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茶文化中大学教育融合美学特性分析

茶文化中大学教育融合美学特性分析

摘要:我国传统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与佛家、道家、佛教等思想融合交流,吸收了大量的美学思想。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这些美学内涵,是我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培育和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健康的美学素养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传统茶文化在与大学教育的美学特性融合的角度,试着分析一二。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教育;美学特征;路径分析

中国人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饮茶者将茶从单纯的饮品上升到了文化的范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而这种文化的积淀也催生了极具内涵的茶美学,这种茶美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内涵息息相关,同时也囊括了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精髓,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而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成熟和完善的关键节点,需要用健康向上的审美理念去引领和引导。所以在大学教育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美学特性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1中国茶文化的美学特性

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和茶学家对中国茶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基本可以把茶文化的美学特性归纳为三层,分别是清净之美、中和之美以及儒雅之美。下面笔者分别进行阐述。

1.1清净之美

茶文化的清净之美主要源于茶叶本身的自然属性,它是一种外在的美,也是一种静态的美。中国的茶叶,基本上产自于我国的南方丘陵地带以及西南一带的山野,远离市井的喧嚣,多了几分安静和幽雅。另外,南方微酸性的土壤和常年的阴雨天气,使得茶性的特点为微寒,味道或者醇厚或者清淡,没有浓烈的异味,让人饮之有先苦后甘之感,有清热去火、明目提神之功效。从实际中看,饮茶者在饮茶后,内心多会变得深沉而平和,往往会忘却凡世的嘈杂,而进入一种淡然超脱的境界。我国古代的饮茶者很早就发现了茶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道家和佛家所追求的境界和审美取向不谋而合,于是便在茶事活动中加入了很多仪式性的内涵,这些都与茶叶的自然属性息息相关,其美学特性可以概括为“清”和“静”。一方面,清净之美会体现在茶事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如饮茶环境之幽静、煎茶水之清、饮茶者一举一动之雅和静。即便是在当代的茶楼、茶馆,也非常注重这种清净之美,比如说背景音乐要舒缓低沉,不能嘈杂,灯光也不能太亮,而是要烘托出一种抒情而清净的氛围。另一方面,清净之美还体现在茶事活动的和谐上,虽然茶文化讲究静态之美,但却不能没有动态之美,因为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形成一种完整而和谐的美。比如说在茶艺表演中,服饰、灯光、音乐等因素的选择,就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我们可以简单举个例子,与汉族舒缓、幽雅的茶艺表演相比,蒙古族的茶艺表演则更加豪迈,因为它们本身就生活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面,日常生活单调而乏味,必须用豪迈高亢的歌舞和浓烈醇厚的奶茶来度过漫长的草原之夜。而汉族人口稠密,生活节奏较快,市井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便希望通过茶事活动来远离喧嚣,回归自然。

1.2中和之美

茶文化的中和之美主要源于儒家文化的审美追求,儒家文化讲究真善美,追求美与善的和谐统一。而茶叶本身平和的特质与中国人温和谦逊的性格很是契合,于是便将两者进行结合,并把茶拟人化,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到一起,通过茶文化来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平和处世的人生态度。这种“中和”的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就茶来说,注重饮用那些到时而收的茶叶,因为这样的茶叶既不早也不晚,味道不会过于寡淡,也不会过于浓烈,而是恰到好处。二是就饮茶之水来说,虽然讲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但是在实际饮用中,却有着较为严格的选取规矩,山水只能选取那些水势平缓的乳泉和石池中的水,不能选用那些激流的瀑布水。江水则要选用河面宽广水势舒缓的江中水,因为这样的江水水流较慢,水质清和,同时也远离人烟,没有污染。三是饮茶之器皿,以陶瓷茶具为上佳,因为中国的饮茶者认为金银器皿是奢侈而豪华的,代表了权贵和金钱,与茶文化相去甚远,而铜铁茶具则粗糙低贱,无法彰显茶文化的高雅之情,唯有陶瓷茶具既不奢侈也不粗糙,而且精美典雅,物美价廉,最能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品位。这些都能体现出茶文化的中和之美。

1.3儒雅之美

这可以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从审美主体来看,传统茶文化要求品茗者要温文尔雅,既要有很好的个人魅力,做到“独善其身”,也要有仁爱的良好品质,做到“兼济天下”。这种审美情趣不仅局限于茶事活动中,更是延伸到了饮茶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大有裨益。从审美对象来看,还追求境之雅、器之雅和艺之雅。以境之雅为例,其指的是饮茶环境要幽雅。受到道家“天人合一”以及佛教“禅茶一味”的影响,中国饮茶者在品茗环境的选择和营造上,多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方面,在饮茶时多选择幽静而深远的自然环境,在山水竹林小溪中,去感悟自然魅力,去抒发个人情感。另一方面,还会在室内或者庭院中,通过种植竹林、构建假山等方法,营造出一种超然洒脱的仿自然环境。

2当代大学教育

在美学上的偏差和缺陷眼下,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浪潮和审美情趣竞相涌现,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特点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最为明显。而现在很多高校对美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并没有将美学教育放到学校整体教育的规划当中,这也易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审美价值上出现一些偏差和误区。一些高校对美学教育缺乏科学而正确的认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专业老师,都会将就业率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放到首位,一切工作都围绕“找到好工作”来规划和实施。从大学生一进入学校便将授课的重点放到四年之后的就业上面,一切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等方面为中心,来进行专业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设置及安排。至于美学教育,大部分高校都会觉得虚无缥缈,其与学生就业没什么关系,也与学生日后工作情况相去甚远,基本不会花太大功夫去开展大学美学教育。即便有的话,也是一些泛娱乐化的内容,为了迎合学生口味,多采用一些时尚流行元素,甚至还有一些低俗的糟粕。另外,不少高校过于追求外在的“美学”,却忽略了对学生内心的审美教育。比如说,很多高校为了追求美观,会花费大力气去改善学校内部的硬件设施,如建设一些校园广场、楼台走廊、艺术雕塑等。当然,这种外在的内容的确能够增加一所学校的魅力,让人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要把重心放到培育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而积极的审美情趣上来,这种内在的美学虽然无法通过硬件来体现,但它却能够体现在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气质风度上面,这种审美情趣代表了一所高校的水准和品位。

3传统茶文化与大学教育的美学共性

在大学教育中融入传统茶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带来更多的美学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能力。现在,在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各式各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继登场,而这也让高校校园呈现出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一些低俗庸俗甚至暴力色情的审美内容很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审美取向上的偏差。比如说,当前一些娱乐节目和影视剧,为了博得眼球和关注,大肆渲染一些低俗的“审丑”内容,还有一些互联网运营商,也为了搏出位,用一些搞怪、庸俗和色情的内容来吸引点击率,这种错误的审美取向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其严重的负面作用。而传统茶文化则有着极其深厚的美学价值,这些都是经受了两千余年时间考验的经典美学,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一,我国的茶文化蕴含了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可以丰富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结构,让他们了解到我国茶文化的历史之美。譬如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不同茶具,如唐三彩、紫砂壶、青花瓷等,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演变过程,更是能让他们学会欣赏这些茶具美在哪里,美在何处。同时,我国茶艺、茶礼和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的外在表现,还根据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差别,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比如说客家人的采茶戏、广西白族的采茶舞、蒙古族的茶艺表演,这些都可以使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第二,可以用传统茶文化包容万象、通融万物的特点,让大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立体和宽广。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在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传统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国社会文化和民俗的方方面面,与世间万物充分融合。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美学追求,茶文化在发展中与儒家、佛教、道教等思想相互融合,追求一种和谐之美、自然之美以及孤寂之美,这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取向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传统茶文化还与生活中的美学和艺术相互融合,具体呈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书画、音乐、室内环境等方面。在大学教育中融入传统茶文化,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茶文化的同时,去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的美学价值,培育出他们一种积极向上又高雅脱俗的审美情怀。

4传统茶文化融入大学教育的路径分析

在大学教育中融入传统茶文化,不能简单一刀切,而是要根据茶文化的不同美学特性以及大学不同专业的授课情况,来合理设置和安排茶文化的课程。比如说,针对那些很少接触茶文化的大学生来说,应当先给其普及一下茶文化的基础美学,如饮茶环境之美、茶艺表演之美等,使之对茶文化的美学价值有一个总体而全面的认识,为下一步的美学教育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而对于那些对茶文化了解较为深入并且有一定审美水准的大学生来说,则可以从精神的高度和文化的深度入手,让他们从茶文化的各个角度去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同时,还应当根据不同院系的学生去安排不同的茶文化教学内容,譬如说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到茶文化的环境之美上面,这样能让传统茶文化与其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而对于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则可以用茶文化蕴含的艺术之美,如茶艺、茶具的艺术价值等,让他们更好地感悟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还要多进行创新,多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去传授茶文化的美学内涵。茶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就不应只是局限于简单的课堂教学,而是要开动脑筋,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譬如说,在一些条件允许的高校,可以设立一些户外课程,带领学生前往茶叶的原产地,去认识和学习茶的生产、采摘、炒制过程,去观摩采茶戏、采茶舞、采茶歌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去参观一些茶叶博物馆等场所,如此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上对茶文化有更好的认识,让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茶文化在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5):58-58.

[2]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J].农业考古,2006(2):87-99.

[3]马嘉善.中国茶道美学初探[J].农业考古,2005(2):53-57.

[4]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叶,2007(3):13-15.

[5]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111-113.

[6]王金水,陶德臣.茶文化发展现状及主要趋势分析[J].农业考古,2004(2):107-111.

作者:卢文玉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