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法治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路径

浅谈法治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路径

【摘要】在公民法治教育的各对象群体中,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对未来中国法治化进程将带来的重大影响,应当成为法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法治教育;大学教育;路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教育是提高公民法治品质的重要途径,也应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治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中国法治化的进程,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应受到高度重视。

一、加强法治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实践环节

(一)发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介绍了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旨在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认同法律精神,使大学生真正树立“爱国守法”、“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它也介绍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内容,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理念渗入课堂,使学生懂得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获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作为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思修老师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作用。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善于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以致用。根据教学安排,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了解社会,了解民情,在实践中提升社会责任感。(二)培育一支文化素质高的法治教育工作队伍。法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支队伍不仅影响法治知识的传播与弘扬,更关系着法治理念的贯彻与落实。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无形中会给学生带来影响。重视法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也是当前形势所需。这支队伍人员主要包括法治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管理与后勤人员。1、法治教师队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传播社会主义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在其它政治理论课程中也闪耀着法治的光芒与智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系统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法治观念,提高其法治品质。这些教师也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着重引导,发挥合力。要努力提高法治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提升理论水平。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及时关注理论前沿,在讨论中思维碰撞,激发更多智慧。他们开展法治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教育的效果。2、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活中,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密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人员,涉及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尽管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并未直接明确辅导员要承担法治教育的责任,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课外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进行指导,进行必要的参与。辅导员、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训练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3、管理与后勤人员队伍。大学里还有一支潜在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队伍,就是行政管理与后勤人员。尽管这批人员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直接的教育引导,但是他们管理、服务学生,从他们的管理理念、服务方式依然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法治态度和理念。切实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大学生的权利,在服务和管理中做到公平和公正,那么这些行为也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公平正义、一视同仁等理念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形成也有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用政策导向,引导他们自觉承担起育人责任,形成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二、创新法治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载体

(一)改革法治教育课程。单纯依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必修课,试图使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获得法治思维显然是不现实的。应结合师资力量、学生兴趣开设多门法治教育选修课,丰富课程的形式和课程内容,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有针对性的选择,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提高任课教师的法律素养,在课堂教育时,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探索活泼多样的教学策略,注重法治精神的传递。(二)丰富法治教育活动。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承载着多种功能,学习拓展、深入研究、娱乐休闲、交流成长等。要充分重视大学生课外活动,充分发挥这一阵地,丰富法治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外法治教育活动,比如成立社团、兴趣小组、模拟法庭等,使大学生在参与中主动接受法治知识的教育,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传递。借鉴国外法治教育经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显然不足,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考察先进的实践模式,结合我国高校课外实践的现状,找到符合中国大学生的活动模式,增强法治力量。(三)完善法治教育阵地。在法治教育中,还要与时俱进,及时利用新兴的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有效结合,扩展法治教育的阵地和辐射范围。传统的班级板报、学院院刊、校园广播等都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利用新兴的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校园网络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出富有新意的法治宣传模块。理论与生活紧密结合,以各种专题形式、生活法治小常识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法治时刻就在身边。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及时让学生参与互动,听取学生的建议,了解学生的心声。同时特别要注意建设运用好网络教育阵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中,网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提高大学生网上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使用网络。

三、优化法治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环境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环境影响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全过程,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制约法治教育的效果。要想使学生信任法治、遵从法治,就应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优化法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建设。恩格斯指出:“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对外开放日益深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西方各种思潮不断涌来,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已经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腐败问题、贫富差距、违法执法问题等,大学生还不能够正确分析、辩证看待这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些问题容易让大学生产生迷茫、质疑心理,影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信心。社会上的不诚信行为、法治环境恶劣都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要努力营造民主法治、信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正能量,使其对法治建设充满信心。良好的法治环境也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形成推力。(二)优化法治教育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的法治环境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影响更为深刻和直接,他们生活在校园里面,能够随时关注校园环境的变化,感受校园的法治氛围。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较好地凝练大学精神,对学生起到熏陶感染,对教师具有凝聚力量的作用,对大学生法治教育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应该建立完备科学的各项制度,为依法治校奠定良好的条件,依法治校的具体实施和落实情况能够为大学生树立了重规则、守法纪的榜样示范。因此,要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树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育人的理念。同时学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经费,为大学生开展法治实践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李淑慧.法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J].学术交流,2007(12)

[4]熊伟.迈向现代性的大学生法治教育[J].江苏高教,2009(5)

作者:孟书广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