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革新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革新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发生重大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古代文学的传播渠道得到革新,如声音传播、视频传播。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实现了网络传播与自媒体传播,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受众提供文学知识。新媒体环境也使教育模式得到创新,利用新媒体产品搭建传播平台,帮助受众接收古代文学知识。

关键词:新媒体;古代文学;传播渠道;革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提升,是文化发展的革新原因。新媒体技术使文学作品的传播由传统的纸质、口口相传等媒介转化为数字化、全球化技术。具有实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的基本特点,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带来机遇。但凡事皆有两面性,新媒体环境也为古代文学的传播带来影响,网络上参差不齐的信息易导致受众在接受文学知识时受到误导。因此,新媒体视域下,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的革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带来的影响

据统计,大多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仅在图书馆有所保存,从而鲜为人知。而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使受众在网络上便可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古代文学作品。但由于新媒体环境基于互联网而言,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受众可自行在网络上、转载不同文学作品。在多次的传播后,易导致所传播的作品真实性有待考量,网友所评论的消极话语也会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各类传播媒介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态被改变。例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形象在网络上被恶搞,这实际上是一种反文化价值的体现,亟待消除这样的不良风气,从而促使文学的正确传播。此外,传承古代文学的方式应是将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改编经典也是文学传播的一种展现。通常经典的改变会由影视传播媒介展现,一旦缺乏优秀的剧本或导演,最终呈现的效果不尽人意,受众在接受此类文学的传播时,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把握好互联网信息的优劣,用包容与开放的心态审视古代文学的新媒体媒介传播,主动摒除消极、负面的信息[1]。

二、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的革新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声音媒介传播

1.戏曲。戏曲的传播其实是一种最原始的传播形式,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戏曲的呈现形式得到了创新,古代文学的戏曲传播也有很大的革新优势。新媒体环境使戏曲出现很多新型元素,即使在舞台上表演,也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丰富多彩的演出背景、舞美等,将古代文学与戏曲进行融合,观众更易被带入文学意境中。例如,京剧作品《天下归心》中融入了《左转》中的故事,新媒体技术将古代战争的场面呈现于舞台之上,相比于传统的戏曲而言,观众更易接受此类传播形式,通过视觉与听觉两大感官感受戏曲的内容,实现古代文学的传播。2.音乐。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将其转化为音乐进行传播的却十分稀少。因此,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音乐与古代文学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合成多种乐器的声音,形成美妙的音乐。例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加入作曲与音乐混编技术,最终由邓丽君演唱,随后广为流传。听众也在听歌的同时记诵了一首满腹情感的词,更能了解词人苏轼的思想感情[2]。3.数字音频技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小说、诗词等原是声音传播后形成的文本记录形态,因此,利用数字音频技术进行传播,在古代文学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皆可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合成评书、电子乐等,从艺术形式的创新入手,为古代文学的传播赋予生命。此外,文学的传播离不开其特定的艺术媒介,仅用声音进行艺术传播,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若与新媒体环境相融,年轻人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在数字制作时,需要联系文学背景,加强逻辑感受,利用深刻的理解促进古代文学的数字传播。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视频媒介传播

针对古代文学的传播,大部分受众应是学生群体,据统计学生群体占总受众的70%以上,而接受古代文学的途径主要是影视节目,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等载体。在视频传播中,文化脱离了原有的理性主义形态,不仅将语言作为传播中心,还包括形象与影像的感性主义形态。同时,利用影像表达生活、传递情感已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利用视频媒介将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传播,可有效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例如,《红楼梦》的电影传播,使受众既获得了娱乐的消遣,也获得了视觉的快感。因此,可将古代文学作品利用影像分批放映,也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影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文学的接受程度,从而有效扩大古代文学的传播范围。但由于利益的驱使,会有很多影视作品出现问题,仅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其文学性。这便需要受众具有新媒体意识,自觉甄别传播内容的优劣,从而使古代文学得到正确传播[3]。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网络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通常以口口相传为辅,以手写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打字机、计算机的不断出现,成功取代了手写的传播渠道,其快速、好修改的特征为受众所接受。写作方式的转变是新媒体环境下对文学传播的最直观改变。同时,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学作品传播的实效性。优秀的作品自转载起,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多人阅读,并继续传播,完成了传统几十年才能积累的传播量。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要设置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删除或禁止不良评论,防止其将文学作品的传播带到错误的方向。同时,也可在文学作品传播过程中发表正确的观点,使文学逐步平民化,利用文学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加深入身心。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依赖手机,对古代文学的传播有重要影响。自媒体使全民阅读、全民感受成为可能。通常情况下,自媒体在小范围内传播,最后由于网络的力量以爆发式趋势进行传播。准确来说,自媒体来源于博客,很多网络作者会结合自身感受,将古代文学作品写入博客,读者与原作者的身份发生互换,博客也成为传播文学作品的一大途径。文学的价值走向也逐步向平民化靠拢,最终实现全民参与,以繁荣古代文学。现阶段,随着新媒体环境出现,博客逐步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微时代背景下的微博与微信,微博相较于博客来说具有更多功能,不仅可以传播文字,还可以将上述视频媒介、声音媒介与其融合,使其成为古代文学的传播途径。可选取微博上影响力较大的用户,定时与古代文学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并及时纠正当前电视剧、电影中出现的错误观点,从而及时将文学走向引入正规,真正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的有效传播。

(五)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化教育传播

1.搭建传播平台。学校可创新古代文学的产品出版传播策略,将传播的重心从传播者逐步倾向于受众。并将传统的“意义传播”逐步转变为“意义”与“形象”并重的传播模式。因此,为了有效突出受众对文化的主导特点,可在校园内搭建传播平台,为新媒体环境下古代文学的现代化教育传播提供机会与平台。例如,在传播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文化内涵时,可在校园的名著传播中或网络平台上开辟“名著专栏”,并设置网页介绍,同时上传专家对《西游记》的讲解视频,利用新媒体形式传播《西游记》。2.创新思维,运用新媒体产品丰富教学内容。除了搭建平台外,还需利用新媒体产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中国古代文学适应当代新媒体环境,将网络资源、媒体资源等充分融入课堂,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还需进行创新性发展,将网络内容与教材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充分利用新媒体产品,改善教学方法,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师生的交流,打破文学传播的局限性,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并增强其主动传播文学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文学的传播打破了原有的方式,将古代文学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实现文学的电子化传播。但要注意网络信息的优劣甄别,防止大数据背景下,负面信息对文学传播带来消极的影响。总体来说,古代文学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才能满足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使中国古代文学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杨世真.影视改编与文学经典传播途径的革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林华.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看《红楼梦》在高校的传播策略——以贵州高校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6(5).

[3]鑫鑫.现代教育技术在古代文学课堂的创新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作者:聂永乐 单位:太原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