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足浴对早期糖尿病足的控制

足浴对早期糖尿病足的控制

本文作者:苏建华 单位:海安县中医院

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其临床表现为足部的溃疡与坏疽,临床上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地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病变好转,降低患者致残率。近年来,我科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自制中药熏洗剂进行辨证施护,对控制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局部病情临床效果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住院病人56例,符合《糖尿病足诊断疗效标准》[1],采用Wagner分级法[2],56例病人均为糖尿病足0级和1级,病人有糖尿病病史,主要症状有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等;主要体征有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的减退以及跟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等;辅助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将56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两组均根据医嘱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合理饮食,选择合适的鞋袜,预防意外损伤,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

1.2.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运用中药熏洗剂泡足,对照组用温水泡足。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1.2.3中药熏洗剂泡足: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在临床中医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制定个体化的中药熏洗剂泡足方案,按疗程使用。

1.2.3.1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筋,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暗红,苔花少津,脉细数。中药方剂组成:当归25g,地黄20g,川芎20g,赤芍30g,川牛膝25g,透骨草25g,加清水4000ml,浸泡30分钟,水沸后煮10分钟,得煎液2000ml左右,倒入清洁的足浴盆内,将患肢安置于特制的承重架上,用大浴巾罩在浴盆上方,药液随热气蒸于患肢,待药液的温度降至38~40℃时,揭去浴巾,患肢浸泡于药液中,维持药液的温度不低于38℃,浸泡20分钟结束,每日一剂,每天两次。

1.2.3.2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肢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入夜更甚,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中药方剂组成:桂枝20g,细辛10g,川乌20g,草乌20g,制乳香25g,药液煎制和熏蒸泡足的操作方法同前。

1.2.3.3痰瘀阻络证:肢麻不止,常有定处,足如采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腹胀不适,大便黏滞,舌质暗紫,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中药方剂组成:姜半夏20g,乳香20g,没药20g,苍术25g,生麻黄20g,白芥子10g,药液煎制和熏蒸泡足的操作方法同前。

1.2.3.4效果评价[3]:治愈:症状消失,体征无异常;显效: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

2结果

3讨论

3.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4],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足属于“消渴脱疽”范畴,是阴虚亏本,气血亏耗,阴阳俱虚,致气滞血瘀,血行不畅,气血不能通达四肢末梢,肌肉筋脉失于濡养以致出现肢麻、肢冷、肢痛、肿胀甚至溃烂的病症。四物汤中的白芍易赤芍,具有滋阴养阴活血功效,川牛膝补益肝肾并引血下行,透骨草祛风通络;桂枝、细辛温经通络,川草乌为大辛大热之品,功善温经祛寒,制乳香破血通络;苍术、半夏化湿祛痰,乳香没药活血通络,生麻黄辛温,走串之性极强,善通经络,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中药熏洗剂正是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起到了通调腠理、舒畅血脉的作用。研究表明,观察组运用中药熏洗剂泡足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中药熏洗剂能有效延缓早期糖尿病足的病情发展,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对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护,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有明显的辅助作用[5]。

3.2中药熏洗剂具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小、花费少的优点,更适合于糖尿病病人的家庭使用。在进行熏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直接观察到患者的肢端血供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健康指导。

3.3在进行熏洗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若有过敏体质、皮肤破损者属于禁忌。治疗过程中应有护理人员或家属在旁,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瘙痒、头晕不适等不良反应,特别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病人的肢端感觉反应迟钝,泡足的温度以不超过39℃为宜,操作时应以水温计测得的数据为准,谨防烫伤为要。建议使用专用足浴器,便于有效地掌握比较恒定的温度和时间,从而确保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