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学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不足成因

中学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不足成因

[摘要]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的成长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是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阶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目前的中学德育教育明显存在时效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研究其成因,并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而推动中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时效性;成因

中学生德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是要追求时效性,合理的德育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觉悟。但是,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德育教育下的学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功利,素质不够高,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其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不足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社会现状和学校的德育教育理想状态差距大。一是社会风气整个呈现一种浮躁的状态,学校里要求学生们踏实学习,钻研学业,但是社会上的各种走后门的现象,走捷径的行为,都使学生很难静下心来。二是学生被要求有良好社会公德心,但在社会上真正想去帮助他人时,又面临着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的难处。三是学校要求学生们树立诚实守信的品德,社会上却屡屡曝光各种“碰瓷”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各种假冒伪劣现象、学术造假现象也层出不穷。最后,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除了一些功利的、腐败的不良风气,还有网络上奇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中学德育,使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制度和现实之间得不到良好的平衡。虽说教育制度已然改革,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要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受人们观念的影响,学校在办学中,更多的重心还是倾向了分数的提升,使学生们被分数所束缚。其次,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教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学业的安排,又使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完善的培训。再者,便是课堂中虽然想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实施难度大,仍然以教师为课堂中心,这对中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也是一大阻碍。最后,就是德育考核难度大,只能用分数来体现,这不利于德育教育时效性的发挥。(三)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难以逆转的巨大影响。但是由于部分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思想道德也有一些缺乏,学生德育面临着很大的难题。一是,家长在生活中学习中对孩子有许多要求,但自己却缺乏约束,起不到榜样作用。二是,家庭的教育目的功利化,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取得更好的分数,考上更好的学校,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少关注,思想观念的形成缺乏引导。三是,家庭教育没有科学的方法,对孩子的大吼大叫,对孩子的宠爱溺爱,都导致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性格上的问题。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动更多,一类是工作影响,某个家庭成员的长期缺席;另一类是家庭的重组更加普遍,家庭环境复杂,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容易成长为问题少年。

二、针对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不足的对策

(一)社会可采取的对策第一,加强社会中正能量的导向。通过传统的新闻媒体也好,或者新媒体也好,对社会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弘扬,加强良好社会风尚的影响。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第二,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和净化。经济的发展,中学生人人都可以接触到网络,但是网络信息十分繁杂,受商业利益的影响,存在着许多色情、暴力等不良的信息。这就需要社会加强监管,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二)学校可采取的对策学校应该更快地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不能空喊口号。第一,树立德育教育的新观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能只看分数。第二,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从专业能力到教育教学,再到品德修养,都要有严格的培训和提升,当教师水平上去了,从而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第三,课堂上努力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的充当指引的角色,对学生各个方面积极的想法进行鼓励,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堂,爱国红色影片等方式,启发性的让学生们自主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最后,要完善中学德育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的思想和其行为统一,将校内和校外结合,达到真正的德育目的。(三)家庭可采取的对策家长要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任务,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自觉的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有目的的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还要注意,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除了学习成绩,更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可以多方面的培养孩子看书、阅读、绘画、舞蹈等不同的能力,使孩子们拥有多彩的学习生活,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最后,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孩子多鼓励,多启发性的教育,并且结合适当的惩罚手段。要把握教育的力度,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中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引导。结束语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孩子们成长空间也同样瞬息万变。不管是社会也好,学校也好,家庭也好,都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变化。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少群.中学德育教育浅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6).

[2]郭琪.中学德育课程实施的困境及应对[J].中外交流,2017(45).

[3]孟玲云.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作者:侯伟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