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探讨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探讨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提升,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工程技术经验也随着工程数量越来越多而逐渐丰富起来。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建设大多数都是以电子技术作为基础手段进行的。这种手段存在着缺陷,无法满足集成化、智能化的技术研究以及实际操作,使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受到了很多不利于发展的影响。本文对于现代化广播电视工程几种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从而使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能走高科技、持续发展的路线。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探讨;智能化

如果我国广播电视工程要想引进国外先进的光电技术设备,首先要做的就要提高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运行环境,也要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广播电视工程有关的技术进行培训,才能追求质量更好的运行环境。但我国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失误,导致后期广播电视播出效果较差,比如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未能及时清除;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丢失一些重要的节目资料,也会使节目播出时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未能满足现代信息化广播电视技术;专业水平不足导致在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都会给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广播电视工程需要改革,需要创新,广播电视工程应该更新换代,不能重复以往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1现代化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现代化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在近些年来,有很多研发的成果。下面就介绍三种现代化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1.1SDH技术

SDH技术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技术,研究出此种技术的国家是美国,而在研发之后,在实践中尝试,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我国在借鉴之后,将此种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名称“同步光网络”。SDH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其构建必须完整的标准传送结构,公共无力传输是广播电视工程中一个全新理念和理论技术,这样的技术可以增多用户,也是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一些传输速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将传输质量有所提高。此种技术大多数都是用同步数字传输的方法进行的,也是使用同步数字系列进行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应该常用此种技术,在使用SDH技术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单一的数字信号传输会与SDH技术相互排斥,无法融合在一起使用的问题。我国在广播电视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平台的建设,把SDH技术普及下去,构建出SDH平台。

1.2接地技术

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主要干扰信号的方式有:电磁场辐射、电感性俐合、电容性耦合等,要想将信号干扰降低到最低,就可以应用接地技术把系统与大地连接到一起,才能增强设备寿命周期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地下电路过于复杂,因此接地技术的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点,要去克服。当前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要使用接地技术,就需要大量的线路和设备,才能够使信号传输的完整性,来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以及娱乐需要。因此,线路和设备的安装过程就成为了发展广播电视工程唯一的难点。而现如今信息化管理接地技术很好的将这难点解除,数字地线、模拟地线、信号地线、机外壳地线都是主要的线路。将这些地线相互平行的环形接地母线就使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若把其中一条地线设置为信号接地母线,其他线路都可以围绕母线进行整理和安装,让其线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也便于平常监测与管理,让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小。而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节目与接地技术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存在,因此,工作人员将接地技术运用合理,保持设备的日常运行,才能吸引观众来看节目,才能让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安装之前做到综合性分析,才能保证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方面的技术得到合理发挥,使后期工作简单化,让节目效果最优化。

1.3抗干扰技术

当前广播电视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传播的质量以及及时性,这个环节要想做好,就必须在数据传播的过程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要加强广播电视工程传播的抗干扰技术。现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传播都是用卫星来传播的,将信号传播给卫星,再用卫星传播给每家每户,最终实现信号的传播和发展。卫星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质量在目前来看都是最高的,通过卫星传播的信号,一般都可以传输的距离较远,所包涵的层面较大。卫星传播业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卫星传播是否会因为距离变大或者覆盖较大影响抗干扰能力,这是广播电视工程现如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结语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对于国民文化生活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工程运行环境较差、实际操作过程中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清除以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未能满足现代信息化广播电视技术的需要。通过对其实施同步光网络、接地技术和抗干扰技术,必将大力改进我国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进一步发挥其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林.试论广播电视在多媒体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123-200.

[2]田洪国.接地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1(35):52-60.

[3]江雪峰.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探析[J].科技资讯,2012(19):145-152.

[4]钟家宁.广播电视同步播出智能监管系统[J].大众科技,2012(7):3-10.

作者:戢印雪 单位: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