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成人教育课程思政探索性实践

成人教育课程思政探索性实践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成人教育,本文以分析成人教育思政政治工作的特点和难点为基础,以公共关系教学实践为例将课程思政引入成人教育课堂,分析在成人教育中推行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以及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五个部分,并浅谈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成人教育

一、课程思政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把德树人贯穿教育的全部过程,要用好课堂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定位都是由专职德育教师、思政教师、大学辅导员或班主任来负责,高校主要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德育基础课和学生日常管理来进行教育,思政课和专业课泾渭分明,思政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职业发展也是殊途不同归,反映在学生对于两类课程的态度上也有很大不同,专业课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方向比较受重视,而思政课、通识课、德育课等素质课程趋于次要位置,更多是为了拿学分、完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无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学生心理成长和思想发展的规律,积极影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实施教育行为,营造全员参与、全过程干预、全方位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统,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四门必须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为思想教育的纵向支撑体系,以隐性思政(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程)作为思想教育的横向拓展体系,对学生显性思政教育成果进行固化、扩展、丰富,提高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更具有实用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包含诸多内容,校园评奖、评优,集体组织的学习、帮困、参访、游览活动等都包含在思想教育的范畴,而课程思政作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横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界面的主要形式。课程思政首先由上海教育领域提出,是以大学开设的普通课程为载体,融进价值观念和思想引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在微观科目层面强调对于课程教育功能的挖掘、开发,突破单纯知识、技术传授的局限,在宏观课程体系层面旨在建设打通各门、各类、各专业课程间壁垒的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横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界面,为纵向思政课的支撑体系提供展现理论和思想张力的实践平台,将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法改变为启发式的知识传授,将思想观念与知识传授一起通过课程思政的课堂传授给学生,从而解决高校思政治教育“孤岛”和思政课、专业课“两张皮”的问题。

二、成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困境

当前业余学历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几个途径,自学考试因科目考试灵活主要是社会人员自学为主,网络教育课程架设由高校完成,学生上课主要依靠网络进行,不具备班级形式。成人教育则是国家通过成人高考统一录取的有组织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作为规模型全国统考,成人高考参加人数、影响力仅次于普通高考,2017全国成人教育招生数就达211万人之多。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都是以课堂面授传递知识为主,组织化的教学班级对于有计划的施教是必要的结构形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重要。但目前成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还是通过开设思政课程进行教育,教育模式依然是利用灌输的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作为思政课程,理论教育都是从灌输起,这没有问题,关键是要让灌输的理论能结合实际才能触动学生,产生价值引领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在普通高校与思想政治课想配套的还有一些列形式政策课、通识课等形成思政课程体系,并配合辅导员制度做到了思想上和组织上全部涵盖,普通高校学生多是住校,在学校的时间也给思想教育提供了保障。而成人教育学生学习形式是业余制,就有很多与全日制不同的地方,也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表面化、形式化、考试化、学分化等问题。成人教育学生自身特点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表面化和形式化。成人教育学生多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入学前学历基本初中、中专和高中,在进行系统化高等教育之前就进入社会完成了社会化,而“回炉”进入高校进行学习的时候其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完全定型,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难免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无法引领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成人教育学生自身学习状态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考试化和学分化。成人教育以业余学习为主,是为适应成人学生半工半读的学习状态。成人学生既要完成学业也要承当生存的压力,他们很多已经成家立业,供养家庭也是无法回避的责任。业余学习和半工半读直接表现就是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设计也体现业余学制的要求,虽然本科是5年学制,但就读学时与全日制本科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学时短,在校就读时间短,平时还有紧张的社会劳动来维持生存,就造成以“考”为目的的学习,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就成了短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就沦为考试化和学分化的教育。

三、在成人教育中推行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立德树人要贯穿成人教育的始终,人才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成人教育学生个人的发展很重要,相对于普通全日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成人学生身上能显示出更为直接的作用,成人教育学生大多是半工半读来进行学习,这一半的学习效果可以直接作用于另一半的工作状态,也就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存在状态,间接促进社会主流意识普及。笔者作为成人教育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从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尝试推行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结合实践浅析有如下的可行性:学生角度的可行性。成人教育学生社会阅历丰富,在课堂的表现两极化明显,一类是积极互动型,另一类是低头麻木型。积极互动型的学生对回归课堂有兴奋点,对大学校园有持久的向往,对自己的大学老师、大学同学都有较高的交往意愿。低头麻木型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兴奋点,社会经历使这类学生表现的比较沉稳,对于自己有利的方面会表现出渴求,回归校园的目的性很强,功利性突出。两类学生在学习欲望上相同,以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为根本目的。课程思政的360度“熔炉”式教育,以知识传授为形式,以道德熏陶为底蕴,融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知识的元素,讲学识、讲故事、讲道理,成人教育学生年龄和经历让他们很容易就能捕捉到蕴含在专业知识里的价值引导,结合自己的经历往往会有较深的感触,容易与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道德塑造产生共鸣,反过来也能促进学习专业知识的态度老师角度的可行性。韩愈在《师说》里指出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包含着天道、人道的传统人伦道德观念,也就是思想教育。从古至今,教师本身就肩负有育德、育人、育才的使命,人才培养与道德养成并行不悖。课程思政挖掘专业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可以使教育的维度拓宽,丰富教育的内容,教师在课堂可以及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学习方向进行调整。作为成人教育的任课老师要能够把控课堂节奏,课堂上面对最多的情况可能就是乱和静,过乱和过静都不是成功的教学,抓住课堂节奏的“牛鼻子”就是要善于发挥课程思政多维度的教学优势,用多重教育元素填充教学空间,将课程的知识传授、趣味渲染、价值引领贯穿课堂全过程,调动起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角度的可行性。传统教学方式多以灌输为主,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育多始于灌输,这是正确的,犹如古时候学童入门教材三字经,先生教学方式就是领读和背诵,不断重复进行记忆强化,当下小学语文课诗文领读也是同样道理,因此灌输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课程思政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价值引领为底蕴,思想熏陶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必然对教学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道德要求,改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要将知识讲授和道德构建联系起来,把启发式教学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既可以提升专业课程的听课效率,也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四、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的探索

笔者工作在成人教育教学的一线,既是班主任,负责成教学生管理,又兼部分科目的任课老师,结合自身实践浅谈一下课程思政在实际推行中的一些体会。这里以2016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课程为例,笔者是在2016年12月开的这门课,课程思政概念刚刚提出来,笔者尝试以课程思政的理念来上这门课。从体系建设上来说,课程思政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系部进行深度配合,并需要教案设计和师资培训,笔者这里只是从课程思政的微观教学界面上来谈一些体会。下面分两个部分进行课程解析。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公共关系是一门以应用为主、兼具理论性的课程,也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旨在培养了解公共关系原理、懂管理、会策划的营销和公关人才,教案设计要符合应用型学科的规律,按照理论铺垫、突出实际、案例教学、交流互动几个原则安排教学过程。本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公共关系课程,思想教育涵盖本课程的部分重点内容,包括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人员素质、公共关系策划和实施、新闻媒介关系和危机公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可以契合这部分课程内容。在讲授公共关系职能、新闻媒介关系过程中引入和谐、公正的价值理念,通过介绍全聚德135周年店庆公关活动案来学习公共关系的管理、传播、决策功能,这里蕴含的社会组织机构的公关职能要与社会发展规律和谐相处、相向而行,才能维系百年老店的兴隆,也可以延伸到核心价值观的敬业精神。新闻媒介关系涉及组织与大众传媒的沟通和互动,这里列举星巴克的案例,星巴克很少做媒体广告,却为我们所熟知,它的理念就是立足大众消费者的口碑,口碑是最公正和可观的,星巴克会积极抓住为社区所做的公益活动,利用媒介作为第三方客观公正的报道,积极塑造自身大众文化阶层的代表。公正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宣传文案。讲公共关系人员素质时引入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友善,公共关系人员素质包括形象塑造、服务公众、创新审美、沟通交流意识;列举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来说明公共关系人员自身基本素质对于组织目标达成的推动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不但绘制了西域地理图,也将汉朝以以礼通天下的精神传播四海,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成就汉帝国威名于世界。郑和七下西洋,尽管当时明朝船坚炮利,却以和平的方式通达西方,展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精神,开创了中国远洋航海的新纪元。通过宣扬中华民族文明、友善的品质进一步延伸到核心价值观的爱国、富强。公共关系策划和实施是本门课程的核心,结合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和法治并通过理论阐述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价值观念。公共关系策划过程包含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信息反馈几个步骤,其中制定方案前要发挥集体公关关系人员的智慧,群策群力,往往会需要分发扬民主精神,大家提想法和建议,经常会用的方法例如头脑风暴法、回归分析法、德尔菲法等,然后在民主的基础上再集中,产生最终方案。而方案实施要以法律为依归、以组织规章为界限,法治精神必须在方案实施中贯彻始终,合法是任何行动的前提。通过对民主、法治的阐述可以将学生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引领至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和平等观。最后的部分危机公关是一项管理功能,包含组织机构对危机的规避、管控、化解以及之后的调适过程。这里大多数案例都是因为诚信问题而生,因此可以用这方面的案例比如2017两会期间,马云亲自为淘宝正名案例。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质疑网店销售劣质产品,马云及其公共管部门迅速发起危机公关,马云更是自发微博长文澄清质疑,利用大数据坦诚布公的分析问题,可谓见招拆招。诚信是社会秩序的精神基础,通过对危机公关的讲解可以引出核心价值观的诚信观念。思考和建议。笔者通过公共关系课程引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结合案例和具体实际,突出课程的工具价值和精神价值,实现课程思政双重教学目标。由于我院成人教育规模较小,上课班级人数较少,并未做课程思政效应问卷。这里介绍该案例只是想抛砖引玉,为课程思政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并提出一些思考如下:

1.专业课教师哲学素养发展

课程思政的精神价值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各个专业课老师应该掌握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释世界、解释本专业课程,这是将课程和思政结合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三个部分,专业课老师可以把与所学、所用关系紧密的部分先行学习并在实际讲课中体现出思想教育的内容,随着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逐步学习并运用思政课中关于社会、文化、生态等其他教学内容。对于专业老师来说,学习一些哲学内容也可以提升专业课授课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哲学语言逻辑性、思辨性强,可以超越专业层面来分析问题,增强专业课的说服力。

2.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课程思政常态化的根本,要坚持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就需要课程思政体系的支撑,笔者认为课程思政体系包括专业教师培训、教案设计交流、教学互动交流、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学校思政资源共享机制五个方面的内容。体系建设需要突破壁垒形成合力,首先要成立一个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将思政部和各个分管学院领导纳入其中,互通有无、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打破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藩篱,打通教师成长通道之间的屏障,在小组领导下形成常态交流的机制,把专业教师培训作为滚动式培训,学校教师分期参加;把教案设计和教学互动交流放到各学院每周工作例会日程上去,专业课老师和思政课老师把每周课程思政的教案、教学方法、上课情况进行讨论交流;把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放到学期、学年教师发展评价之中,以正强化鼓励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各个学院制作问卷和量表,收集课程思政的反馈情况。

3.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

这个问题是关键,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思路、方法因人而异,寻找理论的支撑点就是讲授课程思政的关键。课堂里的诸多教学环节可以作为引入思政元素的载体。(1)讲授。教师讲授是进行一堂课最主要的形式,讲课也是传授知识、思想教育最直接的形式。讲授的效果取决去老师对于自己声音、情绪、思维的把握,也取决于对于学生兴趣、注意力、反馈的捕捉。成教学生课堂的讲授要注意声音起伏和情绪张力,要能够把学生注意度集中到教师身上。注意语言调和,适当利用幽默,将专业知识注入思政元素并通过多样的表达形式清晰的传播给学生(2)案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案插入案例,案例可以帮助学生记牢专业知识,亦可引申思政教育元素,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结合在一起。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养课讲“微笑服务”,要求面对客人时候保持微笑,不论今天的情绪如何都要礼貌微笑。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敬业精神。除了案例,身边的人和事、偶遇的经历都可以作为载体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距离,尤其成教学生社会经历丰富,社会现实中的事例更能引起共鸣。(3)实践。实践的形式在课堂主要是布置随堂、课后作业;与专业相关的测验、合作游戏以及课堂发言和讨论等,这种形式老师把控好方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注意集中度,也可以插入思政元素把实践内容赋予思想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思想的价值。比如艺术课老师让学生根据老师描述画出画的一部分,然后再传给下一个同学接着画,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示范。为人师表就是要为人示范,教师自身就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知识和道德是教师的外显和内涵。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就是展示人文精神的过程,教师的言行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比如专业实训课,耗材碎屑满地都是,任课老师带头清扫引起学生模仿,帮助学生树立文明观、集体观。

4.不要为了融入而融入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有边界的,真理和谬误就是一线之隔。课程思政是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但是课程思政不是万能的,思政内容也不是随便附会的。首先,课程思政改革并不是让专业课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融入思政内容。思政和专业课的通融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和联系观点的应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理论才能产生符合实事求是要求的、有用、有益的理论观点。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专业课与思政元素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要积极用所学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构建这种联系,发挥课程思政的真谛,而不是为了口号、为了融入去融入。其次,思政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承担着对在校大学生(含成教学生)宣传主流思想、价值观的使命。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的联系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只会产生僵化的思维,思政内容只有在和专业课产生逻辑关联时候,理论的作用才能发挥。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在上“现场导游业务”这门课时讲游客和导游发生矛盾时候,要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是认知差异、主要矛盾是改进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最后,课程思政要处理好融合后的平衡关系。课程思政强调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并行不悖,专业课的知识、技术作为思政元素的载体是基础,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专业课思政化,课程思政不等于专业课思政化,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两者融合后平衡的关系。就当前来说,融合是远远不够的,应当以鼓励融合为主。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2]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讨论[J].思想与理论教育2018(3)

[5]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与理论教育2017(7)

[6]中国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高治军 单位: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