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形势对我国对外贸易有很重要的影响,贸易壁垒逐渐转变为技术壁垒,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面临许多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之后找出对外贸易发展出现的问题,最后进行针对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形势;中国对外贸易;影响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段受国际经济影响的程度都有所不同,例如国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会跟随国际形势以及本国经济政策进行改变。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一定与国际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21世纪我国获得很多机遇,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做到互利共赢,迎接国际贸易带给中国的挑战。

1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1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国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

我国的对外贸易较十年前有非常大幅度的增加,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贸易地位不断提升使我国有能力带动周边国家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国家贸易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促使投资与储蓄额的增加,大大提高了税收,提供就业机会,减少了我国的失业人数[1]。

1.2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逐渐出现较大幅度顺差

随着国家贸易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不断增大,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加工贸易出口国,加工贸易持续保持在第一大出口贸易方式地位。然而因为进出口增长速度放慢,占比逐渐减少,而一般贸易增长速度加快,造成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渐渐出现较大幅度的顺差,加工贸易一直都是顺差的主要来源。同时因为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外贸大环境的改变促使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2]。

1.3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变,贸易顺差扩大

最近几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变,进出口商品以工业制品为主,而初级产品较少。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日益增大,但初级产品贸易逆差却逐渐扩大。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比较优势更为突出的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服饰、家具和非金属制品等,比较优势较为不明显的则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顺差扩大。

2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2.1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之间的矛盾

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出口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较低,处于加工贸易链的最低端。我国加工贸易在逐渐转型,但是在短时间内我国企业很难适应,企业的加工优化与劳动素质问题也无法快速解决,因此造成外贸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出现矛盾[3]。

2.2进出口规模扩大与国际舆论压力之间的矛盾

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出口产品物美价廉大范围占据世界市场,由于中国对世界贸易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别的国家开始担心自身的国际地位,逐渐出现“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出口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西方国家开始限制中国的出口贸易,我国进出口规模扩大与国际舆论压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4]。

3关于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转变贸易发展方向,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

我国应该转变贸易发展方向,逐渐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要重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尽快减免出口退税,依照国际规则实行零退税政策。除此之外,还应该逐渐降低关税,对友好贸易伙伴给予最优惠的待遇,促进国内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3.2保持内外经济协调发展,维持对外贸易适度增长

我国必须维持对外经济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渐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性作用,利用投资、对外贸易及金融发展提高外贸战略转型的速度。此外,还应该逐步增强对出口企业在进出口市场和产业结构方面的指导性,促使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一致,维持适度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5]。

4结束语

我国的贸易增长速度与传统贸易增长速度都与日俱增,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对国际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目前阶段我国必须转变贸易发展方向,发挥经济杠杆对我国的调节作用,稳定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曦.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6(7):149.

[2]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韩秀申.国际贸易形势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07(12):30-35.

[4]侯建卫.中国石油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5]李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作者:邓光甜 单位:白俄罗斯国立大学