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纺织业国际竞争应对措施

纺织业国际竞争应对措施

一、加入WTO后,中国纺织工业取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加入WTO之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双边贸易的限制,获得的贸易待遇低,并且缺乏有效的保障和稳定,经常受到发达国家各种关税壁垒的限制。加入WTO以后,我国在多边贸易的基础上享受成员国的优惠待遇,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开拓新的市场、新的领域,为形成多元化、多边贸易新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纺织品进口关税的下降,也大大增加了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

(二)内部因素

1、产业链综合竞争能力较强

我国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和集群化发展模式使我国纺织产业具备了较强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不具备的竞争优势,也是维持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支撑。

2、劳动力丰富且成本较低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将长期存在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3、纤维原料资源丰富多样

我国是世界上纤维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的国家,拥有棉、麻、毛、丝等多种类的天然纤维原料,化学纤维和化纤原料产业加速发展和升级也将为我国纺织行业在原料获取方面的竞争优势注入新的活力。

二、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新挑战

(一)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削弱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成本价格的上升,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印度、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对纺织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纺织工业依靠传统低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

(二)出口发展方式尚未彻底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增长方式仍以数量规模型增长为主,出口企业主要以常规产品加工制造为主,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品牌出口和具有自主控制力的国际营销网络严重缺失,核心竞争实力虽然有所提高,但仍不足以支持我国纺织行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全面升级。

(三)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条件也随之改变。相关的法律文件细化了中国纺织业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所享受到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中国入世几年来,双方的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过。据统计,2001—2008年,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共发起55起特别保障措施。而2009年全球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案件更达到历史新高。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反倾销有关的案件共45起。其中涉及化纤长丝、化纤短纤、窗帘、织带、电热毯、帘子布、棉纱、床单、亚麻、窄幅织机等自原料至终端的一系列产品。除了政策性的贸易保护外,一系列的技术性壁垒也不断呈现。从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来说,有些技术性壁垒是合理的。但更多的技术性壁垒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采用歧视性标准,限制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进而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与一般的政策性贸易保护相比,技术性壁垒手段更具隐蔽性。技术性壁垒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设置贸易障碍的主要手段,如欧盟的REACH法案、美国的劳工保护等等。

三、应对新挑战的策略

(一)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纺织行业把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全方位开展应对贸易摩擦工作。加强双边对话和沟通,对于违反世贸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或采取其他贸易限制措施的做法,在必要时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强化对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宣传培训、法律咨询,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应诉。

(二)建立和完善出口监测和预警体系

纺织行业分散程度高,全行业出口企业多达数万家。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纺织行业出口监测以及预警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公共信息平台,及时行业出口重点产品的监测和预警信息,提高我国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行业的国际市场风险,保障行业出口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标准化建设

标准是纺织行业科技支撑的重要方面,采用先进适用的标准能够有效提高全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而掌握制定纺织产品标准,特别是高新技术纺织品标准的主动权则是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纺织新材料及相关产品、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节能节水环保印染新技术配套标准等方面标准的研究、立项、制定、修订和国际标准转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加强国内标准制定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强化我国纺织行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组建行业标准化建设专家队伍,提高标准化建设工作效率;加强标准宣传,提高行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能力,提高全行业的标准意识和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四)加强行业自律

要加强对出口自律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建立和完善出口产品监测和预警体系,鼓励和引导纺织企业自觉减少低档次和低附加值产品、高能耗和高污染产品、预警体系中敏感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市场竞争秩序,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继续推进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推广和认证工作,突破发达国家社会责任壁垒对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的限制作用,全面提高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五)增强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围绕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其产业链开发应用,天然纤维高附加值产品及先进工艺技术开发应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等纺织行业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多渠道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加快产业化、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满足内需的基础上,围绕国际市场需求,在这些领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符合市场需求的家用、产业用制成品系列和能够引领新技术、功能化流行趋势的纺用纤维、面料产品系列。要加快建设纺织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发展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纺织生产企业、产品应用企业在内的自主创新产业联盟,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形成科研机构、纺织产业链和终端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有效解决创新成果转化缓慢、技术研发与市场脱节等自主创新的瓶颈环节,有力推动行业出口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效提高行业出口竞争力。同时,行业组织要积极完善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加有关国际市场先进纺织技术和产品流行趋势的信息供给,组织企业与国际市场需求终端进行对接,帮助企业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反应能力;促进国内纺织产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六)努力开拓多元市场

鼓励出口企业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南亚、中东、拉美等,增加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同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间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在其国内市场的销售,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缓解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带来的市场风险。

(七)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广大企业,特别是面临较大成本上升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东部服装制造企业采取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等多种投资方式,在劳动力、原材料、地域条件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制造工厂和加工基地。突破纺织企业“走出去”的传统范畴,除在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地区投资设厂外,鼓励具有品牌培育条件的企业在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分销中心,在欧洲、美国等纺织产业技术、时尚集散地设立研发、设计、创意中心,全面加强纺织行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优化跨国资源配置,扩大出口。行业组织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发挥积极的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功能;持续追踪“走出去”企业发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