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木偶雕塑工艺技术分析

木偶雕塑工艺技术分析

本文作者:洒玉波 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讲师

一、漳州木偶的雕刻材料

漳州木偶作为福建漳州地区的传统民间工艺,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木材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漳州木偶雕刻的首选材料是樟木。樟木树径较大,材幅宽,中心呈红褐色,边缘呈灰褐色;横切面光滑有光泽,年轮清晰,纹理错综细致;质地重而坚硬,油漆后色泽美丽,干燥后不易变形,耐久性强,可以染色处理;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气,味道清凉,有辛、辣感,在福建民间有用樟木驱虫的习俗。樟木分黄樟、红樟、灰白樟、乌肚樟四种。其中黄樟木质坚韧细腻,纹理清晰,是木偶雕刻的好材料。闽南地区属季风性温湿气候,樟木耐浸、耐湿、不易变形,不生蛀虫。另外,樟木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适合于精雕细刻,因此漳州木偶雕刻艺人选取樟木,且最好是纤维细腻的樟木根。总之,漳州木偶雕刻材料首选樟木,是由于樟木是闽南盛产的木料,到处都有,取材方便;同时,它有一种香的味道,一般比较不会被虫咬,一个木偶可以保存几百年;加上布袋木偶颈部是掏空的,演出时可以套进去表演,手指容易出汗,特别是在夏天,汗味发臭,这种木头可以吸汗;而且樟木木质比较松,比较好雕刻;还有一点就是这种木头比较轻,演久也不会累。

二、漳州木偶的雕刻技艺

木偶在木偶戏的演出中是“演员”,不演时是艺术品,木偶是立体的,可以在不同角度欣赏。根据木雕技法的定义①,漳州木偶雕刻的技法属圆雕法。雕与刻都是对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削减。雕刻艺人们十分注意对形体体积的把握,正如民间行话所说:“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掌握木材料的特性,刀法切忌垂直进刀或逆纹进刀,否则木料难以受刃,容易伤及形象。经过千年来的传承与发展,漳州木偶头雕刻已经积累了一套很成熟的雕刻程式,总结成口诀为:“五形”、“三骨”情之最,雕刻紧抓莫放松。脸有千样各有形,眼鼻口耳变无穷。传统的造型已经十分完美,在此基础上如何既不丢掉传统,又能创造出新的角色呢?漳州木偶雕刻大师徐竹初是对传统雕刻程式化符号灵活运用的佼佼者。在长期的雕刻实践中,徐大师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木偶雕刻技巧。他认为:木偶头只有大约十厘米的“樟儿木”(坯木),雕刻要像绘画中的“工笔画”那样讲究精巧细腻,做到纤毫毕现,惟妙惟肖。他将传统“原型”的各种符号,包括五形(两眼、09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嘴、两鼻孔)、三骨(眉骨、颧骨、下颌骨)等元素打散,然后根据角色的性别、身份、性格需要做适当比例和有机配合,以有限的符号,创造出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的艺术形象①。但是,木偶雕刻是一种“减法”的艺术,不是造型元素的简单相加,如果没有对传统元素的融会贯通,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漳州的木偶雕刻艺人们承继了木偶雕刻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传统的造型符号元素烂熟于心,在完善传统木偶雕刻程式的基础上,往往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意挪用造型元素,从而创造出许多新的角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木偶雕刻师们总结出独特的创作法则“确立最能代表个性的轮廓形态,如脸谱拉长、缩短、宽窄的上下不同、五官移位、聚散及至借助动物特征或者荒诞古怪的结构,来强化人物个性”。②这套法则,可以总结为“原型推衍法”。“原型推衍法”既保存了木偶雕刻的优良传统,又能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

三、漳州木偶的雕刻工序

漳州木偶雕刻的工序十分严格,大致可分为雕刻和粉彩两道流程,细分则包括开坯、定型、细雕、盖土、上粉、画脸、过蜡、装饰等多道工序,技术性很强。开坯:樟木料选好后,锯成约十公分长的节段,然后劈成桃子样的三角形。每段都先在五分之二的下半部分砍成脖颈形,再在五分之三的上半部分劈成所需的头脸大体,以备定型之用。定型:以鼻梁为中线,定出鼻、眼、额头的位置,各占三分之一。然后决定下颌、嘴及耳的位置。确定比例定点设计后,就可以开始粗刻五官。“忠良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运用“五形三骨”设计定型,这是最重要的阶段,角色的基本类型,骨骼、肌肉的塑造在这一阶段几乎得以完整呈现。以后的努力,都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细雕:细雕是在定型后的粗坯基础上逐层加深细刻。粗坯是从无形到有形,从含糊到明确,细雕包括大至脸的轮廓,小至眼皮的厚度,皱纹的大小、形状、位置的安排,都在这个阶段完成。雕刻时注意五官的对称。从侧面看上额、鼻梁、颧骨、眼睛等是否过于凹陷或突出,直到完全合乎要求,做到“侧仰兼顾,面面俱到”。盖土:即打底。盖土程序复杂,必不可少。漳州木偶盖土,所用材料是金门岛或同安县的黄土,质地细做、粘度适中。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注意把握煮胶时间必须适度,还要注意掌握对入土中的胶质,开始的一二遍可以多一些,便于裱绵纸,待干后用小竹刀沾水修光压紧,再盖胶质较浓的黄土,使裱层牢固,而后逐渐减少,反复进行二十遍左右,经过水磨,仔细修整,用砂布细磨后,再用小刀细修五官的细部,然后跟着沿线再刻一遍,接着使用竹篾挑黄土修补五官,使线条清晰明朗,整齐端正,以备粉彩。上粉:这道工序更为复杂细致。可先将白粉(白铅粉加白矿石研成粉)调入牛皮胶,搅成干块状,放在干净的石头上猛敲,入钵研磨成药膏状,然后冲入开水,搅成牛奶状,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用纺绸过滤两遍,就可以使用。上粉时要顺一个方向施涂,每一遍后均需微火烤干。如此反复进行五十次左右,中间还要打磨修整数次,直到木偶头达到瓷器一样光亮细洁,上粉才告完结。画脸:即施彩。主要根据传统的或自己构思的色调及脸谱式样,着以彩绘。画脸谱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细节,有粗有细,同一片颜色中要有深浅变化。画脸的颜色以金、银、锌粉、辰砂、银朱、藤黄、佛青、朱膘、墨等为佳。这些颜料涂后不褪色,耐久性强,最适用木雕彩绘。过蜡:画好脸谱后用刷子蘸石蜡拭光,表面既光泽美观,又使色彩经久不褪,另外也可以起到护色防潮的作用。装饰:木偶是木偶戏的演员,木偶头完成后,还要着手进行“人要衣装”的最后阶段:给花脸、老生装须、戴帽;给女旦套头发,装辫子等,然后分别装上四肢,穿上各自的服装,以备上台充当“演员”。

四、漳州木偶的雕刻制作工具

在漳州木偶雕刻工艺中,除了优良的雕刻用料、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严格的雕刻工序外,雕刻工具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木偶的雕刻制作过程虽然繁复,主要使用工具却很简单,主要有六七种:大小刻刀数把,圆锥一支,手锯一把,篾刮子一把,竹刀一把,画笔大小各数支,颜料若干(以矿物颜料为主),刷子一把,蜡盘一块等。这些工具有的可以直接在商店里买到,有的是艺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制作。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工具,如磨刀石、针线(缝制头发)、加热器等。现代木偶雕刻开始运用一些现代工具,如雕刻机、电锯、电钻、喷漆等。对于自己的用具,木偶雕刻师们视若珍宝,十分注意保养,刀常常要磨快,用后擦拭并用布包好。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工具在漳州木偶雕刻艺人们手下充满了灵性,真可谓“刀刻龙蛇,笔走神奸”。

福建漳州木偶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讲,它对中国的历史、戏剧、美术、民间文学、民俗以及宗教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从具体的方面来说,它对研究闽南和台湾的传统建筑、家具与室内陈设、服饰、生活用品、兵器以及交通工具,也提供了非常丰富、形象的资料。2006年,漳州木偶雕刻被批准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漳州传统木偶雕刻的抢救和保护,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传授至海内外,使木偶雕刻艺术得到传承,并促进对台文化交流。漳州木偶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肯定,更有待于人们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