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法应用分析(6篇)

初中历史教学法应用分析(6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且普及开来的重要技术之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信息技术有强大的图片、文字信息的储存、加工的功能,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把与历史知识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带到课堂上,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口头表述,将历史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的脑袋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尊重,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十分透彻,因此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上很难提起兴趣。想要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和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给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便利,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选择。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就是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获得、储存、加工和传输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的一门技术。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而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传统的单纯口述的教学方法,不能将历史学科的丰富性体现出来,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的,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将图片等直观性的信息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更加直观、具体,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看来,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学内容非常单调而缺乏趣味性的。而在历史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在电脑上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多样化,这样能使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加广泛、更加深刻,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意义也会有更深的体会。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放映相关的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体会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教育学生勿忘国耻,从而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锻炼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初中的历史学习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教师讲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对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余时间收集与历史知识有关的信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例如,在辛亥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具体过程以及历史意义等信息,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课下自主地学习知识,锻炼收集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课堂氛围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消除紧张感,端正学习态度,在课堂上以轻松的心态来学习,可以使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前文中也提到过,信息技术具有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播放图片、影像、音乐等,使学生放松身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学生如果有全面的、系统化的历史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容易。因此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造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例如,在“近现代的探索”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主要会学习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内容,教师可以播放有关这几个事件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将这几个事件进行对比,并且分析几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过程等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不同对历史发展的又有哪些影响,这样的思考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具有很多明显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来,这样崭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使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兰.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10).

[2]王蕊.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8).

作者:闫长海 杨晓颖 孙影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二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情境教学法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有多种实现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应用

现如今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所有教师关注的重点。对于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单纯地讲述教材内容是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就是改革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一、通过创设情境,实现情感共鸣

历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中的每一知识、事件、人物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渠道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效率。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搭建.个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哇的平台。当教师讲授的矢币只符合学生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体验的欲望。在学生这样的心理下,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定可以与学生引起晴感上的共鸣。友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从学生的情感出发,通过语言等多种方式,营造课堂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学习裙主集权的强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向天再借五百料,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这时再引入新知识,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歌曲以后,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提问:(l)这是那邵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回答:恨熙王朝》。(a)康熙是属于哪个朝代的?学生回答:清朝。现在有很多关于清朝的电视剧,学生对清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清朝的看法。最后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过渡到新课上。情境教学法不但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道德与理智的启迪,使学生明白了满洲与其他少数民族发展史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创设情境,实现小组讨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i分析能力。例如:讲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片的形式,将当时的情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新课导入中的相关问题,例如:“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中国经历了从建立、巩固、以及发展的阶段后,应当接受考验了,当然这将会步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其中基础因素是经济。无论是建国前还是现在,共产党都经历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但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步略于民少,经验不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定要能够因势利导,使学生学会辩证思考,明白达成共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辩证思维也逐步提高,并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82箱迪`智忿20.16.7维能力。再如执教《美国内劫一课时,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笔者首先把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市场、奴隶制度示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把学生分为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进入正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从而化解了本课的难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行讨论,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尸曰害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是发展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应当是动态的,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创设隋境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孔子一直强调讨论的重要哇,希望通过讨论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氛围。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竞争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学习《日本明治维锄时,教师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再对学习难度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讲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这样逐步推进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必然趋势。随后,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区别,比赛看看哪一组总结得快速且完整。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了,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对此分析,这样通过学生开动脑筋得出的知识要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相同点:一是都发生在民族危难之时;二是资产阶级的发动;三是思想的解放;四是都希望君主立宪制来救国。不同之处:一是社会背景的不同。日本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较强;而中国的封建势力较强,资本主义无法与其相抗衡。二是领导力量的差异。日本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获得了实权,有利于改革的推行;而中国改良是没有强有力的后盾保障的,改革根本无法实行。三是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帝国主义侵华时期,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中国的维新变法处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时期,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毁灭在摇篮中。四是结果有别。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尴尬境地。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领晤其中的人生哲理,实现晴感的升毕。

【参考文献】

[1]哀红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J].新课程•中旬2015第6期.

[2]黄子祥.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15第6期.

作者:孙佳乐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潜港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摘要:相对许多初中生而言,历史学科的课堂较为单调,因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如何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来活跃历史课堂的气氛,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成为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简单分析历史故事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刍议其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

根据调查显示,历史故事是激发初中学生乐于学习历史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及运用历史故事,能够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运用合理的历史故事,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领悟到所学的知识,为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水平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一、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起到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时期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故事对学生而言富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引入合理的历史故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促使初中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记忆。

2.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

历史学科的内容所涉及的范畴较广,包含社会、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历史事件也是由众多的因素而构成,其内容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初中学生一时难以真正的掌握其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概念,叙述一些相关的故事以及历史事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得难点内容变得简单化,有助于初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进而更充分地掌握历史知识。

3.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故事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自身的其他能力。历史故事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锻炼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自身的价值观等方面。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讲述历史故事,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历史故事的选择条件

要使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其选择的合理性至关重要。选择历史故事的引入,主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选择真实的历史故事

真实可靠是选择历史故事的首要条件。一旦学生了解到所叙述的历史故事不真实可靠,其学习的情绪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学习历史的兴趣。为此,教师选用的历史事例须符合史实记载,不能根据教学内容自行猜测、随意虚构。

2.选择富有趣味的历史故事

要想利用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所选用的历史故事就要具备足够的趣味性,情节生动的故事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

3.选择针对性的历史故事

具有针对性也是选择历史故事的重要条件,所谓针对性,就是所选用的故事必须与课堂的内容息息相关。而要做到这点,教师需将教材知识与历史故事紧密相连,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出相关的历史故事,促使初中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教材中的内容。

三、历史故事的应用策略

1.以故事带动学生

喜欢听故事是初中学生的天性。历史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讲述一个生动又充满吸引力的故事,能够使初中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氛围,在故事的带动下,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而在授课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间,引入合理有效的历史故事,采用穿插故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全心投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

2.构建历史情境

教师在应用历史故事时,单是采用叙述的方式,学生只是听懂了故事所讲述的事件,却不能真正的领悟到其所表达的含义。为此,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历史事件,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还原历史背景,使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增强初中学生的历史感,加深初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3.应用于重点及难点知识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复杂,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名词,而初中学生对这些专业名词没有明确的概念,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事例作出说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些专有名词所包含的意义,对历史知识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水平,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选择历史故事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历史故事的应用成效。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出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合理地将真实有效的历史事件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简易化,促使初中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使历史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20.

[2]武绍伦.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6(2):14-15.

作者:林孝宏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杨树林乡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

【摘要】史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史料在课本中的应用主要有黑体字、插图数据、表格等几种形式。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实现史料和教学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将史料引入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历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具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是一门人文主义科学,从过往的记录中获得经验和教训。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非常容易,但是要想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却相当困难。所以,必须恰当地应用史料。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如何正确运用史料已经成为众多教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用史料“抛砖引玉”、“画龙点睛”

初中历史课本教材存在语言描述客观性较强的问题。一般来说,初中历史课本不会收录缺少历史根据的事,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也不会收录过于详细的历史事件。这样的历史课本对初中生来说是乏味的,所以他们在阅读课本的时候有时会缺少历史探究心。比如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补充史料。有一名历史教师为学生补充了这样一段史料:“致远号被日军雷击沉后,邓世昌及将士全部落水,爱犬咬住它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邓世昌决定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带着愤慨和遗憾一起沉入大海”。学生在阅读这段史料时极易与史料产生共鸣。很多初中生阅读这段史料以后,想要去了解邓世昌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中日甲午战争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等。此段材料的描述生动且富有情感,它具有很强的精神教育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起到教学中的“画龙点睛”作用。

二、用史料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即使历史课本的描述再如何客观,它所描述的内容也只是一家之言,如果学生将初中历史课本描述的内容当作权威,盲从历史课本中的记录,就不能看到真实的历史。当前历史教学中正存在这样的教学问题。由于历史的发生时间较远,因此很多学生只能了解并学习字面内容,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开展《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节课上,这一名历史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完了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还引导学生学习了台湾人拍摄的抗日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学习上述材料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然后要求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对史料进行分析。这一名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应用这样的方式思考:挖掘抗日战争时的数据,印证台湾纪录片中给出的数据是否正确;挖掘与之相关的证据,分析比较是否有积极的抗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数据、印证比较学习,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培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历史课本中的材料不够全面,理解并分析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含义,得出正确结论。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思辨历史知识,教师可为学生引入相关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帮助学生还原当时历史状况,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并学习历史,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有错误的认知,学生认为历史知识讲述的是过去的事,不是现在的事,因为真实的历史谁也不知道,所以只需要看看历史理论知识就行了。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让学生学会应用实践的方法挖掘历史真相,还原真实的历史。例如以一名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到达怎样的水平呢?”很多初中生发现自己根本回答不出这样的问题。于是这位教师引导学生用实践的方法收集大量的课外信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要学好历史知识不能仅靠阅读历史课本及阅读史料,还要依靠实践来挖掘相关的历史资料。应用实践的方法综合分析史料是学习史料的最高境界,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整合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史料及真实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应用归纳、比较、概括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习,然后得出较为客观的历史结论。史料是历史教学进展的前提,合理地应用史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入史料,对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梅.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4,(06).

[2]张小明.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子,2015,(04).

[3]杨本应.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8).

作者:刘月玲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分析

摘要:历史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肩负着传递历史知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还承载着塑造学生内在品质的重要使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有效地运用历史故事来辅助课堂教学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故事的趣味性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历史故事的深刻寓意又时常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到历史知识,同时也深深地体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课堂教学;历史故事;应用探讨

兴趣对于初中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来说都至关重要,而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历史故事毫无疑问是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历史故事作为课堂导引来让学生熟知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并且历史故事的讲述也符合历史知识的传授规律。历史本来就是由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组成,而历史故事恰到好处地以高趣味性的优势涵盖了这些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乐于接受,并且很多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还能够让学生发人深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科学的历史观。

一、历史故事的选取原则分析

1.趣味性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要以趣味性作为基本的前提之一,历史故事的选取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想要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的欲望,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历史故事的选取也要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学生通过故事能够迅速地进入课堂教学的历史情境之中。

2.主题明确

明确的主题是一个优秀历史故事成功的一半,明确的主题能够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对即将展开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起到一个课程铺垫的作用。历史故事要紧紧围绕着主题层层铺开、娓娓道来,这样有利于整理学生的思绪,为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3.紧扣课程内容

历史故事的选择一定要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而进行,要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教学辅助作用,而不是随意地选取与课程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内容,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视听上的混淆,也容易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外,历史故事的内容要相对于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地拓展,既紧紧围绕,又相对发散,这样学生会通过历史故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策略探讨

1.合理安排故事的穿插时机

历史故事虽然对历史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但是历史故事毕竟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不能够喧宾夺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历史故事的穿插时机,既要让历史故事调动情绪、激发兴趣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又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历史故事的丰富多彩而分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历史小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引,以故事的方式设置历史背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即将讲述的历史时代。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一般学生会在20分钟左右以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明显下降,此时教师同样可以引入历史故事来作为课堂的缓冲,缓解一下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的大脑能够稍事休息,此时历史故事的选择同样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只不过是更加突出历史有趣的一面,然后继续开始课堂教学。

2.服务于课程教学难点的解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并且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学生很难深刻地体会,例如战争、政治等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还是文字的描述,无法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这时如果教师一味地以历史概念为核心进行逐步的剖析,则学生势必会越听越难理解。例如,在讲到近代史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词很熟悉,但是很少有学生真正地领会其中的含义,如果不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个概念,则有关这个部分的很多习题,学生必然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发生在清末的民间小故事来讲述沿海殖民统治区的世态人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另外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历史故事来展现历史的另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历史,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内涵的深度理解。这样历史故事的引入能够让历史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趣味横生或者是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让历史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历史故事的帮助,通过有效的历史故事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涵,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历史故事的选择和引用,充分发挥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课堂的辅助作用,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时海萍.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09(4).

[2]孙建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0(21).

作者:郭武祥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方山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应用

摘要:历史可以理解为真实的故事情节,生动而曲折。将历史教学与故事描述融为一体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它满足新课标要求,颇具时代气息,同时又满足了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鉴于此,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如何创建以历史故事为辅助的初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教学中,因为历史课程内容多是年代纪事,内容较为枯燥死板,因此,初中历史课程中通过故事的运用增加学生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和记忆非常必要。

一、历史教学中故事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1.趣味性———引起学生兴趣

初中生在心理发育上尚未健全,因此,课堂注意力集中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教师上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决定的。一味地强调历史课程内容本身,让学生死记硬背来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无疑是不现实的。历史故事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2.辅助性———帮助学生记忆历史

历史故事和当时的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上具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历史故事的辅助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如,在学习刘邦项羽之战时,可以通过讲述“鸿门宴”这一故事,让学生了解到项羽的正直、谋略不足、对谋士的意见很难听进去等鲜明的性格色彩,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

3.延展性———作为重要的延伸知识

历史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具有真实性、教育性和启发性,非常适合初中生这个群体,历史故事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补充方式是对历史课本知识的一种正向延伸,能够帮助学生拓宽他的知识面,能够在学生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古代学生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学习的“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等历史上著名的关于读书的小故事,让其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

二、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历史故事引出课程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导入语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兴趣的方式。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选择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要具有一定悬念,且不是学生能够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在学习明朝历史“靖难之役”时可以先告诉学生在中国的刑法案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诛十族”的案例,即方孝孺拒绝为燕王朱棣拟即位诏书而被燕王处以诛十族刑法,通过这个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方孝孺会被处以如此残酷的刑法,明朝历史发生了什么?燕王朱棣是如何上位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带着思考开始明朝历史的学习,带着疑问开始新课程的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结合故事分析课程

历史故事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只是由于受到篇幅和教材选择的限制而没有收录到历史教材中。结合历史故事分析历史,通过历史故事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学生通过对故事和教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加了解历史,还原历史。在讲授儒学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时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就是董仲舒。董仲舒建立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教,建立起儒学在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的尊崇地位,结合董仲舒的故事来解密儒学自孔孟之后,在各个朝代的发展。

3.利用历史故事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程教学上同样用处颇多。近年来,《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以及各类历史剧在文化影视市场上大放异彩,这类文学影视作品对历史最大限度地还原和尊重是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历史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学影视作品搬进课堂,如,在学习三国时期历史发展时可选取《易中天品三国》中比较著名的一段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来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既可以将枯燥的历史记事口语化、通俗化,也能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的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历史故事使用原则

1.内容真实有趣

真实有趣是历史故事选用的第一原则。历史故事在课堂上承担的首要作用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故事的趣味性非常重要;其次,历史故事必须要是真实发生的,坊间流传的没有经过考据的野史并不建议出现在课堂上,会误导学生;在兼顾故事的真实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历史故事必须和当时讲述的课程内容相关,故事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课堂。

2.主题明确,正向积极

历史故事的选用要契合课程内容主体,故事没有主题,会造成学生的混乱;与课程内容不相关的故事同样也会给学生没有逻辑、准备不充分的感觉,影响老师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历史故事的选择要明确故事所代表的感情色彩和价值观,历史故事的选择要具有正向的价值观。

3.紧扣课程,频次适中

历史故事的选择要紧扣课程,频次适中,故事从课程内容出发,最终的落脚点是课程内容本身,历史故事服务于教材课程。其次,历史故事的运用要频次适中,过多过少都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故事过多影响教材内容的讲授进度,学生依赖于故事来了解历史,太过狭隘;过少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历史课程除了是一门纯粹纪实的学科之外,它本身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多面性可以通过故事来传达,因此,善于运用历史故事,合理运用历史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20.

[2]尹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6(13):98-99.

[3]李小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3(6):165.

[4]孙洪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80.

作者:胡秀增 单位:山东省高青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