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临床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儿科临床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患儿108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B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性反应(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损害、静脉炎、发热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和医师要做好药学监护工作,正确合理地应用阿奇霉素,尽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一种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范围较广,常用于多种细菌引发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或炎症[1]。特别是对于广谱抗生素,其对厌氧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肺炎球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以及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其疗效比红霉素更好,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阿奇霉素应用越广泛,其不良反应被发现的也越多,再加上儿童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研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选取108例儿科患者,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患儿108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72±2.10)岁,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0例,泌尿系统感染2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1例。B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31±2.20)岁,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1例,泌尿系统感染24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0例。所有患儿均经过医院确诊,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符合研究的要求。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患儿根据其体重给予阿奇霉素10mg~0.5g/d静脉滴注,1次/d;B组患儿根据其体重给予阿奇霉素0.25~0.5g/d口服,2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天,观察并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情况,要立即停止用药。症状缓解后可采取缓慢静滴,症状不能缓解的患儿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患儿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等症状,要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和抗过敏治疗;如果患儿出现嗜睡、精神不振、醉酒样反应、前庭功能障碍、锥体外系反应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现象,发生该类不良反应也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治疗,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静脉血管发生无菌性炎症,有时伴有发热和白细胞数增多等现象,也要停药后进行对症处理。同时如果患儿用药后体温有上升,立即停止用药,如有体温过高的患儿应立即进行降温处理。

1.3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儿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以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度进行评定治疗是否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患儿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性反应(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损害、静脉炎、发热等。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均已进行对症处理,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临床儿科治疗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其对厌氧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肺炎球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以及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2]。因此阿奇霉素常用于细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及其他多种细菌引起的炎症,还有部分患儿由于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药物过敏,所以会选择阿奇霉素[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其不良反应的出现也日渐增加。本次研究中对108例患儿在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⑴胃肠道反应,该类反应是临床上发生率最高的,一般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患儿出现此类症状后应立即停止用药。症状缓解后可采取缓慢静滴,症状不能缓解的患儿应进行相应的治疗。⑵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等,一般临床表现为出现大面积皮疹、丘疹样荨麻疹,可伴有剧烈瘙痒;过敏性休克则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抽搐、昏迷等[4]。患儿出现以上症状时要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和抗过敏治疗。⑶神经系统损害可能表现有嗜睡、精神不振、醉酒样反应、前庭功能障碍、锥体外系反应等,发生该类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治疗。⑷阿奇霉素引起的静脉炎多为浅静脉炎,即静脉血管发生无菌性炎症,有时伴有发热和白细胞数增多等现象。停药后进行对症处理。⑸发热也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患儿用药后体温或有上升,一般停止用药后体温会慢慢降至正常,如有体温过高的患儿应立即进行降温处理[5]。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阿奇霉素给药方法的不同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无影响,所以改变给药方法并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除了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外,还与用药不科学、不合理有关,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要加强对阿奇霉素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首先在患儿进行抗菌治疗前,应该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再根据其结果选择是否使用阿奇霉素。其次是要促进阿奇霉素应用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可以采用维生素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总之,阿奇霉素应用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呈现多样化,药师和医师要做好药学监护工作,正确合理地应用阿奇霉素,尽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白平生,熊凤梅.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4):312,封3-4.

[2]许小林.浅谈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314-315.

[3]沙帮武,李永玉.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7):3921-3921.

[4]王秀桂.对儿科应用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情况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75-176.

[5]李鑫.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8):4143-4144.

作者:段彦清 单位: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