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阿奇霉素中儿科临床的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中儿科临床的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76例,将这些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发热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发热等不良反应,给药方式并不会对患者治疗产生差异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加重病情。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AZM)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种,其主要通过阻碍细菌转肽的过程,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属于抗生药物,抗菌性广泛,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肺炎球菌等具有高度杀菌活性,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明显作用[1]。与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在胃酸中的稳定性更好,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滴注均能有效、快速达到杀菌目的,因此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中。但随着其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发热等不良反应情况也在不断加剧。为了提高阿奇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笔者对我院76例于儿科就诊的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76例,排除严重脏器疾病患儿、重度呼吸道疾病患儿、肾功能缺陷患儿及对阿奇霉素过敏患儿[2],将这些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6.0±2.1)岁;病程4~30d,平均(11±4)d;呼吸系统感染患儿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11例,皮肤组织感染患儿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11岁,平均(5.9±2.4)岁;病程3~30d,平均(10±5)d;呼吸系统感染患儿19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10例,皮肤组织感染患儿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需根据患儿症状对症给予退烧、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0.5g)治疗,具体方法为将10mg~0.5g的阿奇霉素加入250mL5%葡萄糖中,每天滴注1次,5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每次0.25~0.5g,每天1~2次,5d为1个疗程。观察患儿在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两组患儿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阿奇霉素用药方式后,观察组24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不适患儿16例(42.1%),过敏性休克患儿2例(5.3%),过敏性皮炎患儿2例(5.3%),发热患儿3例(7.9%),其他不良反应患儿1例(2.6%);对照组2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不适患儿17例(44.7%),过敏性休克患儿3例(7.9%),过敏性皮炎患儿2例(5.3%),发热患儿2例(5.3%),其他不良反应患儿1例(2.6%)。经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我国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低龄化发展[3]。在儿科临床医学上,应用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控制病原体发展,但由于长期的运用,病原体对此产生了较好的耐药性,致使红霉素临床应用效果逐渐下降,并加剧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儿健康。阿奇霉素对治疗多种病原菌感染效果显著,在儿科临床上,为避免患儿对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抗菌药过敏,多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随着儿科临床越来越广泛应用阿奇霉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儿科收治的患儿76例给予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3.1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

3.1.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各种病毒、肺炎支原体、细菌等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感染,含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等苛养菌。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时,由于阿奇霉素对治疗多种病原菌感染效果明显,尤其对支原体感染疗效更是显著,可用于治疗儿童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3.1.2其他疾病:除了能够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外,阿奇霉素对于皮肤感染或五官感染均有一定疗效。

3.2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

3.2.1胃肠道不适:在儿科临床上应用阿奇霉素后,胃肠道不适为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不良反应。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当此不良反应发生时,因患儿年龄较小,尚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达出来,就会哭闹不止、面色憋红、拒绝饮食。当患儿出现以上表现时,应立即停止服用阿奇霉素,待患儿症状有所缓解后,再给予缓慢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治疗;若症状并无缓解,甚至加剧,需立即停药,并依据患儿病情,对症治疗,避免病情加重[4]。3.2.2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以口唇青紫、脸色苍白、抽搐、出汗,甚至昏迷为主,其因患儿对阿奇霉素过敏而起,虽不常见但也是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当患儿出现此不良反应时,应即刻停药,并依据患儿当时症状及生命体征,组织实施抢救,即扩充血容量、进行抗过敏处理,以缓解患儿过敏性休克症状,避免不良反应症状加剧。3.2.3过敏性皮炎:其主要表现为患儿在进行阿奇霉素治疗后,躯干、上肢、颈面部出现对称性皮疹,且瘙痒无法承受,致使患儿主动抓挠患处。此时,应立即停药,并依据患儿症状进行脱敏处理,至皮疹消失止[5]。3.2.4发热:此反应也多发于患儿用药后,一般情况下用药前、用药中体温均表现正常,用药后会有体温升高情况。其主要症状为面色潮红,表现为哭闹不停或情绪烦躁不安,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体温会逐渐趋于正常,但一旦再次用药,体温会再次升高,并出现发热症状及出现恶心、腹痛、寒颤等现象。此时,应即刻停药,若体温过高,需紧急进行退热处理。3.2.5其他不适:在进行阿奇霉素治疗后,一些患儿还会出现眼球结膜充血、听力受损等五官受损情况。其中,眼球结膜充血以眼部不适、视物不清为主要症状;听力受损以头疼、耳鸣、头晕等为主要症状。一旦患儿出现眼球结膜充血、听力下降等现象时,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患儿当前症状及生命体征给予对症治疗。此外,部分患儿还会出现短暂的四肢不适,此不良反应主要以神志不清、双拳紧握、口吐白沫、双眼斜视、四肢僵硬等为临床症状。此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紧急抢救,如按压人中穴等,以此缓解上述症状。另外,某些患儿还会出现四肢疼痛等症状,此时,也应立即停药,并于次日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来缓解患儿四肢疼痛症状。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后会产生胃肠道不适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发热等不良反应。由于患儿年龄小、药物耐受力差,且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避免严重伤害患儿机体,儿科临床在应用阿奇霉素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及时间,并针对患儿体质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加重不良反应症状,保证患儿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沙帮武,李永玉.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7):109-110.

[2]白平生,熊凤梅.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4):312-312.

[3]官晓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69-70.

[4]石李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35-336.

[5]牟敏.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1-12.

作者:牟广泽 侯春宇 李添乐 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西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