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作用

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为93.22%,明显较对照组(79.66%)高;且实验组患儿退热占比86.44%,肺部啰音消失占比84.75%,咳嗽消失占比74.58%,心力衰竭好转占比88.14%,均较对照组高,其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另外,实验组患儿住院天数为(7.2±1.6)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小儿重症肺炎;儿科临床

临床上,小儿肺炎属于一种常见疾病,若患者在这时没有得到尽早治疗,很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发展为小儿重症肺炎。小儿重症肺炎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甚至还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且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该文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对其中的59例患者在行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9例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34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年龄(3.1±1.4)岁。实验组59例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年龄(2.7±1.1)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予以患儿抗菌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起到有效肺部感染的作用。另外,还需要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并对患儿进行输氧,患儿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就需要对其行利尿以及强心药物,使得患儿的心力衰竭得到有效纠正,并保证患儿体内的酸碱平衡[2]。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剂量为0.4g/(kg•d),患儿需连续接受治疗3d[3]。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需要对两组患儿咳嗽、心力衰竭、退热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的住院天数进行记录分析。根据患儿的实际治疗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好转、无效3个等级。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呼吸通畅。好转: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肺部湿啰音减少、呼吸急促减少。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指标未出现好转,甚至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3.22%)明显较对照组患儿(79.66%)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占比、肺部啰音消失占比、咳嗽消失占比及心力衰竭好转占比分别为86.44%、84.75%、74.58%、88.14%,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为(11.2±1.2)d,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为(7.2±1.6)d。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治疗产生影响。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儿的呼吸到受到合胞病毒的严重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该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对于患儿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4]。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在受到感染时,其免疫功能很容易出现变化。因此,需要对患儿进行尽早及时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证明,小儿重症肺炎病情发展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以及患儿免疫系统紊乱都具有密切联系。小儿重症肺炎会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情况,且导致患儿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其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如微循环衰竭、心肌炎等[5]。对该种疾病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有效纠正患儿的缺氧症状,并对并发症进行有效治疗,积极对病因进行治疗[6]。免疫球蛋白是健康血浆纯化得到的一种血液制品,其中的主要成分即蛋白质,具有免疫替代以及免疫调节的显著作用,对于小儿免疫功能系统紊乱出现的疾病可有效治疗[7]。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免疫效应分子,可直接参与体液免疫[8]。在集体中,免疫球蛋白主要是以lgG存在,参与人体的被动免疫。在临床上,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主要是以静脉注射制剂的形式存在[9]。现今,随着医疗技术以及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一些病变治疗以及预防都效果明显。有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对补体结合进行阻止,从而使得补体产生得到抑制,对于机体内的免疫细胞以及效应细胞进行调节,并对细胞增值以及凋亡进行调节。通过这几种方式在治疗免疫异常疾病中积极发挥作用。免疫球蛋白进入人体之后,可对人体中正常lgE合成进行抑制,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进行增强[10]。活性得到增强的T淋巴细胞亚群还可对B细胞分化产生抑制,进而与其共同产生活化调节的作用,对机体正常功能进行保护,防止机体受到自身免疫的各种损害[11]。该文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对其中的5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实验组),其治疗有效率可达93.22%,明显较经常规治疗的对照组高(P<0.05)。徐海波等学者[12]于《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文中表明,经每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2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该文相似,证明将免疫球蛋白用于儿科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可观的疗效。此外实验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盘洪兰学者[13]于《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亦较对照组短(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在儿科临床中使用免疫球蛋白,可以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促进其身体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发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志远.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5,8(22):84-86.

[2]邱波,陈新霞,戴晖.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51例疗效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3):228-229.

[3]李胜红,胡汉楚,霍小平.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8):1444-1446.

[4]陆美华.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6):70-72.

[5]房伟.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4):69-71.

[6]LIZheng-ying,ZHOUWen.Clinicalstudyof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nthetreatmentofseverepneumoniainchildren[J].ZhonghuaYiNongXueXueZaZhi,2012,22(16):3554-3555.

[7]曾宪铭,陈永昌,黄丽芸.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2940-2941.

[8]邝朝锋,欧少阳,邹春山.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7):9-10.

[9]白乐平.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4例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02-503.

[10]陆月凤.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3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11):1472-1474.

[11]殷利平.小儿重症肺炎应用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2):2075-2077.

[12]程立红,贾利波,尹莉莉.免疫球蛋白联合米乐松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4):7190-7191.

[13]徐海波,任泽东.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3,26(30):222.

[14]盘洪兰.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工企医刊,2013,26(3):202-203.

作者:陈泽斌 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