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阿奇霉素中的儿科临床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中的儿科临床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给药方式及疗程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儿科就诊且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80例儿童为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受试对象给予口服给药方式,对照组受试对象给予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结果口服组胃肠道发生数量大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数量32例,大于静脉滴注组的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疗程少于1天患儿发生9例不良反应,少于疗程多于1天患儿发生的23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对象疗程少于1天患儿发生6例不良反应,少于疗程多于1天患儿发生16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给药、疗程较长是使用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口服给药是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随机对照试验

阿奇霉素属大环内酯类第二代抗生素[1]。可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衣原体所致的传播性疾病[2]。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相比其他药物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广泛。虽然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小,发生率低,但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依然值得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尚不完全,器官还处在不成熟阶段,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在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时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给药方式及疗程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儿科就诊且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80例儿童为受试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12岁,平均5.27±1.39岁。疾病种类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感染病例最多,为63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

1.2方法

将80例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受试对象给予口服给药方式,对照组受试对象给予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使用阿奇霉素须根据患儿病情及年龄给药,口服使用0.25~0.5g剂量;静脉滴注10~500mg剂量。比较两组受试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受试对象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上的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对口服组与静脉滴注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对症治疗。

1.3评价指标

选取不良反应发生数量为评价指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发热、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包括烦躁,大汗淋漓等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服组与静脉滴注组的不良反应分布情况本研究的口服组受试对象发生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为26例,过敏反应3例,发热1例,神经系统损害2例;静脉滴注组受试对象发生胃肠道症状16例,过敏反应1例,发热2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口服组胃肠道发生数量大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数量32例,大于静脉滴注组的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疗程长短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实验组受试对象疗程少于1天患儿发生9例不良反应,少于疗程多于1天患儿发生的23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对象疗程少于1天患儿发生6例不良反应,少于疗程多于1天患儿发生16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阿奇霉素由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应用广泛,其药物不良反应已被广泛研究。阿奇霉素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为:①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阿奇霉素应用中最为常见、发病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痛,严重者可表现为抽搐。在临床使用中,若患儿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待症状消失或缓解后,可缓慢给药。由于低龄儿童尚未学习语言,在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时会表现为哭闹、拒乳、面红等症状,因此低龄儿童更需要注意实时监测;②过敏性皮疹:阿奇霉素用药后导致的过敏性皮疹表现为剧烈瘙痒难忍。患儿常表现出躁动、并抓挠皮疹部位。若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给药并进行脱敏治疗。③过敏性休克:在阿奇霉素临床应用时,患儿由于过敏而发生休克。此类不良反应并不多见。患儿往往会出现抽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若出现以上临床症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扩充周围血容量,缓解休克,减轻症状加重。④发热:患儿由于应用了阿奇霉素而导致体温上升,面色潮红。若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给药直至体温降至正常范围。若出现高热,应进行降温治疗处理。低年龄儿在发热时常表现出哭闹,烦躁。稍大年龄儿由于具备自主意识往往表现出躁动、表情痛苦。护理人员应做到对患儿体温的实时监控,每h测量一次体温,加强对患儿的监测。目前,针对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焦伟杰、高天曙、陈团营等通过手机428例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患儿的资料,发现了低龄、使用聊城较长是导致患儿静脉注射用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张立言、卫小平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口服给药、年龄较小和使用疗程较长是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后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黄斌、刘明、刘军等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儿科患者中采用阿奇霉素胶囊或注射液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给药、疗程较长是使用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口服给药是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陆婷,杨新民.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纯口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对比观察[J].人民军医,2016,59(08):834-835.

[2]KazuyaKato,YoshiakiIwasaki,KazuhikoOnodera,MinekoHiguchi,KimitakaKato,YurinaKato,MasatoTsutsui,MasahikoTaniguchi,HiroyukiFurukawa.Pregabalin-andazithromycin-inducedrhabdomyolysiswithpurpura:Anunrecognizedinteraction:Acasereport[J].InternationalJournalofSurgeryCaseReports,2016,26.

作者:袁彩云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妇幼保健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