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文学生活积淀与艺术创作

儿童文学生活积淀与艺术创作

[摘要]儿童文学对作者的生活积淀、心理描写、创作艺术等要求颇多。但凡作品被读者广为传诵的作家,皆有其丰厚、独特的个体生活积淀,并在适时的文学修养、创作内驱下,逐步尝试多种体裁的开掘与创作。河北丰润籍作家管桦(原名鲍化普)的《小英雄雨来》,即获益于童年在家乡的那段生活,加之抗战期间任随军记者的经历与视野,使之在主笔信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体裁的同时,又在儿童文学的沃土上成功塑造了冀东少年小雨来英雄形象。

[关键词]儿童文学;生活积淀;艺术创作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中国少年儿童以其特有的热爱祖国、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出色配合地方党组织、八路军和游击队,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涌现了《小兵张嘎》《红孩子》《鸡毛信》等文学和影视作品。本文以小学六年级《小英雄雨来》一文为例,仅就儿童文学的生活积淀及艺术创作浅议如下。

一、国仇家恨的家乡抗战史

管桦(原名鲍化普),出生于河北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1938年夏,八路军第4纵队经平北向冀东地区挺进,相继攻占平谷、宝坻、蓟县、丰润等城。同期,冀东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第4纵队配合下,7月4日在昌黎、乐亭、遵化、丰润、平谷等21县爆发了20万工农抗日大暴动,成立了抗日联军。管桦的父亲鲍子菁,即为冀东20万工农抗日大暴动的参与者,后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9路军第7师师长,1944年秋与日寇作战时壮烈牺牲,长眠于冀东烈士陵园。缘于这一国仇家恨,参加八路军、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毕业的管桦,幸运出任随军记者后格外关注家乡的抗战史,并发表了许多反映家乡抗战进程的新闻稿件,随着各种写作体裁的日臻娴熟,着眼儿童文学创作也便水到渠成。

二、丰厚的儿童团生活积淀

抗战期间,解放区的儿童团和小学教育到底是怎样的情形?时过境迁,人们只能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感知一部分,如站岗、放哨、送信等,这些管桦曾说过他从小就干过这些杂务。其实,他没说的更多:为培养8至14岁儿童的民族自尊心和抗战知识技能,当时的小学课程皆以抗战为中心——国语课,除课本外,多补充抗战故事,打仗消息等读物;写作课,多练习写抗战标语,指导学生出抗战墙报;政治课,侧重于当前抗战形势的传播;自然常识课,讲述防空、防毒常识及演习;历史课,介绍中国受列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中国各民族要求解放的斗争史实,以期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音乐课,教唱悲壮而能激发爱国热情的歌曲,这便是管桦的生活积淀。

三、题材的多样化同步开掘

基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的写作基础,管桦自1940年奔赴抗日战场,尤其是就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期间,便在《晋察冀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此间,限于战事进程、采访任务、写作环境等原因,他只能以倚马可待的消息、短讯、通讯、报告文学体裁为主,长年寻着战火硝烟采访写作,即便间或油生写小说的创作冲动,也难以静心构思写作。坦诚讲,处身战争年代的任何一个军事记者,都不可能放下新闻主业而写小说。然而,管桦却是一个特例,不仅上述新闻体裁驾轻就熟,而且还得陇望蜀地兼营起似乎更难于速成的其它体裁,从其被收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书稿里,就印证了其作品的多样性:散文、神话、童话、传说、中短长篇小说、儿童歌曲等体裁。

四、独特的地域性语言表述

任何作家都有其特定的语言风格,即东北籍作家以东北话见长,闽南籍作家以闽南话见长,并将这种地域性的方言俚语融入到作品里,成为中国文学百花园里的独特分支。从读者与文化的视角析之,恰因这种语言的地域性差异,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哪么,作家应如何把握这些地域性语言呢?略去地域性语言,只写大众性语言行不?诚然,在文学领域尚无这一苛刻要求,但几无例外的是——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并融于当地的风土民情、方言俚语,诚如只闻“嘎嘎冷”三个字,就知道是东北一样,若换成别的词语就失去了东北味。对此,曾要求文艺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

五、亲切细腻的形象性描述

文学创作是一种心理的交流,即为交流就不是单向的,一厢情愿的;而是双向、平等的,且交流的双方就是作者与读者。作者动笔之前便在心里与所写人物进行交流、切磋、争论、比较,直至对立统一,创作就进人了心理交流的境界,余下的也便一帆风顺了。问题在于,仅有心理交流还不够,还必须使之以形象思维见诸字里行间。那么,何为形象思维呢?这个长期被文学界津津乐道的理论问题,从文学创作心理上看并不复杂,也并不难以理解。所谓“形象思维”,不过是心理表象的分化与组合,主要是心理人物由无意识向意识阈限的突破。这一突破,可以是无意识的迸发,也可以是意识的提取。管桦笔下的小英雄雨来,恰使然于上述心理交流与形象思维,并成文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六、军事记者的独特文学观

人所共知,共和国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我党自从有了枪杆子,也就有了军事新闻与军事记者,一代伟人即为军事新闻的大家,仅收录《新闻工作文选》中的新闻作品,就分为论述、作品、改稿三部分共71篇。求是而论,军事记者在新闻学的共性研究领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工作与研究业务,如战争动态、战斗进程、战时工作等方面。因此,军事记者必须不断磨练、砥砺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方能提升自己对军事新闻的摄取力。

七、结语

战争远遁、硝烟渐逝,重游上世纪晋察冀边区北部的那条还乡河,重温作家管桦笔下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不禁忧思如是反差:较之战争年代成长的管桦等作家的英雄情结、献身精神及作品的艺术性,当下某些媚俗市场、毫无信仰的作家的作品,不知汗颜多少?更无从谈及文学的生活积淀及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苏展.新时期军旅小说中英雄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0.

[2]何慧.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英雄形象[D].安徽大学2010.

[3]蒋志臻.“红色”记忆的消解与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张文荣 单位:吉林永吉县双河镇中心校大崴子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