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图像时代传统文学发展实践

图像时代传统文学发展实践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视图像呈现出来的视觉文化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传统文学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中。传统文学虽然有着其不可替代性的优势,但是视觉文化的冲击不容忽视,传统文学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积极与新媒体发展相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当下处境;独特魅力;求同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新媒体的发展,现代人的审美方式和文化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觉图像文化正逐步取代传统文学成为都市生活和现代社会中精神生活和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全新的“图像”时代。不管是作为人类情感载体还是单纯就其自身的审美功能来说,文学都具有视觉图像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优越特质,但是图像文化的兴起对文学话语地位和文学发展所造成的极大冲击和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双方面的压力就促使我们不能不去思考文学如何在视觉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坚持自身的特质,又如何在全新的挑战面前更好的发展自身。笔者认为,应该从作家端正对视觉图像文化的态度和文学作品回归价值本位两方面入手,让传统文学在积极适应融入图像时代的同时,努力固守文学内在的永恒魅力,使其在图像时代能够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作家积极主动接纳和融入视觉图像文化

无论对视觉媒体的流行认同与否,我们已经无可回避的生活在视觉图像所包裹的世界里,面对这种大趋势,选择以一种主动姿态的介入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双赢策略。一方面,作家主动介入视觉图像媒体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作品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知名女性作家严歌苓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随着《铁梨花》、等电视剧的热映,严歌苓知名度不断被提升,其相关作品也不断被再版发行,一跃成为中国成功精英女性的代表。曾在八十年代高举“先锋小说”大旗的余华在图像时代到来后,推出一系列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又具有具有文学经典元素的雅俗共赏的作品,准确而迅速实现华丽转身。同时,在文学文本阅读阐释和生产过程中,应该适当合理的对图像进行利用和吸收,让图像发挥对文学的“辅助”作用,使文学文本增加内容丰富,直观可感的特点,从而拟补文学语言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优秀作家所具有的丰富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准备会提升电影和电视剧等图像媒介的艺术层次和审美品位。影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轻视视觉图像到来的冲击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家还抱有孤芳自赏、不愿与影视“同流合污”清高心态,那就只能够面对被边缘化的悲惨处境了。我相信,如果我们的优秀作家都能够成功转型为媒体策划人和影视编导者,并在新的媒介中充分释放和展现自己的创作才华和审美能力,他们就能为广大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和视觉产品,进而全面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环境,实现传统文学、图像文化和接受者三赢的皆大欢喜局面。

二、文学作品回归价值本位

图像虽然不具有文学所寄寓的主题的深刻性和意蕴的丰富性,但是具备一定的精神鼓舞与激励的价值。图像时代到来给学者们带来巨大恐慌的真正原因在于文学创作者和影视制作者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了本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视觉图像文化缺失社会教化功能,导致文学的言志载道功能被淡化,一些所谓的“作家”为符合图像文化的世俗性创作了大量的庸俗作品。因此,在喧嚣而杂乱的视觉图像文化诱惑下,传统文学创作回归价值本位的呼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学工作者要坚持文学关注于心灵关照和灵魂救赎的本质,沉潜下来对我们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进行深入的感悟和提炼,力求创造出真正有时代内涵和有普世价值的经典文学作品。让文学回归价值本位的另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挖掘传统文学经典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文学经典是人类精神宝库无可比拟的传世之宝,不仅是卓越文学家们深刻思想的积淀,更是民族和世界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学经典能够使人类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文学经典的阅读过程能够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人文教育,因此对传统文学经典进行挖掘能够发挥文学极大的审美教育作用。

三、结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状态中,我们的生活也处于不断地接受和应对五彩斑斓的新事物中。电影电视等图像媒体已变成人们无法离开的伴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视觉图像文化不仅不是排斥文学的,反而是要依赖于文学寻求其长期发展道路的,因为视觉图像文化是否能够散发出吸引人心的魅力和含蓄隽永的韵味,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文学的。在未来的传统文学与图像文化的发展中,视觉图像文化会在文学的协助下逐渐向更深刻主题和更丰富意蕴方面发展,而文学的审美艺术形式也将能够借助网络和影视的作用在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上获得重构,使文学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坚守住人类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取向[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6期.

[2]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3期.

[3]李晓灵.图像时代的电影和文学[J].北京社会科学,2008,(2):81-85.

[4]金宏宇.影视与文学名著的日渐疏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

[5]苏丹.视觉文化的时代特征[J].美术大官,2010,(11).

作者:李昕霓 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