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介冲击下传统文学出版

新媒介冲击下传统文学出版

在人类文明史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媒介作为信息传播形式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从最初的口头传播到文字记载再到电子技术传播。每一次深刻的媒介变革不仅改变着社会生产的方式,同样也改变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文学存在的形态,深刻影响着文学的审美维度和美学意蕴。因此可以说人类文学史是媒介不断演进、不断变革、载体不断延伸的传播史。上古时期,说唱是文学赖以传播的媒介,为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流动载体。古代文字的出现改变了传播媒介无形的状态,但由于它所依附载体的局限性,以言简意赅的文言文为主要形式的古文学作品是当时文学存在的主要形态。后来印刷术的出现带来了传播媒介的第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使文字的大量复制成为了可能,为书籍、报刊、杂志等广泛刊行和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于是以小说为主要文学形态的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到了20世纪,电子媒介的勃兴,特别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互联网彻底改变和置换了文化和文学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形态,颠覆了人们原有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模式。赖以新媒介而生的电视剧、电影和网络文学以图像化、迅捷化和平等化等特征迅速赢得了读者群的爱戴和追捧,大有取代印刷文化之势。总之,面对电子文化的强大冲击和由此带来的读者阅读方式和阅读口味的转变,以审美性、思想性和语言性为本质特征的传统文学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局面,其生产和销售受到严重挑战,面临着读者锐减、出版利润持续缩紧、声誉日弱等生存危机,处于挣扎与蜕变、沦陷与突围的态势之中。在新媒体不可逆转的冲击下,传统文学出版所面临的这种态势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探究。所以,本文旨在众多研究中给出一些独特的见解,为传统文学出版的突围之路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新媒介对传统文学出版的冲击

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作为新兴的媒介载体,以轰炸式的信息对当代受众进行全方位侵袭,以娱乐化的总体特征颠覆着受众原有的审美惯习,极大地削弱了文学怡情养性的审美功效,侵蚀着受众的阅读耐心。身边之人特别是当代青年能静下来阅读书本的人越来越少,而利用手机和网络看电影或进行浅阅读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以印刷书籍为己任的出版社想尽办法、变换花样地出好书,出大家喜欢的书,但是书籍种类的增多和书籍样式的更新也无法挽救书籍销售整体衰微的态势。传统出版业面临着新兴媒介冲击下的生存危机和挑战,如日本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溃》一书的序言中所说“许多企业都在进行残酷的重组与淘汰,在几万家出版企业以及出版关联企业中,己经有一大半无法生存了,这是近代出版构筑了一百多年的大厦将倾的危机,这是出版业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

(一)新媒介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外部生存环境

从最初的口头相传到当今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文学一直依赖着传播媒介而生存,并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记载它的发展轨迹,给后人留下了浩瀚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学达到其巅峰时期是在纸的发明和印刷术被广泛运用之后,因为刊登小说、喜剧等多样文学体裁的报刊和杂志相继涌现,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文学理论著述都达到了以往无法比拟的发展和繁荣。到了20世纪,新的电子媒介的出现使文学可以脱离对文字和纸张依附,从而被搬上银幕、走进广播,在适应新媒介传播特性的同时文学样式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人的存在方式,更是对文学进行全方位的影响和冲击,进一步地挤压了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因其实时交互功能和对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可以帮助人们打造出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色彩缤纷的、独具魅力的、直观形象的、轻松幽默的、包罗万象的电子审美空间。如艾尔雅维茨所说“:在后现代主义中,传统文学迅速游移至后台,而中心舞台则被视觉文学的靓丽辉光所普照”。顺便问及身边的年轻人,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在校生或毕业生,他们几乎没认真阅读过古代和现当代经典文学和文化著作,对它们的了解多限于对影视剧的观看,但对一些网络的姓名及其作品可谓是脱口而出且能评头论足,如痞子蔡、匪我思存、安妮宝贝、桐华、慕容雪村、流潋紫等。他们的作品在当代青年中异常火爆,从网上火到网下,从网络文学到纸质出版再到影视剧的改编,成为了当代社会消费的主流,严重挤压了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

(二)新媒介改变了传统文学的文学场域

影视媒介和数字化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学纸媒在大众传播中的中心地位,使文学的传播更加多元化,还为文学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书写工具和迅捷的传播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分化和改变了传统的文学场域,导致了新的文学生态和文化身份的形成。文学与新兴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对接迅速出现了繁华的文学景观,不仅形成了对传统纸质文学分庭抗礼的局面,并且有挤压和取代纸质文学的强劲发展势头。媒介作为文字载体不仅决定着文学的传播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文学搭接新的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介得以重新构建自己的话语平台,开启了互动领域,改变了读者市场的主从关系,使文学接受者以新的主体身份广泛参与到文学的生产场域中,不仅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权和评论权,还拥有了基于网络开放特征的参与文本创作的权利,体现了存在意义上文学新型的敞开、交互的美学内涵,开拓了文学创作新的发展空间,创造了全新的审美体验。还有新媒介通过其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评估标准,要求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其新的传播特性和新的市场推介法则,在创造众生喧哗的繁荣景观下涌动着网络文学作品的类型化、模式化、图像化和消费化的创作趋势。总之,媒介的中介性和工具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文学场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文学身份、文学生态、文学生产和传播模式,决定着传统文学的生产和传播已无法适应新媒介、新市场的推介法则。

(三)新媒介削弱了传统文学的审美功能和审美功效

在电子媒介出现之前,人们通常借助书籍、报刊杂志等媒介来欣赏文学作品,其思想性、精神性和语言审美性不仅起到怡情修德的功效,还起到净化社会、回归理性、确证崇高、实现人类精神超越与文化更新。所以,在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读书不仅为文人雅士所钟爱,也为普通大众所津津乐道。但是当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文学媒介巨大革新,颠覆了传统文学在社会话语和舆论导向中的主导地位,并使其越来越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游戏式的轻松、图像化的叙事、新奇古怪却生机盎然、数字化符号建构的网络或手机文学。其动态、多维和具象性的特点消解着受众文字阅读时的深度思考、丰富想象和深刻领悟,使整个社会进入了流于读图的浅阅读时代。图像符号逐渐形成了在社会文化中的霸权地位,改变了文学的审美功能,使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教化功能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因为生活在重压之下的现代阅读受众走进文学是为了寻找精神上的愉悦、情绪上的抚慰和心理上的消遣。所以新媒介不仅改变着社会文化形态,还渗透影响着我们文化精神,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文化精神,使他们过多地依赖以时尚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图像文化,结果导致了传统文学读者群的减少和传统文学出版的日渐式微。

二、新媒介语境下传统文学出版的突围之路

由上所述新媒介改变了整个文学的生态系统,改变了以往的文学生产顺序,作家和编辑以往的权威地位日渐式微,读者和媒介的地位日益突显,文学以往的文学性和严肃性受到了严重挑战,大众可以不受约束地进入文学的领地狂欢。如袁勇麟所述“新媒介在写作方式、传播方式、发表方式和接受方式等方面都深刻地改变了传统文学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突破以往的对文学的认识论框架,把对文学的观照从静态的认知拓展为人类共同体的一种活动”。所以面对新媒介对传统文学作品来势汹汹的冲击,很多作家和出版社在惊愕之余不免对其持保守态度。但不管支持与否,他们都无法改变新媒介对我们文化和生活发挥影响力的强劲势头,唯有顺应它的发展潮流,挖掘自身的优势,并利用新媒介的技术来拓展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让传统文学以新的面貌重新焕发光彩,才能挽救日益萎缩的传统文学出版业。

(一)转变观念,实现传统文学出版和新媒介的对接

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的“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支持新闻出版企业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产品向多种介质出版产品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4]由此可见,新媒介不仅为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出版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为传统文学的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唯有顺应媒介不断革新的历史发展潮流,挖掘自身的优势,利用新媒介的先进技术,才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术。近年来长篇历史文学巨著《大秦帝国》的畅销为传统文学的出版和营销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它打破了新媒介时代文学商业化诉求与传统文学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并不相符的规律,积极利用影视、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技术提高宣传力度和扩大其文学影响力。随着《大秦帝国》影视剧在海内外电视台和互联网上的热播,“大秦”历史成为了当下社会文化关注的焦点。更多人开始愿意了解那段历史,希望通过文字去更细腻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和金戈铁马的英雄生涯,并同时思索现实与未来。因此很多大型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把《大秦帝国》原作摆在醒目的位置,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景推出的《大秦帝国》全新修订版成了读者追捧的目标,极大地带动了原著的热销。它的持续畅销打破了当代社会消费语境下只有青春文学、玄幻文学或穿越文学才能成为市场销售宠儿的惯例,成为了传统文学经受住电子时代以图像为主导的消费市场考验的成功案例,为传统文学的发展和传统文学出版社的生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二)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数字出版业务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文学出版业一方面需要改变观念,跟随时代变革潮流,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出版行业积累的经验和深入挖掘自身业已形成的独特优势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之路。因为无论对数字出版还是传统文学纸质出版来说,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提供高品质的内容资源,吸引更多的受众。而传统文学出版业在内容甄选和编辑水准比新媒体见长,只要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权威分析和精辟言论的优势,同时重视新媒体、吸收新技术并以读者为中心,及时、快捷地将最核心的、优质的内容提供给受众,就能打造以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新技术传播领域的竞争力。这实质上是要求传统文学出版业在自我强身健体之时,充分发挥品牌和资源优势,积极向数字出版转型。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业务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是由从事网络出版业务的网络公司掌控,而传统的优质出版社只是出版内容的提供者,不是电子出版的掌控者。而他们可以有意识地转变原有角色和功能,积极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市场数字出版业务,并加之自身所拥有的资金、资源、人才及其管理方面优势和已所拥有固定的广泛读者群和读者一般情况下所具有的图书品牌意识,传统出版业可以在电子文化时代打造以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找到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术,挽救日益衰微的出版命运,实现品牌内容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三)积极发掘网络文学佳作,开展网络文学出版业务

新媒介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导致了新型网络文学的诞生,它以一种新的生产机制和传播机制有别于传统的文学样式。作为传统文学出版业在坚持打造富有人文内涵畅销书的同时,也应当积极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扩大自身企业的影响力,主动挖掘网络文学佳作,敏锐地拥抱文学新军,用自身文学出版的优势和成熟的出版经验及模式嫁接网络文学的新枝,为文学的传承开辟出新的天地。因为在庞大芜杂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不乏佳作出现,如《悟空传》、《明朝那些事》、《诛仙》等都以其自身独特的语言、崭新的叙事和奇妙的构思使其在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上足以蓖美传统文学。正是这些优异的网络佳作改变了传统文学评论界的态度,很多传统文学的奖项也开始向网络文学作品敞开她包容的胸怀,传统文学出版不能忽视网络文学的力量。正如马季在《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中所述“从本质上看,‘网络文学’仍然用汉字抒情和叙事,仍然是通过阅读提供给读者审美愉悦,这说明它仍然沿袭了‘传统文学’的基本功能,只是在传播方式与写作形式上有所变化。”[5]也就是说好的网络文学作品除了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外,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审美性。因此,传统文学出版业主动挖掘和出版网络文学佳作,不仅可以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也可以扩大自身的受众范围。郑海霞:新媒介冲击下传统文学出版的突围之路

作者:郑海霞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