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当下高校新生党员教育管理策略

探讨当下高校新生党员教育管理策略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1新生党员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1.1培养的时间较短,没有严格遵守发展党员的条件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党员存在培养时间较短的情况,入党时间和流程不符合《发展党员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结果显示,有63%的学生是在高三的时候申请入党,培养时间不足一年就成为了预备党员,其中甚至有9.8%的学生是在高考结束后“突击”被培养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只有37%的学生是按照正常程序教育和培养起来的。在《党章》中明确规定,突击发展是指不坚持党员标准违反《党章》规定,在短期内大量培养和发展党员。目前,有少数高中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让自己培养的学生进入高校后有更高的起点,便在学生毕业前大量发展党员。甚至有的学校将发展中学生党员与评选省市“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对等起来,或者将之与“送人情”、解决关系户等事联系起来,违反程序、虚报年龄、突击搞材料,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对象也拉入党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8.5%的学生承认自己的入党申请书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写的,而且申请书也是自己直接在网上下载的,有13.5%的学生承认自己在积极分子考察期间,没有定期撰写思想汇报,只在通表会议召开前突击完成,有15%的学生表示入党材料有很多都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后补的,对于入党程序并不清楚。认真查看这些学生党员的党籍,有的人甚至是在高考后发展的,实在不能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1.1.2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入党动机模糊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高中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都进行过党校培训。但是由于高中自身的学业压力较重,学校也将党校培训的内容简化、压缩课时。有61.5%的学生表示他们高中党校的学习时间仅有几个小时,集中培训了不足3次,也没有进行正规的考试便获得了结业证书。有62.1%的学生表示他们没有认真地学习过《党章》,仅仅简单地翻过,对里面的内容不甚了解。由此可见,很多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开设的党课教育缺乏系统性,不能帮助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党史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因此也难以使学生形成对党正确的认识和信仰,从而导致了他们政治立场的不坚定。对于“为什么要入党”这个问题,在问卷中有10.7%的中学生党员认为入党对于自己担任学生干部、评优以及就业有利,还有13.5%的中学生党员表示自己申请入党是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其余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党员都觉得是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和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影响,出于的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但是对于自己是否将之作为自己一生的信仰和奋斗的目标,入党后应该如何去做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1.1.3模范作用发挥不佳,素质参差不齐

有少数新生党员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的实际表现与以往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根据我们的调查,在第一学年的学习中,有7.2%的新生党员出现了1门不及格,有1.37%的新生党员出现了2门不及格。另外,在问卷中,有14.6%的人认为新生党员存在着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党员意识薄弱的现象,有5.82%的人表示新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身边的困难同学漠不关心,在荣誉和利益面前常常不顾他人的感受,伸手索取,没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68%的人认为这是因为少数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正,功利心理较重,将入党作为政治资本。有32%的人认为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党员的党性只停留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个人阅历浅薄,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磨练,导致了党员意识、组织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较淡薄。这种学生党员虽然是少数,但危害严重,有损我党的整体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影响了党群关系。因此紧抓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教育,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2加强高校新生党员教育管理对策分析

高校新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只是属于个别或者部分群体的现象,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会影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因此,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根据新时期新生党员呈现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2.1严格审核新生党员的党籍材料,确保质量

在中学生党员转入高校以后,高校党组织一定要认真审核每一份资料,检查其党籍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区别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审核材料的关键点首先是时间,包括申请入党的时间、成为积极分子的时间、支部大会通过的时间、党委审批的时间。其次是审核材料是否齐全,包括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政审函、党校结业证书等是否齐全和规范。针对学生党籍材料中出现的不同问题,高校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入党材料不完整、入党材料在时间上有矛盾的、缺失党校结业证书及政审函等基本材料的,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党组织负责的态度,高校应与学生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核对学生党员的基本信息;对于未满18岁就入党的新生党员,应当帮助其端正思想认识,加强教育,并适当延长他的预备期。对于严重违反《党章》中的规定而发展的学生党员,例如不是在学校发展而是在父母单位、居住地村委会发展的、没有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后就发展的,则拒绝将其接收为预备党员。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慎重,将情况上报给上级党组织并取得一致的意见。与此同时,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端正入党动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重新入党。

2.2端正入党动机,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

前文说过,高中入党的学生党员,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端正的情况。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党组织认真分析不同动机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情况给予教育和引导。这就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新生党员继续教育和培养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高校应要求新生党员和每年一起入校的新生一起接受业余党校的培养和教育。党校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党史党情教育、党性修养的提升、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章程,并能科学地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涯,自觉地以学生党员的标准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地起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用。为了提高党员意识,高校也可以在院系内建立党员活动室,加大宣传工作。例如可以在墙上悬挂党旗、入党誓词,在书橱内摆放精选的书籍和优秀学生党员日记,定期在党员活动室里开展政治学习和党日活动,将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院系也可以定期开展《党章》、时事政策知识竞赛,督促学生党员学党史、知党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

2.3加强日常的教育培养,抓好预备党员转正关

预备党员转正,是对一个党员进行考察和教育的关键点,是对其理想信念、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奉献精神和模范作用的一次全面检查。抓好转正关,也是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保障。有的学校不是很重视这项工作,导致有的学生党员出现“入党后松一半”,没有继续以一名学生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出现对班集体不关心、学习成绩退步、模范作用不明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威信。而新生党员是党组织在大学新生班级中的形象代表,如果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会影响其在班级中的公信力,也会影响该班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一定要抓好新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加强对其中预备党员的考核工作。由于新生党员的特殊性,他们刚进入大学,自身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习惯、大学文化的融入存在不适应性,很难立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党组织对新生党员的重视、引导、教育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学生党支部应派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与新生党员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关系,帮助新生党员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确定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这种帮扶关系应当延续一年左右,以帮助新生党员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身的行径,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从旁对其进行引导、监督和帮助,并协助党组织完成对新生党员的预备期考核工作。

2.4积极利用网络载体,创新组织生活方式

当前的新生党员多半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盛行而成长起来的。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但其中的负面因素也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党务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利用网络中的有利因素,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院、系的层面来说,应建立以高校学生党建为专题的网站,宣传时事政策、社会动态和校内外值得推广的党建措施、活动。另外,高校应及时将新生党员纳入到对应的学生党支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增强他们对于支部的归属感。会议的内容应结合国家的时事政策、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会议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如座谈会、看录像、校外交流、参观爱国基地、辩论赛等,调动起新生党员的积极性,拉近新生党员与支部其他党员的距离,有效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

2.5搭建平台,树立党员形象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高校在做好日常培养和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帮助新生党员树立形象,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例如,在新生党员宿舍建立“党员责任区”,形成“有问题,找党员”的和谐宿舍氛围。在班级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对象,督促学生党员提高认识,主动帮助班级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开展“党员服务日”、“党员示范工程”以及佩戴党徽等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高校还可以引导新生党员积极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使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服务同学,服务教师,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还可以安排新生党员担任所在班级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让他们在严格执行党员培养的程序中,使其党员意识得到锻炼,督促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规范自身的言行,时时处处以学生党员的标准为规范,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2.6加强人文关怀和个性化的辅导,重视学生主体的需要

要增强当前高校新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必须尊重、满足他们的主体需要,从而发挥主体需要的内在驱动力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新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加强对新生的人文关怀、个性化辅导和心理辅导,坚持教育和服务并重,既教育人,又引导人,做到因材施教。党务工作者可以通过审核学生党员资料时,了解学生党员的家庭背景、经济情况、在高中阶段的表现以及考核期间的情况等。高校可以通过给新生党员一些机会,例如做班级临时负责人、迎新志愿者等,让他们活动在新生进校时的第一线,及时了解新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日常的管理和教育中,注意对其言语、行为中的积极因素进行鼓励,多发掘其闪光点,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尽快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并积极地追求不断进步。总之,做好新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其中不仅涉及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也影响着基层党组织能否较好地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因此,只有从整体上推进这项工作,善于积累,不断实践,勇于创新,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学生党建工作达到预期的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周鸣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