管理、法律、税收、财务等创业相关知识以及创业案例分析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与创业技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创业计划书撰写

创业计划是指创业者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制作的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意在说服风险投资家能够投资创办公司。[3]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先要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长及市场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并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通过创业项目计划书的构思和撰写,大学生们能够深刻地领悟课堂上所学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业技能有机融合,挖掘整合创业者个人或团队拥有的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资源,在理论上把创业过程系统地模拟推演了一遍,从而更加激发自己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坚定创业信心,为后续创业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编写好的创业计划书可以交由创业导师或创业成功人士审阅,广泛征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创业计划书。创业者还可以将精心编制完成的创业计划书参与各级各类创业计划竞赛,利用竞赛平台的资源对创业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推敲打磨。随着创业计划书日趋完善,创业者的创业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不断地培育提升。

(三)电商创业实训

以创业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4]创业教育的关键不在于课堂教学,而在于创业实际操作和实地运作。“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IT专业的大学生开启了基于网络领域的技术型创业新模式。透过互联网的扁平化、平等化、去中介化作用,淡化了创业者的关系背景,使得创业机会变得更加公平合理。“互联网+贸易”在创业初期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和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去创造碎片化商机。因此,跨境电商、农村电商已然成为学生创业者有能力操作,并且能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配置的创业项目。本文研究中,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与当地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企业共建校、企电商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学院出场地、设备,企业将“互联网+贸易”商业模式复制到基地。已经完成创业课程体系前2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入驻基地,每队可以在敦煌平台上开跨境电商店,主营骑行服、运动鞋、雨靴、袜子、小件按摩器等运动与户外类目产品;也可以开淘宝店,主要销售当地农产品,如:茶叶、红菇、笋干等。基地的日常管理和对外联络工作由1名辅导员老师负责,配备1名有丰富电商创业经验的外聘教师和1名校内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对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全程跟踪扶持指导。在基地实训的每个电商创业团队由3—5名学生组成,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经营店铺,如:上传产品、推广营销、数据分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客服等。从期盼订单的煎熬,到出单后的兴奋,再到出单的产品ID因侵权被平台删除的沮丧,队员们在成功与失败的历练中成长,心智与能力得到锤炼,创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得以提升。

(四)电商创业竞赛

创业竞赛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西方国家,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创业项目从创业竞赛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所以,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资源,搭建公平公正的创业竞赛平台,营造优良的创业文化氛围,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中,已经完成创业课程体系前3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创业团队进阶参加福州市人社局主导的“福州市大学生电商创业大赛”。大赛历时3个月,主办方在竞赛期间的周末都有组织创业沙龙活动,邀请当地产商做名优产品展示,聘请专业人士做法律、融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安排创业导师为参赛团队答疑解惑。来自福州市各个高校的参赛团队可以在活动会上寻找商机、洽谈业务,创业团队之间还可以相互分享经验或进行商务合作。通过“以赛带练”,学生们加深了对创业的认识和思考,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创业精神品质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历练。课堂教学、创业大赛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两个主要途径,二者在创业人才培养活动中各有优势与不足。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充分考虑IT专业学生的技术专长,将课堂教学、创业大赛合理应用、扬长避短,设计契合IT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突出了创业实践训练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又加强了创业理论教学的系统性。

四、创业教育课程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创业教育课程考核作为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后,获得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与技能提升情况的真实反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的成效,为下一轮创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较晚,创业课程考核指标体系、考试考核方法都尚在探索中。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创业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对学生创业课程学习的效果进行检验,也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创业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认知领域的测试,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品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评价。本文研究注重对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测定,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两个维度来设计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并给每个末级指标都设定了权重。创业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五、结束语整合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创业教育资源,结合“互联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设计科学完善,具有时代、地域和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方案,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激情,提升他们的创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基于“互联网+”及电商创业竞赛平台,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IT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弥补了传统的创业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训不足、考试考核内容与方法陈旧落后的弊端,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做了有益的尝试,对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作者:孙水华 高建平 单位: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

第八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环境优化研究

摘要: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捷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近几年大学教育的重点,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支持力度很大,制定了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本文就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把握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的状态,旨在不断进行优化,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促进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环境;问题优化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大学阶段进行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创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创业给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注入新活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可以说,任何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都非常重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虽然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支持,但是却没有在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社会上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

一、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性

1.满足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就业的基础,但供大于求造成很多毕业生无法选择到理想的岗位。而大学生创业既能实现自己找到工作,同时也能为其他人才提供更多的岗位,提高社会的人才利用率。

2.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力量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美好的未来,在大学期间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念,在创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给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障。

二、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

1.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机制

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指导机构,直接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负责,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进行全程帮扶,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向大学生传授创业方面的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针对大学生心理进行专门辅导,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

2.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不等同于创业指导,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大学生各方面进行教育,所以,创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模式是很关键的。要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首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基础教育过程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为创业准备理论条件。其次,为帮助学生关注社会形势,举办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大赛,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

三、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改善

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到影响,很难保证大学生创业成功,所以,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有必要的。

1.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靠保障,国家在政策、经济等方面上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创业难度。例如,对于新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免除一部分费用,降低其成本,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对于一些创新型企业,还可以进行资金和技术上的资助,保证企业平稳发展。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贷款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允许其借助父母进行担保,并给予利率优惠,能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是大学生创业的场所,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非常重要,要在社会舆论上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形成一种全民支持的氛围。政府可以借助相关媒体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进行跟踪报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感受到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好处,推动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实际行动中。

四、总结

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各种新兴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我们要意识到学生创业的重要性,明确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在教学理念、教学机制上对创业教育进行优化,在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

作者:朱天元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第九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摘要]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大学科技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提供了最好的保障条件。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通过资源整合,完善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培育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习实践平台,促进高校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压力也愈来愈大。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大学科技园同样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平台。在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高等教育的延伸,是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对贯彻国务院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的指示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科技园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优势

大学科技园是依托高校建立起来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是连接大学和企业的桥梁。因此,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十分重视。2010年,科技部和教育部在新修订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28号)中将大学科技园定义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同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授予清华大学等1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旨在推动我国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建设和教学规划中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没有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为此,教育部在2015年11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再次提出了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同时要求高校要建设和利用好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纳入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

2.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实践平台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第一线,它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创业计划大赛以及自主创业的大胆尝试有了一个可以依托的载体,使创业教育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系统的活动链[1]。大学科技园是科技企业的聚集地,这里的科技创新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是大学实施创业教育十分重要的资源,大量的创业实践活动为开设创业案例等创业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以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创业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2]。科技园企业创业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感性知识和丰富的创业经验。

二、基于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上都有本质上的区别。尤其在教学实践环节,完全摆脱了课堂教学模式,真实再现和实践了创业过程,以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创业实践环境,为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空间和服务队伍。

1.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精神与技能的培养作为高等学校的职能之一,高等学校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与教学研究、学术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贯穿到整个学历教育过程,在教学体系中制定创新创业教学大纲,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高校创新教育、创业培训与科技园创新实践和创业环境融为一体,从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培训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从理论教学、学术研究、科研活动、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辅导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建设管理体系。

2.营造真实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于科技创新实践和创业培训实践环节。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条件,将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打造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强化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将高校创新教育、创业培训与科技园创新实践和创业环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科研环境、创业环境中去学习和体验,在理论教学、学术研究、科研活动、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培养,通过实践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大学科技园可以营造最真实的创业环境,提供最真实的创新创业的过程。大量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作为教材,给学生现实的、真实的、面对面的教育。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有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此创业,也会有一批又一批企业在这里毕业。这些入园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亲身经历和体验创业过程,了解创业策划、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企业运营过程。让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学习到企业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建立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创业导师,据统计表明,未接受创业培育的大学生企业失败率高达80%,而接受创业培育的大学生企业失败率约为30%[3]。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导师队伍,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是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里面不乏创新人才,但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导师则相对缺乏。导师既需要了解创业的政策、熟悉企业成长发展规律、掌握企业所需资源,又需要具有一定前瞻性,能够对企业创业和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大学科技园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一批成功的企业家,从中聘请一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科学家、企业家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讲授创业案例,指导创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实行跟踪或辅导,帮助学生制定企业规划,形成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在创业项目选择、企业注册、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指导创业者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创业教育各要素系统有机结合的载体。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与保障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与文化的延伸,以大学科技园为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科技创新的优势,享受学校教育、科技等各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园的孵化器条件和企业集聚优势,享受科技园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服务资源。这些资源优势,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提供了最好的保障条件。

1.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需要整合学校、科技园区和社会三方面资源,在理论教学、实践实习、创新培养和创业实践方面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学校资源和大学科技园的整合。高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平台先进和科研优势明显的综合资源优势。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机构。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将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选择一批优秀科研教师为学生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科技园是最理想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这里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设施完善的创业空间,有专门的创业服务机构,可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专业的创业服务。大学科技园又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是高校连接企业的桥梁与窗口,在这里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环境,学生可以到企业去实习实践,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学习企业经营管理。通过组织企业家讲座,为学生讲授创业理念、创业知识和经营管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增强学生创业信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新的事物,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情况下,其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理论教学归教务处,创业教育归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而实习实践平台和创业场地在大学科技园。在管理上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学生管理部门长期苦于没有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没有创业空间,没有创业服务机构,没有创业扶持资金。为此,由学校统筹建立一个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将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大学科技园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由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形成一个完善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3.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创业孵化服务意识

创业孵化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孵化企业是所有科技园都具备的基本功能,但是与普通的小企业孵化不同,大学生创业企业显得更加的娇小脆弱,需要大学科技园给予更多关心和呵护[4]。针对这类企业的特殊性,大学科技园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小面积办公空间和简易办公设施,允许微型初创企业在其办公地点注册,让创业者即使空手而来也能创业。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机构和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对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创业辅导,建立具有示范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质孵化服务,实现学生创业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作者:杨羽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第十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应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当代大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模式;高校教学;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能力;路径探讨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已然成为新时期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执行训练计划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探索和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创业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自教育部门开始正式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并且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在这种项目驱动模式下,指导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帮助他们尽快步入工作领域,进行探索研究。项目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1.2存在的问题

(1)注重项目的申报,轻视建设工作。目前,很多高校为了鼓励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项目实践当中,在增加投入经费的同时还制订了一些奖励政策,这种方法的确吸引了很多大学生主动申报项目,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持续时间很短,尤其是在项目被批准后,不少学生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进展。此外,由于申报项目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在实际建设项目时,进展缓慢。(2)缺乏项目研究条件。随着创业项目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每年的项目数都在持续增长,而相应的项目研究条件却没有及时跟进,例如,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较小,容纳不了部分创业项目;周边环境无法满足学生项目的发展需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可利用社会资源较少等等。有的高校则因为在部分项目研究场所和设施上的投入较大,在对大学生开放时还存在着顾虑。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大学生项目研究的开展。(3)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大多数学生仍倾向于依赖指导老师的帮助,并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项目研究,没有清晰明确的研究方向,缺乏组织决策的能力。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项目从主题目标的确立到方案的构思与实施都是由导师一手操办的,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执行这个项目,完全丧失了应有的主体意识。总体而言,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大高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开设的创业项目也在逐年增多,但是整体发展水平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校际之间差距较大。因此,如何优化项目驱动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践机会,积极地构建宽阔的实践平台,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逐步引导当代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要求。

2.1完善校内课程平台

课程教学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环节,值得重视。高校要根据创新创业知识、课程体系等内容分层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等等。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围绕问题和课题展开教学活动,积极引入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高校还应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结合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引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信息化,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2.2积极构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平台

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新能力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地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起校企联合的创业实践平台,共同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实践资源,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创业项目的相结合,从而能为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支持。高校还应引导学生在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实战训练,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3创新开放实验室平台

高校要整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重视创业实践项目的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项目研究提供完善的场地条件。同时,高校还应完善相应的开放制度,保证这些实验室资源能够充分被进行项目研究的学生所利用,锻炼他们使用先进设备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创业项目的科学技术含量,发挥实验室平台应有的教育和服务功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4推进项目平台建设

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要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改进当前的项目管理机制,推进项目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资质教师加入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当中,同时还要培养一些年青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在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时,可以聘请校外实践基地拥有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践训练工作。基于此教学机制,高校需完善对应的创业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完善当前的学分制度,对于那些独立完成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将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的考核系统当中;不断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项目中的受益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2.5打造竞赛平台

高校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建立并健全学科竞赛管理体制,将竞赛的过程管理与竞赛目标的管理有效融合,形成完善的一体化激励机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和教师参加学科竞赛的兴趣。此外,高校还应对学科竞赛的形式进行创新,将竞赛与创业实践项目相结合,以学科竞赛为导线,推动学生的项目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将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申报创业项目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分享项目实践结果、心得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

2.6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有利于促进高校创业训练计划的全面展开,所以高校应注重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整体营造出一个提倡自主创新创业、包容错误、勇于面对失败和承担风险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塑造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创业心态。一是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学校官方微博、网络推送、广播视频等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推广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二是借助课外活动,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来校开展创业讲座,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学校创业协会、俱乐部等相关社团的发展,实施一定的奖励措施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创建专门的网站,面向创业实践项目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有效手段不断完善网站平台信息的实效性和真实性,构建起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服务平台。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要想立足于国际竞争市场并保持一定的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一直以来,创新都是促进民族进步、实现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要想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效果,首先在设定项目时要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在指导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突出实践训练的目的,最后,学校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树立团队合作的创新意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作者:邓悦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