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如何把握电影创作的五把利剑

浅析如何把握电影创作的五把利剑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创作途经与创作方法。从主题诉求、叙事节奏、镜头语言、艺术烘托及人物台词等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对电影创作中的重要元素有较为明晰的认识,进而找到通往电影美学领域的路径。

关键词:电影创作;主题诉求;叙事节奏;镜头语言;艺术烘托;人物台词

电影艺术是现代科技和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结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及多种先进科技手段的综合艺术。电影与其他艺术相异的美学特质主要在于它有独具个性的物质媒介、表现手段、结构方式与艺术符号,最重要的一点体现于它是由声画结合的活动性的画面构成的丰富而复杂的艺术样式。那么,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电影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特殊性,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把握电影创作呢?笔者将以自己有限的创作经验为基础,对这一主题进行浅薄的总结,希望能够与同行交流商榷。

1主题诉求:思想性的凸显

电影和其他艺术类型相似,首先是一种表达,表达就需要一个主题,主题是电影的核心,一个好的主题能成就一部电影。根据苏联文学泰斗高尔基的定义,主题,即“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他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他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亦即“赋予它一种形式”。[1]由于这一关于“主题”的定义在我国新时期以前的文学艺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颇具代表性意义,因而本文在讨论电影主题的相关问题时,拟参照这一概念加以分析。影视与戏剧这两种艺术不分家。剧本写成之时,导演的二度创作正在悄然酝酿之中,这正是其从事电影创作的必经之路。编剧创作出的文本,虽然具有特定的故事情节,但作品的中心思想却是隐而未现的。而导演的“万里长征第一步”便是依据剧本确定作品的主题及思想意蕴。那么,这一过程有何“要领”呢?首先,电影作品的立意要做到集中而明确。一部作品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观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导演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刻画并加以强调与提示,调动多种手段,达到“声光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引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如果影片的主题有多个(三个以上)的思想聚焦点,那就很可能连一个普通的问题也说不清楚,观众可能就会看得云里雾里。其次,影视与文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文学剧本为影视作品提供底本,影视作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但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看,欣赏者在影院看电影和日常读文学作品是不同的,电影是较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若错过关键性的细节,则会跟不上后续剧情,进而产生观赏障碍。因而,电影的主题思想必须明确而扼要、切忌晦涩难懂。例如,侯孝贤作品《悲情城市》,展示了“二•二八事件”给台湾本省籍民众带来的精神创伤;《儿子的大玩偶》则鲜明地反映了美日“新殖民主义”宰制下的台湾当代民众在生存与自我认同上的双重矛盾。再次,电影作品的主题需具有独创性。例如,《庐山恋》《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这样的优秀作品,虽然历经了岁月的冲刷与磨砺,但仍以它们独特的思想意蕴传达出对中国当代革命理想主义的珍视与追忆,成为50后、60后两代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反之,一部看似华丽炫目,主题却陈腐不堪的所谓“大片”,就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最后,电影作品的思想意蕴贵在深刻。一部优秀的影片,其传达出的主题往往不会过于平易和浅露,而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如《肖申克的救赎》展现的是主人公人性的坚忍与光辉;《勇敢的心》讴歌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中,勇士华莱士心灵的伟大;《美丽心灵》展示了夫妻之爱具有打败病魔、促成事业辉煌的神奇力量。反之,由于社会媒介作为一种有限资源,若影片讲的故事过于庸常甚至恶俗、媚俗,那不仅发挥不了其教益功用,还容易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也要求导演在创作时,必须从生活带给个人的鲜活体验出发,带着真挚的情感和热忱的艺术精神从事创作。第五代、第六代的知名导演都体现了这种对电影主题诉求的执着追求。

2叙事节奏:故事的韵律魅力

很多电影理论家都把电影的节奏看作电影的生命力,对于电影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来说,节奏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影节奏可慢可快,关键在于节奏所体现出来的韵味,比如台湾名导侯孝贤,其追求的长镜头成为自己的“品牌”,因其独特的韵味而被认可。从形式上,影片节奏可分为镜头内部节奏和镜头衔接的外部节奏。而从内部节奏来讲,除了硬件造型节奏(主要包括人物和物体的造型、色彩、运动以及镜头、景别、构图、光影等要素),最主要也最考验电影导演和编剧创造力的就是叙事节奏。一般来讲,叙事节奏是指影片事件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所产生的节奏感,要想有好的叙事节奏,就必须有好的故事结构、人物、冲突,总之,叙事节奏决定了整部电影的成败。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叙事节奏?第一,张弛有度,时刻以观众观影心理体验为核心。正如大戏剧家席勒所言:“一个新手就会把惊心动魄的雷电,一下全部朝人们心里扔去,结果毫无收获;而艺术家则不断发出小型霹雳,一步一步向目的地走去,这样正好能完全穿透别人的灵魂。只有逐步推进,层层加深,才能感动别人的灵魂。”这也是烂片和优秀影片的区别所在,好的电影让人入迷,不会有不适感。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细节,该紧张的时候必须紧张,而该舒缓的时候也必须慢下来,从而寻到整部影片的平衡点。第二,把握好事件密度,让故事有呼吸感。事件的核心就是冲突,合理安排冲突密集度会让故事更具可看性。例如经典影片《通天塔》,故事涉及六个家庭、十个人物、三个国家、四种语言,除了结构独特之外,其情节密度的安排也具有独特美感,一对摩洛哥小兄弟在玩父亲的步枪时,意外射中旅游大巴里正面临婚姻危机的夫妻,妻子重伤;而在美国圣地亚哥的保姆又私自带着这对夫妻的两个孩子去了墨西哥,危险一重接着一重,故事情节时刻牵动观众的心。第三,内在情绪一定要饱满再饱满,情绪是发动机。内在的东西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内在爆发力,不管人物再怎么奔跑,节奏也是缓慢无聊的,而如果内在冲突强大,就算人物静止不动,观众也会觉得非常紧张。科波拉的经典影片《教父》中,老柯里昂坐在办公室抽着雪茄沉思,但观众会觉得这个黑手党老大正在酝酿着什么大事件。

3镜头语言:电影最独特的表达形式

对于电影来说,导演的二度创作尤为重要,将故事从文字语言转换为荧幕影像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考验。因此,一般认为电影更大程度上属于导演作品。镜头语言是导演对故事诠释和表达的外化,出色的镜头设计是一部好电影的重要元素。关于镜头语言的理论很多,笔者仅从实际运用的角度简要总结。首先,好的镜头语言一定紧贴本场情节的主要戏剧目标,时刻记住镜头为效果服务。一场戏要表达人物的喜还是悲,拍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一部电影整体的故事基调不同,镜头语言的呈现效果也不同,例如《唐人街》和《罗马假日》一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镜头表达效果。例如经典影片《毕业生》的开场,从男主角一脸麻木的特写表情开始,慢慢拉开让观众看到其所处的环境——毕业,先表现迷茫,再附加前缀“毕业的”迷茫,这样的镜头语言是文字无法比拟的。其次,场面调度要灵活,充分发挥镜头语言的独特魅力。在拍摄现场,导演是指挥家,优秀的调度决定影片品质。怎样要在一场喧闹的舞会中突显主人公的孤独?怎样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体现人物的恐惧?怎样在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展示人物内心的复杂?这些都需要有创意的场面调度。

4艺术烘托:音乐和美术的另一重天

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指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2]而影视艺术将静态的视觉效应连贯起来,其每一帧胶卷都与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类似,属于贝尔所说的“视觉艺术”范畴,也同样是“有意味的形式”。电影音乐充满魅力,与作品的内在精神、气韵协调的音乐,会提升作品的附加值。例如,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中,赛德克族的子民们在强忍日本殖民者欺凌时,影片的节奏是低沉而压抑的,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而当“雾社事件”爆发,青年勇士们悲愤地举起手中利刃砍杀殖民者时,影片呈现出亢奋激昂、慷慨悲壮的韵律;最后,勇士们遭日军分化瓦解后相互残杀,终归毁灭,作品渲染的氛围则变得哀伤、孤苦、寂寥。而同样是魏德圣导演的杰作,《海角七号》则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现实中阿嘉与日本公关友子小姐邂逅并相恋,伴随着轻松愉悦的叙事氛围;而另一条为暗线,以七封情书为载体,讲述了战后被遣返的日籍教师与台湾本省籍女学生小岛友子的生死苦恋,与之相伴的则是深情款款的抒情曲与和煦的海风、旖旎的海滩风光。所以,应当把音乐纳入影片声音的总谱之中,而不是把声音纳入音乐的总谱之中。无论是《赛德克•巴莱》中哀婉深沉的赛德克族民歌,还是《海角七号》中情致款款的《国境之南》《野玫瑰》等歌曲,都与彼时彼刻的画面融为一体,使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的优秀影片《红高粱》《红河谷》《紫日》等作品,也均将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音乐美特性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美术是电影的另一只重要臂膀,一部影片应该有自己的“范儿”,这个“范儿”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水平的高低,布景、服装、化妆、道具共同成就了影片之美。美术效果的雕琢会增强电影画面的直接视觉冲击力,这也是当代好莱坞大片的法宝,很多大片卖的就是视觉效果,尤其在《阿凡达》开启了3D时代之后,毫不夸张地说,美术几乎成了一些商业电影的全部,如《钢铁侠》《蜘蛛侠》《变形金刚》《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系列影片。此外,优秀的画面渲染会直接影响观众情绪,例如张艺谋导演的代表作之一《英雄》中的红、绿、蓝、白四种色调代表四种行刺秦王的可能,从打斗戏中宫殿悬挂的巨幅帷幔到演员的服饰,都随着这种独立的、纯度极高的色彩变幻而不断出现,这种色彩的变化会给观众带来潜在的心理暗示,直接影响观众情绪,是电影美术魅力的一种体现。

5人物台词:影片故事性的灵魂

电影之中的人物台词是很宝贵的资源,不应滥用,更不应浪费。笔者根据以往的创作经验,简要总结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揭示人物的独特个性。方式一,人物可以揭示一些有关于他自己或者自己处境的重要信息(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陈述);另一种方式,人物可以通过对话展示尽可能多的个人信息。《闪闪的红星》《小花》《霸王别姬》等20世纪杰出国产电影都是这方面的代表。第二,呈现故事细节。除了通过陈述来传递一些基本信息外,影响故事发展方向的因素也需要通过对白来展示。需特别指出的是,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画外故事应当出现于影像之中。第三,建立故事基调,富有个性特征的台词对建立电影的基调大有裨益。譬如在喜剧片中,人物需要说出有趣的台词;相反,在严肃的基调下,人物则不能轻易说出俏皮话。第四,传达主题,这也是人物对白最为重要的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创作者通过人物所说的话,来引导观众对影片中事件的反应。而有时候,人物会用一种微妙而又颇为自然的方式直接“说出”电影主题,最后这点在左翼电影和“十七年电影”中较为常见,英雄人物往往作为导演意志的“传声筒”,直接道出“天机”。

6结语

电影是人类梦想的一个精神载体,做好电影是无数创作者一生坚持的梦想,世界电影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在前人的发展基础上前行,这是幸运也是鞭策。然而,不论科技如何进步,电影依旧是关乎人类灵魂的艺术,要想创作出好的电影,就不能忽视这个核心。

参考文献:

[1]雨林.高尔基谈文学三要素[J].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

[2]克莱夫•贝尔(英).艺术[M].周金环,等,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4.

作者:丁牧 张轩南 单位:北京汇影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