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告学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

广告学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

一、现阶段的社会环境情况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全球经济时代的时代特色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现在各大院校所流行的跨专业建设也纷纷进入了白炽化阶段。那么如何将刚刚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属的广告学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进行专业化整合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新课程,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在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师资力量。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与广告学专业的教师相互相互交流,汲取对方专业的专业课程的亮点,比如广告学专业开设的传播学类的课程,涉及到对受众分析方面的知识,正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竞争形势下所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广告专业也遍地开花,究其根源,广告专业是与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字1983年厦门大学开设广告专业以来,全国大概设有广告专业的教育机构有237个,加上夜大、民办等教育地点大致有300多所。虽然所设机构较多,但是专业从事广告设计的从业者中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的却不足3%。这与日趋所需该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形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且学生的专业面过窄,在专业素质的培养上只注重单一学科的知识,没有跨专业知识的储备及基本技能。所以怎样确保广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成为当下我们高等院校及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从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方面下功夫。努力发展本专业优势,并实时加入邻近专业的特色课程,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两个专业相互借鉴优势

现如今,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广告策划、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广告学概论、广告创意等。从上述课程我们不难看出,广告学专业主要突出的是品牌策划和营销方式等相关课程及学科知识。就学生的手头功夫而言,例如手绘表现技法、设计素描和装饰画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就有所欠缺。该专业的学生在制作广告作品时,可以应用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创意思路就会有所局限。因为许多时候,学生在制作广告或者是宣传单页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电脑软件这种工具不足以使设计的作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借助手绘技法,用手绘这种最基本的形式与电脑软件处理方式相互结合,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而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与之不同,核心课程有:字体与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书籍装帧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就此可以看出这两大专业的核心课程截然不同,但是都有广告策划制作这一类课程,而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锻炼学生手绘技法的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两门专业必修课,能够较好的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手头表现能力。但是对广告文案的写作却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设计理念,及分析设计作品的主要内涵。因此,将广告学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两个专业各自的学科优势和专业课程,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比如在广告学专业可以适当加入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基础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而视觉传达专业可以加入消费者心理学、传播学、广告文案写作类的课程,让学生们不仅能设计出较理想的作品,而且还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很好的推销和传播,真正达到设计作品的市场化运作。当然上述的种种想法都是笔者多年来从事教学活动的总结,还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效果来证明。所以带着上述设想和疑问,笔者与本专业教师们在今年年初分成两个调研小组,分别走访了青岛周边地区较为有代表性的广告公司和优秀传媒企业,如青岛自由人广告公司、通广传媒和青报传媒等,展开充分的实地调研工作。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企业在用人方面更讲求人才的全方位发展,并且能够实现随到随用的目的,即员工一上任就能对手头的工作熟练应对,并独当一面。综合用人单位的这些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大胆改革广告学专业和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及相关的一些必要条件。

三、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1)明确专业定位,发展重点课程。

通过细致的调研得出结论,确定社会对这两个专业的人才需求差别,根据本校特点,提出各自专业培养的目标体系,使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专业课程处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外,还要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结合本地区相关行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充分认识自己的学科优势,正确定位,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最终确定本专业的发展目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双师型”人才。

专业水平取决于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广告专业和视觉传达专业要在高校不断的发展,培养一批专业素养强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要鼓励教师走到社会上去,多与专门从事设计类的人员沟通协作,并加强国内外各高校的学术交流。同时要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实行挂职锻炼,将在企业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很好的补充到教学工作中去。再者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将科研课题多制定于课程改革方面的问题,最终将科研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做到科学研究来自教学,并服务于教学活动。

3)多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各所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且实际的途径,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的调动下,深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各企业的用人标准,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来供课程体系的建立做参考。同时将学校的专业课程开设到企业中去,要求学生在学完该门课程后,能够独立解决例如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的某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实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者:张蕾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