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校园景观与地域文化融合探究

大学校园景观与地域文化融合探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内涵及设计要素分析,讨论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以太原工业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校园景观中地域文化的缺失问题,提出了从地域性、生态性和具有地域特征的地方材料选用上体现景观环境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为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建构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校园景观;景观设计;融合性

引言

大学校园的景观环境能直观地反映出校园的精神面貌,校园的文化即是景观环境的精神基础。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有着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校园文化是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吸纳精髓,凝练、升华,形成、发展。地域文化对提升校园文化的价值、丰富校园景观环境的审美功能,赋予大学校园景观的时代美、人性美和生态美,使校园景观彰显地域特色。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大学校园景观,能展现出大学独特的形象魅力,甚至能带动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如:武汉大学的樱花、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以及以校名命名的道路“清华路”,均是体现地域文化的典范。地域文化景观是了解和解读地方性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性文化的具体体现和载体,是校园人文空间的基石,因此在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合理地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传承地域文化精神、发挥“环境育人”和“寓教于生活”的功效。

一、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内涵及设计要素

大学校园景观与园林景观、城市景观等有本质的区别,校园景观不仅是美化环境,更重要的体现在育人功能上,这种育人功能可分为显性和隐性,凝聚着学校的历史文化、教育理念,展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一)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内涵

大学校园景观在物质景观的基础上,隐性地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这种隐性独特的魅力便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地域性,地域性可以说是景观环境的基础属性,不同的地域环境如地貌、气候、水文、历史文脉、民风民俗等均呈现不同的景观特色;其次是功能性,大学校园景观环境承载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师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休闲和娱乐,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的渗透,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是文脉性,校园是文化和知识的集散地和发源地,是具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质的地域文脉,文脉让我们能从民族、地域中寻找到文化的亮点,反映出学校的历史文化,展现地域风貌,提升校园景观环境魅力。

(二)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设计要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教授认为,“校园环境的地域性特征应强调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特色鲜明的空间与文化”。所以挖掘具有典型特征的地域文化设计元素是首要任务,同时还要了解当地地域的自然环境,分析校园所处城市的历史背景,把代表地域特征的设计元素加以提炼、创新,应用到校园景观中。大学校园环境的设计要素主要由自然要素、历史文化、空间规划、硬质环境、置景绿地等组成,同时要重点融入地域文化,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全方位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地域文化、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将这些要素巧妙地融入校园景观环境中,形成独特浓郁的场所氛围。

二、太原工业学院景观环境中地域文化的缺位

太原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相互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1954年建校至今,经过11次的改革、合并、更名和转型,与2007年正式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学院有着深厚的“机械工业”和“兵器工业”文化背景,60多年来一直传承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兵工精神,践行“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校训,具有独特的、深远的地域文化特质。2009年至今,在学院快节奏发展的步伐下,经过多次改革、扩建,虽焕发新貌,但细斟酌和品位,整体的景观环境规划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校园景观的重复性、规划脱离教育功能的本质,乃至形成“千校一面”的现象,形成此现状最主要的原因是学院整体规划中地域文化的严重缺位。

(一)地域历史文化展现不足

太原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悬釜而饮”、“孤城自守”般的人文精神,留有丰富的遗存古迹,出现了诸多名人名章,具有独特淳朴的民风民俗;太原工业学院也具有深厚的“机械工业”和“兵器工业”的历史背景,是学院的精神内涵所在,是其他大学无以比拟和参照的。但目前的校园环境还缺乏能体现历史背景的设计元素,如:校园的主入口大门形象、入口大型景观石,没有形成独特性也缺乏辨识度;图书馆西侧小广场的长廊、人物形象雕塑也不具有典型,且与学院的历史背景无任何关联;校园中缺乏文化宣传的景观节点,没有实现景观的教育功能效应。作为设计师,在校园景观设计上不应只注重表面的视觉效果,应该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提炼具有地域特征的设计元素,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景观环境,使校园主体更好地体验和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唤起人们的自豪感,展现学院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

(二)景观规划和景观节点缺乏“地域性”和“生态性”

太原工业学院校园景观近几年经历了4〜5次的改造和扩建。2009年对校园西区“文馨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2011年对校园东区“书香苑广场”进行了改建;2012〜2015年对校园东区的绿化、道路、体育场以及小型广场等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和建设,达到了“环境新”、“道路多”、“绿化广”的效果,但整体规划依然处于“圈地运动”的状态,缺乏功能区相互之间的联系,大面积的空白草坪缺乏师生的参与性和亲缘性,体现地域性特征的本土植物树木不突出,主要的景观节点营造与普通高校无本质区别,学生可参与的室外学习环境、社交场所、休闲娱乐场所依然严重缺乏,没有形成“生态性”的校园景观环境。

(三)校园内体现地域特征的地方材料使用较少

因地质、气候等因素,各地域均有其特有的地方材料。地方材料有就地取材、造价低廉等不可替代的优势,人本身对所长期生活的环境、质地、色彩具有深厚的感情和记忆,如能合理的因地取材、依特色取材,将地方材料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应用到校园景观环境中,可间接形成独特的地域特征。太原工业学院校园景观建设在材料的选用上,能突出地域特征的地方材料使用较少。

三、地域文化元素在太原工业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融合性体现

融合的设计理念,是将各类设计要素引入校园的建设中,丰富审美客体的作用,同时融合也起到了一种传承和再现的作用,典型地域文化特征与校园景观环境的融合会逐渐产生出高品质与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一)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再现

太原工业学院在校园景观环境的建构中,应加强学院办学历史的环境景观视觉追溯,把学院在重要时期发生的重要事迹以及结合太原独有的历史文化进行保留、重组、再塑,通过视觉景观的手段表达出来。比如:山西特有的晋商文化、红色文化特色;太原古城的遗存古迹、名人名章风采;学院深厚的机械工业、兵器工业背景,通过分析其内涵,提取其设计元素,应用到现代校园景观的文化墙、雕塑、陈设品、装饰纹样上,使师生能真切感受,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功能。在太原工业学院校园景观设计案例中,重点在景观节点部分融入了地域文化设计元素,采用具有机械工业特征的齿轮经过排列、重组,依据立体构成的设计手法和形式美的原则,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雕塑景观,中心的主体大齿轮体现了学院以机械工业为背景的历史文化,周边的小齿轮分别与大齿轮相连,并攀岩向上,意指学院以工为主,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办学理念,以及自强不息、蓬勃发展的精神。除主题雕塑外,在景观墙的设计中也融入了学院的历史文化,通过提取工业器械设计元素,利用点、线、面的手法,创造了一幅浮雕景观墙,和平鸽的点缀使整幅浮雕焕发生机。

(二)“地域性”和“生态性”的强化与建构

太原工业学院在未来的建设和规划中,应重视以地域文化为主线的人文景观,并结合生态化的景观场所建构,区域规划和道路系统应紧密结合校园各分区的功能特性,构建学生可参与互动的室外学习环境、社交场所、多功能休闲娱乐场所,实现独立空间、开放空间、共享空间的多功能互转,强化地域性和生态性。设计案例中,结合建筑所承载的使用功能,对相互之间的区域进行了功能性的改造,分别规划了中心喷泉广场、休闲走廊、景观桥、户外休闲茶座,在不影响主要交通流线的前提下,也为学生业余学习交流创造了丰富的空间,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软化了空间环境,营造出太原工业学院独特的景观风貌。为了丰富校园的植物景观环境,努力达到“一年有绿色、四季有花开”的景象,在设计案例中对绿化区域的植物树木进行了重新定位,从不同树木的形态、色彩、大小、花期等几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在主干道两侧规划了观赏性较强的银杏树作为行道树;选取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香花槐和国槐作为点缀;主干道东西两侧分别设计两珠樱花树,为空间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整体绿化中融入了云杉、白皮松等常绿植物,突出“地域性”和“生态性”。

(三)地方材料的运用与创新

太原工业学院地处山西省会城市,毗邻太原不锈钢大型企业,在校园景观环境建设的选材上因就地取材,依特色取材。1.校园内大量的景观设施、陈设品、工艺品均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利用新技术来实现地方材料的运用和创新,突出现代材料的传统表达。2.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旧设备、旧零配件进行处理,设计为景观小品,既具有生态性和趣味性,同时还突出了“机械工业”的地域特征。3.选取具有晋商典型特色的灰砖灰瓦,进行校园景观道路的美化,花池、景墙的塑造等,将传统材料进行现代演绎。

结语

从设计学角度看,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设计是将设计元素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对其进行挖掘、创造、升华的过程。太原工业学院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从办学规模层面还属于新建本科院校之列,校址地处市区北外环,在校园景观环境的建设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能深层次地体现地域文化内涵,巧妙地融入地域文化符号,才能建构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景观空间环境,实现文化与环境共融,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作者:王文亮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