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德育教育的教育困境分析(3篇)

初中德育教育的教育困境分析(3篇)

第一篇:如何突破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

摘要:当前初中德育教育面临着教师的德育经验不足、学校不够重视和家庭的教育实践活动缺乏等诸多困难,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借助班级例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借助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级活动;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初中教师应该重视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不断优化与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1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

1.1教师的德育经验不足

我们的初中教师大多经历的是高等教育和同学历的师范类教育,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挺高的,但是对于开展德育教育却缺乏足够系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一些教师不能将自身的素质与时代对于德育教育的要求达到一致,不能将国家对于学生的期盼落实到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学习只能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有些德育教育教师的年龄偏大,他们对于当下学生社会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新鲜事物缺乏了解,不能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做到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导致德育教育犹如隔靴搔痒,不能向学生传导正确的德育信息。

1.2学校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给初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很多学校和家长将学习集中于练习配套考试习题和考试试卷上,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长期处于忽略状态。在学科教学中,学校往往通过考试成绩、班级升学率来衡量各个学科老师的教学能力,将德育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单方面的教学压力导致教师一再压缩课堂德育渗透的时间,也导致学生无心感受德育教育,这样的状态无法保证德育教育的效率。此外,家庭的教育实践缺乏也不容忽视。需要家庭密切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工作。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措施

2.1借助班级例会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阶段,班级例会是班级管理和教学沟通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初中班级例会中一般包含周例会和月例会两种形式。教师在周例会中在点评班级学生一周的学习表现和传达学科教师的意见反馈后,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品质开展必要的德育教育,指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课堂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抗拒压力的决心,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全的情感交流机制。此外,在月例会的班级例会中,教师应该加强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积极选取这个月中发生的社会新闻和德育教育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培养和综合素养提升,有效消灭学生身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学习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加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在月例会上对于在德育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鼓励先进生,敦促学困生,从而达到全班德育教育的有效提升。

2.2开展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的初中各个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都是经过教育部专家、文学工作者和各类专家共同研究、探讨拟定的,它综合考虑了初中生的生理状况和思想状况,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初中教师更加应该提高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应该认真结合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特色,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积极进行德育学习工作,实现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双丰收。例如: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和爱国主义事件,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爱国爱党、服务于民的思想品质。

2.3借助实践活动搭建德育平台

初中生在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相对有限,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一定不能忽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所实施的多样化实践活动,从而能够搭建起各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新平台,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总结

新形势下,初中生与社会生活中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方式、核心价值观等,所以学校、社会和家长应该正视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措施,保证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多样化,从而敦促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谭晓旭.试论我国德育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2]鲁玉强,曹秀芬.学校德育教育的困境以及原因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作者:黎伟伦 单位:惠州市惠东县白花中学

第二篇: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分析

摘要:德育也是初中教育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实现价值观念,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也更高,这就需要初中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实效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德育实效性,本文分析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价值观等还未成形,是接受德育教育的好时机,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能够避免受到不良诱惑,避免走入歧途。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提高教育实效性。

1、合理规划初中德育教育

以往的德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制定合理的教育规划,所以在教育中就会出现一些不足和问题,限制了德育教育水平及效果。当前教育部门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因此,学校应该把握好有关文件精神,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制定教育规划,将所有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如学生道德水平、教师水平、资质、学生思想观念情况、预期教育目标、重点内容、课程安排等,让德育教育可以按照规划有序进行,把握好教育的节奏,这样可以减小德育教育的落差。

2、分析学生性格特点,优化教学方式

2.1分析学生的道德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特点

要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先掌握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分析他们的道德心理特点,可以对他们的心理及道德观念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效果。初中学生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道德问题,如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公德心、叛逆心理严重,他们的道德心理具有上进心强、乐观向上的优点。教师要了解他们的这些特点之后,还需要针对他们表现出的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学生在平日生活及教学活动中,学生出现的缺乏道德的一些行为或者是现象,教师要总结这些情况,可以将这些情况作为案例用在德育教育中,通过给学生分析和讲解以及学生们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进而指导要改的地方和怎样改,提高德育教育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2.2通过榜样作用,以点带面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树立榜样也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中[1]。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选择一二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典型,公开表扬这一学生,让其他学生可以向他学习,邀请榜样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经验、道德观点,营造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之间都会有很强的荣誉感及自尊心,这也会激励他们向榜样学生学习,进而可以有效提高班级整体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德育实效性。

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范围及有效性,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在《论语》教学中,有子贡问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就可以进行讲解,其中“恕”字就是包容的意思,即使别人对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这一意思,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让学生分析评价其中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引导学生正确的人机相处方式,将蔺相如和廉颇二人的心胸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宽恕的意义,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渗透了德育教育。再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及原理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函数图像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图像比喻成人生道路,是有平坦、有崎岖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要学会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正视失败和成功,这对学生日后的生活以及踏入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再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就可以将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拓展成人和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对社会有清楚的认识,在人生观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制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摆正态度,能够努力学习。

4、提高教师队伍德育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因此要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2]。学校应该将教育部门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内容都传达给教师,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让教书可以具有强大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还可以通过让教师队伍加入有关部门的培训中,学习新的成果及经验,提高他们的德育思想素质。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就需要将这些教师也集中起来进行德育培训,进而保证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提高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践行道德风尚。除了理论培训之外,还需要落实到实践方面,教师要发挥出示范作用,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道德观念渗透其中,让学生可以受到感染,进而模仿,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将德育也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忠生,艾清萍.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措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2]徐锐,秦凯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实效性探析—对上海大学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建设案例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17(06).

作者:刘波 单位:包头市第八中学

第三篇:谈初中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本文从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出发,对二者的融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既包括对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也包括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二者融合的基础在于其中深刻的联系。学校、教师、家长要想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引导,就应该将二者的关系理顺。

(一)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从教育改革的背景来看,在初中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二者融合,才能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实现全面培养;从教育目的来看,二者均是为了从内在素质上对学生进行塑造,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从专业发展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教育是心路健康教育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延伸,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心理健康,才能够自觉地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从素质教育现状来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融合在德育教育之内,而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培养的必备科目,因此许多德育教师在课程设置中会下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指导融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中,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从理论来源来看,德育教育源于教育学,并与我国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相联系,因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它是从社会人的角度对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其中虽然也存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但是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教学实施方式来看,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权威性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准则,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需要师生之间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沟通交流,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二、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主要实施者,初中生进入到青春期之后,无论是身体发育的变化,还是思想情感的波动都会导致其在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陷入一定的误区,而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从班主任的角度讲,其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自然也最直接、最显著,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熟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来;另一个方面,班主任还应该重视对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除了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是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角色,在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科特点挖掘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进而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初中阶段,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构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在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构建一个活跃、健康的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应该从基础设置建设上入手,建设并完善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依据初中生特殊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正确的疏导意见,让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能有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注重对学校团委组织的建设,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德育教育发展目标,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并根据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做好教学融合,监督、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效果;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普法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接受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一方面完善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让双方及时沟通孩子在家、在校的行为模式以及心理状况,并沟通、探讨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案;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家长的培养,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教育讲座等活动丰富家长的教育理论素养,让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初中是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状态转折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并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而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从而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如东,卢会志.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57-60.

[2]苑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91.

[3]张庆丽.如何使初中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139.

作者:吴丹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卜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